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之聲》線上專題推出!
《攝影之聲》關鍵字線上專題系列,每期由客座主編規劃影像與視覺領域的重要詞彙,邀請多位研究者共筆,透過不同角度詮釋書寫當代影像論題。本期由影像研究者謝佩君擔任客座主編,首期主題「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每周二、四推出更新,歡迎追蹤閱讀!
專題連結|https://bit.ly/vop-keyword
███ 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
導言──謝佩君|客座主編
創立於世紀之末的美國外送平台Seamless,名實相符地是一則新自由主義式社會關係的寓言。以無縫接軌(seamless)作為品牌精神,和台灣現正風行的所有外送程式一樣,主打使用者從慾望到滿足過程的一氣呵成:我們可以躺著滑動手指於各家餐廳的菜色圖片間,點選、付款,接著等待外送員(gig worker)將餐點無接觸地送至家門外後,再附上一張即拍的照片作為送抵的證明。簡單又直覺,我們沒有發現線上點餐的自由,僅是將個體活動時空壓縮地複寫至市場──我們連躺著放空都可以消費,而零工經濟(Gig Economy)成就於我們壓榨自己的休閒時間(或是因經濟狀況犧牲休閒時間),在沒有基本工時、工會或保險的狀態下製造並滿足需求。從無縫接軌的角度來看,影像是「以時間根絕空間」障礙的資本共犯,既是索引也召喚著或點或滑或長按的反射動作,當它平順運行時我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一如無縫接軌作為新自由主義的理性與意識形態。
「學術是關於認識世界的普遍任務」,批判與媒介理論學者沃克(McKenzie Wark)曾這麼說過。她將普遍定義為尋常、共享,甚至是粗鄙的形容詞,任務是時而帶著遊戲性質的勞動,而認識作為動詞,既是普遍之所以可能的條件,也是一種饒富趣味的任務。借鏡沃克將學術祛魅並重新賦予其社會實踐動能的論述,本專題「#家常任務:關於數位視覺政治性的關鍵詞」試圖將普遍一詞的公共意義擴延並轉化至家常,除了在疫情下居家辦公(Work from Home)成為新社會基準、公與私範疇並置且模糊的時刻,思考以家常為原點作為公眾實踐的可能外,也企圖以家常一字的意涵──日常、取材平易且頻繁使用──對上述影像無縫接軌地媒介於公於私的日常生活,提供十二個出自慣常口語的詞彙作為批判工具。因此,「家常任務」試圖認識的世界,不只是我們以第一人稱視角,以智慧型手機、筆電或平板,接受通知、點取、瀏覽並溝通交換的世界;同時也針對充斥於我們生活中之語言:以線上、視訊或梗圖等作為條件的日常經驗。例如,小說家言叔夏在〈回家的方式〉一文裡討論居家辦公,將進入Google Meet前的麥克風與鏡頭測試比擬作玄關的鏡子,視訊鏡頭下和鏡子前的我們一樣忍不住有著整理儀容的反射動作,毫不反抗地將自己投入畫面之中成為等待定義的主體。
馬克思主義文化批評家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在1975年出版《關鍵詞:文化與社會的詞彙》(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的序言裡,提及寫作緣由的個人層面:當他於二戰結束返回劍橋時,遇到也甫從前線歸來的朋友,兩人不約而同地,對眼前的新世界說出:「事實上,我們不再說著相同的語言。」世界大戰造成的斷裂,在短短四年半裡,急遽體現在對話中同一詞語的不同價值與興趣導向。援引威廉斯的體察,「家常任務」關注的是何以在新千禧後:「我們總說著相同的語言。」在這20多年裡,為什麼如數位、媒介或影像等詞彙仿若通貨,跨越地理疆界、國境文化,成為我們可交換可溝通的共享語言?如何理解這加速度過程中,語言流轉於多民族、多文化間之抵抗與連貫性、干擾或對比的歷史?從這方面來說,語言也顯露了它與生俱來的異質性;換言之,從來沒有純血的語言。
因此,本專題的七位作者邀請讀者在這無縫的語言生產鏈按下暫停鍵,以詞彙作為問題的切入點,透過家常的例子檢視數位世界的歷史與其概念流變,並剖析數位技術與影像生產、詮釋間的相互關係;或者,更重要地,以詞彙為單位,進行一場認識數位技術與影像生產政治性的練習:當數位物件同質化在我們眼前,它們是如何被渴求、辨識且描述?並進而被定義、處理以及認識?透過上述的提問,「家常任務」企圖承接威廉斯在上世紀的目標:以關鍵詞闡明文化如何是歷史的表徵,意即,在「創造屬於我們的語言與歷史時」,探尋一組詞彙──「去改變任何必須的改變」。
_____________
Voices of Photography 攝影之聲
vopmagazine.com
_____________
#影像 #數位 #科技與技術 #新自由主義 #數據視覺化
#要素型媒介 #感覺中樞 #介面 #解殖 #文化分析 #平台 #投影
#謝佩君 #王柏偉 #徐詩雨 #陳琬尹 #楊子樵 #鄭安齊 #關鍵詞
同時也有2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大佬你唔好咁痴線啦dudeareyoucraz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好喔 ~ 大家知不知道「玩梗」這個詞語是出自哪裡呢 ? 其實是日本裹有一個詞叫做「捏它」,出自日語中的「ネタ」(neta),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梗了 主要是指動漫作品中出現一些很有另一部作品特色的東西,能夠提供非同尋常的笑點 具體例子可以參照銀魂、幸運星、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等動漫,今...
詞語例子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Q博展知識
【記者節快樂】
今天是九一記者節,祝各位為了新聞而努力奔走的記者們,記者節快樂
在這個日子裡
我們也來看一些科普X新聞X記者的科學吧!
【科技與社會的研究與教學:我們都是科學記者】
現代社會的公眾對於科技議題的理解,事實上有著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要高的門檻。由於透過科學傳播的媒介吸收新知,因此公眾除了需要面對高聳的科學認識屏障外,更需要解析媒介背後的錯綜特質。在這雙重的條件下,一般民眾並不容易直接切進議題的核心,常常需要倚賴超越內容的知識來間接習得。
這個過程就像一般民眾在認識科技議題時,其核心往往牽涉龐大的知識基礎,直接逼近常是不可得的一種理解方式。因此就像天文學家追尋黑洞的存在一樣,民眾也需要透過相關的「背景輻射」才能間接習得核心議題的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民眾的需求可能不是一些與議題直接相關的「內容知識」(例如相關科學理論、數據等),反而超越內容之外的「背景知識」才是一般民眾可以具體掌握並有助於形成論點的知識。
而超越內容的知識可以包含哪些不同的層次呢?在現代社會中,每一個社會性科學議題的背後,事實上都同時被科學和媒體這兩層不同的論述包覆著。例如就一個科學事件而言,科學家先用科學理論的詞語對它進行說明,之後大眾傳媒又會基於自己的需求用傳播的論述包裹一次。因此一個公民如果要認識一件社會性科學議題的核心,要像剝洋蔥般,耐心地把這一層層的包覆拆解開來。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heZ
【當人工智慧進入新聞編輯台】
機器寫作顧名思義就是─讓機器人幫你寫作,即為運用演算法對於所輸入的文章資料自行作處理,然後即可自行拼湊出一篇文章。而使用機器人「拼湊」新聞的優勢在於它可以快速的收集到大量且相關連性的資料,並且迅速地做到彙整、統計、分析資料等功能。目前機器人新聞寫作主要被運用在體育和財經新聞報導上較多,主要是因為這兩個領域的資料訊息瞬息萬變,需要耗費的時間相對上較多,因此利用電腦來幫忙作分析、統計、整理可以減少人力體力上及時間的過多耗費。
機器人新聞寫作的出現,優點在於可以讓更多的員工去從事有創造性和挑戰性的工作。美聯社期望機器人寫作的加入,能夠讓記者回到本職的工作內容,而不是花大量的時間在於資料的彙整、統計、分析上。機器人寫作有三大優點:(1)即時運算(即為資料的彙整、統計、分析)非常快,可以省掉很多處理上的時間、(2)可減少人力資源開銷、(3)產出的報導客觀公正。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d2C
【科學媒體化】
傳播媒體技術與電腦網絡的快速發展,使電子傳播媒體成為社會大眾資訊的主要提供者。雖然,一般大眾對於媒體有著種種的批評,但是媒體還是公眾資訊的主要來源,在某個程度上也是民意的塑造者。就像學生的報告,主要的資料來源就是網路。在這種新的權力結構下,科技社群與媒體間也產生了新的互動關係。在新的關係中,科技專家漸漸擺脫與媒體保持距離的習慣。為了爭取有限的科研經費,科技專家有時反而需要媒體的「背書」。媒體,不再只是單純的知識傳播者,它似乎也逐漸與「大學—國家—產業」這三螺旋鏈,形成檯面上的四螺旋鏈。
科技社群與媒體大概有底下的新關係:一、知識優先權透過媒體取得;二、媒體可能塑造科技界的明星,進而形塑大眾科技的「共識」;三、科技界為爭取媒體曝光度,可能提供未成熟的資料。無論這些問題是否發生,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媒體是否已逐漸影響傳統的科技社群自律機制?是否科技界對媒體需求的比重已經凌駕對「真理」的追求?
不過無論如何,大眾或科技專家,都已經無法避免透過媒體接觸科技知識。在這些例子中,我們反而看到科學事業人性化的一面。因此,需要改變的也許不是科技知識產生或傳播的方式,而是所有人心目中「科學」的形象。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UrlMap?t=gS4
詞語例子 在 網球場的路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不要過網擊球」,一個如何建立良好關係的提醒
最近看到一段討論關係(relationship)的對談,用「打網球」和「球網」來做比喻,很有啟發,與大家分享。
一開始,與談者們先花了一點時間,解釋我們在互動中的三個事實(reality)。他們說道,在每一次人與人的互動中都有三個事實同時存在,分別是「我的意圖」,比如現在我的意圖是,想清楚的分享這個資訊給你,或者我希望我對你有幫助;第二個事實是「我的行為」,比如我是怎麼做,我怎麼說,用詞、語氣等等;最後,第三個事實是「對你的影響」,比如你覺得有意思,或者無聊。
在每一次的互動中,我們各自都只知道三個事實中的其中二個事實。對我來說,我並不知道第三個事實,也就是這次互動「對你的影響」,而對你而言,你不知道我的第一個事實「我的意圖」。
與談者們說,有時我們的溝通之所以僵持,關係之所以造成傷害,是因為我們忘了什麼是自己知道的,和什麼是自己不知道的事實。我們忘了留在自己知道的事實裡互動。
如何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他們提出了一個「球網」(Net)概念。
我們可以把互動想像成打網球,在這個網球場的中間,有一個球網,架在第一個事實與第二個事實之間,也就是「我的意圖」和「我的行為」之間。打網球的時候,我們和對手各在球網的兩邊,我們不能跨到對方的場上去打球,我們不能「過網擊球」(over the net),在關係中也是如此。我們不能過到自己不知道的那個事實裡去回應或評論,我們必須留在自己的場打球。
與談者說了一個自身的例子,她說她的老公之前工作回家後會攤在沙發上看報紙,當她和老公說話的時候,老公還是盯著報紙,只是嗯嗯的回應。於是她說:「你沒有在聽!」「你沒有在聽!」就是過網擊球了。
與談者接著解釋,她不是她的老公,她不知道老公有沒有在聽。但當她說的是「你沒有在聽!」的時候,老公反而會回說,我有呀!妳說妳帶孩子去學校忙了一整天....。她聽了只會更加生氣。
後來,她慢慢開始學會說:「老公,當我在講話的時候你沒有看著我,我得到唯一的回應只是嗯嗯嗯的時候,我覺得我的話沒有被聽到。」這才是在自己的球場打球,在自己知道的事實裡溝通。
在溝通時,尤其是在矛盾的時候,我們需要記得自己不是對方,不可能知道對方的意圖,如果總是過網擊球,互動很容易變成相互指責、各自辯駁的爭執,越來越無效,關係也越來越遠。
不要過網擊球,留在自己的球場,說自己知道的事實。這段對談來自史丹佛大學的 David Bradford 和 Carol Robin 教授,主持人是英國的 Rangan Chatterjee 醫生。
如何建立良好的關係,用球網和打網球來作比喻,是個很有畫面感的提醒。「不要過網擊球」,希望對你也有啟發。
--------------------------------
圖片來源:https://www.facebook.com/wimbledon/
詞語例子 在 大佬你唔好咁痴線啦dudeareyoucraz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大家好喔 ~ 大家知不知道「玩梗」這個詞語是出自哪裡呢 ?
其實是日本裹有一個詞叫做「捏它」,出自日語中的「ネタ」(neta),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梗了
主要是指動漫作品中出現一些很有另一部作品特色的東西,能夠提供非同尋常的笑點
具體例子可以參照銀魂、幸運星、POP子和PIPI美的日常等動漫,今天小編給大家盤點《進擊的巨人》裡面出現的梗。
--------------------------------------------------------
也追蹤我們的臉書吧
臉書: https://bit.ly/2jYrdau
-----------------------------------------------------------
-----------------------------------------------------------
影片由本頻道創作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詞語例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2020.3.6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8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四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20.01.18(六)
打造專屬於「你」的遊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213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你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就是省了小錢,但是卻花了大錢?
就像是你出去玩吧,可能在風景區的一個路邊攤,你買了一個可口可樂你;發現哦,他跟你要30塊,覺得好貴啊!
結果呢,你回到飯店之後,在它的labby一樣點了一個可口可樂,同樣的容量、同樣的規格,他跟你要80塊;你會覺得還好,飯店不都這樣嗎?
可是如果回到本質喔,那一罐可口可樂,它多少錢就是多少錢啊!它並沒有因為你在飯店,點的那一罐可口可樂,它變得品質比較好。
那當然,如果你要去思考說,因為飯店有等等等等的附加價值,這我也同意;可是如果放到你我身上,我們把它放大一點例子來看的話。
你看看喔,會不會有類似的狀況,有沒有呼應到你,為什麼可能是存不到錢,或者是財務這件事情,會一直困擾著你的主要原因?
比如說吧,有一個大老闆,他經營一家企業,他開著一部舊的轎車;然而這部轎車有點老舊,但性能還不錯,但唯一的問題就是音響壞掉了!
所以他每次去修車的時候,保養場喔,都是建議他換一套大概需要一萬塊的音響。
但是這個老闆喔都覺得不需要,因為他就會覺得,我又不是每天都在車子裡面,而且不怎麼聽音樂、聽廣播,我要這個幹什麼?
結果後來喔,這個老闆的生意越做越大,他也覺得開一輛破車出去談生意不太好;所以呢,換了一台BMW,一台BMW要200多萬。
當他買下這一台車之後呢,這個售車的小姐就問他說,王董啊,我們這裡最近有辦促銷活動,你可以花9萬塊的優惠價格,就換汽車音響,你要不要看一下?
結果沒想到這位王董喔,出乎意料的爽快答應,他說喔好啊!那我就花9萬塊。
其實回到本質,為什麼我們在花費上面,會有這樣的改變?原因很簡單,原因是在於,我們的消費被不同的框架重新定義了。
這個部分呢,在財務心裡面我們會說它是一種「心理帳戶」的概念。
也就是說喔,從王總的角度來說,那台舊車它是一個獨立的心理賬戶,要額外拿出1萬塊來換音響;但是買BMW的時候呢,這時候王董他心中,已經有一個新的關於買車的心理帳戶。
而且為這一台BMW付出了200萬,所以後面追加的9萬塊,也是被放在同一個帳戶裡。
所以你想想看,舊車對於王董來說,叫做是憑空多出來的一萬塊;但是新的BMW對王董來說,我都已經花了兩百多萬,再多花個9萬也不為過,不是嗎?
而且別忘了一件事,王董他本來就很少聽音樂、聽廣播,所以不管新車、舊車;音響對於他的意義,不會因為變成BMW就變得不同,不是嗎?
可是卻在這樣的狀況底下,王董會覺得這9萬塊,連考慮都不考慮就花下去;而前面的1萬塊,他可以撐好久好久的時間。無論保養場怎麼跟他好說歹說,他就是花不下手。
所以客觀來看9萬個1萬,他是不是省了小錢,但是到最後卻花了大錢?如果從客觀的標準來看的話,9萬跟1萬,可是差9倍不是嗎?
所以回頭你看看喔,你有沒有過那種經驗,可能因為你搬了新家,換了一個新房子,所以很多消費都無限制的往上提升,一直到等你收到帳單的那一刻,你才嚇出了一身冷汗。
但問題在於,你汗留的再多,你該付的錢還是該付啊!9萬它就是9萬,1萬它就是1萬。
它不會因為這些心理帳戶的過程,它也不會你是因為買了BMW這個原因,聽起來好像比較合理,你的主客觀的負擔就不會那麼大,他一樣就是9萬。
所以透過這個部分呢,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那就是任何的花費,它就是花費,並不會因為框架的不同,而有所改變。
我們常常會省小錢、花大錢,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我們的內在並沒有把錢,當成是錢來用!
我們把錢放在一個比較的框架,就像是在不同地方買的可口可樂是一樣的。所以如果放長時間來看的話,這樣的狀況是不是就在有形無形之間,讓你的錢不知道跑到哪裡去?
那你可能聽到這邊,也回想了一些你的消費經驗,你可能會問我,到底要怎麼樣防止這件事情的發生?
我說喔有一個方法很簡單,你可能不用聽我的分享你也知道;但是有可能你從來沒有真正的去做過,叫做你做任何消費之前,請先列下預算。
如果你是王董,你要買BMW之前,你有沒有針對買這一台車,你為自己設下一個預算;或者是你有沒有針對買汽車音響這件事,先列下一個預算。
就以我自己為例,我經歷了幾次搬家、換屋,還包含我自己教室的擴充、搬家,還有重新裝潢新的空間。
我想有做過空間裝潢經驗的人,你就會知道,如果你沒有先列預算,到最後你那個花費,跟你原本心裡本來以為的,會差非常非常非常的多。
如果加上你的廠商,又是一個舌燦蓮花、很會銷售的,你會莫明奇妙,預算爆表好幾倍!
因為呢他會問你,那這個門把要不要換好一點的,你都已經花了一千五百萬買這個房子,換個一萬五千塊的門把,應該不為過吧!
你看,聽起來很合理對不對?可是別忘了,不管你買的是一千五百萬的房子,還是一百五十萬的小套房,你額外花出去的那一萬五的門把手,它就是一萬五仟塊啊!
所以談到這裡,其實人在面對消費,在面對自己的慾望的時候,一定是不理性的;我們要做的並不是把自己變得非人類一樣,好像一切可以理性,我覺得那也太強人所難!
而是我們能不能有些技術和方法,來幫助自己,來讓自己更有意識的,去面對這個人生當中,你無法逃避的議題,就是「財務」。
其實說到這裡,我也要很開心的跟你分享,我們在12月2號,會推出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
這一門課呢,是由嘉玲老師擔綱,她本身呢,大學學的是經濟,到了研究所之後,才往心理這一條路發展。
所以如果要說她的養成教育,可是經濟跟財務方面的哦,所以這一門【理財心裡學】呢,就是結合了「財務管理」跟「心理」這兩個領域,來幫助你建立兩個重要的認知。
第一個認知,就是「請你把錢當錢」。
就如同今天所分享的內容,你會發現喔,突然之間,因為買了一台BMW,9萬塊好像變得不是錢了!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哦。
而第二個認知,叫做「我們試圖來陪伴你去找到,那為什麼你不把錢當錢呢」?
這一個問題的背後,其實凸顯了很多人看待財務,要麼你就可能像個守財奴一樣,你不是沒錢,但是你把自己過得好苦。
再不然你就是另外一種極端,你可能有賺到錢,但是呢,你卻不知道把錢花在哪裡?再不然就是,你可能賺到了錢之後,莫名奇妙的它都會消失不見!
而這裡會有更深刻的內在議題,需要去探索,【理財心裡學】就是陪伴你、幫助你找到這方面的答案。
那當然了我們的線上課程,承襲了我們過往的傳統,我們會給你很實做的方法,除了讓你能夠去釐清,自己的內在發生什麼事之外;還有實際的動作上的引導,包含你可以怎麼編列自己的預算,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
透過這些有效的方法,幫助你培養出富人的體質,所以呢,請你期待我們12月2日上線的【理財心裡學】課程,我們很期待你的加入。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做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課程,這一門課是在12月2號會正式上線。
相關的內容,也即將會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露出,我們很期待你能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詞語例子 在 Esther L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馬來西亞人的語言能力是聞名國際的!哈哈哈!
雖然我們可能不精通每一種語言,可是基本的談話大致上都沒問題哦!
馬來西亞華人說話時 常常把很多語言摻雜在同一句話里 整句話都成了Rojak!(混合物)
到底是為什麼呢?
於是我按照個人的看法做了這支影片!哈哈哈!
影片裡的例子是我個人時常提到的詞語,
不知道對大家來說還算relatable嗎?XD
其實還有很多的例子沒有概括在裡面,例如:
bojio,cincai,等等!
可是為了迎合馬來西亞的國慶日,因此特意趕在8月31日前上傳,
所以寫稿時間倉促啊!:P
(如果要把所有馬來西亞人的常用語都放進來,這支影片應該會變成電影!)
Aku Anak Malaysia! 我愛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國慶日快樂!
詞語例子 在 【扩展词语~形容词~ 】三年级华文~语文乐园三~ 课本73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扩展 词语 ~形容词~ 【三年级华文】语文乐园三~课本73读读说说~引导学生扩展 词语 ,解释 词语 的意思。 词语 :始终、供应、尊敬、试验、欢迎、配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