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時代未滿15歲的我,,對於1980年的YA電影《無盡的愛》劇情和男主角早已忘光光,只記得布魯克雪德絲和萊諾李奇和黛安娜羅絲唱的電影主題曲《Endless Love》,沒想到配角有阿湯哥和紅爺,哈哈哈。
但是啊,我卻深刻記得1981年《第一次接觸》的蘇菲瑪索和電影內容,男主角也忘了,而Richard Sanderson的這首電影主題曲《Reality》‥‥‥經過這麼多年,每次聽到這首歌,每次都會心動,彷彿又看見青春稚嫩的蘇菲瑪索在舞會中被男孩戴上耳機的那一幕。❤️
#從少女時代就發現鍾情的電影路線和音樂類型 😄
#後來我也忘了布魯克雪德絲卻跟著蘇菲瑪索一起長大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endless love 泰 劇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站的2017年度十大外語片。
.
規則如下,即筆者在2017年觀賞電影(首映年份限2016至2017年)皆納入考量範圍(去年總觀影片數為810部)。該十大片單僅彰顯個人的品味與喜好,各附上簡單觀感以供參考。
●
(1)
《美麗之星》(A Beautiful Star ,2017)(日本)
本片一反常論,提出了發人深省的反人類論調,與那些敦促人類愛護地球的電影相比,本作的觀念實在走得太前面。尤其難想像原作者三島由紀夫在創作之時,全球甚少有環保與暖化之說。電影集結了神秘主義、虛無主義、超自然主義、環保主義與心理操縱術等雜燴式的元素,費解卻也迷人,是導演吉田大八的風格跨越。
三島由紀夫也曾說過:「始終認為能夠最先完全突破近代人文主義的文學形式就是科幻小說。」
●
(2)
《超榮譽市民》(The Distinguished Citizen ,2017)(阿根廷、西班牙)(2017)
旅居西班牙的諾貝爾獎作家回到故鄉接受表揚,在數天之內從國家英雄變成人人喊殺的過街老鼠。妙不可言的劇本,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台灣依舊成立。
引述片中所言:「在非洲的一個部落,沒有描述『自由』的字眼。因為對他們而言,無時無刻都是自由。天天在嘴巴上掛著『文化』的民族,才是最無知、愚蠢、危險的民族。」
●
(3)
《異星入境》(Arrival ,2016)(美國)
自成一格的敘事策略源自於姜峯楠所著的原作小說,但電影將世界觀建構地更深刻而奇幻,尤其妙用馬克思.李希特(Max Richter)的曲子〈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注入了生命力。思索的主題甚為玄妙,迷人至極。
●
(4)
《抓狂美術館》(The Square ,2017)(瑞典、德國、法國、丹麥)
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是在嘲諷歐洲中產階級呢?還是設身處地對他們的「身不由己」表示關懷?在政治正確成為「必要之善」之時,如何處世最安全?很犀利、很變態的電影,金棕櫚獎終於選對了。
●
(5)
《愚行錄》(Gukoroku-Traces of Sin ,2016)(日本)
一部啟示錄,它所說的,就是當階級間的流動停滯之後,整個日本社會走向畸形的必然結果。在波蘭修讀電影的導演石川慶在首部長片當中展現了過人的潛力,是目前最值得期待的新銳日本導演。
●
(6)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2017)(美國)
史詩級的片長(467分鐘),相應的是史詩級的內容。透過OJ其人其事,脈絡性地審視美國的種族等問題,切入角度繁多,卻沒有一處草率處理。教科書級別之作。
●
(7)
《人生剩利組》(Brad's Status ,2017)(美國)
自始至終都是老爸的焦慮碎語,將中年危機的那不足以道人的深層幻想全盤以影像托出,令人笑,也令人羞。不同年紀或會對本片有截然不同的評價罷。然而,毋庸置疑是班.史提勒(Ben Stiller)最佳演出。
●
(8)
《情陷高達》(Redoutable ,2017)(法國、義大利、緬甸)
平心而論,就前妻的角度來為一個人的人生作定論,自然有失公允。不過仍不得不佩服導演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Michel Hazanavicius)的膽識(他出生之時,正好是本片背景的1967年),如此勇於犯上、絲毫不懂得敬老尊賢的精神,不也是新浪潮要素?
●
(9)
《逃出絕命鎮》(Get Out ,2017)(美國、日本)
很少能將有趣、詭異、驚悚拿來形容同一部作品,本片沒有超越宛如前身之作的《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 ,1999)──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Peele)亦不否認該作對他的影響──但片中論及的種族議題正好讓它搭上金獎順風車,不過也會常常被錯估。換在其他年份,這部片的點子依然超群。
●
(10)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On the Beach at Night Alone ,2017)(南韓、德國)
本片的趣味在於電影文本與真實事件之間的互文性。洪常秀的電影就是這樣,讓男男女女吃飯、睡覺、喝酒、散步,偶爾也做愛,還有生硬的zoom in/out。不過真正厲害之處,即在於他看似不變,卻從來都有新花樣,變化不只在對白,更多是敘事上的形式探索。
誠如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所言:「特寫並不必然意味著以極近的距離拍攝對象,寬闊遠景的長鏡頭也可以是一種特寫。」如果特寫的本意是特別強調的描寫,那本片有哪一場鏡頭少了這樣的特寫呢?金珉禧/洪常秀的孤獨自況,昭然若揭。
●
遺珠:
《越愛越墮落》(Misbehavior ,2016)(南韓)
《Faces Places》(2017)(法國)
《愛情昏迷中》(The Big Sick ,2017)(美國)
《金魚亂倒少女日記》(And So We Put Goldfish in the Pool ,2017)(日本)
《動畫人生》(Life, Animated ,2016)(美國)
《歡迎來到詩樂園》(Endless Poetry ,2016)(智利、英國、法國)
《模犯生》(Bad Genius ,2017)(泰國)
《玩命再劫》(Baby Driver ,2017)(美國、英國)
《解憂雜貨店》(Miracles of the Namiya General Store ,2017)(日本)
《愛與別離的夏威夷》(Love and Goodbye and Hawaii ,2017)(日本)
《國王外出中》(King of the Belgians ,2016)(比利時、荷蘭、保加利亞)
.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858182330951178:0
「2016年十大外語片」
.
.
(圖為《美麗之星》宣傳照。)
endless love 泰 劇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本站的2017年度十大外語片。
.
規則如下,即筆者在2017年觀賞電影(首映年份限2016至2017年)皆納入考量範圍(去年總觀影片數為810部)。該十大片單僅彰顯個人的品味與喜好,各附上簡單觀感以供參考。
●
(1)
《美麗之星》(A Beautiful Star ,2017)(日本)
本片一反常論,提出了發人深省的反人類論調,與那些敦促人類愛護地球的電影相比,本作的觀念實在走得太前面。尤其難想像原作者三島由紀夫在創作之時,全球甚少有環保與暖化之說。電影集結了神秘主義、虛無主義、超自然主義、環保主義與心理操縱術等雜燴式的元素,費解卻也迷人,是導演吉田大八的風格跨越。
三島由紀夫也曾說過:「始終認為能夠最先完全突破近代人文主義的文學形式就是科幻小說。」
●
(2)
《超榮譽市民》(The Distinguished Citizen ,2017)(阿根廷、西班牙)(2017)
旅居西班牙的諾貝爾獎作家回到故鄉接受表揚,在數天之內從國家英雄變成人人喊殺的過街老鼠。妙不可言的劇本,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台灣依舊成立。
引述片中所言:「在非洲的一個部落,沒有描述『自由』的字眼。因為對他們而言,無時無刻都是自由。天天在嘴巴上掛著『文化』的民族,才是最無知、愚蠢、危險的民族。」
●
(3)
《異星入境》(Arrival ,2016)(美國)
自成一格的敘事策略源自於姜峯楠所著的原作小說,但電影將世界觀建構地更深刻而奇幻,尤其妙用馬克思.李希特(Max Richter)的曲子〈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注入了生命力。思索的主題甚為玄妙,迷人至極。
●
(4)
《抓狂美術館》(The Square ,2017)(瑞典、德國、法國、丹麥)
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是在嘲諷歐洲中產階級呢?還是設身處地對他們的「身不由己」表示關懷?在政治正確成為「必要之善」之時,如何處世最安全?很犀利、很變態的電影,金棕櫚獎終於選對了。
●
(5)
《愚行錄》(Gukoroku-Traces of Sin ,2016)(日本)
一部啟示錄,它所說的,就是當階級間的流動停滯之後,整個日本社會走向畸形的必然結果。在波蘭修讀電影的導演石川慶在首部長片當中展現了過人的潛力,是目前最值得期待的新銳日本導演。
●
(6)
《辛普森:美國製造》(OJ: Made in America ,2017)(美國)
史詩級的片長(467分鐘),相應的是史詩級的內容。透過OJ其人其事,脈絡性地審視美國的種族等問題,切入角度繁多,卻沒有一處草率處理。教科書級別之作。
●
(7)
《人生剩利組》(Brad's Status ,2017)(美國)
自始至終都是老爸的焦慮碎語,將中年危機的那不足以道人的深層幻想全盤以影像托出,令人笑,也令人羞。不同年紀或會對本片有截然不同的評價罷。然而,毋庸置疑是班.史提勒(Ben Stiller)最佳演出。
●
(8)
《情陷高達》(Redoutable ,2017)(法國、義大利、緬甸)
平心而論,就前妻的角度來為一個人的人生作定論,自然有失公允。不過仍不得不佩服導演米歇爾.哈札納維西斯(Michel Hazanavicius)的膽識(他出生之時,正好是本片背景的1967年),如此勇於犯上、絲毫不懂得敬老尊賢的精神,不也是新浪潮要素?
●
(9)
《逃出絕命鎮》(Get Out ,2017)(美國、日本)
很少能將有趣、詭異、驚悚拿來形容同一部作品,本片沒有超越宛如前身之作的《變腦》(Being John Malkovich ,1999)──導演喬登.皮爾(Jordan Peele)亦不否認該作對他的影響──但片中論及的種族議題正好讓它搭上金獎順風車,不過也會常常被錯估。換在其他年份,這部片的點子依然超群。
●
(10)
《獨自在夜晚的海邊》(On the Beach at Night Alone ,2017)(南韓、德國)
本片的趣味在於電影文本與真實事件之間的互文性。洪常秀的電影就是這樣,讓男男女女吃飯、睡覺、喝酒、散步,偶爾也做愛,還有生硬的zoom in/out。不過真正厲害之處,即在於他看似不變,卻從來都有新花樣,變化不只在對白,更多是敘事上的形式探索。
誠如阿巴斯(Abbas Kiarostami)所言:「特寫並不必然意味著以極近的距離拍攝對象,寬闊遠景的長鏡頭也可以是一種特寫。」如果特寫的本意是特別強調的描寫,那本片有哪一場鏡頭少了這樣的特寫呢?金珉禧/洪常秀的孤獨自況,昭然若揭。
●
遺珠:
《越愛越墮落》(Misbehavior ,2016)(南韓)
《Faces Places》(2017)(法國)
《愛情昏迷中》(The Big Sick ,2017)(美國)
《金魚亂倒少女日記》(And So We Put Goldfish in the Pool ,2017)(日本)
《動畫人生》(Life, Animated ,2016)(美國)
《歡迎來到詩樂園》(Endless Poetry ,2016)(智利、英國、法國)
《模犯生》(Bad Genius ,2017)(泰國)
《玩命再劫》(Baby Driver ,2017)(美國、英國)
《解憂雜貨店》(Miracles of the Namiya General Store ,2017)(日本)
《愛與別離的夏威夷》(Love and Goodbye and Hawaii ,2017)(日本)
《國王外出中》(King of the Belgians ,2016)(比利時、荷蘭、保加利亞)
.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858182330951178:0
「2016年十大外語片」
.
.
(圖為《美麗之星》宣傳照。)
endless love 泰 劇 在 愛無限_百度百科 的相關結果
《愛無限》(又名: Endless Love),改編自台劇《愛無限》,是由塔納·羅坤宋巴、瓦爾蕾特·瓦帖兒主演的泰國電視劇。該劇於2019年8月11日在泰國GMM 25台播出。 ... <看更多>
endless love 泰 劇 在 《泰剧全心全意的爱/爱无限Endless Love》全集中字-在线观看 的相關結果
泰剧 全心全意的爱/爱无限Endless Love. 主演:Lee·thanat 瓦. 状态:(更新15集中字). 分类:2019泰剧. 更新:2019-12-10 10:06:01. 备用: 剧集在线观看 » ... ... <看更多>
endless love 泰 劇 在 愛無限(泰國電視劇)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愛無限》(泰語:Endless Love – รักหมดใจ,英語:Endless Love),為泰國GMM 25與LINE TV於2019年8月11日起播出的愛情及劇情電視劇,改編自2010年的同名台劇《愛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