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標題很奇怪,原文沒有拒打兩個字,反倒是剛剛更新動態說被片面停發疫苗...
[新聞] 醫轟:陳時中打算賴帳!1決策致診所「現金收入歸零」即起拒打疫苗 https://disp.cc/b/163-dRzk |【臉書原文】『風尖浪頭之下,要跟預約本診所施打新冠疫苗的朋友們說聲抱歉了
本診所從第一針開始就有收掛號費。底氣何在?就是因為我們有正式的合約書,有金額,有官印,心安理得,沒有所謂兩邊拿錢這檔事。如果一邊收錢一邊拿補貼,或是報健保早就大爆炸了好嗎!
這份合約書,大致看來,其實就是每年的公費流感疫苗合約書修改一下吧,每年的流感疫苗就是這樣子收費,一針補助一百元,然後各院所收取掛號費用。我們本是這樣想,疾管署、衛生局、衛生所哪一個不是這樣子想的呢?畢竟我們診所開多久,公費流感疫苗合約就簽了多久。行之有年,大家行禮如儀。
哪知KP嘴賤說北市民免付掛號費,藍委跟進吵兩天,6/7蔡英文及指揮中心就宣布全國免(不能收)掛號費。但是錢呢?疾管署從來沒有這種想法,陳時中說的40億是原本一針一百的預算啊!哪有那麼多預算去補掛號費呢?今天7/21結果揭曉,陳時中打算賴帳(就算有立法院的決議文),只有原本的接種疫苗處置費,其他沒有了。除非打的量很多,才有獎勵。
打這個新冠肺炎疫苗的流程其實比一般疫苗來的複雜,成本也是高上一些。流感疫苗大家都很熟悉,一劑一個針筒,檢查一下就可以打,打完就可以回家。新冠疫苗都是緊急授權的新疫苗,顧慮較多,所以接種前要填一堆資料,下診前也要逐筆核對再上傳。這些疫苗是10人或14人份一瓶的,要一支一支慢慢抽,還要換新的針頭,因為抽藥之後,原本的針頭會鈍化。此外,若是用1CC的針筒抽取,是可以多抽一點殘劑的,讓更多民眾先打到疫苗,而這些都是本診所的存貨,政府超前部署的只有3cc,是抽不到殘劑的。更別說暴增的醫療廢棄物(針頭針筒)還要加錢清運。
打完這新冠疫苗需要留院觀察至少15分鐘,狹小的候診間能停留的人數本來就不能太多,有時還會讓原本有就醫需求的小朋友望而卻步。某些縣市甚至要求打疫苗的時候不能接受一般的病患,這些也是為國為民的成本。
依照合約,我收取合理的掛號費用(與過往相同),我們主動聯繫施打對象(市話打手機,貴),認真抽取殘劑,有人爽約要在時限內找人遞補以免浪費。成本較高就算了,疫情趕快結束才是你我衷心期盼的事。但是,只因要與政治對手抗衡,卻被免費了!當初江子翠疫情爆發時,我沒有一日休診,但是我們的專業服務卻被當成請客的東西,沒有絲毫尊重,還要幫政府買單。
我一向覺得診所不是快打站,診所應該以質取勝不應衝量。離家不遠,時間方便,不會群聚,甚至假日都有服務。我詳細問診,還會耐心回應問題與衛教,只用最好的針具施打,隔日還會詢問是否有副作用。雖然這些都是我覺得我應該我想做的,但是我希望有人看得到。今日政府可以隨口說說就讓人收入歸零,增加的成本卻要同島一命、共體時艱。明天會降臨到誰身上,真的讓人不寒而慄。
#以下是髒話,#ptt的小朋友要認真看。
幫陳時中打疫苗若不能收掛號費,代表這陣子的現金收入是「零」。所有的成本每天都在燃燒,但是增加的人力加班費、電話費更甚以往。指揮中心要求的衝量獎金,如果遇到疫苗不足,遇到颱風延誤,就是鏡花水月,看得到拿不到。至於一針一百的接種費何時會拿到呢?據說是三個月後,甚至明年才會結算。你們有多少現金可以繼續付薪水、房租、耗材,健保的業務因為滿滿的疫苗需求而被排擠,然後需要撐一季以上。這不是佛心,這是深淵。』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6542081565817911&id=275488155810648
#三級警戒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COVID201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
「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PTT Gossiping 批踢踢八卦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討論] 台北產後跟月子中心- 看板Nur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藥局查詢指南- 月子中心櫃檯工作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藥局查詢指南- 月子中心櫃檯工作ptt的推薦與評價,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月子中心工作ptt】月子中心這樣值得去嗎?-工... +1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月子中心費用ptt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面試心得分享六間產後護理之家文長- 工作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月子中心工作ptt」+1 - 藥師家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月子中心護理師薪水ptt - 美體產業公開資訊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問題] 請問有人在竹北惠生月子中心工作嗎? - nurs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蘇怡寧醫師愛碎念- 坐月子真的不能出門??? 來函照登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生產] 月子中心通知滿房要延後入住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月子中心櫃檯工作ptt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月子中心櫃檯工作ptt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 ...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寶寶] 要不要繼續住月子中心? - 看板BabyMother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月子中心ptt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問題] 有女孩在月子中心上班嗎? - PTT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有如移動月子中心「海外月嫂」薪水破16萬 三立新聞台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新聞] 花20萬元住月子中心她被護理師罵哭連夜搬回家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新聞] 花20萬元住月子中心她被護理師罵哭連夜搬回家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討論] 台北產後跟月子中心- 看板Nurse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心得] 在月子中心遇到的三件事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BabyMother - [寶寶] 在月子中心的遭遇 - PTT情感投資事業版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賴品妤不忍了!PTT挨罵「破麻」5個月怒告竹科工程師慘了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Re: [討論] 月子中心應該跟女友AA嗎? - Boy-Girl板- PTT 學習區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月子中心費用ptt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打開德國說亮話!守規矩卻愛插隊、嗜吃生豬肉、不在計畫內就抓狂,旅歐文化觀察家的第一手現場筆記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桃園月子中心ptt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桃園月子中心ptt - Mddx.org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桃園月子中心ptt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BaseballXXXX - [閒聊] 不得不換工作 - PTT推薦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女體盛ptt - Korea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新编员工管理实用手册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讓錢自己長:你不是缺錢,只是沒種創業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我所看見的未來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巧用阿Q定律讓你不再成為職場魯蛇 - 第 139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被遺忘的人群:神風特攻隊員、助產士、學生、教師,日本平民的二戰歷史記憶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電商老闆搶著要的9種人 - 第 3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Atsumori-kun's Bride-to-Be 5 - 第 13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思考致富?最新實證版: 史上最暢銷勵志書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 - 第 55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灣在社群媒體的使用部分,臉書以及Line是使用比例最高的幾個平台之一。臉書也逐漸取代過去的新聞網站與新聞推播功能,成為以個人朋友圈出發來整合與傳遞新聞訊息的媒介。一方面來說,當代的訊息來自四面八方,過多的資訊量需要一定程度的篩選才能讓個人理解;另一方面來說,過去以中心性意識形態來決定什麼訊息重要,什麼不重要的方式,也已經無法滿足當代的個人需求。在這兩個情況下,臉書等於結合了朋友圈、數位新聞媒體的多重功能,類似於進化版本的PTT,成為網路世代人們吸收與傳遞新聞訊息的最佳平台。不過,也因為如此,這類型的平台吸引了許多關注與目光,逐漸取代了傳統新聞媒體(電視與報紙),變成投放廣告的最佳媒介。但是,廣告的收入日增,也為平台方與內容產製方帶來了逐漸增加的隔閡。平台的部分,究竟應該扮演商業模式下以新自由主義精神進行營利的公司,還是擔任網路中立價值且不涉及特殊意識型態的行動者。如果平台因為擔任網路中立價值而獲取許多關注,進而產生收益,是否也需要對此收益重新進行分配與考慮呢?站在捍衛網路中立價值的位子,但又藉此將收益都歸屬到公司內部,似乎是論述與倫理上的一個矛盾之處。
-----------------
如果有天,當你打開臉書,發現塗鴉牆的新聞都消失了,只剩下親友照片、網紅影片與內容農場連結,連政府資訊與非營利組織帳號都一片空白。你會有何反應?
這正是2月18日,澳洲民眾的困惑與憤怒。就像之前提及的,今年會是跨國科技巨頭「出來跑,遲早要還」的一年,澳洲爭議只是序曲。問題是,社群網路的用戶、數位資訊生態、新聞媒體圈,會連帶付出多大代價?
澳洲的臉書爭議背後有幾層意義。你可以說,這是「新型資訊聚合服務與舊有媒體模式的利益衝突」;也可以說,這是「跨國廣告吸金巨獸與主權政府監管體系的對撞」。意義更大的是,這是數位資訊生態自我修正的關鍵一環。
白話來說,過去20年,矽谷科技平台挾著技術創新與規模經濟,提供各種便利且免費的服務,主導全球(包括台灣)的數位生活。好處是,我們可以享受價格低廉甚至免費卻強大的資訊服務(例如Google地圖);缺點是,這些科技公司像是吸星大法,吸走絕大多數線上注意力與廣告。
以澳洲為例,兩大巨頭壟斷超過80%的數位廣告,讓本土網站奄奄一息,尤其人力成本高昂的新聞媒體。身為「二級傳播者」的科技平台吃乾抹淨,生產原創內容的「一級傳播者」只能爭搶餅屑,加劇媒體產業惡質競爭,壓縮公共議題報導空間。因此,此事凸顯出數位資源嚴重失衡的現狀,讓我們思考如何「再平衡」,維持一個永續、健康的資訊消費環境。
相較臉書,Google的營收模式更多元,在澳洲的廣告市佔也更巨大(2020年市占率53%,臉書僅28%);其次,搜尋服務高度依賴新聞連結(臉書早已降低新聞曝光率,官方宣稱新聞只佔總流量6%),核心業務重要性不同;第三,Google有更明顯的競爭者,澳洲政府曾威脅以微軟Bing作為替代性搜尋服務,相形之下,臉書的人脈圖譜則難以快速轉移。
綜合以上因素,Google具備更多資源與新聞媒體協商,也更不願承受失去澳洲市場的風險,因此搶先與澳洲主要媒體集團達成協議,避免進入仲裁程序。
臉書封殺澳洲媒體,絕對是自傷傷人之舉,而且自傷成分更大。2016年以來,臉書演算法不斷調整,新聞導流能力日益萎縮,甚至不及Google搜尋,也逼迫新聞媒體強化SEO、開發新聞信等不同觸角,盡量降低臉書影響力。
流量分析網站Chartbeat的數據顯示,臉書封鎖澳洲媒體的第一天,該國新聞網站境內流量下跌約13%,來自海外的流量重挫3成。當網友適應「臉書沒有新聞」的新常態,媒體流量是否會拉回原有水準,目前尚難得知;然而,Chartbeat曾在臉書全球大當機之際,分析整體流量趨勢,發現網友一旦看不到臉書,媒體網站的直接流量與Google搜尋都相應暴增。
此外,斯洛伐克、西班牙等過往案例都顯示,這類新聞聚合服務一旦消失,對媒體流量的長期衝擊有其限度。
例如2014年底,西班牙落實歐盟的數位著作權法令,要求科技平台新聞聚合服務須支付授權金,Google News因而退出西班牙市場。藉此機會,史丹佛大學進行一項研究,發現該國Google News用戶在服務終止後,大約減少20%的新聞瀏覽量;媒體網站流量減少約10%,而且集中在小型媒體,但大品牌媒體幾乎沒有影響。
這項研究同時指出,一旦失去頗受歡迎的Google News聚合服務,當地用戶大多能尋找替代資訊管道,不過,三類新聞的閱讀量會減少:即時新聞、政治經濟等硬新聞、慣用媒體較少報導的新聞類型。
總結來看,臉書雖是強大且高效的人際溝通工具,卻是一種無效率、充滿偏誤的新聞接收管道。當塗鴉牆完全看不到新聞,用戶很可能回頭尋找資訊源頭,像是政府機構網站,或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媒體,把臉書單純當成社交媒介。長遠而言,這反而是好事。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article/10524
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除了中央和地方兩邊的訊息要對得上、資料要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便捷、有效率、足夠親切的線上資源來協助民眾。
#單一窗口:
盡量讓民眾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疑惑,朝整合跨部會的單一諮詢窗口。
#增加網站便利性:
衛福部 1957 福利諮詢的網頁,有提供包括社會保險、勞工相關、各類福利等等多項資訊,但目前並沒有放上這波紓困的資料,這樣其實滿可惜的。
#提供最佳方案建議:我們看到政府很多部會網站都建置了「防疫、紓困、振興」專區,提供懶人包、Q&A、圖卡等,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快速從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這部分當然要肯定政府的努力。但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不是可以嘗試建置「微型的一條龍服務」,幫民眾整合他們需要的方案、提供解答,就像電信門市幫你算最優惠的方案一樣,協助民眾判斷跨部會、多方案的申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疫情除了經濟需要紓困,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紓困。
台灣經歷過很多災難,也有很多救災經驗,不過這次的武漢肺炎與過去的災難型態有點不一樣。地震、森林大火,我們稱為「天災」,恐攻、重大刑案等,我們稱做「人為災難」。
而有種災難叫做「 #生物災難 」(biological disaster)。
生物災難特性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好像看不到終點,因此越來越焦慮。當我們在救援時,災難也還在持續發生,災難會給社會巨大的損失、破壞原本的運作,對人的身心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生物災難是慢性的,涵蓋的層面更大,而台灣過去的確只有面對 SARS 的經驗。
#心理急救
經歷過921、八八風災的臺灣,都曾讓「災難精神醫學」這個議題被拿出來討論。但無論921或是重大風災,都與這次我們所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一邊救災一邊發生災害」的武漢肺炎,就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災難」不一樣,生物災難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點。
所以我們對於一般災難的治療模式,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但用在目前的狀況,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就我們目前治療的模式,有參考也有要調整的地方。WHO 和美國精神醫學會都強調「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的概念,其原則是準備、觀察、傾聽、聯繫。
助人者在受到訓練後,就得對(災害)受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而不是直接的治療。這個協助是什麼?不外乎有資訊給予(現在狀況如何?我們安全嗎?你的家屬的狀況?)、陪伴支持(傾聽需求或鼓勵)、資源連結(針對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金錢紓困、生活需求),重點在於:藉由即時的伸出援手來緩解焦慮。
#脆弱群體辨識:我們要辨識在災難下,暴露程度不同的「受災族群」,包括患者、被隔離者、防疫人員、其親友與接觸訊息疲轟炸者。另外,本身有精神疾病、曾經有創傷、受虐等經驗、自己或家人有成癮問題、社經地位不利等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助人者如何具備「敏感度」,將資源的分配,優先投放給這些群體,並給予特別的關懷,這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聚焦的地方。
舉例來說,對這次執行敦睦艦隊任務的海軍官兵、或是第一線醫事人員、空服人員,一些遭受創傷性打擊的案例,需要給予主動的關懷、有效鼓勵和支持。特別需要注意,他們有可能被獵巫、排擠或被歧視。
越戰催生了美國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希望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力處理,結合衛福部和民間的資源,主動提供各類復原所需的支持,包括個人諮商、支持性團體等,應該要開始準備。比如可使用社區的組織與能量,像是社區的頭人、社區的活動、講座座談會,減少社會的驚惶,和群體間的排擠拉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能夠主動關心、聯繫、提供資源,甚至生意方面的支持。希望短期之內提供心理急救;中期則使其能不受歧視地回到崗位上與恢復正常生活。當社區發現有確診病患或疑似案例,大家總不免開始標記甚至是污名畫當事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對於當事人是二度傷害。因此希望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來建立韌性的社區。
#假消息傷害心理健康
另外, 就NCC所提供的數據,截至 4 月 20 日的統計資料,「於指揮中心通知廣電媒體澄清錯假訊息並說明改正作法,協助轉請廣電媒體回應、加強自律」這項業務總次數目前是「1 次」,看起來台灣都沒有什麼假訊息,但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訊息的傳播不僅只有有電視媒體,「自媒體」是另一大宗。比如: LINE、臉書、youtube、Google、PTT 等社群平台,未來期望對於自媒體、傳統的媒體都盡可能減少假訊息的傳遞狀況。目前社會人心惶惶,我希望假訊息,不要成為社區心理健康的「防疫破口」!
#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工作者給薪疑義
日前接獲陳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 月 26 日發函,主旨寫道「符合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之工作人員,暫勿前往機關上班」,這些人員包括:「申請赴港澳獲准者」、「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隔離條件者」、「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個案」、「自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返國者」。但是,因為在這期間出國,而返國後需要隔離採檢,尊重這份公文沒有去機構上班的人,雇主認定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因此不給付薪資。但在 3 月 19 日,衛福部說 26 日公文中的「暫勿」文字,只是「建議」,因此人員在管理期間適用的假別和薪資,應該由院所自訂請假規範。
在這段期間因為遵守 2 月 26 日指揮中心公文的「暫勿」規定而沒有去上班的醫療工作人員,因為 3 月 19 日的公文認定為「建議」,這些受影響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的假別算是事假、病假、還是防疫隔離假?導致他在這段期間因自主健康管理所請的假,有的並沒有被給付薪資。一樣是配合政府政策,正常工作的醫事人員,可以有機會得到相關的獎勵,但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沒有入院上班的人員,卻被變相扣薪,我主張應該讓這類醫事人員能回復權益,讓乖乖遵守規定的醫療人員不要被變相懲罰。蘇貞昌院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團隊也會持續關注。
在此謝謝為疫情拼命努力的所有單位人員,也向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們,說聲辛苦了。或許沒辦法一次到位,但我們會持續努力、持續發聲,持續修正與服務,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自從紓困案開始慢慢釋出後,我的服務處排隊要諮詢紓困的電話、人龍,可能比前陣子排口罩還要多,大家都很關心。對於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紓困振興預算案,各部會有很多的紓困方案,但同時也收到民眾反映、向辦公室陳情,「太多太複雜、資訊不流通、不夠快、不夠明確、電話忙線,或是地方說還沒有正式明確的規定」等。
我認為除了中央和地方兩邊的訊息要對得上、資料要一致之外,我們還需要便捷、有效率、足夠親切的線上資源來協助民眾。
【單一窗口】
盡量讓民眾一個窗口就能解決所有疑惑,朝整合跨部會的單一諮詢窗口。
【增加網站便利性】
衛福部 1957 福利諮詢的網頁,有提供包括社會保險、勞工相關、各類福利等等多項資訊,但目前並沒有放上這波紓困的資料,這樣其實滿可惜的。
【提供最佳方案建議】
我們看到政府很多部會網站都建置了「防疫、紓困、振興」專區,提供懶人包、Q&A、圖卡等,就是希望讓民眾可以快速從網路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這部分當然要肯定政府的努力。但我們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可以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最佳方案」。是不是可以嘗試建置「微型的一條龍服務」,幫民眾整合他們需要的方案、提供解答,就像電信門市幫你算最優惠的方案一樣,協助民眾判斷跨部會、多方案的申請,對他們最有利的選擇。
疫情除了經濟需要紓困,我們的心靈也需要紓困。
台灣經歷過很多災難,也有很多救災經驗,不過這次的武漢肺炎與過去的災難型態有點不一樣。地震、森林大火,我們稱為「天災」,恐攻、重大刑案等,我們稱做「人為災難」。
而有種災難叫做「 生物災難 」(biological disaster)。
生物災難特性是持續的時間長、影響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與結束,好像看不到終點,因此越來越焦慮。當我們在救援時,災難也還在持續發生,災難會給社會巨大的損失、破壞原本的運作,對人的身心靈產生重大負面影響。且生物災難是慢性的,涵蓋的層面更大,而台灣過去的確只有面對 SARS 的經驗。
【心理急救】
經歷過921、八八風災的臺灣,都曾讓「災難精神醫學」這個議題被拿出來討論。但無論921或是重大風災,都與這次我們所面對「不知何時才會結束」、「一邊救災一邊發生災害」的武漢肺炎,就是我們所謂的「生物災難」不一樣,生物災難沒有明確的結束時間點。
所以我們對於一般災難的治療模式,已累積了相當的經驗,但用在目前的狀況,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就我們目前治療的模式,有參考也有要調整的地方。WHO 和美國精神醫學會都強調「心理急救」(Psychological First Aid)的概念,其原則是準備、觀察、傾聽、聯繫。
助人者在受到訓練後,就得對(災害)受難者提供實質的幫助,而不是直接的治療。這個協助是什麼?不外乎有資訊給予(現在狀況如何?我們安全嗎?你的家屬的狀況?)、陪伴支持(傾聽需求或鼓勵)、資源連結(針對需求提供實質協助,例如:金錢紓困、生活需求),重點在於:藉由即時的伸出援手來緩解焦慮。
【脆弱群體辨識】
我們要辨識在災難下,暴露程度不同的「受災族群」,包括患者、被隔離者、防疫人員、其親友與接觸訊息疲轟炸者。另外,本身有精神疾病、曾經有創傷、受虐等經驗、自己或家人有成癮問題、社經地位不利等族群,更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助人者如何具備「敏感度」,將資源的分配,優先投放給這些群體,並給予特別的關懷,這是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應該先聚焦的地方。
舉例來說,對這次執行敦睦艦隊任務的海軍官兵、或是第一線醫事人員、空服人員,一些遭受創傷性打擊的案例,需要給予主動的關懷、有效鼓勵和支持。特別需要注意,他們有可能被獵巫、排擠或被歧視。
越戰催生了美國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希望政府可以派遣專業人力處理,結合衛福部和民間的資源,主動提供各類復原所需的支持,包括個人諮商、支持性團體等,應該要開始準備。比如可使用社區的組織與能量,像是社區的頭人、社區的活動、講座座談會,減少社會的驚惶,和群體間的排擠拉扯。想辦法讓每一個人能夠主動關心、聯繫、提供資源,甚至生意方面的支持。希望短期之內提供心理急救;中期則使其能不受歧視地回到崗位上與恢復正常生活。當社區發現有確診病患或疑似案例,大家總不免開始標記甚至是污名畫當事人,造成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也讓對於當事人是二度傷害。因此希望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來建立韌性的社區。
【假消息傷害心理健康】
另外, 就NCC所提供的數據,截至 4 月 20 日的統計資料,「於指揮中心通知廣電媒體澄清錯假訊息並說明改正作法,協助轉請廣電媒體回應、加強自律」這項業務總次數目前是「1 次」,看起來台灣都沒有什麼假訊息,但真的是這樣嗎?
目前訊息的傳播不僅只有有電視媒體,「自媒體」是另一大宗。比如: LINE、臉書、youtube、Google、PTT 等社群平台,未來期望對於自媒體、傳統的媒體都盡可能減少假訊息的傳遞狀況。目前社會人心惶惶,我希望假訊息,不要成為社區心理健康的「防疫破口」!
【自主健康管理的醫療工作者給薪疑義】
日前接獲陳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 2 月 26 日發函,主旨寫道「符合自主健康管理條件之工作人員,暫勿前往機關上班」,這些人員包括:「申請赴港澳獲准者」、「通報個案但已檢驗陰性且符合解隔離條件者」、「社區監測通報採檢個案」、「自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第一級及第二級國家返國者」。但是,因為在這期間出國,而返國後需要隔離採檢,尊重這份公文沒有去機構上班的人,雇主認定不屬於他們的責任,因此不給付薪資。但在 3 月 19 日,衛福部說 26 日公文中的「暫勿」文字,只是「建議」,因此人員在管理期間適用的假別和薪資,應該由院所自訂請假規範。
在這段期間因為遵守 2 月 26 日指揮中心公文的「暫勿」規定而沒有去上班的醫療工作人員,因為 3 月 19 日的公文認定為「建議」,這些受影響的醫療工作人員,他們的假別算是事假、病假、還是防疫隔離假?導致他在這段期間因自主健康管理所請的假,有的並沒有被給付薪資。一樣是配合政府政策,正常工作的醫事人員,可以有機會得到相關的獎勵,但自主健康管理,依規定沒有入院上班的人員,卻被變相扣薪,我主張應該讓這類醫事人員能回復權益,讓乖乖遵守規定的醫療人員不要被變相懲罰。蘇貞昌院長也對此表示肯定,團隊也會持續關注。
在此謝謝為疫情拼命努力的所有單位人員,也向受疫情影響的民眾們,說聲辛苦了。或許沒辦法一次到位,但我們會持續努力、持續發聲,持續修正與服務,一起迎接更好的明天。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CiAr5towg/hqdefault.jpg)
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月子中心工作ptt】月子中心這樣值得去嗎?-工... +1 的推薦與評價
剛面試完高雄某月子中心,應徵職缺是嬰兒室護理人員,工作內容非常單純,沒有涉及侵入性治療,就是單純照顧北鼻,換尿布、洗澡、餵奶這些而已, ..., 整體面試情緒是緊張的 ... ... <看更多>
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月子中心費用ptt 的推薦與評價
☀ 以下是從台北及新北月子中心經由網路調查,綜合評估後脫穎而出的5家推薦的優質產後護理之家,提供給大家參考。. *評比方式:服務品質、設備環境、價格 ... ... <看更多>
月 子 中心 業務 ptt 在 [討論] 台北產後跟月子中心- 看板Nur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學姊們好,這是代發文
因為蠻喜歡北鼻,之前短暫在嬰兒室兼職過,但南部薪水少的可憐,輪完班不到四萬,有
意到台北深耕賺錢~
因為親戚朋友住在松山,所以工作都找附近的,之前去面試過內湖的產後之家,永*,主
要是兩個班別輪,起薪27000,加上每個月的表現獎金2000-5000,小夜400,大夜700,六
日上班加800,月休8-10天,宿舍300元,年終1-2.5個月,那時候去面試是因為104寫有到
5萬5,但實際上那是上大夜加年終加表現優良全部總得的薪資,我那時候是選大小夜,平
均一個月薪資43000左右。
因為是從南部過去,不確定這樣的錢能不能在北部生活,其中還要給家裡一萬塊補貼~
想問學姊們覺得這樣錢是OK的嗎?還是有其它推薦離松山火車站不遠的月子中心或產後的
呢?
對了,當天還有去面試一間在松山的,叫御兒_,輪班完不超過四萬,沒有宿舍,阿長蠻
年輕的,但因為薪水蠻低的就不考慮,打上來讓大家參考~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193.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Nurse/M.1500817057.A.5D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