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享學 | 海苔熊信箱02]
海苔熊你好:
我和男朋友是高雄花蓮的遠距離,其實說遠距離也不算太遠,我的朋友還有人是那種跨國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麼,跟他在一起的這段時間,我常常覺得很不安。
我們是在大三的時候認識的,那個時候每天社團結束他都會送我回宿舍,在宿舍外面的板凳跟我聊很久的天,然後我們就自然而然在一起了。畢業之後他繼續留在花蓮的漂流木工作室當學徒,我回到高雄工作。原本講好每天晚上用line視訊,可是他才堅持一個多禮拜之後就開始斷斷續續了。就這樣,後來的兩三年我們變成每個月見一次面,有時候約在台北,有時候約在台中。直到最近這半年他在忙展覽,變成都是我搭高鐵轉普悠瑪去找他。他說有時候趕作品很忙,可是我明明常常可以看到他在臉書上面和工作室的人去七星潭玩打卡,甚至前幾天下雪的時候,他們還一起搭火車衝陽明山一日往返。
昨天我問他,為什麼我們的感情好像越來越淡?他默默地說,他也不知道,然後我在電話裡面哭了,他一直安慰我說不要哭,他要下來高雄找我。我一開始以為他只是說說的而已,沒想到他真的來我家樓下,帶了兩包奶油酥條說要給我爸媽當過年的伴手禮,然後我們互相虧說以前都已經吃到不要吃了。
然後我們像之前一樣,坐在我家前面公園的板凳聊天,很久沒有聊的這麼開心了,我以為這樣就好了,找回先前我們在一起的感覺。沒想到(對,又一個沒想到),他回花蓮之後傳line跟我說,他覺得有點累了。我聽了很難過,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朋友都說,遠距離戀愛本來就很難,我們能夠維持三年多,已經很不容易了。
我甚至不敢問他跟工作室裡面的某個女生的關係,我怕問了他會覺得我疑神疑鬼,把本來已經快不行的感情弄得更破碎......海苔熊我想問,遠距離戀愛真的比較容易分手嗎?可是我明明已經這麼努力了,為什麼還是變成這樣?
小女子Digi敬上
Digi妳好:
謝謝妳跟我分享妳的故事,那幅和他一起坐在板凳上面聊天的光景,很有畫面。我想,那一定是一段很珍貴的記憶,有人能夠認真聽妳說話,和妳共處在同一個時空的感覺真的很棒。
我也看到妳在這段關係當中的確非常努力,妳花了好幾個小時、高額的費用(我猜搭到花蓮應該要半天以上吧),只為了去找他,可是他卻為了工作而忙碌,更令人生氣的是,他不是口口聲聲說很忙嗎?怎麼還會有時間跟大家一起出去玩?我當下第一個想法是他也太笨了,出去玩還打卡讓妳知道(喂~現在不是幫他想藉口的時候吧!)
#遠距離戀愛的分手率
如果妳問遠距離戀愛是不是比較容易分手,妳給妳幾個數字參考一下,Stafford的研究調查指出[1, 2],大約有1/2的情侶會分開,另外一半則會從遠距離轉為近距離的戀情;可是這剩下的1/2,又會有1/3左右會因為當生活變成近距離之後,發現對方和自己想像中的不一樣(例如生活習慣的差異、相處時的摩擦等等),理想化(Idealization)破滅而分開。
如果妳數學不錯的話(人家都已經很難過了還要算數學),妳可以發現最後真正能夠倖存的,大約只佔全部的1/3。
#感情裡面的經營
如果是以前的話我就會回答到上面為止。但講出數字好像更讓人想哭囧,這幾年我發現,除了統計有它取樣上面的誤差之外,當然多少也會受到研究者本身的信念影響,而且更重要的並不是統計怎麼說,而是妳和他怎麼說。事實上,我們自己先前的調查也發現,儘管遠距離經營起來的確是比較困難,但是如果兩個人願意「相信」這段關係有改變的空間(growth belief)[3],那麼就比起那些不相信的情侶,有更高的滿意度。
#近水樓台真的先得月嗎
如同妳所說的,其實妳在這段關係裡面可能有很多的不安,包括追蹤他的臉書動態(snooping)、或是擔心他和工作室其他的女生太過要好。其實,妳的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相對於一起經歷美好時光的人,那些一起克服過困難的人更容易產生戀愛的情感,例如他可能跟工作室的夥伴一起完成了一個不可能的展覽而有革命情感(怎麼有一種越想越悲哀的感覺)[2]。我自己的想法是,他口中的「覺得有點累了」可能是「關係變淡了」加上「近水樓台」2者的組合,畢竟一段關係之所以可以被介入,勢必是第三者滿足了某些關係裡面匱乏的需求。
#愛到極深是放手
結果繞了一圈好像什麼也沒講,也沒有同理到妳囧(拜託教授不要當掉我的諮商理論~),不過我想說的是,我看見妳在這段關係裡面非常的努力,可是有時候越用力,往往會讓我們越受傷,那是因為關係從來就不是對等的,並不是妳付出所有,對方也會傾盡溫柔。這與遠或近距離無關,而和妳的心是向外還是向內求有關。
我很喜歡作家張德芬說的「愛到極致是放手」[4]這句話。放手並不等於放棄,有時候反而是妳勻出多一點空間,給彼此多一點容許,去思考和沉澱這段時間,究竟什麼是妳們所期待的,什麼又是妳們可以承擔的,先向內找回自己的安定,才有更多溝通的彈性。
祝 轉身,找回自己
海苔熊
--
這幾天會分享五則(剩3則),之前大家在想享學上面的提問(怕漏掉的可以去看想享學部落格 http://blog.xiang-xue.com),問題已經過模糊化處理,大概是幾個問題的組合,並不代表任何一個特定案例。
#延伸閱讀
1.Stafford, L. and A.J. Merolla, Idealization, reunions, and stability in long-distance dating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007. 24(1): p. 37-54.
2.Yuu, Y. and S. Emiko, 戀愛心理學【圖解版】. 2015, 台灣:
晨星勵志館
特別推薦這本,深入淺出,橫跨精神分析與實驗戀愛心理學,而且研究都有附上學者的名字,適合懶得看paper的高中生或戀愛心理學初學者~
3.Knee, C.R., et al., Implicit theories of relationships: Who cares if romantic partners are less than ideal?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01. 27(7): p. 808-819.
4.張德芬, 愛到極致是放手. 2013, 台灣: 啟動文化.
Search
social distance psychology 在 Ep 29 SOCIAL DISTANCE in Psychology in 6 minutes.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Click to subscribe: https://bit.ly/3bzlRaQIn this episode, we talk about social distance as a psychological concept, which is rather different from social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