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到很多演員說,『我獨自在一個荒島上也會演下去』。嗯,我其實不愛(演戲),對我來說表演很像是在動急診手術,或者蹲在戰壕裡,這只是我會去做的、一件有意義的事情而已。」茱蒂.佛斯特(Jodie Foster)在2019年接受《IndieWire》專訪時感慨。
.
貴為兩屆奧斯卡影后,茱蒂.佛斯特有著許多人稱羨的演員生涯。但起先這其實不是她的選擇。在三歲時,母親帶著三歲的她陪哥哥去參加一個廣告試鏡,沒想到工作人員看上的卻是她。自此,她獲得的邀約不斷,成為了最多產的童星之一,出現在五十多個電視節目之中,接演的廣告更是不是不計其數。她說自己在七歲就能養活全家。
.
不過這不意味著她原本就想要走上這條路,畢竟入行過程就有些陰錯陽差。茱蒂在三歲就能閱讀,從小就學會流利法語,智商高達132(領先全球98%人口智商)。連她自己也承認,要不是這麼早就接觸表演,說不定就是去當律師了。
.
記得嗎?在《從前,有個好萊塢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2019)當中,那個抱著書在片廠、與李奧納多.狄卡皮歐(Leonardo DiCaprio)交心的超齡小女孩,就是以童年的茱蒂為原型。茱蒂後來受訪時也非常開心自己早期的經歷獲得了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的致敬。
.
真正讓她一舉成名的,無疑是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的《計程車司機 Taxi Driver》(1976),她在片中飾演的雛妓艾瑞絲提名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當時她年僅14歲。這使她成為家喻戶曉的演員,但伴隨的卻是成名後造成的壓力,包括瘋狂粉絲追殺。這一切帶來莫大壓力,過程中她一度暫時放棄表演,前去攻讀耶魯大學文學系(輕鬆以最好成績畢業)。
.
成年後拍攝的兩部作品《控訴 The Accused》(1988)與《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分別讓她在奧斯卡獲封影后殊榮,不過看似只是被擺佈的演員,茱蒂其實一直存在自己的強烈主見,她不願意接演刻板的女性角色,因此上述的人物都存在著她有意傳遞的性別主張。無論是《控訴》當中性侵被害人,還是《沉默的羔羊》當中的一枝獨秀的女性探員角色。
.
不過,她也語帶譏諷地說,《沉默的羔羊》的成功帶給她唯一的「獎勵」,就是有更多完全相同的女探員角色找上門來。
.
與其處在被動姿態,茱蒂感受到涉入創作可以擁有主控權。她說自己不曾後悔過去的演出經歷,只是對她而言最大的收穫不見得是演技上的提升,而是看導演怎麼工作。從馬丁.史柯西斯、尼爾.喬丹(Neil Jordan)、史派克.李(Spike Lee)身上,她學會了不少導演技巧,尤其是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茱蒂說芬奇是他看過唯一能對每一個細節都能做到精準掌控的導演。
.
其實在1990年代,茱蒂已經有過兩部長片的執導經驗,分別是《我的天才寶貝 Little Man Tate》(1991)和《心情故事 Home for the Holidays》(1995)。但一直到第三部長片《海狸先生 The Beaver》(2011)之後,她才正式確定之後自己要將重心轉移到導演工作上。
.
「拍了快50年的電影,透過女性眼睛看見、由女性導演述說的故事有多少?」在2017年接受《衛報》採訪時,茱蒂談及轉向創作的原因。她也說在過去20年,每次讀到的劇本(通常是男性執筆)當中的女性角色,都有童年被強暴或虐待之類的遭遇。「這樣就叫有深度嗎?」她對此產生質問。
.
許多人將茱蒂視為已經半退休的演員,在過去十年間,她只演出過三部電影。她的最新力作《失控的審判 The Mauritanian》(2021)使她一舉在金球獎獲得最佳女配角,但這其實甚至不是她原本會接演的電影類型。
.
在她漫長的演藝生涯之中,茱蒂只演過兩個真實改編的人物。第一個是《安娜與國王 Anna and the King》(1999)的安娜(Anna Leonowens)。《失控的審判》中的辯護律師南希.霍蘭德(Nancy Hollander)是第二人。
.
茱蒂說自己不喜歡傳記電影的原因在於,多數這類電影更像流水帳,少有作品真正深入人物的內心,讓觀眾試著去更了解他們。但《失控的審判》的劇本卻讓她耳目一新,她知道自己不能放棄接演這個劇本。
.
在片中,塔哈.拉辛(Tahar Rahim)飾演的薩拉希(Mohamedou Ould Slahi)因為手機裡出現與賓.拉登(Osama bin Laden)聯繫的紀錄,而被美國關進關塔那摩灣監獄。全世界的人都認為他是恐怖分子,但只有南希.霍蘭德願意聽聽他的說詞。隨著劇情推展,她甚至可望與班奈狄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的庫奇中校(Stuart Couch)一同扭轉判決。
.
美國為了反恐戰爭而執行的這類羈押,在過往鮮少有人提出異議。但後來證明這類作為不僅違反人道,也無法有效對抗恐怖分子,遑論其中有些人可能根本是受到構陷,卻要蹲十餘年苦窯,並面臨殘酷刑求。但一部為阿拉伯人申冤的作品,終究不是主流題材,但茱蒂卻認為自己有責任讓更多人關注,義不容辭加盟演出。
.
不過後來茱蒂發現自己的存在似乎給導演凱文.麥唐納(Kevin Macdonald)帶來了一些壓力,因為她畢竟是這部片最具代表性的卡司,編導為了討好她,竟新修劇本增加她的戲份,嘗試擴充她飾演的南希的背景故事。
.
與其他影星不同,茱蒂做了一個根本違反常理的決定────她寫信要求導演刪減她的戲份。她跟導演說,這部作品的重點應該是擺在薩拉希身上,即便要強調南希這個人,也該要透過她與薩拉希之間的互動來體現。
.
雖然言談當中可以感覺茱蒂的視野已經不再侷限於演員的視角,但她堅稱自己還是想繼續嘗試表演工作,原因是她已經看開了,不再需要與年輕的自己競爭,可以多拍一些自己關心的、有意義的電影。更重要的是,比起過去對表演的焦慮感,她覺得自己終於能以更優雅的態度去演出。《AARP》記者提姆.阿波羅(Tim Appelo)在2021年採訪時,指稱茱蒂的演藝生涯其實依然是在「向上走」,而非走下坡。
.
茱蒂回道:「長久以來,我一直非常期待六、七十歲的到來,這樣我就能飾演更多有趣的角色。五十歲對於女性來說像是一個過渡期,沒有太多有趣的角色。」
.
「我相信我會一路演到八、九十歲。」
.
各位影迷,你最喜歡哪些由茱蒂.佛斯特主演電影呢?
.
#茱蒂佛斯特 主演的《#失控的審判》可在 CATCHPLAY+ 觀看 >>>https://bit.ly/3n0LFpc
CATCHPLAY獨家作品現在只有CATCHPLAY+看得到喔!切勿錯過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一直 後悔過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讓後悔的情緒,變得有意義/ #留言抽書
.
我們偶爾會想遺忘某些事情,但當下的後悔卻總是突然出現在腦海中,讓自己什麼也抓不住;有時,也會有對無法實現之事、對錯誤選擇的遺憾揮之不去,被「想要重來一次」的後悔吞噬的日子;甚至會搥著胸口懊悔若能回到當時,絕不會做出那種選擇與行為,被後悔與留戀無止境絆住的時候…。
.
「無法以一次經驗完結的東西,便已具有頹殘的特徵。揭開過往的傷口, 將自己驅趕至後悔與自我輕蔑之中,不過是另一種疾病。
在那些地方, 不會有任何靈魂的救贖。
有的充其量不過是源自相同疾病,
卻以不同病理症狀呈現的樣貌罷了。」
──《尼采遺稿》
.
我們所認為的過去、創造現在的原因,
其實都是由現在的觀點重新詮釋的結果。
尼采在《歡悅的智慧》中提到
「顚覆過去見解的並非你的理性,而是你的新生命。」
我們能藉由讓現在或未來的成功,使過去的選擇變得正確。
.
許多人因為自己看重的考試或公司面試失敗,而意外投入新事業。也有不少人曾經沒日沒夜地工作,卻因為意外的錯誤選擇而失業,反而在家庭與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快樂與幸福。
當他們考試落榜、失去工作時,他們的選擇看似錯得離譜,但讓今天成功且幸福的,正是那些看似選擇錯誤的結果。讓錯誤的選擇變成正確的選擇,他們就是這樣改變過去的。
.
越是後悔過去的選擇、越是感到留戀,我們就越應該改變現在。將那巨大的後悔當作原動力,專注於現在與未來,並為改變未來而一一實踐就好。如此,面對後悔,就不會一直深陷於自我打造的泥淖之中了。你可以後悔,但更可以讓後悔變得更加有意義。
------------------
📚本文節錄自《讓尼采當你的心理師:學習用最快樂的方法享受痛苦、成為超人,從此不再被情緒左右》
了解更多👉🏻 https://bit.ly/3ChMiiA
.
你常常覺得自己做錯選擇,
總是陷入「早知道」的泥沼裡嗎?
作者透過心理學的角度剖析尼采的哲學,
教你如何將專注於當下的理想落實於生活中。
.
#哇賽心理學 及 境好出版 合作,只要在貼文分享「曾經讓你後悔的經驗」,或是留言「#讓後悔的情緒變得有意義」,我們將在一週後抽出幸運粉絲獲得本書哦!🎁
.
#好書推薦 #尼采 #selfcare
一直 後悔過去 在 王齊麟/Wang Chi L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生中都會一直面臨到不同的挑戰
球場上如此,生活上也是如此
與其後悔過去,擔心未來
不如把握好當下
做好自己該做的事、能做的事
給自己更多的勇氣與信念
迎接每一天的到來
#繼續嚴謹抗疫備戰奧運💪💪💪
土地銀行羽球隊
YONEX TW
牧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北市立大學
#中華羽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