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還是“做月子”
廣義的“月子”,通常是指生產後一至三個月,古書即有“彌月為期,百日為度”的說法。而根據現代醫學所描述,生產者從其胎盤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復舊貌,約需六至八周的時間,所以現在所指的“月子”,約為42~56天。
在這段時間裡,產婦須有適當的休息與調養,以期恢復至未生產前的身心狀況,俗稱“坐月子”;而“做月子”指的是產婦與周遭協助其“坐月子”的人之所作所為,這些行為所發生的時間,可以從生產前(甚至從懷孕起)便開始進行。換句話說,前者較為狹義,後者則屬廣義之言。
坐月子的內容與意義
由於傳統農業社會對“延嗣”(傳宗接代)的重視與需求,強化或恢復婦女產育能力自古即倍受關注,而產後坐月子,便是確保婦女身強體健的重要方式之一,它通常包含了禮儀文化與食藥保健兩方面的規範與禁忌。
禮儀文化部份,因事關家族信仰與其體現誠意的方式,故不屬本文探討的層次。
至於食藥保健,可分為養生保健與食藥調理兩大範疇,然由於社會形態、經濟條件與醫療水準的變遷,這些概念不復皆合時宜,但以現代中醫觀點探察,多有依據的。
養生保健類
一、個人衛生
(一)不可吹風?
中醫古籍有言:“產後七日內,毋早起以冒風”,“忌貪涼用扇、當風坐臥”,考諸其意,這應是擔心產婦於坐月子期間感受風寒所設,俗稱“月內風”。狹義的“月內風”,專指月子內產婦感冒的現象;而廣義的“月內風”,則泛指了產婦在坐月期間發生的各種病痛,包括頭痛、頭暈、筋骨酸痛、肌肉無力、手足冰冷、容易感冒…等症狀。中醫認為“風為百病之長”,意指人體一旦感受風邪,則百病叢生,而若發生在月子期間,由於產後體況本即虛弱,再加上上述疾患纏身,非但月子坐不好,體力難以恢復,這些病痛更將終身難癒。
因此本人建議,生產後,不論天氣冷熱,只要可能處於受風吹襲的環境(外出、居家開窗或吹冷氣),儘量披上薄的長袖外套或襯衫,常頭痛者,甚至須戴上帽子,以避免關節直接受風,應可減少得到“月內風”的機會。
(二)不可洗頭、洗澡?
此亦應是擔心婦女產後洗頭或洗澡容易感受風寒而設。過去的浴室不易擋風(民國五、六十年代,我家的浴室是用竹籬笆圍起來的,多少有縫隙),而且熱水是先在廚房煮熱後,再搬至浴室使用,在這種條件下洗頭、洗澡,感冒的機會自然很大。
以現代密閉的盥洗空間,只要洗的是熱水,在浴室內將頭髮吹乾(用熱風)並將身體迅速擦乾,且不要一出浴室便吹冷氣或電扇(因毛細孔尚未正常閉合),受到風寒的機率應不高。)
有一種人不能洗頭,即當月經來時洗頭會突然令月經中止者,這種機率約百分之一甚至更低,惡露未盡前只好先行忍耐,因會造成惡露羈留,無法排出。
(三)不可碰冷水?
這也是擔心產婦受寒所設的禁忌。古時候的水,多是生水,不一定乾淨,有的地下水溫度甚低,產後婦女身體較為虛弱,若常碰觸,易致關節受寒,氣血循環不暢,甚至造成關節酸痛,遷延不癒。因此本人建議,若需碰水,宜用溫熱水,並儘速擦乾,可以避免上述顧慮。
過去有“產後七日內,毋行走以傷筋骨”,“禁爬樓梯、彎腰、蹲、屈膝、盤坐”的說法,應是怕產婦過度勞累所設。
由於生產過程催產素的分泌,會使身體的結締組織稍微軟化並較具延展性(如自然產者,恥骨聯合處會被撐開),產後進行上述動作有可能造成關節韌帶過度延展或鬆弛。因此生產後一至二週內不宜做過度伸展與劇烈的運動,只需稍微活動筋骨,促進氣血循環便可,至於加強活動量則以三週後較為適宜。
此外,圈圍束腹帶可避免子宮下垂(子宮也是靠韌帶與結締組織懸吊或支撐於腹腔內)或骨盆擴大,建議產後便可開始使用。
三、情緒
“產後不宜大喜、大怒、哭”,這應是老一輩怕產婦發生“產後憂鬱症”所設的限制。
古人發現情緒的過度反應,均會損及人的五臟六腑而導致生病;然而不論西醫或中醫也都認為過分地抑制情緒,亦會導致身體與心理的疾病(如中醫學的肝鬱證候與西醫學的心身症候群…)。因此完全不准有情緒表達是過於苛求,但過度地情緒宣洩則是需要管理與控制的。
四、育樂
常見產婦被禁止看書、看電視或打電腦,應是基於保護其眼睛所設。古書的字體小,且月內房的光線多為不足,再加上產婦體虛,禁止看書,自屬合理。
然以目前的電氣設備,本人認為只要在光線充足的條件下,不要閱讀過久或看太小的字(最好是只看大標題),應是可被接受的。至於看電視或電腦,則應選擇不易晃動或閃爍的顯示器(如液晶或電漿螢幕),每次不要超過三十分鐘為宜。
五、房室生活與工作
古有“百日內忌夫妻交合,犯者終身有病”,“月內毋勞女工”,“須至滿月,方可照常理事”的說法,這應是避免產婦過度勞累所設的禁忌。
由於產後身體的復舊,約需六至八週的時間,因此建議八週後再恢復工作與房室生活,應是比較恰當的。
食藥調理類
一、飲食
對於產後的飲食,自古即有明訓:如“毋食冷硬物”、“毋食重濁、辛熱、生冷”,“外薄五味、大冷、大熱,謹節飲食”…。
生產後的婦女,體質較為虛弱,中醫認為此時若攝取太多偏頗屬性與味道過重的食物,易增加母體自我調節與代謝的負擔,以下這些食物,建議不宜多吃。
1.寒涼類:冰品、西瓜、水梨、葡萄柚、柚子、橘子、山竹、蓮藕、綠豆、白蘿蔔、番茄、大白菜、苦瓜、黃瓜、絲瓜、冬瓜。
2.辛辣性︰辣椒、大蒜、芫荽、老姜、蔥、沙茶。
3.燥熱性︰茴香、韭菜、肉桂、羊肉、狗肉、龍眼、荔枝、芒果、榴槤。
4.刺激性︰醃漬品、咖啡、咖哩、燒烤、油炸。 5.酸性:酸梅、醋、檸檬。
【註】鹽或較鹹的食物,若攝取過多,會使水分較難代謝,進而可能增加心血管與泌尿系統的負擔。
【註】酸性食物因較具收斂性,多吃會使惡露不易排盡。
(一)不可喝水?米酒水代替?
民俗觀點認為多喝白開水會使身體的水分不易代謝,而造成脂肪堆積,甚至自此擁有肥胖身材而不易恢復,因此坊間多建議產婦不能喝純水,須代以米酒水或其他茶飲。
其實本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二十多年來對數萬名產婦進行產後調理,除非特定體質者(腎臟病、高血壓、嚴重水腫…),從不限制產婦喝水,理由是坐月時飲用的湯汁、藥液、茶飲或米酒水與白開水的水分子進入人體後,其吸收或代謝路徑並沒有什麼不同;換句話說,既然都是水,喝白開水會胖的人,喝米酒水也會胖,那麼,何須限水呢?身材難以恢復,問題在於體質異常,而不應歸咎於喝白開水與否,因此我們認為,根據不同體質,處以不同的藥物來協助其代謝,才是雕塑身材的根本之道。
再來談“酒”的問題,適量的酒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與肉類共同烹煮更可促進其脂溶性成份的釋出,進而增加食慾或促進人體的消化與吸收;但近代醫學也發現,過量的酒精,會導致胰臟急性發炎,若嬰兒喝了高濃度酒精的母乳,更可能會出現嗜睡、感覺異常甚至過度換氣的現象。因此,在食物烹煮過程中加酒提味,有助於人體氣血的循環與營養成份的吸收,但過量甚至終日攝取含酒精的水,則是矯枉過正了。
(二)要吃麻油雞酒?
台北榮民總醫院小兒科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台灣產婦的母乳營養成份與含量遠高於美國、加拿大與澳洲。其中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尤為突出,亞麻油酸、花生油酸、二十二碳烯酸(DHA)更是以幾近完美的比例來分配;其更進一步認為,這是台灣婦女坐月子時以麻油雞酒進補的結果。”因此我們認為產後食用麻油雞酒是有其正面意義的,但是炒麻油與酒的用量,應依傷口復原狀況與個人酒精耐受度,適量佐用。
【註】麻油經炒過後,屬於燥熱溫補食材,過食有可能造成火氣太大或傷口復原不佳。
二、藥物
台灣人喜歡自己當醫生
這是筆者從事醫療事業以來,深刻的感覺。由於中藥的應用行之有年,加上一些常見中藥如人參、黃耆、當歸、川芎,在一般中藥房、菜市場垂手可得,“自己當醫生補自己”,已是人之常情,甚至是“家常便飯”,月經來吃四物湯補血,產後吃生化湯幫助子宮收縮,手術前後吃些八珍湯或人參、黃耆,寒流時來個十全大補湯…等,諸如此類,不勝枚舉。然而這樣進補的結果,並未達成人們冀求的健康狀況,倒是蓬勃了整個醫療市場;我們在臨床上發現,這些喜用中藥進補的人,反而成為醫院的常客,殊不知,既然是藥物,就有其適應症與副作用。舉個例子來說,大家都知道,生產後要吃生化湯來幫助子宮收縮,卻不曉得自古以來生化湯因藥物組成與劑量的不同,就有數十甚至上百種,您吃的生化湯到底是哪一種?中醫一向強調“辨證論治”,大意是指:“調理不同體質的人,會用不同的藥物”,換句話說,吃同一帖藥,因每個人體質不同,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因此,我們強調,產後坐月子,既然是人生大事,就不應草率行之,尊重醫師的專業,方為上策。
(一)流產或小產亦須吃藥調理?
流產或小產本即易造成孕婦的身體受損,週數越大,因影響母體越多,愈須配合調理;通常大於二十週者,比照足月產,至少須調理四週;小於二十週者,則依其週數或身體狀況進行一~三週不等的調理。倘若因流產或小產,造成母親心情不佳,則須加強注意其情緒調適狀況,甚者尚須配合心理諮商,以渡過這段時期。
(二)生產前或剖腹產前先吃補?
這是個錯誤的觀念,所謂“補藥”,通常是溫熱性質的中藥,如黃耆、人參、當歸…,這些藥都有其特殊用法,甚至不宜於生產前或手術前單獨服用。
有研究報告指出黃耆跟人參因為是補氣藥,自然產前單用有可能因為補氣升提的效果而造成產程遲滯、甚至陣痛暫停的現象;剖腹產前獨用則有可能因為氣血循環過於旺盛而造成產程大量出血。因此,本人建議這些藥物應於醫師指示下服用,切勿自做主張而徒留遺憾。
(三)產後一定要吃生化湯、十全大補湯?
一般體質的產婦,產後吃生化湯,可以補血並幫助子宮收縮以排除惡露,但如上所述,每個人的體質與狀況不同,因此適合吃的生化湯也需經醫師診斷、處方再行服用,通常從第一天到第三天開始,約需吃五~十帖。至於十全大補湯,因為可以大補氣血,一般多在坐月子的第四週後才開始服用,而藥物組成與劑量也會因人而異,一般至少吃三~五帖,甚至更多。
然而,有的人體質特殊,或生產前後有特殊狀況(如產後大出血、妊娠糖尿病、子癇症…),並不會給予這些處方。總之,經醫師診斷後,處以適合個人體質的方藥後,再行服用,是確保身體順利復原的不二法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email protecte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坐骨神經痛 專題 - 周鴻燦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問題一:Alex今年45歲,早前搬屋彎腰時感劇痛,而且雙腿痲痹。經普通科醫生診治後,懷疑是"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的成因是甚麼?0:19 問題二:"坐骨神經痛"應如何治療?可以...
「梨狀肌症候群手術」的推薦目錄:
- 關於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在家好到府坐月子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Yang.AT 運動知識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不單純的屁股痛- 梨狀肌症候群|洪辰宇醫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健身的解剖學: 梨狀肌症候群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梨狀肌症候群手術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梨狀肌症候群手術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世豪禮立物理治療所Physical Therapy - ***梨狀肌症候群 ... 的評價
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Yang.AT 運動知識分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覺得屁股緊緊的❓」
「我又沒運動,怎麼會從屁股麻到小腿❓」
因為麻痛害你更不敢運動了🚳
明明沒幹嘛卻無緣無故麻起來❓
今天🐑老師就來介紹現代常見的文明病「梨狀肌症候群」!
-
🌈「梨狀肌Piriformis在哪?」
📍就位在臀部,起點在第 2、3、4 薦椎前面,終點在股骨大轉子後側,將坐骨大孔分成梨狀肌上孔與梨狀肌下孔。
📍坐骨神經恰好位於梨狀肌附近,延伸至腿部。梨狀肌會幫助髖關節做外旋的動作。因此,每當梨狀肌受到刺激或發炎時,很容易影響到坐骨神經,產生刺痛、臀部發麻的症狀。
🗣「明明都是梨狀肌症候群, 為什麼他只有屁股緊緊的,我卻整隻腳都會麻❓」
💥因為每個人的結構上不一樣,最常見為Type1(圖),有近五分之一的人其坐骨神經會穿過梨狀肌本身,因此神經症狀會更明顯。
🌈「常見原因」
* 受傷(拉傷、撞挫傷)
* 先天結構異常
* 脊柱結構異(脊椎側彎)
* 長短腳
* 久坐羽翹腳習慣
* 先前的髖關節手術
* 異常劇烈的運動
* 足部問題(莫頓氏神經瘤、扁平足)
🌈「康復原則」
❤️初期:
休息+熱敷
💙中期:
訓練肌群+伸展臀肌
💚長期:
充分熱身+避免久坐+維持正確坐姿+適當伸展
_
其實如果有適當的休息與伸展
很少會需要藥物或手術的介入
即可有效改善✅
但是如果沒有好好的維持正確坐姿、減少久坐時間
再復發的機率是很高的喔❗️
所以規律運動才是根治王道🔥
#sportsyang
#workout
#sportsrecovery
#yang羊
#athletictrainer
#coach
#muscle
#fPiriformisSyndrome
#肌力訓練
#運動傷害
#姿勢矯正
#運動恢復
#運動按摩
#運動疲勞
#運動
#健身
#重訓
#健身房
#文明病
#久坐
#梨狀肌症候群
#健康
#坐骨神經壓迫
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有網友來詢問「開完膽囊手術之後,飲食上該注意什麼?」
開完膽囊手術之後,有些患者的確會感覺到不適應,約有5-40% 的人會出現「膽囊術後症候群」,部份是跟膽道受傷有關(如總膽管狹窄、膽管口括約肌失常等),部份是因為膽囊切除後,膽汁少了儲存的器官,膽汁從生理性的餐後分泌變成持續性分泌,過多的膽汁變得容易逆流至胃,造成胃粘膜損傷,形成慢性胃炎或胃食道逆流,其症狀包括上腹痛、脹氣、胸悶、噁心、嘔吐等。
有部份的人(約0.9%-35.6%)則出現慢性腹瀉情形,尤其是發生在較年輕(小於50歲)、肥胖的男性病患,造成的原因很多,如過多膽酸在大腸中使腸道蠕動加速,或膽酸吸收異常,對油脂高食物無法消化,有些人身體會慢慢適應,數個月後症狀即改善,有些人則持續數年之久。
飲食上可按個人出現的問題調整,針對容易腹瀉的病患,建議低油飲食一段時間,避免食用高膽固醇食物和蛋,等待肝臟適應沒有膽囊及症狀緩解後,再慢慢增加油脂攝取。
針對胃痛的病患,飲食上建議多攝取膳食纖維(水溶性尤佳),其可和胃中的膽汁結合,減少膽汁逆流引起的胃炎。高纖食物例如豆類、全穀類、全麥麵包、 豌豆、果脯(無花果、杏子和棗子)、覆盆子、黑莓、草莓、甜玉米、綠花椰菜、帶皮馬鈴薯、李子、梨、蘋果、綠色菜和堅果。
如果仍有膽汁逆流至胃的情形,應避免食用酒精、咖啡、茶、碳酸飲料、巧克力、柑橘類水果、洋蔥、醋、番茄、辛辣食物、薄荷,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飲食。
最後要提醒,很多人是因為膽結石才去開刀,膽結石形成的原因和長期飲食習慣有關,雖然膽囊開掉了,若是原本飲食習慣不改,不多加留意,肝內膽管還是可以再有結石形成的(可是需要再次手術!)。
以上飲食原則謹供各位參考,每個人病情不一,還是要依您的醫師或營養師建議為主喔!
《延伸閱讀》
肝炎患者的飲食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259391184116950/posts/1647711011951630/
肝硬化患者的飲食建議
https://www.facebook.com/1259391184116950/posts/1657841140938617/
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email protecte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坐骨神經痛 專題 - 周鴻燦醫生@FindDoc.com
資料來源:http://www.FindDoc.com
問題一:Alex今年45歲,早前搬屋彎腰時感劇痛,而且雙腿痲痹。經普通科醫生診治後,懷疑是"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的成因是甚麼?0:19
問題二:"坐骨神經痛"應如何治療?可以做甚麼手術?有何風險?0:46
問題三:康復期需多久呢?是否會有後遺症?3:05
查詢醫生資訊:
http://www.finddoc.com/
Let's Connect:
https://www.facebook.com/FindDoc
https://plus.google.com/102821364210960788806/posts
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健身的解剖學: 梨狀肌症候群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關於梨狀肌症候群,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 白天手術房晚上健身房. 60.4K. Subscribe. 60.4K subscribers. 656.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 • 76. ... <看更多>
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梨狀肌症候群手術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焦點 ... 的推薦與評價
梨狀肌症候群 的症狀*坐姿、站姿或躺姿超過15-20分鐘會有疼痛產生*疼痛或麻木感會從臀部向下延伸到大腿後側*變換姿勢或伸展臀部肌肉時疼痛加劇,如:從 ... ... <看更多>
梨狀肌症候群手術 在 不單純的屁股痛- 梨狀肌症候群|洪辰宇醫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診斷 梨狀肌症候群 並不容易,一方面由於症狀除了屁股疼痛外,還容易引發坐骨神經痛,必須和椎間盤突出等腰椎病灶進行鑑別診斷,以找出坐骨神經痛的真正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