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中長跑雙金Hicham El Guerrouj的 #POWER_Training】
喜歡中長跑奧運紀錄史的朋友,應該對這位摩洛哥神人El Guerrouj有些印象,筆者想到他時,腦海所浮現的畫面是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轉播上,1500m決賽的最後50m以半身之差超越美裔肯亞好手Lagat;5000m最後一圈以筆者全力跑單圈都跑不到的52.93秒高速拉開與長跑國王Bekele、馬拉松王者Kipchoge的距離,雙金入袋。同時,El Guerrouj創下的1500m(3’26”00)與1mile(3’43’13)紀錄更是保持了20年以上,至今無人能破。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我想許多人都和我一樣好奇他的訓練方式吧!
筆者從Marco Veledíaz這位摩洛哥國家級中長跑教練的分享中(大部分El Guerrouj訓練相關的文章都是他寫的),特別拉出「POWER Training」這個項目跟大家分享,同時這個訓練,也在我們先前文章中提過的紐西蘭傳奇教練Arthur Lydiard所操作的「Hill Training」有異曲同工之妙,沒錯,這是利用緩上坡(坡度5~10%)進行衝刺、綜合彈跳的高強度訓練。
您可能會想,這有什麼好講的,這不是很常聽到嗎? 其實不然,以筆者長年的觀察,真正有做到此課表精隨的台灣跑者並不多,主要是因為不了解課表操作的強度設定,以及如何置入在週期當中。接下來的內容,我們就以Arthur Lydiard所設定的長跑週期為例(因為El Guerrouj畢竟是1500、5000m的選手),結合El Guerrouj的POWER Training訓練法與各位分享。
Garmin Run Club-TW 專欄連結:
https://www.garmin.com/zh-TW/blog/running/hill-resistance-training/
文章的最後,我想分享的是
間歇訓練、高強度反覆跑等跑休型的訓練模式,它們都是很好的訓練「工具」,幫助我們提升心理素質、改善跑步節奏、提升乳酸閾值等等,但它畢竟是工具,無法取代節奏跑、配速持續跑、輕鬆跑等訓練在長跑中的重要性。早期我認識很多間歇訓練跑的非常好的跑者,但他們在5K以上的比賽表現都不甚理想,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長跑比賽更多比的是能量系統,如何以強大的有氧能力提供源源不絕的續航力,是每位頂尖跑者所訓練的重要目標,而適當的在週期中安排間歇及高強度訓練,則能輔助有氧訓練的不足,將跑者能力推向頂點。了解多元、多變的訓練工具,就像得到新七龍珠的精神時光屋、鬼神童子的金剛斧、幽遊白書中幻海傳幽助的靈光玉,在在都透露著年齡,喔不是,是會讓一陳不變的訓練多了很多樂趣及意想不到的效果!
圖片來源: olympic
#最快讓你吐的課表
garmin 跑 者 用 欄 位 在 陳傑JC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三度迎戰東奧!「跨欄一哥」陳傑Hold住跑步信念 挑戰金牌傳奇(內文多圖)
記者洪菱鞠/ETtoday
台灣「跨欄一哥」陳傑去年出賽拼了一整年,原本穩拿東京奧運門票,卻被賽期延後一年亂了步調,面對世界田徑總會重新計算積分,長期以來的訓練計畫也必須重擬訂,讓他坦言多少受到了影響,但轉念一想,正好可以利用難得的延賽「機會」使自己重新歸零,努力調整到最佳狀態,在備戰中爭取每次的進步,期待第三度挑戰奧運成功,寫下金牌傳奇紀錄。
2012年,年僅20歲的陳傑代表國家首征戰倫敦奧運,相隔4年又再挺進2016里約奧運殿堂,僅管結果不甚理想,皆差那麼一點而止步,一度感到灰心、沮喪,2次奧運參賽經驗仍收獲不少,為了第三度叩關2020東京奧運,他去年全力拼積分達標,在4月亞錦賽400欄更飆出生涯48秒92最佳成績,排名世界第21位,但幾乎沒有給自己太多休息時間,隨即投入訓練及下一場賽事,就擔心準備不足而錯失眼前機會。
重新檢討訓練計畫 不被東奧延期影響
「聽到要再延一年,覺得打亂了4年的準備節奏,心裡難免出現疲乏,因為又要持續高強度訓練整整一年的時間」,而相較於身體負荷的疲累可以藉由休息代謝掉,其實壓力更大的是持續緊繃、糾結的心理負擔。
面對奧運等級的身心壓力,陳傑調適自我的作法相當具有文青風,「因為我平常就有閱讀習慣,可以增加知識,又能從中找到其他訓練方法,像這樣透過看書來分散注意力,幫助自己歸零,也可以徹底檢討從去年到現在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才不至於比賽完又接著訓練,一直維持在高強度訓練中。」
在技術層面上,除了從過去比賽影片分析檢討、修正動作,平時一般訓練也不斷做好基本功之外,與以往最大不同是,為了精準掌握每次訓練狀態以及長期的身體趨勢,陳傑力推時下越來越受重視的「科學化訓練」,用智慧化數據取代土法煉鋼,讓訓練更有效率事半功倍,做得紮實有質量,看到整體成效也加強弱點。
「去年全運會結束後該休息的時間正好可以挪到現在,從低強度訓練開始,然後慢慢增加,9月開始進入冬訓,好好為明年其他積分賽事做衝刺。既然多了時間,就能更努力去準備,把之前能修正、調整的部分做到更好。」沈澱自己且平常心以對,理性不被亂了陣腳,冷靜檢視調整目前訓練內容。
運動科學化調整訓練內容 不再憑感覺
陳傑的訓練課表中除了田徑項目:跑步、跨欄,也鍛鍊欄架技術、速耐力、爆發力,另需要核心訓練、重量等不同項目加以輔助,而如果仔細觀察,可以發現2017年起,他手上也戴起GARMIN的標誌性系列FORERUNNER運動跑錶。他表示平時最常使用包括心率、訓練分析、訓練強度、訓練負荷、睡眠時間及音樂等功能,不僅可以追蹤每一次的運動強度和效果、身體是否疲勞,還能紀錄每一天的狀況且持續追蹤。
此外,為達最有效率的訓練成效,他還會搭配跑步動態感測器,進一步分析步頻、步伐振幅、移動效率等,藉此修正跑姿及跑步效率;睡眠監測功能也是對他而言很重要的維度,能了解自己深、淺度睡眠的佔比時間、有沒有達到恢復的區間質量,以此為基準隨時調整隔天訓練計畫。內建的音樂功能也是個人練跑時的必要工具,搭配SPOTIFY熱門歌單的快節奏音樂,讓訓練一點不無聊,其他日常功能還包含悠遊卡支付、買飲料或是搭車等,相當生活實用,出門不帶手機跟錢包也能到處趴趴走。
陳傑說,以前只能憑感覺測猜測心率,或是只在接近比賽時才戴上心率表搭配心跳帶,來了解熱身強度、訓練質量等是否達到效果,但總會出現明明感覺狀況很好、成績卻不理想,反之亦然,由於對職業運動員來說,快就是快、慢就是慢,連0.01秒都要很計較,標準不能有模糊地區,最直接明顯的就是持續性的數據判斷,在同為選手的學長推薦下開始嘗試戴Garmin智慧運動腕錶來搜集數據,分析每一次的練習,開啟科學化訓練的習慣。
堅持&專注當下 珍惜每一場比賽
僅管疲累、也有厭倦的時候,但只要一想到過去多場比賽太執著在贏,導致實力完全沒有發揮出來,賽後那種極度失望、懊悔沒有展現平時練習水準的心情,尤其是印象最深刻的2014仁川亞運那一年,都在在提醒著他要繼續全力以赴,堅持且專注的爭取每一秒進步,把每秒都投入訓練,「適當的壓力是好的,尤其一想到運動生涯到某個歲數之後就要退役,更會好好把握、珍惜每一場比賽機會。」
無論賽事規模大小,參賽經驗無數的陳傑透露站在起跑點前還是會緊張,內心裡每分每秒都在對著自己說「加油、撐下去」、「已經辛苦那麼久了,堅持下去」,就像他一直記得林書豪闖蕩NBA教會大家的「相信自己,就算全世界都不相信你」這句話,時刻激勵著他要堅定自我,比賽場上不要想太多、不要被影響,「我就是專注盡全力去跑,享受比賽,想像自己可能沒有下一趟了,就更要把握。」
陳傑從小就對運動很有興趣,直到上高中才開始接受正式訓練,往田徑方向努力,就算過程再苦再累、比賽有贏有輸,踏上運動員至今從未有過放棄念頭,他始終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所以不斷與自我挑戰,希望更快、更遠、更強。他以自身經驗勉勵正在努力中的運動員,每位成功的運動員都是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付出,堅持住每一刻才有機會,所以不要為了1、2場比賽或訓練表現不佳而喪失鬥志,作為一名選手,應該懷抱更多希望、比別人更堅持,總有一天一定能有所突破,證明每一秒的投入都是值得的。
雖然2020東京奧運延期、戰線拉長,智慧穿戴裝置品牌GARMIN力邀每一個跑者Hold住對跑步的信念,伴隨每一個運動員挺進2021年,特別推出限量200只、日本設計團隊監製的「FORERUNNER 245MUSIC前進東京 信念版」,小細節處處都有特殊意義,象徵競技、勝利的紅白撞色錶帶、面盤配色,搭配金色的按鍵設計、日本第一高峰富士山的專屬錶面設計,展現跑者追求速度的熱血因子以及內心對於獎牌的渴望,鼓勵每一位跑者在艱難時刻中不要放棄,越是逆風越要堅定意志,朝著目標跑出屬於自己的傳奇。
長期支持基層運動員的Garmin更推出買一捐一公益活動,購買限量「Forerunner 245 前進東京 信念版」,品牌即捐贈一只Forerunner 45給學生運動員,三度征戰奧運跨欄國手陳傑,陳傑與世界四大極地超馬總冠軍陳彥博、極地超馬創業家-林義傑林義傑…等人也共襄盛舉,邀請市民跑主們接力信念與希望予體壇潛力新星。
新聞連結:http://user69754.psee.io/TH7AA
garmin 跑 者 用 欄 位 在 雷理莎 Lisa Ri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鳴槍的前一分鐘
音樂停止,全場靜了下來
我閉上眼睛
想起去年訂下目標後所發生的種種
不再是為了成績站在這的我
不論結果如何,至少跟著自己的心了
槍聲響起,吐出氣:「來嘍」
在我前面2800人開始緩緩地前進
花了一分多鐘才經過終點線
一踩到晶片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
一邊喊著:「撕一媽誰~~」一邊左右鑽跑
一直到3公里後終於衝破人牆
我真的在跑了?我真的在跑馬拉松了!
好,冷靜點別太興奮,還有39k要跑呢
到6公里後看到遠方有一小團女子軍團
找到集團了!花了些時間慢慢跟上她們
跟到差不多10k,配速穩定在4:05/km
一直專心在呼吸跟縮小動作
身體舒服,但好像有點太舒服了
屁股稍微往前帶一點,離開了集團
一出去後受傷的膝蓋突然開始酸軟
嚇到立刻降速來調整
好險15公里時感覺不見了
小心的再拉點速度出去:「嗯?沒問題?」
謝謝膝蓋,確認沒問題就再度回到4:05配速
半程前我終於跟到了破3列車
旁邊的民眾一起敲鑼打鼓大喊著相同的破三口號
感覺他們真的很希望我們能成功(很振奮人心跟感動)
剛好是上坡
想起兩個月前在38度的高溫訓練
跑到眼睛快睜不開,呼吸急促全身痛苦
崇華教練在旁邊喊著:「為了理想而跑,撐住!」
我那時撐住了
現在,我想相信自己比這更好
決定再拉速度離開集團
背後聽到破3列車長大力喊話鼓勵所有後面的跑者
我聽不懂,但我知道大家都在奮鬥,加油啊!
在這之後就沒有再跟集團跑了,一切靠自己
比賽前
我問了至少十幾個人,關於全馬撞牆
統一回答,幾乎30-35k都會撞
那時沒有得到我想聽的答案讓我微微不安
但在出發日本前
我跟教練一致的認為
不論是破三或是30k的撞牆
其實都只是個心理關卡
Eliud kipchoge不就在破二時證明過了嗎?
於是我不再等待30K的那道牆
我真心相信這不會發生我身上
28K後我告訴自己,剩3/1了
只剩每天早上訓練前的長距離持續跑一趟了
想像著平時跟夥伴們一起在河堤訓練的樣子
身體歸零(用意念想像說服身體自己才剛起跑,這是我每次訓練到最後幾趟感到痛苦時會做的事,說服自己距離歸零)
30k後,終於到我沒來過的地方了
真的開始看到(真的如同大家說的)
很多人開始降速,抽筋停下扶著欄杆
我選擇再拉速度出去,因為這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我才剛跑而已,今天的課表就是這10公里了!
雖然到37K處屁股還是開始抽了
但心裡已經裝不下痛苦了
只剩熱愛的事及我愛的人
你們在等我吧,不會讓你們等太久的
40K
看到最後兩公里要跑進3:55/km速才能進2:55內
想也不想就奮力擺手,管他表情多醜
開了!現在不全開妳會後悔的雷理莎!
聽到主持人跟熱情的音樂了
終點就在前面了
不知道為什麼畫面突然出現了幾年前我把煙熄掉的那一天
:「戒煙吧,我想跑步了」
2小時54分55秒踩進終點線
倒在地上鼻子酸了起來:做到了
抬頭看到一直以來支持我的雷艾美 Emmie Ries就在前面開心的笑著
撐起膝蓋後抱住她:「謝謝妳」
謝謝常常跟我站在起點線的姐姐
謝謝從小支持我追夢的爸媽跟家人
謝謝崇華跟Brian一再一再的幫我調整訓練狀況(弱女子身體虛,大阪馬這場真的花了兩位非常多心力,辛苦了,規劃的訓練都有成果了)
謝謝Mizuno Running這次大力的照顧
安排賽事一切順利讓我在A區出發
謝謝 All In營養補給贊助訓練時的補給
謝謝一起訓練的夥伴們
謝謝所有在手機前等我回來的你們
還有謝謝不放棄的自己
當你想做一件事
會有很多事情來阻擾你
但當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且突破那些牆時
這世界就會來幫你了
大阪馬,THE END
#初馬
#Osakamarathon2019
#mizuno
#allin乳清
#gar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