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營選擇權偏多,期貨持平(微增加多單),偏多
外資期貨空單減少,回到之前水平
散戶多單減少,但目前看起來就是上上下下這樣
支撐16600,壓力17100
▼歡迎加入會員▼
小額贊助,可以在留言區使用特別的專屬貼圖
鐵粉會員,除了貼圖,每天我會與你分享我對盤勢的想法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2JKimITPdd37tEzJrHPAg/join
▼凱文的選擇權課程,適合新手、小資族,讓你瞭解如何運用選擇權獲利!▼
https://optionplayerkevin.teachable.com/
▼底下有各種資訊,歡迎點開參考▼
✅選擇權討論社團: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groupkevin
✅IG: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instagramkevin
✅FB:http://optionplayerkevin.pros.is/facebookkevin
✅line社群:https://lihi.tv/YcKVl
✅blog:https://optionplayerkevin.blogspot.com
#選擇權教學
#選擇權策略
#教育學習
這個頻道專注在選擇權的話題上
股票、期貨、基金也歡迎大家來討論
希望大家都能變得更有錢,邁向財務自由
▼23個關於選擇權交易的重要名詞▼
https://optionplayerkevin.blogspot.com/2021/09/options-trading-QandA.html
----------
***重要申明:影片主要為分享我個人的想法,並非投資建議,請觀眾在操作前仍需三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5RS0CeTkTs/hqdefault.jpg)
鐵兀鷹選擇權 在 [問題] 你會作進階策略(如比例價差與動態調整)嗎- 看板Option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你"每次"玩選擇權都把他當作樂透的人,下面的文章可以不用看以免浪費你的時間
選擇權的基本策略大致上有12個 我先將其介紹列出
基本策略
1. Buy a Call @ 履約價K 預期大漲使用
2. Buy a Put @ K 預期大跌使用
3. Sell a Call @ K 預期不漲使用
4. Sell a Put @ K 預期不跌使用
5. Bull Call Spreads=買權多頭價差(BC@K小+SC@K大)=預期會漲偏買方
6. Bear Put Spreads=賣權空頭價差(BP@K大+SP@K小)=預期會跌偏買方
7. Bear Call Spreads=買權空頭價差(BC@K大+SC@K小)=預期會跌偏賣方
8. Bull Put Spreads=賣權多頭價差(BP@K小+SP@K大)=預期會漲偏賣方
進階策略
9. Buy Straddle=買跨式組合(BC@K+BP@K)=預期短線有大波動
10.Sell Straddle=賣跨式組合(SC@K+SP@K)=預期短線不波動
11.Buy Strangle=買勒式組合(BC@K大+BP@K小)=預期長線有極大波動
12.Sell Strangle=賣勒式組合(SC@K大+SP@K小)=預期長線不波動
當然還有高階策略 整理如下
a. Call Ration Spreads=買權比例價差(BC@K小a口+SC@K大b口,b>a或SC權利金>BC權利金)
還有逆比例,賣權等等組合共四種
b. 時間價差
c. 蝴蝶
d. 保護型買賣權組合
e. 一些阿哩不搭組合
現在有一些問題,一般選擇權玩家都是使用前面12種基本策略
這些策略甚至可以簡化8種能相呼應的策略加以使用。
眾多工具當中,你在"一開始建倉時"會使用較複雜的進階或高階組合當作策略嗎?
比方說買權比例價差等等,這種策略會存在有其實用性,相對的也要付出較高的成本。
當然網路也有人批評這些複雜的組合策略根本無用,就以買權比例價差為例子(a=1,b=2)
實際上就是"買權多頭價差"+SC@K大
也可以解讀為"為了SC@K大2口這部位買進1口C@K小作避險"
基本上會注意使用到這類型複雜的組合策略,還有一個參考依據是來自於希臘字母的變動
(事實上這是組合此策略的理由之一,不過大部份的人根本不會去深入瞭解。)
現在討論當關於"動態調整"的問題,這也是許多人筆戰的原因
所謂動態調整是指,當建倉之後部位有所變動,即稱之。
動態調整可以用於任何一個部位,建倉之後對於部位任何的加減碼都算是動態調整。
動態調整可分為兩派人馬:1.有用論 2.無用論
請問:你建倉之後會去"動態調整"嗎? 或是遇到不對直接砍掉整個部位?
首先,對於動態調整覺得有用的人,是因為想要調整部位以規避風險(或增加獲利效率)
,因此需要付出一些而外的成本,這使得另一派人馬認為無論如何規避,風險還是存在
,還要付出一些交易成本,不如砍掉整個部位來得有用。
到底 大家對於"動態調整"是否有用? 有什麼樣的見解嗎?
※ 編輯: harry901 來自: 220.135.164.126 (11/16 19:2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