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媽媽,核電歸零》全台同步放映
放映地點及時間整理如下:
今年是福島核災十周年,十年了,福島的人們還好嗎?
本片導演透過三年的鏡頭觀察,我們將看見這群被迫來到城市的福島媽媽們面對社會動盪,為了維持生活日常,如何在日本傳統的性別框架下奮力掙扎。
福島媽媽的的故事,不只反映了日本在後福島時代的社會真實樣貌,也尖銳提醒著在台灣的我們---勿忘核電代價。
--
🎬活動資訊
▸ 台北 3.11(四)19:30
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館
映後與談: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入場方式:開演前20分鐘於場外開放索票 #免費入場,每人至多索取兩張。
▸ 台中 3.11(四)19:00
地點:主婦聯盟台中分會
線上映後與談:莊秉潔(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教授)
報名頁面:https://reurl.cc/WExQjL
▸ 台南 3.11(四)19:30
地點:午營咖啡
映後與談:陳詩婷(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威志(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地球公民基金會兼任研究員)
購票頁面:bit.ly/3sJMrGX
▸ 高雄 3.11(四)19:00
地點: 高雄文學館二樓文學放映室(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民生二路與中華三路路口,中央公園內)
映後與談:李淑君(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主持人: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報名連結:bit.ly/2Od8tCK
🔹🔸🔹🔸🔹🔸🔹🔸
《福島十年,告別核電》系列活動_音樂會&市集
活動時間:2021年3月13日(六)14:00-17:00
活動地點:自由廣場前
詳情請見活動頁:https://fb.me/e/8P1z6io70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在下流時代,也要做幸福老人」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40歲掌握未來30年, 現在有多少朋友,決定了你老後有多幸福! ▌ 繼《下流社會》、《第4消費時代》後,日本趨勢預測大師三浦展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共享」是打造快樂老後的終極解答 ▌ 【面對老年生活...
一橋 大學社會學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核災十周年了,福島的人們還好嗎?
🎬《福島媽媽,核電歸零》311全台同步放映!🎬
台北光點華山|台中主婦聯盟|台南午營咖啡|高雄地球公民
-
看似逐漸走出災難陰霾的日本,仍然有一群人的日常,仍持續與無形的輻射對抗、試著在政府粉飾太平的政策下掙扎生存。這群人,是帶著孩子離開家鄉的「福島媽媽」。透過導演長達三年的鏡頭紀錄,這些奮力生活著的媽媽的日常處境,反映了日本在後福島時代的社會真實樣貌,也尖銳提醒在台灣的我們,勿忘核電代價。
🎬台北 3.11(四)19:30
地點:光點華山電影館(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映後與談:崔愫欣(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
入場方式:開演前20分鐘於場外開放索票入場,每人至多索取兩張。
-
🎬台中 3.11(四)19:00
地點: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中分會(台中市西區三民西路61號2樓)
映後與談:(近期公布)
入場方式:報名頁面近期公布
-
🎬台南 3.11(四)19:30
地點:午營咖啡(台南市南區福吉路64號4樓)
映後與談:陳詩婷(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研究員)、陳威志(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地球公民基金會兼任研究員)
購票頁面:bit.ly/3sJMrGX
-
🎬高雄 3.11(四)19:00
地點:高雄文學館二樓文學放映室(高雄市前金區民生二路39號)
映後與談:李淑君(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主持人: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
報名連結:bit.ly/2Od8tCK
🎞《福島媽媽,核電歸零》(Atomic Refugee Moms)電影介紹:
日本|中川步(Ayumi NAKAGAWA)|65分
「別忘記福島的人民!」日本311核災過後,許多「福島媽媽」擔憂孩子受到過量輻射線影響健康而自願撤離福島,她們獨自帶著孩子離開家鄉,面臨必須獨力賺錢,與其他親人分離的命運。
2017 年,安倍政府停止提供生活津貼給自願撤離的福島居民,國家造成的錯誤卻要人民承擔,本就就業不易的母親們,該如何帶著年幼的子女,抵抗生活的困境?這部後福島紀錄片近身記錄二瓶和子和她兩位上小學的女兒以及自救會的成員,展現母親作為最具能量的反核個體,而安倍政府一味粉飾太平、片面呈現災後經濟復振的假象,背後犧牲的是一群單純冀望能脫離核災陰霾的人民。
🎞導演的話:
隨著時間逐漸抹去人們對福島核災的記憶,我們希望介紹女性在惡劣環境中奮力求生的故事。當丈夫選擇留在福島,為何她們堅持搬去東京?為何社會沒有對這些苦苦守護孩子的媽媽伸出援手?那些被迫離開家鄉的孩子又該如何定義自己?我們試圖從女性的貧窮、工作和育兒環境,以及這些媽媽的日常生活,釐清社會上的問題。
一橋 大學社會學 在 Fion的韓國生活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跟聊很久的網友見面,她一見到我就說︰「你跟網路的形象好不一樣。」
我︰「嘿啊我今天沒化粧。」
她︰「不是不是,是感覺…」
我︰「喔對我本人蠻白痴的。」
她傻眼︰「不是啦…是比較…」
我︰「喔我寫作會比較嚴肅啦,本人很不正經的。」整個不讓她把話講完,就怕她說出肥胖這個關鍵字XD
我發現大家似乎都覺得我很嚴肅,但那只是我寫作的職業病,其實我本人很愛講垃圾話,笑點超低。這世界上比我嚴肅的人跟場子多得是啊!
像我這週末要去一個超正經的活動,全名叫做「台日韓跨世代交鋒論壇」,光看名字就覺得不能蹺腳,還得挺直腰桿坐好!
重﹒點﹒是,我竟然還要上台發表15分鐘…我已經為了這件事抖了好幾天,前天壓力大到做惡夢,夢到我發表時投影片大出錯。為什麼抖?你打開這論壇的名單看看,就知道原因了。
不過我偷看了台韓組的講稿,覺得挺精彩,很期待老師們的發表,而且當天還可以聽到在台日本人跟韓國人的想法!(到於我要發表的內容呢,有點老梗…去過我新書發表的人可以跳過我的部份XD)
本週末有空的朋友可以來聽聽,學生免費,非學生也只要100元欸超便宜!(要先線上報名喔)
【台日韓跨世代交鋒論壇】
後殖民?冷戰?霸權陰影?還是共享民主政體?台日韓是朋友還是敵人?
除了我們在歷史課熟知的台日韓之間複雜難解的關係之外,當代的青年們開創出三個國家新的交流腳本。不管是台灣的獨立書店,文青咖啡屋,日本漫畫,韓劇,影音創作,youtuber還是地方新創產業....,三個國家生氣盎然的創造力來自於民主自由的土壤,但是歷史陰影卻又不時攪動互相之間的外交和國內政治。他們在當代需要面對共同的議題:比鄰中國的鴨霸,卻分別內捲於歷史的盤根錯節。
三個國家如何在民主,人權與自由創作的共同土壤上,像大樹群的群居生態,地面之下進行根部的訊息溝通,往天空望去,是枝椏的互敬互助。台日韓跨世代交鋒論壇群聚三國不同世代各個領域學者,進行一場跨世紀的對談。
《與談者》
「台日組」:
羅福全(前駐日大使)、
蔡亦竹(實踐大學應日系助理教授、日本筑波大學歷史人類學博士)、
劉夏如(玉山社主編、北科大文化事業發展系兼任講師)、
陳威志(地球公民基金會兼任研究專員、日本一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許仁碩(日本北海道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生)、
王俊硯(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教養學部大學部畢)
「日台組」:
傅琪貽(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教授)、
上水流久彥(日本縣立廣島大學准教授)、
天江喜久(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副教授)、
栖來光(作家、知名部落客「台北歲時記」版主)
「台韓組」:
葉乾坤(前駐韓大使館文化參事)、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王韻珊(作家,知名部落客「Fion的韓國生活日常」版主)
「韓台組」:
金潤泰(韓國同德女子大學教授)、
王恩美(臺師大東亞學系副教授)、
金俊植(台灣大學在學,之前為首爾大學交換生)、
水野俊平(日北北海商科大學商學部(商學院)教授)
「東亞圓桌會議」:
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賴怡忠(台灣智庫執行委員)、
朱立熙(「知韓文化協會」執行長)、
吳叡人(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陳明祺(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副教授)、
吳介民(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李志德(《端傳媒》主編,資深媒體人)、
福田惠介(《東洋經濟週刊》編集委員)
線上報名:https://goo.gl/forms/31P5xXtWxOdaOgQ83
一橋 大學社會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在下流時代,也要做幸福老人」新書介紹
專訪企劃:林進韋
內容簡介:
40歲掌握未來30年,
現在有多少朋友,決定了你老後有多幸福!
▌ 繼《下流社會》、《第4消費時代》後,日本趨勢預測大師三浦展的最新研究,告訴我們「共享」是打造快樂老後的終極解答 ▌
【面對老年生活來臨,你是否也擔心這些事?】
‧三高?癌症?如果身體不好怎麼辦?
‧行動不方便,是不是不能再四處遊山玩水?
‧物價越來越高,養老的錢不夠用?
‧另一半生病,萬一他/她過世了,生活會怎麼樣?
‧又老又窮,會不會給子女添增負擔?
‧不常跟子女、孫子有見面,也不常看到朋友,心情寂寞……
【影響老年生活的關鍵是什麼?該如何在老年得到幸福?】
為了深入理解富裕、中產、貧窮的老人們,會為何感到幸與不幸,日本趨勢預測大師三浦展透過數據研究,深入調查及分析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的經濟背景、日常生活與幸福程度,發現幸福的關鍵,就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與他人連結」的生活日常。
【就算又老又窮,只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幸福仍舊唾手可得】
原來,與一般人的想像不同,並不是資產越高就越幸福,根據調查,有錢卻感到不幸的老人也相當多。從數據中,三浦展發現了影響老後生活的關鍵:越是幸福的人,越常與朋友相聚。「朋友資本」才是最重要的:多多結交能一起愉快相處的朋友,互相幫忙與交流知識。
透過數個在日本已行之有年的「共享生活」成功案例作為借鏡,三浦展認為,打造「多世代共生、多功能、參與型」的生活/社交圈,是讓人人都可獲得幸福的方法,他也預測,這將是未來社會的主要趨勢。
三浦展這本清晰透徹、務實周全的趨勢分析報告書,將是我們掌握老後的幸福關鍵!
作者簡介:三浦展
1982年畢業於一橋大學社會學系,並進入PARCO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擔任行銷雜誌《穿越》(ACROSS)總編輯。1990年進入三菱綜合研究所。1999年創立CULTURESTUDIES研究所。研究消費社會、家庭、年輕人、社會階層、都市等等主題,預測未來時代走向,並對社會設計(Social Design)提出建言。著作有:《下流社會》、《東京正從郊區開始消失》、《超獨居時代的潛商機》、《為了日本的未來,來談談「共享」吧》、《新東京風景論》、《快速同質化的日本》、《第4消費時代》、《「家庭與郊外」的社會學》、《找出你的理想居住方式》、《「家庭」與「幸福」的戰後史》、《吉祥寺風格》、《郊外、核電、家庭》……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DWNh1JfI3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