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活動見聞
肢體與岩壁的交流
|| 始祖鳥加拿大攀岩學院 ||
始祖鳥攀岩學院一連四天的盛會,聚集了職業嚮導、始祖鳥長年贊助的運動員,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攀登者。精彩的演講、詳細的示範,以及前輩的啟發,讓參與者收穫良多。
8月22日,我抵達加拿大卑詩省(British Columbia)的斯闊米什(Squamish)參與始祖鳥攀岩學院(Climbing Academy)的活動。日間有豐富多樣的課程,無論何種程度的攀岩者皆能找到適合的進修課題,讓肢體與岩壁交流。夜間目不暇給的演講、攝影展、影片首映、樂團演出,則是動人的心靈饗宴。硬是要讓每位與會者從內到外都浸淫在攀岩的氛圍中。
斯闊米什世界知名,岩壁和路線的質量優良,平易近人,一向是攀岩者留連忘返、經常舊地重遊的勝地。早期以伐木起家,現在則以戶外休閒為主要經濟支柱。面海背山,陡直的鐵灰花崗岩壁伴隨著鬱鬱蔥蔥的森林。可健行林蔭處享受瀑布的沁涼,攀爬蜿蜒漫長的路線眺望海景,也能揚帆於汪洋大海悠哉遨遊。小鎮氣氛悠閒,距離大城市溫哥華不過半小時,盛夏時節北美各處日頭熱辣氣溫能融化人的時候,海洋氣候的斯闊米什依舊涼爽,更讓人趨之若鶩。
優化與創意
身為台灣始祖鳥特派員,攀岩學院開鑼前一天我得以參觀溫哥華郊區的Arc'One工廠和設計中心,一窺產品從原料到成品的過程。始祖鳥對其精緻工藝和品質控管相當自豪。走進Arc'One,「導遊」David從架上拿出Alpha SV的資料夾為例,說明產品的流程經過多次優化,每個階段需要的時間都清清楚楚,經典產品若繼續優化,能減少的時間已經不是用分鐘而是用秒來計算。
始祖鳥本身不製造面料,但所有進來的原料都會再經過檢驗,確保品質在源頭就不出錯,而每個環節更有多次的品質測試。David最自豪的恐怕是始祖鳥在製作裝備的過程,若找不到適當工具處理原料或產程,那麼就自己發明工具。比如說Gore-Tex貼縫線的膠布,硬是被始祖鳥發明的技術和工具證明能夠大為縮窄,讓Gore-Tex也大吃一驚。如此一來Gore-Tex面料的防水透氣性得以減少犧牲,衣著也更加專業了。
始祖鳥的設計簡單俐落,我也極喜歡他們的剪裁,但最佩服的還是始祖鳥在創意上不斷的挑戰。創新的風險是很高的,耗費心思的巧思,很有可能被譏為「過度設計」,也有可能因為太前衛而不受市場買單。鼓勵研發的公司都知道,就算創新後的產品未能獲益,過程中學到的經驗是無價的,許多也能用在別的產品線上,成為精益求精的原料。
在設計中心,處處可以看到「動腦」的例子,導領人也會讓參觀的團體選擇一人量身,用紙片剪裁,合作拼湊成能上身的外套,體驗從發想到實物的過程。更有意思的是,設計中心存有足夠的原料和工具,簡直就是具體而微的Arc'One,設計師的構想,馬上就變成原型產品,當地離野外不遠,立即能到真實的戶外環境測試,得到即時的回饋。他們驕傲的說,始祖鳥的裝備,伴隨許多人完成夢想,設計師當然也不是只會紙上談兵,個個都是戶外玩家。而近年始祖鳥的創意,更遠征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改善傳統蒙古包大門的隔溫度,讓冬日的家庭能少燒點煤炭,減低烏蘭巴托的空氣污染,改善孩童氣管相關疾病的比例。
情侶雙人舞
8月22日與8月23晚間,都是運動員分享會和影片放映。行前我就充滿期待,許多講者早已如雷貫耳。身為女性攀登者,更對名單上的眾多優秀的女性攀登者感到興奮,包括Nina Caprez、Lynn Hill和Ines Papert。
22日Ines Papert和搭檔Luka Lindic的演講精彩絕倫。光是這場演講,這一趟就值得了。整個演講以兩人的數趟遠征為主,穿插兩人從結識、熟稔到攀登與共的花絮,在體會技術攀山(alpine climbing)的驚險之外,兩人的幽默讓人莞爾。演講最終以兩人與Brett Harrington成功攀登當初Lindic與Marc-Andre Leclerc未完成的路線來紀念已故的Leclerc,既恰當又令人感動。Leclerc是斯闊米什當地的攀登者,始祖鳥運動員,他在巴塔哥尼亞山區的幾次獨攀,展現了高超的膽識與技術,可惜英年早逝。
Lindic非常幽默,他的玩笑多處讓我噴飯,比如敘述他與Ines開始戀愛的遠征,他說「居然兩人還能專注在攀登(somehow we both managed to focus on climbing)」。而他老老實實道出心底話:以往都是和其他男性攀登者搭檔,不是不相信Papert的能力,但和女友一道爬風險這麼高的alpine line,整個心情就是不一樣。讓一樣是和枕邊人搭檔的我,感受很深。
兩人去喜馬拉雅山區的希夏邦馬遠征,睡夢中遭遇雪崩,Papert說睡夢中感覺到雪從帳棚外頭擠著腰部,兩人幸運沒被埋住,但是兩人的裝備都被埋住了。影片中,Lindic挖掘了好久,當他終於找到繩子,他鬆了一口氣,我也鬆了一口氣。Papert說當時自然喪失繼續攀登的心情,只想下去,但也不停的思索,「這次到底做了什麼不一樣的決定,風險控管哪裡出了問題?」這樣的態度讓人激賞。不愧是職業的攀登者。
女性攀登史上的傳奇人物
23日晚上的壓軸Lynn Hill,是個幾乎不用介紹的人物。已經有40年攀登資歷的她,是活生生的攀岩歷史書。從約書亞樹開始攀岩的她,正逢美國自由攀登抬頭的年代,她說自由攀登相當適合熱愛「身體與岩壁交流」的她。
記得前日晚上Nina Caprez提及,她開始攀岩的時候,受到許多支持,少見排擠。但Hill的時代很不一樣,現在的她談笑風生,態度親切,當年的她可是很懂得站起來為自己和為女性爭權益。比如說,成長於南加Orange County的她,曾經參加許多好萊塢節目來賺取攀岩及讀大學的經費。某個比賽,男性冠軍的獎金是女性冠軍的三倍(15000 USD versus 5000),抗議後,隔年女性比賽的獎金就按照比賽項目的總數依比例調升為10000。
Hill還說,她的偶像Bev Johnson,與Sibylle Hechtel在1973年搭檔以Triple Direct完成酋長岩女性首登,完成後寫了一篇文章命題為〈Walls Without Balls〉,卻遭編輯否決,最後居然以「無題」刊登。1993年Hill成為史上第一人成功自由攀登The Nose路線,隔年並在24小時內完成該條路線。是相當重要的歷史事件,也讓她成為攀岩史上永遠的傳奇。聆聽演講如沐春風的我,不由得遐想接下來想要完成的攀登目標,在心底暗暗為自己打氣。
訣竅藏在細微處
24日和25日,我針對攀岩技巧來挑選課程。攀岩技巧上每人的領悟都會很不同,在與他人的互動間,總能學到許多新東西,有時候還能在談話間觸機而改善原有的技巧。
24日的課程我選擇不擅長的戶外抱石。主持人是Alannah Yip和JJ Mah。到了集合地點,驚喜得發現美國國手Drew Ruana也在那兒。JJ Mah曾經在競賽圈子很活躍了一陣子,現在則在始祖鳥擔任設計師。Alannah Yip(加拿大)和Drew Ruana(美國)都是現役選手,才剛從日本的IFSC World Championships回來,目前兩人都尚未取得進奧資格。但Alannah頗有希望代表加拿大,Drew則比較不明朗,光是美國就還有Nathaniel Coleman這位競爭對手。
一群人在斯闊米什的地標Chief底下的森林裡爬路線,三個人就解說、示範、並且看大家攀爬的動作來指點一二。大多數都是很細微的東西,比如說就算大家都知道的heel hook、mental、toe hook等,他們著重的面向都在怎麼施力、髖部轉動的角度、鞋子接觸岩壁的角度、產生對抗的方式等。然後就要憑自己反覆的操作去抓身體的感覺。Alannah也多次建議平日在暖身的時候練技巧。就算一次只有十五分鐘,日積月累也多了。
週六在Chief抱石的人相當多,每一塊大石周遭都圍了許多人,大家互相分享共用抱石墊,依序一個接著一個上。抱石路線短,休息時間也久,輪流的節奏倒不讓人有擁擠的感覺。反而爬上攀時,只要有另一組人馬在等,壓力就開始大了。因為是攀岩學院的課程,眾人一早就到了Chief,Alannah還說難得到停車場還這麼多車位,因為哪有抱石者早起的。這點也很不錯,戶外抱石就少了alpine start,摸黑接近的痛苦了。
裂隙精靈的啟發
25日則是選了個人較擅長的裂隙攀登,主持人是Will Stanhope,我是Stanhope的粉絲,希望能親眼看到有「裂隙精靈」之稱的他攀爬,更希望偷學些技巧放到自己的課程裡。可惜Stanhope的手指受傷了,只能分享己身的經驗。以下兩點是我覺得特別有感覺的地方。
第一,他建議盡量thumbs-up。我早期爬裂隙的時候,的確過份使用thumbs-down,因為thumbs-down有扭轉的力道,會比較有安全感,但缺點是移動範圍受限。我之後讀了Crack Climber’s Technique Manual,從書中獲益最大的也是擴展thumbs-up的使用時機。
第二,他對於foot jam的看法是夠好就行,不一定非得塞緊塞滿,寧願能快放快用,以保持順暢移動。我以往教學生,曾告訴他們foot jam愈深愈穩固,但學生反映,看我爬,並沒有真的將腳插入很深。我思考很久,現在也比較偏向Stanhope的說法。除非路線是典型的砂岩小手綻縫(thin crack splitter),才真需要想辦法將已經不容易塞進的腳前端再擠進一些。
常有人說,攀岩是個孤獨的運動,參與這類盛會的好處,就是享受不管是初學者還是頂尖運動員,大家都熱愛這項運動,那種努力想要變好變強的心情。回到家鄉之後,攀岩起來就更有拼勁了。
文/易思婷(小PO)
圖╱David Anderson
三分鐘登階訣竅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ower Hiking? 力量登山? 什麼是力量登山呢? 其實意思不是這樣的,Power Hiking指的是"快速攀登"。
在越野跑這項運動中,很多時候不見得是持續在跑,而是走、跑穿插著進行。"快走"是越野跑運動中相當重要的策略,特別是在一些很長、很陡、長不見頂的爬坡路段,當你懂得適時轉換為走路時,能夠降低許多體能的付出和降低心肺的壓力。
走路也要練習? 當然。這個概念就和競走一樣,有sense的朋友就知道頂尖的競走運動員,可以用一公里4分初的速度"走"完50公里的比賽。想當然爾,山坡上的快走同樣也是要訓練的。
以下分為時機、技術和訓練等三個方向分享給大家:
一、應用時機
1. 長距離陡上坡/階梯:
讓我最難忘的一次經驗是2019年的101登高大賽,那也是我準備最不充足的一年,也因此讓我放膽採取不一樣的策略-緊貼把手、雙階快步走,反而打破自己九年前的PB(12分46秒)。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策略不能當自己已經爆掉時才採用,這需要當你體能充沛時,預知不久之後可能會有大量的疲勞湧現之前,就得開始停下跑步的節奏、改用快走前進。原因是當你爆掉時會走得非常~非常慢,而且會越來越慢…像時間定格一樣
2. 感覺疲勞即將來到時:
承上,當你有預感即將會爆掉時,就應該立即轉換為Power Hiking模式。這時候你可以”走”得很快、很久,遠比跑到爆掉時才用走的要來的快很多。
3. 長時間越野跑賽事:
我們可以觀察在UTMB賽事中,頂尖選手們同樣是採取這樣的前進策略,但同樣是走路,為何速度差這麼多呢? 其實道理就和競走一樣,Power Hiking的能力是需要訓練的。
二、技術
我們會將雙手壓在股四頭肌上方,當前進、膝蓋伸直時,雙手用力把膝蓋推直。值得留意的是,手掌放置的位置會因為坡度不同而不同,原則是,我們盡量要維持區幹不過度前傾、重心(髖關節)不往後掉下太多。
Power Hiking的概念就像把雙臂當作登山杖,用上肢輔助下肢的力量,因此在每一次的推壓過程,要盡可能多動員一些肌肉群,像是些微轉肩、手臂推直等動作都能夠避免單一肌肉群過度疲勞。
Limone Vertical Kilometer是歐洲一場非常有名的賽事,我們可以從頂尖越野跑者動作中學習如何走的更有效率:
https://youtu.be/uG742t00R2g
三、訓練
最後,走路也是要訓練的! 你可以找一處長爬坡(每趟攻頂時間約15~20分鐘),進行反複9成力的攻頂訓練。這樣的時間距離下,你能夠在"清醒的痛苦"中找到訣竅和發力的方式。P.S. 我第一次真正感覺抓到訣竅,就是和 台灣登高賽王子 蘇信凱練七星山的時候。
運動筆記討論區:
https://running.biji.co/index.php?q=talk&act=single&id=90
#PowerHiking #走比跑還快
三分鐘登階訣竅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ower Hiking? 力量登山? 什麼是力量登山呢? 其實意思不是這樣的,Power Hiking指的是"快速攀登"。
在越野跑這項運動中,很多時候不見得是持續在跑,而是走、跑穿插著進行。"快走"是越野跑運動中相當重要的策略,特別是在一些很長、很陡、長不見頂的爬坡路段,當你懂得適時轉換為走路時,能夠降低許多體能的付出和降低心肺的壓力。
走路也要練習? 當然。這個概念就和競走一樣,有sense的朋友就知道頂尖的競走運動員,可以用一公里4分初的速度"走"完50公里的比賽。想當然爾,山坡上的快走同樣也是要訓練的。
以下分為時機、技術和訓練等三個方向分享給大家:
一、應用時機
1. 長距離陡上坡/階梯:
讓我最難忘的一次經驗是2019年的101登高大賽,那也是我準備最不充足的一年,也因此讓我放膽採取不一樣的策略-緊貼把手、雙階快步走,反而打破自己九年前的PB(12分46秒)。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策略不能當自己已經爆掉時才採用,這需要當你體能充沛時,預知不久之後可能會有大量的疲勞湧現之前,就得開始停下跑步的節奏、改用快走前進。原因是當你爆掉時會走得非常~非常慢,而且會越來越慢…像時間定格一樣
2. 感覺疲勞即將來到時:
承上,當你有預感即將會爆掉時,就應該立即轉換為Power Hiking模式。這時候你可以”走”得很快、很久,遠比跑到爆掉時才用走的要來的快很多。
3. 長時間越野跑賽事:
我們可以觀察在UTMB賽事中,頂尖選手們同樣是採取這樣的前進策略,但同樣是走路,為何速度差這麼多呢? 其實道理就和競走一樣,Power Hiking的能力是需要訓練的。
二、技術
我們會將雙手壓在股四頭肌上方,當前進、膝蓋伸直時,雙手用力把膝蓋推直。值得留意的是,手掌放置的位置會因為坡度不同而不同,原則是,我們盡量要維持區幹不過度前傾、重心(髖關節)不往後掉下太多。
Power Hiking的概念就像把雙臂當作登山杖,用上肢輔助下肢的力量,因此在每一次的推壓過程,要盡可能多動員一些肌肉群,像是些微轉肩、手臂推直等動作都能夠避免單一肌肉群過度疲勞。
Limone Vertical Kilometer是歐洲一場非常有名的賽事,我們可以從頂尖越野跑者動作中學習如何走的更有效率:
https://youtu.be/uG742t00R2g
三、訓練
最後,走路也是要訓練的! 你可以找一處長爬坡(每趟攻頂時間約15~20分鐘),進行反複9成力的攻頂訓練。這樣的時間距離下,你能夠在"清醒的痛苦"中找到訣竅和發力的方式。P.S. 我第一次真正感覺抓到訣竅,就是和 台灣登高賽王子 蘇信凱練七星山的時候。
運動筆記討論區:
https://running.biji.co/index.php?q=talk&act=single&id=90
#PowerHiking #走比跑還快
三分鐘登階訣竅 在 三分鐘登階-經國檢測站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體適能檢測,利用1對 3 的 登階 測試儀,可以一次大量多人同時檢測,節省了許多時間耶! ... <看更多>
三分鐘登階訣竅 在 「必過」體適能的方法- 世新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看到又是一年一度的體適能哀嚎時間,學長我實在不忍就直接公佈祕訣,方法就是登階完後夾手指測心跳的時候,手指用力就對了,但是,沒有經驗數據可能會 ... ... <看更多>
三分鐘登階訣竅 在 三分鐘登階體適能(二)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新的『3 in 1 三分鐘登階 測試儀』跟以往不同的地方在於它可以一次同時三人進行檢測,在所花費的人力資源、檢測時間及儀器金額,相對都大幅減少許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