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心情不好算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
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日前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
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憂鬱症?阿滴表示自己從2020年在紐時刊登廣告「Who Can Help ? Taiwan」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
阿滴表示,狀況最糟的時候,他喪失了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阿滴希望藉由自己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能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朋友。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前的狀況,但壓力絕對不是直接引起憂鬱症的病因,事實上,很多患者往往是因為太ㄍㄧㄥ才會發病[1]。
■WHO:「憂鬱症」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3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
WHO將憂鬱症列為2020年世界第2大疾病。根據國內統計,憂鬱症的盛行率占8.9%,換算下來,超過200萬人罹患憂鬱症[2]。
「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2,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憂鬱症」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這幾年可以由媒體報導看到許多影視名人得了憂鬱症,也看到國內的自殺率一直上升,這其中有相當比例都與「憂鬱症」有關。
■憂鬱症與身心疾病的共病
「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或嚴重身體疾病都可能合併有憂鬱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患者,甚至癌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鬱症常會惡化身體疾病的症狀與處理,許多憂鬱症患者的頭痛與身體不明原因的不舒服增加,生活品質也因而下降。
但是多數醫師只注意到身體疾病的治療,而忽略了伴隨著的憂鬱的處理。另外憂鬱症也容易合併其他的精神疾病,超過50%的憂鬱症合併至少一種焦慮症,很多的焦慮症甚至物質濫用最後皆會併生憂鬱症。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3]。
■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
有的人說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巧妙比喻著憂鬱症的普遍常見,彷彿像感冒病毒一般,當我們先天脆弱性高、後天抵抗力不足,此時再加上吹風受凍時則很有可能患病。而憂鬱症確實也是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多重因素下相互影響的結果,當個人的心理功能失調,無法面對生活壓力時,所產生的情感型疾病。
■憂鬱症若缺乏治療很難自行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如此普遍,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在台灣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也抗拒治療。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有去求助,還有五分之四沒有求任何治療。因此當我們周遭親友向我們求援時,千萬正視與尊重對方的求助訊號,避免憾事發生[4]。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青少年為例
青少年的憂鬱症,很容易被簡化為「叛逆期」,此時的孩子內在性賀爾蒙大量變動、外在人際與親密關係也容易卡關的階段,情緒起伏大,不一定是終日悶悶不樂,反而可能是以暴躁易怒、自殘自傷的方式呈現。除了負面情緒外,可觀察孩子是否有下列變化:
▪ 對以前喜歡的活動、食物等失去興趣。
▪ 對於學習、打理自己等感到疲累、懶散。
▪ 體重突然短時間內明顯增加或減少,暴飲暴食或不吃不喝。
▪ 睡眠困擾,展現出失眠或是嗜睡。
▪ 有自殺想法或透露出活著沒意義等語言。
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關心與耐心,除了上述五點供參考外,學校的輔導室也是可用的資源。如有疑慮可直接就醫交由專業醫師診斷,部分身心科診所特有青少年門診,坊間心理諮商所所提供的親子或個人諮商,也能協助孩子們抒發身心壓力,促進親子關係。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老年人為例
60歲以上老年人同樣面臨身心與生活的劇烈變化,包含身體老化、退休、子女空巢期、甚至喪親喪偶等哀傷失落。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的數據,老年人如出現自殺想法,實際執行的自殺成功率比青少年還要高出許多。董氏基金會整理對於老年憂鬱常見的症狀:
▪ 出現類似被害妄想,或悲觀的想法強烈。
▪ 焦慮不安與社交推縮,好像難以平靜下來,也不想與人交談。
▪ 呈現判斷力遲鈍或記憶力衰退等情況(非失智所造成)。
除了上述三點外,林皇吉醫師(2006)指出老年人較難表達憂鬱情緒,較常展現抱怨身體不適、頭痛、焦躁易怒…等非典型憂鬱症狀展現,因此高達 50% 的老年憂鬱在內科或家庭醫學科門診被遺漏掉。如家中長輩抗拒前往精神科就診,坊間心理諮商所也有老人個別諮商或團體服務,藉由專業人士的協助轉介,可多一份助力,鼓勵長輩就診[5]。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我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參考「3不守則」與「6個正確觀念」
「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 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除了3不守則之外,一起來看看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1. 關心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被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2. 傾聽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事情現在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3. 不要不理他
即使病患拒絕,也要要伸出援手,患者的孤單感很強,會拒絕與人接觸,但千萬不要這樣就不理他。
4. 說出來
在患者談起自殺念頭的時候,坦率地與他們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
5. 一起出去玩
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但千萬不要強迫他們。
6. 鼓勵就醫
周圍的人要積極鼓勵她就醫,用它自身的個性說服他就醫。讓他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6]。
■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部分
一、心理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精神分析、人際方面等三大類的心理治療。
1.認知行為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有自責、無助、罪惡感等負面想法;認知行為治療是幫助病人能自我覺察負面認知,發展新的思考模式,積極練習調整在不同情境下,應該有怎樣合宜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2.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藉著分析探討過去經驗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促進自我覺察和重新建構患者的人格及自我認同感,達到改善憂鬱症狀及防範復發的目標。
3. 人際方面的心理治療
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為避免憂鬱症引發的人際障礙,探討適應不良的人際關係,並學習溝通和社交能力,建立人際互動的信任感、親密感和應付能力,達到改善憂鬱症狀。
二、藥物治療:由醫生開立抗憂鬱藥物,幫助對抗憂鬱症,一般的療程是三至六個月(根據國內報告指出,穩定服藥超過三個月,快速復發的比例只有5%)。副作用可能為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嗜睡。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具有調節大腦血清或調節正腎上腺素的功能。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等副作用已經減少,大多服用1-2週能改善心情,3-4週情緒可讓情平穩。
▪ 輕度憂鬱可以自我調適壓力或作紓壓放鬆的活動來調整。
▪ 中、重度以上等級的的憂鬱症則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可見其功效。
若是治療部完全或是放棄治療,則會使憂鬱症復發或加重病症。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期盼憂鬱症家屬及病者本身,能用正確的心態,一起面對憂鬱症,才是解決問題之道[5]。
■憂鬱症污名化:你是不是有神經病阿?
衛福部2018年統計,台灣憂鬱症確診人數突破兩百萬。你我身邊都有許多「隱性」憂鬱症患者,只是大家都為了某些原因閉口不談,才讓這項疾患看似距離遙遠、遠到彷彿事不關己。「憂鬱症在台灣有點像個禁忌話題。患者不會主動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有憂鬱症,尤其在工作場合,根本不會有人敢以憂鬱症發病為由請假。」
小鬱亂入創作者林妤恒說道。「老一輩可能還會說,你是不是神經病阿?是不是抗壓性很差?一旦讓別人知道患病事實,就會被貼上很多負面標籤。」
■「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不知道去哪求助」因此成為許多自覺需要幫助的人心上說不出口的痛:林妤恒說,小鬱亂入專題完成後,粉專一下子湧入許多深陷憂鬱,卻連傾訴對象都沒有的網友。「他們都在問『你可以幫助我嗎?』因為他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誰可以幫助他們,他們不知道可以去哪裡看醫生,他們不敢跟親朋好友講,所以只能找我們訴說。」
聽來哀傷,但這卻是台灣憂鬱症患者不得不練習面對的課題:「憂鬱症污名化」。這不單是指要學著和親人溝通,或要面對身邊親友的詢問、關心,汙名化無所不在,舉凡茶水間裡同事無心調侃,報章媒體為追點閱信手寫下的聳動標題。台灣社會給「憂鬱症」貼上的負面標籤,常一不小心就竄入患者視野之中[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今周刊)「精神科醫師:大家都搞錯了!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 https://bit.ly/3BFCW0I
[2](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女性憂鬱症高2倍!身旁親友有「這些症狀」逾2周是求救訊號,4大良方幫你遠離憂鬱」:https://www.marieclaire.com.tw/beauty/health-fitness/44104?atcr=297ad1
[3](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正視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info.asp?/70.html
[4](今健康)「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952
[5](Heho健康)「家人長期心情不好?別忽略了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憂鬱症狀」:https://heho.com.tw/archives/180574
[6](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how_to_face_patient/
[7](風傳媒)「面對他的憂鬱,我還能做些什麼?當最親的人憂鬱纏身,這些「看似善意」陪伴方式千萬別再用」: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63566?mode=whole
➤➤照片
[2] 圖說:女性不但憂鬱症的比例較高,且產生自殺的企圖也是男性的2倍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憂鬱症 #憂鬱症污名化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今周刊 / 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今健康
Heho健康 /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風傳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540的網紅Tree of Life生命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什麼時候,你會落下眼淚?」 人生中不同階段的眼淚都代表著不一樣的體會, 有時是氣餒,有時是喜悅, 有時是崩潰,最難過的是後悔。 但我想人們會落下眼淚的時候, 必定是遭遇了一些對於生命中重要的事情, 而或是克服了一些困難的事情, 無論如何我始終相信, 這都是上帝所為我們預備的過程, 當經歷了一...
悲傷五階段陪伴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是我的生日跟大家分享我的新書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前年十一月出了《優雅教養》這本書之後,就開始寫新書。原本以為可以在去年五月時出版,當作母親72歲的生日禮物,沒想到歷經換編輯等一波三折的干擾因素,在去年五月不但沒出成書,還和出版社終止合作計畫,母親也在去年五月往生。
在什麼都天崩地裂的去年五月,悲傷像是伏兵,常常猝不及防的攻擊我的日常,我總是被打的潰不成軍。
在每一個被思念與悲傷填滿的瞬間,我想起父母的愛與慈悲,那像是再多的淚水也換不到一個溫暖的擁抱,但我還能怎麼辦呢?我不能讓天上的父母為我擔心,我要把自己照顧好,把生活過好。
認真的寫每一篇文章,認真的推薦每一本書,認真的分享每一場演講,認真的跟家人互動,跟自己獨處。
天道酬勤,去年十二月十五日,時報出版的主編郭香君找我出書,我們開始了素不相識卻恍如舊識的空中交流。
最近我才知道,我們都是巨蟹座,難怪常常會有心靈相通的感覺。
從去年十二月十五日到今天七月十五日,我收到了自己的新書,翻讀著自己的新書,這是天上父母送給我的生日禮物。書中字字句句除了是自己對教養的愛與祝福,滿滿含載著是父母對我的祝福與愛。
#七月十五日今天是我的生日
#謹以本書獻給天上的父母
#謝謝爸媽對我的愛與信任讓我懂得信任與愛孩子
#謝謝郭香君的邀請與大家的支持
跟大家分享書中的自序
孩子的樣子,就是父母的鏡子
教養很累,累就累在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每個階段的需求也不一樣,沒有通體適用的法則,更沒有永遠有效的攻略,因為孩子就是一個不可控制的變數。
面對孩子的管教問題,父母到底有沒有最好的方法,讓自己不要那麼辛苦或挫折呢?當然是有的,那就是抽離父母的本位主義,以孩子本身的性格與特質為本,給孩子量身打造的愛與榜樣。因為教養是如孩子所是,而非如父母所願。
只有一個兒子的時候,我竭盡所能的陪伴與教養,日子雖然在游刃有餘中快樂地前進,但我總有著隨時被掏空的壓力。當第二個兒子出生後,我才發現之前的壓力來源是因為沒有經驗。
我們都是在孩子生下來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適合的父母,雖然辛苦,但也樂趣與驚喜不斷,而且教養並不孤單,當我在教養上卡住,疑惑與挑戰不斷出現的時候,我都透過大量的閱讀或與親友交流,汲取和內化適合的親子教養方式,交換過來人的經驗,讓彼此都在互相學習與取暖中,變成更有自信、更成熟與更睿智的父母。
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與需求都不同。未就讀幼兒園的學齡前階段,孩子需要安全與安心的依附感,需要良好的生活規矩和習慣,這部分可以參看我上一本書《優雅教養:傾聽、陪伴、愛,教你解讀孩子的心》。當孩子奠定好生活習慣與情感依附,就像是為房子打好地基,後續的施工就可以循序漸進。
進入幼兒園後,孩子需要發展觀察環境人事物和自己的人際互動關係,而不是急著學習識字、寫字或學習各式各樣的才藝等,因為人是群居動物,識字與寫字的能力慢慢學總是會學會,但人際相處的表達與訓練,卻是孩子內在自信心的來源。
進入小學,孩子面對更多形形色色的老師和同學,以及愈來愈多的學科與課業壓力,他需要奠定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方法,而不是斤斤計較考試上的分數,若為了得高分不惜取巧或作弊更不可取。
雖然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但所有父母的初心都相同,都希望孩子可以平安健康地成長。儘管每個家庭的資源都不同,但我們都在同一個世界裡互相競爭、合作與生活,所以每一天的管教,都是要讓孩子長出自己的力量與能力,可以慢慢地獨自面對自己人生的考驗與課題。
孩子剛學走路時,我們不能代替他行走,但可以為他示範如何邁出步伐;孩子跌倒了,我們無法替他疼痛,但能陪著他再站起來,勇敢地踏出下一步。
父母一直是孩子最好的示範與榜樣,親子之間的互動與連結,就像是心理學中「鏡像效應」的相互影響,父母怎麼看孩子,孩子就怎麼看自己。大兒子在一歲多的時候用像是發現什麼天大驚喜似的口氣跟我說:「媽媽,妳的眼睛裡面有我耶!」那時他坐在我的膝蓋上被我抱著,我說:「對啊﹗因為媽媽很愛你、很重視你,會看著你的眼睛跟你說話,你才會看見在媽媽眼中的自己喔﹗」
在媽媽眼中看見的自己,是孩子第一個認知的自己吧﹖因為我很珍視與尊重自己的孩子,孩子們也學會尊重與珍視自己。請賞識你的孩子,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愛與信心。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步驟,有時候快一點,有時候慢半拍,甚至會有卡住停滯不前的時候。這些都需要父母的耐心觀察與等待,不是著急就可以有效解決的事。
像我兩個兒子的個性也有很大的差異,哥哥祐亨以前性子急,做事快又有效率,但有時候會因為過分自信而輕忽大意,我在旁邊觀察後總是會適時的提醒他,他也逐漸學會修正和改善,現在在明星高中為了自己的未來,積極快樂的學習與進步。弟弟竑勳個性溫和卻有些缺乏自信,即便他國小拿縣長獎以第一名成績畢業,還是會對沒做過的事猶疑不定,不敢輕易嘗試,這時我會用自己的經驗給他當例子,再引領他從過往首次嘗試就成功的經驗中,找出自信和肯定來給自己賦能。現在他是國二生,面對未來的會考也按部就班地向著目標前進與努力。
我們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也不可能教養出完美的孩子,每一對親子在相處中都會犯錯,甚至可能傷害彼此,但這些都是磨合的過程,也是教養手段的必要調整,只有搭配孩子的特質與個性,才能做到剛剛好的管教。管教如果過頭,會變成操控或是壓迫;管教如果不夠,會形成溺愛或是放縱,過猶不及。根據客觀環境和孩子主要特質,搭配出適合親子雙方的管教方式,才可以讓親子關係在愛的交流與約制中,達到互惠的共振。
我相信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光彩,也期望自己不管是當代課老師還是做為母親,都能透過教育和教養能協助孩子找出他們的亮點。
一本書的完成,要感謝的人太多,謝謝親朋師友的支持與鼓勵,謝謝我教過的學生給我發想與省思,謝謝先生和兒子們給我愛與溫暖,更謝謝時報出版的主編香君,不但邀請我出書,也給我很多編寫的想法和方向,讓這本書更貼近親子的各種需求。也謝謝現在正在看這本書的你,因為我們都想做好為人父母的這個初衷,讓我們一直在親職上努力與進步,不但自己做好了,孩子也學好的,達到了親子關係的雙贏和共好,讓社會有穩定運作的力量。
教養需要學習自我療癒力和充電,父母也要隨時保有覺知與自省,透過看書、聽演講,和朋友長輩取經交流經驗等,其實都可以優化教養的流程和效率,雖然這樣的過程深具挑戰與讓人疲累,卻也使人感到成長與喜悅。
這本書集結了我十幾年的母職與九年多的代課經驗,是教養與教育的想法、心法、方法與作法,雖不完美,但仍讓我的親子人生持續加分,希望也可以協助各位的親子的人生加分。讓我們一起陪著孩子,走進更好的未來。
謹以本書,獻給天上的父母,謝謝爸媽給我的愛與信任,讓我懂得信任與愛孩子。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
博客來:https://bit.ly/36sxboH
誠品:https://bit.ly/2VspZ9H
金石堂:https://bit.ly/2T48eg5
momo:https://bit.ly/3k7Inz9
讀冊:https://bit.ly/3hxZhVJ
悲傷五階段陪伴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和我的老朋友|送走你的摯愛:為Covid-19亡者送行】
❝在平安當中度過凶險,在凶險中,可以得到平安。❞
在台灣,有一群中高齡志工,於疫情期間,
即便他們是高風險族群,仍不畏懼與死亡面對面,
穿著兩層防護衣、搬運遺體、嚴守火化流程,
為染疫逝世的貧困亡者的最後一程,辦理告別式,
尊嚴地送行,祈願善終。
今年五月底,當台灣疫情進入社區感染階段,
這群來自中華民國善願愛心協會的志工們,
更曾遇到一家四口皆是身心障礙者的染疫者,
最終在父親仍徘迴生死邊緣時,送走了母親。
#善願協會 二十五年來,只募人不募錢,
為窮人辦理免費殮葬至今,已送走三千五百多人。
這群志工,在他們的老後,
選擇陪伴所有弱勢與孤獨者的悲傷,
而也在這份陪伴中,被激發、理解了自己的生命。
▍🎧️《我和我的老朋友》完整故事:
❶EP03|老後第三課:第三人生,新活法
►https://bit.ly/3qZdFtj
❷EP04|老後第四課:陪你走的風光體面
►https://bit.ly/3e012sv
☞蒐集你的「老後」故事,聽眾回饋募集中►https://www.surveycake.com/s/RGeYz
-
#鏡好聽 #好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老後 #Covid19
悲傷五階段陪伴 在 Tree of Life生命樹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什麼時候,你會落下眼淚?」
人生中不同階段的眼淚都代表著不一樣的體會,
有時是氣餒,有時是喜悅,
有時是崩潰,最難過的是後悔。
但我想人們會落下眼淚的時候,
必定是遭遇了一些對於生命中重要的事情,
而或是克服了一些困難的事情,
無論如何我始終相信,
這都是上帝所為我們預備的過程,
當經歷了一段新的過程之後,
就親手為我們穿上一件獨一無二的衣裳,
讓我們因著遭遇,生命會越來越堅強,也越來越美麗。
到最後,過去那些五味雜陳的眼淚,
必定會成為我們到老時最珍貴的眼淚,
所以,讓我們好好珍惜現在身邊所擁有的一切吧。
➤ 生命樹《我們都不完美》線上收聽_https://treeoflife.ffm.to/weareimperfect
➤ 生命樹《我們都不完美》實體專輯。博客來_http://goo.gl/QrSOs1
➤ 擁有更多生命樹音樂與最新消息_https://ffm.bio/treeoflife_official
手作的衣裳 詞曲:小王子
當我們輕輕來到這個世界
哭泣的聲音代表生命的喜悅
因為還不能瞭解怎麼去後悔
所以想把每一天都過的很完美
於是我努力去愛
再不斷被傷害
然後我終於學會習慣
對於夢想的期待
剩下無限感慨
然後我開始明白了悲哀
當我們對於生存不斷妥協
深夜孤獨地流淚是僅存的安慰
如果說時間真能帶走一切
或許就不再留戀那消逝的昨天
但我不願就這樣
放棄最初信仰
相信明天總是美好的啊
因為嘗過了悲傷
所以會更堅強
挫折是上帝手作的衣裳
當我的故事走到最後一頁
才發現那些眼淚已變成了珍貴
不管陪伴我的是笑靨或傷悲
小小的心願就是你能在我身邊
不管我們的過去有多不完美
讓我牽著你的手勇敢的說再見
讓我牽著你的手一起走向明天
手作りの衣装
この世界に優しく到着した頃
泣き声は生命の喜びを表していた
まだ後悔することが分からなかったから
一日一日をすべて完璧に過ごしたいと思っていた
だから、僕は、一生懸命愛そうとして
そして、傷つき続け
ついには、傷つくことに慣れてしまった
夢への期待
叶わぬまま、たくさんの無念な想いが残り
そのうち、悲しみが分かり始めた
生きるために妥協し続けている時
深夜孤独に流す涙だけが、ただ心を慰めた
時間が経てば、本当にすべてを忘れ去られるというのであれば、
過ぎ去った昨日のことなど、忘れてしまってもいいのに
でも、僕は、何があっても
今までの信念を捨てたくない
明日はいつも良くなるよって信じてる
悲しみを味わったから
ますます強くなれる
挫折は、神様が作ってくださった手作りの衣装
僕の物語が最後のページとなった時
ようやくあの頃流した涙が大切な宝物になっていたことに気づいた
僕が笑顔だろうと悲しんでいようと
ささやかな願いは、君が側にいてくれること
僕らの過去がどんなに欠落だらけだろうと、
君の手をとって、勇気を出して過去にさよならって言うよ、
君と手をつないで、一緒に明日へ・・・
#生命樹 #我們都不完美 #相信明天總是美好的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生命樹最新消息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treeoflife.o...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treeoflife_...
微博 Weibo | https://www.weibo.com/treeoflifeband
官方網站 Official Website | http://www.treeoflifeband.com/
官方Youtube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user/treeofli...
Email | contact@treeoflifeband.com
悲傷五階段陪伴 在 《悲傷的五個階段—在失去之後,我怎麼了?》 今天是清明節 ... 的推薦與評價
悲傷 ,是面臨傷痛必經的一種正常反應,如果你的朋友、親人遇到了失落的事件,「傾聽和不帶批判的陪伴」是個好方法,溫暖而堅定的陪伴對方建立「現實感」, ... ... <看更多>
悲傷五階段陪伴 在 如何陪伴悲傷的人?了解悲傷的五個階段有助於走出困境和成長 的推薦與評價
庫伯勒-羅絲在1969年出版「論死亡與臨終」(On Death and Dying)一書中提出,一個剛得知癌症末期的病人,哀傷過程分為五個 階段 。這五個 階段 不一定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