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迪士尼討論區團長James 歡迎分享Disney+大大小小的一切事,包含軟硬體使用心得,劇情探討與評論,請仔細閱讀版規後再發文。 媒體廣告或是其他商業等相關合作請洽團 ... ... <看更多>
金恩博士之死心得 在 [菊草TOON] 被侵略的魔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前篇- 被勇士迷住的魅魔女比牛鬼蛇神更可怕的不良動漫集錦[發行&企劃: Big Picture Team]劇本- 菊草/ 原畫師- 212 / 助理: 黃玄植, 金珠恩, 申秀珍, ... ... <看更多>
金恩博士之死心得 在 [心得] 關於乙姬王妃的理念- 看板ONE_PIEC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看到有人在推文乙姬王妃跟廢死聯盟相比,我有些話想說
這種類比合不合適呢?我必須要說直接的看並不太合適,真的直接合適的對象是
金恩博士、甘地與曼德拉這幾位為了自己民族爭取脫離被奴役的狀態而作的努力
這些人在爭取的時候是單純訴諸自己民族的權益嗎?不,不是,如果是這樣,在現實上
絕對不會成功,因為擁有權力的人不會被其所感動,相反的,他們會因為權力受到威脅
而全力反制,某種程度上,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就是這樣,所以一直拖到上個世紀末才
解決,但金恩博士很明顯的就不是光爭取到黑人的支持,很多有良心的白人也支持
甚至就在金恩博士被暗殺之後,美國黑人希望的火炬並沒有消失,仇恨固然無法消除
但終究因為他那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他的夢想指向下一代,其實尾大應該
是受到金恩博士的事蹟的啟發吧,乙姬王妃所強調的就是小孩子,下一代,希望。
歧視是人類社會一種根深蒂固的社會現象,他某種程度上反應了自己對自身所處社群的
想像,在台灣,對白人較友善,對有色人種則帶有點歧視(其實自己也是有色人種),
也是反映了自身在世界位置的想像,我們應該是在中間吧,就是比不過白人(西方)
但比得過黑人或東南亞的人吧
那這種想像帶來了多少不自覺的暴力,不管是語言上、法律上、行為上、制度上、生活上
是否友善與尊重其實人都感覺的到,到過國外的人會感到那種歧視,我在日本人身上看過
我在歐洲人身上看過,但我也一樣看過很友善的人,而且,通常越年輕的越友善
那改變的可能是什麼?想像一下自己處在被歧視位置的時候,以及處在可以歧視人的位置
的時候,很明顯需要的策略不一樣,但終究有一個很重要的推動力,那就是一種對理念的
敬重,你在情感上可能不接受,可是出於智性的考量卻不得不,而且這種因為對理念敬重
的情感會教人學會謙卑,原來我還有這樣認識上的不足與行為上的偏差啊
在漫畫的世界裡,乙姬王妃很明顯的是那種對理念的力量有所了解的人,而且理念的特點
就是具有普世性,一種只要你是人都應該接受跟反思的價值,他驅動著人們有勇氣與堅持
去做點不一樣的事,有著與一般人不相同的看法。仇恨是很普遍的,但他只會帶來恐懼與
對抗,但具有某種普世價值的理念卻會給人帶來希望,一種世界可能會因此不一樣的想法
與希望,我個人認為,這應該是尾大在漫畫裡面不斷想要表達的
廢死聯盟在偶種程度上也是一樣的,什麼人罪大惡極非死不可好像很簡單可以認定
但很少人去問,特別在台灣,非常少人去問為什麼會有這種人,當然永遠都有例外
因為人終究也是一種動物,人有的時候就是只會單憑動物性的需求去行動,那就很可怕
但把他給殺了是不是問題就一勞永逸的解決了?更不要說在台灣有太多其實是被制度放棄
的人,他在求學路上得不到肯定,他在尋找職場工作上得不到肯定,他在家裡得不到肯定
這種得不到肯定,但卻不知道問題在哪的人,他還要活著,就難免會走上極端,反正我就
糟糕嗎,反正我也只能做這樣的事嘛,而且這個社會處處要求人們成功,你有一份工作,
把的到馬子,能嫁入豪門,賺得到錢,講話能大聲,別人會怕你就算成功,甚至是一種
幸福,那所謂不成功的人呢?
當然,這不代表人們有作壞事的理由與藉口,所以有懲罰。但問題是廢死意味著什麼?
他也是意味著一種理念,一種跟常識相反的理念,一種很少人會認同的理念,一種在情感
上很不容易接受的理念,但不代表他沒有價值。因為廢死代表一種對整體社會的一種反省
刑罰是人定的,秩序是人造的,但不是總是永遠適合著每一個人,活在社會裡適應良好的
人,其實都得到某種好處,這種好處某種程度上不是自己掙來的,是人家給的,可能他的
家庭背景,他的性格就剛好適合,或者說沒那麼適合,但終究還過得去。但有沒有可能就
是有的人就是不適合呢?但社會上不可能每種不適合的人都能照顧他的需要,所以我們被
教導的事:人要去適應社會,而非社會來適應你。但這樣的觀念適合那些被歧視、壓迫與
奴役的人們?如果是這樣,那有什麼好爭的,反正你就是命不好嘛,所以就乖乖認命別爭
了,印度的種性制度就是這樣教的,其實在人權的理念勃興之前整個世界都是這樣教的
人有天生的貴賤,賤的那一方就是該被奴役、被管、沒資格說出自己想法的人
人權的理念是什麼,是一種對人的信賴,一種對人可以掌握自己未來的期待,一種不要他
人來干涉我,教我該怎麼生活,怎麼想,怎麼說、怎麼做的期待與自信。當然真實世界沒
這樣的事,因為人還是得被教導,沒有人生下來什麼都會的。可這樣的理念其實是非常貴
族的,因為能夠這樣有自信的人其實是少數,要不是有天份,不然就是得花費大量的教育
資源,而且其實成功率不高,我們看美國就知道了,他們基礎教育問題之嚴重,
其實很難想像。
所以能夠因為人權理念的落實而得到好處的人會反思,那我得到好處之後還能做什麼?
這就是西方社會兩百年來人權運動的縮影,得到好處有能力、有餘裕又能夠反思的人就作
了很多的改革運動,對同性戀、對少數族裔,對原住民,對女性,對勞工、對流浪漢、對
所有還處在基礎點就不平等的人做出奮鬥。
反思人為什麼會犯罪,這點非常重要。單純的用既定的道德觀點想像去嫌惡一個人實在
太簡單了,這不是我們從小學,甚至幼稚園就會做的事嗎?如果教育真的能改變什麼,那
不會也不應該是在制約化的思想、語言與行動上,而是一種反思的可能。而且真的要講,
我覺得金融犯罪與詐騙集團才該處死呢,可是刑罰不是這樣定的。
如果有仇報仇的觀點就是對的,那麼族群和解就是不可能。但這件事在南非某種程度上做
到了,當然,他有條件,那就是過去曾經參與迫害的人要懺悔。寬恕其實某種程度上是一
種情感上的不可能,但這種不可能一旦有人落實的時候,他就顯現出一種人性的超越,原
來人在單純憑藉理性而行為的時候可以這麼偉大!所以他會帶來某種敬重的情感。
死刑單然有著程度上的差別,因為死刑不是族群間的衝突,而是針對個人的犯行。
在法律上要求人們必須寬恕其實不太合理,但法律本身卻不是個人的,而是群體的。
這就存在一種矛盾與弔詭,法律代表著一種人類的理念,但他其實在現實上是滿足被害人
與家屬的情感,如果就整體的層次來看,倘若對異族的壓迫可以寬恕,那為什麼廢死不可
能?但又如果法律不能滿足人類的基本情感需求,法律沒有存在的價值,但他本身其實
就意味著某種超越性,所以光只是在滿足個人情感層次上是說不通的。
其實我們自己做個想像的實驗就好,某些人,例如強姦犯人人喊打,那好吧,下次抓到強
姦飯,只要判刑確定(確定犯罪),我們就讓受害者家屬,以及感到公憤的人去懲罰他,
把他打死都可以。你願意參與這個打死人的行動嗎?真的把他打死你心安理得,回到家
一個人回想那個參與過打死人的經驗不會覺得怪怪的嗎?回想一下我們在憤怒時候的舉動
,然後當憤怒平靜之後對那些言行舉止可能感到的愧咎,那再想一下把人打死的感覺,那
是不是只要不是我自己去把人打死事情就算了??可是終究有人要去執行啊,你說這個人
是社會賦予的權力,那這跟我自己去把他打死有什麼不一樣?
所以用法律判罪、定刑、懲罰,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超越人性的,他不是訴諸個人感覺的制
度。在這個基點上來思考,廢死是有他的理由的,但未必一定要接受,就像人魚未必會
因為乙姬王妃而簽字一樣。
還沒說誤判的可能,這其實更多可以講。不過我覺得在理性上說服力不足夠,這種說服
力還不足以超越或壓制我對犯罪人嫌惡的情感。
我對廢死未必同意,但我對敢於提出這樣想法的人願意表示出某種敬意,因為他告訴我一
種不同於日常經驗的可能性。一種超越的可能,一種朝向永遠不可能達到的境界的可能
的努力。台灣需要多一點思考的聲音,對於不同想法的理解在某種程度上是重要的。
我覺得台灣社會過度道德化了,那就只有是與非,要與不要,但問題是現實處境從來就不
是這麼二分的,農業社會可以這樣思考問題,工商社會這樣思考反而是製造更多的問題。
因為時代與社會條件根本就不同了,道德化的社會是農業時代的事,道德能解決的問題其
實很有限,因為他很死,但道德的理念不一樣,他因為還過度抽象化所以可以填空的地方
還很多,只是一個方向,但內容是不確定的,所以才有可能性。
一點淺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00.2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