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學習是治療疼痛的第一步
每天門診都有不少病患向史考特訴說自己這邊痛、那邊痛,其實這些疼痛問題我都經歷過。
我曾經右肩夾擠過,每次要將醫囑單放進印表機都非常痛苦,後來換掉幾個訓練動作,肩膀就不痛了。
我曾經左腕媽媽手過,停止抱貓並乖乖穿護腕,後來就不痛了。
我曾經多次訓練拉傷下背,後來學會漸進承重的復健原則,下背就不痛了。
我曾經尺神經壓迫睡到一半被麻醒,後來改變睡眠姿勢,就不麻了。
史考特也只是個會生病、會疼痛的普通人,但我對這些疾病比一般民眾瞭解,知道發生後該怎麼處理,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恢復。
人生中的許多難題例如減重、投資理財,我認為都跟治療疼痛一樣,該從「認識你的敵人」開始。
花時間、精力研讀疼痛的知識、成因、治療,往往幾個小改變就能解除疼痛;就算沒能完全解除,疼痛也通常會改善;就算一點都沒改善,至少不會因未知而感到恐懼和焦慮,也能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
門診裡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衛教,我的每一位患者都會得知詳盡的診斷、疾病成因、建立心理預期、以及回家後必須配合的事項。有時門診步調匆忙,我不確定病患能吸收多少,這點在未來我會以衛教單張、影片補強。
受疫情影響看診人數減少,每一位患者都是VIP。如果想找史考特看診,現在是好時機XD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鳳梨妹 Vickyp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鳳梨接受冰桶挑戰 (ALS Ice Bucket Challenge) #ALSIcebucketChallenge 被統神點名冰桶挑戰 霸氣挑戰之餘我都受不了以下我難得要這麼正經了.. 其實我和很多人一樣,一開始看見「冰桶挑戰」的廣大迴響,是有所質疑的。 我最一開始想到的是,漸凍人患者...
尺神經壓迫 在 莊武龍醫師:控糖筆記、運動、生活及旅遊隨筆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下午約診
最後一個治療的是
一位手痛一直不會好的患者
她該做的復健跟伸展一直都有做
但是就是沒有改善
甚至吃藥還有吃B群也是沒改善
最後她來我的門診請我評估
我用超音波評估後
應該是尺神經壓迫造成的
接著我幫她做神經解套術
治療後
她發現她的疼痛改善了
處理疼痛問題
我覺得如果連吃藥那麼久都沒好
大概就要好好仔細找一下原因
找對正確的致病原因
才能給予更正確的治療方式
尺神經壓迫 在 家醫/職醫_陳崇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家庭醫學】~ 自行車造成的手麻 ~ Part I
從大學以來,都不太愛騎自行車;因為每次騎遠一點,手都會超麻的。
以前高中上下課通勤騎到火車站,10分鐘的路程,還沒什麼感覺。在大學時,某次從長庚一路騎到八里,就發現手的前三指 (姆指、食指、中指) 麻到握不起來,後來醫學知識增加,才知道那種症狀是「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也就是正中神經被壓迫所造成的。
後來就只敢騎騎ubike來代步,不敢騎超過一個小時的路線。
然而,之前學藝不精,想說復健科學到的「車把麻痺」(Handlebar palsy),或稱為「自行車騎士麻痺」(Cyclist's palsy),是指尺神經壓迫在手把上造成的症狀,應該是無名指和小指有麻痛感,而不是像我是前三指的症狀;讓我心中一直有個問號。
直到最近爬山的時候,有個騎自行車的學妹加入,談到這個問題,才知道原來我的書沒有好好念,上面兩種情況,在騎車的人身上都有可能會發生。
所以念了些東西後,就有了接下來的文章,因為自行車運動不是我的專業,請大家用力指教囉。
〖文獻資料〗
Eckman等人於1975年首次發表了騎自行車者的尺神經壓迫,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車把麻痺」(Handlebar palsy),或稱為「自行車騎士麻痺」(Cyclist's palsy);如果要對應「腕隧道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它也可以稱作「蓋氏管道症候群」(Guyon Canal Syndrome)。
https://doi.org/10.1001/archneur.1975.00490440080014
※ 註:尺神經壓迫,亦會在拿球拍的運動 (擊球時手腕彎曲又受到衝擊)、空手道 (砍劈動作)、輪椅活動 (直接壓迫在輪上推動) 中發現。
接下來的兩篇,就不單單是提出觀察後的結果,而是設計好的前瞻性研究:
1. Ulnar and Median Nerve Palsy in Long-distance Cyclists: A Prospective Study
https://doi.org/10.1177%2F03635465030310041801
找了25位自行車騎士 (16位公路車│9位登山車),年齡分佈在20~60歲,騎車的經驗各有不同;在4天的時間,騎了600公里。
在騎車前1天和結束當天,評估尺神經和正中神經的功能,並收集問卷。
結果如下:
A. 運動功能障礙:36%
B. 感覺功能異常:10%
C. 兩者同時出現:24%
D. 騎登山車發生的比例較高
E. 主要為尺神經異常
2. The Effect of Long-Distance Bicycling on Ulnar and Median Nerves: An Electrophysiologic Evaluation of Cyclist Palsy
https://doi.org/10.1177%2F0363546505275131
這篇找了14位成年人(共28隻手),騎了6天,共420英里 (約676公里);在前後一樣安排了神經傳導檢查及收集問卷。
結果如下:
A. 尺神經運動深層分支至第一背側骨間位置 (deep branch of the ulnar nerve to the first dorsal interosseous),明顯有傳導遲滯。
B. 原本就有腕隧道症候群的3隻手,騎完之後有變嚴重。
C. 有1隻手,新出現腕隧道症候群。
〖小結〗
用人話來簡單整理一下:
1. 不管有沒有經驗,都有可能會出現手部神經壓迫的症狀;(尺神經 & 正中神經);尺神經為主。
2. 症狀可能是感覺異常 (痠、麻、痛) 、 運動異常 (無力、手張不開) 或兩者同時出現。
3. 預防方式有3種
A. 戴自行車手套 [或是手把帶來減震]
B. 良好的fitting [這個中文不太會翻譯,總之就是車子要調整好、騎乘的姿勢要對]
C. 常更換手的位置 [避免同一點一直受力壓迫]
§ 明天再來分享如果是彎把公路車,手放的位置和有沒有戴手套,手部的受力情況。請期待Part II...
※ 圖片引用自:https://bit.ly/2WnpLxq
可以看到因為壓迫的點不同,而影響到不同條神經。
#如果覺得有用_直接分享不用問
#手套買好了_希望ubike可以騎超過一小時不要麻
#聽說fitting是門藝術_等要認真騎單車再來問
尺神經壓迫 在 鳳梨妹 Vickyp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鳳梨接受冰桶挑戰 (ALS Ice Bucket Challenge) #ALSIcebucketChallenge
被統神點名冰桶挑戰
霸氣挑戰之餘我都受不了以下我難得要這麼正經了..
其實我和很多人一樣,一開始看見「冰桶挑戰」的廣大迴響,是有所質疑的。
我最一開始想到的是,漸凍人患者看見這個活動會不會覺得不舒服?
甚至我在路上親耳聽到路人討論說,這個活動很無聊,淋桶冰水怎麼可能體會漸凍人的感受?(我也覺得不可能)
但是當我看到,透過各界名人和親朋好友對活動的響應之後,
很多過去可能從來沒有聽過漸凍人的人,在此活動的感染下去認識、去關心漸凍人,甚至很多人因此主動捐款希望幫助病友們。
我也由漸凍人協會官方網站上得知,這四天內透過匯款、信用卡捐款的筆數和金額大約是過去平均的62倍(因為活動感染力真的有變多)
中華民國運動神經元疾病病友協會(漸凍人協會)持續得到大眾的踴躍捐款,統計四天的時間(8/17至8/20),透過匯款、信用卡等捐款方式湧進帳戶的捐款筆數及金額約為過去平均的62倍,達到3,622筆,總計8,412,648元。
-節錄自漸凍人協會官方網站
我的想法變了......
突然對自己原本的質疑徹悟。
社會大眾與新聞媒體開始出現正、反兩派的聲音,
正方讚揚這活動讓更多人關心罕見疾病患者是好事;反方辱罵這活動已變成耍猴戲太過分了。
嗯?但是那又如何?
我們無法保證或要求每一個人都是帶著一模一樣的心情去做同一件事,這是不變的事實。
各界名人、街坊民眾紛紛響應此活動,無論他們內心是抱持著什麼心態(當然我們無法控制他們)
冰桶挑戰的初衷就是想藉由宣傳、感染的力量,讓社會大眾關注到漸凍人以及社會其他弱勢族群,讓更多民眾關注漸凍人、了解漸凍人與幫忙漸凍人。
至少這個目的達到了!
每一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而在這麼多人的響應之下,我們無法控制每個人的表現都能盡如大眾期待,
我們更無法控制每個人在挑戰冰桶、捐款的當下都是抱持著一樣的心態-單純想幫助漸凍人。
嗯,也許有些人是跟風看熱鬧,甚至新聞媒體渲染很多政治人物是作秀。
我相信是有這種成分的人存在,但與其糾結在這些渺小的我們無法掌控的事物上,
不如更在乎漸凍人確實因為這個挑戰冰桶的活動,獲得更多的重視、關懷和資助。
甚至可能原先孤單的患者及患者家屬,藉此感到自己不是獨自奮鬥,並得知有哪些原本不了解的資源可以幫助面對疾病。
可能這個過程不是這麼的完美,但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
我想,如果這個活動可以馬上讓每一個人都滿意,又能完全幫助到罕見疾病患者...
如果有這麼完美事,世界上又怎麼會有不幸的事呢?
但是至少我們知道,我們正在朝著那個方向前進,只要不要忘記我們的初衷就好了。
我必須很坦白的說,我以前並不是非常了解漸凍人這個疾病(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
是最近這個「冰桶傳愛」活動的感染力,促使我更深入去了解這個疾病和病患的故事
加上我本身有肘隧道症候群,那是一種尺神經壓迫症。症狀較嚴重時手指會麻痺、刺痛,右手無力、輾轉難眠。
開始設想漸凍人不只是手...而是從四肢無力開始發病,容易跌倒、無法走路,甚至呼吸、吞嚥困難...是我痛苦程度的幾千萬倍。
無論是生理、心理、經濟上,以及漸凍人患者家屬真的是一股莫大的壓力,需要大家的幫忙。
已捐款一份小力量,這份力量是來自於所有支持過旺來的觀眾和粉絲,這份愛是你們給的。
我現在要點名 KK & Cathy直播台 (KK+凱西兩名)還有Himechar 曉玲 接受挑戰吧!
冰桶挑戰這個活動,我從起初的質疑到現在的贊同。
我們不可否認冰桶挑戰的感染力推動了更多人去了解、關懷、資助漸凍人。
這個過程中,大眾媒體不免對冰桶挑戰的有正、反兩派的意見。
我們沒辦法控制每一個人內心的出發點都是愛,但是罕見疾病患者確實得到了更多的愛。
●想捐款給漸凍人協會,線上捐款網址:http://ecbank.npois.com.tw/mnda/ecpay.asp,或洽詢02-2585-1367轉114,也可直接加入漸凍人家庭守護天使勸募計畫以每個月300元幫助漸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鳳梨妹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ineapple1016

尺神經壓迫 在 再加上這篇對於尺神經壓迫症狀的描述文章就更清楚了 的推薦與評價
尺神經 可能被壓迫的位置,由肘關節以上10公分,到肘關節以下5公分都有可能,然而最可能的位置是在當尺神經通過肘隧道,它是在尺側屈腕肌的長頭與短頭肌腱之間。 按摩、針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