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給你一頁撒冷】28 JUNE 2021
追蹤一頁撒冷Instagram : https://reurl.cc/5ojKVn
2. 鋪華石處:耶穌背起十架
不遠處又有錫安修女院(Les Soeurs De Sion Monastery),底下同樣有石板道,另有附屬的「看哪,這人」堂(Ecce Homo Convent, 又稱荊冕堂),外頭的拱門被稱作「看哪,這人」拱門。典故出於約翰福音19章,當耶穌被鞭打後第一次被帶出總督府來,彼拉多對群眾說,看哪,這個人!第二次出來,彼拉多又在鋪華石處說,看哪,你們的王!但根據考古,石板道和拱門都是公元2世紀羅馬廣場的一部分,與耶穌無關。
#在耶路撒冷醒來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soeurs 在 巴黎玩家謝忠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蘋果倒塔Tarte Tatin初體驗 - Galeries Lafayette + Ecole Ferrandi Les Secrets des Chefs.
從來沒想過要挑戰甜點, 因為知道甜點比鹹食難度高: 比例要準, 時間要對, 溫度不可毫差… 跟我的隨興脾氣完全不合拍.
最近巴黎拉法葉百貨公司Galeries Lafayette家居館三樓和婓杭迪廚藝學校Ecole Ferrandi合作, 開了廚藝工作室Les Secrets des Chefs, 邀我去玩玩做個蘋果派. 本來以為是玩票性質, 只要在旁邊看廚師完美的示範表演後就有剛出爐的蘋果倒塔嚐, 當然要去啊~
大家都聽過蘋果倒塔的故事吧? 這是糕餅史上最美麗的錯誤之一: 據說有一天妲單姊妹soeurs Tatin做蘋果派時忘了把餅皮放在烤盤底, 後來決定把餅皮蓋在蘋果上進烤箱烤, 沒想到效果極佳, 因而發明出以兩姊妹為名的蘋果倒塔這道經典糕點.
話說某天下午2點半, 我準時出現在廚藝教室. 這是個6人的小班制, 來了4個大叔, 1個大嬸和我. 除了大嬸自稱做甜點經驗豐富外, 其餘都是遠庖廚的”君子”.
麵餅: 250g麵粉, 125g奶油, 5g鹽, 1顆蛋黃, 50g水. 這個版本的麵餅是sablé, 就是塔餅吃起來要沙沙的. 奶油從冰箱取出, 捏扁, 和麵粉一起和, 和完的手感要像是細沙(所以叫sablé – 如沙子). 接著和入蛋黃和水, 均勻揉成麵糰. 保鮮膜包好, 放冰箱醒麵.
蘋果: 6顆golden蘋果(這個品種最好, 水分與酸甜度都適當. 也可以用西洋梨), 每顆削皮去籽, 切成四大塊. 平底鍋放入80g白糖煮成褐色焦糖, 將蘋果依序整齊排好放入鍋內, 100g切成骰子大小的奶油均勻地散放在蘋果上, 任其小火慢慢煮(不加蓋, 別去動它).
蘋果倒塔通常跟鮮奶油chantilly cream或是香草冰淇淋搭配一起吃. 鮮奶油這回是廚師先冰好牛奶, 然後由幾個學員輪流打. 我想大家都知道, 打鮮奶油的秘訣就是要在低溫下打(隔著冰)才能成功. 我怕我打壞了, 大伙待會沒鮮奶油配蘋果塔, 所以乖乖地當觀察員就好.
冰箱取出麵團, 撖成3-4公厘後的麵皮, 用平底鍋蓋為準, 裁出直徑和鍋子一致的圓形麵皮, 覆蓋在煮好的蘋果上, 用刀尖在麵皮上戳幾個小洞(不戳穿麵皮, 目的是烘烤中不會變形), 然後整個平底鍋(事先挑好可以直接進烤箱的鍋子喔)送入烤箱, 180度烤.
我們這次做的是升級版的, 加碼焦糖杏仁碎果: 平底鍋內放白糖80g, 煮成焦糖後, 放入杏仁慢慢攪拌, 讓杏仁裹上焦糖, 最後放點植物油使其彼此不會黏成一團. 置涼後, 用刀子將杏仁壓切成粗碎塊.
蘋果塔烤完後, 用一個比平底鍋略大的平底盤蓋住鍋子, 反轉扣出蘋果塔(就是這個動作所以叫”倒塔”).
蘋果倒塔最適合品嘗的狀態是微溫時刻. 等蘋果倒塔降溫後, 撒上杏仁碎果, 拍照留念後, 即可切塊搭配鮮奶油一起吃.
不是我吹牛… 蘋果塔美極了! (我倒扣蘋果塔出鍋時手腳也俐落優雅得不得了! 可惜無法自拍存證…) 發亮的黃金蜜糖色, 隱隱呈現半透明光澤, 甜美的蘋果糖香迎面撲來, 這絕對/應該/無疑/肯定是全世界最棒的蘋果倒塔啊~(自我陶醉)
我上過一些廚藝課, 不少都是動眼不動手的. 本來以為這次也是, 結果不是. 是要捲起袖子, 洗淨雙手, 扎扎實實的揉麵, 熬糖, 煮蘋果, 烤杏仁… 整整2小時的親手上場. 重點是學到專業廚師的許多小技巧.
連我這種進廚房手殘腳殘的咖都可以有如此耀眼驚人的表現, 表示這個廚藝課設計得相當出色. 本來以為下場會很難看, 可是全世界最漂亮的蘋果倒塔出爐後, 我現在考慮組隊去挑戰世界盃糕餅大賽了…
非常感謝拉法葉百貨公司讓我有機會發現自己被埋沒多年的天賦~
#galerieslafayette
#ecoleferrandi
#lessecretsdeschefs
#tartetatin
關於拉法葉+婓杭迪廚藝課的資訊:
https://l.facebook.com/l.php?u=https%3A%2F%2Fhaussmann.galerieslafayette.com%2Fzh-hant%2Fevents%2Fferrandi%25e6%2596%2590%25e6%259d%25ad%25e8%25bf%25aa%25e5%25bb%259a%25e8%2597%259d%25e8%25aa%25b2%25e7%25a8%258b%25e8%2588%2587%25e8%2580%2581%25e4%25bd%259b%25e7%2588%25ba%25e7%2599%25be%25e8%25b2%25a8%2F%3Ffbclid%3DIwAR3034QP7uCnGl8EqS7MlS8nCp-wGFJ8OXOk7vO6NTD3MB-zQBfHfYa3Xo8&h=AT2EZWJrq3EkiWVbLBIFc8c6nko5hmJgVlbiW_eXZcS0vA5VaVbLlP8LpMEIVZ3v2FzhjoZhVQVjpgPfXjPrHLwJx_j-scPMDbE08Sjtel3gScyJJ78N-XiI16yq0yTqxh9aQyySwW0TdEeAqFs
soeurs 在 天堂島嶼.撒哈拉.蔡適任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如果您熱愛法國電影藝術,更應該追隨黃老師與星球一塊兒去阿爾及利亞唷!在法國電影圈裡,北非移民與其後裔可是貢獻居多!例如諸位耳熟能詳的Isabelle Adjani!哈哈,想不到吧,這位才貌雙全的法國女星跟阿爾及利亞可是頗有淵源呢!
Isabelle Adjani於1955年出生於法國巴黎,母親 Augusta Emma Schweinberger來自德國巴伐利亞區,父親Mohammed Chérif Adjani (1923-1983)是出生在阿爾及利亞君士坦丁的柏柏爾人(Kabyle),十六歲時,時值二戰,加入法軍,因而來到法國,爾後從事修車工作.Isabelle Adjani的母親常對外說他是土耳其人,甚至要他改名,去掉Mohammed,只保留Chérif Adjani,好聽起來像個美國人,因她以他的阿爾及利亞根源為恥.
Isabelle Adjani出身並不富裕,十四歲即展現演藝天分,並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我對她印象最深的是在《瑪歌皇后》(La Reine Margot, 1994)裡的演出,美麗優雅,高貴大方,浪蕩不羈卻又深情款款,另外她演出的《羅丹與卡蜜兒》(Camille Claudel, 1988)同樣精采.
不同於母親,Isabelle Adjani接受也認同自身與阿爾及利亞的淵源,生性正直敢言,對於特定政治議題,從不吝於表態,例如她對法國反殖民政策的抗議,以及她對阿爾及利亞民主化運動的支持,但她向來拒絕替特定法國與阿爾及利亞政治人物站台,也因為她堅拒不與阿爾及利亞政治人物同台,這讓她錯失不少重要的發展機會,影響演藝生涯.
讓我詫異的是,Isabelle Adjani對阿爾及利亞民主運動的積極投入.由於德裔母親以父親阿爾及利亞出身為恥,Isabelle Adjani向來隱藏她與阿爾及利亞的淵源,直到1988年,阿爾及利亞爆發被稱為「黑色十月」的全國大型示威,Isabelle Adjani才在眾人面前公開父親來自阿爾及利亞,甚至親自前往阿爾及爾,加入抗議的大學生群裡,並公開發表演說.此時,她與阿爾及利亞裔法國女導演Yamina Benguigui 合作,二度回到父親的祖國,在阿爾及爾、Oran及君士坦丁拍攝電影 « Soeurs »,探討女性、移民與文化適應等問題,Isabelle Adjani並親自在片中演出.
不過女神也不是完美的啦,之前也曾爆發Isabelle Adjani耍大牌,拿了錢回阿爾及利亞拍片卻落跑的醜聞唷.
Isabelle Adjani曾提到她跟母親之間的愛恨糾葛,她母親無法活出自身女性光彩,便也想毀了自己的女兒,壓抑、限制Isabelle Adjani的發展,否認她的阿爾及利亞血脈,讓Isabelle Adjani直到1988年才對外公開她父親的阿爾及利亞出身,那時,她父親早已往生五年了.或許Isabelle Adjani爾後那樣投入阿爾及利亞相關運動,同樣是對父親原鄉的某種「回歸」吧.
嗯哼,各位鄉親是不是對阿爾及利亞愈來愈感興趣了呢?快唷,五月廿一日,黃健忠老師即將率領星球團前往這個豐富有趣且相當有歷史重量的國度,快跟我一起來唷!此團最晚4月3日報名,放連假前補件追加,請趕快跟星球旅行社Tony聯絡:(02)23563667分機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