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小天王
今年 4 月在桃園的金融股主題講座,講座最後有提到 17 間銀行股的超級比一比,而經過全面性的比較,我們可以發現 這間專注在南部的企金型銀型股 京城銀 (2809) ,績效是好得嚇人,雖然規模不大,但在所屬的能力圈內,卻表現得非常優越。
----
📲阿勳 APP 潛力股免費下載
點擊前往:http://cmy.tw/0092T7
----
🧐 京城銀 (2809)是怎樣的公司!?
前身為台南區中小企業銀行,成立之初以投標式合會開始,其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之需要,改制為商業銀行,2005 年辦理現金增資 36億元,引進京城建設資金,並改名為「京城商業銀行」,簡稱「京城銀行」。
京城銀原由蔡氏家族所掌控,京城建設董事長蔡天贊 2005 年入主成為大股東,2010 年私募可轉換公司債 15 億元,轉換價 10 元,吸引國際資金進駐,由現任董事長戴誠志認購 10 億元,其餘 5 億元由前高盛集團亞洲區副董事長宋學仁認購。
2014 年,京城銀釋出 11.43 萬張持股,全數由三商美邦人壽承接,躍升成京城銀最大單一股東。至 2020 年 3 月 ,三商壽持有京城銀8.26% 股權。
-
🧐主要產品 :
公司共有 66 家國內營業據點,分布於雲嘉南及主要都會區,其中北部地區 14 家、中部地區 4 家、雲嘉南地區 43 家、高屏地區 5 家,皆為全功能分行。
京城銀營運策略在都會區主攻企金為主,雲嘉南地區則以存款、財富管理業務為主,88% 存款來自於雲嘉南地區,12%來 自都會區,放款雲嘉南地區與都會區各佔 50% 左右。
-
2019 年產品營收比重:
放款約佔50% (企金 47%、消金 3%)、外匯約佔 7%、財富管理約佔 4%、投資約佔 36%。
「三商集團董事長」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股人阿勳-價值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謝金河-數字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新聞] 連踩二大地雷三商人壽董座副董閃辭內幕-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三商企業 的評價
- 關於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現代商貿服務企業合夥制管理改革與創新 - 第 97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抓捕周永康》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財訊》640期-抗跌好公司 - 第 73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財訊》632期-傳產變飆股 - 第 114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 關於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心動宅急便【7-11的奇蹟之三】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一群人一起做華爾街日報的主題研究到底有什麼樂趣 #或許不能凡事只看樂趣
上週六結束了第三次的 #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我覺得我有幾個非常感動的點,我想要寫出來跟大家分享。我想要分成三個部分:
一、我的before and after
二、我對華爾街日報導讀讀書會的觀察
三、商業觀察舉例
▌一、我的before and after
這是一個為自己而讀的讀書會,因此我想要從自身出發。
#我的自我成長小觀察
華爾街日報導讀進行了三次了,我發現自己有三個很大的變化。
1. #我變得更好奇而且看新聞很仔細
以前看這些新聞會覺得「這跟我有關係嗎?」,就直接隨便看過了。但其實,只要我們仔細的觀察就會發現:當然跟我有關係阿,只是很近的關係,還是很遠的關係,但是一定是有關係的。因為世界的趨勢總有一天會影響到你,只是你有沒有發現而已。
2. #我不排斥看最原始的資料了
以前,都想看別人整理好的,覺得原始的新聞稿、資料好無聊、好長、不知道重點在哪裡,但是從第一次藉由主題是IPO而第一次看到了IPO公開資料發現根本是寶庫之後,就開始了一系列的驚奇,大家看下面我的舉例就會知道:我竟然從一個日本Yahoo與LINE的合併參透了前公司之前為什麼會受到政府的阻擋。如果你可以懂得更多,你會從「單純直覺」到「理性判斷」,這會幫助你最更多、更複雜的決定。
3. 勇於承認自己真的不會
因為題目太多元化,從IPO到晶圓到電動車到線上支付,我不可能每個都懂,而且最有可能的事情是:我都不懂。但是透過第一點以及第二點,我發現「這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我甚至是會在其他人分享的時候舉手說「這個我不懂,可以多說一點嗎?」,因為你承認你不懂,有人解釋,你就懂了。
我一直相信:真正的強者並非一開始什麼都懂,而是知道自己不懂的地方是什麼,並且加速跟上,在需要的時候懂,那就足夠了。
▌二、我對華爾街日報導讀讀書會的觀察
聚集一群願意努力而且又是各個產業人才的結果是什麼?就是我每一次雙週華爾街日報導讀前壓力都很大(不騙人),為什麼?
1. #所有的人都精心準備
我怎麼知道?因為就11個人阿,大家手上的資料很厚,畫心智圖的人有不同的圖、連結、文字敘述,我可以感受到大家儘管不一定全部都了解,可是是嘗試努力了解(因為每次主題差異非常大),可是就像萬維鋼說的,#通才就是在不同的議題當中都嘗試與這個世界的理解同步。
2. #沒有人遲到早退缺席
週六早上10:00 - 12:30,這時間真的不是在開玩笑的,是真的早阿~~~畢竟是週六,而且,我必須說,我們每次都有一個同學從彰化上來。(因為我們地點義無反顧在北車的小樹屋)你的學習、你的成長是自己掌握的,我們沒有逼迫任何一個人,你需要為你自己而讀。
3. #所有人樂於回饋他人
我非常非常喜歡每次有人分享完,就會有同學舉手說「我想要回饋剛剛的分享者」,真的,我每次都覺得很快樂,說了很多我平常絕對不可能知道的事情、公司、歷史淵源,甚至是暗黑秘辛。每次都忍不住又嚴肅又大笑。
學習是痛苦的嗎?是。
但是,如果你可以找到一群人,#那你會痛苦的快樂著。
#我覺得我找到了。
▌三、商業觀察舉例
如果說華爾街日報導讀還有一個加分的點,就是我們連在自己的小型line群組都可以隨時討論起不同的議題,例如今天的議題就是:
#日本雅虎母公司ZHD與通訊軟體LINE正式合併完成
#成為日本最大的資訊科技公司
我首先注意到的是這段話:
「ZHD的母公司是日本行動電話大廠軟體銀行公司(SB),SB的母公司是軟體銀行集團(SBG),由孫正義擔任董事長兼社長。LINE將成為ZHD的子公司。」(請參閱相關連結①)
這個關係簡直是跟連續劇沒有什麼兩樣,就是一個複雜的關係圖。
這時候有人提出一個疑問:
「這樣台灣LINE會有影響嗎?雖然是隸屬於韓國NAVER。」
欸等等,LINE是韓國的!?
我一查詢才知道,首先LINE真的是韓國NAVER創立的,只是它在日本創立,其因為331大地震,我們又愛又恨的「已讀」功能就是在地震的時候,因為訊號不穩定,已讀至少讓對方知道我看到了。
為什麼叫做「LINE」呢?起因於當時排隊打電話的人潮一直很多,一長條的線「LINE」,於是取名LINE。
LINE在台灣、日本、泰國都是主要的通訊軟體,但在韓國不是XDDD
有了這個基本的概念後,我又看到了一篇報導寫:
「日本雅虎(Yahoo Japan)與 LINE 的聯姻,在台灣也得通過競爭審查這關,公平會於昨(29)日審議這起日韓二大外商集團結合案,考慮兩造現行專精領域差異、未來大數據潛力等因素,判斷不會有害本土市場競爭,全案通過。」(請見相關連結②)
於是我有一個疑問:請問,人家要合併,為什麼我們要審查啊~~~
這時候群組的人找出了一篇說明文章,我看了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公平交易法」。(請參閱相關連結③、詳細資料規則請參閱相關連結⑤)
既然是政府的決定,我找到了一個公開的公平會新聞稿。
我覺得看這類型的分析文,跟我之前看91APP的IPO公開文件一樣有趣,你可以知道人家是怎麼在看這件事情的。(請參相關連結④)
有幾個我看到的重點:
1. 首先參與了這次的結合案總共有三方:SB、NAVER、LINE、日本Yahoo,於是在公平會看的就是當這四方有結合的時候,對台灣的影響為何。(也是整篇新聞稿的重點)
2. 我訝異的是,SBG在台灣是有庶務的,而且還有兩個。分別是Arm Limited之「微處理器及系統之研發與授權」及Brightstar Re, Ltd.之「再保險、智慧型手機回購及換購」,雖然我不是很懂,可是至少知道原來SBG是跟我們有關係的。
3. 因為結合案是LINE與日本Yahoo結合,也就是說,不排除未來日本Yahoo可以藉由LINE銷售,因此,有疑慮可以切入台灣的市場。
在這裡,看到公平會的邏輯是:
(1)若是真的發生,那麼台灣消費者需要負擔較國內網購平臺更高之運費,並忍受更長之運送時間。
(2)台灣的網購平臺多屬綜合性零售商,並非只銷售來自特定區域或特定品類之商品,故即使結合後日本Yahoo以LINE作為入口切入我國電子商務市場,其取代之對象較有可能是日本商品之國內代理商或供應商,而非一般綜合性網購平臺。
(我其實在這一段突然懂了之前淘寶進入台灣的時候,政府查核的思考邏輯是什麼了XDDD 果然商業的世界很複雜,是需要一步一步來理解的。)
除了這個之外,我還自己畫了一張關係圖,結果發現,公平會的新聞稿中早就畫好了一張,而且還標示出股份所有權佔比。(我自己畫的以及公平會提供的我都放在留言)
我想,這是我在商業討論裡覺得有趣的,也是我訓練自己的,未必每一次都可以得到很多的收穫,但是,商業無所不在,每次練習一點點,就是很好的練習。
▌結論
華爾街日報導讀的起源只是我跟 Sandy's Recruitment note去年臨時起意的一個挑戰,起因於Sandy是風傳媒華爾街日報的代言人,而我們又想要讓自己更精進。
於是我們跟自己承諾了雙週六來執行,為了品質,這是一個封閉式討論。
這麼拉哩拉雜的寫出整的過程,是想鼓勵大家,研究商業不是一蹴可幾,但也不是窒礙難行,我們可以從小地方開始,帶著好奇心,歡迎你們也自己組隊來體驗這麼有趣的世界:)
► 相關連結
① 雅虎日本與LINE合併 成日本最大IT企業(新聞來源:中央通訊社):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3010231.aspx
② 日本 Yahoo 合併 LINE 一案,台灣公平會也審查過關!(文章來源:INSIDE):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0519-yahoo-japan-line-merge
③ 日本雅虎與 LINE 結合案,公平會准了(新聞來源:TechNews):
https://technews.tw/2020/07/29/japan-yahoo-line-ffc/
④ 不禁止有關SoftBank Corporation、Z Holdings Corporation與NAVER Corporation、LINE Corporation結合(新聞來源:公平交易委員會):
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6&docid=16384
⑤ 是否所有的事業結合都要向公平會申報?(資料來源:公平交易委員會):https://www.ftc.gov.tw/internet/main/doc/docDetail.aspx?uid=1206&docid=14284
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謝金河-數字台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民不與官鬥:吳東亮應該考慮退出彰銀!
彰化銀行股東大會前夕,彰銀公告前10大股東名冊,這一看,雙方的優劣勢已經很明朗,這一場戰役,台新再敗機率很大,而吳董事長也到了要不要考慮退場的關鍵時刻。
彰化銀行民營化是扁政府二次金改的產物,15年前,彰銀特別股原來是要賣給新加坡的淡馬錫,台新半路殺出程咬金,取得併彰化銀行的門票,但在重要一刻,萬泰銀行發生現金卡風暴,台新也傷很重,合併案拖了一點時間,正好政黨輪替,馬政府全力清算扁政府的二次金改,台新併彰銀也就卡住了。到了蔡政府執政,官股控制彰銀下手更重,這次除了發動所有公股銀行全力護盤,中華郵政,台灣菸酒公司也都使出渾身解數,而且,官股還高價收購委託書。吳東亮再怎麼有本事,也難逃財政部的天羅地網,這時考慮退場可能是好的政策!
我這兩天把全部金融股看一遍,這張市值排行榜是我自己做的,我發現玉山金靠著自己努力市值居然打敗三商銀,實在令人敬佩。玉山銀行是1990年王建煊開放16家銀行新設的其中一家新銀行,如今市值躍升至三千多億,彰化銀行還不到2000億,連元大金都比不上,與其為經營權僵持不下,不如放手,全力把台新銀行做大,如果台新金可以追上玉山金,還有一倍成長空間。
我把彰化銀行股價看了一下,龍巖集團的李世聰原來持有6%的彰化銀行,後來高價出清,我看了一下彰化銀行缐圖,去年十一月,有一天彰化銀行在23到24元之間成交23萬張,看來李世聰在高價出脫,公股銀行,也許是中華郵政正好買在最高點,這個巧合有點奇怪!
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三商企業 的推薦與評價
三商 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三商投控,成立於1965年2月,原名「三商行股份有限 ... 同年,三商行經營體制由<a href="/pages/w/842357749111639">董事長</a>制改 ... ... <看更多>
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現代商貿服務企業合夥制管理改革與創新 - 第 97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推薦與評價
趙迎光(韓都衣舍電商集團董事長)一、案例背景韓都衣舍電商集團創立於 2006 年,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品牌生態營運集團之一。作為一家以「淘品牌」起家的企業,它致力於打造 ... ... <看更多>
三商集團董事長 在 [新聞] 連踩二大地雷三商人壽董座副董閃辭內幕-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標題:連踩二大投資地雷 三商人壽董座、副董閃辭內幕
原文連結:https://reurl.cc/1Z29rD
發布時間:5月1日上午5:58
記者署名:陳仲興 劉曉霞
原文內容:
去年因股市大漲海賺的壽險公司,最近紛紛向金管會提出申請發放股息,預計4月底就會
有壽險公司獲准。但令人意外的是,三商美邦人壽買「元大台灣五○反一」大虧,又踩到
俄羅斯債券地雷,董事長陳翔玠和副董事長翁翠君14日雙雙請辭下台。前三商美邦主管向
本刊爆料指出:「投資決策犯錯難免,但是三商美邦投資沒有做好停損、缺乏紀律,最大
的問題是大股東(三商集團)財力不足!」
4月14日,上市公司三商美邦人壽董事長陳翔玠、副董事長翁翠君在董事會後請辭,三商
美邦宣稱,因公司要積極推動專業經理人機制,順應趨勢,實踐全經理人經營。但消息曝
光後,金融界議論紛紛,不願具名的金控高層質疑:「內情恐怕不單純,他們可能是要落
跑了。」
6天後,三商美邦公布第一季財報赫然出現33.2億元的虧損,成為資產超過兆元的壽險公
司當中,唯一虧損的業者。由於三商美邦去年底的資本適足率203.62%,距離金管會的資
本不足標準200%僅有一步之遙,加上今年第一季虧損,在國際金融局勢動盪之下,財務
結構將面臨考驗。
疫期押反一 遭軋空腰斬
本刊調查,壽險業因去年股市大漲,獲利創下史上最旺的一年,全年稅前盈餘3,885億元
,年增率達88.5%,但三商美邦人壽去年獲利卻僅10.9億元,年衰退24.6%,今年第一季
甚至出現虧損,主因就在投資部門連續踩了二個地雷:元大台灣五○反一和俄羅斯債券。
小辭典:元大台灣50反一元大台灣50反一和大家熟知的0050(元大台灣50)同樣是追蹤台
灣50家最大市值的企業,只是操作和0050完全相反,也就是說,元大50反一是反向操作台
股的商品,當台灣50漲,台灣50反一就會跌。但是比起0050,反一的手續費多出1倍,每
個月還有合約到期的轉倉費,持有成本相對較高。由於元大台灣50反一透過放空台指期貨
商品進行操作,盡可能追蹤0050的報酬,沒有買進個股,也不會有股息,純粹是賺差價。
因此,比較適合做為短期操作,不適合長期持有,投資人最好設好停利停損點,適時調整
部位。
前三商美邦主管透露,2020年疫情爆發時,三商美邦看壞台股後勢,在高層施壓下,進場
大買反向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元大台灣五○反一,想不到台股從1萬4千點漲到去
年底的1萬8千點,三商美邦人壽因此在同業大賺下,反而被軋空4千點。
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的資料,三商美邦人壽在2020年底時持有元大台灣五○反一高達190
億元,每股持有成本為10.11元,持有張數為188萬張,到了去年底,三商美邦持有元大台
灣五○反一的張數降到139萬張,持有金額仍多達141億元,但是今年第一季,元大台灣五
○反一的股價最低僅有5.01元,3月底收盤價也僅剩5.21元,相較於取得成本,三商美邦
持有的元大台灣五○反一幾乎對半腰斬,不論是實現虧損或繼續持有,三商美邦都將出現
可觀的損失或潛在虧損。
增資三五億 立即被燒光
問題是,在元大五○反一下跌的過程中,三商美邦為何沒有做好停損?
「因為他們怕影響擁有三商美邦4成股權大股東(三商投資控股公司)的獲利。」前主管
說,「投資是賣了才會有賠錢的問題,如果帳上虧損,三商美邦盡可能不賣。今年第一季
的財報,公司新聞稿說是因為嚴格停損才賠錢,但是我認為他們第一季還是沒有嚴格停損
,三商美邦應該公布目前帳上還持有多少的元大台灣五○反一。」
知情人士透露:「三商美邦人壽最大的問題就是大股東三商集團財力不足。壽險公司在高
利率時代吸收太多保單,這些保單的利率都在4%以上,週一(25日)美國10年期公債殖
利率只有2.87%,也就是外界熟知的利差損問題。壽險公司吸收保單根本沒有辦法賺錢,
只能透過投資股票和債券實現獲利彌補利差損的問題,同時再用增資的方式提高資本適足
率。」
「過去幾年來,國壽、富邦、南山和新光人壽都辦理數百億元的現金增資提高資本適足率
,近10年,三商美邦人壽雖然也辦了9次現金增資,但是每次增資的金額都很小,僅能勉
強達到金管會要求的資本適足率標準及格邊緣。」知情人士透露,「像是今年第一季增資
35億元,就是因為去年底的資本適足率只有203.62%,想不到3月下旬才增完資,第一季
卻又虧了33億元,等於剛剛進到三商美邦的錢,幾乎又都燒完了。」
為了避免踩到金管會的紅線,三商美邦人壽投資部門甚至需要在資本適足率公布前賣股票
。「因為資本適足率的計算公式是自有資本除以風險資產,股票的風險係數較高,降低持
股有助於提高資本適足率。」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幾年甚至出現每個月的月初買股票,
月底就要賣股票的現象,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資本適足率不足的問題。」
「投資部門要求月底就要賣股票,這樣操作績效怎麼會好?很多投資部門的操盤手受不了
公司的作法,只好離職。」前主管不滿地說,「這幾年不少三商美邦人壽投資部門的員工
,都跳槽到同業或退下來自己操作股票。」
禍事不單行 踩雷俄公債
更扯的是,由於元大台灣五○反一的β值是負一(β值是衡量股票的風險大小),也就是
股價波動程度和風險係數比較低,買進元大台灣五○反一對資本適足率有幫助。知情人士
透露,「為了提高資本適足率,三商美邦人壽在2020年前就買了不少元大台灣五○反一,
疫情爆發後,進一步加碼,而且在台股大漲以後不願停損,才造成如今的慘劇。」
除了元大台灣五○反一以外,三商美邦人壽還踩了另一個地雷:俄羅斯公債。三商美邦持
有的俄羅斯公債投資部位為55.6億元,由於俄羅斯債券降評的風險增加,三商美邦人壽已
在第一季提列預期損失約7.5億元,相當持有部位的13.5%,三商美邦認為提列比例與同
業相當。但是,京城銀行持有俄羅斯債券第一季提列損失部位的比例超過六成,相較之下
,三商美邦人壽提列損失的比例,似乎並不嚴格。
吊車尾的三商美邦成立於1993年,是當年政府開放本土資金設立壽險公司時,與富邦、國
寶、中興、興農及幸福五家業者同時申請設立。2000年,三商人壽和美商萬通集團合作,
更名為「三商美邦人壽」。2008年金融海嘯後,萬通退出台灣,為紀念雙方合作,名稱維
持不變,三商並買回萬通全數股權。
三商美邦隸屬三商集團,三商集團是1964年由陳河東、翁肇喜、郭仲熙3位台大商學系同
學,以資本額50萬元創辦,因此稱為「三商行」,2015年改名為三商投控,集團橫跨通路
、餐飲、金融、資訊、休閒等產業,知名品牌三商巧福、拿坡里披薩、全家福鞋店、美廉
社都是旗下企業。
二代當舵手 曾賺二十億
三商投控前董事長陳河東在2004年因腦溢血驟逝,4個兒子陸續進入集團,長子陳翔立掌
管母公司三商投控,次子陳翔中負責三商電腦,老三陳翔玠掌控三商美邦人壽,老么陳翔
玢則掌握三商家購、三商餐飲等。
今年51歲的陳翔玠,是陳河東4個兒子中唯一學金融的,他赴美求學時,念紐約大學史登
商學院,畢業後,曾待過高盛香港資產管理,他和弟弟陳翔玢是雙胞胎,陳家友人說:「
陳翔玠的辦公室沒有奢華擺飾,唯一醒目的只有一組弟弟送的音響。」
1999年時,27歲的陳翔玠加入三商人壽,個性低調、老成的他,最大的戰功就是金融海嘯
時,率領公司逆勢大賺超過20億元,躲過金融海嘯,「那些經過層層財務包裝的金融商品
,還是少碰為妙。」陳翔玠曾說。
1名三商美邦人壽資深主管則表示,「陳翔玠人很nice、充分授權,近年公司大部分交給
副董翁翠君在管,翁翠君是輔佐陳河東多年、三商投控大股東翁肇喜的千金。」擁有紐約
市立大學柏魯克學院企管碩士學位的翁翠君,曾擔任瀚亞證券投資信託公司副總經理、法
國巴黎銀行台北分行協理、三商美邦策略長等職務,知情人士透露,「三商美邦內部也有
人說翁翠君是地下總經理。」
績效遭關切 雙高層請辭
金融業者說,翁翠君重視經營成本,和陳翔玠低調保守經營風格不同,不少高階主管連番
異動,6年內總經理就換了孟嘉仁、楊棋材、張鎮坤等3人,去年才由陳宏昇接任總座,「
這次(陳、翁)同進退,應是達成共識,決定交由專業經理人治理。」
另位金融業高層則透露:「陳翔玠和翁翠君是因績效問題,被金管會關切,選擇請辭下台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指出,三商美邦是投資收益不好,金管會也已對三商美邦特別監管
,保險局將定期注意其財務狀況。金管會高層透露,「近日已對三商美邦完成金檢,報告
尚未出爐,這次金檢是為了解三商美邦是否有投資管理不當的問題。」
資本適足率已在邊緣的三商美邦人壽,將面臨增資問題,金管會表示,三商美邦人壽下次
檢視資本適足率是六月,「最壞的情況就是資本適足率掉到150%至200%這一段,屆時會
再要求三商美邦增資。」不過,在三商美邦連續踩2個地雷後,董事長和副董事長又雙雙
請辭,三商集團願意再拿出多少錢增資,備受外界矚目。
三商美邦人壽回應:董座副董完成階段任務針對遭質疑大股東財力不足,甚至有月初買股
、月底賣股的現象,以及前副董事長翁翠君有地下總經理之稱等問題,三商美邦人壽表示
,公司對股票市場之操作,係由投資單位依專業及市場情況進行買賣操作的判斷標準及時
機,並遵守投資授權辦法相關規範處理。同時,董事長及副董事長之職權皆依據董事會核
准之分層負責授權辦法執行。董事長及副董事長之請辭是因完成階段性任務後,順應趨勢
,未來公司將交由專業經理人管理,公司目前營運正常,對專業經理人之延攬亦依計畫進
行中。
心得/評論:
三商美邦人壽在2020年底時持有元大台灣五○反一高達190億元,每股持有成本為10.11元
,持有張數為188萬張,到了去年底,三商美邦持有元大台灣五○反一的張數降到139萬張
,持有金額仍多達141億元,但是今年第一季,元大台灣五○反一的股價最低僅有5.01元
,3月底收盤價也僅剩5.21元,相較於取得成本,三商美邦持有的元大台灣五○反一幾乎
對半腰斬,不論是實現虧損或繼續持有,三商美邦都將出現可觀的損失或潛在虧損。
三商美邦人壽雖然也辦了9次現金增資,但是每次增資的金額都很小,僅能勉強達到金管
會要求的資本適足率標準及格邊緣。」知情人士透露,「像是今年第一季增資35億元,就
是因為去年底的資本適足率只有203.62%,想不到3月下旬才增完資,第一季卻又虧了33
億元,等於剛剛進到三商美邦的錢,幾乎又都燒完了。」
這家是不是打包出售比較好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153.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51588951.A.62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