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台灣需要廣設靶場?
4月初為文《台灣應該廣設靶場》,論述了兩點:1)以台灣的地理條件,國家安全上,民防比軍防更關鍵;2)民防備戰是一種「明碼標價」的舉動,明確標出敵意方將會付出的最高代價,以及明確標示善意方介入的最低代價。
不同意「廣設靶場」的意見大多可歸為兩類:1)現代戰爭是高科技武器的戰爭,不是手槍/步槍的戰爭,民間逞勇沒用;2)廣設靶場,槍枝流入黑道怎麼辦?不是自己添亂嗎?
看來台灣社會對「戰爭」的理解和意識還沒到位。利用此文,容許我拿起手術刀,直接切向要害。
沒人喜歡戰爭,但若被迫一戰,就要事前知道輸贏的關鍵。台灣若戰火燒身,一定是被迫的;在被迫的情況下,什麼叫贏?什麼叫輸?
台灣只要不被土地佔領,就叫做贏。全台土地被佔領了,才叫做輸。
敵方要的是台灣這個島;即使摧毀了島上的一切,若佔領不了這個島,敵方就算輸了。
因此,駭止敵方啟動戰爭的最有效方法就是:讓敵方知道,無論是用封鎖戰、電磁戰、飛彈戰、登陸戰、或任何形式的摧毀戰,它都無法佔領全台的土地。
當敵方百分之百的清楚認知到這點,它的計算公式裡才會認真考慮「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結果:攻擊了台灣而又無法全面佔領,等同瞬間拉拔了台灣的國際聲勢,到時要求台灣獨立的恐怕不是台灣自己,而是國際社會。
只要台灣社會現在就表現出「絕對不被你佔領」的意志力,就是止戰、避戰的最有效武器,比軍機、軍艦、潛艇、飛彈還有效。
除了正規部隊、後備部隊,台灣的利器還有平民的在地、在鄉的抵抗意志。依鄉里劃分,廣設靶場,讓全台養成30萬的不懼戰者,就是敵方無法佔領台灣土地的最有效、最即時的方式。直白的講,這比招募30萬正規士兵還要有效,因為一旦成為正規軍,就只能聽從統一號令、服從上級。其對佔領企圖的駭阻力,遠遠比不上一群散落各地本鄉本土、自發組織的不懼戰者。
只要得到國防部的同意及相關單位的支持,台灣民間絕對有能力在半年之內,在主要城鎮以經營自足的模式,至少創建30個真實的靶場(而非遊戲場)。可採證照方式進行,如效法世界潛水界規範,以初級、中級、高級、教練級、特殊級劃分SOP。如此,退役的特戰人員、實戰兵種、績優刑警等等國家花費了巨額培養的人才,就有了做靶場教練、管理人員的第二春職業生涯,不必去屈就與專業無關的業種。
假以時日,在每十萬人口一個靶場的比例下,台灣應設兩百個商業經營的靶場,全面培養台灣的尚武精神以及武德。設備方面,可由氣槍(AirSoft) 晉級到合法可購的模擬鎮暴槍,再進至由軍警負責管理的實槍。
台灣是兵家必爭之地,還沒聽說過這個地球上有哪個其他兵家必爭之地的國家之人民是如此怕槍的。新加坡男人不當兵不能上大學,後備役一直到中年。以色列男女皆服役。瑞士中立,但瑞士人乃山民出身,人人會用槍,多數家庭有槍。台灣不能再桃花源了。
這可以是一件一蹴可及、完全不增加政府負擔的國安項目,經營盈虧,完全由各地民間自理。會有足夠的「市場」嗎?認為沒有市場者,只能說是未接民間、尤其是年輕世代的地氣。
最後半開玩笑的說,在證照制度下,民間經營靶場者一定賺錢,只要遵循一個商業原則就可以了:女生半價!
(本文原刊於 2021-09-28 聯合報)
(更多有關台灣國安分析,請參考《被迫一戰,台灣準備好了嗎?》一書(八旗出版社8月)
更多相關議題,請造訪《前哨預策》InsightFan.com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綠眼鏡Pun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遊戲頻道綠遊鏡Game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6PHNOHkr1T8mijweYTEGQ 【動漫頻道綠油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uIjVAU3jlw1aVAW_xIkyQ 最近綠眼鏡我發生了...
一蹴 好 戲 在 Smile石麥爾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內含折扣碼
自從上小學後我們開始上線上美語持續與外師對話👩🏫
但一段日子下來,
發現光只有聽說是不夠的⋯
英文閱讀跟英文書寫也是一定得學的
沒有在背單字卻看得懂文章的麥爾
靠的就是英文閱讀📖
媽媽能做的就是借書買書,可是我說真的
如同大海撈針有難度,因為太難他看不懂
太簡單又沒法增加程度
必須做的是知道他閱讀能力到哪
找到相對應的英文書本
才能讓他喜歡閱讀英文書(不然他寧可讀中文書刊)
有陣子Smile接觸了PaGamO線上遊戲學習平台的遊戲
可以選擇目前學校的英文數學國語題目來攻地
還有一隻可愛的柴犬(吸引孩子的素材)🐶
有時候通勤時間就讓他玩一下
剛好最近知道原來PaGamO裡面還有英語素養聯盟
透過一週兩次的英文文章📖
結合時事,跨領域主題讓閱讀生活化
例如八月英文初級主題,有馬祖的藍眼淚.北歐童話.養兔子的注意事項等等
閱讀後依答題分數來獲得不同遊戲寶物(小孩最愛)
重點是:每個題組都有附上文字影音詳解,解釋文章.題目內容實在太得分!!
包含單字段落解釋清楚外,
還有延伸閱讀替換用詞等等,
是平常單純閱讀英文書籍所沒有的
連爸媽都跟著麥爾一起看,
同時也有外師音檔播放
其實大人也可以訂閱,
因為一開始可測驗分級
大人毋須參與遊戲(除非自己想玩)
只要跟著閱讀
假以時日也是會有所進步的💪🏼
平常我也只是讓麥爾閱讀一般英文小說
看不懂的部分他會自行跳過,
重複了解前後文就大概懂⋯
用這種土法煉鋼的方式,
其實不會還是不會🤷🏻♀️
現在加入英文素養閱讀之後有講解,
他才覺得自己好像有進步了呢
語言這種東西就不是一蹴可幾,需要長期大量的累積
英文更是現代小孩必備的能力之一
在系統裡,還有家長後台模式,具體了解閱讀能力的強弱項數據
對於時間寶貴又想用心在孩子身上的父母,能快速了解孩子的問題,的確是個好幫手!~
有興趣的家長可以看看
@PagamO英語素養聯盟
這邊提供 官網連結和『折扣碼優惠』給大家,
也可以從🌟我的IG主頁點選連結
https://lihi1.cc/EWvl1/smile
結帳點選月費後,選擇不同程度的教材
在優惠碼的地方輸入『Smile』
即可享有首月素養教材折抵$200!!💰
它採取月訂制,我覺得超讚的~
不會有壓力,通常線上美語至少都是1.2年起訂
月訂制隨時可以根據小孩的作答狀況 暫停或復訂
剛開始建議累積一段時間認真執行
相信不管是大人或小孩 都能感受到成效的!!
#PaGamO #PaGamO英語素養聯盟 #英文素養 #英文閱讀 #英文學習 #閱讀素養 #素養 #素養題 #英檢 #GEPT
#多益 #TOEIC #學測 #GSAT #IELTS #TOEFL #LTTC #雅思 #托福
一蹴 好 戲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孩開學一週後,我總算慢慢調整步調,重新找回產出的能力啦!
我想先分享這幾個月來與病毒共處的旅程。
別緊張,不用通報疾病管制局把我隔離,此病毒非指新冠狀病毒,而是我第一次遇到的「病毒疣」,也就是所謂的人類乳突病毒。
雖然前陣子大家是因為新冠狀病毒得要居家防疫,但早在疫情升溫三級的一個多月前,我就率先開啟與腳趾頭上難纏病毒疣的長期抗戰了。
剛開始左腳中趾踩在地面有點疼痛,稍微檢查就誤以為是瑜珈練習頻繁導致摩擦起水泡,想說過幾天會消,因此沒有多加理會。
怎麼知道這個水泡不僅是成長速度緩慢,絲毫沒有要破掉或消退的跡象,連我想要拿針戳破都硬梆梆戳不進去,如此拖了一個多月後,感覺這不是自己能處理的狀況,我才終於甘願去皮膚科報到。
結果我誤會大了,根本不是水泡,而是會傳染的病毒疣,據說是較易發生在免疫力尚未成熟的兒童身上,那為何並不年輕的我會長疣?
成人則跟免疫力較無直接關聯,而是當皮膚有傷口,又正好接觸到病毒時,就有可能發生。
雖然我不記得自己腳趾頭有受傷,但醫生的說法是不一定需要真的傷口,有時候皮膚比較脆弱或摩擦微發炎的狀態,病毒都會有機可趁,而且似乎還有潛伏期,不會馬上發作。
究竟是因為師資培訓之後到處上瑜珈造成的?還是我脫鞋赤腳陪小孩在草坪上踢球呢?
正確答案無從得知,大概是宇宙覺得生活太無趣會沒有啟發,給我機會體驗一些從未經歷的事物吧!
病毒疣會讓皮膚外面產生一層像死皮般的保護膜包覆裡面的病毒,難怪我根本戳不破,只能醫師用刀片刮開,再做冷凍治療。
我活了三十幾年真的從未長過疣,以為冷凍治療是個很浩大的工程,會跟什麼冷凍人一樣,要把腳趾冰在某種機器裡面,事實證明是我電視劇看太多,是利用極低溫的液態氮以棉棒沾取或是經噴槍噴射的方式處理長疣處。
第一次醫生下手很輕,只覺得冰冰涼涼的,也幾乎沒有痛感,醫生沒多說明,只叫我回家擦藥,我天真的以為就此一切搞定可以收工回家,想都沒想到之後還要報到無數次。
總之,冷凍治療後,該部位的皮膚會漸漸變成死皮,大概每個兩到三週就要找醫生報到一次,再次刮掉死皮,做冷凍治療,大約療程進入第三次時,疫情也突然升溫,我只好拖著小孩一起去皮膚科。(由於我女兒覺得治療過程超有趣,醫生會讓她靠近看,讓她能抓白白的煙,於是就會定時催促我去治療,我完全變成女兒的活體教材啊!)
到第二次療程時,才發現之前誤會可大了,冷凍治療其實會有強烈的刺痛感,而且一次比一次還痛,最後一次醫生甚至拿出壓力球讓我捏。(不得不稱讚一下女兒的貼心,走出診所一直伸出手臂,叫我可以捏她,完全願意犧牲小我成全媽媽啊!)
每次治療完的前幾天,腳趾踩在地上都會痛,尤其後期醫生冷凍治療時間更久更多次,結束完甚至周圍會起水泡(這次是真的水泡了!),導致基本的走路都相當困難,會令我呈現詭異的行走姿勢。
但我沒有因此放棄練習瑜珈,只是想盡辦法避免腳趾踩地,有時候課程中某些體式躲不了的,就只好當作耐受性的挑戰。
也基於此,我徹底體會到,腳趾頭在瑜珈的動作中佔有多重要的地位。(雖然紙上談兵上解剖學時,就知道筋膜鏈上腳趾的影響,但切身之痛的學習效果,絕對是難以忘懷)
當傷口慢慢癒合長出死皮之後,才會讓我進入舒適期,但兩週後又要鼓起勇氣再去痛一次,就是一個無止盡的循環。
我生活中安排事情變成要配合治療的節奏,某程度來說,我真的是在居家防疫,只不過是被病毒疣限制了我的行動啊!
可能醫生也沒想到我腳底這個病毒會如此難纏,因此第一次沒跟我說會需要再回診;第二次報到時,醫生說可能需要三、四次的治療;等到第四次去報到,醫生連問都不問,一看到我就直接叫我腳放架子上時,改口說療程可能要六、七次。
終於在台灣疫情降級的前夕,我的奮戰也露出一點曙光,傷口在死皮中冒出了些黑點,看起來像是病毒終於被帶到表面,準備好要離開我了,讓我內心有種即將解脫的竊喜。
殊不知,重頭戲都會放在靠近終點的時候,在我已經對療程都有心理準備之後,宇宙就來點新玩意讓我體驗。
最後一次報到,醫生照例刮開死皮,照理說死皮是沒有痛感的,但這次似乎是病毒疣被連根拔起,令我措「腳」不及感到一陣巨痛,接著就看到傷口爆血,醫生貌似見怪不怪,稍微擦掉血就掏出噴槍冷凍我,我只能死命地捏爆壓力球,以阻止自己叫出聲。
等我回到家一看,才發現傷口跟之前都不同,整個OK蹦沾滿血,也還沒有完全止血的跡象,內心不免感到一陣擔憂,畢竟跟前幾次的情形大不相同,我只能不斷提醒自己,要相信身體的自癒力。
隔兩天,傷口雖然血止住,但周圍開始腫脹起水泡,血全部回滲在水泡內,有些怵目驚心,我實在也不清楚這是傷口復原的正常程序,或是需要回診處理的狀態。
從小到大,相較於我弟因為各種病痛進出醫院的豐功偉業,我真的算是健康寶寶,唯一一次去急診報到和住院,就是生小孩那時,因此我對於傷口真的十分陌生啊!(況且我根本也看不見自己自然產的傷口😂)
在如今資訊發達的時代,通常面對這種進退兩難的情況,我們的直覺反應就是立刻上網搜尋,我當然不例外,但資訊不看還好,看了只會嚇死自己,是蜂窩性組織炎之類的訊息一堆。
這種時候,對身體安危的恐懼真的是會瞬間襲來,偏偏大腦真的很擅長想出各種可能的發生,促使自己一不小心就被恐懼的想法帶著走,忘記恐懼的那份能量也可以反過來成為自己內在依靠的力量。
我還記得看著傷口的那一刻,腦中充斥各種感受,焦躁、無助、害怕、擔憂,那種無法確定的不安就像停不下來的列車,在腦中高速行駛,我明知道一切都是存於腦中的恐懼,什麼都沒發生,但我選擇讓那些情緒流動,我看著它們在我裡面張牙舞爪地叫囂,卻沒有試圖去做些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
接著在某一刻,彷彿找到喊停的剎車按鈕,我告訴自己:「我才是身體的主人,力量就在我的一念之間。」我再次選擇相信,觀察自己的意識是如何在創造我的身體實相。
果然,腦袋想的大部分都不會發生,幾天之後血慢慢被吸收,又一週過去水泡也都自行消退,纏著我好幾個月的死皮也不再出現,我的腳指頭再度擁有正常的皮膚,這段旅程算是告一段落。
回頭看,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傷口,就能讓我在那個當下如此慌亂,更何況生命當中又有多少大大小小的事件,是會挑起我們內在的不同恐懼,讓我們自亂陣腳,光是生活中各種不確定的未知,就足以讓我們每天停留在不安的情緒中。
我想自己絕非特例,這是許多人在生活中都會發生的內心小劇場,差別只在於,是否有意識地觀察到自己的思緒路徑及情緒狀態,看見自己是如何在應對腦中恐懼的聲音。
也正是由於觀察到這份恐懼,讓我有機會面對內心的聲音,跟身體有了一次不同的互動。
雖然我前面形容得像是在跟病毒對抗,實際上我不覺得病毒疣是敵人,我的目標是要消滅它,而是一個讓我面對生存恐懼的機會,以強化內在回到信任的肌肉。
如果問我宇宙透過這個病毒疣的存在想告訴我什麼?
我認為是「給身體時間,慢下腳步感受身體的變化。」
事實上,瑜珈師資培訓期間及結束之後,我對於體位法的練習是有急迫感的,總覺得要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及穩定,才讓我有信心分享瑜珈給更多人。
因此,我會不由自主地在內心催促我的身體,趕快跟上腳步,讓我可以輕鬆地完成某個體式。
即使我明知道練習過程中的體悟和理解才是重要的,輕易就達成反而會無法感受到他人的難處,以及可以調整的部分,也常常提醒自己要感謝我身體每一次的配合,但那份焦躁也不是輕易得以消弭,三不五時仍會竄出頭,使得我很難放過自己。
這時候宇宙就送來一個讓我與病毒共處的過程,練習有耐心的觀察變化,而非焦急地想解決「問題」,練習找出在這個狀態下舒適的生活方式與節奏。
透過治療病毒的過程,我會更有意識地提醒自己,不論身體狀態處於何種階段,都不視為需要解決的問題,只是一種存在的方式。
學會去擁抱在每個當下全身上下的體驗,因為練習中那些辛苦、掙扎、緊繃的感受,是限時限量,一旦越過那個階段就不會再體驗到了。
也許看到這你會納悶,究竟為何我要把治療過程寫如此一長篇呢?
因為我覺得處理病毒疣的過程,在與面對內心議題的過程其實極為相似,並非一蹴即成,往往都需要反覆治癒,一次次去除包裹在外層的武裝,最終才能連根拔除。
如同我拖了一段時間才願意正視腳趾上的「水泡」,正是因為那個症狀不處理都在可以忍受的範圍,也不影響日常生活,但若是去面對處理,就擔心會有一段不便的時期,致使我的日常需要重新調整,乾脆維持現狀好了。
卻也因此,病毒長出更多的死皮包覆,進到更深層的皮膚內,使得我要花更久的時間治癒。
願意走向療愈的旅程,開始通常也不容易,很多時候是真的重大的事件發生,不舒服的感受蓋過了改變的恐懼,我們才願意用不同於過往的方式面對生命。
在急於找回舒適感受的時刻,也很容易有錯誤的期待,以為只要找出困住自己的內心題,面對釋放或進行某種療癒後,問題便會迎刃而解,自己就能脫胎換骨,生命從此不一樣。
哪裡知道,生活過著過著,某一天突然發現面對相似議題時,仍舊挑起自己情緒時,才發現過往的印記還埋藏在體內,並沒有完全褪去。
我記得有次參加身心靈的課程,有個同學做完練習後,在分享時,說著說著就悲從中來,他說自己聽到其他同學所說的話,內心便忍不住想自己思維怎麼會如此有限狹隘,接著他就察覺到正在批判自己,又開始拿自己與別人比較,他非常難過自己還是在原點,上了這麼多的身心靈課程,竟然仍舊在「愛自己」這個課題上打轉。
他對自己的鞭打的那份情緒,是真實且能感同身受的,我們或多或少也曾經如此評判過自己,因為我們很多時候都對自己很嚴苛,認為重複的事情不該再發生。
但事實是,療愈的旅程並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複」而已,每一次的發生,都有細微的差別,也都會看見不一樣的自己,也許是發生的強度不同了,也許是覺察的速度不同了,又也許是我們內在面對的力量不同了。
很多時候,我們都急著「解決問題」,才會期望一次就藥到病除,快速找回內心的平靜,而忽略正是不舒服的感受才帶來重建的機會。
當我們帶著覺知接納每一時期的自己,就會明白重複的面對並非壞事,不過是提供穩穩地打好地基的材料,讓我們無懼風雨。
更不需要害怕強而有力的一擊,很可能那會是那份課題即將完成的訊號。
當我們願意一次又一次面對,把包裹在外的防衛機制剝開,也就越能與真實的自我靠近,恐懼也就在每一次的願意中逐漸遠去。
一蹴 好 戲 在 綠眼鏡Pun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遊戲頻道綠遊鏡Game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V6PHNOHkr1T8mijweYTEGQ
【動漫頻道綠油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uIjVAU3jlw1aVAW_xIkyQ
最近綠眼鏡我發生了一些事
深切理解或感受到人類在經歷過挫敗後
會將目光放回真正正確的事物和軌道上
好逸惡勞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一蹴可幾
腦中瞬間閃過這些無法反駁的詞
這幾天看著一些路上的場景
並和自己很深的對話後
大概了解了某些自己真的會想去做和喜歡的東西
不是很表面的而是很自然的。
此刻不做更待何時
這幾天一直寫了些文
更持續在準備下一個目標
也拍下這部片 以此砥礪前進
更詳細的想法我會在週日八點聊的直播會談到
❤️
光說不做更待何時
決定好就直接努力衝
於是我開了新頻道
要來做一直想嘗試的新東西
跟準備接下來主頻道的新企劃
當然會犧牲掉一些睡眠時間
但我現在感到很充實
上面有新頻道連結底下有要做的內容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而主頻道有滿多想法要去實現
當然礙於疫情關係其中有些企劃只能先寫下等解封後出發
最後只先透露一個
一週系列強勢回歸
我會用力努力全力向前衝
綠眼鏡感謝大家的支持
【綠遊鏡Games】:精華,另外製作遊戲影片
【綠油鏡Anime】:油片,Vtuber ,新番舊番動漫推薦心得,角色介紹分析,歌曲cover
主頻道:還是有直播但遊戲類型都設非公開,遊戲都會上精華在遊戲頻道,主頻道新企劃籌備進行中,舊企劃重啟中,原本的企劃持續進行並且更好。
【加入會員成為忍者】►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e24f5bmyPtAiOylAI30-A/join
【木葉忍者村DC群,大家都可以點擊加入】►https://discord.gg/dMfkNZewJ3
【超商斗內】►https://p.ecpay.com.tw/48F1285
【追蹤IG】►https://www.instagram.com/punk_bob/
【綠眼鏡貼圖】►https://line.me/S/sticker/11356671?lang=zh-Hant&ref=lsh_stickerDetail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greenglassespunk/
《你按讚我挑戰》: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W8J2UDKwFLvYIwkIS0CBwOzvi_Trtr
搞笑短劇《綠眼劇》: http://punk.piee.pw/GreenGlassesDRAMA
綜藝《X綠企劃》:http://punk.piee.pw/XgreenglassesPROJECT
我的人生《綠眼鏡回憶錄》:https://pse.is/GreenglassesLife
《綠眼鏡x日本》:https://pse.is/GreenglassesJAPAN
綠眼鏡《歌曲MV》:http://punk.piee.pw/GreenglassesMV
《Pokemon Gaole 大師之路》: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xW8J2UDKwGehCwRazgbS_Wo1wgOxM7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6TfSA7NmsVA/hqdefault.jpg)
一蹴 好 戲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6月05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ULkZq9r1AJ4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政府周五起放寬多項社區防疫措施,同時宣布向市民派發港產可重用口罩。香港超過兩周沒有本地感染病例,雖未做到最理想的28天「零確診」,然而比起很多地區,香港確有條件「鬆綁」,關鍵是放寬步伐必須穩妥,一下子盡撤限制並不恰當。論時機,政府若能在3月疫情最嚴峻時全民派口罩,當然最理想,可是增產口罩無法一蹴而就,外圍疫情曠日持久,現在派發可重用口罩,有助抗疫持久戰準備,亦可鋪路未來進一步放寬社交距離限制。全民派口罩牽涉網上登記、郵遞等行政物流程序,規模龐大易生亂象,派發工作需要做得聰明,當局須設法減省行政費用,確保口罩人人有份,避免浪費。
蘋果頭條
勤+緣(2366,現稱星美文化)創辦人梁鳳儀及其丈夫、立法會前議員黃宜弘被指2010年6月至2011年7月期間,涉利用契媽等「人頭」挪用上市公司資金,被證監會入稟以民事控告。據悉此案會轉交執法機構作刑事調查。涉事期間,勤+緣董事名單星光熠熠,非執行董事包括「賭王」何鴻燊之女何超瓊及全國政協委員黃英豪,獨立非執董包括著名藝人許冠文及前全國政協常委劉漢銓。黃梁夫婦兩年間促成勤+緣集資抽水,交易避過向公眾披露,當年累股價慘跌96%,股民受害。律師梁永鏗指若黃梁挪用資金屬實,涉刑事罪行,有機會判監,時任公司董事亦有可能上身,意味何超瓊、黃英豪、劉漢銓及許冠文統統有機會惹上官非。
東方正論
立夏驕陽似火,疫情稍緩,暴燄火頭便四處賁張,市民還未在肺炎驚魂中定過神,又要面對黑暴重臨,根本沒有機會喘息。街頭示威再現,更進化成恐怖襲擊,七百萬人被騎劫上戰車,政府一再跪低,止暴制亂希望落在執法者,紀律部隊儼然是維港的定海神針。
政府無能,縱暴容亂,連特首林鄭月娥也承認,只剩三萬警力可依靠。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昨日出席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受到泛民主派議員群起攻擊,情況像早前出席區議會受到不禮貌對待一樣,但鄧炳強沉着應戰,就如警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在一哥新人事新作風領導下,迎難而上。
星島社論
經過多天零本地感染後,政府昨決定放寬部分防疫限制,七類暫關閉的場所可「解封」,食肆每枱人數亦增至八人,有關業界都稍為紓懷,起碼令生意由「危殆」轉為「嚴重」,是經濟復甦的好開始。然而,由內地與澳門來港的出入境口岸,仍實施嚴格限制,人流近乎絕迹,若情況繼續,旅遊、零售與運輸等行業難望好轉。目前內地疫情已基本消退,澳門連續二十七日無病例,等於回復正常,港府應積極研究一套較寬鬆的安全管制措施,再與兩地政府磋商,適時重開口岸,逐步增加人流,加速重振香港經濟。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前天說香港經濟已陷入「深度衰退」,預計第二季形勢亦難樂觀,可見經濟情況已十分嚴峻,必須注射多支強心針,才可脫離險境。
經濟社評
疫情緩和,港府昨宣布放寬限聚令,容許部分受影響行業復業,務求防疫和穩經濟同時兼顧。惟業界除要嚴守指引外,亦要因應疫情改變了市民生活形態的現實,設法迎合客人防疫要求的新常態,否則生意難復舊觀。
特首林鄭月娥昨宣布,將原定明天屆滿的限聚令和停業令延長14天至本月21日,但鑑於疫情緩和,後天起會放寬限聚令,食肆每枱上限由4人放寬至8人,並容許健身室、美容院、戲院、遊戲機中心、酒吧等行業復業,但須遵守防疫衞生措施指引,卡拉OK、夜店、浴室和派對房等4行業則繼續停業。學校則在5月27日起分階段復課。政府又會向全港市民派發可重用「銅芯口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LkZq9r1AJ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