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台灣歷年參加奧運的成績(扣除沒有參加或零得牌),可以看出來,台灣隊今年奧運獎牌確實大爆發,原因是什麼呢?
除了選手自己的努力和條件之外,定宇分享這5年多來台灣體育公共政策的5大改變給大家參考,
蔡英文政府上任5年多以來,在體育政策上的各項措施,包括經費投入、國訓中心等軟硬體翻新、黃金計畫、強化運動科學重要工程,供大家通盤了解。
一、體育經費估計約8年倍增,110年度增至133.9億:
攤開體育署歷年預算變化,以及用來支持選手的預算比例資料,可以發現規劃從105年度到113年度,這8年間有倍增情況。根據資料顯示,105年度總計96.7億元,到了110年度,已經增加至133.9億元,預計在113年度估計約會來到168億元。
在「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以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上,從102年度體育署70.03億元,其中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僅18.02億元,比率為25.74%;到了110年度,體育署經費來到133.93億元,而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也倍增至36.91億元,比率上逐步提升到27.56%。
至於所謂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其中所包含的項目有4大類,包括四級運動人才培訓及改善基層與大專院校訓練場館、補助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辦理奧亞運選手培訓工作經費、運動教練與選手生涯照顧輔導、優秀運動選手教練獎勵金等。
二、2020年東京奧運會黃金計畫,建立黃金梯隊:
面對這次東京奧運,蔡英文政府推出「黃金計畫」,主要針對這次奧運具備奪牌菁英選手,實施專業個人化的訓練,也挑選下屆奧運會奪牌潛力的選手,進行專案培訓,建立所謂「黃金梯隊」。
在「黃金計畫」的內容方面,包括國內、外參賽與移地訓練所需各項支援、專屬人力支援(教練、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體能訓練師與陪練員等),以及訓練及比賽器材(裝備),還有全面運動科技支援,包括生理體能、生物力學、運動心理、營養生化、醫學防護、運動資訊等。
對於「黃金計畫」的預算編列上,從2018年至2021年,每年編列3億元,共計12億元。在本次奧運執行方面,共有11個運動、38位選手列入黃金計畫,且皆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其中人員包括舉重女神郭婞淳、體操李智凱、田徑楊俊瀚、拳擊陳念琴、柔道楊勇緯、桌球莊智淵、桌球林昀儒、游泳王冠閎等人。
三、國訓中心硬體設施提升,優化選手住宿環境:
至於硬體設施的精進,近年其實一直有新聞釋出,國訓中心、選手住宿的環境,都一甩過去破舊不堪的狀況。攤開體育署在硬體設施的優化成績,在綜合集訓館方面,在104年落成啟用,為2棟地上7層鋼骨構造之建築物,為符合現代國際訓練場規格及環保規範之綠建築,其內容計有14項運動種類訓練場地及重量訓練室,其中球類館的7項為體操、羽球、籃球、手球、排球、桌球及舉重等,技擊館的7項為空手道、武術、拳擊、擊劍、跆拳道、角力及柔道等。
在宿舍與餐廳部分,在109年落成啟用,宿舍為地下2層、地上8層建築物,而餐廳為地上3層,主要提供教練、選手舒適的居住空間與用餐環境;另外,109年也落成啟用全國首座太陽能發電的直線風雨跑道,主要考量南台灣天氣高溫炎熱,可能造成選手體能負擔,影響到訓練成效,也滿足夜間訓練的需求。
此外,109年也落成「組裝式」游泳池,這是承接2017年台北世大運組裝式游泳池,整合國訓中心周邊設施,提供培訓隊伍訓練使用;而在110年時,落成啟用壘球場室內投打練習場,讓培訓隊不受日曬雨淋的影響。
未來,國訓中心有三期計畫,在109年至113年,5年共編列63億元,就國訓中心用地範圍與整建,包括棒壘球場設施優化、射箭場優化、球館、技擊館優化等。
四、強化「運動科學」、「運動醫學」,提供數據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
過去其實在國訓中心本來就設有「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簡稱「運科處」,但是在蔡英文政府2016年上任後,擴大強化後勤能量,一改過去蜻蜓點水、短期支援模式,而是由運科人員、體能訓練師、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運動心理師、運動營養師等「直接進駐」。
在運科處當中,分為「運科組」、「醫護組」,主要負責六大領域,包括運動生理生化、運動心裡諮商、運動醫療防護、科學體能訓練、運動營養補給、力學情蒐資訊整合等。
在後勤能量的提供上,運科處會例行性給予選手、教練數據、長期隨隊機制,主要就每一位選手身體狀況、訓練概況進行檢測,也給教練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的參考資料。
五、選手退役後的保障與協助:
對於運動員退役後的下一步,蔡政府則推出「優秀選手轉任計畫」,就優秀退役選手轉任運動教練(聘任奧亞運績優退役選手為教練,協助國家隊培訓工作),每4年增聘至100名,共編列15.2億元(目前已聘任30人,今年奧運結束後將再增聘70人),將至各級學校、基層訓練站擔任運動教練或單項運動協會任職協助推動體育事務。
同時,也規劃獎勵措施,包括國光獎章、國光體育獎助學金;更針對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設有獎勵辦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50的網紅馬它mata 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嗨大家,上傳在YouTube的是「精華版」Podcast,如果聽完覺得有趣,可以前往各大平台收聽完整版! 【收聽我的Podcast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7z73zdpsnr0973wpe4m155/platforms *留下五星評價...
物理治療四大專科 在 林維萱 物理治療師 Tina Lin PhysioTherapi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Controlholic控制狂的心靈雞湯:D】
動作有沒有對錯?
相信,如果已經接觸Kinetic Control概念一段時間者,應該可以很有自信回答這個問題。
以前實習時,曾待過北部的一家醫學中心。在該站別,每個實習治療師要進行至少一次的個案報吿。醫院要求實習生們,個案報告不僅紙上談兵、報告病歷,還要實際約自己負責照顧的患者,實際演示一次完整的評估與治療項目,給所有的臨床老師以及其他的實習治療師看。
時至今日,我已經完全忘記當時報告的患者,是什麼診斷、有哪些治療項目。唯一留下來的印象,是在演示過程當中,發生的一件小插曲。
我照顧的患者,是一位年輕的女性,因hemiplegia偏癱,住院接受神經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有四大專科:骨科/肌肉骨骼物理治療,神經物理治療,心肺物理治療,小兒物理治療),印象中,我請個案做一個平日訓練中的動作。因為偏癱的關係,她的動作並沒有辦法十分標準。
現場有一位實習治療師,馬上提出來,該名患者的動作做錯了。
我相信她是好意,也非常積極參與討論與整個演示過程,但是當下,我的患者其實受到不小的打擊。
到底動作有沒有對錯?
訓練的目的,到底是不是做出「對」的動作?
其實對專業人員來說,需要一個中性的準則,決定可否進行下一步,或是進展太快了應該要停下腳步——只是用了「對」「錯」來代表。
但是對一件事情區分「對」跟「錯」,本來就有風險。尤其是「對」「錯」這兩個字,本來就背負了很多的既定印象。
所以動作有沒有對錯?
我們在訓練的,是做出「對」的動作嗎?
我們先忘記對錯,改成以身體功能來思考。
因為理想的身體,應該是容錯率很高的。
人體要面對的環境與情境,每天都不一樣;每個人對於同樣的環境,身體使用的策略也會不一樣。因此身體面對的是排列組合的問題,而非單純的是非題。用「對錯」來區分,不僅無法完整的涵蓋解釋,甚至可能會觸發一些對身體的誤解。我們都知道,每次考試考100分的人,那個壓力有多大,對吧。
因此,動作的問題,如果用Choice選項的概念來理解,應會是一個相對適合的哲學。
如果動作選項不夠多,代表身體的容錯率低。人體就會像機器人,動作方向單一,例如抬頭永遠只有那些角度。
如果人體像機器人,抬頭永遠只有那些角度——那頸椎的結構就容易重複受壓,產生小傷害,累積多了,就會產生症狀以及大傷害。
Kinetic Control的另一位創辦人Sarah Mottram(註冊於英國的物理治療師),以及也是KC團隊成員的Lincoln Blandford(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specialist 肌力與體能訓練專家)共同於2019年發表 ”Assessment of movement coordination strategies to inform health of movement and guide retraining interventions“一文,將KC一直以來的動作哲學具體的描寫出來,並且提出了movement choice的概念。
人體的動作與其說對錯,反而是Loss of Movement Choices (LMC) (Mottrom & Blandford, 2019),失去了原有的動作選項。當某個動作選項別人有,你沒有,那就是問題所在。
動作控制測試,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測試人體失去了哪一些動作選項。
動作控制訓練,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將失去的動作選項訓練回來。(這跟「避開」會痛的動作,例如跑步膝蓋會痛,就不要跑步——有本質上的不同。是一個「面對」,先盡人事,再聽天命的積極過程。)
當人體的動作選項越豐富,代表大腦的容錯率高,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有機會排列組合出最適合的動作模式(例如調整協同肌中不同肌肉的貢獻比例),去應對當下的狀況。
至少對我來說,這個概念,真的是超讚的。思路清晰,寬容大度,知所變通,讓有心想積極面對自己身體傷痛的人,有本可循。
所以動作有沒有對錯呢?
在與自己的身體相處的漫漫長路上,相信你我都會有一個舒心的解答。
#kineticcontrol #movementhealth #movementchoices #tinainmotion
物理治療四大專科 在 網球場的路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什麼樣的運動酸痛是需要注意的呢?關鍵是,四天
一位資深物理治療師朋友跟我說過一個簡單的判斷方法:一般來說,運動後的酸痛如果三、四天自己就好了,那通常都沒什麼問題。甚至是好的鍛鍊。不過,如果超過四天,那就要注意了。
現在回想當時,或許在更早之前,我就是需要「受傷後的網球課」。
幾年前我在打球的時候突然受傷。有些球友網友們應該知道。記得當時醫生對我說,這種傷容易復發,要小心喔。物理治療師說,不能像之前那樣強了(他誤以為我很強)。
有時會想,費德勒也受過傷,納達爾、盧彥勳也是。不過他們照樣很強呀!?
受傷後,一次因緣際會,盧彥勳找了當時他的德國籍運動防護員史蒂芬先生幫我徒手治療。
全身按壓大約一個多小時之後,感覺輕飄飄的,身體像可以飛似的。不過許多部位會感覺到疼痛。史蒂芬說痛是正常的,是在自療。按摩只是舒緩,史蒂芬補充,兩三天後舊傷還是再會出來的。重要的還是要掌握正確的姿勢,以及自己鍛鍊強化肌力。
史蒂芬後來加入了喬科維奇的團隊,有一段時間成為喬科維奇的防護員。
盧彥勳前前後後也教過我一些局部鍛鍊的動作。看著他的示範,我有種佩服的感覺。覺得同樣是受傷,對這些運動員來說這似乎不是個什麼事,他就是繼續鍛鍊,如此而已。
但,我沒那麼強。
或許是因為覺得自己頂多不打球就好了。不過如果我夠坦白,更可能的原因其實是,我怕。
記得好幾次在夢到自己在球場上打球,我卻告訴自己:「不行打!我受傷了。」
直到這一、兩年才開始在球場上輕輕的練球。雖然抽球只有之前一半的威力,不過,截擊和發球可以練的比較多,應該有之前的2、3倍強(其實是因為之前太弱)。而我覺得關鍵在於,找個好教練。
找個好教練,認真正確的學習這些技術。如果還有“史蒂芬”在球場旁幫著。或許恢復的過程不用那麼漫長、那麼憂心,可以像選手一樣,受過傷還是很強。
也因為自己受傷,開始有了「受傷後的網球課」的構想。
「受傷後的網球課」目前的網球教練和物理治療師(同時也是肌力與體能訓練師)都是我的朋友。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備都受職業選手的肯定,彼此在球場上搭配合作經驗豐富。
我們一起規劃討論課程,兩位教練也都很贊同這堂課的立意,因此在2小時的課程收費上低於各自平時的開價。這也是他們第一次一起在球場上,提供非職業選手的球友們相同規格的指導與防護。
(值得一提的,物理治療師自己也會打網球,曾獲得全國大專乙組排名賽單打季軍、雙打冠軍。因為本身同時也會打球,能從物理治療與肌力訓練的角度看得出動作對身體的影響。在課程中治療師會利用iPad幫學員錄影,即時與網球教練和學員討論、分析,提供個別化的建議和訓練。)
其實,我希望沒有人會需要「受傷後的網球課」,希望每一位球友都不要被傷痛阻礙。不過,也正因為不想受傷,我們更應該注重正確的運動方式、鍛鍊和防護。
如果你打球會有小酸痛,記得「四天」的原則,超過四天,可以尋求一下專業的建議。
--------------------------------------
*「受傷後的網球課」課程內容:
運動傷害評估.功能性動作檢測.熱身.活化穩定肌群.擊球動作檢測與矯正.動力鏈建立與調整.進階技術指導.肌力與體能訓鍊.設立個人專屬技術訓練以及復健課表
這堂「受傷後的網球課」也可以當作正向預防。更勝於治療
如果你也認同這樣的理念,或有什麼建議,歡迎來訊討論,我們一同合作
Email:tothetenniscourt@gmail.com
物理治療四大專科 在 馬它mata x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嗨大家,上傳在YouTube的是「精華版」Podcast,如果聽完覺得有趣,可以前往各大平台收聽完整版!
【收聽我的Podcast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o7z73zdpsnr0973wpe4m155/platforms
*留下五星評價,留言妳的想法或是希望聽到的主題
*KKBOX & Spotify可以把節目分享到IG限動,分享你的感想給我吧
*推薦大家起床、睡前、通勤、吃飯四個時間聽最讚!
▌麥克風:美國Blue Snowball 雪球麥克風 / 白色 2980$
▌聲音剪輯軟體:Audacity
.....................................................................
S2EP#16|分析動作的master物治師:物理要很強?淪為儀器治療...推拿&按摩、復健四大專科、物治vs職治、五十肩的由來、feat. 物理治療師劉鈞
!本集節目由FAM冠名贊助播出!
5月份節目的錄製,我都將在FAM上同時開著直播喔,所以若想提早聽到「一刀未剪」的節目內容,趕快下載FAM,準時加入我的房間吧!
【什麼是FAM?】
FAM是一個音訊直播平台,在這裡你可以聽到許多Podcast節目,除了收聽最急時的節目錄製,也可以隨時舉手發言提問,在這裡開啟你的房間,進入Podcast的世界吧!
*蘋果或是安卓都可以下載喔→https://reurl.cc/WE9pG7
*到FAM上面搜尋馬它就能找我,就會知道房間何時開啟啦
*記得到IG找我玩:https://www.instagram.com/matamata.chan.92/?hl=zh-tw
▊ 這集聊什麼
(00:00:00)未來可以直播收聽節目錄製,聽到一刀未剪的內容啦!
(00:02:45) 物理治療師劉鈞 is coming、物理治療師要很會「物理」嗎?物治的3大類型、物治VS職治
(00:12:30) 復健四大專科、物治師起薪還不錯?一天接45個病人
(00:21:40) 物治系的未來選擇:特教產業&隨隊治療、只能接受指令做復健...、遇到病人去世、淪為儀器治療的原因
(00:33:59) 物治師&生、推拿&按摩、評估病人SOP、台灣人最常遇到的復健病症、五十肩的名稱由來
(00:41:35) 高低肩的朋友請不要驚慌 、誰適合讀物治系、天賦與熱忱
.....................................................................
【在職場闖蕩的大四生】— 分享在校園跟職場之間的大小事:快畢業的未來迷惘 & 畢業不久的社畜心聲 & 職場實習的各種秘辛!
馬它mata – 念醫學大學、Youtuber、Podcaster、穿搭客 — 擅長在家邋遢出門漂亮。
*請我喝大冰美,每天才有動力keep going
https://pay.firstory.me/user/matainthehouse
*IG:https://reurl.cc/rgdo8b
*YouTube:https://reurl.cc/KAKqjm
*Email:camelstyle0629@gmail.com
.....................................................................
🗣關於我的Podcast節目《馬它 in the HOUSE》
【在職場闖蕩的大四生】— 分享在校園跟職場之間的大小事:快畢業的未來迷惘 & 畢業不久的社畜心聲 & 職場實習的各種秘辛!
馬它mata – 念醫學大學、Youtuber、Podcaster、穿搭客 — 擅長在家邋遢出門漂亮。
*請我喝大冰美,每天才有動力keep going
https://pay.firstory.me/user/matainth...
.....................................................................
◆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我的食物 / 穿搭 / 旅遊 /日常分享,可以到下方連結
◆ 個人IG : 👉 matamata.chan.92
◆ 食物IG : 👉 Food_map_camel
◆ FB粉絲專頁 :👉 https://reurl.cc/e5v12x
◆ Popdaily創作者計畫👉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28032
.....................................................................
喜歡我這支影片的話,記得按讚和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也可以去我的IG看看關於我的更多分享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呦d(`・∀・)b
#podcast#馬它intheHOUSE#podcast推薦
物理治療四大專科 在 復健四大專科、物治職治、五十肩、feat. 物理治療師劉鈞 ... 的推薦與評價
【Podcast十分鐘】分析動作的master物治師:物理要很強?淪為儀器治療...推拿按摩、復健 四大專科 、物治職治、五十肩、feat. 物理治療 師劉鈞|S2EP#16|馬 ... ... <看更多>
物理治療四大專科 在 骨科物理治療常見的疾病包括運動傷害(如肌肉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物理治療 所接觸的個案種類很多,依生理系統層面將我們的治療對象分類,共分為四大科,分別為骨科、神經、小兒、心肺。 1.骨科: 骨科物理治療常見的疾病包括運動傷害(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