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荊州投降,曹操也花了九個月接收。... ... 馬良傳說馬謖下獄,襄陽記也寫了馬謖給了孔明臨終書信。 ... 諸葛亮還在漢中幫馬謖舉辦了盛大的公祭… ... <看更多>
臨終前幫曹操平遼東 在 三国 的推薦與評價
曹操 乘机离间袁氏弟兄,攻下冀州,分兵击破青、幽、并三州,深入乌桓和辽东,灭尽袁氏, ... 后来陶谦病重,临终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还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 ... <看更多>
Search
當年荊州投降,曹操也花了九個月接收。... ... 馬良傳說馬謖下獄,襄陽記也寫了馬謖給了孔明臨終書信。 ... 諸葛亮還在漢中幫馬謖舉辦了盛大的公祭… ... <看更多>
曹操 乘机离间袁氏弟兄,攻下冀州,分兵击破青、幽、并三州,深入乌桓和辽东,灭尽袁氏, ... 后来陶谦病重,临终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还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 ... <看更多>
#1. 民间故事:郭嘉临终前的一句话,成就曹操的霸业 - 腾讯网
曹操 北征乌桓,大获全胜,但在返途回到柳城,正要攻打辽东的时候,被曹操委以重任的军师祭酒郭嘉却重病不起。 营帐之内。 “主公,我怕是不行了。”.
#2. 平定辽东的计策是不是郭嘉临终前留给曹操的? - 百度知道
平定辽东的计策是不是郭嘉临终前留给曹操的? 我来答.
#3. 【三国演义】第23集:军师郭嘉病危,临终前献遗计帮曹操定辽东
军师郭嘉病危,临终前献遗计帮曹操定辽东,灭二袁. ... “他,遗计平辽东,杀人千里外,不负鬼才之名”.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 郭嘉遗计安辽东,曹操《观沧海》.
#4. 三国临终遗计平辽东_头条
不过,郭嘉临终前写好一封信,让人交给曹操。信的大意是要曹操别去追击逃往辽东的袁尚、袁熙,因为袁氏兄弟和公孙康彼此猜忌,如果乘胜进攻辽东,会逼得他们放下私怨, ...
郭嘉先后幫助曹操操平呂布、定河北、滅烏桓、定遼東。可以說曹操可以在三國鼎立中占得先機,發展起來,離不開郭嘉的計謀。 曹操的猶豫,最終 ...
#6. 帮助曹操平辽东是谁 - 抖音
抖音为你提供帮助曹操平辽东是谁、帮助曹操平辽东的是哪位谋士、曹操平定辽东等 ... 《第23集》军师郭嘉病危,临终前献遗计帮曹操定辽东,灭二袁!
#7. 郭嘉臨終前勸曹操誅殺司馬懿,郭嘉是如何猜到司馬懿會 ... - 人人焦點
曹操 有抱負,任人唯賢,給手下足夠空間發揮自己的長處,只要你是個有才能的人,就可以在曹操這裡發揮自己光芒,郭嘉成爲曹操謀士後幫其擒呂布,破劉備,生擒關羽,又敗袁紹 ...
#8. 【三国演义】第23集:军师郭嘉病危,临终前献遗计帮曹操定辽东 ...
【三国演义】第23集:军师郭嘉病危,临终前献遗计帮曹操定辽东,灭二袁. 发布人. 军师郭嘉病危,临终前献遗计帮曹操定辽东,灭二袁.
#9. 三國里的十勝十敗論、遺計定遼東、美人計 - 每日頭條
1.郭奉孝遺計定遼東(圖)老版《三國演義》郭嘉劇照《三國演義》中郭嘉臨終之前將平定遼東之計寫入錦囊,並令家人交與曹操,勸其不要對逃往遼東的袁氏兄弟 ...
#10. 微博
郭嘉以殘軀繼續帶兵追擊袁尚與餘黨,同時命人送禮給遼東公孫康,最終公孫康送來了袁熙和袁尚的首級。北方已平,郭嘉仍然在幫曹操佈兵奪取荊州。
#11. 《三国志战略版》端午答题答案一览 - 小皮手游
三国演义中,临终前遗计帮助曹操平辽东的是哪位谋士? 答案:郭嘉. 解析:三国演义中,郭嘉临终前曾留书信一封予曹操。其中记载使公孙康、袁氏相争之计 ...
#12. 枭雄曹操惜鬼才,三哭郭嘉见真性_诸葛亮 - 搜狐
刘备临终前,是托孤于诸葛亮的;而曹操对郭嘉,也曾“欲以后事属之”。只不过因为郭嘉英年早逝,历史改期。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郭嘉这颗智谋星不像诸葛亮 ...
#13. 遺計定遼東- 笑傾三國- 全本小說網
曹操 抱起包子,看著我。 “祭過奉孝了?”張了張口,第一話,竟然是這個。 “嗯。”曹操點頭。 我回房取來郭嘉寫的信,遞給曹操,“他臨終前寫的,他說若按此計行事,遼東之 ...
#14. 笑倾三国第140章遗计定辽东 - 落影小说
曹操 抱起包子,看着我。 “祭过奉孝了?”张了张口,第一话,竟然是这个。 “嗯。”曹操点头。 我回房取来郭嘉写的信,递给曹操,“他临终前写的,他说若按此计行事,辽东之 ...
#15. 司马懿一生最恐惧的三个人,直到临终前仲达才一语道出! - 知乎
不过在临终前,曹丞相嘱咐儿子曹丕:“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 但魏明帝时期,西线只有他能和诸葛亮形成对峙之势,辽东平乱也少不了他,这时 ...
#16. 三国演义-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國志通俗演义》,又稱作《三國志演義》、《三國志傳》、《三國 ... 曹操繼續挥军北上,灭袁氏、败乌桓、平辽东,统一北方。曹操开疆拓土,建立 ...
#17. 重生在三国之曹操(苏剑仙)全本免费在线阅读-起点中文网官方正版
因少帝年幼,先帝在临终前下达遗诏,命刘备、曹操、孙坚、袁绍为托孤大臣,辅佐少帝执政,并继续推行变革。然而刘备与孙坚均在外平叛,曹操与袁绍也并非变革的拥护者, ...
#18. 刘备去世前,认为赵云不可重用?这究竟是何原因?
视频主要内容:赵云忠心耿耿,刘备去世前,为何认为他不可重用?原因很现实。 ... 曹操临终前 ,一个匪夷所思的动作,却改变了曹丕和司马懿的命运 ...
#19. 公孙渊临死前的奇异天象,帮了司马懿一忙,司马懿可能目睹了
三国时期是个乱世,军阀混战,互相厮杀是经常有的事情,侥幸活了下来,不幸死在战场上,有个叫公孙渊的人,辽东军阀,因为野心膨胀想自立为燕王,结果 ...
#20. 屬於我的三國典範
葛亮、關羽、曹操還有劉備,常被單獨立軸成卷,大肆討論、歌頌。劉備代 ... 孫權孝友、好俠、養士、善用人;其兄長孫伯符臨終時,在對他的囑託中說.
#21. 印刻舒讀網路書店-- 卑鄙的聖人 曹操(大全集)
第一冊青年縣令初試啼聲當官的前一晚,他失手殺人曹操的爺爺是宦官,在他懵懂的年紀,父親曹嵩已經是大鴻臚,位列九卿,位高權重,曹操可說是頂著官二代光環出生的,熱衷當 ...
#22. 公孙康时期,东北亚地区的地缘形势变化 - 网易新闻
曹操 这样说一方面是基于自己的判断,他认定公孙氏一直担心袁家拿下公孙瓒后会觊觎辽东,两边一定会不能相平共处,就跟当日坐等袁尚、袁谭会二虎相争一样; ...
#23. 曹操- 快懂百科
曹操 以汉献帝刘协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 ... 曹操临终前,留下《遗令》说:“我的婢妾和歌舞艺人都很辛苦,让他们住在铜雀台(遗址 ...
#24. 三國演義 - Wikiwand
曹操 繼續揮軍北上,滅袁氏、敗烏桓、平遼東,統一北方。曹操開疆拓土,建立日後 ... 臨終前,諸葛亮準備一樽木雕像嚇跑以為諸葛亮未死的司馬懿,爭取時間讓蜀軍撤退。
#25. 其實歷史上是「四國演義」,有個國家稱霸50年,卻被故意隱去了
大家可能對公孫度不是多了解,《三國志》的記載:「公孫度字升濟,本遼東襄平人也。」公孫度的父親公孫延,逃官到了玄菟郡,公孫度就在這裡做了郡吏。公孫 ...
#26. 從諸葛亮死後開始說起by KF Sit - Issuu
備內政,幫劉備接下來的蜀中征伐做出了巨大貢獻。 已經明白,曹操的力量,已不可擋。然而當劉備來找他以後,他依然加入了劉備。 當魏延加入 ...
#27. 爲測試司馬懿的野心,曹操用了一個陰招,果然測試出了結果- 雪花新闻
爲測試司馬懿的野心,曹操用了一個陰招,果然測試出了結果司馬懿的前半生一直低調 ... 同時他也心狠手辣,238年司馬懿平遼東,攻下襄平後屠殺城內的成年男子7000多人築 ...
#28. 《三国演义》中的十大临终遗言,你知道多少? - 简书
最初,吕布在董卓麾下时,刘备与自己的两个把兄弟关羽、张飞曾经和他在虎牢关前有过一场恶战,结下了梁子。后来,吕布被曹操击溃,已经拥有了徐州之地的 ...
#29. 诸葛亮死前6年与死后46年的世界【转载】 1-12 - ZHANG RONG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人打死也想不到马超会当过曹操的手下,然而,事实就是如此,马超不但当过曹操的手下,还帮曹操立了一次大功。 历史上的马腾,非但 ...
#30. 卑鄙的圣人:曹操Ⅲ_王晓磊_在线阅读 - 九九藏书网
公元220年3月15日,临终前,这个一代枭雄的遗言却如此温柔:老婆们要学会做鞋子来卖,挣钱养活自己,想改嫁的就改嫁,说完永远合上了他的眼睛。
#31. 【街亭的陰謀】 諸葛亮建興六年,展開了第一次對曹魏的北伐 ...
當年荊州投降,曹操也花了九個月接收。... ... 馬良傳說馬謖下獄,襄陽記也寫了馬謖給了孔明臨終書信。 ... 諸葛亮還在漢中幫馬謖舉辦了盛大的公祭…
#32. 阿盛網站- 生活資訊網- 其他(未分類)
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 ... 為了不使蜀軍在退回漢中的路上遭受損失﹐ 諸葛亮在臨終前向姜維密授退兵之計。
#33. 《三国演义》虚构的事正史无此记载
25、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认为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他死在西元208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年)。 26、三气周瑜 ...
#34. 三国
曹操 乘机离间袁氏弟兄,攻下冀州,分兵击破青、幽、并三州,深入乌桓和辽东,灭尽袁氏, ... 后来陶谦病重,临终前第三次让徐州,刘备还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
#35. 曹操[三國魏政權奠基人] - 中文百科知識
接著,又有西北金城郡(今蘭州)的邊章、韓遂殺死刺史和太守,率兵十餘萬反叛朝廷。 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定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家世被任命為 ...
#36. 卑鄙的聖人曹操1-10(大全集) - 博客來
書名:卑鄙的聖人曹操1-10(大全集),語言:繁體中文,ISBN:4710227301175,頁數:3816,出版社:印刻,作者:王曉磊,出版日期:2021/10/20,類別:文學小說.
#37. 從《三國志》看《三國演義》的典型人物與情節安排
要人物大都具有與其身分相應的一般性格:如曹操是奸雄,劉備是仁君,諸葛亮 ... 為劉表夫婦向來寵愛次子劉琮,不可能在臨終前將荊州授予劉備。筆者也持同樣.
#38. 如何評價曹操? - GetIt01
很快,朝廷的調令下達,要將曹操平級調動到東郡出任太守。 ... 在滅呂布、袁紹時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天才軍師郭嘉在途中病亡,臨終前囑託曹操不要進攻遼東,這樣公孫康 ...
#39. 【心得】【歷史亂談】劉備、曹操和孫權,誰才是「愛哭鬼」?
君殆天之所啟!」初平三年,青州黃巾軍餘黨入侵兗州,鮑信聽從陳宮的建議,與州吏萬潛等至東郡迎曹操 ...
#40. 武将志—SP司马懿_率土之滨 - 大神- 网易
曹操 封魏王后,以司马懿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曹丕临终时,令司马懿与曹真等为辅政大臣,辅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时,司马懿屡迁抚军大将军 ...
#41. 23950-0.txt - Project Gutenberg
第三回:議溫明董卓叱丁原,餽金珠李肅說呂布且說曹操當日對何進曰:「宦官之禍,古今皆有; ... 某昨自遼東回家省親,知賊寇城,老母說:『屢受府君深恩,汝當往救。
#42. 孫權| 信長のWiki
公元204年(建安九年),公孫度去世,公孫康繼任遼東太守,將之前曹操封給公孫度的永寧鄉侯印綬給了弟弟公孫 ... 劉備病危,臨終前託孤於丞相諸葛亮,尚書令李嚴為副。
#43. Re: 武將或軍師之間的對決--劉曄篇- 看板Chan_Mou
臨終 ,戒渙、曄以「普之侍人,有諂害之性。 ... 正好這時候曹操派人來揚州巡察,劉曄告訴他情勢發展,並請他在家裡多待幾天, 果然成功引誘鄭寶前來 ...
#44. 삼국지연의2 : 네이버블로그
蔡瑁、張允令襄陽百姓焚香拜接。曹操俱用好言撫諭。入城至府中坐定即召蒯越近前撫慰曰吾不喜得荊州喜得異度 ...
#45. 三國討論區 - Meme 梗圖倉庫
前幾天在寫三國故事時幫曹操取了一些綽號,都滿負面的,孟德粉勿看。 ... 說應該算是孫權的繼父孫策在臨終前說: 如果阿權不堪重任,整個江東就交給你了(白帝託孤出處?)
#46. 三十六計 - 隨意窩
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 ... 為了不使蜀軍在退回漢中的路上遭受損失﹐ 諸葛亮在臨終前向姜維密授退兵之計。
#47. 如果三國曹丕沒有向士族妥協,繼續堅持曹操的唯才是舉 - 劇多
到了三國時期,由於戰亂,世家遭到了一定的削弱,而曹操為了平衡壓制世家, ... 法則,也正因為曹操這麼做了,才能剿黃巾,滅袁紹,平遼東,一北方。
#48. 曹魏五子良将如何排位?他才是正史曹魏第一名将 - 趣历史
徐晃——降旧将、杀眭固、平河北、讨辽东,官渡之战武将之中功劳第一,破袁氏一门 ... 他现在是不能帮曹操也不能不帮曹操,既不能背叛曹操又不能不背叛 ...
#49. 用战绩排名三国十大武力高强武将,关羽排第八、第一众望所归
第三曹彰,书中的曹彰厉害到死,牛比大无敌,汉水前连战刘备手下10虎将, ... 主要战绩:虎牢关前战三雄,濮阳城下曹操8虎将围攻他仍被他杀败,100合内败典许 ...
#50. 《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为军师!》目录 - 飞卢小说
飞卢小说网提供翅膀小草的被刘备赶走后,曹操拜我为军师!小说最新章节在线阅读,希望本站能给您的阅读带来 ... 作者:翅膀小草|更新时间:3小时前|已写732章. 作品相关.
#51. 為何有「張遼的武藝不在關羽之下」一說?看看正史中的張遼就 ...
在徐晃領兵來解樊城之圍時,關羽就對關平說: ... 張遼原是呂布麾下八健將之首,後來呂布敗亡,張遼便歸順了曹操。曹操與袁紹戰官渡時,張遼與張郃 ...
#52. 曹操行刺董卓.....................................................................................
【小差错大问题——曹操对刘备信任有加,结果事与愿违,反噬一把米,被刘备发咬一口】 ... 孙坚身受数箭,临终前对小儿子孙权道:“我们最可怕的敌人不是刘表,而是袁绍。
#53. 三國演義/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卒年為1400年/《三國 ... - 姜朝鳳宗族
曹操 繼續揮軍北上,滅袁氏、敗烏桓、平遼東,統一北方。曹操開疆拓土,建立日後 ... 臨終前,諸葛亮準備一樽木雕像嚇跑以為諸葛亮未死的司馬懿,爭取時間讓蜀軍撤退。
#54. 【歷史人物】曹操手下八大謀士,你都知道嗎? - 壹讀
同年秋天,遼東太守公孫康帶著袁尚的首級前來投降。曹操根據郭嘉的計策終於徹底平定北方,統一整個黃河流域以北地區。在從柳城回來的途中,因為水土不服, ...
#55. 20180801141540_68598.pdf - 文曲经典数字图书馆
最后,诸葛亮临终前遗命杨仪统兵,魏延对此不满,于诸. 葛亮病逝后率军反攻杨仪,而杨 ... 出曹操可以消灭袁绍余部势力,定下辽东与他集思广益、知人.
#56. 《三国演义》里到底描写了多少个人物,你知道吗? - 博客园
成为独立势力后,吕布与曹操为敌,和刘备、袁术等诸侯时敌时友,最终不敌曹操和刘备的联军,兵败人亡。 ... 110、公孙度:武威将军、辽东侯、平州牧.
#57. 金剛經持驗錄
她臨終前一年,將平日督紡所存的錢,延請僧眾誦念金剛經,廣修功德。她夢見觀音大士拿著一串念珠給她,並說:「妳數一數念珠的數目,這就是妳要往生西方淨土的日期。
#58. 威而鋼網購香港,威爾剛>西地那非VIAGRA 100mg>增硬助勃治療 ...
四十二年後的漢獻帝建安二十一年五月,曹操為魏王,找來自己步入仕途的第一位恩師 ... 曹叡臨終前幡然醒悟,明白是該抑制打壓司馬懿(但當時司馬懿成功征伐遼東準備 ...
#59. 《三国志》汉末各州不知名的人物势力汇总_河北 - 游民星空
... 阳终(辽东郡守);郭勋(幽州刺史)、刘卫(广阳郡守);邹靖(历史上是北 ... 官吏,但遭到华歆、曹操等人的拒绝;事情败露后,王芬畏罪自杀。
#60.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第137章官场斗争果然来了 - 69书吧
诸葛珪写临终遗表时的神思清醒状态,显然是回光返照的特征。 ... 反正辽东郡来青州本来就是来“就食”的,为了节约点辽东那边的粮食。 帮青州同胞击溃了 ...
#61. 答案版.docx - 前言《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第五回离许都封金挂印寻兄长斩将过关关羽先是从孙乾口中得知刘备的下落,后又从袁绍部下陈震得到了刘备的信。 关羽想在临走前拜别曹操,却一直不能见到他,只能留下一封 ...
#62. 非語言的統治術——康熙朝的密摺政治
緝盜、平亂、薦舉、參劾、士人活動和民 ... 在遼東前. 線,明朝只能依托以錦州、寧遠為核心的. 寧錦防線阻止清軍進攻。 ... 我家一敘,我把郭兄臨終前託付之事,一.
#63. 《三國演義》的道德內涵分析 - 學位論文上傳系統
表4-1-33 第33 回「曹丕乘亂納甄氏、郭嘉遺計定遼東」道德內涵表………………68 ... 表4-1-44 第44 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道德內涵表………………80.
#64. 曹操临死前为什么不杀了司马懿(附杨修作死系列)
可曹操此举,倒使底下的人犯了罪,这“活”,究竟有啥意思?曹丞相有什么不满? 而就在大家都犯难、猜不到曹操想法之时,杨修现身,帮大家化解 ...
#65. 蒋济 - 中华典藏
蒋济,字子通,楚国平阿(今安徽怀远北)人。自幼聪慧过人, 闻名乡里。曾出仕为郡的计吏和别驾。建安十三年(208),曹操挥军南下,与孙刘联军战于赤壁,结果大败,孙刘 ...
#66. 《三十六計》36計
但他又考慮﹐如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轉 ... 為了不使蜀軍在退回漢中的路上遭受損失﹐諸葛亮在臨終前向姜維密授退兵之計。
#67. 歷史故事2
後逢世亂,王烈避居遼東,當地人也都爭相敬奉他。 曹操聞知,派人徵召王烈為官。王烈婉辭不去,一生高潔,七十八歲善終。(《後漢書.獨行傳》、《歷史感應統紀》).
#68. 孙吴只图限江自保,三国不同的兵种也是三国鼎立的原因之一
吴国认为,守江东应当首先守中游荆州;守荆州应当首先守上流之西陵、建平(吴置郡,辖今川鄂交界处一带)。晋泰始十年(274年),大司马陆抗临终上表说,这 ...
#69. 三国志战略版2021端午答题答案是什么2021端午 ... - 狼烟大话网
因为这五个人对曹魏势力的建立与巩固有巨大贡献,故而被称为曹魏五谋臣。 3.《三国演义》中,临终前遗计帮助曹操平辽东的是哪位谋士? 正确答案:郭嘉.
#70. 三国志战略版2021端午答题答案是什么2021端午答题答案大全 ...
因为这五个人对曹魏势力的建立与巩固有巨大贡献,故而被称为曹魏五谋臣。 3.《三国演义》中,临终前遗计帮助曹操平辽东的是哪位谋士? 正确答案:郭嘉.
臨終前幫曹操平遼東 在 Re: 武將或軍師之間的對決--劉曄篇- 看板Chan_Mou 的推薦與評價
講到劉曄,可能很多人會想到(也很可能是唯一想到的....)就是他的霹靂車,
不過很可惜的,霹靂車似乎是李麥克開的,正史中的劉曄並沒有這麼一部車子。
在陳壽的眼中,曹魏方面無論在德行和智謀皆可堪稱完美的只有荀彧和荀攸,
而像程昱、郭嘉、劉曄、董昭、蔣濟等人腦袋可以相提並論,但德行都有問題....
其中郭嘉私生活不檢、程昱吃人肉、董昭光是魏公事件大概就一輩子翻不了身、
蔣濟最大的失誤,大概就是在高平陵政變中被二公子騙上船吧....
至於劉曄是怎麼回事,我們看下去就知道了。
----------------------------------------------------------------------
劉曄字子揚,淮南成德人,漢光武子阜陵王延後也。父普,母脩,產渙及曄。
渙九歲,曄七歲,而母病困。臨終,戒渙、曄以「普之侍人,有諂害之性。身死
之後,懼必亂家。汝長大能除之,則吾無恨矣。」曄年十三,謂兄渙曰:「亡母
之言,可以行矣。」渙曰:「那可爾!」曄即入室殺侍者,徑出拜墓。舍內大駕
,白普。普怒,遣人追曄。曄還拜謝曰:「亡母顧命之言,敢受不請擅行之罰。
」普心異之,遂不責也。汝南許劭名知人,避地揚州,稱曄有佐世之才。
----------------------------------------------------------------------
劉曄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絕對不是那個白馬太守劉延....),
所以火鳳稱劉曄為皇叔基本上也不能算錯,他的確是來自於純正的血統。
劉曄還有一個哥哥劉渙,當劉渙九歲、劉曄七歲的時候母親病入膏肓,
他老母早就看他爸劉普身邊的人不順眼,臨終前特別交代兩兄弟說:
「你爸身邊那個侍從心術不正,我怕我死了以後他會興風作浪,
如果你們長大以後有機會把他除掉,那我即使死了也沒有遺憾了。」
等劉曄十三歲的時候,自認為他已經長大了,於是吆喝兄弟一起處理事情:
「母親臨終前交代我們的事情,現在我們可以做了。」「好,上啊!」
兩個國中生就這麼幹掉父親身前的紅人,提著腦袋就到母親墳前祭拜,
老子當然很火大,直接派人去把這兩兄弟抓回來,劉曄不慌不忙的告訴劉普:
「一切都是我媽叫我做的,你自己下去問她原因吧(喂!)」
劉普對劉曄的答案非常驚訝,所以並沒有處罰兩兄弟,
許劭(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許子將)避難到揚州時,也稱讚劉曄是佐世之才。
----------------------------------------------------------------------
揚士多輕俠狡桀,有鄭寶、張多、許乾之屬,各擁部曲。寶最驍果,才力過人
,一方所憚。欲驅略百姓越赴江表,以曄高族名人,欲強逼曄使唱導此謀。曄時
年二十餘,心內憂之,而未有緣。會太祖遣使詣州,有所案問。曄往見,為論事
勢,要將與歸,駐止數日。寶果從數百人齎牛酒來候使,曄令家僮將其眾坐中門
外,為設酒飯;與寶於內宴飲。密勒健兒,令因行觴而斫寶。寶性不甘酒,視候
甚明,觴者不敢發。曄因自引取佩刀斫殺寶,斬其首以令其軍,云:「曹公有令
,敢有動者,與寶同罪。」眾皆驚怖,走還營。營有督將精兵數千,懼其為亂,
曄即乘寶馬,將家僮數人,詣寶營門,呼其渠帥,喻以禍福,皆叩頭開門內曄。
曄撫慰安懷,咸悉悅服,推曄為主。曄睹漢室漸微,己為支屬,不欲擁兵,遂委
其部曲與廬江太守劉勛。勛怪其故,曄曰:「寶無法制,其眾素以鈔略為利,仆
宿無資,而整齊之,必懷怨難久,故相與耳。」時勛兵強於江、淮之間。孫策惡
之,遣使卑辭厚幣,以書說勛曰:「上繚宗民,數欺下國,忿之有年矣。擊之,
路不便,原因大國伐之。上繚甚實,得之可以富國,請出兵為外援。」勛信之,
又得策珠寶、葛越,喜悅。外內盡賀,而曄獨否。勛問其故,對曰:「上繚雖小
,城堅池深,攻難守易,不可旬日而舉,則兵疲於外,而國內虛。策乘虛而襲我
,則后不能獨守。是將軍進屈於敵,退無所歸。若軍必出,禍今至矣。」勛不從
。興兵伐上繚,策果襲其後。勛窮踧,遂奔太祖。
----------------------------------------------------------------------
當時揚州山頭林立,包括鄭寶、張多、許乾等人各擁地盤,其中鄭寶勢力最強,
於是鄭寶想要擄掠百姓渡河到江南發展,看上劉曄的家世地位,想要強逼他入夥,
相信那時候水滸傳還沒上市,所以時年二十幾歲的劉曄對這行業沒有興趣。
正好這時候曹操派人來揚州巡察,劉曄告訴他情勢發展,並請他在家裡多待幾天,
果然成功引誘鄭寶前來拜見曹操的使者,在家中設伏兵準備一舉擒殺鄭寶;
沒想到鄭寶居然不愛喝酒、加上身旁防備嚴密,伏兵們遲遲不敢有動作,
劉曄心想指望你們不如自己來,於是拔出佩刀斬下鄭寶的腦袋(那你伏兵幹嘛....),
提著鄭寶的腦袋號令餘黨「曹操命令我殺他,哪一個敢動的,就與鄭寶同罪!」
群盜大驚,連忙逃回營中烙兄弟,鄭寶的部屬有數千人,隨時有可能鬧事,
劉曄帶著幾個隨從親自前往鄭寶大營,把他們的頭目叫出來好好的調教一番,
這群強盜比嘴砲哪比得過劉曄,於是全部投降,推舉劉曄為新的寨主。
不過劉曄皇叔畢竟不是當假的,他看到漢室衰微,身為宗室實在不願淌這個渾水,
於是把得到的軍隊全部交給廬江太守劉勳,劉勳一整個莫名其妙,
你好好的山大王不當,把手下全部免費送給我是怎樣啊?
「鄭寶的部下全部都是打家劫舍出身的,我又不是宋江,哪帶得動這幫好漢,
萬一我不讓他們搶劫,他們一定會很不爽,這樣的關係是能維持多久?」
劉勳得到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之後勢力大增,在江淮一帶橫行,結果被孫策盯上了,
孫策派人卑詞厚幣前往拜訪劉勳,請劉勳共同出兵幫他們進攻上繚:
「上繚人已經欺負我們好幾年了,可是道路崎嶇難行,我們一直無法攻克,
而且上繚的物產豐饒,得到它可以富強,請劉將軍出兵援助我們。」
劉勳採信了孫策的說法,加上得到孫策送來的大批寶物,非常高興,
於是在眾人的慶賀聲中同意出兵幫助孫策,但只有劉曄反對:
「上繚雖然是個小城,但是易守難攻,不是一時三刻就能攻下來的,
大軍遠征在外、國內空虛,孫策一定會來偷襲我軍後方,這樣一定守不住的,
到時候你前方攻不下來,老家又被人家抄掉,你就知道痛了。」
劉勳不聽,還是堅持出兵攻打上繚,果然被孫策偷襲,只好帶著餘眾投奔曹操,
火鳳也有畫到這一段,但是劉曄在這件事的立場和漫畫中完完全全不一樣。
----------------------------------------------------------------------
太祖至壽春,時廬江界有山賊陳策,眾數萬人,臨險而守。先時遣偏將致誅,
莫能禽克。太祖問群下,可伐與不?咸云:「山峻高而谿谷深隘,守易攻難;又
無之不足為損,得之不足為益。」曄曰:「策等小豎,因亂赴險,遂相依為強耳
,非有爵命威信相伏也。往者偏將資輕,而中國未夷,故策敢據險以守。今天下
略定,后伏先誅。夫畏死趨賞,愚知所同,故廣武君為韓信畫策,謂其威名足以
先聲後實而服鄰國也。豈況明公之德,東征西怨,先開賞募,大兵臨之,令宣之
日,軍門啟而虜自潰矣。」太祖笑曰:「卿言近之!」遂遣猛將在前,大軍在後
,至則克策,如曄所度。太祖還,辟曄為司空倉曹掾。
傅子曰:太祖徵曄及蔣濟、胡質等五人,皆揚州名士。每舍亭傳,未曾不講,
所以見重;內論國邑先賢、御賊固守、行軍進退之宜,外料敵之變化、彼我虛實
、戰爭之術,夙夜不解。而曄獨臥車中,終不一言。濟怪而問之,曄答曰:「對
明主非精神不接,精神可學而得乎?」及見太祖,太祖果問揚州先賢,賊之形勢
。四人爭對,待次而言,再見如此,太祖每和悅,而曄終不一言。四人笑之。后
一見太祖止無所復問,曄乃設遠言以動太祖,太祖適知便止。若是者三。其旨趣
以為遠言宜徵精神,獨見以盡其機,不宜於猥坐說也。太祖已探見其心矣,坐罷,
尋以四人為令,而授曄以心腹之任;每有疑事,輒以函問曄,至一夜數十至耳。
----------------------------------------------------------------------
曹操進兵壽春,當時廬江邊界有山賊陳策,擁眾數萬人據險而守,
一開始曹操先派一員偏將去打,結果戰敗被殺,這下子事情大條了....
曹操:還要不要打啊?
眾人:此地山高谷深,這種易守難攻的地形實在太難打了,
而且這是什麼鬼地方,得到沒什麼好處,失去了也沒什麼大不了吧!
劉曄:陳策又不是孫策,這種趁亂而起的妖魔小丑有什麼好怕的?
上次我們派去的人資歷太淺,加上天下大亂,所以陳策還敢抵抗,
現在天下逐漸平定,笨蛋都知道比較晚投降的人通常都比較早被殺,
連韓信都可以憑著他的威名鎮服鄰國,何況是明公你呢?
只要你重兵臨境登高一呼,他們會馬上開門投降的。
曹操:這話說得有道理!(韓信表示:........什麼叫做連我都可以?)
於是曹操派猛將在前、精兵在後,果然如劉曄所說大破陳策,
曹軍班師時,曹操也沒忘了沿路收集公仔,於是任命劉曄為司空倉曹掾。
這次和劉曄一起被錄用的還包括蔣濟、胡質等五人,這些人都是揚州名士,
曹操經常和他們談論天下大勢,內論國家的賢人、御敵固守、行軍進退之宜,
外論敵人的變化、敵我虛實和戰爭之道,話題可說是無所不包,
但說來奇怪,每次大家在討論的時候,劉曄總是在旁邊一言不發,
有次蔣濟覺得奇怪,於是問劉曄你是怎樣,幹嘛每次都不說話?
「對明主講這些廢話是沒用的,講話要講重點啊!」
有一次曹操問到揚州的賢人和盜賊的情勢,其餘四人仍然爭相作答,
下次又問同樣的問題、下下次還是如此,劉曄就是死不開口,
後來看曹操一直問,實在看不下去了,終於開金口發表他的高見,
結果馬上解決了曹操的疑難,這種事情發生幾次之後,
大家才知道劉曄的個性喜歡一擊必殺,不願意在那裡慢慢跟你打嘴砲。
後來這四人都被任命為地方郡守,只有劉曄被曹操託以心腹之重,
每次曹操有疑難就會寫信詢問劉曄,曾經有一個晚上進出幾十次的紀錄。
----------------------------------------------------------------------
太祖征張魯,轉曄為主簿。既至漢中,山峻難登,軍食頗乏。太祖曰:「此妖
妄之國耳,何能為有無?吾軍少食,不如速還。」便自引歸,令曄督后諸軍,使
以次出。曄策魯可克,加糧道不繼,雖出,軍猶不能皆全,馳白太祖:「不如致
攻。」遂進兵,多出弩以射其營。魯奔走,漢中遂平。曄進曰:「明公以步卒五
千,將誅董卓,北破袁紹,南征劉表,九州百郡,十並其八,威震天下,勢慴海
外。今舉漢中,蜀人望風,破膽失守,推此而前,蜀可傳檄而定。劉備,人傑也
,有度而遲,得蜀日淺,蜀人未恃也。今破漢中,蜀人震恐,其勢自傾。以公之
神明,因其傾而壓之,無不克也。若小緩之,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關羽、張飛
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險守要,則不可犯矣。今不取,必為後憂。」太
祖不從,大軍遂還。曄自漢中還,為行軍長史,兼領軍。延康元年,蜀將孟達率
眾降。達有容止才觀,文帝甚器愛之,使達為新城太守,加散騎常侍。曄以為「
達有苟得之心,而恃才好術,必不能感恩懷義。新城與吳、蜀接連,若有變態,
為國生患。」文帝竟不易,后達終於叛敗。
(資治通鑑)秋,七月,魏公操至陽平。張魯欲舉漢中降,其弟衛不肯,率眾數
萬人拒關堅守,橫山築城十餘里。初,操承涼州從事及武都降人之辭,說「張魯
易攻,陽平城下南北山相遠,不可守也」,信以為然。及往臨履,不如所聞,乃
歎曰:「他人商度,少如人意。」攻陽平山上諸屯,山峻難登,既不時拔,士卒
傷夷者多,軍食且盡,操意沮,便欲拔軍截山而還,遣大將軍夏侯惇、將軍許褚
呼山上兵還。會前軍夜迷惑,誤入張衛別營,營中大驚退散。侍中辛毘、主簿劉
曄等在兵後,語惇、褚,言「官兵已據得賊要屯,賊已散走」,猶不信之。惇前
自見,乃還白操,進兵攻衛,衛等夜遁。
傅子曰:居七日,蜀降者說:「蜀中一日數十驚,備雖斬之而不能安也。」太
祖延問曄曰:「今尚可擊不?」曄曰:「今已小定,未可擊也。」
傅子曰:初,太祖時,魏諷有重名,自卿相以下皆傾心交之。其後孟達去劉備
歸文帝,論者多稱有樂毅之量。曄一見諷、達而皆云必反,卒如其言。
----------------------------------------------------------------------
征討張魯時劉曄也隨曹軍出征,張魯的弟弟張衛率軍萬人堅守陽平關,
由於漢中地形崎嶇難行,加上糧食不足的關係,於是曹操有意撤退,
不過大家也都知道,曹操這個人的特色就是嘴砲無敵,
繼烏林之戰的「我自己燒船撤退」之後,這次他又想到了新的說法:
「這種裝神弄鬼的國家打下來是能得到什麼?肚子好餓喔,快回家吧。」
原本曹操是真的要退兵了,自己已經率軍退出漢中,叫劉曄督軍斷後,
夏侯惇、許褚分別到山上去叫攻城部隊撤退,結果不知道是哪個天兵嚮導帶的路,
也不知道怎麼帶的,居然把部分沿山撤退的曹軍莫名其妙帶進張衛的營區....
張衛的應變能力顯然也不足,大概以為曹軍學郭靖從山上飛降入城,於是全軍大亂;
辛毗、劉曄一整個看傻眼,趕快叫夏侯惇去把曹操叫回來,兄弟們繼續上啊!
夏侯惇死都不相信有這種鳥事,親眼看到以後他也傻了,才連忙把曹操叫回來,
於是張衛大敗而走,曹操就在這樣歡樂的氣氛中順利攻取漢中。
曹操攻下漢中後,劉曄希望曹操能更進一步,於是親自面見曹操:
劉曄:主公以步卒五千起家,誅殺董卓(呂布表示:........)、北破袁紹、南征劉表,
已經得到十分之八的天下,今天又佔領了漢中,蜀中百姓一定已經嚇破了膽;
劉備是人中之傑,但他入蜀時間還很短,百姓尚未歸附,
如果我們這時出示公告招撫蜀中百姓,只要一紙公文就能搞定了,
萬一拖延時日,蜀中有諸葛亮這樣善於治國的人,還有關羽、張飛等猛將,
等他們安定蜀中之後,以後要打就難了,今天不打,以後一定會後悔的。」
曹操:得隴望蜀,人心苦不足啊!等等吧....
(七日之後)
間諜:蜀中百姓聽說主公進佔漢中後陷入恐慌,劉備一天斬殺幾十人也無法安撫。
曹操:怎麼樣,劉曄,你覺得現在還能打嗎?
劉曄:蜀中已定,不能打了。
當然,我是不瞭解這段對話的玄機在哪裡,總之曹操並沒有採用劉曄的建議,
因此曹軍倘若進兵蜀中會有怎樣的局勢發展,我們也就只能流於想像了。
關羽敗亡後,孟達率軍投降,曹丕非常喜歡他,仍然讓他鎮守上庸,
劉曄對曹丕的安排非常不以為然,於是面見曹丕勸阻:
「孟達有茍且之心,加上他恃才傲物,一定不能感恩戴德,
上庸新城和吳、蜀連接,如果城裡面有變態(咦?),國家就危險了。」
當初魏諷在東漢時名聲很大,孟達投降時許多人都稱讚他有樂毅之量,
但是劉曄一眼看到他們就認定他們遲早會造反,後來果然也都如同他的預料。
----------------------------------------------------------------------
黃初元年,以曄為侍中,賜爵關內侯。詔問群臣令料劉備當為關羽出報吳不。
眾議咸云:「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曄獨
曰:「蜀雖狹弱,而備之謀欲以威武自強,勢必用眾以示其有餘。且關羽與備,
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羽死不能為興軍報敵,於終始之分不足。」後備果出兵擊
吳。吳悉國應之,而遣使稱籓。朝臣皆賀,獨曄曰:「吳絕在江、漢之表,無內
臣之心久矣。陛下雖齊德有虞,然醜虜之性,未有所感。因難求臣,必難信也。
彼必外迫內困,然後發此使耳,可因其窮,襲而取之。夫一日縱敵,數世之患,
不可不察也。」備軍敗退,吳禮敬轉廢,帝欲興眾伐之,曄以為「彼新得志,上
下齊心,而阻帶江湖,必難倉卒。」帝不聽。五年,幸廣陵泗口,命荊、揚州諸
軍並進。會群臣,問:「權當自來不?」咸曰:「陛下親征,權恐怖,必舉國而
應。又不敢以大眾委之臣下,必自將而來。」曄曰:「彼謂陛下欲以萬乘之重牽
己,而超越江湖者在於別將,必勒兵待事,未有進退也。」大駕停住積日,權果
不至,帝乃旋師。云:「卿策之是也。當念為吾滅二賊,不可但知其情而已。」
傅子曰:孫權遣使求降,帝以問曄。曄對曰:「權無故求降,必內有急。權前
襲殺關羽,取荊州四郡,備怒,必大興師伐之。外有強寇,眾心不安,又恐中國
承其釁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卻中國之兵,二則假中國之援,以強其眾而疑
敵人。權善用兵,見策知變,其計必出於此。今天下三分,中國十有其八。吳、
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國之利也。今還自相攻,天亡之也。宜
大興師,徑渡江襲其內。蜀攻其外,我襲其內,吳之亡不出旬月矣。吳亡則蜀孤
。若割吳半,蜀固不能久存,況蜀得其外,我得其內乎!」帝曰:「人稱臣降而
伐之,疑天下欲來者心,必以為懼,其殆不可!孤何不且受吳降,而襲蜀之後乎
?」對曰:「蜀遠吳近,又聞中國伐之,便還軍,不能止也。今備已怒,故興兵
擊吳,聞我伐吳,知吳必亡,必喜而進與我爭割吳地,必不改計抑怒救吳,必然
之勢也。」帝不聽,遂受吳降,即拜權為吳王。曄又進曰:「不可。先帝征伐,
天下兼其八,威震海內,陛下受禪即真,德合天地,聲暨四遠,此實然之勢,非
卑臣頌言也。權雖有雄才,故漢驃騎將軍南昌侯耳,官輕勢卑。士民有畏中國心
,不可強迫與成所謀也。不得已受其降,可進其將軍號,封十萬戶侯,不可即以
為王也。夫王位,去天子一階耳,其禮秩服御相亂也。彼直為侯,江南士民未有
君臣之義也。我信其偽降,就封殖之,崇其位號,定其君臣,是為虎傅翼也。權
既受王位,卻蜀兵之後,外盡禮事中國,使其國內皆聞之,內為無禮以怒陛下。
陛下赫然發怒,興兵討之,乃徐告其民曰:『我委身事中國,不愛珍貨重寶,隨
時貢獻,不敢失臣禮也,無故伐我,必欲殘我國家,俘我民人子女以為僮隸仆妾
。』吳民無緣不信其言也。信其言而感怒,上下同心,戰加十倍矣。」又不從。
遂即拜權為吳王。權將陸議大敗劉備,殺其兵八萬餘人,備僅以身免。權外禮愈
卑,而內行不順,果如曄言。
----------------------------------------------------------------------
曹丕即位後封劉曄為侍中,當時最流行的話題是劉備是否會出兵幫關羽報仇。
眾人:應該不會吧!蜀國是小國,名將只有關羽(張飛、趙雲、魏延:........),
關羽戰敗身亡,蜀國應該都嚇破膽了,怎麼還敢出兵呢?
劉曄:蜀國雖然不強,但劉備想要向天下人證明他的威勢,所以一定會出兵的,
而且劉備和關羽名義上是君臣、實際上是父子(關羽:誰跟你父子!),
如果關羽死了都不能出兵幫他報仇,那這兄弟真的是白當了。
後來劉備果然出兵,孫權為了怕兩面作戰,主動表示要向曹丕投降,
所有朝臣都鼓掌慶賀,只有劉曄知道事情絕對不是這麼簡單:
劉曄:吳國靠著長江天險,很久以前就沒有臣服之心了,
他們一定是因為現在內外交迫,才會主動派人前來投降,
一來保證我們不會趁機打他,說不定還可以得到我們的援助,
說不定還可以借我們的威勢嚇嚇劉備,這才是孫權的本意;
原本我們已經擁有天下十分之八,吳蜀不過各佔一州,
他們唯一的活路就是唇齒相依,現在他們打起來,根本是天要滅亡他們,
現在我們應該大舉出兵,直接渡過長江攻擊江東的心臟地帶,
這樣吳國不用一個月大概就掛了,吳國掛了蜀國就只能孤軍奮戰,
就算他們能和我們對分江東也沒什麼搞頭,何況我們拿到的還是精華地區?
曹丕:人家都投降了你還打他,這樣不行!萬一有其他人原本也想投降的,
結果你這麼一搞害他們不投降怎麼辦?為什麼不是受吳降,然後偷襲蜀國?
劉曄:幹你白痴嗎?現在你的對手不就劉備和孫權,你是指望劉備自己想投降嗎?
蜀國遠而吳國近,而且劉備如果知道我們打他,他就會主動退兵了;
現在是劉備主動進攻吳國,如果他知道我們也來參一腳,就知道吳國死定了,
肯定會急忙來和我們瓜分吳國的領土,不可能因此停止進攻的。
曹丕死都不聽劉曄的建議,我實在不知道他當時到底是希望誰主動說要投降....
不肯趁人之危也就算了,居然主動拜孫權為吳王,把劉曄給嚇壞了:
「皇上你別鬧了,先帝征服了十分之八的天下,你得以稱帝乃是必然之勢,
孫權是個什麼東西,他只不過是故漢朝的驃騎將軍南昌侯,地位差這麼多,
現在他不得已來投降,頂多封他個將軍、萬戶侯就差不多了,怎麼可以封王;
王位離皇帝只有一步之遙,這樣等於讓他名正言順擁有自己的地盤,
原本他是侯的時候對江東百姓號召力還不夠,你這樣簡直是幫他如虎添翼,
如果孫權擊退劉備,對我們陽奉陰違,但表面上讓百姓以為他對我們很尊重,
等你火大去討伐他的時候,他們就有理由可以和江東百姓說了:
『我明明就對他們這麼尊敬,他們現在居然要來擄掠江東子弟去當奴隸!』
到時候江東人採信他們的說法上下一心,就要多花十倍力氣解決了。」
曹丕仍然不聽(這人腦袋到底在想什麼....),於是正式封孫權為吳王,
放火正太在夷陵大破劉備斬首八萬餘人,之後的發展果然和劉曄講的一樣;
於是曹丕一怒之下決定親征,劉曄已經不知道該跟他說什麼好了....
「他們才剛打勝仗,現在士氣如虹上下一心,又有長江天險,打不下來啦!」
曹丕不聽,親自東下廣陵督軍,命令荊州、揚州諸軍全線推進,
大概覺得自己兵多將廣志得意滿,還轉頭問身邊的人「孫權會自己來嗎?」,
眾人諂諛說「皇上御駕親征,孫權一定嚇都嚇死了,一定會親率舉國之軍前來....」
劉同學,自己算一算這一段曹丕「不聽」了你幾次,又該是你出場的時候了。
「孫權的軍事能力跟你有得拼啦,所以他很清楚你本人一定會躲在後面,
我們這邊渡江進攻的一定是其他將領,他自己來又打不贏,那他來幹嘛?」
結果孫權果然沒有自己來,吳軍沿江鎮守,曹丕在江邊晃一晃就撤軍了。
----------------------------------------------------------------------
明帝即位,進爵東亭侯,邑三百戶。詔曰:「尊嚴祖考,所以崇孝錶行也;追
本敬始,所以篤教流化也。是以成湯、文、武,實造商、周,詩、書之義,追尊
稷、契,歌頌有娀、姜嫄之事,明盛德之源流,受命所由興也。自我魏室之承天
序,既發跡於高皇、太皇帝,而功隆於武皇、文皇帝。至於高皇之父處士君,潛
脩德讓,行動神明,斯乃乾坤所福饗,光靈所從來也。而精神幽遠,號稱罔記,
非所謂崇孝重本也。其令公卿已下,會議號諡。」曄議曰:「聖帝孝孫之欲褒崇
先祖,誠無量已。然親疏之數,遠近之降,蓋有禮紀,所以割斷私情,克成公法
,為萬世式也。周王所以上祖后稷者,以其佐唐有功,名在祀典故也。至於漢氏
之初,追諡之義,不過其父。上比周室,則大魏發跡自高皇始;下論漢氏,則追
諡之禮不及其祖。此誠往代之成法,當今之明義也。陛下孝思中發,誠無已已,
然君舉必書,所以慎於禮制也。以為追尊之義,宜齊高皇而已。」尚書衛臻與曄
議同,事遂施行。遼東太守公孫淵奪叔父位,擅自立,遣使表狀。曄以為公孫氏
漢時所用,遂世官相承,水則由海,陸則阻山,故胡夷絕遠難制,而世權日久。
今若不誅,后必生患。若懷貳阻兵,然後致誅,於事為難。不如因其新立,有黨
有仇,先其不意,以兵臨之,開設賞募,可不勞師而定也。后淵竟反。
----------------------------------------------------------------------
曹叡繼位後,劉曄進爵東亭侯,食邑三百戶。
隔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脅迫叔父公孫恭讓位,自立為遼東太守,
劉曄認為公孫家從漢朝長期佔據遼東,地勢依山傍海,幾乎跟外族一樣難打,
如果不想辦法處理,未來一定會變成後患,趁現在他們自己內亂的機會,
出其不意派兵前去征討,並懸賞引誘反對公孫淵的人協助,遼東一舉可定。
可能是因為同時間老七開啟了連續北伐模式,於是這件事不了了之,
大家應該也都知道結果,後來公孫淵果然造反,成就了二公子軍事上的巔峰之作。
----------------------------------------------------------------------
曄在朝,略不交接時人。或問其故,曄答曰:「魏室即阼尚新,智者知命,俗
或未咸。仆在漢為支葉,於魏備腹心,寡偶少徒,於宜未失也。」太和六年,以
疾拜太中大夫。有間,為大鴻臚,在位二年遜位,復為太中大夫,薨。諡曰景侯。
傅子曰:曄事明皇帝,又大見親重。帝將伐蜀,朝臣內外皆曰「不可」。曄入
與帝議,因曰「可伐」;出與朝臣言,因曰「不可伐」。曄有膽智,言之皆有形
。中領軍楊暨,帝之親臣,又重曄,持不可伐蜀之議最堅,每從內出,輒過曄,
曄講不可之意。后暨從駕行天淵池,帝論伐蜀事,暨切諫。帝曰:「卿書生,焉
知兵事!」暨謙謝曰:「臣出自儒生之末,陛下過聽,拔臣群萃之中,立之六軍
之上,臣有微心,不敢不盡言。臣言誠不足采,侍中劉曄先帝謀臣,常曰蜀不可
伐。」帝曰:「曄與吾言蜀可伐。」暨曰:「曄可召質也。」詔召曄至,帝問曄
,終不言。后獨見,曄責帝曰:「伐國,大謀也,臣得與聞大謀,常恐眯夢漏泄
以益臣罪,焉敢向人言之?夫兵,詭道也,軍事未發,不厭其密也。陛下顯然露
之,臣恐敵國已聞之矣。」於是帝謝之。曄見出,責暨曰:「夫釣者中大魚,則
縱而隨之,須可制而後牽,則無不得也。人主之威,豈徒大魚而已!子誠直臣,
然計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謝之。曄能應變持兩端如此。或惡曄於帝曰
:「曄不盡忠,善伺上意所趨而合之。陛下試與曄言,皆反意而問之,若皆與所
問反者,是曄常與聖意合也。復每問皆同者,曄之情必無所逃矣。」帝如言以驗
之,果得其情,從此疏焉。曄遂發狂,出為大鴻臚,以憂死。諺曰「巧詐不如拙
誠」,信矣。以曄之明智權計,若居之以德義,行之以忠信,古之上賢,何以加
諸?獨任才智,不與世士相經緯,內不推心事上,外困於俗,卒不能自安於天下
,豈不惜哉!
----------------------------------------------------------------------
劉曄在曹魏畢竟是三朝老臣,地位很高,也不太跟人家親近,也是老番癲一派的。
有次曹叡想攻打蜀國,文武百官全部反對,只有劉曄私下向曹叡表示贊成,
但是走出門外剛剛講的話我一概不承認,反而對外面的同僚們表示他也反對;
有一名叫楊暨的官員是其中反對最激烈的人之一,加上他又很敬佩劉曄,
和曹叡爭執這件事的時候居然抬劉曄的牌子出來擋駕,這下口供可對不上了....
楊暨:我反對!反對!反對!反對!!!!
曹叡:你這書生,懂得什麼軍事啊?
楊暨:我的確是儒生中最不起眼的一個,是皇上天恩浩蕩在群臣中提拔了我,
所以我不敢不盡心竭力,雖然我不懂軍事,但是劉曄總是很懂吧?
連劉曄都常跟我們說不能伐蜀,皇上您難道連劉曄的話都不相信嗎?
曹叡:哪有,劉曄每次都跟我說蜀國可以打啊!
楊暨:這樣吧,我們找劉曄來對質就知道了!
曹叡:劉曄你說說,你到底是贊成伐蜀還是反對?
劉曄:...................................................
曹叡:你又在搞不講話那一套了,好吧,我們進來說。
劉曄:你搞什麼鬼啊?討伐敵國是大事,自從我知道這件事以後,
連睡覺時都很怕我說夢話洩露秘密,哪敢跟人家討論這種事情啊?
用兵的重點是詭道,還沒出兵的時候秘密守得越緊越好,
現在你到處跟人家講,我看連蜀國都知道你要打他們了啦!
曹叡:對....對不起。
劉曄:楊暨,對皇上進諫要婉轉,你這是什麼態度啊?
你的確是個敢於直言的臣子,但是你腦袋不夠好,還是要多想想啊。
楊暨:對不起....
劉曄在朝中呼風喚雨到這種地步,總是會有人看他不順眼,就有人去向曹叡告狀:
「劉曄那根本不叫盡忠職守,他根本就是觀察你在想什麼然後順著你的話講啊!
不然你試試看,下次跟他聊天的時候,故意講些和你本意相反的東西,
如果劉曄這次出言反對你的意見,表示他真的每次都和聖意相符,
萬一他每次都還是順著你的意思講,那他的意圖就無所遁形了。」
曹叡一試之下,幹,劉曄居然還真的是唬爛他的,從此疏遠劉曄,劉曄憂鬱而死;
我個人是覺得這條記載有點奇怪啦,以劉曄在魏國的趴數,他有必要這樣嗎....
援引這條紀錄的裴松之也認為,以劉曄的趴數,如果潔身自愛行得正做得正,
那他在魏國的地位根本就是無可動搖,結果自己挖洞給自己跳,太可惜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10.177
我記得我第二篇寫的好像就是郭嘉吧....過太久忘記了嗎?
智力多半是8X,偶爾有幾代會上90,馬馬虎虎啦。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