Search
Search
今日選句《孟子》: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原文釋義人不經過學習就會做善事的能力,叫作良能;不經過思考就知道是非善惡的 ...
#2. 良能良知通行天下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 ,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3. 感官、知識、道德----《孟子.盡心上》:良知與良能(原文+翻譯)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本來自有的才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本來自有的知識)也。 譯文: 孟子說:「人用不著學習就能的,是天性本 ...
#4. 良能良知,通行天下_百度百科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①。孩提之童②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
#5. 孟子·盡心章句上·第十五節
盡心章句上·第十五節作者:佚名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6. 良知與良能
《孟子·盡心上》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 ...
孟子對於「良知」、「良能」的觀念,在原文中他下的定義是:「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這是兩個大原則,這是講心性的「知 ...
#8. 性善:孟子的心性意識
他還再把本體稱做「良能」與「良知」,尤其是後者,使王陽明激生出其「致良知」的主張,他在《孟子‧盡心上》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 ...
#9. 第八講《孟子.盡心上》解讀
努力實踐推己及人的恕道,就沒有更近的路可以達到仁德了。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10. 《孟子与尽心篇》人性的良知良能
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11. 我之宗教觀-三格物以致其知(信成就)
孟子說性善,說良知,良心,把致知作致良知解,是儒者的一般見地。依孟子說:「人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也;及其長 ...
#12. 孟子的性善說
(公孫丑上)又曰:「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注一)諸人也。」(離婁)故其學承自 ... 良能、良知說.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13. 1-2.成語故事良知良能
出處: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意思是人不經學習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用思考就知道的,那是良知。
#14. 見字抄經:良知人所共有何以會錯咗/冇咗?
「良知」一詞,最先由孟子提起。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 ...
#15. 良知良能- 辭典檢視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良知良能 · ㄌㄧㄤ ˊ ㄓ ㄌㄧㄤ ˊ ㄋㄥ · liáng zhī liáng néng · 天賦的善性知能。《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
#16. 致良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 ,其良能也, 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而儒家經典《大學》也有「致知在格物」的語句。
#17. 為甚麼儒家倫理是主體哲學?試從其倫理學中有關道德基礎 ...
接下來我會從具體情況下的變通來說主體性,首先是孟子的嫂溺,男女授受不親,但難道嫂子遇溺都不救? ...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
#18. 略說孟子第八十三講
盡心章句上(十五):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 ...
#19. 習相遠
心性實非言語文字所能詮釋,所以孔子只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 主張啟發良知良能,如孟子盡心篇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20. 致良知- 教育百科
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 ...
#21. 王陽明敎育思想研究
致. 良知一語,乃陽明將《孟子》「人之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與《大學》「致知在格物」. 連綴而成。陽明把致良知視為求知的途徑,修養的要法,是求理明道和入賢成聖的唯. 一 ...
#22. 孟子: 盡心上-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於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於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23. 宗密的靈知與王陽明的良知的比較研究
它與孟子的良知本心有一段淵源。《孟子》盡心章句上謂﹕ 370頁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 ...
#24. 《東華漢學》第25期
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 孟子也把這一道德心稱之為「良心」。他所謂的「良知」、「良能」,. 也是同樣意思: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25. 孟子如何肯定人性本善
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告子上> 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盡心下. 良知與良能: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
#26. 閒談孟子之樂:人生來就有良知良能,反身而誠當屬人生之樂
孟子舉例從兩個方面說明本心和性善與生俱來,對於兒童而言,是良知良能,「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 ...
#27. 【泛哲學】你確定你以為的道德真的是道德嗎?
此即孟子所言:「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盡心上》第十五章); 2. 關於孟子性善説的討論亦可以參考哲學新 ...
#28. 厚黑叢話/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小孩見母親口中有糕餅,就伸手去奪,在母親懷中食乳食糕餅,哥哥近前,就推他打他, ...
#29. 壹、引言貳、王陽明關於良知的本體論內涵的思想
首先,要瞭解「致良知」三字的儒家經典來源。良知一詞來源於《孟子‧ 盡心. 上》,原話是:「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1「致知」.
#30. 王龍溪「見在良知」說下對良知本體之特殊洞見
從孟子指出「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 其良知也。 ... 而來,故其亦將良知視為「見. 在具足」者也。1龍溪親承陽明末命,於陽明「致良知」教之微旨.
#31. 何以大部分人沒法達到道德實踐的生活?——儒家的淵源流 ...
王陽明也不可避免必須解釋,若知行合一便可以避免惡,那何以大部分的人還 ... 《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 ...
#32. IT小僧- 古文選【《孟子》盡心】
孟子卷十三盡心原文: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 我們關心的 是孟子說這話的意思。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33. 致良知詞語解釋
致良知. 致良知是中國明代王守仁的心學主旨。語出《孟子·盡心上》 :“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大學》有“致知在格物”語。
#34. 神學論集103
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 ...
#35. 立場新聞- 王陽明論良知
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明儒王陽明(1472-1529) 發揮良知觀念,並以「致良知」為其學要旨。
#36. 真誠與圓滿
是孔子教人所求之實學,這四句話已經把複雜的人生透過志的選擇而表現. 出來了。而人生之道 ... 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在談人性時,.
#37. 論致中和與致良知
孟子又說: I盡其心者知其性者也J , 2 I知其性則知天矣Jo 3 I心」 和III生」 和 ... 孟子說: I人之所不學而能者, 其. 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38. 但此三家由于其哲學的出發點各不相同,所以他們對于 ...
家要旨」中說:「夫陰陽、儒、墨、名、法、道德,此務爲治者也。」由此可知司馬氏他早已將先秦各 ... 如盡心篇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39. 四書 - 全國宗教資訊網
孔子獨取先王之法,以教弟子,曾子、孟子傳其學,而其傳絕。 ... 二)良知、良能(先天):「人之所以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40. 一、作者
(A)4下列關於孟子其人其書的敘述,何者錯誤? ... C )1下列何者是孟子所說的「四端」?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41. 良知良能什麼意思? - 雅瑪知識
良知良能是什麼意思. 詞目良知良能. 發音liáng zhī liáng néng. 釋義舊指人的天賦的首選觀念和本能. 出處《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 ...
#42. 孟子人性論中的自由與責任
... 人的行為與人性受. 到環境決定;持「有性善,有性不善」觀點者,認為人性善惡與生俱生。 ... 20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43. 孟子論辯探究
孟子認為楊墨兩家的立場剛好相反,楊朱極端「為我」,而墨翟則極端「兼愛」。 ... 此外,孟子在〈盡心上〉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
#44.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
夫婦之 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 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婦之 不肖,可以能行 ... 《孟子˙盡心上》:「 人之所不 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 者,其良知也。
#45. 以家近墓地,乃學做墳墓埋葬之事。孟母認為這不是教養他 ...
能思之心為人所特有,是「天之所以與我」者,所以是「大體」,耳目之官,是人與 ... 同上)孟子又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 ...
#46. 好古敏以求知
孔子對人心靈的教育,使一代代人受到光明的指引,讓人走向光明的文明。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47. 革命教育的基礎(一名「革命哲學入門」)
首先我們研究陽明哲學的脈絡,就要知道他「致良知」的學說,乃是導源於孟子「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上面來的。陽明根據這一箇啟導, ...
#48.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補助「人文學專家著作研讀會」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盡心》而. 說的。吳汝鈞則以「良知」是「道德語言」(moral language),不是「認知語.
#49. 孟子thought
若夫豪杰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7a15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50. 致良知的意思- 漢語詞典
中國明代王守仁的心學主旨。語出《孟子·盡心上》 :“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大學》有“致知在格物”語。王守仁認為,“致知”就是致吾 ...
#51. 王陽明心即理說的主要觀念
陽明所云的「心」源於孟子,這是自孟子始儒者對道德主體的通稱。至於「良知」,雖然陽明之前的儒者較少用到,但它亦本於孟子:「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 ...
#52. 第二章、孟荀的修身教育思想及其比較
孟荀教育思想及其比較.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 此說孟子所謂性善,乃說性之初動,其性有善之 ...
#53. 人有道德意識,但沒有道德良知- 出岫閒雲的 ...
在中國思想家中,孟子首倡「良知」說。在孟子「盡心」篇裡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 ...
#54. 第二章
理論乃立基於實踐上,是有著實踐的目的的,也因此理論的呈現即其所學的呈 ... 二、有謂良知不學而知,不須更用致知;良知當下圓成無病,不須更用消欲功夫。
#55. 對自我良知的感觸 - 小鹿班比的碎碎唸
孟子曰:.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56. 玄~二斗;斗呆第恥訓5別… 1
將人性視為設證性的問題,而討論人性的善惡問題, 大致上,可以區分為性善說、 ... 「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 其良能也。 所不慮而知者, 良知也。 孩提之童, 無不知愛.
#57. 陽明心學對現代教育的啟示
陽明的本體論,其中「良知」,是出自《孟子.盡心篇》上(十五).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此不. 學而能,不慮 ...
#58. 李江峰:民事檢察人員該有怎樣的職業修養
良知 是基於自身價值觀和生活經驗對善惡、是非作出判斷的能力。明代哲學家王守仁認為:“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
#59. 孟子「性善」說芻議
善」一說的意義作一探討。 40 〈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 知也。」〈告子上〉:「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
#60. 孟子的「不忍人之心」(轉) - 明月清風
孟子的「不忍人之心」 資料來源:齊魯學刊作者: 余治平時間: ... 《孟子·盡心上》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61. 96年度國文科學科能力測驗試卷
下列《孟子》文句,說明「學習成效受客觀環境所限制」的選項是: (A)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 不以規矩, 不能成方圓 (B)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 ...
#62. 老子對孟子思想的影響------本心本性及其喪失與復歸
内容提要老子由天道推衍人性和人心,孟子由人心推論人 ... (《公孫丑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 良知也”(《盡心上》)。朱熹《孟子集注》云:“良 ...
#63. 孝的精神與中華文化
23. 見楊慧傑《仁的涵義與仁的哲學》,頁33。 24.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 ...
#64.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附設專科進修學校九十六學年度招生 ...
國立臺北商業技術學院附設專科進修學校100學年度招生入學考試 ... 後遂無問津者。」 ...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一句,為何人.
#65. 儒家圓成之德教論述
觀處,然而未能完全貼合孔子之本旨;對「立於禮」之詮解雖較無問題,但亦有. 待充實。 ... 115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66. 王陽明的致夏知
時陽明單提「致良知」三字作功夫,動靜~扣,知行合一o ... 驗理性一一這相當於孟子盡心篇上所說的「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慮而知者,其頁知也。
#67. 見賢思齊與學習的理念鄭末子
意思 是説君子修身養性不用水作鏡子而以人為鏡子,因為水作鏡子只能看出面容,而用人作鏡子才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68. 期八五一第
辭辛勞到桃院巡視」 是,而非其所非,所謂共識,終莫由,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則行者,亦可企及。「良知原是精精明. ,該院同人非常感建立也。是用不揣固陋, ...
#69. 人性善惡與天人分合- 孟、荀心性論說之型態及其意義
孟子、荀子是戰國時代前、後兩位儒家代表人物;兩人在道德學說的心性論層面, ... 之「才」,抑或認為「良能」、「良知」是人之「所不學而能者」、「所不慮而知者」(詳 ...
#70. 九十九學年度法鼓佛教學院入學試題
下列《孟子》文句,說明「學習成效受客觀環境所限制」的選項是:. (A)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B)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 ...
#71. 「良知」的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孟子是中國思想史上第一個系統討論人性並明確提出人性善的思想家。孟子認為,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是說 ...
#72. 106年第二次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中醫師 ...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11 「想要的很多;需要的不多」,關於這句名言,下列何者 ...
#73. 徹底講透王陽明心學,讓眾生會做人。 - 星座
與孔子並稱“孔孟”,有“亞聖”之稱。 孟子説:“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
#74. 心理師
人的一生就像石材,有人把它雕刻成羅馬戰神睥睨眾生的姿勢,有人則把它雕刻成地獄 ...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々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想要的很多々需要的不 ...
#75. 儒家脈絡
商周之禮最初由模仿天道而來,是對宇宙和天命的模仿和敬畏;但到孔子那裏進行了突破 ... 《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76. 談談良知問題 - 陳柏達的網誌
「良知」最早由孟子提出來,而且只有一句話:「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孟子以後,儒家思想雖然有很大發展,但沒有人 ...
#77. 非選擇題(共三大題
(A)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B)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C)一齊人傅之,眾楚人咻之,雖日撻而求其齊也,不可得矣.
#78. 兒童觀點全然失落《天使愛唱歌》 - 謝鴻文
這些情節本意如同孟子心性論的主張,認為善德本有而自存,純是出於天生人性,「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79. 伍、生兒育女的正確觀
我國人常謙稱自己的子女為「犬兒」,謙稱固然可以;但如果有人不識相,也隨和一句尊稱「令犬 ... 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80. 古文選【《孟子》盡心】 - 讀書人's 收藏- 痞客邦
孟子卷十三盡心原文: 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81. 陽明心學:生命的自信與文化傳承的生命力| 蔡國光
王陽明的偉大,不止於其功業與品格,更在其傳承與焦點突破儒家心性之學 ... 陽明良知之說,見於《孟子》:「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 ...
#82. 先秦儒墨之論爭及其教育意涵
墨子對於孔子博學卻「述而不作」的主張也曾提出批判,認為儒者述而不. 作,無法創造更多的善,他認為古人所創造之 ... 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83. 吳展良的儒學網站- 07.致良知與事上磨練
平衡的問題是盡我們所知,因為人不見得無所不知,有時因為自己不知道,所以好像做任何事都心安理得 ... [2] 《孟子‧盡心上》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
#84. 生活中的良知(簡體書) - 三民網路書店
書名:生活中的良知(簡體書),ISBN:9787504773340,出版社:中國財富出版社, ... 《孟子·盡心上》提道:“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85. 形而上的平等| 曾瑞明- 夜貓-TheOwl
《世界人權宣言》第一條說︰「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和權利上一律平等。 ... 孟子說︰「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86. 梁漱溟對「陽明學」的思考向度與時代回應
儒家之學重在求仁,自孔子申言「默而識. 之,學而不厭」,孟子言「先立乎其大者,則小者弗能奪也」,迄陽明則逕指出此. 知是知非的本心,言「為學須得個頭腦功夫,方有著落 ...
#87. 普世良心- 占飛- 忽然文化
Conscience是先天的,Synderesis則是通過理性和思辯來訂立行為的道德守則。 不過,孟子連良知也認為是先天的,「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 ...
#88. 重思思孟道德哲學中「誠」與「善」的適當義理關係(全文)
另一形態為人之未達至誠,而其性之表現,乃只能通過間雜之不善者, 而更超化之,以 ...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孟子•告子上: 乃若其 ...
#89. 陸象山的教育思想
象山教學即教人學作儒者,儒者是人之所以為人的理想型態,所以即是一個學做人的學問。 ... 「孟子曰: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此天之所與我 ...
#90. 《春秋公羊傳》經權觀念的緣起
權者何?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權之所設,舍死亡無所設。行權有道,自貶損. 以行權,不害人 ... 上>第十五章:「人之所以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91. 不學而能的意思- 國語辭典
2、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92. 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關於「知」與「行」的關係,陽明先生說: 「知是行之 ... 「良知」一詞乃出自孟子所說的「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 ...
#93. 盡心與立命——試論孟子心性論中的天人關係
「天人合一」是天帝教教化精髓與修持基礎,師尊曾勉勵同奮:「使人類在精神 ... 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94. 試論《孟子》寓言「是非之心」修養之道
2 林淑鉛︰《《孟子》寓言故事論修養之道研究》(彰化︰明道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系 ... 所以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 能力;此所謂「人之所以不學而能者,期能良也。
#95. 歐陽南野的生命實踐
台,條舊所學質之,遂執弟子禮。 ... 頁853):「南野子蚤歲即從先師於虔,所謂見而知之者也。沉粹 ... 而無不同,不慮而知,恆易以知險,不學而能,恆簡以.
#96. 注意:1.全部50題,均為四選一之單選題,請選出最正確的選項。
(D)「鐘鼎山林」意思是比喻: ... ( B ) 孟子曰:「人之所□□而能者,其良能也;所□□而知者,其良知也。」 (A)不學、不思(B)不學、不慮(C)不慮、不學(D)不思、不學.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意思 在 儒家脈絡 的推薦與評價
商周之禮最初由模仿天道而來,是對宇宙和天命的模仿和敬畏;但到孔子那裏進行了突破 ... 《孟子・盡心上》:「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