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為時不晚》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你從學校畢業、即將踏入職場的時候,曾經期許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你想成為一個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的人嗎?我相信,一定沒有人這麼期許過。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這些我們最不想成為的樣貌,卻總是悄悄地爬到我們身上。我們該怎麼辦?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didnt-see-it/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為時不晚》的作者是加拿大牧師暨思想領袖凱瑞.紐霍夫(Carey Nieuwhof),他也主持「Leadership Podcast」訪談各界成功人士,持續分享活出更好人生的秘訣。他曾經是個執業律師,但是在三十歲那年內心受到召喚,轉行當起了全職牧師,引導人們邁向心中嚮往的人生。
在他經營教會和傳道的經驗當中,他發現人們總是會面對到七種「內在危機」,分別是憤世嫉俗、道德妥協、人際疏離、脫節、驕傲、倦怠、空虛。這些狀態就如同英文書名「Didn’t See It Coming」,我們根本「沒有預料到它們會發生」,但是每個人都一定會遭遇到這些經驗。
幸好,這些內在危機都是「有跡可循」的,也可以提早「防範於未然」。作者在這本書教我們透過「自我察覺」(Self-Awareness)的方式,去發現潛在的危機訊號,並且透過具體的行動指引,讓我們能夠提早修正、避免自己身陷這些危機當中無法自拔。
這本書在 Goodreads 書評網站獲得了 4.46 顆星的高分好評,書中沒有老掉牙的故事,多的是作者多年傳道授業的真人真事,以及他本人非常露骨的真心表白。以下分享三個對我最具啟發的內在危機的察覺方法和處理方式。
.
1.#憤世嫉俗
.
有時候我會納悶,為什麼社會上(尤其在網路上)充滿許多憤世嫉俗的人,這種情緒有時候也會悄悄地影響我們自己。作者認為,憤世嫉俗其實是一種「選擇」,它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後天養成。生活不會讓人變得憤世嫉俗,是你讓自己變成了那樣。他用自己的切身經驗進一步說明。
在他仍是新手牧師的時候,在地方的小鎮認真經營教會,而且總是親力親為每天都拜訪教友。其中有一對教友夫婦,他們的生活並不寬裕,在財務和家庭關係上面充滿危機。因此作者特別撥心力照顧他們,幾乎對他們的各種需求有求必應。但隨著教會人數持續成長,這對夫婦的需求卻越來越像個無底洞。
在某一次的教會主日因為子女不守規矩地吵鬧,夫婦倆跟作者起了衝突,丈夫吼道:「這地方已經不適合我們,你不再關心我們了,我們要離開!」
作者滿頭疑惑地追問:「我當牧師以來從未花這麼多時間一對一關心一個家庭,整個教會也為了服務你們而一再犧牲。我到底哪裡做得不夠?」這個問題無濟於事,那對夫婦從此離開了教會。
一股憤世嫉俗的怨氣湧上作者的心頭,他感到浪費時間、不想再關懷別人、不要再為人付出了。這麼憤怒的原就是因為掏心掏肺卻幾乎沒有獲得回報,或者得到的回報與預期相反。事後他反省這件事情時說:「憤世嫉俗的形成,不是因為你有一顆封閉的心,而是因為你的心胸曾經敞開。」
這種痛苦的經驗,會讓我們面臨抉擇。我們很可能將過去的失敗經驗投射到未來的情境,我們也可能從此停止信任和盼望,結果會怎樣?如果我們任憑這種想法自由發展的話,最終我們會封閉自我,憤世嫉俗終將接管了我們。我們能有什麼解藥?
首先是再次「盼望」。我們必須體認到,各種創傷和背叛都是敞開心胸的人必然會遭遇的狀態,唯有擁抱相信的力量,對未來再度敞開心胸。不要讓過去的苦痛傷害了未來的璀璨。其次是運用「好奇心」,保留思考時間想像更多可能,多問「為什麼」和「為什麼不」,讓自己嘗試新做法,讓開放式的問題引領自己前進。在好奇心的面前,憤世嫉俗沒有立足之地。
.
2.#道德妥協
.
管理學大師史蒂芬‧柯維(Stephen Covey)曾經在《與成功有約》書中鼓勵每個人去想像自己的「喪禮」,在你人生的最後被蓋棺論定時,別人會怎麼評論你?作者說他擔任牧師二十多年來,從來沒有在哪個喪禮見過為人子女的展示自己父親的履歷。也從來沒有聽過子女站在棺木前討論著父母的身價淨值。跟你最親近的人,不會在你的人生歡送會上,朗誦你最近一季的業績數字。
作者用了一個很趣味的方法描述這個概念。當你過世之後,你認識的人在餐桌上聊到你時會說:「喔,凱瑞啊,他是一個______的人。你可以把莎莎醬遞給我嗎?」雖然聽起來很難接受,但是「人的一生,終究會被活著的人簡化成一個句子。」這個空格裡面填寫的,通常就是一個人「品格」的濃縮,一個正直或友善的人;一個虛偽或易怒的人。
在作者年輕時的律師生涯中,他見到許多同儕曾經面臨道德危機的訊號,包含在人前人後差距越來越大、掩蓋事實、無法說到做到、合理化自己的不良行為和決定、眼中只關注自己。如果不加以調整,就會漸漸走上道德妥協的不歸路。具體的方法是每天付出微小的努力刻意培養,例如承擔責任、言行一致、挪出時間保留給自我反省和成長。
我在讀這段的時候,也思考著作者為什麼選擇牧師當「志業」Calling)的這條路,因此我在自己的子彈筆記上面塗塗改改,最後寫下這段想法:「一個志業的召喚並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它指的是把微小的信念好好地實踐出來。它就是每天履行正直、體面、誠信。偏離這些之外的任何事情,都只是偽裝之下的慾望罷了。」品格的養成不是一夕之間的壯舉,而是每天微不足道的累積。
.
3.#身心俱疲
.
「疲勞過度」(Burn-out)是現代人常見的內在危機之一,無論是受雇於人的上班族,或者是看似自由自在的自雇者,都很有可能面臨這個狀態。作者在他四十歲一場空前盛大的演講之後,體驗到了猶如自由落體般的倦怠感。他描述那是一種「沒有期待,沒有喜樂,雖然還活著,但實在不覺得自己完全活著」的感覺。
然而,我們該如何自我察覺到自己即將陷入倦怠?明顯的警訊有:熱情消退、不再感到情緒起伏、因為小事情抓狂、活力流失、憤世嫉俗、無法滿足、無法正確思考、生產力下降、再也不笑、睡眠也無法使你重振活力。如果我們面臨上述的狀況越多,就越接近疲勞過度的懸崖。作者提供了幾個方法幫我們調整自己的步調遠離倦怠。
首先是不要試著去否認倦怠,因為這麼做只會加速情況惡化。比較好的做法是「告訴別人」自己當下的感受,找個懂得聆聽的親友聊聊,善用人際關係的力量,因為當你不再相信自己的時候,你需要有人相信你。
其次是「調整步調」通常比「調整負重」更容易帶來緩解,因為步調是我們可以控制的。請一天假、關掉手機、取消會議,在狀態不好的時候讓自己退後一步、休息一下。放慢步調去回想這一切忙碌背後的意義,釐清思緒後再重新出發。
最後是「接受自己的破碎」,人生的境遇就如同潮水有高有低,我們總會遇到狀況差的時候。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堅持「完美」的姿態,而且要放下自以為可以處理完所有事情的「驕傲」。作者認為,要體認到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適時尋求親友、信仰和諮商,是修補身心疲勞的良方。勇於接受「破碎」的人才有機會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盡頭,找到超越和改善的力量。
作者也引用神學家兼作家達拉斯.威拉德(Dallas Willard)談提升心靈健康的方法:「你必須痛下決心,除去生活中的匆忙。」面對疲勞的前兆,必須主動採取放慢步調和尋求人際協助的策略,不要著急,也不要拖延,容許它該多久、就多久。放慢腳步和調整步伐才能走得更久、更遠。
.
#後記:危機就是轉機
.
《為時不晚》的作者雖然是一位牧師,但是上帝和聖經的文字內容不至於喧賓奪主,反而在一些重要的章節扮演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透過這本書可以提醒我們自己,憤世嫉俗、道德妥協、身心耗竭、無足輕重,這些都不該是我們人生的結局,而是可以預見的必經狀態,而且我們有能力提前做出準備。
在書中,作者一再提醒了「自我察覺」的重要性,要先能察覺這些內在危機的跡象,才有機會防範於未然。如果你本身不是基督徒沒有禱告的習慣,我很推薦參考另外兩本書《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或《靜下來工作》來培養「正念」的習慣,正念能夠幫你關閉漫不經心的自動導航模式,透過有意識的自我覺察、感知情緒,對世界做出正確且善意的回應。
最後,我想引用擅長教人克服恐懼的專家克莉絲汀.烏梅爾(Kristen Ulmer)的這段話:「別浪費任何一個危機。那是宇宙在考驗你學習一件新的事物,讓自己的潛能更上一層樓。」當你遇到任何一種內在危機的警訊,不要害怕它的到來,要知道,那或許是成就美好人生的重要轉機。
.
感謝 格子外面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4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當看到書封時,我當下就好期待~ 想說:「這本書的主題我從沒讀過,你可別讓我失望」 最後,它的確表現得相當精彩 書中有段話我記得特別深刻 「我們習慣這樣的呼吸方式,但不代表它對我們人體最有益」 作者用著如小說般的書寫方式,一步步帶讀者了解呼吸之於人類的意義及歷史 這本書不像一般的科普書,沒有太多艱澀...
人際關係 podcast推薦 在 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Antonia Wang王麗芳教養同好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第186集
我常常聽到父母說:『他們兩個就是性格不同啦!』
我也常常聽到父母說:『他的性格就是這樣。』
我在跟菲律賓老師上英文課的時候,老師問了我的議題『你認不認為壞的性格會影響了命運。』
我回答老師我的思考,如果一個孩子出去都不跟人聊天,那是害羞的性格,但是,這個孩子長大後,他還有辦法在人際關係中自在嗎?那麼,要不要面對這個問題,要不要選擇去處理這件事情才是重點。
我選擇去學財報、選擇現在每週上兩台一對一菲律賓老師英文課,選擇上線上課程,當我累積了多次的學習選擇,慢慢的就會形成了我的『好學性格』,而這個性格影響我跟孩子的話題,影響孩子們的學習讀書方式,影響了我家的氣氛,也會影響我的命運。
我的每次選擇累積起來成為性格,而性格慢慢的決定了我的命運。
推薦好書『我的性格我決定。』
欲知道詳情,請聽,我的podcast
『王麗芳的親子觀點.......每個親子教養都是個人觀點!』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id1558404254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6cEr35bMaexbovFpAWMx6F
Google Podcast:
https://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cHM6Ly9vcGVuLmZpcnN0b3J5Lm1lL3Jzcy91c2VyL2NrbTAxcno2nB0bzYwODc4dW5qbnE5NG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知道各種語言角度的重要性為何?
生活中怎麼帶孩子各種的語言敘述?
語言的敘述怎麼影響到學科的理解?
王麗芳與生鮮時書的線上課程已經開始募資了,【王麗芳的語言思考課】10堂課建立孩子與你的理性對話:
https://www.pressplay.cc/project/B8EB5BC69CD1DDBFBE07931C3D380979/about?utm_source=nv-antonia&utm_medium=nv-antonia
人際關係 podcast推薦 在 Sandy 采聿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odcast新單集上架
#兒童英文品格故事系列 #情緒管理
家長或是老師們,一定常聽到孩子在玩遊戲時嚷嚷著:「That’s not fair不公平!」本集故事主角Sydney她們班要一起做水果沙拉,但是孩子們卻因為誰要負責挖水果、每個人要分多少藍莓在喬不攏!
這個故事讓我想到我家Eno,他是一個情緒很外放的孩子,喜怒形於色,不會隱藏在心中,所以我也常接受他的情緒大砲。不過孩子的各種情緒都是必要的,開心很好,生氣難過也都是很正常的。只不過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大人需要有智慧,引導他們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也幫助寶貝不要反過來被情緒綁架、牽著鼻子走。
通常,孩子生氣的時候,我(在理智沒有斷線的狀態下…)都會這樣提醒他:
1️⃣ 生氣很正常,但要用適當的方式表達
2️⃣ 你可以控制自己,不要反被生氣控制
3️⃣ 聖經說: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生氣
這一集Podcast的故事來自Newmark Learning出版的一套故事盒【MySELF認識我自己】,整套總共三盒,每一盒都透過12本短短到故事,讓孩子換位思考,培養好品格!
接下來我每個月會固定從盒中選一本來製作一集品格故事podcast節目,並由小幫手Eno讀給大家聽。我會把選書重點放在 #情緒 #人際關係 #肯定自己 #團體合作⋯ 這幾個貼近孩子生活的主題上面。喜歡這集節目的朋友,可以把實體書買回家,邊閱讀邊聽podcast。
❤️【優惠購書】https://linktr.ee/tsaiyu
這套非常推薦家長拿來親子共讀、共學。內容真的編得不錯,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故事中孩子的反應都很真實,大人給孩子的回應也溫柔又真心,沒有囉唆的說教意味,沒有訓誡,可以給家長以及老師參考當作教養時的例句。下次你的孩子或班上學生面臨類似的問題,你詞窮不知如何引導,又很想發洩或用情緒性的字眼教訓臭屁孩的時候,就可以參考故事中大人使用的語言和句子,絕對可以成為你 #育兒和教學的神助攻!
想進一步了解這套MySELF套書,請看我的部落格【詳文介紹】https://sandytsaiyu.com/2021/09/02/myselfset/
—
💰贊助支持好節目永續經營
每月固定扣款 https://pse.is/3flvml
一次性贊助 http://bit.ly/support399
🎙最好聽的兒童英文Podcast
搜尋 #聽故事學英文 #Sandy采聿老師
在任何你喜歡的平台 #免費收聽: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2RDiXtw
Spotify https://reurl.cc/g8YkVp
KKBOX https://reurl.cc/XegxVR
MixerBox https://pse.is/3flvml
Google Podcasts https://reurl.cc/KAdype
孩子的英文好朋友: Sandy采聿老師
部落格https://sandytsaiyu.com
YouTube www.youtube.com/c/SandyTsaiyu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sandy.bongo/
人際關係 podcast推薦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當看到書封時,我當下就好期待~
想說:「這本書的主題我從沒讀過,你可別讓我失望」
最後,它的確表現得相當精彩
書中有段話我記得特別深刻
「我們習慣這樣的呼吸方式,但不代表它對我們人體最有益」
作者用著如小說般的書寫方式,一步步帶讀者了解呼吸之於人類的意義及歷史
這本書不像一般的科普書,沒有太多艱澀難懂的專業術語,隨著作者描述著他參與的實驗,作為讀者的我們彷彿身歷其境一般,享受這關於科學的探險之旅。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人際關係 podcast推薦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學生時期的我,就曾想過一個「定理」
那就是:筆記越少的人,成績越好
因為身邊成績好的人,筆記、畫重點的地方都很少,我卻很多...
今天分享的這本《Make It Stick》
有別於過去分享過的《超速學習》、《大腦喜歡這樣學》
此書一開始花了許多篇章在解釋,為何重複閱讀可能是白忙一場,緊接著帶入本書重點
「讓你感覺到越痛苦的學習方式,效果就越好」
三位作者提供許多精彩的實驗以及論述,說服讀者:「別被學習時的主觀感受,而誤判了學習成效」
我得說這本書,完全改變了我學習及閱讀的方式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人際關係 podcast推薦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購買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0405
剛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我心中建起了一道牆,心想,會不會又是某個商業界大佬出的產業趨勢書籍。
後來發現不是喔~所以我開始看內容。
發現這是一本職涯書籍,我的天啊,馬上又建立起一道牆,因為我覺得職場類書相似度都很高。
但後來發現這本書是行為科學家所寫的,於是我就把這本書看完啦。
作者用自身的故事作為本書的開場,意在告訴讀者們,我們在追求目標的路上,可能會被那無心的隻字片語而擊垮,縱然你過了這關,後續還有太多陷阱埋伏著。
而我們先不談目標是大是小、或遠或近,只談我們該抱持的正確心態。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