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香港Patreon】香港曾有水上的士 四十年代一日人工搭一程
閱讀全文:https://www.patreon.com/posts/54438174
港府及諮詢機構在踏入千禧年後,曾多次倡議開辦維多利亞港的水上的士服務,以推動香港旅遊業。時隔二十年,本地一間船務公司終在今年七月一日推出稱「水上的士」的服務,但其營運模式,其實仍是集體運輸、按時間表開船、中途停站的循環客船服務,實際只是高級渡海小輪,根本沒有「的士」的元素。
香港歷史上其實出現過真正意義的水上的士,它們叫「嘩啦嘩啦(Walla-Walla)」,曾服務市民近百年。筆者在一本四十年代的旅遊書,看到一段介紹當年的「嘩啦嘩啦」如何運作,頗為有趣。
不過乘搭「嘩啦嘩啦」的收費一點也不便宜......如欲了解更多:https://www.patreon.com/posts/54438174
渡海小輪收費 在 一個香港人帶你看臺灣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香港人帶你認識香港(一)
公共交通工具-巴士
香港是彈丸之地,由香港最北的新界北區,到最南的香港島南區(約50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也不到2小時便可到達,相當方便。 所以香港人大都不懂騎機車,都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為主,每天駕車或騎機車上班的只佔極少數。
香港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包括:火車、地鐵(捷運)、輕鐵(輕軌)、小巴(小型巴士)、渡海小輪(輪渡)、的士(計程車)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巴士(公車)。
其他富有香港特色的公共交通工具包括: 電車(叮叮)、天星小輪和山頂纜車。
巴士是香港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之一,巴士之中最具特色的,一定是在香港已有70年歷史的雙層巴士,這亦是我現時由家往返工作的荃灣,每天乘坐的交通工具。
乘坐香港的巴士很方便,和臺灣一樣可上車投幣或使用八達通(類似臺灣的悠遊卡),和臺灣不同之處,絕大部份的巴士路線,只需上車拍卡,下車無需拍卡(除了極少數設有分段收費的路線)。
香港現在共有五間私營巴士公司,如來香港旅遊時,建議大家下載相關App,可方便參考巴士行車路線、行車時間、班次時間表、巴士站位置、即時行車追蹤、收費和特別通告等。
渡海小輪收費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畢打街閒人】到底隧道分流關打工仔咩事?(渾水)
最新的調查研究指,在職貧窮的年輕人比例上升,這是很諷刺的數字。明明這是最搵錢的城市,但社會的新一代卻愈來愈窮,愈窮就愈見鬼,一般打工仔除了交租、養家之外,交通成本都佔其生活成本的一部分。日日等車塞車已經令人火大,如果你住新界西,更是「人中之龍」。政府完成了「六隧分流」顧問研究,到底會如何影響打工仔的生活成本?
政府找了計量專家顧問,為了「改善」塞車,但增加隧道使用,政府建議要上調紅隧、獅隧的隧道費,同時因為西隧使用率不高,所以想下調西隧的費用。政府的經濟邏輯是想三條隧道的收費和使用率走向「均衡」,提升「效率」。
當中的經濟邏輯,看似簡單,也看似很經濟正確,盲點不容易察覺。現時的道路收費,係奇怪博弈下的均衡狀態。紅隧收費最平,也是最正中的海底隧道,所以最塞車;東隧略高,也略塞;西隧最貴,卻是最暢通無阻。理論上,燕瘦環肥,任君選擇。如果你想快咪俾貴少少囉;唔想貴,咪等耐少少塞吓車囉。這對於某部分人來講,是一個最有效率的方式。如果每條隧道的收費差距收窄,理論上使用率會更一致一些,這是中五經濟學的邊際結論。不過某部分的人卻損失可以付高價換取快速行車的權利,破壞現在的局限下「均衡」會引致某程度的租值消散(rent dissipation)。那麼,取捨如何哪個方案更有效率。
經濟學人或者稍有邏輯訓練的人會有同一個想法:你如何論證「六隧分流」的研究,比起現在這個狀態較有效率?
芝加哥的學派標準答案是:只要隧道都是私產,經營者都是盈利為上,定價行為就是互相競爭博弈下最有效率。就算個別隧道有塞車,這都是最有效率的均衡,因為經營者的自利,會引致社會達到最有效益的狀態。這兒首先要釐清一個常人很難去接受的概念,我們當然很討厭塞車,因為生活經驗和討厭塞車,我們主觀地會覺得「塞車=無效率」,這是先入為主的生活感受。不過,在經濟角度來講,塞車不代表社會成本,只要這塞車的效應可以內化(internalise)成經營者的利潤,咁就已經係最大均衡,也就是張五常大教授常掛在口邊的「社會成本和私人成本沒有分歧」的狀態。
「塞車=無效率」的謬誤,還可以用另類經濟方式去解釋。很正常的想法,如果三條隧道真係塞車塞到過海要五個鐘或以上,咁你會點做?你很大機會會改搭地鐵,或者乘坐渡海小輪,即是轉用其他交通工具。這個明明很簡單的結論,在分析公共政策時會被人遺忘,所以經濟學家惟有刻意做研究,研究這個牛頭角順嫂都知的常識。投資推廣署前署長盧維思(Michael Rowse)提出要效法新加坡,限制道路上的私家車數目,防止濫用,就是忘記了順嫂的常識。
這卻是我對「六隧分流」研究方法學第一點最大質疑:為什麼過海只研究三條隧道的收費率和收費,去計那個不知哪裡爆出來的「均衡」,而不是所有過海方式,包括小輪、地鐵等,一併考慮?
芝加哥學派只能幫我們梳理公共研究的方法學盲點,不一定是所有問題的答案,因為香港的隧道的私產合約很特別,不是純私產,而是使用「建造——營運——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 BOT)模式。所謂BOT,即政府所規劃的工程交由民間投資興建,而經營者將收費都入自己袋,但一般收費定價都有政府的監察和限制(例如:加價要過政府行政機關或立法會,減價也有機會被政府津貼),若干年後再轉移由政府經營。換言之,民間經營者興建這些基建就有如一個衍生工具,經營權會有「時間值損耗」,理論上價值會愈來愈低。
芝加哥學派的結論可以是對的,如果隧道還是處於「民間營運」模式,但現在大部分隧道卻是已「移交」給政府營運,西隧是少有尚有民營管理權的隧道。換言之,現在隧道之間的競爭並不是私營競爭者之間打個你死我活,而是政府和私人機構之間的奇怪博弈。凡事一關政府、政客事,我頭又痛了。
議員和outsider提出的反建議,更令人忍不住發笑。有民主派議員指出西隧專營權尚餘六年,專營期限愈短,其價值亦愈低,質疑政府為何不趁此回購專營權。民主派最討厭官商勾結,不知道提出回購西隧的人,是否知道誰是西隧的大老闆。你用政府錢回購西隧,我相信張老闆很樂意你送錢給他使。天啊!民主派可否多一點有經濟常識的人?
http://nextplus.nextmedia.com/news/latest/20171124/560090
渡海小輪收費 在 加幅較天星小輪原先申請加價1倍下調約45%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行政會議昨日在農曆新春假期休會後復會,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天星小輪中環至尖沙咀和灣仔至尖沙咀的兩條專營航線加價,每程增加1元至2.3元,成人平日最高票價加至5元 ... ... <看更多>
渡海小輪收費 在 天星小輪加價|上層平日票價$5 上班族指合理:地鐵過海十幾蚊 的推薦與評價
天星 小輪 灣仔至尖沙咀及中環至尖沙咀兩條航線,由今日(3日)起,票價每程增加1.0元至2.3元,上層成人船費平日加至5元,加幅達56%,下層成人船費加價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