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MV Agusta - F3 675 勁改優質易手車 - Corsa Motors
http://moto-one.com.hk/Products.php?id=8135
Mileage: 11000km
Selling Price: (已售)
MV Agusta - F3 675 原廠配備:
- MVICS(Motor & Vehicle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整合了傾斜角度感應器、輪胎打滑感應器
- Ride-by-Wire 電子油門
- Traction control 可作八級敏感度調較的尾輪循跡系統
- Launch Control 起步加速
- Anti-wheeling control 防起頭
- Electronically Assisted Shift電子快速轉波器EAS
改裝細節:
- Marchesini輪圈 (特別訂制顏色)
- Ohlins Front Fork
- Ohlins Steering Dampers
- Ohlins TTX Suspension
- Steering Dampers Kit
- Brembo GP4 calipers
- Brembo P2 caliper
- Brembo RCS 19 手泵
- Brembo 改裝右手連動尾迫力
- Braketech 尾浮動碟
- HEL Brake鋼喉
- STM Slipper Clutch Set
- MV Corse 座墊
- MV Corse 賽車電腦 (ORO 版本)
- MV Corse 全段鈦合金排氣管
- QD 尾喉
- Moto Corse 油缸蓋
- Moto Corse 偈油蓋
- Moto Corse 副車架cover
- CNC 極力子手制總承
- CNC 短尾牌架
- CNC Racing Frame Cap 3pcs
- CNC Racing Engine Cover
- CNC Racing Clutch Cover
- CNC Racing 水箱網
- CNC Racing Sprocket Cover
- CNC Racing Carbon 尾沙板
- Puig 二段風鏡
- L2M Plus 多功能錶板(可配合gps系統)
- Lightech 腳踏
- MWR 風格
- MWR 賽車導風管
- Ducabike Carbon 護手擋
- Samco 水喉
- RIDEA 扭油筒
- EK Yellow Chain
- Talon 頭尾牙
- LED 火牛白光燈
- LED 尾燈總承
- LED 側指輝燈
- Carbon 風鏡
- Carbon 前沙板
- Carbon 風喉冚
- Carbon 車身側蓋
- Carbon 錶板蓋
- Carbon 鏈蓋
- Carbon 鏈擋
- Carbon Oil cooler cover
- Carbon Swingarm cover
改裝品未能盡錄, 原廠MV Agusta行貨、代辦低息上會分期、歡迎親臨陳列室查詢.
Corsa Motors
Tel: 2407 6828
G/F, 233-235 Wo Yi Hop Road, Kwai Chung
葵涌和宜合道233-235號地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次去意大利Mugello賽車場,主要出席APRILIA ALL STAR派對及APRILIA RSV4 1100 FACTORY發布會,沒想過試車,所以沒有帶備皮衣、皮靴、手套及頭盔。 沒打算試的原因是車輛高達217匹馬力,來意大利之前從未開過1000cc的跑車,還要在MotoGP分站直路車速最...
電腦 導風管 在 moto-one.com.h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re-Owned Bike 優質易手車== Corsa Motors
Model: MV Agusta - F3 675
Year: 2013
Mileage: 9XXXkm
Selling Price: HKD108,000
MV Agusta - F3 675 原廠配備:
- MVICS(Motor & Vehicle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整合了傾斜角度感應器、輪胎打滑感應器
- Ride-by-Wire 電子油門
- Traction control 可作八級敏感度調較的尾輪循跡系統
- Launch Control 起步加速
- Anti-wheeling control 防起頭
- Electronically Assisted Shift電子快速轉波器EAS
改裝細節:
- Marchesini輪圈 (特別訂制顏色)
- Ohlins Front Fork
- Ohlins Steering Dampers
- Ohlins TTX Suspension
- Steering Dampers Kit
- Brembo GP4 calipers
- Brembo P2 caliper
- Brembo RCS 19 手泵
- Brembo 改裝右手連動尾迫力
- Braketech 尾浮動碟
- HEL Brake鋼喉
- STM Slipper Clutch Set
- MV Corse 座墊
- MV Corse 賽車電腦 (ORO 版本)
- MV Corse 全段鈦合金排氣管
- QD 尾喉
- Moto Corse 油缸蓋
- Moto Corse 偈油蓋
- Moto Corse 副車架cover
- CNC 極力子手制總承
- CNC 短尾牌架
- CNC Racing Frame Cap 3pcs
- CNC Racing Engine Cover
- CNC Racing Clutch Cover
- CNC Racing 水箱網
- CNC Racing Sprocket Cover
- CNC Racing Carbon 尾沙板
- Puig 二段風鏡
- L2M Plus 多功能錶板(可配合gps系統)
- Lightech 腳踏
- MWR 風格
- MWR 賽車導風管
- Ducabike Carbon 護手擋
- Samco 水喉
- RIDEA 扭油筒
- EK Yellow Chain
- Talon 頭尾牙
- LED 火牛白光燈
- LED 尾燈總承
- LED 側指輝燈
- Carbon 風鏡
- Carbon 前沙板
- Carbon 風喉冚
- Carbon 車身側蓋
- Carbon 錶板蓋
- Carbon 鏈蓋
- Carbon 鏈擋
- Carbon Oil cooler cover
- Carbon Swingarm cover
寄賣車, 改裝品未能盡錄, 原廠MV Agusta行貨、代辦低息上會分期、歡迎親臨陳列室查詢.
#MVAgusta #F3 #Ohlins #Brembo #CNCRacing #Marchesini #MVCorse #MotoCorse #STM #CorsaMotors
🔍了解更多/More details: www.CorsaMotors.net
📲Whatsapp: https://wa.me/85224076828
==Pre-Owned Bike 優質易手車==
Model: MV Agusta - F3 675
Year: 2013
Mileage: 9XXXkm
Selling Price: ==SOLD已售==
MV Agusta - F3 675 原廠配備:
- MVICS(Motor & Vehicle Integrated Control System),整合了傾斜角度感應器、輪胎打滑感應器
- Ride-by-Wire 電子油門
- Traction control 可作八級敏感度調較的尾輪循跡系統
- Launch Control 起步加速
- Anti-wheeling control 防起頭
- Electronically Assisted Shift電子快速轉波器EAS
改裝細節:
- Marchesini輪圈 (特別訂制顏色)
- Ohlins Front Fork
- Ohlins Steering Dampers
- Ohlins TTX Suspension
- Steering Dampers Kit
- Brembo GP4 calipers
- Brembo P2 caliper
- Brembo RCS 19 手泵
- Brembo 改裝右手連動尾迫力
- Braketech 尾浮動碟
- HEL Brake鋼喉
- STM Slipper Clutch Set
- MV Corse 座墊
- MV Corse 賽車電腦 (ORO 版本)
- MV Corse 全段鈦合金排氣管
- QD 尾喉
- Moto Corse 油缸蓋
- Moto Corse 偈油蓋
- Moto Corse 副車架cover
- CNC 極力子手制總承
- CNC 短尾牌架
- CNC Racing Frame Cap 3pcs
- CNC Racing Engine Cover
- CNC Racing Clutch Cover
- CNC Racing 水箱網
- CNC Racing Sprocket Cover
- CNC Racing Carbon 尾沙板
- Puig 二段風鏡
- L2M Plus 多功能錶板(可配合gps系統)
- Lightech 腳踏
- MWR 風格
- MWR 賽車導風管
- Ducabike Carbon 護手擋
- Samco 水喉
- RIDEA 扭油筒
- EK Yellow Chain
- Talon 頭尾牙
- LED 火牛白光燈
- LED 尾燈總承
- LED 側指輝燈
- Carbon 風鏡
- Carbon 前沙板
- Carbon 風喉冚
- Carbon 車身側蓋
- Carbon 錶板蓋
- Carbon 鏈蓋
- Carbon 鏈擋
- Carbon Oil cooler cover
- Carbon Swingarm cover
寄賣車, 改裝品未能盡錄, 原廠MV Agusta行貨、代辦低息上會分期、歡迎親臨陳列室查詢.
#MVAgusta #F3 #Ohlins #Brembo #CNCRacing #Marchesini #MVCorse #MotoCorse #STM #CorsaMotors
🔍了解更多/More details: www.CorsaMotors.net
📲Whatsapp: https://wa.me/85224076828
電腦 導風管 在 moto1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次去意大利Mugello賽車場,主要出席APRILIA ALL STAR派對及APRILIA RSV4 1100 FACTORY發布會,沒想過試車,所以沒有帶備皮衣、皮靴、手套及頭盔。
沒打算試的原因是車輛高達217匹馬力,來意大利之前從未開過1000cc的跑車,還要在MotoGP分站直路車速最高的賽道駕駛,這部車直路可超過時速300km/h,所以沒有信心。還有10年前在珠海賽車場第一次開600就炒車,往後沒有在大賽車場開過車,到現在只在街道上開過幾次600,還有最近才參加使用300cc入門大包圍,在小型賽車場(卡丁車)操練的培訓班,可以說自己沒有開大排車的經驗。
但是同行的Kin說難得來到著名賽車場,別浪費機會,恰巧APRILIA提供全套裝備,所以決定試車。另外,很多豐富經驗的騎士說現在的跑車比以前容易駕駛,自己確實想體驗一下,經過這次測試後,某程度上認同這說法,但在我的角度來說絕對不能說容易駕駛,但是沒想到很快適應。
以前的大馬力跑車難開,是因為又大又重,馬力輸出太狂野,油門很難控制。可是現在的高性能跑車又小又輕,還有配備先進的電子科技,在神不知鬼不覺下輔助騎士控制車輛,還有油門控制寬容度比以前大,讓我自己覺得不是第一次駕駛超跑,可是要開得很好,確實要求更高層次的駕駛技術,正所謂易學難精。
回顧過去20年電單車的發展,電子科技進步神速,如果10年前我駕駛的600擁有循跡系統,很大機會不用炒車。因為現在的超跑推出前,已裝有大量數據,車上的感應器把騎士動作及車子的傾則角度化成數據,萬一數據超出安全範圍,電腦立即減少供油,及早化解炒車危機,可以說補救騎士犯錯及駕駛技術不足,讓騎士更安全,。
先不說最先進的MotoGP戰車,就算高性能市販跑車,已經做到車子仍在傾則,騎士大油門出彎,輪胎都不輕易打滑導致炒車,還有馬力模式能夠壓住馬力輸出,讓新手更容易者適應。其實跟電腦賽車遊戲一樣,在電子系統輔助下,玩家大力按住控制器的油門出彎,可以調校至輪胎輕微打滑,甚至沒有打滑地出彎,可是在現實世界沒有這個膽量。
雖然電子科技很重要,但車輛的設計及各項設定才是最重要,因為它等同穩固地基,否則再多電子科技,都無法彌補硬件上的不足。因為試駕RSV4 1100 FACTORY後兩星期,編者去西班牙JEREZ賽車場,出席輪胎發佈會,有機會試駕不同款式的超跑,在可以比較情況下,發覺RSV4 1100 FACTORY的加速力及轉向靈活性能非常出色。
說回電子科技如何使編者迅速地適應RSV4 1100的大馬力,先說她的座姿,騎上車輛後雙腳像芭蕾舞(編者5呎6吋高),座姿十分俯伏,但車子很小,這是採用V4引擎的好處。
由於我從未駕駛過1000cc跑車,從維修區駛出賽道後立即加速,到現在仍然清楚記得那一刻,她的低扭非常勁強,很爽,雖然力量不斷地湧出來,但來得很順暢,油門控制沒想像中困難,可是最意外是駛過T1、T2及T3三個彎道以後,不知不覺在T4很自然地磨包。可能聽起黎有點誇張,雖然她的操控感未致於編者操練的300cc入門大包圍靈活及輕,但沒想過一部1100cc跑車的壓彎感那麼輕,壓下去可以那麼輕鬆,過彎穩定性能更出色。雖然這樣比較不太合適,主要是因為沒有太多經驗,腦海裡還停留在10年前炒掉的舊款600跑車,又重又大。
其實RSV4 1100 FACTORY有那麼好彎向性能不難解釋,看看她的鋁合金車架及搖臂,還有市販車使用的頂級Ohlins前、後避震,與及賽車胎輪,這些硬件製造出來的穩定感及咬地力,我前之從未體驗過,給我很大信心。當我逐漸熟習戰車及賽道後,出彎打開油門時間越來越早,越來越兇。但是如果有機會檢視行車數據,編者肯定循跡系統在每次出彎都介入,幫手控制馬力,否則以自己的駕駛技術,是沒信心車子還在傾則就大開油門出彎。
其實Mugello賽道的大部份路段是上、落坡彎,看MotoGP直播是無法看到,其中一個彎道可以磨包4-5秒,這反映編者的車速不高,純粹是嘆彎,可是最難忘是全長1.4公里大直路,今年MotoGP又創出356.7km/h新記錄。雖然往上衝看不見T1彎道,可是非常刺激,還有在這條大直路可以徹底感受她的加速力有多利害,從最後的T15彎用2檔出彎後,一直衝到底可以用盡6檔。而她的5檔很大力,沒想到6檔同樣很強,不要忘記,她比一般超電多78cc。
那天共有四節試車,每節15分鐘,由於編者在前兩節試車無法適應大直路的超快車速,所以不敢開油。但適應以後,還有找到煞車點,才大膽地扭油加速,產生的推力對我來說無法形容,即使身體俯伏在風鏡後,但兩側與頭頂的風阻卻非常利害,風聲像轟炸機投下的巨型炸彈,手臂還要用盡力捉緊軑把才可以駕駛,還有首次體驗到高速煞車的俯衝感,雙臂必須撐緊軑把,與及上半身抵受強勁的風阻,現在想起都回味無窮。雖然車速很高,但車輛卻十分穩定,與及非常貼地向前衝,說不定碳纖定風翼正發揮下壓作用。另外還有防起頭電子系統,大油門加速都不容易起頭,這些科技確實了不起。
這是我第一次使用快速電子轉檔器,由於我的轉檔技巧不高,這對我來說簡直是神器,因為在賽車場操練,最困難是連續退3個或者4個檔位,如果減慢車速不對,補油與放開離合器時間不準,產生的引擎煞車(Engine Brake)使車尾兩邊擺,很恐佈與無法穩定地攻彎。雖然緩和引擎煞車(Engine Brake)的防鎖死離合器或滑動式離合器(Slipper Clutch)已普及,但如果有電子輔助當然更好。
怎樣也好,除了起步入1檔與停車入空檔,RSV4 1100 FACTORY都不需要使用離哈器,趾尖只要頂上或踏下,與及不用放開油門就可轉檔,轉檔聲清脆利落又準確,最利害是在高速大直路從6檔拖到2檔,車子保持高度穩定,因為電腦及節氣閥不動聲色地自動補油,緩和引擎煞車,讓我穩定地攻彎。編者也試過在大直路用傳統的手動轉檔,鬆開油門再扣下離合器,但是由於體力已下降,在高速握緊軑把下轉檔其實不容易,拜科技所賜,不僅減少轉檔動作,而且轉檔速度更快。
還有配備碳纖導風管散熱的煞車卡鉗及330mm大煞車碟,煞車手感非常美妙,在如此高速下減速,好像不費吹灰之力車子就減慢,對我來說又是另一番體驗。
說到現在,從頭到底把車子說得很容易開,某程度來說是沒錯,因為電子科技的確可以馴服一部超過200匹超跑,可是千萬不要輕視她們,當她們發惡起來,又或者無法駕馭,你是無法壓住她;此外,最困難是怎樣用成熟態度去運用強力馬力。總的黎講,雖然很多人說現在的車子電子科技過多,減少操控樂趣,可是對我來說是偉大發明,因為科技可以讓我好快適應大馬力超跑;另外,如果騎士本身有很好的技術,電子科技可讓你如處添翼。
電腦 導風管 在 [實作]排油煙管機箱外部導風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每次只要開機兩小時以上房間就變熱不少如果能將熱氣排至另一空間想必會改善這情況12公分的導風罩5吋鋁風管,也就是常見的排油煙管,但小size附近水電 ... ... <看更多>
電腦 導風管 在 【Huan】 電腦機殼散熱(上) | 主被動散熱、風扇配置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 <看更多>
電腦 導風管 在 [閒聊] LTT前幾天出的電腦散熱阻隔影片- 看板PC_Shopping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1ZnAwUg9CU
其實這個概念就是電腦主要的廢熱產生就是機殼裡的CPU跟顯示卡、
電源供應器不斷的產生熱能。
而讓這些廢熱不斷的產生,你就必須開更低的冷氣溫度,
去中和室內溫度。冷氣也沒辦法休息,一直都在運轉著。
只是為了避免讓電腦吸入房間越來越高的空氣溫度,
導致機殼逐漸過熱、甚至當機。
他這影片是用一個類似隔熱的軟性包覆空間把機殼整個覆蓋住,
同時加一個吸風機在導風管中把熱排出去,
窗戶上加一個類似移動式冷氣的出風口。
這樣就能讓機殼的廢熱不斷的往外跑。
這個概念有點類似移動式冷氣的排風法
https://youtu.be/AtX3xOr9cpI?t=139
這樣廢熱就不會跑回房間循環了。
這個01也有看過有人做過,不過都是比較土炮類的做法
我覺得應該廠商應該可以做類似的產品,
這東西有個好處是,夏天可以用抽風的模式,把熱風排出去,
冬天則可以改成吸風,把外面的冷空氣抽進去機殼。
大概的概念就是"導風罩+延伸型型後機殼包覆套件"
可以把機殼後面主要排熱的部分都罩住在一個空間內
(不用像LTT那樣整台包起來)
這個延伸型的後機殼,可以透過自行調整大小,不要去擋到IO的插頭
去套進去你的機殼後部 例如軟性材質+拉鍊控制大小
上面有魔鬼氈可以黏住機殼
類似這樣
這可以把CPU、顯卡、電供的廢熱都包起來
實際應該還會再寬一些
那機殼的選擇可能就是比較合使用在靜音類型、
沒有側出風口的機殼,例如我現在自己用的P10 FLUX,
就是只有後面排熱的出風口。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2&t=2879131#37630086
這個比較專業一點 不過那時候才2012,顯卡的廢熱沒有計算到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502&t=5547452
01上面看到的土炮 直接用面紙盒QQ
那如果有做機殼的廠商,可以看到這概念,直接做一體式對應的產品,
那就更好了,這種需求應該是有特殊市場的。
例如前面板可以直接拉到冷氣出風口這種概念。
改天去訂做個壓克力罩子來包看看,
有結果再來跟大家分享。 管子、導風那些網路都蠻好買的。
電腦剛好旁邊就是窗戶也不用拉太長的管子,
用移動式冷氣的配件也不用打破窗戶。
--
棺材只會裝兩種人,一種是老到沒有嘴齒,壽終正寢的老年人,
另外一種就是鐵齒不信邪的少年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7.85.1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657603833.A.EC0.html
※ 編輯: iammatrix (61.227.85.133 臺灣), 07/12/2022 13:35:20
機殼廠商或許可以做一個水冷機殼,側板直接編成水冷排,240*3的尺寸 720冷排
激烈的一點 360*3 1080冷排,直接內建在機殼裡面.....
※ 編輯: iammatrix (61.227.85.133 臺灣), 07/12/2022 17:37: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