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部落客的貼文,我一早就殺去拍照。 好久不見的美景,讓我拍照拍的好滿足。晚幾天還要去. High Park 狩粉色櫻花 ... ... <看更多>
「快思慢想 線上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快思慢想 線上看 在 Re: [問題] 快思慢想這本書的問題(簡介)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快思慢想 線上看 在 科技914的快思慢想 的評價
- 關於快思慢想 線上看 在 雜訊快思慢想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評價
- 關於快思慢想 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快思慢想pdf-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快思慢想 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快思慢想pdf-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 關於快思慢想 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快思慢想pdf-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評價
快思慢想 線上看 在 雜訊快思慢想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推薦與評價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快思慢想線上看,快思慢想pdf,快思慢想重點,快思慢想pdf繁體,快思慢想ptt,快思慢想心得,快思慢想電子書,快思慢想例子. ... <看更多>
快思慢想 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快思慢想pdf-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快思慢想pdf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Thinking, Fast and Slow summary,thinking fast and slow香港,thinking fast and slow電子書 ... ... <看更多>
快思慢想 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快思慢想pdf-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快思慢想pdf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Thinking, Fast and Slow summary,thinking fast and slow香港,thinking fast and slow電子書 ... ... <看更多>
快思慢想 線上看 在 網路上關於快思慢想pdf-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快思慢想pdf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Thinking, Fast and Slow summary,thinking fast and slow香港,thinking fast and slow電子書&nbsp;... ... <看更多>
快思慢想 線上看 在 Re: [問題] 快思慢想這本書的問題(簡介) -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就我自己看完這本書來講 這本書的存在價值不是話題不話題的
雖然書名是「思考,快與慢」 但是真正講快與慢的部份其實大概只有一半
20世紀末、到21世紀已經擺脫了 勞力工作者的時代
現在是腦力工作者的時代 比的不再是體力、力量、力氣 也不光是知識
而是你如何分析資訊、做出決定
對於腦力工作者來說 了解人是如何思考的 如何做出決定的 就變得非常的重要
可以從中了解 人的思考和決定 其實並非完全出自「自由意識」
而往往是陷入環境和思考上的盲點 而常被人利用 或自己犯錯
書裡面到底在講什麼?下面做個簡介 (若有講錯 請幫忙指正)
第一部分 兩個系統
=================
這個部分最主要是講人的大腦的思考架構
所謂的「快」和「慢」 分別就是書中第一部分講到的 system 1 和 system 2
system 1:就是十分快速的、自發的反射反應 它無法被意識控制
(系統一)
只要意識保持清醒 System 1 是不斷的在運作的 無法停止
system 2: 應該只有這個部分 才算符合傳統對於「思考」的定義
(系統二)
它是需要集中注意力 才能運作 需要花時間、花力氣的思考
在一般狀態下,系統一是持續運作的,它幫助你不費力氣地完成生活中大部分的事
只有在你意識到危機、突發狀況等 才會啟動系統二介入人的思考和反應
常會聽人罵說「你做事有沒有在用大腦思考?!」 事實上,大腦是持續運作的
只是都只有在用系統一 而沒有用到系統二
然而 系統一是可以被訓練的 他是經由系統二接受長時間的練習下 而變成的「習慣」
就像學開車、或是彈鋼琴 只有一開始是用系統二在操作 久了就變成系統一
系統一(或是說潛意識、直覺)的存在是必要的 它提供了反應環境變化的「效率」
在演化上動物在面臨生死關頭上 往往需要當下做出反應和決定
系統二 則是讓高等動物有了學習的能力 而磨練成系統一的求生技能
而這部份剩下的章節 是在講系統一和系統二交互作用的影響和缺陷
包括錯覺、WYSIATI等 這些大腦運作時基本存在的現象
這是沒有在演化中被淘汰的 所以正常人都會有這些現象
剩下的四個部分 就是基於這些大腦存在的缺陷 討論人其他的思考現象
第二部分 捷徑與偏見
===================
因為生存的需要 人需要藉由heuristics (洪蘭翻譯成捷徑)來迅速找到問題的答案
這些包括了:經驗法則、common sense、成見...等
而可以讓人遇到問題時 立刻浮現出一個想法或解決方案 然後立即做出反應
(這也包括了人不經思考的「習慣」)
事實上 這些藉由系統一的heuristics 產生出來的答案 不見得可靠
人不會主動思考這個突然冒出來的答案是怎麼來的
這些答案都是經由過去的經驗、與系統二的練習 而形成的
幸好 這些經由heuristics產生的「錯誤答案」 是可以經由系統二重新訓練而改變的
(前提是你要發現自己思考上的錯誤 才有機會糾正)
因此這部份的許多章節 就是讓你知道大部分的人 所普遍存在思考上的直覺反應與偏見
事實上 本書沒有包括所有的biases 可以參考「思考的藝術」、「行為的藝術」做補充
第三部分 過度自信(或自負)
=========================
這部份最主要是在探討人的主觀直覺 有時會與客觀的答案相去甚遠
而人通常會過度相信自己大腦產生出來的「答案」
其實最主要的原因 就是人在評斷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確 並非是依據客觀的邏輯思考
而是來自於人對於自己的答案是否有「自信」
通常遇到一個複雜問題時 系統一的捷徑快速產生的答案 會經由系統二的審核
但這個過程卻是存在著問題
理想中 我們自以為我們是這樣思考
問題或狀況 ->->->->->->->->->->->->->->->-> 答案 -> 做出反應
(一步一步建構式找出合理答案)
事實上 大部分的時候 我們是這樣在思考
問題或狀況 -> 答案 -> 做出反應
(一步的捷徑式思考獲得直覺答案) (說服自己答案是合理的)
人在遇到問題後 很容易從過去經驗立馬產生的答案 (heuristics)
接下來 人的大腦 是在找尋正面的支持證據 來證明這個答案是合理的 (自以為合理的)
只要越能找到支持的證據 越能編出一個故事 人對自己的答案就越有自信
但是大部分的人卻不會習慣尋找反面的證據 去證明自己的想法是錯的
也不會習慣去思考這個答案的產生過程為何 合不合理
重點只有一個 就是找出「說服自己的答案」
換句話說 你是在尋找對於答案的「信念」 而不是尋找答案的「真理」
你在乎的是你相不相信自己的答案 而不是答案是否真的合理
第四部分 選擇
=============
這個部分應該就算是作者 Dr. Kahneman 的專業 也是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原因
主要是圍繞在他的「展望理論」上
這部份最主要說明了 人在選擇上並非是理性的
同一個人面對同樣一件事情 只要換一個敘述方式 或換一個觀點
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選擇(或反應)
這最主要就是展望理論其中一個特性–「參考點」
展望理論提出的另外一個特性 就是人在面對「獲得」和「損失」的「效用」是不對稱的
然後搭配著事件可能發生的機率 而可以預測人在面對未知將來發展的情況下
人在選擇上會傾向保守或是積極
這也說明了 現在許多產業 如何藉由了特定框架之下 人的選擇傾向 而套利賺錢
第五部分 兩個自我
=================
這部份一開始說明如何發現人有兩個自我
Experiencing Self: 洪蘭翻譯為「經驗自我」 白話的意思是「體驗中的我」
用英文講: The self who is experiencing
Remembering Self: 洪蘭翻譯為「記憶自我」 我會說這是「記憶中的我」
用英文講: The self who is remembering
其實看英文比較能懂這兩個自我的原始意義 它是使用 V+ing 而非使用名詞
第五部分必須要真的懂這兩個自我真正的含意與存在 才有辦法看懂37.38章
如果單看「經驗自我」、「記憶自我」 可能還是無法徹底了解這兩個名詞的含意
中文因為時態的表達上較為困難 因此在翻譯上我就一直以為「經驗」、「記憶」是名詞
尤其是「經驗」兩個字非常容易被誤認為名詞 或許用「體驗自我」會比較好
(我自己就在這兩章被中譯本折磨了很久 直到看原文才解脫)
雖然翻譯上 專有名詞要簡潔 才能避免重複出現時的贅詞
但是建議還是要用譯註來說明一下這兩個字在原文上的意義
經驗自我:就是活在此時此刻、活在當下的自我
它是根據當下體驗到的感覺 來對事物產生想法
記憶自我:就是在回憶過去的自我
它是根據所回想的情結、故事 來對事物產生想法
經驗自我 是真實的反應 你感到痛 就是痛 覺得快樂 就是快樂
記憶自我 則是要看你是如何評斷一個過去的經驗 而產生對應的感覺
用佛法來講就是 六塵 ----刺激----> 六根 ----產生感覺----> 六識
(色聲香味觸法) (眼耳鼻舌身意)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
經驗自我 比較像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所產生的感覺
記憶自我 比較像是意識 所產生的感覺
(佛法的部份完全是個人見解 可能有誤 參考就好)
經驗自我和記憶自我的看法 不見得會相同
也就是給予一段時光並評估
當時你活在那時光的感覺(經驗自我) 以及事後回想的感覺(記憶自我) 可能不會相同
至於原因就是書中有提到的peak-end rule
這兩個自我 會對於自我評估自己活的快不快樂 幸不幸福 會有很大的關係
即使你當下過得很幸福 你事後思考 可能會覺得自己過去過得不幸福 (反之亦然)
例如沉迷於線上遊戲 當下覺得很快樂 但事後回想這段時光 評價不見得相同
而影響記憶自我評價的因素很多 包括對自己的期許 價值觀...等
最後 你說這本書值不值得讀?
我自己覺得 近10年出版的書 大概沒多少本會比這本來得重要
不過前提是你要真的看懂這本書想要表達的... (所以建議看原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42.67.47.171
講的都是現象 用生活上或是商業上的例子來舉例 而不是介紹成因 或是背後的機制
在深度上來講 Kehneman的這本書已經達到深入淺出
而且書的內容 在後面的章節也會需要前面章節的知識做輔助
書的架構和完整度相當的高 這是其他的科普書籍所沒做到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