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語錄.疫情中孤單綻放又凋零的繡球花》
* 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到人性,從沈默中卻能。—-王小波
* 最有本事的人,不是拿到好牌的人,而是知道幾時該離開牌桌的人。—-亦舒
* 有時候.當你犧牲了一件寶貴的東西,你其實並沒有真正地失去它。你只不過將它,傳遞給了另一個人。—-阿爾博姆《你在天堂里遇見的五個人》
* 黑暗的速度可能比光的速度還要快,因為有光的地方總是有黑暗,而光也會先於黑暗熄滅。—-伊麗莎白·穆恩《黑暗的速度》
* 為了那些我們曾經相信的,我必須活著,我要實實在在地活在世界上,用生活所要求的方式,不是半途而廢,而是始終如一;不是向生活乞求和索取,而是迎接生活,迫使它面對痛苦和醜陋,讓自己去對抗它所做的最惡毒的事。
我們的內心,是無法觸碰的,用圍牆去維護它的神聖。—-安·蘭德《源泉》
* 麥穗空的時候,麥子長得很快,麥穗驕傲地高高昂起,但是,麥穗成熟飽滿時,它們開始謙虛,垂下麥芒。—-蒙田《蒙田隨筆全集》
* 人生的路,有時好像很短,有時卻又好像很長。我們所渴求的長相廝守,總是要跟生命與世事的無常抗爭。後來我學會了愛自己。—-張小嫻
* 我們,七月出生的孩子,
喜愛白茉莉花的清香,
我們沿著繁茂的花園遊逛,
靜靜地耽於沈重的夢中。
大紅的罌粟花是我們的同胞,
它在麥田裡,灼熱的牆上,
閃爍著顫巍巍的紅光,
然後,它的花瓣被風刮掉。
我們的生涯也要像七月之夜,
背著幻夢,把它的輪舞跳完
熱中於夢想和熱烈的收穫節,
手拿著麥穗和紅罌粟的花環。
——赫曼赫塞
* 醒來的時候,我發現漫天星斗照在我臉上,田野上的聲響傳到我耳畔。夜晚的氣味、泥土的氣味、還有鹽的氣味,給我的太陽穴帶來陣陣清涼。夏天美妙的安寧如一陣潮水,湧進我身體。—— 卡謬
* 愛果然是非常奇妙的東西,比翡翠還珍重,比瑪瑙更寶貴。珍珠、寶石買不到它,黃金買不到它,因為它不是在市場上出售的,也不是商人販賣的東西。 ——王爾德《夜鶯與玫瑰》
* 其實我們的一生,並不缺乏幸福。然而為什麼我們總是只對經歷過的痛苦記憶猶新,而總是不自覺就忽視了那些雖然微小但是畢竟存在過的幸福呢。—-七堇年《大地之燈》
* 這世上真話本就不多,一個女子的臉紅勝過一大段對白。—-老舍《駱駝祥子》
* 一個人很容易沈迷於我們自己的追求,很容易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上,以至於忘記了我們做的事在全部人類活動中僅僅是滄海一粟,要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事並不因我們的所作所為受到絲毫的影響。
因此,無論你多忙,無論你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獲得多大快樂,你都應該保持一份追求「閒情逸致」的心,讓自己時不時跳脫出來,反觀這個更廣闊的世界。
人生在世,時日不長,一個人需要對這個奇特的星球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保持一種最基本的好奇,瞭解一切他應該知道的東西。只有把自己手裡的事與一個廣闊的世界圖景勾連起來,他才能獲得踏踏實實的快樂。
真實的世界充滿了悲喜劇,英雄層出不窮,怪事迭出,令人稱奇。那些對世界賦予的壯觀景象缺乏興趣的人,就像是上了戲院而不聽戲一樣,無疑是放棄了人生賦予的特權和優待。
閒情逸致,能讓我們時不時走出來,看看不相干的人在做什麼,看到你從未曾注意到的另一個世界。這除了是一種休息之外(我們經常在追求快樂的同時感到疲勞,閒情逸致能讓我們換換腦子,甚至不用動腦),還能讓我們獲得平靜。
—-羅素
* 在追逐他們一生的年年歲歲中,我們習得何謂長遠的眼光,瞭解良知及遠見並非注定孤獨,並且依託了我們心中仍然想擁抱的價值。
於是在這些偉人的傳記敍事中,我們找到了一起看時代的角度,習得自己逆境時如何自處的能力,也提醒身處順風時,你該為社會付出什麼。
三位典範人物五十年前或七十年前都已靜靜地躺下。當代無論多麼迷失胡鬧荒誕,世事都已與他們無關。
與其說他們需要我們瞭解他們的故事,不如說我們需要他們的故事。
在當代那麼多令人失望的政治表演裡,我們內心深處的沮喪,可以在他們的人生故事中,終而找到安慰。
原來邱吉爾也曾經這樣走出來的⋯⋯原來戴高樂是如此蒼白地被趕出巴黎的⋯⋯原來羅斯福總統日以繼夜完成的新政,曾經被美國大法官5:4 部分判違憲⋯⋯
原來對不是對,輸不是輸。原來歷史就充滿了荒謬性,原來人民就是善良與無情的混合物。
我的青春時期,凡他們三人之傳記、演説、著作:他們的淚,他們的痛,他們的冒險,他們的膽大,他們的榮耀感,他們的無私,他們的勇氣,他們的孤獨,他們的殞落,陪伴也貫穿我至少二分之一的人生。
如果這一生我曾經無所懼怕,笑看權力得失,明白時代本來大多時刻是由誤解與荒謬組成的:這些廿世紀典範人物,一直是我的精神依託。
他們的人生以渺小啓程,以偉大結尾。如果仔細閲讀,你會發現從邱吉爾、戴高樂到小羅斯福,沒有一個人從小立志當偉人。
使他們成為偉人的關鍵都是:無私。
—-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圖片部分來自CN Flower 凌宗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420的網紅小漾樣,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小漾樣! 這是這次介紹的兩個網站拉 【LIMITLESS】https://limitlesstcg.com 【HOUHOU】https://www.houhou-news.com 如果有更多牌組相關的網站也歡迎留言一起找牌 喜歡希望給我一個訂閱按讚按小鈴鐺並分享支持❤ 小漾樣的更...
三神蒼響 牌組 卡表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因為在IG、粉專經常被詢問寶可夢卡牌的事,所以有了撰寫這篇短文的念頭,剛好新彈即將發售,或許能藉由這篇文章讓更多人認識這款卡牌遊戲。
當然我還是得強調,許多看法只是我個人想法,卡牌遊戲是很自由的,擇你所愛,愛你所選。
1.超能力系 推薦度5分
超系的卡牌算是我最熟悉的,雖然過去超系一直處於不慍不火的狀態,但下一彈黑馬雷冠王Vmax即將問世,超系的強度有了飛躍性的增長,過去我的主力是耿鬼TT,後來因應耿鬼血量不足,增加了超夢TT、朽木妖TT這些強力幫手,後來又有穩定的多龍Vmax,下一彈我的主力將成為黑馬配超夢耿鬼,如果你也喜歡超能力系的寶可夢,真心推薦大家一起來玩黑馬。
目前較主流的配置清一色以黑馬Vmax為主,搭配超夢、耿鬼、朽木妖,有些人會為了流暢度改走純黑馬路線,但我個人還是很推薦在牌組裡放張超夢,畢竟黑馬的弱點屬性是惡系,萬一遇到惡系的牌組很可能整副陣亡,超夢至少還有一戰的本錢。
2.鋼系 推薦度5分
我對鋼系其實超不熟,不過畢竟這篇只是寫給羅粉看開心的,我有位朋友常打純蒼響牌組,蒼響V這張卡有著能抽三填能的特性與230高傷害,算的上是鋼牌的扛壩子,加上有鋼補丁這類能快速填能的手段、未來預期火牌數量會稍稍下降,算是很不錯的入門牌。
另外還有走回血坦傷流的鋼TT牌組,操作需要一點經驗和耐心(對手也要很有耐心,因為打很慢又回血),是會讓雙方陷入焦土戰的風格,有時在賽場真的很怕遇到鋼TT,回血、噴能量等攻勢,會讓傷害不算突出的牌型打得很痛苦。
3.水系 推薦度3分
水系的招牌是千面,兼具干擾與不錯的傷害,我曾遇過放一堆干擾牌的千面對手,過程打得非常痛苦,過去幾彈隨著天敵電系的衰弱,千面有了很好的舞台,也一度是賽場的上位常客,未來還有白馬雷冠王Vmax加入,但下一彈有著號稱「電牌救星」的捷拉奧拉V,弱電的千面必然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另外,水系還有兼具趣味與一定強度的拉普拉斯,最近跑道館常遇到水能灌好灌滿的拉普拉斯呢,至於白馬Vmax個人覺得強度略遜於黑馬,同時在環境內還有許多鋼牌的前提下,弱鋼是一個致命傷,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看法,畢竟還沒有跟白馬有過頻繁的對戰,了解尚不全面。
4.格鬥系 推薦度5分
鬥系目前分為連擊與一擊系統,連擊顧名思義走的是舖傷(打複數怪)的路線,目前無論在日本或台灣都是賽場大熱門,如果你是新手,我較推薦連擊熊的組合,至於一擊熊也不是不好,只是他的同行連擊表現過於耀眼了。
下一彈還有可愛的沙羅蟒Vmax,不過強度可能就稍遜於主流一點點,小人牌部分目前有能量拉霸機流沙大砲可以玩,未來預期會是黑馬橫行的環境,屬性弱超的鬥牌應該會受到一些打擊,不過應該還是能保有一定的生存空間,寶可夢的剋屬設定其實就是食物鏈的循環,強大的黑馬受到惡系的無極壓制,而鬥系又能藉剋屬壓制無極,一個三強鼎立捉對廝殺的概念。
5.火系 推薦度3分
火系一直被嘲諷官方乾兒子,因為它有著無可取代的一張卡—熔接工,有效彌補了能量需求偏高的火牌,加上砲管粗大的火力放送,對方往往才剛啟動就先挨了一頓粗飽。
目前火系的主流走的是火超夢與混搭比克的路線,火超夢雖然強力,但下一彈同樣會遇到被黑馬剋屬的問題,混搭比克拿來對付V牌似乎成了版本新解,其實我對火牌沒深入研究過,到是有不少挨打的經驗,推薦度3分並非火牌不好,只是下一彈有更耀眼的新卡可供選擇,當然如果你真的有愛,老牌勁旅依然很值得擁有。
題外話比克Vmax真心可愛,兩能需求打V牌的傷害220,剛好掐住了大部分V牌的血線,老少咸宜的暴力風格,居家必備的火力放送。
6.惡系 推薦度4分
扣一分是因為我常被無極打到媽媽都認不出來,算是下個版本的封面怪殺手,無極依然保有強力的攻擊,只是受到不少針對就是了(該針對的不應該是它才對。)
為了因應不太友善的官方,這個版本的無極多了一些套路,不再只是鋪場硬幹,操作不至於讓人煩惱,火力輸出又是一等一的強,只是遇到針對性的天敵如閃電鳥,可能一不小心翻盤就是了。
題外話,正所謂一代版本一代神,無極算是近期走下神壇的代表,但如果你喜歡惡系,還是很值得嘗試的。另外惡系還有最近頗熱門的惡超夢,不過我個人覺得只要跟超夢有關的牌型,都很吃經驗的判斷,超夢雖然很優秀,但它是一張玻璃大炮,很容易被針對,加上三獎勵、270不算突出的血量,一個操作失誤就蒸發了。
7.電系 推薦度2分
推薦度偏低是因為電牌的操作技術要求不算低,加上目前整體偏弱勢。自從退了AB標(版本的意思,退標的卡不能在標準賽中使用)電系一直處於加護病房狀態,偶有高手異軍突起,但總體來說依然很弱勢。
過去電系依賴快速的攻擊手段彌補血量的短版,但現在電系的填能手段只剩逐電犬、頑皮彈,逐電犬血量只有200,算是個超薄皮角色。後攻輸電成了電系賴以維繫的手段,所以說句狠話「輸電失敗電系掰。」
下一彈有電牌孩紙們引頸期盼的連擊電貓,我自己也很看好電系能慢慢重振聲勢,過去好幾彈皮卡丘Vmax、鳴鳴Vmax都不是能衝擊賽場的一線強牌,導致第三彈的皮捷、雷丘還在賣老命。目前搭配超夢的電超是電系少數能生存於賽場的方式,當然強度依然有不小落差(雖然還有走干擾路線的雷鳥,但較冷門就是了),未來的事很難講,火焰雞配電貓的連擊路線看來會是不錯的選擇,如果剛入坑且非電牌不可的話,考慮玩看看下一彈的連擊貓吧。
以上,我了解的其實不多,因為可愛的羅粉們常常詢問類似的問題,乾脆寫上一篇,卡牌的環境經常改變,雖然也有霸榜長青樹的存在,但老話一句「擇你所愛,才可能玩得長久。」磨練牌技、磨練心性,做任何事都是如此,努力是不會白費的,祝福大家,周末愉快。
附上士林貓腳印的女子盃留影,當時稱霸賽場的萊噴如今不再,而與它拚搏廝殺的皮捷也走向了衰弱,光陰荏苒,令人有些感嘆呢。
最後附上PTCG.News 卡牌資訊站:
https://www.ptcg-news.com/
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kaorugalo/
我的部落格:
https://home.gamer.com.tw/homeindex.php?owner=winds2345620
三神蒼響 牌組 卡表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 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消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 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 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 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卷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 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 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里。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 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 的路線改了,就倒霉了,要么回不來,要么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 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 厚。 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 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 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 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也在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 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台。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 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消息的27歲台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 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台。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 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舖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 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 第一人”。 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 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余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秘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 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 “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 ”、“万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 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 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 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 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 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 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秘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 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 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 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 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 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 百老匯。 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盡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 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借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互聯網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互聯網衝擊波。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互聯網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 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卹了,李彥宏斷定:互聯網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 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 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 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互聯網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 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 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發布,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 ,養成了張揚的個性。 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 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 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 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 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占到了出國總量的70%。 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 。 相對早年的迅速復制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 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代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 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互聯網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 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 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係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 、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進程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 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幹”! 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鑒、赶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回歸的40年。 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 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
三神蒼響 牌組 卡表 在 小漾樣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我是小漾樣!
這是這次介紹的兩個網站拉
【LIMITLESS】https://limitlesstcg.com
【HOUHOU】https://www.houhou-news.com
如果有更多牌組相關的網站也歡迎留言一起找牌
喜歡希望給我一個訂閱按讚按小鈴鐺並分享支持❤
小漾樣的更多資訊:
【IG】https://www.instagram.com/7woyun
【FB 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woyun
中文版主流牌組介紹
【三神蒼響】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T2sQQW4Kg
【花岩Y鳥BOX】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Y0-O2kNKZw
【砰頭小丑】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vt7TNkVzns
【瘋狗皮】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26DBuHlCF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ZvBOyErIv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