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各種刊物媒體來說,到底是寫作重要,還是提問重要?】
最近接到一個訪談。我看了訪綱之後,發現問題非常廣泛抽象,而且跟我的專業似乎連結不大,即使接受訪談,也不知道能回答什麼。
我直接回覆訪綱問題看不懂,跟我連結不多。我解釋,這樣受訪者很難協助訪問者,更提不起受訪的興趣。
我提了一個建議。如果要訪談,需要從我重視、長期投入的主題切入,例如可以從《風土經濟學》、《風土創業學》內容去找問題。
也許這個回覆很直白,讓對方壓力很大,但這也是誠懇的回覆。
兩、三天後,對方重新傳來新的訪綱,內容完全不一樣了,比較有扣緊我的專業,問題也比較聚焦了,顯示他們有花心思準備,也有站在我的角度思考事情。
我常思考,現在有各種媒體、地方刊物,出現大量的寫作者。但是對於刊物與讀者來說,到底寫作重要、還是提問重要?
我認為提問力遠高於寫作力。因為一個好記者、訪談者絕不能只有漂亮的文字,卻沒有扎實的邏輯思考、提問訪談的基礎。這就像沒有採買好食材、或是豐富食材的廚師,如果只靠調味料、重口味去烹調,讀者一定吃得出來,料理背後的單調味道。
但是多數媒體、甚至更多刊物,現在幾乎都是外發給各個「寫手」,如果只要刊物漂亮、文字漂亮,但是核心靈魂還在嗎?寫手需不需要扎實的提問與思考訓練?
我曾在《精準寫作》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6006
第七課「結構力」提到,自己當記者時,一位年輕記者屢被退稿,一直反覆修改,我看了他的稿子,發現不是寫作的問題,而是採訪不夠深入與多元,導致內容單薄。我建議他不要再修改了,趕快去補訪,讓內容更深入。
我在大學新聞所教過三小時的提問力。有位學生用新聞稿的方式記錄課程的內容。其中幾個重點是這麼寫:
「洪震宇點出提問的重要性。他認為提出好問題需要好奇心與思考力,除了設身處地的理解受訪者,更要在採訪當下給予適切回應,方能突破受訪者的心,『你要進入他的觀點,用他的眼睛看世界』。
那麼,一般人常會犯哪些提問上的錯?洪震宇針對上週作業,點出學生在提問上常出現的幾種狀況:例如只能回答Yes/No的封閉式提問、空泛又令人不知如何回答的提問,另外也有些是值得深思的提問。
除了自己透過觀察、點出學生提問上的盲點,洪震宇也讓學生以組別討論、歸納出,在採訪時無法做出好提問的原因:「對於問題意識不是很清晰,進而難獲得關鍵答案」、「受訪者對自己不夠信任,進而難以問出內心真實」、「受訪經驗不足夠,因此難以懂得追問、問得深入」。」
其實提問不只是用在採訪,更用在各種會議、溝通,了解團隊、顧客需求。
然而提問力需要嚴謹的訓練,還有高度同理心的態度。不是滔滔不絕,而是提問、聆聽、覺察與回應四者的緊密連結。
這也是我在「提問式職場領導力」https://hahow.in/cr/frankhung
這門線上課程強調的基礎能力,才能有效完成溝通的過程,了解他人觀點(說了什麼?如何說出來,包括表情、語調與姿勢,以及為什麼說這些內容)。
我想談的結論就是,提問力最重要的關鍵:「你要進入他的觀點,用他的眼睛看世界。」
沒有辦法進入他人的世界去了解每個人,就很難寫出深入精彩的報導文章。
即使很會寫,也容易都是自己的偏見,無法讓更多人了解。
照片是我訪談坪林包種茶品牌「白青長」兩兄弟。(這是出在《風土創業學》的第21課:「台製茶不等於台式茶」,我談台灣茶產業遇到的機會和挑戰)
《風土創業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525?loc=P_0003_053
「提問式職場領導力」線上課程:https://hahow.in/cr/frankhung
「封閉式提問」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封閉式提問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封閉式提問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封閉式提問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封閉式提問 在 No.28 「5W1H」創意聯想引導法(下)-「開放式」與「封閉 ... 的評價
- 關於封閉式提問 在 封閉和開放式問題使用方法和技巧時機,客戶無法拒絕成交法 ... 的評價
- 關於封閉式提問 在 封閉式問題例子的推薦,YOUTUBE、MOBILE01、PTT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封閉式提問 在 封閉式問題例子的推薦,YOUTUBE、MOBILE01、PTT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封閉式提問 在 封閉式問題例子的推薦,YOUTUBE、MOBILE01、PTT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封閉式提問 在 提问的类型 - Coggle 的評價
封閉式提問 在 財經主播/主持人 朱楚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職場溝通:問對問題,讓你在視訊會議贏得老闆與客戶的心!三個溝通小技巧別忽略】
📍完整好讀網誌版:https://reurl.cc/1YxVkX
今天竹北終於下了一點雨,望下窗外希望這雨能下的準一點,能夠解了水庫的乾渴,不過更希望的還是疫情能快快停歇。🙏
滑了滑臉書,不少朋友都在彼此鼓勵要繼續在家待好待滿,就當作是廢宅救台灣,幫醫護人員的忙。
隨著每天確診人數仍然超過三位數,疫情看樣子還會再持續一陣子,也有不少朋友分享嘗試著視訊會議和線上課程,
當在家工作成為新常態,「視訊會議」和「線上教學」的需求也變多,如何能在視訊會議上顯得專業不落拍,也成為不少人的新挑戰。
就有聽到朋友分享,開視訊會議時,發現原本在辦公室很專業的同事,怎麼會議上姿態看起來過於隨興,而且背景看出來家裡很凌亂,甚至明明在講很專業的事情,結果狗狗突然跑出來,讓客戶有點尷尬。
這不禁讓我想到幾年前一位釜山大學的教授在接受英國媒體連線採訪時,他的兩個小孩突然闖進房來,結果直接入鏡,爆笑影片全球瘋傳。(是也很溫馨,不過教授應該很尷尬吧!)😆
確實,視訊會議跟實體會議相比,由於大家都在各自家中,可能會有許多突發狀況,不過危機也是轉機,此時若你能掌握訣竅,也是能很快凸顯專業的新戰場!
我在新書中有提到,#問對問題能讓你脫穎而出,#獲得客戶或老闆的注目。也分享了一個朋友的例子,
他因為在會議上提出一個好問題,結果被客戶老闆大為稱讚,拿下了大筆訂單。換句話說,在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視訊會議上,你如果能提出很棒的問題,不僅能讓與會者、老闆、大客戶印象深刻,甚至有機會為你贏得訂單,增加考績!
而如果你能適時提出一些貼心與細心的問題,幫助會議運作更順暢,也會為自己的人源和形象大加分!
因為你的提問,呈現出你的個性與氣質水準。
所以在視訊會議上,你更應該重視提問,和好好運用提問的機會,可以自然而然的幫你的專業形象加分!該怎麼做呢?有一些小撇步分享給大家:
🎯#運用封閉式提問協助會議
所謂封閉式提問,就是給對方是與否、或是某幾個選項作為回答的提問。
當一方發言完,你可以運用這樣的提問方法,幫對方總結:所以你剛剛對於OO事情的看法是1..2..3..嗎?藉由總結除了展現你的專心聆聽,也可以幫與會者再次抓重點,不管是對於你自己或是會議進行順利都有幫助。
或是也可以稍微緩和詢問另外一方是否聽清楚,並且下一位發言前,要引導表示由OOO接續發言,這會展現你的貼心。
🎯#避免提出沒方向性的問題
不少人提問時喜歡用「你覺得呢?」作為結尾,但這其實是沒有方向性的泛泛提問,很容易讓與會者不知「該從哪回答才好」。
而視訊會議上又更缺少人與人的溫度,也不可能用眼神暗示哪位同事發言,此時如果提問使用你覺得呢結尾,可能會換來一陣沉默和尷尬(這尷尬會比實體會議更久更長)。
🎯#可以使用倒金字塔敘事模式
剛剛提到,視訊會議與實體會議的最大差別,就是與會者的注意力有限,而且很容易被干擾,因此在視訊會議上,更要避免長篇大論,
建議可以使用媒體寫作常用的「倒金字塔敘事模式」,先說結論,再列點解釋結論,會讓你的發言精簡有力,抓住聽眾有限的注意力,呈現你的專業形象。
以上,就是如何能用提問力打造視訊會議專業形象的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祝福大家都能在視訊會議上展現專業,為自己的職場人生開創新機會!
周末愉快:)
#提問力決定你的財富潛力
#視訊會議溝通技巧
#周末來一張俏皮照吧
封閉式提問 在 商業周刊(商周.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好說話【「我隨時有空!」很想跟對方見面也別這麼說…正確邀約說法一次看】
「喂?江老師,想請問您今天有沒有空?我想過去拜訪。」「今天沒空呢!最近比較忙,哪天有空我再打電話給你好嗎?」雖然是以均主動約江老師見面,但實際上滿被動的,需要喬時間的還是江老師。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化被動為主動呢?約定時間時,既要自己主動確定,但也需要給對方選擇。簡單來說,就是要善用封閉式提問。可以提供時間段「上午」、「下午」,供對方選擇。此外,切忌…⬇️⬇️⬇️
📮一天一篇精選好文,商周IG幫你畫重點:https://bwnet.pse.is/UU8ZF
封閉式提問 在 封閉和開放式問題使用方法和技巧時機,客戶無法拒絕成交法 ... 的推薦與評價
提問 式行銷, 封閉 和開放式問題使用方法和技巧時機,客戶無法拒絕成交法#如何讓自己收入倍增?免費培訓計劃利用『網路組織行銷+ 提問 式催眠行銷』有興趣 ... ... <看更多>
封閉式提問 在 提问的类型 - Coggle 的推薦與評價
... 的提问时机, 小心将对方逼入防御状态), 提问式沟通策略三( 将消极问题转化为积极问题, Disempowering消极的提问, Empowering积极的提问), 开放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 ... <看更多>
封閉式提問 在 No.28 「5W1H」創意聯想引導法(下)-「開放式」與「封閉 ... 的推薦與評價
提問 有「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問法,或是折衷的第三種問法,以下為大家說明這三種 ... 但孩子透過開放式提問的引導,都可以慢慢培養出創意思考、獨立思考的能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