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解讀,是這世界上最具毀滅性的武器,愛情政治皆同理可證。
王奇的星世界星座運勢20210712~0725
事業運排行榜:
第一名:牡羊座(機會相擁 充滿自信)
第二名:獅子座(知性自主 信任自己)
第三名:處女座(燃起熱情 寄予厚望)
財運排行榜:
第一名:雙子座(運用直覺 創意領域)
第二名:牡羊座(財運提升 投注熱情)
第三名:射手座(儲備能量 貴人機運)
愛情運排行榜:
第一名:射手座(桃花爆增 絕非等閒)
第二名:水瓶座(羅曼蒂克 安全開始)
第三名:天蠍座(彼此成長 關係清楚)
牡羊座(3月21日至4月19日)
➪小叮嚀:如何圓滿達成任務是重點,許多的機會似乎正朝你相擁而來,充滿自信固然很好,但切勿因機會增多而分散了你的專注與熱情。
➪事業運:過去的成功基礎可望帶給你專業能力和成就,在某項特殊的領域裡以專家之姿現身,這是值得學習的課程,有機會為你帶來財富。
➪金錢運:有開發新市場創造財運的機會,或是藉由旅行出遊轉換心情一鼓作氣讓自己財運提升的機會,阻礙暫時消失,可望投注熱情直接追求目標。
➪愛情運:一段二性關係會發生重大的成長與學習的狀態,可望逐漸升溫,必須當心意外捲入三角習題。
金牛座(4月20日至5月20日)
➪小叮嚀:小心因金錢理財的不慎或是浪費,傳來壞消息;注意力不集中出現散慢的狀況,導至功虧一潰的機率發生頻繁,善變好動則無法落實計畫。
➪事業運:失去熱情工作的態度,容易因過度情緒化而影響工作的進度和細節,似乎出現目標與現實之間的落差,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脫節。
➪金錢運: 金錢的壓抑似乎已經長達一段時間了,內心充滿不安感,只能消極的花費,是該好好理財算總帳的時候了。
➪愛情運:有機會因為職場或工作環境中認識某段關係,至於承諾彼此請稍安勿譟,仍需多關察;可望發展成為潛力股。
雙子座(5月21日至6月20日)
➪小叮嚀:解除危機掙脫束縛的開始,把種種限制住的信念解放,運用新理念取代舊觀念;全面啟動刷新一切,但速度不能過度求快。
➪事業運:這是改變的關鍵時刻,雖然並不清楚想要什麼,但卻可以釐清什麼是自己不想要的;迅速地從倦態中復原,重新再行動。
➪金錢運:運用直覺和靈感在創意領域或是心理諮商上可望得到創造金錢的機會,財運上獲得公平的對待,華麗的消費似乎少不了。
➪愛情運:有些人缺少實質的能力來建構穩固的愛情,愛情面臨到實質的考驗;部份人則是對感情抱持著慷慨與自由,對另一半不加設限,也等於給自己充份的自由。
巨蟹座(6月21日到7月22日)
➪小叮嚀:必須學習控制互相對抗的力量,縱然感覺沒有受到太大影響,小心傷痕愈來愈大;尤其是面對一件重大的生意或事件時,不要因為粗心不拘小節而誤了大局。
➪事業運:職場上退居配角為宜,多關察某些不誠實的破壞者,內部有敵人;容易判斷錯誤而誤事,計劃可能因此延遲,多花點時間想清楚,檢視每一種選擇。
➪金錢運:運用財務的思想過於保守,容易導至無法長期鞏固計畫,反而讓計劃流產或是尚未發揮其最大效益,對長期計劃需要有必須的耐心等待成果。
➪愛情運:不被了解的寂寞,不是對方就是自己忙得團團轉,忽略了彼此的互動,來掩飾你確實很寂寞的狀態,因為害怕孤單而填滿你的時間。
獅子座(7月23日至8月22日)
➪小叮嚀:變化多端,好壞參半,部份人有升遷機運,有人則是對未來充滿茫然感,但這是運勢改變的過渡期,必須理性對待。
➪事業運:事業上充滿知性自主,具有敏銳的生意眼光,信任自己的能力,深思熟慮過後再行動;務實才可靠,清楚知道在哪裡下功夫才能得到最大成效。
➪金錢運:存的住錢才有實力可言,金錢容易不知不覺地花費掉,是一段重新衡量財務的時刻;許多莫名的消費誘惑會增加。
➪愛情運:思索感情,對二性關係存在著戒慎的態度,以觀察未來發展為前題去投入和承諾,但過度自尊心則會產生孤獨與哀愁。
處女座(8月23日至9月22日)
➪小叮嚀:如果你想安全妥當地完成某些事,請親自處理,假手他人可能會出些狀況;勞動力過大,甚至會需要協助他人的事件,注意體力和背部肩膀的健康問題。
➪事業運:新的合作關係或是新的項目讓你再度燃起熱情,值得深思熟慮後行動,頗具創意或與以往不同的工作項目,也被寄予厚望。
➪金錢運:二極化變數,有人具有不可思議的驚奇好運降臨,也以人會感受到財運真是無常,絕大多數都可以感受到好運;這是一種轉機點,改變的開始。
➪愛情運:二性關係有種無力的感受,因為事業或生活佔據你多數的吸引力量,反而對感情卻有種逃避或變得薄弱的感受,激情短暫休兵。
天秤座(9月23日至10月22日)
➪小叮嚀:不要再死守著對生活不合理的信念不放,多聽別人的意見以免陷入過度自我迷思,更不要自欺欺人的不面對真相,如此反而會把局面攪弄得更僵更亂。
➪事業運:無知或過度輕率的決策容易造成損失,或是過剩的現象;合作對象也需留意,切記不可與虎謀皮,反而讓計劃停滯不前。
➪金錢運:突如其來的金錢危機不得不防,視而不見並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累積更大的負面能量一次爆發,財務進入緊張狀態。
➪愛情運:愛情不是出現單戀狀態,就是二性關係中某一方出現不誠實的現象,容易因為偏見而起爭執,這不是第一次的狀態發生,審慎處理以防不可收拾變成決裂。
天蠍座(10月23日至11月21日)
➪小叮嚀:自主權消失,許多事感覺都受人擺佈,短時間內挫折感重,也欠缺了自我管理的能力;旅行或原定計畫有受阻的可能性。
➪事業運:工作上有逃避壓力或被要求的種種責任,有虛應了事敷衍的態度產生,承諾了可能做不到的事,主因是工作上遇到了瓶頸,提不起勁和熱情,變得散慢怠惰,小心小人早在等待時機對付你喔!
➪金錢運:財務處理出現混亂期,慎防損友或是不誠實的合作夥伴,可能破壞了原定計劃或者招惹到不名譽的無妄之災。
➪愛情運:雙方彼此都是一種精神和成長的學習,不論好壞都是讓二性關係更清楚;有破鏡重圓的跡象,愛情東山再起大逆轉。
射手座(11月22日至12月21日)
➪小叮嚀:很多事情隱而不見並不代表沒有危機,缺乏安全感,許多事晦暗不明;多忙多勞累,需注意過度疲勞生病的問題。
➪事業運:工作上的熱情或似乎燒的太小,可能無法應付現階段諸多的事件和挑戰,你需要堅持和分配平衡的方法,不然優柔寡斷會讓你陷入焦慮;這是你從新的市場獲利的機會,小心受阻於你以往做事的方法。
➪金錢運:儲存備糧和能量以因應計劃的階段性任務是必要的,包刮旅行計劃在內,不要把法寶一次出盡;財運也出現有貴人援住加持的好機運。
➪愛情運:處於一種共容的二性關係,桃花緣似乎有爆增圍繞的跡象,可望發展出一段不可等閒視之的關係;因旅行而發生的桃花機會也相對增多。
魔羯座(12月22日至1月19日)
➪小叮嚀:想得到多少就得付出多少的代價,注意不公不義的事件發生,為最大的利益而戰;面臨一段強勢而為的階段,注意人和問題。
➪事業運:職場上產生對立的狀態,各有心機的盤算,造成某些損失是必然的,財務問題需多注意,工作上不要做不必要的冒險。
➪金錢運:財運有來匆匆去也匆匆的狀態,有盲目花錢的衝動,不按牌理出牌的消費方式,小心日後的帳單問題。
➪愛情運:感情運上充滿失意的眼淚,可能來自過去未解決的難題延宕至今爆發,為避免受到進一步的傷害,還是保持距離以策安全。
水瓶座(1月20日至2月18日)
➪小叮嚀:極端的情緒作祟,各方面有陷入權力鬥爭拉扯或心機互鬥狀態的可能,小心衝突性的人事物造成行動或情感面的分裂,喪失自發性的成長空間。
➪事業運:這是改革過去起死回生的機會點,有奇蹟似的恢復的好運;唯需提醒自己過度的極端式恐懼害怕,而錯失良機,因為你缺乏未來會更好的信念,反而墜入消極無望的迷思中。
➪金錢運:目前的理財概念並非應付問題的唯一方式,一切從零開始還來得及;因金錢問題必須向某人或某團體屈服於他人的遊戲規則,小心財運泡沫化。
➪愛情運:愛情則似乎沉醉愛河的羅曼蒂克之中,有決定去愛的衝動,一段新關係的開始可能性大增,好讓這新關係或新階段有個安全的開始。
雙魚座(2月19日至3月20日)
➪小叮嚀:失去平靜,很多事都充滿不確定性,尤其是感情方面;有離開舊環境投入新領域的可能性增高,可惜這只是短暫的情境,因為你並沒有想深入投入的意思。
➪事業運:工作上思考過多而行動不足,決策時優柔寡斷,沒有能力去開始新的事物,職場上也充滿了蜚短流長,也提防禍從口出。
➪金錢運:與金錢有關的提案出現變數,新舊問題顯現也苦無好的對策,也需注意在金錢上與人意見不合起了爭執。
➪愛情運:感情產生不滿足現象,似乎需要倚賴別人來滿足自己,對追求情愛顯得意興闌珊,有被追求的機會卻遲遲沒有進一步動作的消極關係。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歐馬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關於人生應該怎麼活的大道理 中聽的可能不是我們該聽的 我們不用持續地吸收和分享自己已經深信的格言 那很像不斷地在為自己催眠和洗腦 也許不中聽的才是我們該聽進去的 就是因為我們缺乏,所以那些話顯得特別刺耳 但其實那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覺得努力很重要的人,應該要聽進去放鬆的道理 覺得放鬆很重要的人,應...
「團體迷思意思」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團體迷思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團體迷思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團體迷思意思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團體迷思意思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團體迷思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團體迷思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團體迷思意思 在 [議題] 團體盲思Group Think - 看板CAT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團體迷思意思 在 團體迷思 的評價
- 關於團體迷思意思 在 【一天聽一點#489】你還要繼續抱團取暖嗎?~《團體迷思》 的評價
- 關於團體迷思意思 在 Re: [分享] 團體迷思Group Think-自我提升之前 的評價
團體迷思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四爻的進擊》
新的一年,在做一些很四爻的事。頭腦覺得矮額妳好商業喔,噁心死了。身體很嗨,咦這個我蠻拿手的嘛,開心嘢。
睡不著,決定為文一篇,藉此喝斥二爻腦不可造次,要尊重四爻身體的進擊。
是這樣,我的工作,時常會和許多當紅的人合作,他們不全然是天王天后,也有坐地竄起、自帶流量的各世代網紅。
我們的合作,十分愉快。達成商業企圖不說,透過他們,我看到了消費型態的流轉,也別以為付了錢就是老大,他們還常開門見山地戳醒我,Landy,不是這樣的,創作、生活、需求、痛點,不是妳想的這樣。妳的做法,很粗魯,難看。
團隊說,我似乎很享受被人洗臉。每一次都久旱逢甘霖一般,躬著身體側著耳朵,把洗臉當成洗禮,來者不拒,照單全收。
和這些人一起,洗臉也好,洗禮也好,我們共同做出了洗腦的宣言,然後退回在岸邊觀察聲浪會怎麼襲捲,身體很能入境問俗,而頭腦驚駭莫名。世代原來已經走了這麼前面了,腳步可以落拍,思想絕對不能落漆。
看到這,你也許會問,那然後呢?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一次性的煙火燒完了,我們都在忙著找下一個新的火種。
年復一年,品牌和這些人的合作,不管當時多有價值,用過用好即句點。然後下個月就會看到,這個人以差不多的切角,冠上差不多的稱號,被置入在另外的品牌上。
對,紅人嘛,唯利是圖,沒有忠誠度。我從前的確這麼想。但,我對這些人,夠忠誠嗎?如果,我訴求的是,成為他們的後盾,使他們每天都能游刃有餘地去追求自己的夢想,那,為什麼日子每天過,後盾在檔期結束後就撤退了呢?
這些人,除了是有名氣的人,也是品牌的客人。
於是,頭腦與身體經過一番厮殺,身體決定提出浪漫的想法,作為今年工作的key focus之一。
我希望和這些人,保持「你往前,我後援」的長期關係。無論我們有沒有合約的約束。你需要,還有你的朋友,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在意的、牽掛的、尊敬的人需要,品牌都支援。也很樂意在對你們都重要的日子裡,送上我們精心設計的禮物。
這其實不是什麼多新的做法,在資源限縮的當下,只顯得天真。頭腦拋出了老闆都會問的問題,這對我們有什麼好處?
好處,隨著日子每天過去,慢慢浮現。這些人一開始會用自己擅長的方式,來表達感謝,有時是很短的有梗限動(秀腹肌馬甲線之類,哈哈),有時是一張我們修圖八百年都修不出來的ig美圖,有時是私訊的一大團訂單,有時是同門師兄姐合作的方便。
再之後,我們得到了無比真實的使用反饋,好的壞的,提供我們線索去反思,目前所有的設定都是對的嗎?為什麼核心的TA會沒有感覺?
其中,四爻認為最有價值的,是這些人,最後對品牌生出的信任與認同,於是又替我們拉來了和自己親近的、周遭的人,他們totally new,無比珍貴。
四爻的身體知道,僅憑著浪漫出來工作,前途危險,所以適時和二爻的頭腦遞出和平橄欖枝,協力把年度訴求說得理智,可控,可期。
2/4的新年目標是,to be an approachable platform ,這是雙向給予方便的意思,對內,歡迎大家取用部門的新資源;對外,我也全然開放自己,成為更多人的支援。因為對外支援,會對內帶進資源。
而我有三個正向加乘的策略迴圈,用新接觸(Access new)累積而來的資訊,轉化成資料庫(Advanced old),擺脫我們過去單一使用,並未長期深耕的迷思,從中匯集的消費行為、使用偏好、社群軌跡,都能再思考從媒體宣傳到促銷導購(Accelerate more)的可能性。
四爻身體對老闆說出的結語是這樣的,我希望自己能夠幫品牌拿到這三個A,共生,共和,共好。即使將來有一天,我離開,這些資產會永遠地留在品牌端。
這番話,很真心。而我也必須坦誠,在年度計劃完成以前,我從沒覺得自己是個機會主義者,我只能算是資深老宅。直到我present完整個案子,ensure全年預算,對於2/4在職場上的運作,才產生了拍案叫絕之感。
真的,我一直搞錯了,以為四爻身體就是要負責交際用的,啊我又不喜歡交際啊。其實如果看清楚四爻的相對位置,一切都明朗起來。
當一爻在地心鑽研,二爻蝸居鄉野,三爻總是在交界處掙扎破土,五爻習慣一夫當關擋在眾人之前,六爻如果不說話,根本以為他不存在我們這個世界。
四爻在哪呢?四爻就站在人群中間,大咧咧曝露著。大活人一個。從前,我的二爻腦干涉太多,走到哪,手指頭腳指頭都跟著尷尬,而一旦鬆綁,四爻的身體會自然形成節點。我們的曝露,是為了吸引他人與之靠攏,以因應正確的召喚。
在正確的召喚之下,我就是個機會主義者。我清楚知道要如何有效匯聚關係,把誰跟誰接合在一起,讓檯面上的團體engage檯面下的社群,不時牽牽這個,扯扯那個,唉呀搞了半天大家都認識嘛,那我們一起玩點有趣的好不好,make it big。
我的四爻身體,做這些,不為了社交,也不在認識多少新朋友,只是想回應心底深處的使命召喚:讓事情變得容易,讓大家都有所得,讓每一個人,以本來面目被看見、被發現。
最後,還想補充,四爻的進擊,有人說腹黑得可以,有人形容急功好利,我有時也蠻同意的啦。而若四爻進擊,通常伴隨了深刻的目標與身體覺察,也必定持捧著熱切驅使的心,希望大家的成功,是我們一起懷抱,一起實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啦,心機四爻來宣傳夥伴時段,除了台北,也將再進擊台中哦!
【四月夥伴時段:台北】
主題:情緒中心與22號閘門
時間:4/9 (五) 晚上7:30-9:00
報名連結: https://www.surveycake.com/s/eMB6X
地點: 全方位商務中心 (台北市中山區復興北路166號5樓)
帶領人: Landy
【四月夥伴時段:台中】
主題:投射者
時間:4/18 (日) 中午12:00-13:30
報名連結: https://www.surveycake.com/s/KvKaY
地點: 台中市西區台灣大道2段285號8樓之3
帶領人: Landy
【甚麼是夥伴時段】
每一次夥伴時段,會精選出特定的人類圖主題,由亞洲人類圖的「夥伴帶領人」帶領大家,針對主題內容進行導讀,並且歡迎每個人針對此主題,分享自己的發現與體會。
人類圖夥伴時段並非正式課程,帶領人也不是講師或老師,而是一群對人類圖充滿熱情與好奇的人,由於喜愛這門知識,渴望創造出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與氛圍,讓同好者能相互交流,交換彼此的見解與體驗,以增進對自己,以及對人類圖的理解,從中獲得新的想法或啟發。希望這是一個很棒的開始,帶領你進入人類圖的奇妙世界,重新看見自己、愛自己。
團體迷思意思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蔡穎杰觀點:重啟核四或是綠電轉型?一個國土永續發展的視角..... (02/02/2021 風傳媒 )
作者:蔡穎杰 / 作者為政治大學第三部門研究中心研究員,德拉瓦大學能源及環境政策博士
2020年以來,農地種電的政策引發甚多爭論,甚至擁核政黨藉機怪罪到我國發展綠電的頭上,而訴求「重啟核四」。不過,從土地使用的角度來看,顯然核電廠與核廢料場址也不是蓋在空中閣樓,一樣要使用土地。歸根究柢,所有的土地原本都是自然綠地,端看社會如何分區使用。因此,主文主張,無論是農地種綠電,或是核電廠相關的土地使用,也就是要考量電力設施的興建過程是否符合憲法所認定的正當民主程序,要回歸到土地使用制度面來檢討,進而比較發展綠電與核電兩者之間,何者較能搭配民主程序的土地使用,以及當前我國土地使用的法制面有哪些可以進一步改善的地方。
以核四廠的案例,根據負責土地徵收的台電副處長林源得回憶(參見《述說龍門,我們的故事》),1980年政府核定蓋核四廠,並預定徵收370公頃的土地。多半是農地與林地,後續又追加97公頃。而林副處長則是1991年開始辦理與居民溝通協調土地徵收事宜。當然,過去在戒嚴時期,林副處長並未質疑,為何政府可以先斬後奏核定建設跟土地徵收,過了10年再去跟居民「溝通」?
在林副處長眼裡,當地農村衰敗,核電廠就像救星一樣可以提供就業,拯救在地經濟,但為何政府整天宣稱發展農業,照顧農民漁民,卻「發展」到鄉村生活衰敗到必須要仰賴核電廠來挽救經濟?而當地人是否如台電所說的想要依賴核電廠生活?以及台電是否有誠實揭露資訊給居民?可參見崔愫欣紀錄片《貢寮 你好嗎?》
林副處長也描述了跟地主討價還價的經過,這恐怕給讀者一種迷思,好像被徵收戶可以任意拉抬土地價格「刁難」公務員。多數人所不知道的是,依法,土地徵收的價格是政府單方面說了算,民眾、自救會、地主的意見只是「參考用」,尤其一般老百姓多半沒有政治聲量與資源對抗政府,除非是外來投資客,往往只能被迫吞下去政府開出的條件,而被官方宣傳為「地主同意被徵收」。而官方常用的手法就是分化被徵收戶,給予某些人特別優惠當樣板,當內應,製造自救會內部糾紛,各個擊破。(參見:南鐵協議價購開始 自救會控南市府、鐵工局「威逼誘騙」)
令人遺憾的是,直到2021年的今天,我國政府仍然沿用戒嚴時代陋習,由行政院先黑箱作業核定「興辦事業計畫」,當地居民都完全不知情,只能等有朝一日,忽然得知政府公告要來「溝通」徵收你家,然後媒體與各路公關對外宣傳大建設有利經濟,就跟當年宣傳核四一樣,至於想過著原本生活,不想被徵收的地主時常被網軍抹黑為愛錢、釘子戶(參見徐世榮《土地正義》)。或是媒體配合冷處理,社會大眾也不知道全台灣到處都是土地徵收自救會。
當然,既然行政院已經先斬後奏「核定」興辦事業計畫才讓在地居民知道,後續的都市計畫、土地徵收相關審議,也只是做做表面工夫,而不會去實質審查該建設是否有真的必要性或是公益性,內政部與各縣市由於多年來浮濫的國土規劃已於2013年遭監察院糾正,另政大賴宗裕教授研究指出,2014年全台住宅量已可供應5000萬人居住(參見《不動產學之理論與實踐》)。唯一較有「抵抗力」的可能是環評,但試問當其他單位的審查都已經定調,環評委員承受的壓力可想而知。最近台北市社子島自救會所訴求的,也就是暫緩環評,重新檢討全區徵收剷平式高密度開發的必要性與公益性。
因此,像核四案例,集結社會各界力量纏鬥數10年成功擋下建設計畫的,可以說是特例中的特例。而貢寮當地,也因為核四的施工,影響生態環境及漁場,要如何善後也未可知。行政院長蘇貞昌其實也曾嘗試以土地使用分區變更阻擋核四案,彰顯生態與農業價值,敝人衷心予以肯定。
台北縣政府昨天召開澳底都市計畫第2次通盤檢討先期會議,決定將8公頃多的核四電廠用地改劃為農業區。縣長蘇貞昌表示,核四電廠面積400多公頃,澳底都市計畫的8公頃多核四用地雖只是電廠的一部分,將使核四失去著力點,達到反核的目的。事後蘇貞昌縣長表示,依法規定,都市計畫每5年至少應通盤檢討一次,澳底已10多年未辦檢討。藉由這次檢討,縣府只是以業主身分,要求規劃單位把台北縣的好家園恢復,把貢寮最美麗的地方變更為原來的農業用地,核四廠蓋在美麗的海邊很突兀,也破壞海洋生態,是用錢堆砌的科學怪物。(1998-04-10/聯合報/06版/)
雖然當時台北縣土地分區變更被內政部否決,但其實也突顯出一個問題。也就是,在我國,土地使用分區的法定權力,都是由縣市長聘任的專家會議背書跟內政部說了算,而就算十多年沒有依法檢討土地使用,老百姓也沒轍。直到今天,一般老百姓跟市議會完全沒有任何法定程序讓他們審查跟參與土地使用決策過程的餘地,只有提供「參考意見」跟抗爭的角色,而無法比照歐美民主國家,強制舉辦行政聽證讓各方辯論,並邀請第3方公正專家來作證。以美國紐約市為例,雖然紐約市已經算是惡名昭彰的浮濫開發城市,都市計畫委員要經過市議會審核資格才能擔任,而非像台灣一樣由縣市長自行聘任即可,且紐約市要先通過環評與社會影響評估,才能申請開發案。基於憲法保障人民的基本財產權,紐約市的都市計畫土地使用跟土地徵收也都要經過市議會審核,而非像台灣一樣,由行政機關自行核定,等於是球員兼裁判,也難怪歷年來我國政府首長不斷把農地浮濫變更為建地,幾乎沒有看到如同當年蘇貞昌縣長為了保護農業生態價值,主動勇於承擔被抹黑成阻礙經濟的案例。
以土地使用來說,政府發展農地種綠電,應該算是一把雙面刃,為了四處建置再生能源分散式電力系統相關設施,勢必讓在地人參與,有別於核電廠這種大資本大工程,去徵收一塊特定大面積的土地而驅逐在地居民。政府當下也在推動地方創生,以及國土計畫法要求的「鄉村地區整體規劃」,其主要政策目的,是為了振興農村經濟、維護農地資源與增加農村人口。藉此機會,比照正常民主國家,完備土地使用與土地徵收的法制保障民主參與及私人財產,讓鄉村居民可以因地制宜規劃自己的生活場域及產業。更重要的,綠能轉型、地方創生、「鄉村地區整體規劃」3者搭配土地使用法制改革,才能開啟鄉村居民實質民主參與規劃在地發展。反之,可能導致農地資源、農業繼續不斷被壓縮,農民變成越來越需要仰賴大量興建綠能設施來補貼,變相延宕屋頂型光電發展。而未來的縣市政府首長也可能拿出一句歷史共業,又去浮濫變更種電的農地改為建地。也就是說,依現行法規,土地使用分區要不要變更,仍然是政府單方面說了算。
聽到農地變建地的光電發財夢,曾文生說,這是騙人的話術,應該揭發與制止,他要告訴不肖業者,這個承諾不是你們能給的,最後審查權還是在政府手中。(參見:經濟部次長曾文生:農地變建地是騙人話術,這承諾不是業者能給的)
而自稱永續的擁核陣營也不宜見獵心喜,把土地使用亂象的源頭怪罪到綠電設施。與其趁機考古吹捧所謂的核電經濟效益,不如回歸永續發展的正途,改革土地使用法制。由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定義來看,經濟效益本來就不是首要考量,而要並重土地正義、民主參與、保障私人財產、在地文化、糧食生產、宜居權與環境生態等等,這其實也跟我國許多土地徵收自救會的心聲一致,由於案例過多,僅引述部分如下。
「市府官員總是喜歡帶風向,不論在哪一場會議,總是說:社子島居民最在意的是【安置問題】!大錯特錯。社子島自救會不斷的陳情、請願,我們是【反對區段徵收】,我們是要一個適合在地居民的都市計畫,可以 讓居民修繕房屋、改善環境的計畫!在武漢肺炎疫情全球肆虐下,社子島擁有得天獨厚的環境。
#糧食供給:蔬菜除了供應自己之外,另提供大台北地區將近1/3蔬菜量。
#開放式生活空間:非密閉式大樓空間。社子島為水平式住宅,居民大都戶外活動,互助互惠的社會網絡與緊密的鄰里感情。
我們不需要剷平式開發,而是需要一個良好的都市計畫,畫出建築線,以人為本、以社子島居民生活的聚落替代方案。」(台北市社子島自救會發言人李華萍)
「機場捷運A7開發案在未完工前爆發「違法預標售」及「葉世文收賄弊案」,另在被徵收戶的抽籤配地說明會上,罔視居民的利益,居民只剩邊坡地、電塔旁、及垃圾地可選擇,實際上較具發展前景和生活機能較好的土地皆留給財團和投資客。表面上被徵收的地主可申請領回40%抵價地,但由於有最小基地面積的規定,許多被徵收戶的土地面積過小,只好又把抵價地賤賣或改領補償金。」(機場捷運A7站自救會長徐玉虹)
「補償金額大小並不是居民反對的原因,而是不想要放棄原本的生活、搬離現在居住的地方。這片土地不僅是從祖先手上傳下來的祖產,「家」的記憶都附著在這片土地之上,且當地生態豐富、環境優美、居住空間寬敞,生活品質優良。在國土計畫法公布後,原本坡度35%為土地的開發底線,現在卻變為可開發的農牧用地,以提高糧食自給率。「那為什麼水田又把它消失掉,把那邊山坡地變為農牧用地來騙老百姓,這是中央在騙老百姓。」(竹東二三重埔自救會長呂政權)
「同意徵收的2000多人都是炒作農地,政府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財團服務?台商回流,是鮭魚返鄉?還是鱷魚?他們都是來瓜分我們農民的利益及土地,官商勾結。有一次自救會農民問陳處長:「為什麼一定要我們這塊地?」陳處長表示:「因為廠商要你們這塊地!」(竹東二三重埔自救會長呂政權)
「每個人對金錢的態度和價值觀都不一樣,有些人一點點錢就覺得自己很富有,不應該把每個人都劃分為想要更多財富,更何況我們基層的民眾也沒有分沾到這些利益。一個人就會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被徵收就是破壞這個人原本的生活而必須重新開始,一個人不應該被指導怎麼過生活,而是有權利自己去決定自己所過的生活,你無權干涉。但是如果被徵收就是強迫你去別的地方重新開始。」(灣寶自救會長洪箱)
「新買的透天厝才順利交屋1個月,就得知自己的房子也被納入航空城的徵收範圍,這棟屋子是為自己的家人所布置,未來要一起共同居住的地方,這樣的無奈只好開啟抗爭之路。反迫遷居民和民間團體最無法接受的部分,政府和財團假借計畫案開發名義,讓農地成為建地,以及第3跑道開發的必要性。國軍基地跑道早已足夠,在政府手段之下,造成國軍基地跑道無法使用,而藉口需要多開發百姓賴以為生的民宅農地,但對居民來說唯一的訴求只有「留下來,留在他們扎根的地方。」(桃園航空城自救會蔡美齡)
「附近經過2次的區段徵收,原本農地都是免稅,但你配回來的土地有各式各樣的稅,地價稅又一直調漲,他說你配的地還漲不夠,政府說漲價歸公,但我們是自有住宅,沒有其他房子,你把房屋稅地價稅調這麼高,合理嗎?就是逼百姓把房子賣掉去鄉下的地方住的意思,這又牽涉居住正義的問題。投資客在這裡炒這塊地,如果徵收了,配回來變成建地轉賣,屁股一拍就走了。在地人的話,有些農地會配回來,但你的家當要丟掉多少,有多少東西沒地方放,政府說會補貼你租賃的租金2年,但田沒了,這些東西也就沒用了,這些工具都是錢買的,譬如農機,都是生財器具,現在都沒有用了。新竹縣政府已經徵收了那麼多土地,但學校廠商後來都不來,前科累累,縣長又有任期限制根本不能負責。他們根本在炒土地,拿我們的土地在玩,被徵收後的地方都變成是外地人的,我們這裡是客家莊,需要保留文物。」(新竹璞玉自救會長邱鴻鈞)
綜上,農地種綠電跟重啟核電2者之間,不僅僅是電力系統轉型與碳排放的差異。核電象徵的是戒嚴時代政府高層自行決定重大建設跟國土規劃,叫在地人吞下去,而發展綠電開啟了我國土地使用法制改革以及整合當前政府地方創生政策的機會之窗,讓台灣人有機會脫離戒嚴時代奠定的土地制度,以免被政府高層自行核定強制徵收老百姓私人土地轉手財團。與其讓投資客賺完屁股拍拍離開移民,不如落實土地使用的正當民主程序,才能建立民主政治到民間地方層級(參見李登輝《新‧台灣的主張》,第3章),讓台灣人能實質對自己的家園發展有參與權,應較能符合所謂轉型正義與永續發展台灣主體性的本意。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storm.mg/article/3442325
♡
團體迷思意思 在 歐馬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關於人生應該怎麼活的大道理
中聽的可能不是我們該聽的
我們不用持續地吸收和分享自己已經深信的格言
那很像不斷地在為自己催眠和洗腦
也許不中聽的才是我們該聽進去的
就是因為我們缺乏,所以那些話顯得特別刺耳
但其實那正是我們所需要的
覺得努力很重要的人,應該要聽進去放鬆的道理
覺得放鬆很重要的人,應該要好好地去努力
認同凡事要靠自己拚搏爭取的人,應該少用點力
認同凡事隨緣的人,應該多點積極進取
已經很做自己的人,不用再聽「要做自己」那一套
要學習的是多為別人著想,多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情,少一點我行我素,多一點團體與社會價值
相反的,已經很圓融/怕事/沒主見的人,不要再奉行「避免衝突」、「以和為貴」、「凡事以大局為重」的價值觀了;學習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取悅自己,讓自己開心
訂閱我的頻道: http://bit.ly/OrMARC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rMarc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marc_orange
工作連絡請來信▶barleyorange@yahoo.com.tw
_更多說書影片_ https://goo.gl/7viXT4
_給自己的提醒_ http://bit.ly/2UpUrjx
幫影片上個字幕吧:http://bit.ly/2ZwKgZ8
#做自己

團體迷思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親密關係」相關影片看這裡~https://pse.is/GGURC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就在幾週前,我們的頻道推出了「婚姻三部曲」這一系列的內容,受到很多朋友的好評。
也因此在我的學生裡,就有人跟我提出一些問題,像是呢:「老師,如果我要把老公調教好,實在太難了,那有沒有更快、更有效的辦法呢?」
或者是喔:「老師,雖然婚姻很難,但我還是很想要進去,你有沒有什麼樣的秘訣,可以讓破關率高一點?」你們的這些聲音,我們都聽到了!
所以如果現在,正在觀看這一段影片的你,正好未婚,而且你渴望走進婚姻,組成一個家庭;或者是你已經經歷了一段,讓你痛苦不堪的婚姻,但是你仍然「唔驚死啦」!
不好意思喔,應該是說,你依然「對於愛情保有期待」,希望自己還有機會展開第二春、第三春這些朋友們;那你就一定要鎖定今天的內容,我會提供給你一些,更根本的解決之道。
其實呢,關於這方面的道理很簡單,你一定也聽過,那就是「預防勝於治療」。與其啊進入婚姻之後,跟另外一個人相互折磨,不如事先就把可能造成的風險降到最低。
也就是說在結婚之前,選擇好那個對的人,把一剛開始的設定就弄對,真正在操作這個系統的時候,就不會一直卡關,然後把自己累得半死。
但是呢,我要事先強調,這裡提到的「選擇」,並不是一般人說的「你感覺他很不錯」這種很籠統的;或者是「你喜歡某一種個性」,甚至於是「高富帥、白富美」這麼抽象的標準。
因為如果大家喔,回到「感覺」;感覺準的話,那現在的社會,就不會有這麼多孽緣、曠男怨女,不是嗎?
所以呢,我今天花一點時間喔,跟你說明什麼樣的條件,是「適合」走進婚姻的?
如果不具備這些特質,我真的奉勸各位善男信女,不要輕易的走進婚姻,因為那絕對會是一場災難。
進入婚姻呢,其實是你的一個權利,而不是你的義務或者是責任;如果你沒有先具備這樣的想法,啊你是活在清朝嗎?
所以,你可以選擇要不要行使這個權利,如果你評估走進婚姻,你的人生不會變得更好,那就千萬不要嘗試。
單身其實沒有什麼不好,更不是有病,那是一種對自己深刻的了解之後,所做的有意識的「最佳安排」。
好,談到這裡,我們回到擇偶條件。
你一定聽過一種說法,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在進入婚姻五年、十年之後,都會歸納出一個很普遍的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進入婚姻生活久了,夫妻之間會比較像是「同事」,各自有各自負責的工作、分工,然後互相協調,讓家庭這個「公司」能夠運作順暢。
所以順著這個比喻,如果維持一個「家」,某種程度跟經營「一家公司」會很相似的話,那你有沒有想過,你或者是你的伴侶,是不是真的具備有「經營管理的能力」呢?
我自己就是一個創業者喔,創業的次數還不只一次,所以我很清楚知道,創業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的事情,有些人他的特質,就是老老實實的當一個上班族,反而會比較合適、比較幸福。
而且呢,就算你的能力很好,也很適合開公司,不等於你一定會成功,創業失敗的風險其實是很高的。
就像兩個再相愛的人,彼此再怎麼契合,還是會因為有很多的外力問題而分開,沒有人能夠保證努力就一定會白頭到老啊,相愛就一定可以幸福,是這樣嗎?
不過,一個人會之所以想要創業,一定是會對於某件事情,或者是更專業的開發…等等的有所熱情,所以讓他有信心可以贏得市場的肯定。
然而在這邊,如果只是要維持一家公司的營運順暢,其實光靠熱情跟專業,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像是親密關係裡面,兩個人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也會有一種想法就是只要我們愛、也只要夠契合,就可以為彼此帶來幸福啊。
可是真實的情況是什麼?當你開了公司,你設計了產品、別人認同了你的專業、做成了第一筆生意,然後呢?
你是不是還要有很強大的行政管理、行銷、業務、會計這些後勤資源啊?只有具備這些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一家公司,才能長長久久的經營下去。
所以如果你希望「婚姻」這家公司,不要倒掉、不要離婚,那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找到一個「有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人,跟他結婚。而且在此同時,你也要確認自己是不是有具備相同的能力?
因為只有你單方面要求對方優秀、能力好,而自己卻在一旁納涼、什麼都不做,那這個關係始終會是失衡、會是失敗的。
而且這些能力還得隨著時間、階段、面臨的任務不一樣,必要的時候要做很多的升級跟調整,不可能用舊的版本一路運作下去,這樣子你們的系統,只會越跑越慢、越來越沒有效率。
那麼到底要怎麼樣挑選適合的結婚夥伴呢?
相信喔,追過前面「婚姻三部曲」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頭一遭,要和同一個人,維持一段封閉式的關係最長的時代。
雖然說現代婚姻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50年,我們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走入婚姻,畢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正因為如此,你實在有必要讓自己在進入婚姻之前,好好搞清楚自己跟什麼樣的人結婚,才有可能擁有你想要的幸福婚姻。
在年輕的時候呢,可能很多人會期待,另外一半要是白雪公主、白馬王子;而今天這個時代裡面,我必須要先打破你這個迷思。
因為你想要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不外乎是長得帥、長的美、長得高、身材好,最好還是個霸道總裁,或者是百億千金。
但是事實上呢,這種找伴侶的願望,其實是不切實際的。
因為在基本上,有錢的霸道總裁、百億千金,只代表這個人具有財力,他可以付錢把小孩子養大,但是他有沒有能力維持長期、穩定、相互尊重的關係呢?這其實是個問號。
再來「長得高、長得美、身材好」,也只代表你們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會有比較討喜的DNA,會長得比較好看;這樣的前提跟能夠維持一段長期的關係,一樣是無關的啊!
所以,如果你堅持要找到這樣子的對象來結婚,那其實就已經註定了,當你們完成「養兒育女」這樣的責任之後,你們的婚姻一定會卡關;因為婚姻不會只有「養兒育女」而已啊。
然而你會不會很好奇,能夠長期維持關係的伴侶,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這個答案,心理學家可以幫助你,可以給你一些解答。
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真正對婚姻關係能夠加分、願意成長,而且有能力長期維持關係的人,你必須學會觀察在他身上,是否有這五大特質?
第一個特質,你要看他在團體裡面是否合群,有沒有團隊協作的能力,是不是願意付出、願不願意妥協?不會只會要求別人配合他。
這樣的特質會關係到,未來你們組成家庭之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幫手,當你的神助攻,而不是豬隊友啊。
第二個部分,你要看他的生活,他是不是能夠獨處,也能夠樂於跟朋友聚會。這樣的因素會關係到你們將來的家庭生活,是不是能夠有相處的溫情,但是也能有獨處的寧靜?
不是那種喔,會讓人窒息的存在。非得粘膩在一起,要不然或者是很疏離,因為只有這樣子,他才不會期待,你得為他的喜怒哀樂,去負全部的責任。
第三個特質,你要觀察他的個性穩不穩定,他的情緒會不會太敏感、太激烈,一點點小事,就會變得很焦慮或者是暴躁。
這個部分會關係到一旦你們結了婚,如果遇上任何難關,他能不能冷靜面對,好好的跟你溝通。
第四個觀察點,觀察他在工作或生活上,特別是面對承諾的時候他的表現。他能不能為自己負責任,說到做到,不拖延;他會在乎自己說的話。這代表著對方是否可靠。
唯有對方足夠可靠,你也才值得你去付出對他的信任。而不會讓你在婚姻裡,你得一直跟在他後面擦屁股;如果你一直需要幫他擦屁股,這樣子不斷失望的你,很快的就會對段關係,失去了信心。
第五個觀察點,當你們之間發生爭執的時候,看他能不能換個角度,為你著想;對於新的事物有沒有好奇心、開放程度。
這意味著對方,他有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更能夠有同理心,才能夠去真正的在關係裡,知道你的在乎。
我在這邊重複一次喔,挑選伴侶的時候,真正對於維持長期關係,有幫助的特質,分別是什麼?
第一個「合群的」;第二個「不會太內向,也不會太外向」;第三個「情緒要穩定」;第四個「負責任」;第五個「有自己的立場,也能夠為他人著想」。
如果你有追「理科太太」的話,她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來選擇她的另外一半的啊。
那具備這五種特質的人,通常才會願意跟另一半去分享權力,能夠共同作出決策,讓彼此感覺到尊重。
所後你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特質,而這些小小的意願,其實決定了大部份的人,當我們遇到婚姻的難關的時候,是否還願意在這個關係裡面,繼續努力的關鍵。
因為當一個人擁有獨立的經濟,而感受不到伴侶的尊重,那就有很高的機率,會選擇離婚。這就是現在很多女性,她的一個思維。
所以在結婚之前喔,好好的根據這五個面向,去辨識出哪些人,是適合長期經營一段關係的這樣的人?直到你確定之後,再說「Yes!」。
如此一來,當你們走到婚姻之後,才能夠一起攜手打怪,然後呢克服難關。
而不是呢,在事前你「以為」你跟他結婚、生小孩之後,他就會變成另外一種人,或者是長出新的能力。
我在這邊要很明白的告訴你喔,這樣的機率實在太低了,他以前不會的,他未來仍然不會;這是真實的狀況,都這麼演的啊!
因為對一般的多數情況會是什麼?「啊反正都已經結婚了,謀哩係咩安抓?你能拿我怎麼樣嘛?」
所以如果你真的不想要,簽字完之後才後悔,請你一定要在結婚之前,打開你的眼睛,好好看清楚,自己選的對象,符不符合這些條件?
如果有,而且他也很渴望婚姻,而且有做好跟你一起攜手共度五、六十年光陰的準備,願意跟你一起實踐生命的夢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那我很恭喜你喔,快點把對方套住~再慢,別人就搶走了喔。
但是如果你在評估之後,覺得自己正在交往的這個對象並不合適,可是呢,你的家人一直催促你結婚。
你可以把這段視頻,或者是先前談到,關於婚姻的這些影片內容,分享給你的家人朋友看,請他們清醒一點啊。
跟他們說喔:「結婚一定有風險,婚姻家庭有賺有賠,簽字前請詳閱『一天聽一點』。」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產生啟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的影片說明裡面,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凱宇誠摯的邀請你,也誠摯的期待在你的生命當中,跟你一起攜手同行,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團體迷思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在一些會議結束之後,都已經達成了必要的共識,並且要進入執行的階段。
這個時候呢,就有三三兩兩的人,私底下在討論說,剛剛的決議啊,其實是不OK的,有一些問題需要調整。
然而,你會有一種矛盾的感覺,那就是那你為什麼不在會議的當下,就提出你的看法跟想法呢?
你的想法絕對是對的,在那樣的狀況底下,本來就有話應該說。只是我們很少繞到另外一個角度去想,就是那到底是什麼樣的環境、組織跟團體,讓我們有話不敢說呢?
其實,關於這樣的現象,曾經就有心理學家,叫做詹尼斯。他在上個世紀,他就研究美國,那個時候決定入侵古巴南部的豬玀灣的歷史事件之後,他透過一些研究,去描繪出這樣的行為。
那時候的背景是這樣喔,在1961年美國的前總統,約翰.甘乃迪。他想要利用1400個逃亡者,去推翻古巴的卡斯楚。然而這些人不是職業軍人,人數其實也很少。
所以,古巴知道他們要來的時候,就把他們全數殲滅。這樣的事件導致在冷戰期間,古巴本來是從置身事外的立場,變成是倒向蘇聯,還差一點引發核戰的危機。
其實仔細想想,約翰.甘乃迪和他身邊的人,是何等聰明的人,而且掌握了美國這麼大的情報機器,也不可能是有情資上面的缺乏。但是他們聚在一起之後,卻策劃出這個笨到不行的行動。
甚至於,在整件事情結束之後,他們的內部人,也說不清楚為什麼當初會做這樣的決定。後來,詹尼斯的研究就指向,其實這是一種「團體迷思」的心理現象。
所謂的「團體迷思」呢,就是一群人抱團取暖的時候,這時候大家的意見,會趨於一致;就算有反對意見,也不會提出來,因為不希望自己成為那個「不合群」的人。
然而,在這樣的狀況底下,就會造成很多不合理,或者是愚蠢的決定,它卻被實行的可能。所以,要能夠造成「團體迷思」會有三個必要的條件。
第一個叫做,一群喜歡彼此的人。套一句現在的語言,就是一群「同溫層」的人。
然後呢一個「小圈子」。這個小圈子可能是同事、同樣關注的議題,或者是同樣生活環境背景的人。
而第三個條件,就是「時間壓力」。要在期限之內,做出重要的決策。
所以你仔細想想,一旦有時間壓力,又加上一群同溫層的人,然後關注的議題都類似。這自然而然喔,就會產生一個我經常說的叫「專業近視眼」。
因為,大家太習慣只看、只聽、只想某個層面的部分,所以,自然而然也只會做出,某種慣性底下的決定。
其實最可怕的一點,就是如果在這個團體裡面,有人開始提出不同的意見,哪怕只是心中閃過一個念頭,心裡都有一個團體壓力,叫做「我會不會破壞這個團體的和諧?」
所以,如果要避免「團體迷思」的發生,就是當你有任何任務、任何計劃的時候,在團隊裡面,至少都要有一個不怕被炒魷魚、不怕被排擠、不怕被孤立的討厭鬼。
這個在天主教會裡面,在討論某個人,是否能夠被封為聖人的封聖會議裡面,也有安排一位叫做「魔鬼代言人」。
他就是負責不斷的去黑這一個對象,不斷的去找出這個對象,之所以不夠資格被封為聖人的原因。
這個魔鬼代言人的任務,倒不需要去分化,或撕裂這個團體。反而是透過這樣的一個人,他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促使大家想得更仔細,想得更周延。
所以囉,如果一個團體要能夠做出好的決策,就要讓不同的聲音,可以被發出來。讓每個人都相信,可以把自己真心想說的話說出來,而且不用擔心被秋後算賬。
然而,如果回答你我現在生活裡,你有沒有發現,我剛剛講到三個字叫「同溫層」。當我們都很習慣,運用網路工具的時候,你會發現「同溫層」的效應,會越來越嚴重。
這就造成可能你在面對自己,的生命的很多決定跟決策的時候,你也有一種,叫做「隱形的團體計劃」。
因為你太習慣跟一群喜歡彼此的人,還有一個小圈子裡,去蒐集訊息、去思考訊息,如果又加上時間壓力的時候,這時候我們常常就會做錯決定。
這也是為什麼我經常會跟朋友分享,我說喔現在的時代,你要找到自己的小圈圈太容易;你要能夠找到自己的同溫層,也太方便了。
所以這個時候,你反而要反過來做,「反過來做」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有意思的不要「抱團取暖」、有意識的聽聽別的聲音。
如果在你的專業或生涯裡,你有一些規劃、你有一些突破、你有一些想法的時候,有多少時候是你一提出來,就覺得自己好像變局外人,於是你就不敢去嘗試、努力。
因為,可能在你的內心深處,你會覺得跟大家在一起,還是比較安全。你發現了嗎?這不就是一種「團體迷思」嗎?
我想人生會有兩種後悔。第一種後悔,是有一些你想做的事,一直沒有去做,這是第一種。
然而,第二種後悔更慘,叫做有一些你想做的事,你沒有去做,一直到你見證、目睹了,有人把它做成功了。
所以人生說到底,我們還是得為自己負責任。透過今天的分享,你可以問問自己,你還要繼續「抱團取暖」嗎?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如同今天分享到的「抱團取暖」,其實有很多時候,當我們陷入「團體迷思」的時候,我們就失去了分辨訊息的重要能力。
如果你發現,自己很難真正的看懂、聽懂,別人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他之所以這麼說、這麼做,的背後意圖。
如果你對這方面是有困難,而且你很希望透過好的提問,跟必要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的話。那麼我就相信,在3月8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會給你很大的幫助。
我很期待能夠在3月8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團體迷思意思 在 團體迷思 的推薦與評價
團體迷思 (亦作團體盲思,Groupthink),指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由於成員傾向讓自己的觀點與團體一致,因而令整個團體缺乏不同的思考角度,不能進行客觀分析。 ... <看更多>
團體迷思意思 在 【一天聽一點#489】你還要繼續抱團取暖嗎?~《團體迷思》 的推薦與評價

所謂的「 團體迷思 」呢,就是一群人抱團取暖的時候,這時候大家的意見,會趨於一致; ... 所以這個時候,你反而要反過來做,「反過來做」什麼 意思 呢? ... <看更多>
團體迷思意思 在 [議題] 團體盲思Group Think - 看板CAT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要開始正題前,我想先謝謝私信告訴我近日CATCH板發生狀況的板友們,
我也才知道相似的事依然在發生。看了zonnebloem板友的"自我提升之前"
一文,我真的覺得他點出一個很值得討論的議題、並且重新定義了一些
名詞,身為被他在文中提及的當事人之一,我一直在掙扎要否破例在此板回
文。在這兩天的觀察下,還是選擇寫了這篇文,希望對真正想提升自我的
板友們,在思考上有所助益。
一.團體迷思症狀:
這幾天我正在看社會心理學的書,裡面提到的團體迷思症狀,完全反映了
我在CATCH板看到的現象-
1.高度的從眾壓力(High-Conformity Pressure),不容許有異議出現。
2.自我約束(Self-Censorship of Dissenting Ideals),不讓心中的不同意見
公開發表。
3.禁衛軍現象(Mindgards),讓他人不受到相反意見的左右。
4.表面的一致(Apparent Unanimity),大家都認為別人也支持這個方案,形成
一致的表象。
以上四點,叫做「過早尋求共識」(Premature Concurrence Seeking)。
身為使用PTT互動討論平台的你/妳,有否也讓自己成為其中之一呢?或是成為
別人期望下的其中一顆被左右的棋子呢?
二.如何避免團體迷思:
1.鼓勵每位成員踴躍發言、並接受成員對其「意見」之批評。
2.應時常邀請專家參與討論、並鼓勵專家對成員的意見提出挑戰。
3.每次聚會中,至少需指定一人扮演抨擊或魔鬼的角色,向團體的主張挑戰。
這只是我列的其中一小部份,PTT只是交流平台、非聚會,而兩性關係、感情議題的
討論,也無所謂的專家。但我寫的這三點,只是想傳達打破觀點迷思的「精神」與
「態度」,而不是指在此板的人都要刻意以此無限上綱、為反而反。
三.酸、吐槽、挑戰、異議、質疑:
以上用詞,每人的定義都很主觀。挑戰、質疑,在我的學習訓練裡是必備的,而且是
正面的;但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就要用「吐槽、酸」這種負面標籤貼在針對「意見、
議題」表達異聲的人身上。而身為其中一位讀者的你/妳,是否有獨立思考能力與耐
心,以自己的判斷去辨別對方的異見,而不是一看到有人在貼負面標籤(吐槽、酸),
也就「跟著」以負面角度在因人廢言或為反而反?當然,這仍是個人的自由,只是若
因此失去聽到異見的聲音(甚至是有建樹的質疑/挑戰)、而只是堅持自己的觀點是
唯一,那所謂的自我「提升」,還有提升的空間存在嗎?
就我在國外受到的教育訓練裡,課堂討論中,有時會有兩位同學為某個論點爭的面紅耳
赤,旁人看了會以為他們在吵架,但教授和同學都只會平靜的聽著他們的"吵",因為雙
方都各有論點,但是完全沒有任何的人身攻擊,下了課後,他們都還是好朋友,可以一
起吃飯、運動、聊天,身為外國人的我,非常欣賞喜歡這樣的學習/討論態度。
不只是發生在同儕裡,在課堂上課時,當教授講完一個論點後,會叫台下的學生提出
異議,會說 "Challenge me!" 鼓勵學生思考、提出不同的觀點、甚至點出他的論點
裡是否有可能的漏洞。而這樣的教授,在哈佛大學裡任教,他不會因為自己的身份、
學歷和頭銜,就自認為自己講的東西才是對的、好的、唯一的,他願意並鼓勵學生提
出異見、挑戰他的論點,並且不會take it personally!這樣開放的心胸,絕對不會把
發表異聲者,當成是在吐槽,若質疑的點很有道理,他也會說good point!而不是惱羞
成怒、模糊焦點的開始反擊對方,而讓一場可以很有建設性的討論,變成無法回答別人
疑慮或無法因應挑戰的不了了之。
如同板主前幾篇的公告文所說,PTT的不同,在於可以交流討論,若無法接受自己的文
章有異見,那應該寫在自己的blog或日記裡即可。也因為PTT的人數眾多、各板的人都
可以隨時自由進出,所以使用者只要注意「置底的版規」,而不是某人的自規,因為
所有在板上發言者,都不需要在推文回文前先特別去探聽此id的癖好/要求後才能考
量能否表達異見,因為PTT的平台,除了板主,所有使用者的權利,應該都是「平等」
的,不管他/她是發問者還是回文者,不管他/她的推文數是0還是爆。
異聲,也包括不贊同、不喜歡,這也是一種異見;若總是拿「你要另外發篇文寫出更
好的作法才能批判」、而制止或否定別人表達不到50字(無法po文)的推文內容,那這
邏輯就像嚐美食的你我,若無法做出更好吃的食物,就沒有資格/權利說為何不好吃、
給予對此食物的意見看法?
很遺憾地,z板友的言論自由一詞,一直被無限上綱與濫用,還好這樣的板友不多,
相信有智慧與邏輯清晰的板友們,自然不會讓自己也成為盲從與團體迷思下的其中
一位。
祝福 CATCH板的素質,在三位板主的管理後,愈來愈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6.149.2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TCH/M.1399213830.A.CC2.html
質疑有否道理,由誰判定呢?我曾質疑某個論點(而且是板友們也有同感的點),
但得到的反應還是很大哦!所以你所謂的品質判定,也是因人而異吧 :)
另外,此篇文的作者是我,所以我可能也會再寫類似的文章,即使沒寫在此板,
我也不會寫在你所說的專板哦,因此不是類似的文章都會在專板出現哦 :)
書名就是社會心理學 但這是考試用書,只畫重點摘要,很老舊的書
若你有興趣,可以找任何一本相關的書,查目錄,若有提到團體歷程相關的主題
(包括從眾、順眾、團體迷思等字眼)或許可以看到相似的概念~
這篇文章沒有提到任何派別之分與招數之爭,不知為何會使你寫出劍宗和氣宗呢?
我「從來沒有」在此板分派別,甚至心法VS技巧派的分類,也不是我起頭的。
我是今天才po文表達對z板友的文章之看法,她已貼文幾天了、也有人在不同文章下
不斷享受言論自由、板主也公告數篇文懲戒了。不知UYC今天才寫這篇文章,內容哪裡
讓你煩呢?還是只要有UYC的id,你就會煩呢?
你確定?carol當時也曾回過文章、分享她個人的經驗談和看法,當時她的文章
推文裡,有人是這樣回的: "好!!妳贏了,CATCH送給妳們,滿意了嗎??"
反應大不大,我想大家就彼此心知肚明了吧:) 真理不辯自明→#1IdAnOvZ (CATCH)
我使用PTT超過十年,可沒見過有板友的反應這麼大的呢 :)
若我沒寫這篇文,你還會抒發嗎?會找誰抒發呢?如同我上面已問的,我不知劍氣二宗
怎麼來,也對這樣的形容無感。再者,同我常強調的,在這裡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我
不知你在講的師傅們是指哪些人,我不是、也不是什麼大師大神喔!
不知道此篇文章和你的言論有何關聯...不知文章哪句話有談到仇恨?這裡的推文,
也都是別人「先」發言,我「才」做回應。目前都只有回答或澄清事實,原來這在
你的邏輯裡叫做記仇啊,不知是誰無中生有、主動提出的呢:)
有很多人覺得嗎?你可能要先去看板主之前的公告警告名單和有多少po文者在漫罵哦~
其實我寫這篇文,純粹只是想討論表達異見的意義和價值,真的沒有想到還有人要拿
之前的事件出來吵架爭執,而且我更不瞭解為什麼是選擇在這篇文之下,雖然有人推
文說不是針對我或這篇文章,但看到我就想到派別或兩邊之爭,真的很無奈,因為我
很討厭只是討論一個議題或挑戰一個論點,就要被莫名分派別、貼標籤,這種自動把
人被迫選邊站的作法,我以為只有國小生才會玩的遊戲。
不管討論什麼議題,我相信真理可以愈辯愈明,但若無法以更強的論證來證明或反駁
一個論點,也可以選擇忽略別人的挑戰或質疑,實在不需要以對方是在「鬧、酸或吐
槽」來模糊焦點,這不但顯示自己無接受異聲的雅量、無開放心胸想傾聽、無開濶思
維想瞭解,更容易使人臆測是否你的論點薄弱、站不住腳,所以才會以負面標籤貼人
的方式作反擊?而最後,只淪為爭吵,而非有建設性的討論!
對我來說,自我提升之一,就是不讓自己的思維窄化與僵化,人都可能有思考的盲點,
也因為生活經驗的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一樣,但也因為這個不一樣,才會在一篇文
章的推文裡,產生不同的火花。心胸愈開放、愈有獨立思考能力者,收獲自然愈多。
簡言之,當有人針對一個「論點」提出挑戰、質疑或異見時,若你take it personally,
自然就會以「對人」的方式反擊,『對事』V.S.『對人』的討論,自然就不會有交集!
那麼,把它解讀成後者的人,自然就會有情緒,而拿這情緒來責怪表達異聲者不該提
出論點者,就請看上一段的文字,並反問自己,為什麼要把文章寫在公共論壇裡?
※ 編輯: UYC (114.47.2.77), 05/06/2014 00:21: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