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再戰季線 靠內資就夠了嗎
台股今天上漲72點,一度挑戰季線最後也在季線附近收盤,上漲70點著實厲害,OTC指數雖一度翻黑,最後還是小漲作收,但有趣的是法人都是賣超,所以看來我們不斷強調內資力量果然強悍。不過再強的股票漲不到天上,現在也正是檢視手上內資股的時候了。
風生水起還能多久
股票強勢的地方在哪?我相信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所謂風生水起,就是風力發電與生技,風力發電的指標股上緯控(3708)今天出現下跌,永冠-KY(1589)也再外資的賣超下收了黑K,中高價股中只有世紀鋼(9958)還是攻上漲停,雖然低價股還是屢屢創高,包括昨天分析文的亞力(1514)、大亞(1609)、中興電(1513)、華城(1519)都紛紛創了波段新高,幾乎完全沒關係的中鋼構(2013)還是漲停鎖死,但再漲不但完全脫離基本面,更重要已經變成賭而非投資,賭也有可能會贏,但投資不可能只靠賭來獲勝,就算這次賭中,其實未來還會有那麼好的運氣嗎?所以實在建議見好就收。
至於生技股我跟大家說過新的指標股的寶齡(1760),因為明天法說大家似乎都在賭明天,就像後天法說的和康生(1783),我相信有心人也是要營造法說會行情,而這波生技股的始作俑者首推三檔股票,一檔底部就曾傳資料給大家的康妍(1786),三月營收剛公布,沒有再創新高,有趣的是短線外資上周二買573張,今天賣373張,最後尾數都一樣實在巧合,明天會不會把剩下的兩百張也賣掉呢?
一樣是低檔有傳資料給大家的保瑞(6472),今天也收個高檔十字線,最有趣的是上周二外資買超21張,今天外資不偏不倚也賣超21張,兩檔股票我認為短線可能會高檔震盪。氣勢最強的其實是達爾膚(6532),今天還是漲停鎖死,也把醫美整個氣是帶起來,包括麗豐-KY(4137)在外資買超下一路創高,曜亞(4138)也漲停,就連美吾華(1731)也扯上生技漲停鎖死,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大家是只要是生技股看到黑影就開槍,我們過去也分享過我們專訪文的商之器(8409)今天也漲停創了波段高,但我並不開心,因為千般拉抬都為出,而生技股要靠甚麼利多出呢?當然就是明後兩天的生技法說,明天的寶齡、台曜(4746)後天的和康生、訊映(4155),就算說得好股價都預先反應,如果說不好呢?大家不妨思索一下主力的邏輯,配合剛剛跟大家分析的外資券商進出,心中應該要有底。
至於比特幣概念股,昨天晚上有分析說比特幣一度跌到6500,除了撼訊(6150)真的有獲利支撐外,其他像青雲(5386)、麗臺(2465)雖然上周二漲停但感覺都有點虛,今天雖然都開高,盤中竟然都一度跌停,更有趣的是上周二買超的外資,不但全數賣出還多賣了庫存,這些短線的外資籌碼,其實投資人不要上當。
業績股日久見人心
昨天也跟大家說今天是九號,營收明天會陸續公布,漲價概念股不可偏廢,被動元件國巨(2327)反覆測試五百支撐後,今天最低測試505後尾盤就展開攻擊,我一直說被動元件是漲真的,三月工作天數回升後,仍有後續力道。矽晶圓周四中美晶(5483)與環球晶(6488)要開法說,似乎也有先走法說行情的味道,特別是中美晶,今天在外資買超5766張收最高創波段新高,反而變成最強勢的指標,周四前也許還有續攻的力道。至於昨天提醒大家強茂(2481)漲幅偏高,今天也翻黑,如果以漲價概念股來看,就是被動元件跟矽晶圓最貨真價實,相信明天公布的三月營收也會不差。
而昨天特別提醒的PCB業績股,牧德(3563)今天也再創新高,特別外資連買兩天上檔無壓,而跟大家說有牧德第二的博智(8155),今天更是不遑多讓,再投信連續買超下,無視於外資的獲利了結,仍然一度攻上漲停,果然有牧德第二的氣勢,明天將陸續公布營收,業績股不會寂寞。
有興趣知道更多產業消息者
歡迎加入
股市藏經閣LINE@:
https://line.me/R/ti/p/%40berich
也可加入總編當莊FB粉專:
https://m.facebook.com/wel2988i/
「達爾膚主力進出」的推薦目錄:
- 關於達爾膚主力進出 在 總編當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達爾膚主力進出 在 [心得] 2609陽明目標價之我見-20年歷史數據分析-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達爾膚主力進出 在 除權息 的評價
- 關於達爾膚主力進出 在 富邦金認股PTT - 家庭貼文懶人包 的評價
- 關於達爾膚主力進出 在 權證小哥- 活用這些籌碼指標找出主力布局股!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達爾膚主力進出 在 [標的] 死魚挑撿買賣流程- stock 的評價
- 關於達爾膚主力進出 在 Re: [新聞] 小公務員挖到冷門股34歲勇辭公職當奶爸- Stock 的評價
- 關於達爾膚主力進出 在 天良股價走勢圖的推薦與評價,PTT、批踢踢 的評價
達爾膚主力進出 在 除權息 的推薦與評價
... 立積(4968)法人說明會, 立端(6245)除權息, 雙邦(6506)除權息, 達爾膚(6523)除權息, ... 大學光(3218)主力進出比較圖, 主力進出查詢, 主力買賣超總和線, ... ... <看更多>
達爾膚主力進出 在 富邦金認股PTT - 家庭貼文懶人包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 達爾膚董事長吳奕叡申報轉讓持股共11720 | 申報轉讓ptt. 圖/報系資料照達爾膚(6523)董事長吳奕叡今(13)日申報轉讓1萬1,712 . ... 主力進出- 長榮 ... ... <看更多>
達爾膚主力進出 在 [心得] 2609陽明目標價之我見-20年歷史數據分析-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www.sse.net.cn/index/singleIndex?indexType=scfi
上週的SCFI指數連續兩周創歷史新高來到3100
運價在二三月淡季的回檔幅度遠低於我前文的預期,止跌回升又創高的速度也高於預期。
因此我們用最新的運價資訊來重新評估陽明今年的eps
陽明的一月自結+2.32元、三月自結+2.43元。二月營收介於一三月之間。
Q1獲利如前文所預期的賺7元應該是八九不離十。
而前文所說的,若Q2開始運價崩跌三成的假設,目前看來顯然真的是過於悲觀。
1月的SCFI月平均是2871、二月平均是2840、三月經歷農曆年後淡季回檔平均仍有2627、
四月準備進入旺季回溫,四月平均已回到2829。
(營收通常會比運價遞延一個月,若不考慮沒算在運價指數裡的附加費,四月營收有機會
小幅月減。但五月應該就會重回月增。而運價指數在四月底就創高,基本上幾乎也鎖定了
陽明長榮Q2的營收和獲利大概率會超越Q1)
4/30公布的最新指數是創歷史新高的3100,Q2~Q3開始進入傳統旺季,若要樂觀假設其實有
很大的機率運價會持續向上再走一波。但我們仍然很保守的假設運價這次只是假突破,然
後悲觀的假設"在缺櫃塞港問題持續無解+需求旺盛的旺季裡,運價並不隨供需失調而漲價
,仍在淡季Q1的高低點間盤整"
也就是假設運價從下周開始崩盤,悲觀估計Q2~Q3的運價指數均值跌到2600~2900之間。
然後Q4我們依舊悲觀且帥氣的假設運價會在Q4直接再腰斬,跌到1300~1400左右。
若按照這個超悲觀的假設,那陽明今年的全年獲利估計是Q1+7,Q2+6.5~7,Q3+7~7.5,
Q4+1.5~2
悲觀預期全年EPS 22~23.5元
我自己心目中比較中立的全年預估獲利是Q1+7,Q2+7.5~8,Q3+8.5~9.5,Q4+4~4.5
中立預期全年EPS 27~29元
而假如上週的運價突破不是假突破...真的又往上走了一段,那很可能真的就會如宏遠研
究報告裡所預測的,2021 Q1將是2021年單季低點。
全年獲利預估將變成Q1+7,Q2+8~8.5,Q3+9.5~10.5,Q4+5.5~7.5
樂觀預期全年EPS 30~33.5元
以上的估計都還沒有算上 歷年虧損抵扣額回沖,和5月開始長約換約漲價能多帶來的獲利:
長約價格:
陽明:長約價將翻倍上漲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352687
長約換約漲價估計能幫陽明未來兩年每年稅後eps相較去年至少再增加 3.5~4.5元。
換約是五月開始生效,預計六月才開始反應在營收,所以今年能增加的部分估計是2~2.6元
而國際油價相較去年大漲,估計燃油支出成本比去年多1.5元。
我們再預留一些假設之後國際油價可能繼續上漲的風險
這裡就保守簡單假設長約增加的獲利跟油價上漲增加的成本互抵。
虧損抵扣額的部分,陽明帳上還有500多億的可抵扣額。
如果陽明最後決定在今年使用這些額度抵扣今年的所得稅,那上述悲觀、中立、樂觀的eps
估計都會再增加10~20%。
然後陽明預計在股東會要提案要發30萬張的現增,如果順利通過股本會膨脹9%左右。
(稀釋今年預估EPS約8.3%)
現增價格目前"聽說"是依發行時陽明股票的市價打92折來定價,對原始股東的股東權益
影響約0.72%。
同時若現增案成功通過,照現在的股價算,陽明可以募得230e~240e。每股淨值會增加
6~7元。
(實際承銷的時間點是在七~八月,若股價有適時合理反應應有的價值,我個人預計到時候
的股價起碼會是現在的1.5~2倍,也就是膨脹的股本一樣是9%,但陽明實際拿到的現金和
增加的每股淨值會是上面預估數字的1.5~2倍以上)
現增稀釋的eps 估計有機會跟 使用虧損可抵扣額進行所得稅回沖的eps 抵銷,若陽明最後
沒有選擇進行所得稅回沖,且現增案在股東會順利通過,那上述悲觀、中立、樂觀的eps
估計都會減少8.3%。
-------------------------------------------------------------------------
好啦!算這麼多其實也不是重點~~
有在關注航運的人其實很多也都早已知道今年很可能會賺20幾元以上。
But so what!?
你陽明賺很多又怎樣,市場資金難道不能真的就只給你陽明2.5~3倍的本益比嗎?
那我們就得來看看,台股這個市場的資金,過去20年來,每年幾十兆,20年來數百兆台幣
成交量的資金,實際交易出來的結果是如何?
我使用cmoney的統計軟體,撈出過去20年所有台股的數據,想找出過去20年裡市場資金對
於 本業獲利的股票 所願意追逐的本益比,是否有可參考的慣性。
(使用的軟體是"選股勝利組",它應該是直接去證交所爬蟲抓的或買的資料,有些數據跟
網路上某些股票網站的數字可能會稍有落差,但整體來說差異應該是不大)
數據上首先篩選掉近一年日成交均量<200張的 "真.市場棄嬰"
然後用營業利益率與稅後淨利率的差值去判斷每一支股票該年的eps是否主要來自本業。
判斷方式是
if 營業利益率*(1-稅率)> 稅後淨利率,則當年本業eps=當年實際eps
if 營業利益率*(1-稅率)< 稅後淨利率,那代表公司的稅後淨利來源並不全來自本業,
則當年本業eps=當年實際eps*(營業利益率*(1-稅率)/稅後淨利率)
//用6523達爾膚去年的財報舉例,達爾膚去年的eps是14.69元,營業利益率是31%,
而稅後淨利率高達86.5%,代表這麼高的eps大部分是業外貢獻的,通常都是賣地賣樓
賣老股...等一次性獲利。(達爾膚去年是賣大陸子公司股權)
用上述的公式重新算出達爾膚的本業稅後eps=14.69*(31*0.8/86.5)=4.21元
如此便可初步篩掉大部分靠業外貢獻高eps的公司。
然後計算每一支股票當年股價最高點/本業eps,會得到該股票當年的本業本益比
受限於篇幅,每一年僅列出當年本業本益比排名最低的前20名左右
20年來的統計結果如下:https://reurl.cc/ZQmMeA
一共有20個頁籤,從2020年~2001年一共20年的回測紀錄。
每一頁的左邊表格是當年本業本益比最低的前20幾名的股票排名;
右邊的表格是當年本業EPS>15元以上的股票的本益比從低到高的排名。
我們都先看每一頁的左側表格。請花一點時間,把20頁的整理以及備註都看完。
看完後就會發現,剔除掉那些將一次業外收益灌進營業利益的灌水股後。
一家公司只要是紮紮實實靠本業賺進來的本業eps,就算你都不配息或配很爛很爛...
,台股市場過去20年來的市場資金,給予的本益比至少都有4倍多。
(唯一例外是2013年的2547日勝生,2013年日勝生靠美河市入帳全年認列本業eps超過10元
當年股價最高點卻僅有29.2。本益比不到3倍。
但由於此案當年風波不斷,媒體上有大量的弊案報導:
美河市開發傳弊 北市府被A百億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78171751626.html
台北市政府之後也的確針對此案對日勝生提出鉅額求償:
美河市案 捷運局向日勝生求償77億
https://reurl.cc/1gVOd8
市場資金當時應該也是有共識,這筆美河市入帳的eps有很大一部分之後可能要賠回去。
故這一筆eps在計算時本來就要打折再打折。當然本益比也就失真了,故可將此案例排除)
而如果"都不配息或配很爛(只配4成多以下)"都有至少4倍多的本益比...
那如前文所述:
陽明有很高的官股比例,今年預期如此高的獲利可以想像很可能會被要求高配息繳庫
看看陽明過去的配息紀錄:
https://goodinfo.tw/StockInfo/StockDividendPolicy.asp?STOCK_ID=2609
賠錢的年份和去年雖大賺但要打連年虧損的呆 配不出來就不討論。
但可以發現,陽明在過去大賺的年份,配息率其實相當不錯。
除了2011年因為前一年大虧要打呆只配了5成左右,其他的大賺年都至少有配6~7成的水準
故陽明今年的鉅額本業獲利是可以合理預期至少有6成以上配息率的。
那我們來看看,如果我們再把上面表格裡不配息或配不好(配不到五成)的股票再剔除掉..
會發現過去20年來,台股市場資金給予所有本業賺錢+配息正常(5成以上)的股票,最低最
低的本益比都至少有6倍!
(唯二的例外是2005年的5519隆大、和2001年的2547日勝生,但這兩個例外後來都在隔年
3~5月公布年報和配息後,還是漲到了回顧本益比8~10倍左右的水準[詳見表格裡的備註]。
這也再次證明了,這種本業高獲利+正常配息=>高殖利率的股票,市場資金也許偶爾會遲到,
但最後絕不會缺席!)
請注意,我回測統計的是過去20年"所有台股"的歷史數據~
所以這基本上已經包含"所有"能壓低估值考慮的因素在裡面了!
什麼"景氣循環股股不能看pe啦、應該用pb估價啦、大盤轉空頭怎麼辦啦、
今年大賺又怎樣明後年可能就衰退甚至賠錢啦....blablabla"
這些狀況都已經被包含在我回測的數據樣本裡了。
看看2008年,台股所有股票的本業本益比由低到高排名:
可以看到2008金融海嘯大空頭,但市場資金給予本業獲利爆發股的本益比並沒有明顯比
其他多頭年低。
過去20年,台股這麼多景氣循環股,也都包含在上面這個回測裡面了!
然後要講什麼"只有一年行情啦,現在買一套套十年"。說真的啦也不只是航運,所有這種
一兩年獲利爆衝的景氣循環股,本來市場資金就預期只有一年行情,如果不是一年行情哪
可能這麼高的獲利本益比不到10倍....
有時間的人可以自己再回顧我上面那個excel的所有左側表格,看看那些該年本業本益比
會低到只有8倍以下的股票,會發現本來裡面就7~8成以上都隔年獲利衰退甚至賠錢。
so what? 以上的20年回測結果就展示了,就算真的今年大賺隔年就賠錢,今年你有賺到的
本業eps,市場資金今年就是至少會給你基本該有的本益比!
至於該不該用淨值比估價? 各大投顧的報告好像都是用淨值比幾倍在估目標價不是嗎?
我只能說,本來每個人就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估價方式。
我以前在分析估值的時候原本也是會參考一下淨值比,但在我自己回測20年的台股數據後
,我敢蠻有把握地說,過去20年台股市場的資金慣性,市場資金真的在追逐一隻獲利爆發
股票的時候,從來都是只看本益比的!
為何我敢這麼說呢? 我們再來看一次上面的回測excel:https://reurl.cc/ZQmMeA
請看第一頁,2020這個頁籤的右側表格:
這是去年2020年本業eps大於15元的股票們的本益比排行,最右側列上淨值比。
前兩名就會看到我們的老朋友恆大、熱映~~
如果要講景氣循環股得用pb評價,那20年才循環到一次好光景的疫情股應該要是評價
最低的了吧? (航運可是10年就循環一次呢)
熱映可能有人覺得還可以算上一點電子股,那我們來看看1325恆大的歷史淨值比走勢圖:
你會發現,恆大在2020年獲利爆發之前,的歷史淨值比走勢的確就像教科書寫的
傳產景氣循環股一樣,很穩定的在淨值比1倍上下晃,偶爾跌到0.5倍、偶爾衝到2倍。
如果去年有投顧研究員要寫恆大的報告,那照傳產景氣循環股的邏輯跟歷史淨值比走勢,
目標價多半也會就訂在2倍淨值比吧。
但2020年恆大的本業eps爆衝到23元,最後的當年股價高點淨值比高達近5倍!
(當年股價高點本益比9倍多)
大家也可以再看看這個右側表格裡的其他股票,6582申豐也是標準的傳產景氣循環股。
去年獲利爆發本業Eps來到16.6,2020的股價高點淨值比也是來到5倍多。
我們再把這個右側表格裡所有的股票整體一起觀察:
這個表格裡是2020年所有本業eps大於15元的股票的本益比從低排到高的前15名。
我們現在想要研究的是,市場真實的資金到底是用本益比還是淨值比來評價(買)股票的?
從上圖可發現,如果用本益比評價,市場資金因應不同的產業別,和對未來持續獲利穩定
度的預期,所給予上列股票的本益比落在9~20倍的區間。
本益比評價的 區間高點/區間低點=20.69/9.26=2.23倍,算是一個比較穩定合理的區間。
而如果選擇用淨值比評價,就會發現這群股票的淨值比落在0.98~10.55倍的區間。
淨值比評價的 區間高點/區間低點=10.55/0.98=10.76倍.....
痾,這麼寬廣且飄渺的區間真的有什麼評價參考的意義可言嗎?XD
而且你真的願意相信賣筆電手機的華碩 的市場評價只有 賣口罩耳溫槍的恆大熱映的1/5?
如果你也跟我一樣不敢信,那就可以考慮跟我一起,不要使用淨值比評價法了~
(淨值並非完全沒有參考價值,但我認為淨值主要的作用是公司虧錢時或股價下跌的時候
讓你判斷可能的低點,畢竟若股價真的接近或低於清算價值夠多時,有可能會出現大量的
價值投資買盤。但若是要評估獲利爆發年的目標價,我認為淨值的參考意義是很低的。
簡單講:要判斷股價下限可參考淨值,要判斷股價上限請追隨eps)
從以上的回測觀察,我自己得出的結論是,過去20年台股資金的慣性,資金在追逐業績股
時,幾乎是只看本益比的。當年本業EPS*市場資金願意追逐的本益比=股價,至於淨值比
其實只是事後用股價/淨值 除出來的結果而已。 淨值比 這個數據是果而非因。
而會有景氣循環股必須要看淨值比的理論的來由,我覺得應該是由於景氣循環股獲利不穩
定的特性,市場資金在這種股票大賺的年份所願意追逐的本益比常常偏低,如我一開始所
回測的,配息爛的公司本益比有時會低到只有4~6倍。
(最經典的案例就是2017年的群創友達,當年市場資金僅願意追逐到4.5倍左右的pe)
而很多人(也許包括研究員們XD)無法接受本益比評價出現這麼低的數字,畢竟平常在買
在推薦的股票動不動就本益比15~20倍。本益比10倍的股票往往就被當作難得的績優股。
你報告寫一篇出來說有一支股票本益比目標價4~6倍是哪招....太毀三觀了!
於是只好再發明了一個淨值比估價法來解釋這個現象。
而海運股過去20年,由於再怎麼大賺也就最多賺個4~5元,而市場資金過去在海運股大賺
的那幾年,用真金白銀買出來的本益比落在6.5~9.8倍的區間(這是實際影響股價的因),
所以讓過去海運股大賺年的股價高點大多落在30~45元。
而且除了陽明近年因連年虧損淨值快速滑落外,海運三雄的淨值之前都蠻穩定的保持在
15~20元。所以事後用股價高點除以淨值得到的淨值比也就長年落在2~2.5倍的區間。
(這是事後才算出來的果)
導致現在有些人看著歷史淨值比線圖說故事:
"既然海運股過去的淨值比高點大概都只有2倍~2.5倍,那這次最多也只能漲到2~2.5倍
淨值比的價格吧"
我個人覺得這顯然是倒果為因了。
最後幫大家複習一下海運三雄去年的數據:
2609陽明
2020年底淨值11.26 EPS 4.51 把2021/01/04股價高點32.15算進來
本益比7.13、淨值比2.86
2603長榮
2020年底淨值19.25 EPS 5.06 把2021/01/04股價高點44.75算進來
本益比8.84、淨值比2.32
2615萬海
2020年底淨值19.79 EPS 5.1 把2021/01/04股價高點57.5算進來
本益比11.27,淨值比2.9
如果你相信市場資金評價(追逐)股票看的是本益比,那陽明去年賺的很早就說不會配息,
市場資金願意追逐的本益比 比長榮萬海低是很合理的。
但如果你覺得應該要用淨值比估價,那我還真的不曉得該怎麼解釋 為何陽明去年明明不
配息,但市場評價(淨值比)卻比同產業但會配息的長榮高這麼多?
我想這也又一次驗證了,市場資金用真金白銀在買股票時,追的是本益比而非淨值比。
--------------------------------------------------------------------
綜上所述,我個人現在給陽明至少的目標價會是:
(中立預期的eps27~29元)* (過去20年正常配息股票至少都有的6倍本益比)=162~174元
再強調一次!
我這裡講至少6倍本益比,這不是什麼法人報告、投顧研究員看自己心情愛喊幾倍喊幾倍
喊出來的。
從我上面做的20年回測可看到,這是台灣股市20年來所有資金對所有股票交易出來的結果
,至少都有這數字!!
實際上的目標價會隨時隨著最新的資訊調整,目前看大概率其實會調高。
例如運價之後如果又持續創新高;或進入Q4後運價的跌幅其實遠沒有預期大;
(我的中立估計eps是假設整個旺季Q2~Q3的運價指數都在2900~3000初盤整,且假設Q4運價
大跌3成以上)
又或者緊接著要公布的Q1季報,如果發現陽明決定使用虧損抵扣額讓所得稅回沖,而開出
了很驚喜的數字...
那今年EPS勢必大幅提高,目標價當然就會再上調。
反之如果運價走勢提前大崩盤,那獲利跟目標價自然就會下修。
又或者陽明經營層哪天發神經說"喔我們明年因為種種原因不配息或低配息喔",
那就會調低本益比估值。
而且6倍本益比的目標價我個人認為有可能,也還只是今年的山腰而已....(遠目)
像我去年第一次推薦長榮的文,當時看長榮目標價至少30以上,事後看30也只是山腰而已
我們再來複習一次一開始的回測excel:https://reurl.cc/ZQmMeA
我們這次來看每一個頁籤右邊的表格,這是每一年本業EPS超過15元以上的股票的本益比
從低到高排行榜。
可以看到,市場資金對於本業EPS高達15以上的股票,平均願意追逐的本益比又會比一般
股票高一截。
就算擺明只有一年行情的短暫激情股,本益比也幾乎至少有9倍以上的水準。
(唯一低於9倍的一次,是2013年的5534長虹由於配息率僅3成多,市場資金僅給到7.6倍PE)
看看去年口罩這種全市場都知道只有一年行情,且幾乎完全沒進入門檻,全世界都來搶著
做的產業,去年市場資金都可以給到9倍多的pe。
航運雖然的確也是沒什麼技術門檻,但這是超高資本密集型的行業,且從造船要到可以下
水營運中間有很大的時間差。導致這其實是一個進入門檻頗高的產業。
去年口罩在缺貨的時候你可以看到不相干的一堆上市公司(9919、1466、1467...)也跑來蓋
口罩廠分一杯羹。而現在運價貴成這樣,卻不曾聽說有什麼非航運產業內的公司有能力進
場來湊這個熱鬧。
因此在正常配息的狀況下,我認為 今年全年本業獲利至少20元以上,甚至很可能挑戰30元
的陽明,今年的股價高點落在本益比9倍以上是頗有機會的。
而且我目前的假設,都是航運只有一年行情,明年開始就衰退烙賽....
那萬一航運不只是一年行情呢?
集装箱运费全面上涨,高运价将持续到2022年!
https://mp.weixin.qq.com/s/ef0Je_g9qRn4Vrj0UpNwVg
萬一萬一,高運價真的能再維持兩年以上,那本益比9~10倍的股價將不只是高點目標價,
而可能會是這兩年的全年常態均價甚至是底部支撐了。
而且別忘了,現在依舊是資金滿到無處宣洩的QE時代...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過去20年市場資金給過最爛的本業本益比案例,幾乎就是2017年的
群創友達,該年面板股本業大賺年,市場資金居然只願意追逐到4.5倍左右的本益比。
(對比之下,過去20年航運的幾個大賺年,市場資金願意追逐到6.5~9.8倍的本益比)
可見市場資金過去對面板慘業真的很沒愛。
但看看今年的狀況,目前法人報告大多都估群創友達今年賺4~5元。今年目前為止的股價
高點已漲到約7~8倍左右的本益比(而且股價後面可能還有高點),可見現在的市場資金有
多麼豐沛! 如果連過去最沒愛、股本千億級、除今年外 上一次大賺年僅得到約4.5倍本益
比的面板股,市場資金在今年這種QE行情都願意追逐到至少7~8倍以上的本益比。
那過去(非QE時代)的大賺年就至少都有6.5~9.8倍本益比的海運股,在今年QE行情下最後
真實的本益比會落在哪,應該是非常值得期待跟想像的~
以目前海運三雄的市值成長幅度,五月很有機會納入MSCI。
六月大概率長榮陽明都會進入台灣50成分股(萬海若再漲一段也有機會)
目前台股前五十大市值排名:
(長榮N.18、陽明N.34、萬海N.44)
若海運雙雄或三雄之後真的都被納入MSCI跟台灣50成分股,那勢必會增加許多新的外資、
法人的資金進場參與追逐。
JPM在4/19發了一篇長榮的報告:
https://speakerdeck.com/robertshih/jpm-report-2603
報告裡估長榮今年EPS 10元左右,報告裡喊10倍本益比,目標價101元。
這報告的分析內容基本是拉基,光是今年EPS估10元就知道這研究員有多不專業....
但這份報告值得注意的是,有外資法人已經開始用本益比10倍的預期估值來評估海運股的
價格了。(雖然他EPS錯估的離譜...)
若五~六月海運雙(三)雄納入MSCI跟台灣50成分股後真的有一大批新的外資法人資金進場,
且外資法人的資金也開始像上面JPM的報告一樣認知到應該用PE來追逐股價,那等他們後知
後覺的發現海運股今年真的能賺20~30元以上時,認錯重新追回的買盤,勢必會相當驚人~
對帳單:
目前一共持有23590張,約當19.8E市值的陽明。
小弟持續加碼~~
波段持有期間,若看到陽明股價有很漂亮的短線作價差機會,也都偶爾會參與一下。
經短線進出後,波段部位顯示的成本價都會墊高,而有部分獲利轉變成已實現損益。
這次也請見諒小弟就只貼庫存張數,不show成本給大家看了。
由於小弟都是千張以上在進出,均價露出來的話,可能籌碼高手都不難找出各個分點XD
其實分點給大家看本來也沒什麼,但由於小弟會進進出出作價差,有時候還會做個短線
隔日沖,今天用A帳戶買,隔天賣B帳戶的庫存來沖掉...之類的。
外人如果只是剛好猜到個分點然後看到有賣出,就在網路上大聲嚷嚷"航海王出貨囉"~~
感覺也是蠻不健康的^^"
小弟雖然持續有短線進出買買賣賣作價差,但波段的部位基本上都是只增不減的。
以上,供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212.19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20310876.A.BA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