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獻出生命」來成就角色的馬西莫.特洛依西】
.
在去年因癌症辭世的查德維克.博斯曼(Chadwick Boseman),目前以遺作《藍調天后 Ma Rainey's Black Bottom》(2020) 提名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目前也是封帝的最大熱門。然而,在辭世後獲得提名,是史上首例嗎?答案是否定的。
.
最傳奇的案例無非是義大利演員馬西莫.特洛依西(Massimo Trosi),他在拍攝完成《郵差 The Postman》(1994)的12小時後,就死於心臟病發。而且他在拍攝過程之中,就知道自己可能大限將至。
.
在《郵差》的故事之中,智利詩人聶魯達(Pablo Neruda)來訪義大利小島,與郵差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故事純屬虛構,原作是智利導演安東尼奧.斯卡米達(Antonio Skármeta)執導的《Ardiente paciencia》(1983),他自己後來又將故事撰寫成小說《焦灼的耐性 Burning Patience》(1985)。
.
當時馬西莫.特洛依西在義大利紅極一時,定位有點類似九〇年代的北野武。他是喜劇演員出身,但演則優則導,一系列編導作品獲得好評,更曾以自導、自演的《What Time Is It?》在威尼斯影展榮獲影帝殊榮。正處於事業高峰的他,看上了斯卡米達的故事,索性買下版權,邀請麥克.瑞福(Michael Radford)合作編導,自己則出演郵差一角。
.
在拍攝當下時,馬西莫才41歲,正值壯年,但他的身體欠佳,因為童年的風濕症致使他心臟功能惡化。在拍攝過程之中,他無法全力上陣表演,有些劇組成員一度誤以為馬西莫耍大牌,因為他要求每天只能工作一小時,卻又從來無法準時上工,而且每個鏡頭最多又只能演出一至兩次。還經常要求坐著演戲,或者靠著牆演戲。
.
為了讓這部作品能夠如期完成,他堅持自己要在殺青之後才會進行心臟移植手術。不過在拍攝開始的第一週,馬西莫就已經倒下了。但他卻不顧反對,堅持回到拍攝現場,並且說服了導演麥克.瑞福自己真的有能力完成。麥克.瑞福同意了,但他事後後悔萬分。
.
可說整個拍攝過程,馬西莫完全是憑著意志力硬撐過來的。所幸劇組找到一個身形與馬西莫幾乎一致的替身,因此片中的背影戲或遠景,都由他代勞。意識到自己有可能隨時離世的馬西莫,也錄好了所有自己的對白,以防萬一。
.
1994年6月3日,《郵差》終於殺青。在這一天,他哭著向麥克.瑞福說:「聽著,我真的很抱歉,沒有給你我最好的表演。我保證我接下來五部片,會拿出自己的真本事。」隔天,馬西莫.特洛依西來到位於羅馬的姐姐家中,忽然心臟病發作,與世訣別。他的喪禮,有一萬人與會。
.
後來影迷現在欣賞《郵差》時,常常會肯定馬西莫對角色的詮釋很到位,因為他的表演很低調,完全沒有過火的動作與表情,使得作品顯得毫不俗氣,反而溫柔而具有詩韻。但之所以他的表演如此節制,一部分原因或許是當時的馬西莫已經病入膏肓。如果看過作品的觀眾,到了結局,更會驚訝地大喊真的是「人生如戲」。
.
1995年,奧斯卡獎賦予了馬西莫.特洛依西兩項提名,分別是最佳男主角與改編劇本獎。而這部由他親手製作,同時也身兼聯合導演職位的《郵差》,在當年也獲得最佳原創電影音樂獎殊榮。只可惜他本人無緣親眼見到這部作品所獲得的榮耀。
.
在奧斯卡獎史上,也還有其他演員是在死後才獲得最佳男主角提名,包括詹姆士.狄恩(James Dean)曾以《天倫夢覺 East of Eden》(1955)和《巨人 Giant》(1956)兩部遺作在不同年份提名。另外還有主演《誰來晚餐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1967)的史賓塞.屈賽(Spencer Tracy)與目前唯一獲獎的彼得.芬奇(Peter Finch),他以《螢光幕後 Network》(1976)折桂。
.
萬萬沒想到片商在今年選擇重映《郵差》,恰好與查德維克.博斯曼之死遙相呼應。請影迷們務必要進戲院體會《郵差》的銀幕魅力,感受一下馬西莫.特洛依西以獻出生命來詮釋的極致演出,是絕對的經典!
.
.
(圖為《郵差》中的馬西莫.特洛依西。)
甲上娛樂 #郵差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