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RsaNzZFuUU/hqdefault.jpg)
markus自我基模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_RsaNzZFuUU/hqdefault.jpg)
Search
講者: Beatrice Ng-Kessler 吳崇欣香港及英國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加拿大靜觀導師資格, 資深 基模 治療師及督導MSSc (HKU), RCP (HK and UK), ... ... <看更多>
#1. 27 Markus 提出自我基模(self-schemas),是個人對自我的 ...
27 Markus 提出自我基模(self-schemas),是個人對自我的認知結構,包括自己的性格、屬性、社會角色等心理表徵,一旦我們發展出自我基模後,下列何者最可能會產生?
#2. 《心理學概要》
(二)自我基模是指「源自過去經驗、有關自我的整體認知,其組織並引導自我有關的訊息之處理. (Markus,1977)」。在生命早期個體即開始發展自我的認知表徵。最後由行為部份 ...
#3. 第.一章緒五RB
Markus 的自我基模理論可說是心理學對個體自我認知領域的一大進展. 本研究即採取Martin ( ^984 )的「認知中介範式」,並引用. Markus (^97^)自我基模理論的概念及方法 ...
#4. 27 Markus 不僅提出了關於自我基模(self-schemas)的理論 ...
Markus (1977)對自我基模的定義可知,所謂的自我基模實為關於自我的認知歸納,主要由過去經驗中所衍生,而過去經驗會組織與引導自我相關資訊(其中包含個人社會經驗)的處理 ...
如Markus (^97^)即認為個體的認知結構係以「基模」( Schemat^). 的形式存在,而且 ... self-schem^)和「特定領域的自我基模」( Specific Self-schema ) '. 此一理論對於 ...
#6. 自我
自我基模 是我們自認. 為對自己重要的面向,不論是優點或缺點,圖5.1就列舉出兩個不同的人的. 自我概念內容。 這些自我基模都跟特定的想法或感覺有關,譬如:你可能常注意到自.
自我基模 的核心為形成個人獨特性的重要指標特徵,例如:身體外貌、個人姓名… 等。 Markus 和Kitayama(1999)以美國與日本文化的自我構念作為研究重點, ...
#8. 與跨文化及文化研究之分工及整合
• 例如,Markus 在美國受試中提出獨立/依賴自我基模,及這一基. 模對人格變量的影響後來用在跨文化研究中提出獨立/相依自我. • 多少帶有一些民族中心主義的色彩:看看 ...
#9. 基模(心理學) - 維基百科
基模 (英語:Schema),又稱作圖式,是人類用來為他們透過感覺器官接收的訊息分配含義的輔助工具。該模式使人們能夠在任何情況下快速輕鬆地找到自己的思緒出路,並做出 ...
#10. 社會心理學
自我基模 是我們自認為對自己重要的面向,不論是優點或缺點。 這些自我基模都跟特定的想法或感覺有關,在每個時間點,我們所有的自我概念中只有一. 部份在運作,稱為 ...
#11. 第二章文獻探討
楚地定義自我參照。 在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中,「自我」一直是備受關注的研究焦點,在過去社會. 認知學的文獻中,自我被概念化為自我基模(self-schema)的系統(Markus and.
#12. A Study on Agent Self-awareness for Individual Performance ...
自我基模 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將於自己認識之資訊彙整成知識結構,能幫助. 我們瞭解、解釋並預測自己的行為(Markus,1977;Markus & Sentis, 1982; Markus &. Zajonc, 1985)。
#13. 廖鳳?也
於自我的認知結構及功能探究頗有建樹,並已廣泛被應用到相關研究中。 由Markus( 1977 )對個體自我基模的研究發現推佑,諮商員應具備特殊的自我基. 模 ...
#14. 一、 緒論
象是否也有自我基模的濾鏡 ... 而. 這些特性特質就會形成了一個基模(Markus, 1977)。而我們則會利用自省與觀察自. 己的行為來了解自己,並將這些資訊組織起來置入自我基模中 ...
#15. 中山管理評論2002年春季號第十卷第一期
(Schema),負起整合與詮釋外界訊息的責任,當外界訊息與基模符合時,. 通常能夠獲得較多的注意與較好的回憶(Markus, 1977)。因此,當組織提供的訊. 息與自我概念或期望吻合時, ...
#16. 社會角色等心理表徵,一旦我們發展出自我基模後,下列何者 ...
27 Markus 提出自我基模(self-schemas),是個人對自我的認知結構,包括自己的性格、屬性、社會角色等心理表徵,一旦我們發展出自我基模後,下列何者最可能會產生?
#17. 29、Markus 在自我基模的研究實驗中,是採用下列何種方法 ...
【評論內容】Ø 自我基模(Self-shemas)1.提出者:Markus(1977)2. 定義:引導、組織自我訊息處理的知識結構。3.獲得方式:我們透過人際互動發展出和自我有關的概括的知識結構 ...
#18. 社心人名Flashcards
Markus. 自我基模:個人對自我的一種認知結構,也是一個人對自己的性格、屬性、社會角色的心理表徵。自我基模的訊息都儲存在認知結構中,且除了人格屬性之外,還包涵了 ...
#19. 自我及其在生活世界中的運作: - 從存在現象學處境結構觀之
在界定各個自我取向或基模的我他交往特色之外,另一個研究趨勢是描述不同之. 我如何相互協調而共處或融合。例如,陸洛(2003,2007,2011)承續Markus 與. Kitayama(1991)的獨立 ...
#20. 性別基模在諮商情境中對訊息處理歷程的影響
... 基模理論」與Markus等人所提出的「自我基模理論」。研究者首先請受試者完成李氏性別角色量表,以區分受試者不同的性別角色類型。在第一個實驗作業中,研究者將進行 ...
#21. 中國人文化價值及社會網絡中的正負向社會互動之於幸福感 ...
Markus 和Kitayama(1991;1994)認為. 「獨立我」和「互依我」是同時存在的兩套. 自我體系或稱自我基模,只是不同的文化依. 其主旨而激起、強化並維持了其中的一種「我.
#22.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 ...
關的基模被啟動,該文化中的個人會採用基模. 式的訊息處理模式,來處理廣告訊息 ... 自我相關的負面資訊(Kitayama, Markus,. Matsumoto & Norasakkunkit, 1997)。研究 ...
#23. 社會心理學
研究內容自我自我概念自我圖式自我覺知自我效能自尊自我確認自我表演自我檢控自我 ... 更多:基模(心理學). 圖式描述了一種思維或行為類型,其用來區分信息的類別,區分 ...
#24. 第一章緒論
Markus 將「自我」視為是一組描述自我特性的知識結構或基模(schema)。 個體將與自己有關的經驗,以內在表徵的方式,組織成為自我基模,並以此. 自我基模,對社會環境中 ...
#25. 何謂社會心理學
自我基模 中包含的訊息,除了有與自我有關的人格屬性外,還有與之相關的事例(instances) 。如「正義感」的事例「出手搭救在馬路上被欺負的弱小」。 基模(續三).
#26. 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成果報告以即興互動方式提升自我知覺 ...
不過,Roberts、Dutton 等學者(2005). 認為RBS 屬於是全面性且涵蓋多個領域的自我概念,故而不以自我基模,而以圖像(portrait) ... Markus & Wurf (1987) ...
#27. 天下父母心:養育動機對消費者從眾傾向的影響
Liang and He (2012) 以自我建構理論為基 ... 首先,實驗三試圖藉由改變養育動機顯要性刺. 激,重複驗證假說H1 至H4,同時排除實驗二結果是. 幼兒型基模所具備的可愛特質所 ...
#28. 個人與情境因素、自我物化與運動樂趣關係之研究
... Markus. (1977)的自我基模理論(Self Schema Theory)。社會比較理論是意指,我們期待客觀、準. 確的評估自我能力與態度,但是當我們無法直接評估自我能力時,則會藉由與他人 ...
#29. 自我悲憫對大學生之身體意象的影響
Markus (1977)在自我基模理論中表明,個體之過去經驗會影響、. 形塑其自我基模,而自我基模是個體對自我的心理表徵,具有選擇性,會指引、. 組織個體對其生活中與自我 ...
#30. 互依我
• 文化→內在基模(自我表徵)→思考(self, others, or social relationships ... Markus (1990) 以自我系統預測情緒經驗1. 2. 3. 4. 5. 6. 用獨立我/互依我問卷獨立 ...
#31. 超普通心理学/社會心理學 - 維基教科書
2.1 社會認知、基模、歸因、態度. 2.1.1 社會認知論(Social Cognition Theory) · 2.2 自我(Self). 2.2.1 自我概念 · 2.3 社會互動(Social relation) · 2.4 印象與偏見.
#32. 年級與地區之自我概念及學業成績之比較研究
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而言,學者們試圖探討自我與人類認知系統的. 關係,而自我是一組有關自己認知的基模,這些基模能幫助我們瞭解社. 會環境中與自己有關的刺激。自我基模是 ...
#33. Airiti Library華藝線上圖書館
研究結果發現,「品牌依附」涵括「自我基模」、「自我蘊含」與「自我客體連結」三 ... Markus, H. (1977). Self-schemata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lf ...
#34. 性別基模探討產品喜好與心理距離之研究/ A Study of Product ...
研究結果發現,(1) 喜好與心理距離呈現負相關,即近似自我意象之產品使人感到親近 ... Markus, H. (1977). Self-schemata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lf ...
#35. 國中生自我調整學習因素與學習表現之關係暨自我 ...
認知建構論者依循J. Piaget 與F. C. Bartlett 的傳統,重視學習者以原有的基模 ... 力的發展也隨著自我系統結構與自我系統歷程而發展( Markus & Wurf,1987;. McCombs,1989) ...
#36. 社會認知理論與應用(Social-Cognitive Theory and Practice)
人比較容易記得跟「自我」有關的訊息 3.Markus(1977) 探討自我基模的研究 58. 關於自我及自我基模信念○自我概念的突破性研究1. 59 關於自我及自我基模信念○自我基模( ...
#37.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當我們陷入負面自我基模,哈佛心理學 ...
「自我基模」形塑我們對自己的既定形象 ... 基模(schema)其實就是我們的心理結構,它就像個人專屬的有色鏡片,基模包含你對個人、團體或處境的想法、立場 ...
#38. 不同運動員認同之運動樂趣來源與運動動機之相關研究/ ...
... 自我基模( self-schema ) ; ( markus '. 1997 )。從廣義的運動員認同來說:運動員認同是社會的角色(social role) ;. ( Pearlin , 1993 )。或者是一種職業的認同 ...
#39. Part 1 Narrative ads 人們經常會去創造一個故事組織他們所 ...
自我基模 是根據過去的經驗形成對自我的認知結構, 會組織並引導與自我. 相關訊息的處理(Markus, 1977; Holloway, Waldrip, and Ickes, 2009), 所以自我基. 模是經過與其他 ...
#40. 高中生完美主義傾向、解釋風格與憂鬱程度之關係以台中縣市 ...
Markus 在1977 年提出自我基模(self-schema)的概念,所謂的自我基模,意指個體對自我的想法與印象。Markus 認為自我基模在個體對有關自我訊息的處理上,是具有非常 ...
#41. 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以角色扮演教學 - nhuir
Markus (1986)認為自我概念是一組描述自我特性的知識結構。個體將與. 自己有關的經驗,以內在表徵(representations)的方式,組織成為自我基模. (self-schema),並以 ...
#42. 淨土僧侶自我觀之敘事研究 - 輔導與諮商學報-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 模. 式不同而難以回應。且在初始階段,即要求. 進行大範圍地綜覽性概述,似有敘說與 ... Markus 與Nurius(1986)的可能自我理論,認. 為自我會在未來想像中創造可能,行為的 ...
#43. 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學業成就之相關性研究
提出一多層面、多向度自我概念模. 式,認為自我概念可區分為不同領域的自我概念 ... 自我概念理論為基. 礎,較具本土實證性的方法來建構我國國小學生自我概念的內涵,編.
#44. 大思考, 微解說: 150個擺脫偏見的思考準則
... 基)、與大自然連結的思維(高曼)、範式轉移(拉馬錢德蘭)、集體智慧(瑞德里 ... 自我和模組化心智道格拉斯.肯瑞克(DOUGLAS T. KENRICK)預測編碼安迪.克拉克 ...
#45. 在地實踐中的情感結構樣貌: 桃竹苗地區客家庄社會 ...
這樣「嫌棄與渴望」的拉扯成為強烈的內在動力,展現於地方文. 化活動的不斷嚐試與創新。這同時也呼應著社會文化心理學者Markus. & Hamedani(2007)所主張的:人的自我系統 ...
#46. 諮商實務的本土化探究:以心理健康危險因子檢核表為例
... 自我監控:肯定當事人在諮商的學習,並培養其網. 路使用的時間監控能力,以維持成效 ... 網路成癮的評估模組與治療研究。第三屆兩岸四地高校. 心理輔導與諮詢高峰論壇 ...
#47. 第十一卷第三期Vol.11, No.3 - 本土諮商心理學學刊
讓情緒平緩下來,認知上客觀的理解自我後,能彈性化的看待自我,接納自我、接受限 ... 整合成新經驗與新的接納基模。也對照Watzlawick 提到「悖論理論」第二 ...
#48. 博愛座的社會標籤
自我 預言實現:當刻板印象發生,它會開始做一連串行為(歷程),只會做出符合最初刻板印象的行為. 自我基模:一組儲存在記憶中組織化. 的自我概念(Markus,1977) ...
#49. 國小四年級一般智能優異學生自律
此外,Markus. 與Wurf(1987)的研究指出,自律學習是個人控制自己的行動,指導自己行動 ... 自我效能?並以半結構性的. 問題來了解資優生及其家長對於「自律學習」是否有助於資 ...
#50. 學校教育與政治社會化: 教育程度與自我認定的關聯性
... 自我為核心所整. 合的資訊組織體即為「自我基模」。人們會依據「自我基模」將新進的資訊. 做有意義的處理(李美枝1994, 124; Markus 1977)。 Page 14. 68 《台灣政治學刊》 ...
#51. 人格心理學第四組人物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小燈泡媽媽在不同情境下活化不同的自我基模! 女兒被殺害 ... Markus 回到了她自己-王婉諭這個個體,當她不在需要為孩子、家庭堅強,她的 ...
#52. 淡江大學106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教學計畫表
影片與討論--基模對訊息處理的影響. 107/04/16~. 107/04/22. Page 3. 9. 自我 ... 社會心理學(Kassin, Fein, & Markus 原著Social Psychology 8th edition) ...
#53. 自我、文化与记忆:自传体记忆的跨文化研究
除了. Markus 和Kitayama,许多学者对自我观的划分都是. 基于东西方对自我边界范畴理解 ... 和具有归属感;而美国以儿童中心和自我肯定为基. 础,父母在维护孩子自尊的同时 ...
#54. Culture and the Self: Implications for Cognition, Emotion ...
... Markus, Tummala, Kurokawa, and Kato (1990): 東方互依我: 對他人的知覺 ... 自我的知覺、基模更精緻. Consequences for CognitionContext-specific ...
#55. 心理學原理
自我設限. 取得性自我設限:考試前故意不讀書. 宣稱性自我設限:報告當天故意遲到. 周哈里窗. 開放我、隱藏我、盲目我、未知我. Markus自我基模理論. 指關於自我的概念性 ...
#56. 超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3)
國外對於性別角色發展的因素,已有發展完整的七套理論。分別是生物學理論、精神分析理論、社會學習理論、認知發展理論、性別基模理論、社會角色理論、自我 ...
#57. 課室支持與高職學生學業涉入相關因素徑路模式之檢驗
學生在課室的學習,若能被教師支持肯定,同時任課教師也能考量他們的基. 本心理需求的滿足,則學生在課室的學習投入與表現,也將會有所不同。本研究. 基於自我決定理論提出 ...
#58. 生態效益指標全球發展現況
黃正忠* 劉義城** Markus Lehni北路北. 摘. 要 ! 生態效益(eco-efficiency)係由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委員會(WBCSD). 近年來積極發展 ...
#59. 【翻译】加布里尔(Markus Gabriel)《先验本体论》 ...
这一点对于模态形而上学(metaphysics of the modalities)尤其如此,当代模 ... 自我同一性的先验程度。特别的,“存在”本身没有任何意义。萨特从海德格尔 ...
#60. [評價] 102-1 藍佩嘉社會心理學- 看板NTUcourse - 批踢踢實業坊
... 自我展演、污名),接續的週數就會分別從不同的主題去探討這些理論如何 ... 基模怎麼被建構出來的,如果平常對於自己所思所想比較沒特別想過為什麼的人 ...
#61. 建立職場心理健康促進計畫及改善措施
模選拔、專業法規修訂、專業研究發表、密集企業講座及宣導等方式,深. 植職場心理 ... 威脅個人自我價值與自我. 效能感。 2. 壓抑情緒需要更多的能量. 與注意力,將會降低 ...
#62. 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當我們陷入負面自我基模,哈佛心理學 ...
「自我基模」形塑我們對自己的既定形象 ... 基模(schema)其實就是我們的心理結構,它就像個人專屬的有色鏡片,基模包含你對個人、團體或處境的想法、立場 ...
#63. 今日CV 计算机视觉论文速览第258期】Mon, 2 Oct 2023 原创
对这些样本的观察表明,GPT 4V 在处理任意交错的多模态输入方面具有 ... Markus Bujotzek, Andreas Michael Bucher, Tobias Penzkofer, Klaus Maier Hein
#64. 社會心理學
基模 的種類與功能. ▻ 基模是㇐種認知結構,是個人基於過去經驗而形成對人事物. 的知識。 ▻ 自我基模:性格、社會角色等。 ▻ 角色基模:不同角色位置的預設。 ▻ 事件基 ...
#65. 科技部補助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研究成果報告
在生活上. 的展現,Kitayama, Markus, Matsumoto, 與Norasakkunkit (1997)認為自我增強 ... 模組,以及SPSS 整體分析模組,. 可以作為後續研究發展的一個重要研究設計與統計 ...
#66. 搜索
MarkuS 认为自我图式是有关自我. 的认知结构,是关于自我的认知概括。它 ... 起持续而重大的改善。 . 。Peter. M.Senge在《五项修炼》中提出的一系统基模, ...
#67. 為什麼改變不容易?從心理學概念「基模」談起
文/ 曾正奇 諮商心理師 最近有家長告訴我,他的孩子自信心低落,經常有負面的自我評價,諸如說自己很差、自己很笨、不會唱歌、不會打球等等。
#68. 【Schema Therapy 基模治療】Self-Sacrifice 自我犧牲- YouTube
講者: Beatrice Ng-Kessler 吳崇欣香港及英國註冊臨床心理學家, , 加拿大靜觀導師資格, 資深 基模 治療師及督導MSSc (HKU), RCP (HK and UK), ...
#69. 社會心理學--基模/歸因/人際吸引/態度 - 不打雷的雷公- 痞客邦
1.個人對自我的認知結構,包括自己的性格、屬性、社會角色等心理表徵與事例。 2.自我基模中的訊息存在於認知結構中的節點,節點兼具某種程度的聯結, ...
#70. 社會心理學(總論與個體):由簡史理論至研究方法,再從自我認識到態度改變,一本書反映當代社會心理學的輪廓
鍾毅平,楊碧漪,譚千保. (二)社會基模的分類 1.自我基模 1977 年,馬庫斯( Markus )首先提出了自我基模( Self - schemata )的概念。自我基模是個體對源於過去經驗的自我的 ...
#71. 人格心理學: 策略與議題 - 第 592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 Markus 的說法, Michael 是一個在智力上是「基模型」、但是在運動能力方面「非基模型」的人,也就是說,他的自我 ... 模,人們會為自己訂計畫、設立目標,也評估自己與其經驗 ...
#72. 性侵害犯罪行為之雙重認知歷程分析:內在連結處理之促發與抑制
黃健 Chien Huang. 認知基模是對個人的影響是透過「由上而下」(top-down)的歷程,特別是在與自我有關的層面會主導反應速度(Markus, Smith, & Moreland, 1985),因此,切分 ...
#73. 「印象」心理學 - 第 15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 自我認知。特別是在記憶中按照意義歸納(體制化)、儲存下來的知識,就稱作「自我基模 ... ( Markus , 1977 )後面就來介紹探討這個現象的研究( Fong & Markus , 1982 ) O 而且 ...
#74. 心理學 - 第 449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 自我的模——稱為自我基模( self - schemas ) ——這使你能夠組織關於你自己的訊息,就如同其他基模使你得以管理你其他層面的經驗( Markus , 1977 )。然而,自我基模所影響的 ...
#75. 國立空中大學「 書香園地」: 社會心理學1-7章關鍵詞、自我評量
7.角色基模:將我們對社會角色行為的知識,組織起來的認知結構。 8.事件基模:又稱腳本,描述發生在某個情境中的一連串活動,相同事件放在不同文化 ...
markus自我基模 在 [評價] 102-1 藍佩嘉社會心理學- 看板NTUcour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102-1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藍佩嘉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社會系大二必修
δ 課程大概內容
前面四週以介紹社會心理學有關的學派的基礎理論為主,包含社會認知論、符
號互動論,還有兩週的高夫曼(日常生活的自我展演、污名),接續的週數就會
分別從不同的主題去探討這些理論如何解釋裡頭社會心理現象。
課綱:
自我與認同
認知與界線
角色與互動
偏見與污名
種族與歧視
性別與身體
權威與從眾
情緒與情感
親密關係
階級與慣習
親職與童年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既然是私心....我給無限顆★★★★★★★★★★.....
沒有習慣閱讀文本的人可能會很痛苦...因為大約有五次的個人小報告是需要
先讀過文本才能寫的。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沒有特別一本課本,是老師自己選文章組成的讀本,不過這學期會需要讀的兩
本書有《汙名:管理受損身份的筆記》(Goffman)和《不平等的童年》(Lareau)
,前者要讀整本書,後者讀其中的四章以撰寫個人期末報告。
其他讀本中選的材料有:
<自我與認同>
˙Mead, George H.著,趙月瑟譯,2008 ,《心靈、自我與社會》,上海譯文,
頁156-193。
˙Nisbett, Richard著,劉世南譯,2007,《思維的疆域:東方人與西方人
的思考方式為何不同?》,台北:聯經出版社,Ch. 3, 4。
<角色與互動>
˙Goffman, Erving著,徐江敏譯,1991,《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台北:
桂冠,頁19-61, 115-149.
˙藍佩嘉,2002,<穿越國界的生命地圖: 菲籍家務移工的流動與認同>,<<台
灣社會研究季刊>>第48期,頁11-59。
<種族與歧視>
˙Winant, Howard. 2000. “The Theoretical Status of the Concept of
Race” in Theories of Race and Racism: A Reader, edited by Les Back
and John Solomos, Routledge, pp. 181-190.
˙蔡友月,2006,〈遷移、挫折與現代性:蘭嶼達悟人精神失序受苦的社會根源
〉,《台灣社會學》13:1-69。
<性別與身體>
˙Judith Lorber, 1994, “Night to His Day: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excerpts from Paradox of Gender, New He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何春蕤,2002,〈認同的「體」現:打造跨性別〉,《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
6:1-44。
<權威與從眾>
˙Philip Zimbardo著,孫佩妏、陳雅馨譯,2008,《路西法效應》,台北:商
周出版。 Ch. 10, 12, 13.
˙Zerubavel, Eviatar著,黃佳瑜譯,2008,《沉默串謀者:日常生活中的緘默
與縱容》,台北:早安財經出版社,Ch. 2-4。
<情緒與情感>
˙Hochschild, Arlie. 1983. 徐瑞珠譯,《情緒管理的探索》,原名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台北: 桂冠。Ch.3,
6, 8。
<親密關係>
˙Beck, U. & E. Beck-Gernsheim著,蘇峰山等譯,2000,《愛情的正常性混亂
》。台北:立緒。第2、3章。
˙Liebow, Elliot,黃克先譯,2009,《泰利的街角》,Ch. 4, 5。群學出版。
<階級與慣習>
˙Fiske, Susan T. and Hazel Rose Markus. 2012. Facing Social Class:
How Societal Rank Influences Interaction.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Ch 5.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佩嘉老師上課會以投影片為主,有時會因為這門課與心理學有一些對話,而播放
一些社會心理學家做實驗的影片,然後再讓大家討論,這學期放過一次<<浪潮>>
,用此來作服從權威的討論。老師最迷人的地方就在於,她能夠把讀本裡的理論
轉換為很流暢的中文字,用很多例子來做說明,不會像有些老師教理論時,會使
用生硬的文字,佩嘉老師的教學讓人感受到老師已經和這些理論融合在一起,每
次上老師的課,都覺得非常精彩。老師也會不時的停下來問同學的想法,這學期
跟先前評價文比較不同的地方在於,大家都還滿踴躍地發言的,老師也都會讓有
舉手的同學都講到話,如果有對老師的問題動腦思考,收穫會很多。
由於上課的東西會呼應文本,跟文本對話,而不是導讀文本,所以事先讀文本是
很重要的事情,否則就沒辦法體會到老師想與文本的內容做什麼樣的回應或反駁
,抑或是補充不足,這學期共設計五次的個人小作業,也就是要閱讀文本然後做
的課前報告,有設計課前報告的週次,會在第三節課時讓大家討論彼此的作業內
容,因為作業內容都是要從文本去回答某個問題,所以也就是讓大家彼此審視彼
此的想法。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五份的個人小作業基本上要達到與文本對話的要求,並且提出自己的見解來回答
老師給的問題,能夠將自己的論點說的清楚,基本上分數都不難看,原po都有讀
完指定閱讀再寫作業,分數都在A-到A+間。
期中考也是要把老師教的社會認知論、符號互動論、社會結構論的核心觀點搞清
楚,作答時用對理論,舉對例子,分數也不難看,90分以上有10個左右。
兩分團體報告的重點在於分析,只要能用對理論,我想分數也不會太難看。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期中考都是申論題。
個人小作業前面也講得很多,以第一次的小作業題目提供給大家參考:
" 課前小作業(1):自我(self)是一個普同的概念嗎?米德對於自我的分析如何
可能加入文化脈絡與社會差異的考量?Nisbett對於東西方的自我觀的差異分析
,你有什麼同意與不同意的地方? "
團體報告有兩分,期中是要利用高夫曼的污名那本書的概念,來分析一個社會
中受污名的群體;期末報告是要用影片的方式,呈現一個群眾動員的社會心理
分析。
最後的個人期末報告則是到寒假第一週交,要對自己的童年分析階級的影響,
並與Lareau的書對話。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若有討論課的話會有小組簽到表,平常不會特別點名。我自己不是社會系的,
修過心理系梁庚陳老師的普心,和花老師的變態心理學,沒修過社甲,但是平
常自己有在讀相關的人社書籍,修起來覺得沒有什麼障礙。
老師的個性就是,非常好!!!!!!!!!!!!!完全沒有架子,即便老師是暢銷學術書
籍的作者,也沒有學者的架子>//////< 就是女神啊!!!~~~~
加簽的話第一週以雙主修、輔系的高年級學生優先,選課網上會寫加簽順序。
Ψ 總結
這真的是我這學期最愛,最期待的課,每個禮拜想到要去社101聽老師的課,就
覺得非常幸福,社會系的社心跟心理系的社心很不一樣,很強調不對等的權力
關係,或者是我們的認知基模怎麼被建構出來的,如果平常對於自己所思所想
比較沒特別想過為什麼的人,很推薦來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20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