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處理的核廢料,只能停機的核二一號機】
原本預計在今年年底達到40年運轉期限而停機的核二廠1號機,由於存放用過燃料棒的冷卻池爆滿,無處可放新的核燃料棒,而必須在六月底提前停機。此時,許多主張續用核電的聲音紛紛批評「缺電還停機核二1號機」,進而主張「延役核二1號機」、「重啟核四」,不僅忽略了核二1號機原本就預計今年屆齡停機的事實,更刻意淡化了核二1號機之所以被迫得提前停機的關鍵原因就出在「核廢料難以處理」這一點。
🔸 核廢料無處可去 只能暫存核二廠
台灣三座核電廠的冷卻池容量在一開始設計時,便輕忽了核廢料處理的困難度,只規劃二十年的存放容量,對此台電表示:當時預期用過燃料棒可送至具再處理技術之國家進行再處理,故冷卻池尺寸設計較小,然而後來美國取消再處理策略,且不支持其他國家進行再處理。在此情況下,台灣三座核電廠用過燃料棒無處可去,只好繼續就地存放於冷卻池中。與此同時,乾式貯存場也因為規劃缺陷以及地方溝通不良的原因而持續卡關。在「用過燃料棒無處可去,新燃料棒一直進來」的情況下,台電只得用「縮小間隔」的方式,冒著核安風險把冷卻池中的用過燃料棒排得更密,2017年時更是進行「護箱裝載池改裝計畫」來幫核二續命。然而即使經過多次密集化處理,核二1號機也依然難逃提前停機的命運,這正說明了核電是如何地不可靠。
🔸 核廢料至今無解 我們還需要更多核電廠嗎
簡而言之,核二1號機提前停機的原因無它,而正源於核電本身的致命傷:核廢料難以處理。用過燃料棒具有高衰變熱與高放射性,需要嚴格地與外界環境隔離至少十萬年以上的時間,不論是乾式貯存場或最終處置場的興建,都需花費巨大的時間與成本進行妥善的規劃與社會溝通。核二1號機因核廢料爆滿而提前停機,恰恰反映出台灣在面對核廢料時的「核廢料樂觀主義」,以及欠缺妥善規劃與處理核廢料能力的困境。面對國內約5000噸的用過燃料棒,「電廠提前停機」都還只是小問題,最根本也最困難的問題仍然是這些高階核廢料的後續處置。在此情況下,我們難道還要透過延役老舊核電或是續建核四的方式來創造更多燙手山芋嗎?
🔸 核電無法解決缺電危機
許多人關心核二1號機提前停機造成的供電缺口該如何填補、是否會讓517的限電事件再次重演、造成今夏的供電危機?我們首先必須強調,無論仍需十年才可能蓋好的核四,或者皆已超過延役申請期限且核廢無處去的核二、核三既有機組,從實務和法規上來看都無法成為可用的選項。
從供給端來說,517限電事件發生時正處於檢修狀態的林口三號機、大潭與興達燃氣機組皆已恢復供電行列,而核二1號機停機後減少的98萬瓩發電量,將由民營嘉惠電廠二期燃氣機組挹注50萬瓩供電能力,以及今年的太陽光電比去年同期增加的50萬瓩來遞補,再加上近期降雨豐沛使水情好轉,水力發電也將發揮夜晚的備援供電角色。
🔸 強化電網管理及韌性,才是台灣供電穩定的解方
而除了滿足供給端,需求端的管理其實更是夏日用電尖峰能否有效紓解的關鍵,包括透過有效的時間電價機制、調整需量競價費率等,將需量反應措施的參與量更加擴大,讓尖峰用電能轉移至離峰。同時,也必須擴大電池儲能系統的建置,促進更多再生能源業者、用電大戶等在儲能佈建的參與。
總體來說,強化電網管理能力、電網韌性,包括供需的分析、預測、調度等工作,其實才是核電接下來逐漸運轉期滿退役後,真正有助於台灣供電穩定的關鍵解方。若趁機主張延役老舊核電或續建核四來穩定供電,無疑是邏輯錯亂、提油救火,刻意逃避核電在台灣長期根本性的核廢難題下,無法成為可靠、可行供電選項的事實,擁核陣營甚至不斷渲染缺電恐懼、以錯誤過時的資訊將核電奉為唯一的救世解方,反而讓台灣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
「三階行列式難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中學] 三階行列式求極值- 看板Mat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有0降階|無0造0|和同通抓|三階行列式的運算技巧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凡得夢三階行列式的公式(理論)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B4--1-4--範例9---求三階行列式的值(凡得夢公式型)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單元04三階行列式考卷檢討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高中數學]第四冊-1-4-2(2)/三階行列式2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B4--1-4--練習卷---多選1---三階行列式的性質綜合題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請教高中數學#四階行列式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三階行列式運算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 的評價
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12/28 星期一 絕對音樂】
「這世界是個有趣的組成,幾乎每件事都有正反兩種面向;
處在不同的位置,置身不同的環境,常常都會塑造出不同的立場和思維,
每個觀點背後,都有它的立基和考量。
正與反,得與失,其實都是想告訴我們:生命得學會尊重、接受與包容,
因為世界不是照著自己要的樣子在改變,
而是我們得依照世界轉變的樣子來調整自己。」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享受中年的豐厚前,先撕掉年齡標籤!導演瞿友寧:人生都走一半了,還怕什麼冒險?》
「中年好像該有一個狀態,不能像年輕人那麼衝動,不能像老年人那麼驕傲,不能怎樣怎樣…我覺得可以啊!為什麼不可以?年齡,只是一個符號而已。」
知名導演瞿友寧去年以《花甲大人轉男孩》入圍金鐘獎,今年又完成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的監製重任,作品將在明年上映,預料又將掀起一波討論熱潮;而他自己,也將於下個月迎來生命中的50歲。
有趣的是,這個半百的年紀,與有著可愛外號「維尼熊」的他,幾乎完全兜不起來。
他俏皮地說,「我覺得我明年是25歲耶!沒有特別因為50歲有什麼想法,因為我不care我幾歲,我只care我心裡,是不是還保持很年輕的感覺。」
中年是人生精華!拒絕年齡標籤
帶著招牌療癒笑容,他繼續說,「我的心理年齡大概30歲吧!就是沒有25歲那麼衝動,但隨時充滿活力,又有一些智慧的狀態。」
年近50,心態卻是30,在瞿友寧眼中,根本沒有什麼中年危機,因為「年輕就是體力、衝動,熱情是唯一信仰,因此失去很多判斷、嘗試很多錯誤,但累積到現在是很重要的享受期。」
「中年是人生的精華,看你怎麼使用它。」
但在享受中年的豐厚之前,得先甩掉年齡的桎梏。
瞿友寧直言,「我永遠不會去關心我今年幾歲,所以我討厭過生日。不是因為老了一歲,而是討厭去提醒『我幾歲』這件事情,沒有必要嘛!難道我現在40幾歲,就不能去做一件15歲做的事情嗎?我就該失去什麼嗎?」
「即便我現在的體力無法一天達到,那我3天達到,那個事情我還是可以做啊!我還是可以幼稚啊、我還是可以撒嬌啊!」
若被年齡限制,終將失去生命力
隨著人生閱歷增加,中年似乎就該有一個狀態,必須成熟穩重,必須堅強有智慧;刻意隱藏了慾望、消弭了叛逆,這樣的「中年情節」有些時候,也會壓得人喘不過氣。
年齡的緊箍咒令人頭痛欲裂,於是生命在中年停滯,裹足不前,這是瞿友寧所不贊成的。
「我們這一行就不太在乎年輕還是年老,而是你腦中的東西還在不在。中年比年輕時更懂得傾聽,可以從中找到靈感,發現更深刻的生命題材後,才去拍它。」他笑了笑,「還好我做這一行,所以也可以任性一點。」
「對一般人來說勢必有些挑戰,但首先你要忘掉年齡,挺重要的!」
瞿導一針見血,「你去想你年輕跟中年差別最大是什麼,其實是對很多東西的好奇心。」
找回好奇心,就不怕中年危機
行至中年,朝九晚五的工作輪迴,已經翻滾了二、三十年,生活就像上緊發條的精準的鐘,一刻一刻把人生走到定格,不動。
「你對生命的探索什麼時候失去了?今天換走另外一條路回家也是探索,但你什麼時候讓習慣佔據了你的生活?久了你自然無法應變其他可能的變化。」
一旦失去好奇心,僵化、固執接踵而至,中年危機其實是這樣來的!
「你有沒有將心比心去想一些事情?中年有些人變得固執,是來自於『我覺得你要尊重我』,就像一顆石頭;回到水的狀態,就會傾聽別人的建議。」
拉著和緩的嗓音,瞿友寧輕柔拆解每一個中年難題。
「中年怕被辭退,因為你沒想像如果你是老闆,需要我怎麼做,如果想完發現我無可取代,那有什麼好擔心的?和下一代有代溝,也是將心比心,當你能夠換位思考的時候,你或許能找到一些答案。」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可以先從看電影開始,因為可以看到各種不同的人生,例如中老年跑去大企業打工、單身以後談了一段浪漫的感情…你也可以試著每天去一間酒吧跟人家聊天,發現人生又有點不一樣了。」
找回驅動生命力的好奇心,重新探索周遭世界,中年反而可以不一樣!
打破同溫層,用好奇心看世界
改變,不需要革命,更不需要偉大說詞,即便是進入空巢期的家庭主婦、生活無趣的上班族,都有能力讓中年變出新花樣。
「試著幫自己排個一周計劃表,例如一三五我看劇,二四六喝咖啡。假設你平常都在看韓劇,那你就去參加韓星見面會,再延伸出去,或許加入臉書社團,就會認識同好,大家一起聚會。接著,你可以去學韓文、了解戲劇拍攝、甚至當臨時演員。當你對喜愛的東西更親近,你的世界就會更開闊。」
瞿友寧直言,人至中年,最重要的課題是「把自己的圍牆拆掉」。「你人生都走一半了,還怕什麼冒險?我有時拍戲也會有點冒險,因為你現階段不做,就不會做了。」打破同溫層,帶著好奇心看世界,中年,也可以很年輕!
「你或許覺得『我都幾歲了去迪士尼幹嘛』,但你怎麼知道你的童心已經喪失?你說某部電影太幼稚不想看,但你沒看,你怎麼知道你真的笑不出來?」別拿年齡自我設限,勇於嘗試,才能突破一灘死水的僵局。
「像我現在想學滑雪,大家都說好玩,我年輕時沒嘗試過。就算我現在沒辦法滑陡坡,那平坡先練起來嘛!」
「我滿想建議,不要認為中年就不是可以做夢的年紀,現在做的夢反而是更美好的,它會讓你知道,原來你的價值還這麼多,你還有無窮盡的東西可以完成。」
有時,中年人的不安與無力,只是來自於「無知」。
瞿友寧分析,「覺得我跟世界脫節了、距離太遠了,是因為我學習的東西太少了,不知道怎麼應對社會。現在年輕人玩IG、看網紅,有什麼好看?如果你願意去了解,找到新的看世界的方式,就不會因為無知而限縮了自己,也不會恐慌。」
是啊!找到看世界的全新方式,人生也有了新的開始。
「中年」對瞿友寧來說,不但不是年齡的標誌,反而是人生的豐盛。
40、50、60歲又怎樣?年齡只是符號,你的心可以永遠不老,那麼,你的生命力也將永遠年輕旺盛!
(文章來源: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12160037/180722/50%E6%AD%B2%E5%8F%88%E6%80%8E%E6%A8%A3%EF%BC%9F%E5%B9%B4%E9%BD%A1%E5%8F%AA%E6%98%AF%E7%AC%A6%E8%99%9F%E8%80%8C%E5%B7%B2%EF%BC%81%E7%9E%BF%E5%8F%8B%E5%AF%A7%EF%BC%9A%E6%88%91%E4%B8%8D%E5%9C%A8%E4%B9%8E%E6%88%91%E5%B9%BE%E6%AD%B2%EF%BC%8C%E5%8F%AA%E5%9C%A8%E4%B9%8E%E5%BF%83%E8%A3%A1%E6%98%AF%E4%B8%8D%E6%98%AF%E9%82%84%E5%BE%88%E5%B9%B4%E8%BC%95?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E5%88%86%E4%BA%AB%E4%BB%8A%E5%91%A8&utm_campaign=201226)
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2/07 星期一 絕對音樂】
「一個家最需要的,不是無虞的金錢與優渥的物質生活,
更不是孩子出人頭地、高人一等,而是經常洋溢著熱鬧、喜悅的歡笑聲。」
因為~~家人需要的只是一句簡單的「肯定」…。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趕快下載南投廣播的APP,一起加入我們的行列!
*************************
《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
多家長都對孩子的“叛逆”頭痛不已。總想找一些什麼辦法來“修理”孩子。
實際上,孩子叛逆是好的開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對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沒有把握好,可能就會害了孩子。
對於少年期和青春期的叛逆,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曾經歷過,只是身為家長的我們已經無法真正地理解一個孩子的感受。
其實,孩子叛逆本身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問題。 每個人的內在都會有叛逆的傾向。
對於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來說,叛逆也不過是暫時的,孩子只有經過了這暫時的掙扎與痛苦,才會慢慢成熟,真正地去理解父母的用心。
尋找自我
這一篇題為《少年》的文章,講的是一個剛滿十七歲孩子的故事。雖然這個少年還是滿臉的稚氣,但他高大的身體已儼然是個大人。母親只及他肩頭的高度,父親也開始對他仰視。
叛逆,已經成為他和父母溝通的方式。終於有一天,父親和少年傾心交談,詢問他不再乖巧的原因。
少年說:“我已經長大,不再是你們操控的棋子。我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需要尋找自我…”
父親歎了口氣:“你打算怎麼尋找呢?”
“一個行囊,一個指南針。我需要離開你們的遮蔽,去尋找自己的坐標。”
“那你去吧,孩子。我和你媽媽在這裡等你的好消息。”父親給了少年500元錢。少年從此離家。開始了他尋找青春和自我的旅程。
少年去了離家很遠的一個城市。 在那裡 再也沒有老師和父母煩心的嘮叨。 當然,
也沒有了父母片刻不離的噓寒問暖。
在那個光怪陸離的都市,500元錢像一杯水倒進沙漠裡一樣,很快就滲透沒了。看著日漸乾癟的錢包,少年想到了放棄。但一想到回家可能會受到的嘲笑,只好把淚水吞進了肚裡。
為了生存,這個在家連自己衣服都很少洗的少年,開始去一些小店打工。
勞累一天,只為能擁有一頓熱飯和一個可以遮蔽風雨的住所——這些他曾經唾手可得而又沒有絲毫珍惜過的東西,在那個離家遙遠的城市,伴隨了少年叛逆的成長。
春去秋來,一年很快要過去了。少年在飯店刷過盤子,在大公司做過保安,在酒店做過門童,在夜市裡做過擺攤的小販…
少年的雙手終於在 疲於奔命的生活中漸漸長滿老繭。
少年的心也隨著日出日落,飽受了世事,他漸漸 懂得了以前父母生活的不易, 和他們對自己惴惴的愛心。
終於,在新年即將到來的時候,少年撥通了那個熟記於心的號碼。
電話那端,是父親激動的聲音和母親喜悅的啜泣。 父親說:“如果找到了你要的東西就回來吧。” 在掛斷電話的那一刹那,少年淚流滿面。
不久,他登上了回家的火車。在行囊中,多了兩件買給爸媽的內衣,包裝得樸實而美麗。這是一個懂事了的兒子,他用自己的雙手為父母換來的新年禮物
故事到了這裡,就結束了。
但少年的成長仍在繼續, 這只是他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 雖然短暫,卻是最為關鍵的一個階段。
從叛逆到理解,心才真正長大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身心發生著巨大的變化。 叛逆就像一顆等待萌生的種子,在孩子的身體深處蠢蠢欲動。
孩子渴望被成人的世界認同,渴望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裡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隨便操縱的“棋子”了。
這時候家長一定要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去支持、肯定、相信孩子,用“人性本善”的態度面對自己的孩子。
一般人都承認孩子的叛逆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就好像毛毛蟲不經過破繭而出,就無法變成美麗的蝴蝶。
然而,對待自己孩子的叛逆,家長們大多不能像對待毛毛蟲那樣寬容,能夠同情他的掙扎,期待他的成長。反而覺得萬分苦惱,深怕這種叛逆,不只是打破成人慣有的權威,更能打破成人世界既有的秩序。
於是,就有了“面對叛逆的孩子怎麼辦”的問題。
其實,所有的叛逆,都來自對束縛和限制的反抗。
孩子所面對的,除了他本身就有的生理與心理的束縛外,還有周圍成人所刻意營建的各種限制。
從前他無法意識到這種束縛與限制,就是意識到了也無力反抗。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能夠清晰地看待這個世界,一個新的自我在迷蒙中躍躍欲試。
然而,成人的限制是那麼的嚴密和牢不可摧,而成長的力量又還不足以掙脫自身生理、心理和知識的束縛。
這時候孩子正承受著蛻變之苦,體會著前所未有的迷茫,所以就會產生種種叛逆的舉動,只是想以此來顯示自我的存在。
在我們指控孩子叛逆的同時, 我們也正好暴露了這叛逆的根源: 過度呵護所演變的控制和壓制。
正是這種看似善意的溫柔的束縛, 讓正在成長中的孩子無所適從 。
所以在指責孩子不聽話的同時也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束縛了孩子的身心,是不是沒有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足夠的理解。
要知道,叛逆並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錯誤,也不是什麼無法解決的難題。我們要做的是幫助孩子,而不是讓他們遠離父母,遠離家庭。
所以,在這特殊的時期家長要做的就是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然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幫助他們。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許多父母都會感到煩惱無窮,因為孩子大了,各種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這時,他們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什麼都聽父母的,有時甚至頂撞父母,做種種父母無法接受的事。使許多父母對自己的孩子經常感到又氣又恨。
在這個階段來臨之前,作為父母,如果想通過高高在上的“權威”來迫使孩子聽話,那麼,十有八九會使孩子的叛逆心理更加增強。
因為時代在變化,孩子在成長,他們的叛逆始終是有根源的。而真正的關心、溝通、理解才則是找到問題的根源。
所以,面對成長中的孩子就需要我們徹底放下“父母”的架子,重新拾回我們的童心,才能面對所謂的叛逆。因為“強權”解決不了問題,更無法撫慰孩子的叛逆。
我有一位學生的家長,在這方面堪稱楷模。她有一個19歲的女兒,母親和女兒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是朋友。
她告訴我,和女兒平時的溝通是平等的,有時候因意見分歧有所爭執,若事後想想是自己不對、錯誤地批評了女兒,便會主動向女兒承認錯誤。
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她從不會不經思索地拒絕和評判。
即使是非常荒謬的要求,也會在慎重考慮之後,把它“當做一回事”的給予響應與討論,找出充分的理由,讓她明白自己的看法。
不僅如此,這位家長還在許多事情上都徵求孩子的意見,即使孩子提出的意見很糟糕,也會認真傾聽並與她討論。
就算是非常必要的要求,也會用“我希望…”或“我建議…”,至少在形式上給她留下自主的空間,讓她有學習、思考、省悟的空間,而不是生硬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這位母親實際上是在施行一種前衛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像對待成人那樣對待孩子,
讓他們感受被尊重的感覺,除非在某些情況下他們自動願意充當小孩。
這樣的父母對孩子表示永遠的支持與肯定,特別是在孩子犯了嚴重錯誤之後,更是會給予改正的機會,對其改正的態度始終抱持著肯定與支持。
在我們對孩子的教導中, 我們必須真正以一個人的態度 來對待作為另一個人的孩子,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瞭解我們的孩子。
有這麼一個故事。
兩個即將成年的孩子,分別向他們的父母提出要搬到外面去住的要求。一個孩子的父親說:“咋啦?家裡容不下你啦,好好給我呆著!” 另一個孩子的父親卻說:“你真的想好啦?那需要我幫什麼忙嗎?”
誰知,結果卻恰恰相反。反對孩子搬出去的父親不但沒能阻止孩子從家庭中走出,還和孩子發生了深深的矛盾。支持孩子搬出去的父親反而使孩子留了下來。
原因是:第一個孩子聽到父親那麼武斷地阻止他,覺得在家裡也是沒有意思的,不如早些搬出去。
另一個孩子則完全不同,當他提出搬出去住的時候,父親不但沒有阻止,反而問他需要什麼,這讓他感到了親情的溫暖,覺得其實在家裡也很好,於是決定不搬出去住了。
孩子有了獨立的想法,渴望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其實是可喜可賀的事情,如果他凡事都依靠父母那才是令人擔憂的事情呢!
試想,一個孩子漸漸長大成人,二十歲、三十歲,仍然“啃老”,仍然依賴依靠父母,沒有獨立生存的能力。老父母怨聲載道,罵孩子是廢物、不爭氣,但也無補于事,孩子已經被養廢了!這樣的事在中國比比皆是!
但是要瞭解這一點,就要捨得放下父母的角色:“傳統的權威”。
也只有暫時脫開了父母的角色,才能以一個“人”的態度去面對另一個“人”的掙扎。
有許多父母擔心,這樣的教育會不會就是放縱,任其為所欲為了呢?其實,我們一點都不必擔心我們的孩子不受制約。正如前面例子中所顯示的,真正的制約並不完全需要強權或是威嚴。
由於孩子正在掙扎著長大,最需要他人對自己的角色認同,正是自我觀念的成形、思想的啟發階段,所以最容易受影響。
不幸的是,許多父母總是奢望一種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經常使用絕對的壓制手段,其結果不只是引起了叛逆而已。
於是我們的孩子,被我們的不理解越推越遠。 所以,面對孩子的叛逆,最重要的就是認清事實的真相: 並不是誰叛逆了誰,只是有一個渴望長大的孩子想“活出自己”而已。
我們當然覺得痛苦,但憤怒則大可不必。如果,他走向正確的方向,我們就該以生命傳遞者的心情樂觀其成;若他誤入墮落的深淵,我們就該立即趕過去,幫他從困難中爬起來。
允許自己慢慢放下父母的角色,回到以自己為中心的生活裡來,更多的關注自己、關注伴侶、關注自己的生命質量。
我們並沒有什麼可失落的,因為他雖然是我們的孩子,但他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生命這條旅途上,他終將擁有自己的人生、創造自己想要的生活。
(文章來源:網路文章分享)
***************************
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有0降階|無0造0|和同通抓|三階行列式的運算技巧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線上課程賣場:https://leeshiangmath.mystrikingly.com/ 加入我的頻道會員:https://reurl.cc/e3EKGb 有問題來這裡發問—李祥數學解題 ... ... <看更多>
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凡得夢三階行列式的公式(理論)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歡迎參觀我們的新教學網站: https://ccheng972.wixsite.com/free-online-math 有問題可將題目照相PO文提問:請加入FB的社團"高中數學問題討論區(含 ... ... <看更多>
三階行列式難題 在 [中學] 三階行列式求極值- 看板Mat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問題:已知a、b、c、d為實數,且a^2+b^2+c^2=5,0≦d≦2,
若行列式│d -1 3│的最大值為m,且此時 a+b+c+d=n,
│2 3 1│
│a b c│
求數對 (m,n)=?
答案:( 30 , 7/3 )
應該是用柯西不等式,但d的條件該如何使用?
以及此三階行列式的展開為 -10a+6b+2c+3cd-bd,要如何套用柯西不等式呢?
謝謝高手們協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99.1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ath/M.1553228084.A.B5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