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附上前面 1~4 篇的分享:
【一】👉 https://www.facebook.com/raysky.invest/posts/2841627699499769
【二】👉 https://www.facebook.com/raysky.invest/posts/2842099106119295
【三】👉 https://www.facebook.com/raysky.invest/posts/2843079382687934
【四】👉 https://www.facebook.com/raysky.invest/posts/2843806842615188
-
【五】
每個人在進行投資時,往往都會去找去學很多客觀的資料、策略、紀律等等,並認為這些都是影響自己投資報酬率最重要的因子群。
可是我卻認為,在主觀的人性(情緒)面前,這些往往都只會淪為次要、次次要的因子而已。
再好的紀律,也會因自己的情緒化而搞砸;再客觀的數據,也會因一百個人而有一百種解讀推論。
懂的人自然懂我在說什麼。
-
現在的比特幣走勢,對新手、中手來說都是很大的考驗和折磨。
以挖礦為例,今年又開始湧起的挖礦潮(以太幣、奇亞幣),其實看在幣圈老手眼中並不陌生,簡直和 2017~2018的狀況根本 87% 像。當 2017 比特幣大漲時,紛紛湧入一堆想投機賺快錢的礦工們,一堆 youtube 影片都在紛紛吹捧有多好賺;然而,隔天 2018 比特幣大跌時,這些跟風的「礦工們」就立刻認賠出售礦機,網路上也開始有新聞報導這些人的賠本抱怨說詞、比特幣挖礦是詐騙一場的言論。回到今天,看看最近的一些新聞、看看某些挖礦社群內的拋售潮,其實你會發現歷史都不斷在重演中。
-
回到投資的角度,現在想必大多數的投資人心裡同樣折磨。
不少人因為看到馬斯克、木頭姐、Twitter創辦人、SQ...等企業大佬的吹捧,便開始從傳統金融跳到幣圈投資的領域,而且還真的在 2020 年 ~ 2021 年 4 月嘗到很不錯的甜頭,連狗狗幣這種迷因幣都被炒作得風生水起。連一些 Youtubers也都拍攝起「挖礦」、「加密貨幣該如何投資」的影片。彷彿一切都如此美好,賺錢是如此輕易......
直到 519 那一天,人類才終於回想起曾經一度被它們支配的恐怖。
-
現在大多數的比特幣投資人,心情其實就和面對巨人入侵時的艾爾迪亞人沒什麼兩樣,一樣脆弱,一樣不知所措。
因此前四篇的內容,某方面來說希望能成為「艾倫家地下室的秘密」,讓一些踏入這個圈子年資尚淺的投資人們,能理解過去的歷史痕跡和現階段比特幣正走到了哪一個位置上。
至於未來?沒有人能 100% 拿捏得準,最多只能進行「機率性較高」的推論,並且看你自己願不願意鼓起勇氣採取行動。
像以現階段來說,比特幣未來比較高機率是會走出「魚尾末升段」的狀態(詳情請參考前四篇的整理)。在這樣的前提下,投資人的心理其實也一樣折磨,一些心理弱點會在每天的盤勢中不斷被放大:
⚡ 會不會現在買了,卻被套死死?(害怕沒走出魚尾末升段)
⚡ 小幅上漲了,那現在該賣嗎?(害怕之後走出魚尾末升段沒吃到)
⚡ 漲飆上去了,那該什麼時候賣?(成功吃到魚尾末升段,但不知道何時該下車)
只能說,投資真的很難,不是嗎?(笑)
-
對於比特幣投資,我不會(也不該)說接下來怎麼操作最好。畢竟網路上有太多不理性(或故意找碴)的人,有時候多說(或用字不精確)反而是給自己找麻煩——大跌時瘋狂質疑開噴,上漲時又噤若寒蟬小孬孬一枚。
但因為這些人就不寫文,也不是我的風格,所以折衷的做法就是——我只分享「自己的投資操作」,對與錯的結果都是我 100% 承擔,所有公開分享的資訊僅供參考,沒有任何投資操作上的建議。
簡單說,現在的幣圈我還是有放錢在裡面的,分別是以下的操作:
1. 「HODL(買入持有)」:放了 70% 的資金,我在幣安和 FTX 上都有持幣並且以買平台幣為主,。理由很簡單:「因為平台幣背後有交易所平台所支撐,有基本面(企業經營體質)在背後支撐,看得到某方面的實質價值,所以即使幣圈不斷下跌,我也還是有信心,繼續買」。未來若真有「魚尾末升段」的話,我會在漲到一個幅度後,就先全數獲利了結,把錢轉到美股上。如果沒有也沒關係,就長期持有,我是很有耐心的,願意靜待這些平台的好體質呈現在未來價格上。
2. 「網格天地單」:放了 25% 的資金,我在派網 Pionex 上進行的。天地單的好處是設定好上下界限的價格後,就讓程式自動執行「分批佈局」以及「分批出場」的策略——在下跌的過程中幫你分批建倉,以控制風險的方式向下布局;在上漲的時候分批出倉,自動獲利了結不會猶豫。理由很簡單,現在比特幣走勢就在 3 萬美這邊上下波動,我也不確定未來會走出哪個劇本(大跌?大漲?),如果真的走出魚尾末升段,我也已經逢低都建好倉位了,並且會慢慢獲利了結,直到碰觸到我的上限價格為止,過程中都不用去理它。如果不幸大跌進入熊市,程式也會在跌破下限價格時,把我所有的倉位自動全數出清,好處是虧損能控制在預先設定好能承受的範圍內。
3. 「Cefi 放貸」:放了 5% 的資金,我在 FTX 上進行的(Bitfinex 也行)。總之是最近隨著盤勢波動劇烈,有時放貸利率會竄滿高的,所以挪一部份資金過來喝點湯,算是穩穩地佛性操作,沒有太追求高獲利,單純小額彌補下跌時的帳面浮虧,看了心情也好,不無小補。
-
我在幣圈上的投資操作,或許大膽(對傳統投資人來說),或許保守(對幣圈投資人來說),一體兩面,真的很有趣。
也會有人問我說:「為什麼不做合約空單?」因為我不擅長,沒把握,所以沒做。
你有本事就吃和牛,而我的本事只夠喝湯而已。
反正不管怎麼說,唯一可以確定的我是沒有受前面三項心理弱點所困擾,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人生,每天不就是都在鼓起勇氣、然後做決定嘛!),以及未來會承擔哪些風險/後果。
之所以寫這五篇分享,是因為最近有太多朋友(網友和現實朋友)都在問比特幣現在的狀況如何,因此就簡單扼要抒發一下看法。
有可能對,有可能錯,大家就自行判斷,也歡迎底下留言你的看法和判斷,或者想要跟我分享好聽的歌也行(上一篇都沒人分享QQ)
然後這篇真的完結了,不會再有(續)了,大家可以安心,也剛好花了一週來連載。
(完)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美股 sq 是 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創業小聚 Meet Startu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標的] 美股$APPS 多+ Square $SQ -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百舜的美股&投資專欄- 最近, Square(股票代號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square美股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內容 ... 的評價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square美股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內容 ... 的評價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標的] 美股Square SQ.US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分享美股屑財報-SQ不再受市場寵愛了嗎? - 股票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Re: [美股] UPST APPS SQ 多- stock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SQ 目標價、美股sq是什麼、square美股在PTT、社群 的評價
- 關於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足球 的評價
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JC 財經觀點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3月底發文提到
身為主動投資人
對市場具備一定的敏感度
最不好的情況就是跟著市場的熱度追高殺低
當市場開始把目光聚集到某個焦點上
通常是波段的休息點
當之前大家終於把焦點放到價值跟基建概念股時
科技股反而是更好的切入點
也是我近期操作的主軸
不管是半導體類股
或是專欄提到又加碼了SQ和SHOP
在近期都有不錯的表現
看一下昨天美股表現
道瓊工業指數收盤並沒有創下新高
而S&P500指數創下新高
主要就是科技權值的表現加持
也讓納斯達克指數在昨天表現最好
上漲140點,漲幅約1%
很多人問我現在處在股市高點
是不是泡沫?還可以買嗎?
聯準會說的通膨、就業這兩項都仍未達標
目前還是仍主要採寬鬆的態度
另外一個主要的指標則是企業獲利
下個禮拜即將而來的密集財報季是觀察重點
去年表現優異的高速成長股 是否可以維持強勢動能
去年表現差勁的疫情受害股 在低基期下是否可以優於預期
我自己還會觀察公司管理層對未來展望
以及公司投資與資本支出的態度
目前許多產業都仍是供不應求的情況
如半導體產業的缺料讓車廠仍相當頭痛
通用、福特都稱晶片對今年的獲利有巨大影響
昨天股價逆勢下跌
Tesla也是,在最新的交付數據中沒有提到這個部分
但Musk在Twitter上感謝供應商的支持
提供關鍵零件!
下一季的產量與交付數是否會受到影響值得關注
除此之外,在疫苗普及、生活逐漸恢復正常軌道
推動經濟的持續復甦下
我認為消費類股也仍值得關注
如果真的不知道該投資什麼
就選百花齊放的S&P500吧XD
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創業小聚 Meet Startup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矽谷為什麼》
EP46 - 美股Square和 Paypal商業模式&技術解析, 方舟基金最愛的Fintech公司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me7xeg3rmv40807xorfi302/platforms
---
過去三個月,受到全球新創圈高度關注的 Ark Invest 也已經多次出現在媒體上。繼《矽谷為什麼》在一月時,我們已經對 Ark Invest Fund ,做了初步的介紹,說明為什麼這是一間繼巴菲特後最令人興奮的投資公司。二月份 Meet Global Program 的《Online Happy Hour》活動中,也追加分析近一年多來他們的投資標的,包括備受矚目的 Square,和已經是無現金支付界的始祖 PayPal,看看這些新的金融科技創新,如何獲得 Ark Invest 方舟基金青睞。
本集《 矽谷為什麼? Silicon Valley Insight》將延續此話題,繼續針對這兩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技術核心與最新發展趨勢進行深度分析,探討他們的核心價值並挖掘市場前景!
乾貨滿滿
歡迎大家收聽!
本集重點:
✅ ARK投資Fintech最新動向
✅ Square商業模式和技術核心
✅ Square v.s. 比特幣關係
✅ Paypal 最新市場發展
✅ SQ v.s. Paypal 的前景和競爭力
---------------
想認識更多矽谷台灣人、獲得相關活動訊息,與臺美創新生態圈中的專業頂尖人才進行交流,瞭解更多美國在地的產業快訊,快加入我們LinkedIn社團。
✈✈ Meet Global Program: Connect Taiwan & US ✈✈
https://www.linkedin.com/groups/10445825/
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百舜的美股&投資專欄- 最近, Square(股票代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 Square(股票代號:SQ)又火熱了起來。 但這回不再是因為它的刷卡機業務, 而是它的支付App - Cash App。 它與Paypal推出的Venmo打得難分難解。 ... <看更多>
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square美股2022-在Mobile01/PTT/Yahoo上的房地產討論內容 ... 的推薦與評價
有巨大的贏家,其中是Square (NYSE:SQ)股票,我們今天將討論。 通常有一小部分股票的交易動量很大。今年,這個群體非常龐大,包括電動汽車領域的一系列 ... ... <看更多>
美股 sq 是 什麼 在 [標的] 美股$APPS 多+ Square $SQ - 看板Stoc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Square ($SQ) 財報是美國時間 10/5 盤後,寫一下我對Square的看法
我看好SQ的理由和APPS不同:APPS單純是執行力強的賺錢公司。SQ比較接近特斯拉 $TSLA,我買的原因是看好它將來會打爆銀行、貸款、稅務公司,成為財經產業龍頭。
為什麼?因為 Jack Dorsey 在下很大的一盤棋。
我認為它的目標是把錢流整理成一條龍的生態系。
什麼樣的公司從經濟活動中賺錢?
錢在社會中只要有流動,就有公司會從中賺錢。直接相關的產業包括
-銀行
-貸款公司
-信用卡公司
-會計公司
-...等等
Square 的切入點在於以上的公司都在經濟活動中各占一塊,但沒有人是從頭吃到尾。
來看看Square現在的業務是如何往一條龍的目標走。
我這篇會用貸款的角度來寫。可以去看我之前貼的 Square 在測試 payday loan 而我認為這是殺手級feature。
Square在幹嘛?
他們一開始的本業是 payment processing。在美國的小店常常會看到一個小裝置,你點東西把信用卡插進去就可以付款。Square在這部分有抽成。
錢從消費者手中進到商家之後發生什麼事?如果店有雇人,一部分的消費變成員工的薪水。另外還有一部分被美國政府抽稅抽走。
第一部分是員工薪水。員工拿到錢之後可以直接匯入CashApp。Square利用各種的折扣來讓更多人把錢留在CashApp內然後花掉。像去星巴克買咖啡省一塊就是例子。或是它讓使用者可以直接買比特幣、買股票等等,其實都是把錢留在Square生態圈的手段。另外買比特幣或股票雖然免手續費,但每筆交易都可以從bid/spread中抽成。
第二部分是抽稅:美國每州的稅制都不同。如果你開一
家小店,幾乎每個店都要雇自己的會計師(再小的店都是$500-1000起跳的支出)來報稅,因為美國稅法實在很複雜,很多東西可以抵付稅額等等。Square很明顯在往把幫店家開銷統計和報稅簡單化的方向在走。如果我能用Square處理我所有的收入,財務年度結算時直接把表印出來就知道我要給政府多少錢最好。
以員工來說,現在業主可以直接用Square發員工的W-2 (所得稅單),一周前傳出消息Square要買CreditKarma的稅務準備部門(這招很絕,CK最近有現金流問題,而稅務業務因為每州都要有專家,建立部門要花很長時間,趁人之危買下來我認為很聰明) 當它一條龍做出來以後這會直接影響到像 TurboTax 之類的公司。
但稅務處理不是它賺錢的手段:我認為他想做的是用大數據來放貸。這點其實也是CreditKarma想做的事:利用各種方式收集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和財務狀況資料,來控制放貸的危險性,進而從貸款中賺錢。放貸最怕的就是呆帳。放十個人貸款只要有一筆呆帳就會把其他九筆的利潤打消,所以個人經濟狀況的數據越多,就越能幫放貸方篩掉危險的呆帳族群。這種資料不只能自己用,還能賣給其他公司─VISA, Mastercard, CreditKarma 等等其實都是在賣資料(銀行發信用卡其實就是放貸的一種,銀行出錢,VISA給資料) 雖然我認為Jack
Dorsey的個性大概不會賣這種個人財務資料,不確定SQ現在有沒有再幹這種事,貸款的portfolio做大以後有很多可以轉換成現金的方式,這算離題我不想細講。
回到第一部分,當員工用CashApp領薪水,然後用CashApp把錢花掉,這代表什麼事?這代表對這個人而言,Square可以完全掌握此人的財務狀況。我認為這是財經產業中的聖杯。對使用者來說:我用CashApp領薪水可以提早領(之前說的它可以把雙週薪轉成日薪)、我用CashApp花錢可以打折,然後稅務季到的時候,我的薪水單和投資報酬可以用CashApp直接轉成準備好的稅表。我根本沒有離開CashApp的理由。
誰是這些員工族群?在美國領時薪最多的就是還在高中或大學年紀的年輕人。這和CashApp的大宗用戶重疊。Square現在收集這些人的資料,五年十年後他們要買車買房,申請學貸,需要大筆貸款時,Square已經有大筆的經濟資料來分析這個人的還款能力。
一般的銀行只能等著被幹翻。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1.68.182.52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04541297.A.BA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