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垃圾議題的近期、遠期處理解方】
垃圾問題我們一直不斷的努力尋找良方解決,短期目標是必須將縣內堆置的垃圾處理完畢,而日前我們亦不斷地召開協調會要求環保署調度其他縣市的焚化廠進行協助縣內家庭垃圾的處置,昨日已有好消息,環保署已與另外二縣市調度多餘的處理量,若加上目前已有行政契約的三縣市共約每日能處理210噸的處理量,我們與環保局、環保署仍積極不斷的尋求其他縣市協助調度更多餘裕,希望能在短期將縣內堆積的垃圾問題逐步解決,在此呼籲各位仍要隨手做分類,幫助縣內消化堆積的垃圾。
此外,遠期目標則是以乾淨、環保的方式作為縣內處置垃圾的方法,因此我們不斷的與環保署爭取於新豐掩埋場設置RDF處理裝置,希望能藉由垃圾轉化為新燃料,而今日(29日)環保署亦批准補助新竹縣3600萬元,與業者訂立RDF處理勞務契約,若RDF設備能順利設立,則預計可於16個工作月內處理2萬噸垃圾量,若成效良好可續約,作為焚化廠以外的垃圾最終處理方案。
遠期目標為達成前,我們針對已公布的廢物清理法關於焚化廠調度細則提出質疑,既然已授權予環保署進行調度,但環保署仍要求地方政府要提出許多書面資料,更要在一定的期限內提出明年垃圾量預估,才願意進行調度,然而垃圾堆置的燃眉之急必須要儘速處理,應該儘速簡化相關程序避免垃圾大戰的發生,我們會持續監督,直至此問題解決為止。
林為洲服務團隊
rdf 設備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雄・議會】農業廢棄物處理探討公聽會
上午閔琳於高雄市議會舉辦「高雄市農業廢棄物處理探討」公聽會,邀請邱俊憲議員、簡煥宗議員、何權峰議員、李柏毅議,行政院農糧署、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環保局、地方區公所及地方農會,以及專家學者與台灣糖業協會,共同探討高雄市農業廢棄物處理對策。
我在會議一開始的引言中提到,因應氣候變遷全球暖化越來越劇烈,2015年12月法國農業部長Stéphane Le Foll 於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氣候高峰會(COP21),首度提出「千分之四」(4 Per 1000 Initiative: Soils for Food Security and Climate) 概念;邀請世界各國城市一同透過農業減碳。
閔琳也提到,日前燕巢民眾投訴有露天燃燒樹枝等造成空氣污染,彌陀區、梓官區常有養豬養雞場造成空氣污染與廢水排放問題。以違法露天燃燒農業廢棄物如果樹枯枝等造成空氣污染並遭開罰為例,可見地方農民受限於不闇法令、農業廢棄物之處理清運不便,以及破碎機等設備補助過低等多種成因。無論違法露天燃燒、堆置掩埋,亦造成環境、周邊鄰戶生活品質及農民全面皆輸之局面。
特別是,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力推「5+2產業創新」之「循環經濟」、綠色產業、新農業政策目標;我認為,市府等有關單位應積極廢棄物轉為再生資源與產業。
經與與會專家學者包括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盛中德教授、土壤環境科學系黃裕銘教授,以及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林淵淙教授的交流及熱烈討論,閔琳也在會議上作出以下結論,要求市府:
一、環保局與農業局應積極研議由空污基金或環保基金支應補助破碎機具,在兩年內解決農民設備之需求。
二、農業局應積極成立移動式代工班協助偏遠地區之小農,並結合地方農會產銷班處理果樹枝條破碎再利用。
三、建立高雄市生物性農業廢棄物處理之機制,解決露天焚燒或堆置、空氣污染與農村缺工問題。
除儘速解決短期破碎機具之短缺,針對農業廢棄物之處理與再利用之中長期目標,我則要求農業局積極成立「區域型農業廢棄物處理中心」;將生物性之農業廢棄物如樹木枝條、果皮等農業廢棄物等轉化為RDF燃料及有機肥料;非生物性廢棄物如包裝材料,則媒合地方產業技術,製成塑膠粒等材料再利用。
閔琳也以屏東縣政府農業廢棄物處理輔導計畫推動有成為例,批評市府,認為高雄市貴為直轄市,更應積極進行跨局處資源整合,建立農業廢棄處理機制;進而協助地方農民、解決空污,同時達到創造綠色循環經濟產業、農業永續發展與環境保護之目標。
閔琳也呼籲,期許中央及地方農政單位積極促進產官學合作,研發農業廢棄物再利用之綠色循環經濟模式、擴大經濟規模並媒合技術產業、創造市場價值;將農業廢棄物轉化為「農業資源」,積極推動綠能科技、新農業、循環經濟之創新產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備註:非常感謝各位與會嘉賓與專家學者,從高雄各地區,甚至遠從台北、中部趕到現場參與會議,並提供非常多實用的資訊、實務經驗與建議!
與會單位: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國立中興大學土壤壞境科學系黃裕銘教授、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產業機電工程學系盛中德教授、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林淵淙教授,以及財團法人台灣糖業協會林秉宥副執行長、企劃組長林淑惠;各地區農會(高雄市農會、岡山區農會、燕巢區農會、橋頭區農會、田寮區農會、阿蓮區農會、路竹區農會),高雄市政府(農業局、環保局、消防局)以及地方區公所(岡山區公所、燕巢區公所、橋頭區公所、田寮區公所、阿蓮區公所、路竹區公所)。
rdf 設備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看到Ptt的蝴蝶蘭文,還有知名的社會賢達說:
第一線業者回應學者的意見。
拜託一下好嗎?字寫得很多,就可以變成學者?寫這篇蝴蝶蘭文的作者是中興大學陳加忠的兒子,跟著他看過部分的溫室跟公司就變成學者,那我也是醉了,我前前後後也進過十幾間蘭園,難道我也是業界專家嗎?
我當然不是業界專家,蘭花的領域太深奧了,我看多了之後越覺得自己的不足,而不會覺得自己懂很多。
以下分隔線是業者的講法
---------------------------------------------------------------------------
大陸賣的火熱的大辣椒不只是台灣品種,苗的主要供應還是台灣的蘭園,陳教授的兒子不清楚這些也能講。
荷蘭的確是我們強大的敵人,但荷蘭除了花卉的技術之外更厲害的是營造賺錢的環境,利用RDF-5為燃料的生質鍋爐的熱電共生裝置已經是多數荷蘭溫室的基本配備,人家不只靠蝴蝶蘭賺錢,還靠賣電賺錢,這完全就是不對稱的經營,這是台灣業者在怎麼努力也沒辦法突破的一個點,人家是越加熱越賺錢,我們是冬天加熱是成本,台灣在這種不平等的經營之下,不斷的走出自己的路跟市場,就已經實屬不易了,還要被人家講業者不上進?
這就是蘭花產業很可笑的一點,為什麼借錢幾千萬甚至上億的業者沒有產業的詮釋權,卻是由一個非業界、非學者的人來詮釋呢?
講到樹皮那段更是奇妙,要不要用樹皮其實是客戶決定,這年頭客戶才是老大!客戶要求帶水苔介質的苗,你出樹皮的苗,下場會如何呢?
用樹皮會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樹皮裡面有松材線蟲,美國雖是松材線蟲的疫區,但禁止樹皮介質的輸入。
荷蘭當然可以透過機械化的方式把介質抖掉,再運送到美國,但這樣就出現跟台灣以前不帶介質輸美一樣的問題,存活率低。
如果你是客戶,你會想使用存活率低的苗嗎?這也是荷蘭苗一直在美國受挫的原因,不帶介質存活率低。
現在的商業模式是以客戶的需求來做導向,你覺得再好再棒,客戶不要賣不掉的東西就是沒用。
當初金車也用過樹皮,後來為什麼又轉回來?就是客戶要求,目前也有日本的客戶要求用樹皮,既然對方要求用樹皮,你配合就是了,難不成你要試著叫人家改變設備配合你用水苔嗎?
不用樹皮竟然可以被說成因為大家習慣了,不想改,這真是太奇妙了。
蘭花是一種活物,不是死物,就會受到地緣性的影響,就像歐洲市場台灣當然難以跟荷蘭業者競爭,整個歐洲市場是荷蘭的後院,台灣的苗要海運過去,怎麼比?
日本的白花切花台灣的市占率很高,那荷蘭又打下日本白花切花多大的市場呢?難道要用荷蘭在日本白花切花的市占率很台灣低,去說明荷蘭很弱?台灣很強嗎?
這幾年開始有蘭花的廠商倒閉,有競爭就會有優勝劣敗,如果都沒有廠商倒閉跟退出,那才是一個不正常的產業,如果要用大廠商的倒閉,來說明台灣蘭業沒前景,那為什麼不探究那間知名的大廠為什麼會倒閉,而其他的大廠可以攻城掠地在外國建立起自己的生產基地呢?而蘭科又投入新型的環控溫室呢?
-----------------------------------------------------------------------
看過這麼多溫室,我個人是覺得台灣廠商還蠻強的,蝴蝶蘭的門檻真的很高,高資金、高技術,又有強大的競爭對手在,但還是有廠商在外國攻城掠地,甚至還在美國買下韓國人的蝴蝶蘭場來經營。
Ps. 有業者要我補個幹,他們本來都只是把這對父子看笑話,包含之前的蘭花文對他們也沒有影響,但最近農業金庫在蘭花設施貸款的利息提升了0.05%,他們在蘭花群組內就認為是這對父子唱衰台灣蘭業造成的影響,有被害到的感覺。
最後附上幾張照片給大家分享
第一張 台灣輸日的蝴蝶蘭白花切花
第二張 雙梗多朵數蘭花
第三張 蘭科新的加高型環控溫室(最近快蓋好了)
第四張 第五張
智慧型感測蘭花溫室
可藉由手機了解溫室現況並藉由手機調整設施參數
也可切換手動模式 或自動模式調整溫室設備運作
這間蘭花場設備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