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些朋友疑問說1979年之後
美軍也有多次軍機降落台灣,為何特別強調這次C-17運輸機訪台?
對於這項問題本站簡單分享一下看法:首先大家最記得的應該就是2015年美軍F/A-18戰機故障迫降台南,其實更早還曾有過美軍F-14戰機故障迫降台南,據說還有美軍A-4攻擊機遭鳥擊故障迫降台東基地,問題是這些從美國立場來看都屬單純『意外事件』且非常低調處理;戰略與政治意涵當然無法與此次美國參議員直接以C-17戰略運輸機擔任專機『正式訪台』相提並論。另一重大事件則是2009年美軍出動兩棲攻擊艦與CH-53E直升機,C-130J運輸機來台支援救災,但美國將其定調為『人道救災』且當年直升機均未規劃在台過夜而是返回兩棲攻擊艦整補(除了其間一次發生故障以外)以降低政治敏感性,這段極具歷史意義的台美軍事合作在當時也因太過敏感而無法詳細公佈,這與今日美國『刻意高調訪台』是有相當大的不同。更早之前九二一大地震美軍同樣曾派C-5戰略運輸機與737專機定調為『人道救災』運送物資與人員來台,但同樣非常低調且當日離開台灣;當然,本站獨自觀點不見得全然正確但都非常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
------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https://www.facebook.com/military.idv.tw/
#專業軍事評析 #關心台灣國防
------
「f/ 14 降落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f/ 14 降落台灣 在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f/ 14 降落台灣 在 [分享] F-14最後的反撲:1990年代F-14改良方案-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f/ 14 降落台灣 在 美霸王軍機降落台灣中國戰狼靜悄悄專家:口水戰不負責軍機 的評價
- 關於f/ 14 降落台灣 在 王定宇- 美國軍機今天再次降落台灣! 這代表…台灣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f/ 14 降落台灣 在 美國軍機C17降落台灣機場是不是一種宣示?鄉民感慨留言 的評價
- 關於f/ 14 降落台灣 在 [新聞] 美F-35C戰機降落失敗撞航母! 飛行員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f/ 14 降落台灣 在 台灣適合買F-14戰鬥機嗎 - Mobile01 的評價
f/ 14 降落台灣 在 美霸王軍機降落台灣中國戰狼靜悄悄專家:口水戰不負責軍機 的推薦與評價
美霸王軍機降落台灣「戰狼」靜悄悄專家笑:是打口水戰的不負責對付軍機,美國3名參議員5日搭乘美國空軍C-17軍用大型運輸機抵達台北松- 武漢 ... 2021年6月13日14:46. ... <看更多>
f/ 14 降落台灣 在 王定宇- 美國軍機今天再次降落台灣! 這代表…台灣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至於中共的叫囂,我們有注意到了就好。 美國軍機C-130N3755P「任務專機」上午9點58點由菲律賓馬尼拉機場起飛,12點14分降落桃園機場 ... ... <看更多>
f/ 14 降落台灣 在 [分享] F-14最後的反撲:1990年代F-14改良方案- 看板Military 的推薦與評價
文章來源:
https://tinyurl.com/knm3yh9
F-14最後的反撲:1990年代F-14改良方案
作者:曄暉
All photo by internet
所有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將撤下
2006年9月22日,因著名電影<捍衛戰士>而聲名遠揚的一代名機F-14在該日結束了其
於美國海軍32年的漫長服役生涯,由後輩F/A-18E/F接替了該機的職責。 F/A-18E/F也因
此飽受質疑,特別是在1990年代格魯曼曾推出的ASF-14(Advanced Strike Fighter 14,
先進打擊戰機14)計畫公開於多數人眼前之後, 更令平庸的F/A-18E/F黯然失色……
【F-14B與F-14D】
自1974年服役以來,挾其遠勝於前輩F-4幽靈二式的機動性,以及AWG-9雷達在167公
里距離上追蹤24個目標並打擊其中6個最具威脅性目標的剽悍能力,F-14雄貓便是美國海
航中最亮眼的一顆星,然而,發動機問題卻始終困擾著F-14。
F-14A所採用的TF30發動機不僅推力不足,還有著可靠性低下的問題,進行機動或發射飛
彈時巨幅的進氣壓力變化都會導致發動機失速,TF30-P412更是有著渦扇扇葉斷裂的嚴重
問題,光是1975到1979年間便至少有8架F-14A因發動機失火、爆炸或失速而導致墜毀。
美國海軍不斷的嘗試,試圖開發新的發動機安裝到F-14A上以解決發動機推力問題,
先後在F401與F101-DFE上進行嘗試,終於在1984獲得了可靠的F110-GE-400發動機,一舉
解決F401的可靠度不足、F101-DFE長度不足的問題,並安裝在F-14B原型機──由第7架先
導生產型F-14A改裝──上,該發動機較TF30多出將近7000磅推力,且在可靠度上遠勝後
者。 1986年,美國海軍正式開始F-14B原型機的測試,1987年交付首架量產型F-14B,
F-14B一共生產38架、改良舊機32架,並這批由舊機改良的F-14原編號為F-14A+,在1991
年後通稱為F-14B,這批使用F110-GE-400發動機的F-14確實顯著的改善了機動性。
海航並不滿足於僅解決推力問題,對於1980年代末而言,F-14過去傲人的航電已略
顯落後,而伊朗新政府將F-14機密出售於蘇聯的陰影也一直縈繞海軍高層心頭揮之不去,
加之海軍下一代的海軍先進戰術戰機(NATF)開發仍需一段時日,需要一款F-14的改良型
填補NATF退役前的空隙,航電全面數位化的F-14D於焉誕生。F-14D將過時的AWG-9雷達
更換為在前者基礎下發展、引進AN/APG-70技術的AN/APG-71,同時配備AXX-1電視攝影系
統輔助雷達,而2具16位元的AYK-14電腦更有效的整合系統資訊,或傳達飛行員的指令,
有部分F-14D整合了Link-16資料鏈,使之具有更強的抗干擾能力、更快的戰情交換能力。
https://tinyurl.com/kuywybx
F-14D的前座艙,可以清楚的看到兩具MFD
座艙方面,前座更換了兩具多功能顯示器(MFD)以及一具新型的抬頭顯示器(HUD),後
座的武器官位置則是更換一具大型多功能顯示器,輔以更多較小的顯示器。 1984年,海
軍同意購買F-14D,原定生產127架F-14D,並將390架F-14A/B升級至F-14D標準,然而隨著
美蘇關係趨緩,以及NATF與ATA(先進戰術攻擊機,即A-12)成本上揚,1989年國防部長
錢尼決定大幅刪減F-14D的生產預算,令新造的F-14D僅剩37架,翻修的升級機也僅剩18
架,更讓格魯曼公司陷入嚴重的財務危機。
【快速打擊貓與超級大黃蜂】
1991年12月21日,昔時的東方霸權蘇聯解體,昭告著冷戰的結束,對於美國海軍而
言顯然不是甚麼好消息,過去龐大的建軍計畫被迫做出割捨,早在同年一月,美國海軍便
在國防部長錢尼的壓力下被迫放棄了A-12復仇者二式匿蹤攻擊機計畫,並在隨後也放棄了
NATF計畫,令其下一代艦載機出現嚴重的空缺。
在1980年代末,海軍為了保住A-12計畫將A-6闖入者式攻擊機的兩個延壽計畫刪除的
舉動,更讓這種戰力空檔雪上加霜,即使海軍在放棄NATF計畫後未久便啟動A/F-X(先進
攻擊/戰鬥機)計畫,也需要一款新的飛機來填補A/F-X服役前的空檔。
對格魯曼公司而言,這是一個延續F-14D生產線的好機會,該公司遂決定在F-14D的基
礎上進行改良,進一步的提升該機的對地打擊能力,使其自一款絕對的空優戰機蛻變為一
款優異的多功能戰機。
應運而生的,便是快速打擊(Quick Strike)方案。此一方案在雷達中增添合成孔徑
模式(SAR)與都普勒銳化模式,透過對地面多角度的多次掃描,量測地形回波的都普勒
頻移修正角度誤差,進一步繪製出地面影像,以捕捉地面目標。除此之外,F-14快速打擊
方案在機首下方的AXX-1電視攝影系統亦更換為性能更佳的前視紅外線裝置,在機腹可掛
載藍盾夾艙(LANTIRN,夜間低空導航暨紅外線瞄準夾艙),讓F-14快速打擊方案的對地
打擊能力更上一層。
配合FLIR與藍盾夾艙的引進,座艙的抬頭顯示器增添兼容FLIR影像功能,後座武器管
制官則多出一具FLIR顯示器,用以查看FLIR影像,並控制雷射指示器。
對地掛載方面,該方案可在機腹中線掛載18枚500磅炸彈,兩側翼套各有一組雙聯裝
掛架,一共可掛載22枚MK.82 500磅炸彈或MK20集束炸彈。除傳統炸彈外,F-14快速打擊
機尚能掛載AGM-65小牛飛彈、AGM-84魚叉反艦飛彈、由魚叉衍生的AGM-84E戰區外對地攻
擊飛彈,或是掛載AGM-88高速反輻射飛彈進行防空壓制任務。
【F-14最終改型:超級雄貓-21與先進打擊戰機-14】
https://tinyurl.com/m7laktz
F-14 超級雄貓21方案模型
F-14快速打擊機方案提出後成功引起美國海軍的注意力,並同意格魯曼繼續進行研究,但
當時的美國海軍更為青睞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的超級大黃蜂方案,該方案將
F/A-18C/D尺寸放大、更換更大推力的發動機,宣稱能在成本控制下開發出填補戰力空缺
的戰機,在「能控制成本的新機」誘惑下,美國海軍在1991年後期開始資助F/A-18E/F改
良方案。
眼見麥道公司的超級大黃蜂方案占上風,格魯曼公司不甘示弱的在F-14快速打擊機上
進一步的改良,其成品便是超級雄貓21(Super Tomcat 21)。
超級熊貓21在動力上換裝F110-GE-129發動機,該發動機軍用推力17155磅、後燃推力
29000磅,推力較原先的F110-GE-400提升約兩千磅,超級雄貓21據稱換裝F110-GE-129的
超級雄貓21具有1.3馬赫的超音速巡航能力。
另一方面,該方案在氣動設計上也做出更動,翼套增厚以多容納1134公斤的燃油,同
時採用翼套翼前緣延伸面(LErX),提供額外的升力,進一步強化高攻角飛行性能,各主
要/次要控制面面積增大,使得飛行操控性能更加優秀。
除開氣動與動力上的改進外,超級熊貓21的雷達沿用APG-71,多出ISAR(逆合成孔徑
雷達)模式,對地面運動目標的探測距離顯著的提升20%,航電部分則延續快速打擊機的
標定與導航夾艙掛載能力,使之在多功能性上能進一步強化。
唯恐超級雄貓21對客戶的吸引力不足,很快的格魯曼便在該方案的基礎上推出兩個新
方案,分別是攻擊超級雄貓(Attack Super Tomcat 21,AST-21)與先進打擊戰機-14(
Advanced Strike Fighter-14,ASF-14),前者比起後者改動幅度相當的小,僅針對HUD
、作戰電腦與自衛套件做升級,主要類似用於F-14舊機的升級套件。
而ASF-14有別於前面三個改動幅度較小、可直接用於舊機升級的方案,與F/A-18E/F
類似,對於機身的結構、次系統進行全面更新,必須製造新機,無法以舊機升級。
https://tinyurl.com/jvluhy8
ASF-14方案甚至雄心勃勃的意圖採用F119發動機
原先笨重的次系統:如液壓系統、電氣系統等改由簡化後,ASF-14改進了過去後勤繁雜的
部分缺點,加上模組化設計的引入,更使維修比之過去方便許多。同時,ASF-14大量採用
碳纖維複合材料,降低戰機重量、增加強度,這使得ASF-14雖然有著比AST-21更厚的主翼
、更多的內載燃油量,卻只比F-14D多出544公斤的重量。 ASF-14並不滿足於航電及機身
結構的更新,除開沿襲自AST-21方案的F110-GE-129發動機外,格魯曼的工程師們甚至考
慮將用在ATF計畫的F119或F120做為ASF-14的動力來源!倘若成功,ASF-14的推重比必然
十分嚇人,格魯曼公司大膽的推估,ASF-14在沒有二維向量噴嘴的情況下就能安穩的把高
攻角拉到77度。
該方案令人驚豔的不僅僅於此,ASF-14航電也進行全面更新,包含將傳統的機械掃描
雷達更換為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挾其具大機鼻之優勢,ASF-14的雷達的功率及T/R天線
模組數目勢必十分驚人,或許會是美國21世紀初功率、探測距離最剽悍的雷達。另外該方
案將提供進一步的電戰干擾能力、雷達警告系統等,座艙配置則有三具彩色多功能顯示器
,輔以頭盔顯示器(HMD),可以肯定的是,該機對於美國海軍的敵人而言是致命的,也
無怪格魯曼公司敢大膽地宣稱,ASF-14只需要NATF60%的價格,便能達到其90%的作戰性能
。
整體來說,ASF-14幾乎是除了NATF與A/F-X之外對美國海軍最好的選擇,但它的價格
對於自身的發展也是致命的,其採用的多數新穎技術意味著層層高升的成本,最後難免被
束之高閣的命運。 1994年年底,在馬丁公司主導下,參考過報告的美國海軍同意為
F-14D加裝藍盾夾艙,這也是F-14快速打擊機唯一被美國海軍採用的單項改良,而F-14在
1990年代初的最後反撲也遭到撲滅。
【結語:最好未必最合適】
F-14在1990年代推出的AST-21與ASF-14在性能上無疑遠遠的將平庸的F/A-18E/F拋在
後頭,如果說對地打擊能力尚能稱作在伯仲之間,那麼在空優方面,F/A-18E/F無疑望塵
莫及。
https://tinyurl.com/mrsh9tr
冷戰落幕後,F/A-18E/F這款較低成本、多功能的戰機汰換F-14已成一種歷史的必然
然而,冷戰後的美國海軍極度缺乏預算,甚至因此被迫刪除了斥資無數的A-12計畫與NATF
計畫,而後的A/F-X更被以節省成本為由,被併入聯合打擊戰機(JSF)計畫之中,顯而易
見的,海軍並沒有多餘的經費給可能會比F/A-18E/F耗費更多資金的AST-21或ASF-14。
冷戰結束後的海軍需要的是一款價格與維護成本低廉、面面俱到的多面手,雖然
F/A-18E/F飽受樣樣通樣樣鬆的批評,但該機確實樸實可靠,相較之下,AST-21方案仍舊
有著F-14過去維護困難的弊病,更先進的ASF-14雖透過模組化諸多次系統改進維修問題,
根本的原罪──高昂的價格仍令美國海軍放棄了這款F-14的最終魔改型,相較於把經費挹
注於空優戰機上,海軍對水面艦及潛艦的開發更感興趣。
在冷戰結束後不斷刪減預算下,格魯曼的AST-21與ASF-14注定只能成為供貓迷們悼念
的紙上方案,F-14最終也在2006年退役,為一代傳奇畫下句點。
延伸閱讀:
資料來源:https://tinyurl.com/knzhdu6
【半廢文】聊聊NATF與ASF-14的外觀差異
作者:曄暉
【做為可變翼戰機最後的反撲,NATF及ASF-14時常被可變翼戰機迷們提起,但卻時常出現
張冠李戴的情況......】
1980年代末,美國海軍及美國空軍在下一代制空戰機、下一代攻擊機上皆面臨一個缺
口,在國會指示下,兩軍種於1986年達成協議,美國海軍將以美國空軍ATF計畫(先進戰
術戰鬥機)為基礎發展一款制空艦載機取代F-14,亦即NATF(海軍先進戰術戰鬥機),而
空軍則將採用ATA計畫(先進戰術飛機,即日後的A-12)取代現有的F-111。美國海軍的
NATF計畫在1988年正式向諾斯洛普及洛克希德兩家公司發出需求書,要求兩家公司以自身
ATF構型為基礎推出一款艦載機,前者的NATF版本最為顯著的特徵是在座艙後方增加了前
翼,後者的NATF構型則相當不同,鑽石型主翼被更換為可變翼,某個程度上來說幾乎是不
同的飛機。
https://tinyurl.com/lugkprk
美國海軍最後退出了NATF計畫,改由A/F-X計畫代替
但對於美國軍火商而言,1990年代並不好過,隨著冷戰結束,美國國防部長錢尼針對軍方
的預算做出大量的刪減,其中美國海軍航空隊更因美國海軍試圖力保其餘造艦計畫而蒙受
慘痛損失,F-14D的產量大幅縮減,1980年代末開始推行的ATA案在美國空軍退出後不久便
慘遭終止,最後海軍自身也以NATF成本過高、難以負擔為由退出。
https://tinyurl.com/mlu9zqy
另一個時常被誤認為ASF-14的便是LM、GD、波音聯合開發的A/F-X構型
為了補足A/F-X(註一)服役前的空隙,美國海軍不得不授意麥道進行F/A-18E/F超級大
黃蜂的開發,而為了爭奪過渡期戰機的訂單,格魯曼也同樣在F-14的基礎上推出包含
Quick Strike、Super Tomcat 21、Attack Super Tomcat 21,以及最終的Advanced
Strike Fighter-14等四個方案,但一如眾人皆知的,ASF-14這個改換F119發動機、AESA
雷達、機身結構大幅改動的方案即便性能優異,但所耗費的成本至少需要NATF的60%,風
險也遠高於F/A-18E/F,對意圖找尋過渡期戰機的美國海航而言毫無吸引力,最終敗給了
F/A-18E/F。
註一:後與空軍的MRF、海軍陸戰隊的ASTOVL案經幾曲折,合併為JSF計畫
伴隨著NATF的取消與ASF-14的失敗,美國可變翼戰機在2006年美國海航最後一批F-14
退役後成為昨日黃花,也因洛克希德的NATF方案(下稱F-22N)與格魯曼ASF-14可說是可
變翼戰機對戰機發展的最後反撲,無數大貓迷、可變翼迷對這兩款從未有實機的紙上方案
始終抱持著一種獨特的情感,也有一些想像圖出現在網路上,但國內軍迷界、乃至於國外
都時常將兩者的想像圖搞混。
https://tinyurl.com/mxxfdkp
ASF-14本體仍能看出自F-14改良而來
F-22N與ASF-14雖然都是可變翼戰機,但需要注意的是,兩者都是基於一款戰機所做的大
幅改進型,或多或少都會殘留著原型的影子。
以ASF-14為例,ASF-14經歷F-14快速打擊機、ASF-21等方案演變,在外觀上多出了翼
前緣延伸面、翼套增厚,主要及次要控制面面積也增大,但本質仍是F-14,發動機明顯採
分離設計,進氣道仍是二維進氣,且整體也沒有考量到匿蹤。相較之下,自F-22脫胎而出
的F-22N則有著明顯的F-22特徵,CARET進氣道、發動機間距較小等等,本質上依然是一款
匿蹤戰機。
ASF-14與F-22N其實也只有可變翼這點相似而已,只是過度缺乏的資料不免使人將兩者混
為一談罷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4.155.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494339842.A.2F6.html
※ 編輯: sky419012 (1.174.155.22), 05/09/2017 22:27:26
※ 編輯: sky419012 (1.174.155.22), 05/09/2017 22:29: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