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貳. 談談電吉他相關 }}_01
開設這個專頁、寫完第一個主題 [一. 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 之後,就一直想要找機會開始寫一些關於電吉他的項目,不論是我個人在器材使用的心得,或是在實務面向上實際操作的經驗。但相較於『練習木吉他彈奏』或是我的編曲經驗分享,我覺得『電吉他』所涵蓋的議題範圍更廣,卻同時反而是更『個人化』的取向 ---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想去追求的『Tone』,但『Tone』在各類型不同的音樂形態中,藉由不同器材的選擇搭配下,而最重要的『不同的彈奏手感』詮釋之後,其實,幾乎沒有方式去重現或定義一種放諸四海皆準的『好 Tone』;也許你會非常認真去研究你所鍾愛的吉他英雄,他 (她) 所使用的所有器材搭配與彈奏手法 --- 譬如我就很努力去研究了 Nuno Bettencourt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no_Bettencourt ) 的所有細節,甚至想盡辦法去搜購了他早期所使用的相關器材,結果 … 我一點兒也彈不出他那種兇狠又放蕩不羈的音色,反而在後來很多 Youtube 頻道上,看到其他的同好者們用了根本不相干的器材,在音色上卻更為神似 …… 我的結論是:謝謝我們各自的英雄為我們打開了音色探索道路的大門,但最終,我們自己的耳朵會定義出我們自己的音色 --- 而且你不論用什麼器材,你還是會調整、彈出你自己喜歡的音色。
但因為近期所投入的『第二代樂手培訓』的製作過程中,剛好有一些實屬難得的錄音機會,因此,還是想藉由這個契機,聊一些在實務經驗上可以一起討論的議題:
[一. 電吉他相關器材實務]_電吉他收音實例_01
且讓我們先跳過『究竟是傳統麥克風收音好、還是數位模擬器材的便利性好』這個看起來不像是爭議的爭議 --- 因為這個問題本身不是單一命題、而是複合式的問題;我們先就這一週實際在強力錄音室『羽』房用麥克風收音的過程,做一些簡單的描述。
我們來想一下:如果我們所使用的一切電吉他收音相關『硬體器材』變因都不改變 --- 我是說從演奏者本身、那把電吉他、電吉他連接的以及其後功能相近的線材、線材連接到的可有可無的效果器盤、到音箱頭、到音箱箱體、到麥克風、到麥克風放大線路以及相關的動態調整 (Compressor & EQ) 、到數位音訊介面、到電腦 DAW 的錄音軟體版本 … 種種,一切的硬體變因都控制不變之下,我們要單錄一個樂句或是 Pattern,你覺得我們還可以再怎麼樣,才能讓那個樂句或 Pattern 聽起來『更好聽』?
『音量』!巨大無比的音量!
就以木吉他的麥克風收音來說,如果你希望得到非常有『存在感』的指彈音色,在一切外在因素都不改變的前提之下,你會需要加強你在右手彈奏的『Punch』--- 我常常對年輕的錄音樂手解釋:『那不是單純加重彈奏的力道,而是觸弦瞬間的勁道』;但木吉他因為本身結構的物理條件,你能『增益』的『勁道』,其實還是會有一個很快就突破不了的極限。同樣的道理在電吉他麥克風收音下,只要你願意增加音箱箱體的數量以及推動箱體的後級 (Power Amp) 總瓦數,『音量』這件事兒幾乎是可以無限擴大的 --- 看看八〇、九〇年代吉他英雄們在演唱會上所擺設的『音箱牆』,你大概就可以理解是為什麼了。
在電吉他的發聲系統中,真正主宰音量的關鍵因素,其一是後級,另一個是音箱箱體內的『喇叭單體』(Speaker);最理想的條件是:單體承受的功率、比後級的最大輸出大上一點點,這樣,你可以將後級的功率全部輸出,來讓單體的『紙盆』、『磁鐵』、『線圈』做出最好的動作反應。不過,我們之所以想要讓後級『功率全部輸出』,其實,那來自於『真空管』後級的特性。
就後級的主要分類,其實也就是起初的『真空管後級』與後來改進了真空管缺陷、卻也失去真空管迷人之處的『晶體後級』兩大類。真空管後級在功率全部工作時所產生的自然失真與泛音,一直是數位模擬器材無法突破與仿效的結界 --- 以近年來數位模擬器材突飛猛進的進程,我們將其視之為吉他器材界的 AI 人工智慧現狀也不為過;只是,AI 在今時今日不論已經誇張到什麼地步,目前『它』還未能有『靈魂』狀態的存在 --- 而真空管的自然失真與泛音,恰恰就是電吉他音色所呈現的『靈魂』。換句話說,我們真正在意數位模擬與真實電吉他音箱組最大的差距,其實就來在於真空管後級的無可取代性。
而電吉他真空管後級的瓦數,從早年常見的 100瓦,到近年隨著宅錄發展而越做瓦數越小的趨勢,因此有 50、30、20、5 乃至於 1瓦的各類型產品,這其中如果將各種瓦數的功率全開,你會很意外地發現,在『音量』的差距上,並不會呈現出如同標定數字的倍數差距;然而,在相距不是太大的音量比較之下,你會發現大瓦數所呈現的『量感』,是遠遠比小瓦數後級要來得扎實與飽和的。因此,我們現在所說的『巨大音量』,是以大瓦數的真空管後級做全輸出來定義的。
在這一週的錄音進度中,有兩首曲子的兩個樂段,會需要電吉他有比較『Heavy』的音樂性表現,因此,我們選用了 Mesa Boogie Rectifier Recording Preamp/Rectifier Stereo 2:100 Power Amp 組,與 Rock Mod III Preamp/VHT 2:50 Power Amp 組的四個機櫃式器材來相互搭配,因為樂段的需求而有不同的前級、後級組合。以其中一項 Mesa Boogie 的機櫃組合一起工作時,你可以理解為『同時有兩顆 Rectifier 100瓦音箱頭,一起將後級音量全開,在很烈的前級破音選項下,僅靠它們的 Preamp 輸出來控制總音量的大小』。
那是有多大聲呢?
差不多就是把一臺 F1 賽車開進強力錄音室『羽』房,油門踩到底的引擎怒吼聲。
可能還不是很傳神!大概很像一列火車直接碾壓過羽房的那種畫面。
這樣的音壓會讓收音的麥克風有一種自然的『壓縮』感、呈現出一種緊實、飽滿的質地;而我們用了三隻不同頻率特性的麥克風,以調整相互的收音比例來呈現音色的樣貌,同時,在相距兩公尺以外,另外架了兩隻配對的麥克風,來收進整個 Studio 的空氣震動聲響。換句話說,我們的每一道電吉他軌道,都用了五隻的麥克風音源來組合成一個音色的呈現。
如果你曾經真的實際聽過這麼大聲的真空管後級表現,說真的,要讓你再回去使用數位模擬器材 … 應該是有點難了。但~請一定要記得一件事:『空間最貴』!如果不是在類似『強力』的這種正規聲學、隔音工程的房間,要能體會過這種『音浪』的衝擊,恐怕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什麼這樣的錄音機會是『實屬難得』呢?因為,我們架完器材、調整完整體音色,真的可以開始錄音,那已經是三、四個小時之後了!而錄音室依然是逐小時計費的。在這種市場前景之下,還有多少製作人會用這種方式來執行錄音的工作 … 我還真數不出幾個啊~
所以,我們很幸運也很開心,錄到了非常讓人滿意的聲音,這讓人覺得,做音樂這件事,是可以這麼去講究其中的一切細節;我們也期待著這樣的製作,可以讓音樂有著更好的聲音質感。
雖然,最後到了你手上的音樂成品,你很可能也只是用 i Phone 手機所配備的耳機就這麼聽過去了。
下一次,我們再來聊電吉他收音的最理想模式 --- 訊號乾溼分離。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芳賀セブンの部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本が誇る上野動物園でボディビルのポージングしてきました:https://haga-seven.style/archives/1112 Hi,Everyone! I'm Japanese Bodybuilder HAGA SEVEN.Nice to meet ya♪ ■Self Recording(...
「recording wiki」的推薦目錄:
- 關於recording wiki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ecording wiki 在 邱昱蓉 X 古典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ecording wiki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recording wiki 在 芳賀セブンの部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ecording wiki 在 芳賀セブンの部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ecording wiki 在 唱跳藥師奶酪糕Nanoa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recording wiki 在 Record 和Recording 的差別|兩個名詞意思大不同|活化英文 的評價
- 關於recording wiki 在 Genymobile/scrcpy: Display and control your Android device 的評價
recording wiki 在 邱昱蓉 X 古典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不是吉他 :p
不知道為什麼頭腦突然出現阿萊城姑娘的旋律
這首是我在國中音樂班時有拉過的曲子喔 (我國中有選修中提琴 , 參加管弦樂團 ) 或許這樣印象也一直都很深刻吧 ~
我覺得在管絃樂團裡是很棒的 , 大家一起完成一首曲子 , 可惜吉他沒有在編制裡
#挑戰365-217
recording wiki 在 黃中岳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壹. 談談木吉他伴奏 }}_03
[一. 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
之所以會從『Blackbird』與『If』來切入『木吉他伴奏應該要練起來的曲目』,除了『用兩根指頭彈名曲』的噱頭之外,其實更重要的是:吉他這種具備琴頸的長形樂器,『橫向』移動的運動模式是非常重要但許多學習者在起始點很容易忽略的;一旦因為熟記了『盒框式』和絃的握把方式,操作和絃的手型與肌肉用力的慣性,會很容易將手勢定型在某個特定的把位,對於後來進階所需要的突破原有的盒框而進行橫向移動時,以手肘為支點來協調連動手腕與手指的施力過程,會感到非常力不從心,最常見的就是更換把位時,和絃常常按壓得不夠確實而造成的惱人雜音,更多時候是直接按錯把位…
這並非是對於音樂的理解力不夠,而是彈奏樂器時的物理性失誤。
我一直覺得『練習』樂器一定會有要下苦功的部份,通常~那都很容易讓人消磨喪志,所以,如果可以用正確物理運動的角度來分析『操作』樂器的部份,好像比較容易得到更有效率的進展。
另外,這兩首曲目的吉他編曲,聲響都非常開闊,對於耳朵去習慣這樣的聲響寬度,從而建立起的音樂美感判斷,會幫助我們在探索一個新的和絃行進或一段新的音樂詮釋時,自發性地去自我校正所彈奏出來的音色觸弦與情感,這對於建立起自己的音樂風格,應該是極其重要的。
在理解了橫向操作的原則之後,我們又應該反過來開始探討一下『盒框式』和絃的深奧之處;而這次的曲目~我想,應該是『盒框式』和絃應用得最無可取代的範例了吧!
曲目1-3 Kansas-Dust in the Win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2DeNdF0KPA
你應該很難相信這首在1977年出版、充滿了詩人式迷離情感的木吉他名曲,是來自於一個被Wiki定義為『Progressive Rock』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gressive_rock) 的超厲害的實驗性搖滾樂團---雖然這種反差的特徵,在70、80年代的搖滾樂團專輯根本是一種慣例---的作品,而這首傑作的由來,本來就是該團吉他、鍵盤手Kerry Livgren的一個自我練習、手指預熱的小樂段,這也解釋了為何它會是『盒框式』和絃應用的極致。
值得注意的是:
1. 最為人稱道的前奏Riff完全集中在C調的第一把位,兩個主要的關係大小調和絃加上了延伸用音交錯組合,非常有效率地鍛鍊了左手四根手指的獨立性與運動協調性;在這裡要講究的是:C族群和絃更換到Am族群和絃(反之亦然)時,一定要將左手的指頭都離開指板,用最小的懸空間距調整好下一個和絃的指型,然後迅速地垂直按壓下去~這個細微的肌肉運動,很可能會影響你未來的整個吉他生涯---你可以花二十年來驗證看看喔。
2. 同樣非常簡潔的A、B曲式中,再次地運用了根音上下行的模組;特別在短短的B段,出現了一個變化半音的F#根音,讓和絃色彩變化為D/F#,其後接上了G、進行到Am,再下行到Am/G,形成一個F#->G->A->G->F#~~~往返的低音線條,對我而言,這與『Blackbird』、『If』的很多運用,有著相近的思考。
3. 在間奏的部份,我覺得應該是這三首曲子中最為考驗聽力的樂段,因為它同時具備了空弦持續、雙弦音程極為接近的只有吉他類樂器才有的特殊演奏聲響,以及同時有著類似『If』的寬廣音程、指型卻又有著極小音程變化所帶來的和絃顏色的變化(還記得我們在『If』裡說過的很有效率的和絃應用嗎?);所以,如果能逼迫自己抓出這個樂段所使用的和絃與把位,不單是耳朵的聽力會有顯著的進步,同時,應該會很讚嘆原來吉他是這麼神妙的樂器。
4. 繼『If』我們很認真講究了無名指的觸弦之後,這首『Dust in the wind』在右手使用了標準的『三指法』,以拇指、食指與中指,在範圍很靠近的三條弦上,做快速的八分加十六分音符往復式撥動;而這首曲目的要領,是要將這三隻指頭的撥弦力度盡量控制在相當平均的範圍,而只讓最高音的旋律變化稍稍加強一點,我認為,在這兩首曲目的練習過程裡,應該很能訓練到機械式指撥的輕重緩急相關的力道控制。
5. 以錄音製作的角度來說,曲中,用了兩把吉他彈奏相同的指法,分別放在相對的左邊與右邊,拉開了整個音樂場景的寬度;但~如果你也試著錄下兩把吉他,擺放在差不多的位置,應該會發現怎麼樣也做不出原曲的聲響效果。我到了近年、經過實驗才發現,原來這首曲子的方式是左邊彈了木吉他,而右邊是一把共鳴與收音都很棒的電吉他Clean tone,才有這種細緻的差別所創造的頻率的寬度。
以上。
另外有兩個心得想分享一下:
因為這種『實驗性搖滾卻有著詩人的內在』的戲劇性,我很冒昧地在網路上搜尋了我覺得能做到『信、達、雅』的中文歌詞翻譯連結張貼;因為我覺得在『流行音樂市場』中,真要能達到『經典』的地位,其中的詞、曲、編、製與演唱等等元素,實在缺一不可;而這首在嬉皮風潮高峰1967年之後十年的內省文字,用一種憂鬱的眼神看著他們其實什麼也改變不了的社會,我覺得就搖滾樂與社會文化的連結來說,有著一種紀實的味道。
http://www.music-cool.tw/2013/04/kansas-dust-in-wind.html
我在高中後期非常喜歡這個樂團,他們曲風的多變、節奏的設計與配器的特殊,讓這個來自美國中西部的團體有著很高的音樂辨識度;有趣的是,『Dust in the wind』雖然在民謠吉他音樂的領域有著極高的地位,但~還不是我個人覺得這個樂團的最佳作品。如果我只能在他們眾多作品中推薦一首來表述我對他們的喜愛,我會說:『Chasing Shadow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R5BVbcXBPw
在這一首作品之後的三、四十年間,我沒有再聽過有任何一首作品,可以讓鋼琴與吉他的伴奏功能,能如此地高度融合;更不用說,這首曲子的旋律真是優美極了!而同樣有著醒世意涵的歌詞,其中歌者在破題所表述的身份(也許是一種隱喻),剛好與我想介紹的下一首曲子,有著相互貫連的巧合,如果加上一點兒不負責任的想像,我覺得這一首與下一首可以建構起來的故事,真是感人至深!
當然,這就留到下一次再說了。
因為這一首歌詞像是詩一般的、只可意會的語境,我想再貼一個音質略差、但附有歌詞的YouTube連結,讓我們在練琴的疲憊之後,可以稍解我們性靈層面的飢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JeW6IZJbi0
那麼,我們繼續指板上的探險吧!
recording wiki 在 芳賀セブンの部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日本が誇る上野動物園でボディビルのポージングしてきました:https://haga-seven.style/archives/1112
Hi,Everyone! I'm Japanese Bodybuilder HAGA SEVEN.Nice to meet ya♪
■Self Recording(2019/4)
・Bench Press:150kg
・Sqwat:260kg
・Dead Lift:290kg
・My Metabolism:2,500Kcal
The Ueno Zoo (恩賜上野動物園 Onshi Ueno Dōbutsuen) is a 14.3-hectare (35-acre) zoo, managed by the Tokyo Metropolitan Government, and located in Taitō, Tokyo, Japan. It is Japan's oldest zoo, opening on March 20, 1882. It is a five-minute walk from the Park Exit of Ueno Station, with convenient access from Tokyo's public-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Ueno Zoo Monorail, the first monorail in the country, connect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parts of the grounds.
The zoo is in Ueno Park, a large urban park that is home to museums, a small amusement park, and other attractions. The zoo is closed Mondays (Tuesday if Monday is a holiday).
Reference:https://en.wikipedia.org/wiki/Ueno_Zoo
=====
2017年よりゲイと公表しました。2013関東学生ボディビル新人賞。2014全日本学生ボディビル6位。2017,2018神奈川県ノーギアパワーリフティング大会105kg級一位。トレーニングを通じてボディメイクとLGBTに関する悩みの手助けができたらと思います。
▼芳賀セブンのトレーニングノウハウまとめ
https://haga-seven.style/
▼芳賀セブンにトレーニング依頼
https://haga-seven.stores.jp/
▼芳賀セブンの Twitter
https://twitter.com/ISuperbody
▼芳賀セブンの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gaseven/

recording wiki 在 芳賀セブンの部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日本が世界に誇る鉄道、山手線をボディビルのポージングしながら紹介してみました:https://haga-seven.style/archives/1013
Hi,Everyone! I'm Japanese Bodybuilder HAGA SEVEN.Nice to meet ya♪
■Self Recording(2019/4)
・Bench Press:150kg
・Sqwat:260kg
・Dead Lift:290kg
・My Metabolism:2,500Kcal
The Yamanote Line (Japanese: 山手線 Hepburn: Yamanote-sen) is a railway loop line in Tokyo, Japan, operated by East Japan Railway Company (JR East). It is one of Tokyo's busiest and most important lines, connecting most of Tokyo's major stations and urban centres, including Marunouchi, the Yūrakuchō/Ginza area, Shinagawa, Shibuya, Shinjuku, Ikebukuro and Ueno, with all but two of its 29 stations connecting to other railway or underground (subway) lines.
As an official line name, "Yamanote Line" indicates the tracks between Shinagawa and Tabata via Shinjuku that are used by local trains on their own tracks as well as the parallel Yamanote Freight Line which is used by Saikyō Line and Shōnan-Shinjuku Line trains, some limited express services, and freight trains. However, in everyday usage the "Yamanote Line" refers to the entire 34.5 km loop line served by local trains. (This article uses the same definition unless noted otherwise.)
Reference:https://en.wikipedia.org/wiki/Yamanote_Line
=====
2017年よりゲイと公表しました。2013関東学生ボディビル新人賞。2014全日本学生ボディビル6位。2017,2018神奈川県ノーギアパワーリフティング大会105kg級一位。トレーニングを通じてボディメイクとLGBTに関する悩みの手助けができたらと思います。
▼芳賀セブンのトレーニングノウハウまとめ
https://haga-seven.style/
▼芳賀セブンにトレーニング依頼
https://haga-seven.stores.jp/
▼芳賀セブンの Twitter
https://twitter.com/ISuperbody
▼芳賀セブンの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hagaseven/

recording wiki 在 唱跳藥師奶酪糕Nanoak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即刻電音#DJ
臉書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DJ.Nanoakmusiccreator/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_nanoak_/
音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7fzkqLozwA
#DJ#即刻電音#愛迪生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Txf8QPUBcY
https://www.nps.gov/edis/learn/historyculture/origins-of-sound-recording-edouard-leon-scott-de-martinville.htm
http://tw.gigacircle.com/1018474-1
http://earworm.biz/%E5%8D%81%E9%83%A8%E4%BB%A5dj%E7%82%BA%E4%B8%BB%E8%A7%92%E7%9A%84%E9%9B%BB%E5%BD%B1/
http://www.ooc.com.tw/2016/06/17/edmschooldjhistory/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B%91%E8%86%A0%E5%94%B1%E7%89%87
http://pccuhiphop.weebly.com/dj6528822522264123069335672252162403965289/-dj
http://tool-tour.blogspot.com/2015/09/blog-post.html
http://web.ntnu.edu.tw/~697910315/speaker.html
http://www.ooc.com.tw/2016/06/24/edmschooldjequipment/
http://earworm.biz/%E5%B7%A5%E6%A5%AD%E6%A8%99%E6%BA%96%EF%BC%9Apioneer-cdj/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GwwilglAbc
http://earworm.biz/%E5%B7%A5%E6%A5%AD%E6%A8%99%E6%BA%96%EF%BC%9Apioneer-cdj/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11/candy98/images/CD/years.ht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Xueuye9jxE

recording wiki 在 Genymobile/scrcpy: Display and control your Android device 的推薦與評價
recording ; mirroring with device screen off; copy-paste in both directions; configurable quality; device screen as a webcam (V4L2) (Linux-only) ... ... <看更多>
recording wiki 在 Record 和Recording 的差別|兩個名詞意思大不同|活化英文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