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ch
1. 谷歌證實Chrome封鎖第三方Cookie 將延後到2023年開始。Adtech 類股大漲
2. iOS 14.5 推出兩個月後,App 退出追蹤率達86%
3. 臉書在美國壟斷案被法院駁回;同一時間,台灣公平會擬成立豬案小組調查臉書、谷歌等公司。
4. 客戶體驗管理業者Sprinklr 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市值52億美元
5. iKala 與全家推出直播電商工具服務 Shoplus 商店家
....
#Google 證實Chrome將延後一年(從2022到2023)封鎖第三方Cookie, Adtech 相關廣告商股票隨之大漲
Google 的Chrome瀏覽器原定在2022年封鎖第三方Cookie,由於Safari & Edge 已在此前進行封鎖,在市占65% 的Chrome 加入封鎖行列後,跨網站的行銷追蹤廣告會被封殺。
但近日Google 對外證實,由於其替代方案正被英國的競爭與市場管理局(CMA, Competition & Market Authority)調查中,將延後進行對第三方Cookie 的封鎖。
消息傳來,Adtech 相關股,包含 #TTD (The Trade Desk, 美國起家的程序化廣告投放公司)、#Criteo (法國出發的網路廣告平台,專注電商)、#PUBM(PubMatic,美國加州起家的影音行動廣告投放平台) 股價都應聲大漲。
#iOS14.5推出兩個月後的app退出追蹤率為84%
根據行動應用分析公司Flurry的部落格文章,iOS14.5在四月底推出後至今兩個月,全球使用者選擇退出追蹤的比例為84% (原文為正向表列,選擇允許追蹤的為16%)
Apple 的做法讓廣告業界的跨App追蹤失效,影響精準廣告投放的成效。
廣告聯播網業者行之有年的作法,是透過app開發商,在app展示廣告後開始追蹤收集消費者在其他app與網站的瀏覽行為,甚至GPS定位等資訊,匯集到聯播網後成為個別消費者資訊集;當品牌業者投放廣告時,即可根據特定瀏覽行為指定投放對象。這是網路與行動廣告有別於傳統媒體投放的重大區別。
由於該項作法對隱私造成的疑慮,以及養成臉書谷歌等巨型業者,這兩年興起的隱私保護做法是平台端或硬體設備端開始限制廣告商可追蹤範圍,外媒稱此類作法為Walled Garden 圍牆內的花園。
##Facebook 台美兩樣情。美國法院駁回臉書壟斷案;台灣公平會擬成立專案小組,對臉書、谷歌等數位平台進行產業調查。
本週一(6/28),美國一名聯邦法官駁回聯邦貿易委員會(FTC, Federal Trade Committe )與48個州的總檢察長對臉書提出的反壟斷訴訟,臉書股價應聲大漲,終於來到1萬億美金(1 trillion) 市值俱樂部(此前俱樂部成員還包含Apple, Microsoft, Amazon, Alphabet;FAANG 當中只剩下Netflix 還沒到位,而於網路成長股無關的微軟,也穩穩的位列其中)
相對的,台灣公平會在澳洲等國都要求臉書與谷歌等巨頭就壟斷一事做出反應後,終於開始『擬』成立專案小組;究竟今年內會唔會成立,成立後又會用哪種標準看壟斷與相關行為?讓我們看下去。
#客戶體驗管理的SaaS業者Sprinklr (#CXM)6月底紐約掛牌上市,市值52億美元
Sprinklr主打企業可以在一個平台上進行所有廣告與社交帳戶管理,適用通路超過30種,目前主要客戶涵蓋Microsoft、P&G、CapitalOne、麥當勞等公司。
當企業擁有的社交帳號越多(臉書、IG、Twitter、Youtube、LinkedIn、Line...)跨越帳號維持品牌調性一致的難度就越高。Sprinklr 的內容行銷平台主打貫穿社交帳號,為品牌小編團隊提供單一資料源、單一回覆顧客問題的平台,甚至包含廣告推播與調查功能。
感想:企業級的社交媒體管理,從外包給廣告或公關代理公司、內建團隊自操、再到有Martech工具可供使用,而且該市場還可以做SaaS的標準化產品服務,市場領頭羊還大到上市,市值相當於五隻獨角獸(10億美元是一隻獨角獸,52億不就五隻:p),市場發展真是一日千里。
#iKala與全家聯手推出社群直播工具『Shoplus商店家』服務
你有買過直播購物嗎?+1 後就可以串連購物流程的使用經驗後非常適合衝動型決策。iKala的新服務平台Shoplus上直接連動臉書帳號,以NLP偵測直播留言後引導消費者買單結帳,最後再串連全家便利商店的物流出貨。
iKala表示Shoplus 系統在泰國的GMV(Gross Merchandise Value, 商品交易總額)為22億元台幣(91app 2020年GMV 130億元台幣),期待這波直播熱潮讓平台工具也蓬勃發展。
註:GMV透過該平台完成的交易總金額,如果把交易平台想像成傳統大型市集,則相當於市集總營業額,平台與市集營運方的收入則為進駐包底與營業額的抽成
#001 #2021/07/03 #Martech
....
後記:週報形式是致敬 @馬克解讀金融科技 ,我去年學習Fintech 時段從他那裡獲益良多。今年轉向關心 Martech、Adtech,決定偷走這種做法:每週摘錄我關心的新聞。
為了讀者容易吸收,也為了鍛鍊快速輸出。我希望以簡要為主,則數在5則內,字數在1200-1500字內,寫跟編的時間也能控制一下。
第一次嘗試花的時間還是超出預期,寫個幾次我能掌握節奏吼,再來開電子報訂閱。(也要有人看,哈哈)
對了,名字居然叫做週記,事件選擇標準是我個人認為重要。如果有你覺得重要但我沒放上去的歡迎推薦,但接不接受就在我了~
fintech 2023 在 iThom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光銀行從2016年正式啟動數位轉型,大力發展數位金融,並由數位資訊部領軍,聚焦AI與大數據策略,著重在擴充AI應用,3年來自行開發近20個AI模型,應用在精準行銷、票據處理、客服錄音調閱、智能客服、企金顧客服務等作業。未來2年內,新光銀行打算將AI模型從近20個發展到上百個,並讓AI模型跟數據流即時化緊密整合。
FinTech周報
🔹英國桑坦德銀行新任命2名IT主管,讓現任CIO全力專注在核心系統遷移與現代化
🔸金管會開罰10家證券商,主因是使用主機共置服務未落實資安
🔹PayPal買下以色列的數位資產託管業者Curv,預計今年上半完成交易
🔸金管會訂出非現金支付目標,2023年交易金額要達6兆元
🔹兆豐銀行聯手新創推出櫃員AI助理,提供4國語言即時翻譯等3項功能
🔸金融木馬Ursnif再度出手,逾百家義大利銀行受害
🔹法國巴黎銀行將為歐洲電商商家推出A2A即時付款服務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3132
fintech 2023 在 iThom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永豐銀行API平臺自推出至今已有超過千家企業加入,該平臺支援消費支付、生活繳費、身分認證、開放銀行等4大面向的B2C應用。截至2020年11月,透過永豐APIs累積交易超過155萬筆,收付與繳費等交易金額突破62億元。近期,更推出B2B應用的企業收付API,可將收款功能及資訊整合在企業內部帳務系統或ERP系統
更多FinTech新聞
🔸Line Pay新服務My Card正式上線,首波與小7整合會員系統
🔹台新銀Richart Life與全家合作,用台新Point點數可在全家折抵消費
🔸臺灣邁向開放銀行第二階段,金管會首波同意2家TSP與7家銀行開辦
🔹玉山銀行首推智能客服英文服務,採用NLU技術優化文字對談互動
🔸新光人壽上線AI簽名辨識系統,縮減契約文件簽名比對時間
🔹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案三讀通過!預計今年6月正式上路
🔸交通部試辦刷手機QR Code搭公車,半年後將在全臺陸續推出
🔹中國政府要螞蟻集團回歸支付服務,螞蟻集團宣布將成立整改工作組,以落實中國官方要求
🔸紐約地鐵各站完成非接觸支付部署,2023年淘汰MetroCard
🔹金管會將指定第一銀行為我國第6家系統性重要銀行
🔸富邦金宣布公開收購日盛金,將有助富邦金強化銀行與證券業務
🔹國泰人壽與東南旅遊合作,透過API串接提供一站式投保旅平險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