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心得分享 https://reurl.cc/Q7ZALO
過年前在書店發現了這本書(書名:想瘦),我看到了封面這句話「告別胖心理、擁抱瘦人生」就決定買下來回去看。許多減重的人其實有很大一部分的問題是在心理的部分。年節期間我把它看完了,收穫非常多,也深刻的體會到我身旁的減重患者其實很多也是深受其擾,因此,我稍微消化一下裡面的重點,濃縮分享給大家。https://reurl.cc/Q7ZALO
⭐⭐什麼是情緒性進食?以下是常見的七種情緒性進食:
一、明明不餓,卻大口進食
二、經常吃得太飽,肚子撐到不舒服
三、經常一個人獨自躲起來悶頭大吃
四、吃的速度比一般人快很多
五、在短時間內攝取大量食物
六、吃完之後開始產生負面情緒,比如說焦慮、後悔、抑鬱感、厭惡自己等
七、在進食的時候經常覺得自己停不下來,面對眼前食物的控制力差
若你有以上的幾種現象,那麼你極有可能時常有情緒性進食的問題,這個問題會阻礙你減重的成效,甚至讓你氣餒,然後又再次暴食,並且惡性循環。情緒性進食往往是由於「負面」的情緒誘發而來的,一個很常見的情況就是面對壓力及焦慮感的時候,我們很容易失去對食物的控制力,進而傾向於攝取大量的垃圾食物,心裡想要減肥,卻越減越肥。https://reurl.cc/Q7ZALO
若沒時間看文章的朋友,俐岑營養師也貼心的製作「#減少情緒性進食五大招」懶人包,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受用。❤️❤️
只要餐前一兩分鐘,靜下心來與自己心靈對話,就能減少情緒性進食的問題唷!情緒問題改善了,採取健康均衡的飲食模式,再搭配運動,體重維持成效才會出來。
#我們一起想瘦💪💪💪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www.pcstore.com.tw/ntdtvapshop 想學各類中醫知識(如穴道穴位)、中醫療法、中醫保健與中醫調理治療之法的觀眾朋友,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提供一系列認識中醫專題性的DVD,有興趣者可至我們PC Home 商城訂購 一直都在探討如何來治病,當人生病了的時候都是非常痛...
七種情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情緒,幫助我們生存,讓我們能夠快速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並且採取行動。對內,情緒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對事情做反應,判斷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某些事。
情緒還有另一種功能就是形成表情,讓其他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互動。表情的功能是讓別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相處。像是,看到憤怒的表情,就知道要離我們遠一點;見到笑容,就知道可以靠近我們。
負面情緒的存在,提醒我們避免危險的事情發生。如果迴避它,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克服挑戰;如果我們能夠感受恐懼,並勇敢突破,反而會得到一種快樂與成就感。透過訓練,我們都能學會與自己的情緒交朋友!
取自《成為更好的自己》
……………………………………………………………
各位朋友,早安:
昨天的直播談青少年時期,我們活在各種比較當中,我們也可能被迫介入父母的婚姻,以及渴望同儕的接納。當我們長大之後,我們可以覺察青少年時期所養成的價值觀,還適不適用現在的時空環境?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950011972134739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們可以去感受,作者跟青少年說話的口吻與內容,跟我們活到現在的閱歷,有些差異。像是,我不會特別評價情緒為「壞」情緒,我想如果各位細讀內容,也能理解作者或許只是為了更好的幫助青少年理解。
學習心理學,慢慢可以學到一個態度:就是我們對自己的認定,可以更有彈性!
即便是談到科學研究,我們也都可以保持對結論的開放性。像是摘文中提到的「全球人類通用的表情」這樣的說法,目前也有不同的論證,認為表情有相當程度的社會化制約,並非人類通用或全然先天決定。
這本書的書名是「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可以回溯到我們自己青少年時代的生活環境去看。目前社會中的青少年,活在激烈的二元對立裡面,常常在接受各種評比,好像不斷在參加各種比賽,而且這些比賽很可能是被迫,青少年的選擇性不多。
所以,那種「到底為什麼我要這樣活?」的青少年迷惘,就很容易出現。青少年憂鬱、青少年自我傷害、青少年暴力與犯罪,也跟找不到自我價值與定位有關。
「更好」這種說法,便是青少年的一種期待。然而,那是一種活在未來想像中的狀態,充滿了焦慮與不安。
活到我們這個年紀,我們便能明白:活好每個當下的自己,我們便成為適合的自己!
重點在「being」,不是「doing」。當然,這概念有些抽象了,跟青少年說話的時候,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表達即可。
祝願您,願意一輩子對自己好奇,這是心理學的根基!
.
ps. 歡迎參與贈書卡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950011972134739
……………………………………………………………
戰勝壞情緒—情緒篇
【文/ 劉軒】
〝 情緒,幫助我們生存,
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反應,並採取行動。 〞
上一次,你覺得很「高興」是什麼時候?為什麼高興呢?你跟朋友在一起,應該很開心吧?但是,如果對方打球不守規矩,甚至作弊,你也會不開心吧?這時候,你原本感受到的「喜」,說不定就轉成「怒」。或許因為這樣,你再也不跟這位朋友往來,可能還會覺得「哀傷」。
這些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喜怒哀樂,都叫作「情緒」。心理學家在研究「情緒」時,最好奇兩個問題:
第一、我們為什麼會有情緒?情緒對我們有什麼用呢?
第二、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嗎?能不能控制別人的情緒?
要了解第一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動物吧。你看過快樂的小狗嗎?看牠跑來跑去,尾巴搖啊搖,說不定還往你身上撲、舔你的臉,搞得口水到處都是。看來,動物也有情緒反應,或許不像我們的情緒那麼多元。那昆蟲有情緒嗎?這就很難說了,因為牠們沒有表情,看不出牠們在想什麼。如果你在廚房看到一隻蟑螂,你覺得牠心裡會想:「哎呦,這個大怪物拿著拖鞋向我奔來,一定不懷好意,我好害怕! 快逃!」不會的,因為蟑螂的腦袋沒有人類那麼進步,牠對事情的反應很簡單:感覺危險,先閃為妙。
人類感覺到危險也會想逃跑。根據這一點,用《進化論》理解人類心理的心理學家認為,情緒是一步步進化的功能。最初,在低等動物身上就是基本的生存反應:碰到危險就逃,碰到食物就吃。
當動物愈來愈進化,這些反應也變得愈來愈複雜。情緒,幫助我們生存,讓我們能夠快速決定接下來該怎麼做,並且採取行動。對內,情緒讓我們知道該如何對事情做反應,判斷自己喜歡或不喜歡某些事。
■ 表情就像彩虹
情緒還有另一種功能就是形成表情,讓其他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互動。比方說剛出生的寶寶還不會說話,什麼都不懂,但是寶寶的表情卻特別豐富,喜怒哀樂全寫在臉上。「啊……」寶寶張嘴大哭。
「哎呦,怎麼了?」媽咪趕緊過來,猜想寶寶可能餓了,就餵他喝奶;還是他累了、想睡覺,這時候抱著他、哄他睡覺。
餓了會哭、不舒服會怒,這些直接的表現都是人的本能,生下來就會,因為這是我們生存的方法。如果一個嬰兒不哭鬧,不舒服也不會有任何表達,那就很危險了。表情的功能是讓別人知道該如何與我們相處。像是,看到憤怒的表情,就知道要離我們遠一點;見到笑容,就知道可以靠近我們。
來自不同地區、不同文化的人,臉上的表情都一樣嗎?一位名叫保羅・艾克曼的心理學家,曾經跑到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深山,研究原始部落土著的面部表情和情緒。
他為什麼跑到那麼偏僻的地方做研究呢?因為他想知道,在世界各個角落,人類有哪些情緒和表情是一樣的?深山裡的土著,從來沒看過電視,沒有接觸過其他文化,會有相同的情緒和表情嗎?
這位心理學家走遍全球各地,蒐集整理各種表情,最後歸納出一套「全球人類通用的表情」。這些表情反應了不同的情緒,一共有七種:憤怒、恐懼、驚訝、噁心、悲傷、鄙視、快樂。這些表情就像彩虹,無論你在哪裡看到,彩虹都有這七種顏色。世界上所有人也都有這七種情緒,而且呈現出來的表情都一樣。好像基本色的混合,可以調出更多深淺不同的顏色;複雜的情緒,也是從這七種基本情緒組合調配出來。
■ 像綠巨人浩克一樣失控
心理學家還對另一個問題感興趣:情緒,有辦法控制嗎?如果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反應,會不會對生活或人際關係比較有幫助呢?你身邊有沒有很難控制憤怒的朋友,只要有人激怒他,就會像綠巨人浩克一樣失控,四處罵人或打人,做出破壞性的行為,對別人或自己造成傷害。這種人就需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另外,有些人有某種莫名的恐懼情緒,不受自己所控制,甚至影響了正常生活。例如,非常害怕到高處,雖然知道自己很安全,但只要站在高處,就會渾身不舒服,這種狀況叫作「懼高症」。有些人害怕待在狹小空間,甚至不敢搭電梯、坐飛機,這叫作「密閉恐懼症」。還有的人害怕面對陌生人,不敢踏出家門,寧可一輩子待在家裡,也不願意面對外界。這樣的恐懼真的讓人很困擾!
有很多方法可以改變情緒,心理學家研究出許多技巧和練習,像是聽音樂、靜坐、深呼吸、接觸大自然,都是簡單、容易做,又能改善情緒的方法。
還有一種改善情緒的方法。就是「重新解讀自己的情緒」。這是什麼意思呢?回想我第一次坐雲霄飛車的經驗,心裡超級害怕,手心冒汗、牙齒發抖,感覺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
當列車慢慢爬上高點, 我覺得自己快要窒息了!
然後從上面衝下來時,哇!所有的人,不只是我,都在尖叫!當雲霄飛車停下來, 我渾身是汗,心跳還是很快。不過,我知道自己安全了。這時候,原本恐懼的感受反而變成一種興奮的快感,我跟我父親說:「爸!太好玩了!我想再坐一次!」你會不會覺得很奇怪?上一刻嚇得哭哭啼啼,下一刻卻說「再來一次」?其實,這就是一種「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多坐幾次雲霄飛車,還會期待那種刺激的感覺呢!
我小時候很怕在別人面前表演,上臺之前都會哭。但是爸媽會陪我練習,也給我鼓勵。有一次上臺演出居然得了獎,一種「興奮」的感覺產生了!之後透過一次又一次上臺的經驗,讓自己一次次戰勝恐懼。雖然現在每次上臺前還是覺得緊張,但我已經學會重新認識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我不是緊張,而是充滿期待!」
負面情緒的存在,提醒我們避免危險的事情發生。如果迴避它,我們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克服挑戰;如果我們能夠感受恐懼,並勇敢突破,反而會得到一種快樂與成就感。透過訓練,我們都能學會與自己的情緒交朋友!
…………
想想與練習
1. 和家人朋友一起, 聊聊你們最不喜歡的負面情緒是什麼?
2. 你的身邊有誰擅長情緒管理,觀察他是如何控制情緒的?
3. 緊張恐懼的時候,練習靜坐、深呼吸。感覺效果如何?
.
以上文字取自
成為更好的自己:未來少年的18堂心理必修課
🔸博客來:https://bit.ly/310c376
🔸誠品:https://bit.ly/30EUiZK
🔸momo:https://bit.ly/30OLqRp
@未來Family
https://www.facebook.com/globalfuturefamily
.
9/6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厭世媽咪日記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20966672649379/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9/13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網癮小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3444434218085/
9/27桃園公益免費_2020心理健康月電影賞析_全境擴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193538510767410/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七種情緒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小小EQ寶寶系列(禾流文創)
分享文:ttps://gbf.tw/8ffqq
市面上有些教導孩子認識情緒或情緒控管的書,但有些故事內容較長、較深,我覺得都是適合稍微大一點點的孩子來閱讀。然後重點是:讀完有沒有幫助呢?(有人會,有人不會,或著暫時會,後來又沒效了)
像我們家買過的書有: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生氣王子、愛哭公主、卡爾的勇敢小火車、生氣湯、我輸了/我贏了、掌心的秘密、膽小鬼威利、巧虎雜誌及康軒雜誌,還有一些書我現在想不起來XD
但有些書最後都會淪為「有點在指責孩子情緒問題」的情況,不小心就會說出:「你要當艾迪(生氣)王子嗎?你要當愛哭公主嗎。」這樣的話,感覺貶低了繪本帶給孩子的感受,也對情緒沒有幫助。
我的小小EQ寶寶是2019年底的新書。最特別之處在於作者本身是一位兒童心理治療師,藉由他自己輔導幼兒情緒的經驗,所構思出來的一本互動故事。
一套有五本書,裡面介紹了七種情緒,也就是七位情緒寶寶:害羞、快樂、嫉妒、害怕、生氣、難過、自信。書中也明確提供一些建議,讓爸媽可以引導孩子練習「辨識出自己某種情緒出現」,並用建議的參考方法來趕走「壞情緒寶寶」,以迎接「好的情緒寶寶」。
我覺得這本書很棒的是,他不會像一般的書明指暗示告訴孩子「你有這樣的情緒及行為是錯的」,他只會告訴你,你有這樣的情緒和表現,帶你認識自己有這些情緒的心情與樣貌,然後該怎麼處理。
這是認識情緒更棒的方法,也讓幼兒不會覺得自己有這些情緒是「是做錯事要被指責」。也有很多爸媽應該要注意和學習的地方。
這套書是乍看很普通,老實說教育性的書也不像天馬行空的繪本那樣有趣,但實際上閱讀越能品味箇中道理。
插畫可愛,字數不多,提供很多不同面向的拋問、建議、請求協助的實際作法,提供家長與孩子思考的問題,有助於家長同理心孩子,也帶小孩認識情緒並知道如何處理。
七種情緒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ttp://www.pcstore.com.tw/ntdtvapshop 想學各類中醫知識(如穴道穴位)、中醫療法、中醫保健與中醫調理治療之法的觀眾朋友,新唐人亞太電視台提供一系列認識中醫專題性的DVD,有興趣者可至我們PC Home 商城訂購
一直都在探討如何來治病,當人生病了的時候都是非常痛苦的,怎樣來治好這個病,於是經常的就探討究竟人為什麼會生病,於是在中醫的看法就有所謂的風火、濕、燥、寒,這就是天氣能夠讓人生病,人自己本身的氣也會讓人生病,就是所謂的七情,七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緒,情緒能讓人生病,天氣能讓人生病,還有非天氣、非情緒造成的病,就例如被刀子割傷啊被蟲子或者是被動物咬傷,這也能讓人生病或者跌倒等等都可能生病。
那麼西方醫學的看法 認為人他之所以生病 就是細菌,黴菌,病毒或者也是由於情緒,或者缺少維他命,醣分,鈣,鎂,鐵或者少了任何一種礦物質,就會生病,人類就一直為了這些個病因,在找尋如何治療的方法。 例如中醫見到有風的病,有寒的病,有濕的病等等。它就有各種對治的方法,例如寒我們可以用溫的方式來治,風、我們可以用發散的方式來治病,那麼假如濕,我們可以滲濕、利濕或者是發汗各種方式來治療這一種病情。 同樣情緒假如有問題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利用情來治情,例如有的人他由於經常的太過度的歡喜那麼我們可以用驚恐的方式來治療這個病。在歷代有很多的大醫學家都用了各種不同的情緒治療法,那麼他用五行生剋等等,各種方式就可以治療,甚至於黃帝內經裡頭都有所謂的生鐵落飲,可以治療情緒的病之類的記載。
西方醫學假如說病,把病毒、病菌、或者黴菌、給殺死,所以有各種抗生素,磺銨類的藥物,或者各種不同的藥物來治療病情,假如我們一直在找生病的原因,然後用各種藥物、各種方式來治療它,包刮了針灸按摩推拿等等各種方式,還包括了用藥物都能夠治的了病。
http://youtu.be/CJG6F_tyUXM
本頻道由:新唐人亞太電視台http://ap.ntdtv.com 建立
本則影音出處: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NTDHealt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JG6F_tyUXM/hqdefault.jpg)
七種情緒 在 菲力的17種情緒繪本朗讀-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Your browser can't play this video. Learn more. Switch camera. ... <看更多>
七種情緒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情緒,幫助我們生存,讓我們能夠快速決定 ... 的推薦與評價
這些表情反應了不同的情緒,一共有七種:憤怒、恐懼、驚訝、噁心、悲傷、鄙視、快樂。這些表情就像彩虹,無論你在哪裡看到,彩虹都有這七種顏色。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