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自家後山背面走了狼,來的卻是虎」。(#豬頭皮)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07的網紅典藏ARTouc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V_Touch人物 #張碩尹 #塗鴉 甫獲本屆 #臺北美術獎 首獎的張碩尹,在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依舊大顯身手,可謂年度最為活躍的藝術家之一。V-Touch跟隨他走訪其年初進駐,並舉辦個展「#台北機電人」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以半廢墟之牆面,顯目坐落於藝術村中的半樓廣場,除了是張碩尹新作的攝...
「上山打游擊」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上山打游擊 在 ETtoday新聞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上山打游擊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上山打游擊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上山打游擊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上山打游擊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上山打游擊 在 Re: [閒聊] 不知戰敗躲藏30年日老兵去世- 看板Warfare 的評價
- 關於上山打游擊 在 【新聞】上山打游擊Bbrother塗鴉政大新空間... - 國立政治大學 ... 的評價
- 關於上山打游擊 在 上山打游擊-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上山打游擊 在 請問泛藍的網友... (第7頁) - Mobile01 的評價
上山打游擊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甫獲本屆臺北美術獎首獎的 #張碩尹,在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依舊大顯身手,可謂年度最為活躍的藝術家之一。V-Touch跟隨他走訪其年初進駐,並舉辦個展「#台北機電人」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以半廢墟之牆面,顯目坐落於藝術村中的半樓廣場,除了是張碩尹新作的攝製地點,2006年他繪製的「#老照片系列」在此也仍保留了半個身影,成為其現少數僅存的塗鴉。
本集的「V-Touch人物」中,張碩尹為我們娓娓道來,這般既被保留又半廢棄的狀態,如何作為他現在與塗鴉之間的關係,以及近年創作的精神性與存在表徵。2005至2009年間,張碩尹與政治大學同學組成「上山打游擊」開始進行塗鴉,後逐漸走向以「Bbrother」之名的個人行動,並持續至退伍赴英國留學前。在英國浸淫於白盒子空間內的當代藝術創作,並逐漸轉向科技藝術 近十年後,這一、兩年逐漸將重心遷回台灣的張碩尹,又如何在「做工精美的木作、高解析的投影機、導覽手冊的逼文字的永恆失訊」中(引自其臉書自述),重新召喚過去塗鴉出於技術與資金限制的「匱乏」,以及自「文化反堵」開展出的「藝術介入社會」實踐,將其延續、轉化至今日對科技藝術創作的「匱乏」的思考?從中,除追索同輩有別於大資本實驗室,隨光華商場的成長經驗,更以土法煉鋼 中的毀壞性與不穩定性,回應個人生命經歷以及台北都市發展的軌跡。
張碩尹今年下半年接續在立方計劃空間與龍泉市場舉辦了「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Bbrother時期的塗鴉紀錄,後則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Re:Play 操/演現場」中的「檔案現場」中展出;本月,他甫結束板橋435藝文特區的「合.眾:你的關係是我的政治」聯展;另外,年初他也曾隨亞紀畫廊參與「Taipei Dangdai」。
「當然就是有好像過去感受的,2000年初破破爛爛、很嘈雜那個氛圍,突然消失的那種感慨。另一方面會覺得,其實這個地方就是隨著時代變遷,你必須要會回應當時當下的時代。我覺得我以前在塗鴉的時候,既想要跟社會發生關係,但是又很著重在於自己隱密性的那個塗鴉客形象的塑造。我覺得現在至少在我這個時代的氛圍,比較是一種合作性。尤其是在臺灣,那種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消失,因為這個產業已經太分工。我發現個體性雖然重要,但它只是創作的一部分,那比較是你和這個體系之間的共生關係。你要生存,就是要確保你所在的是一個健康良好的體系,至少我會把我自己想像成是一個群體網絡的其中一員。」張碩尹說道。
📌查看完整影片>> https://bit.ly/2JEgSx4
👉記得訂閱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http://bit.ly/2SIbtpL
👀相關閱讀|
👉 Bbrother個人網站>>>https://bbrother.tw/ ;張碩尹個人網站>>>http://tingtongchang.co.uk/
👉 張碩尹@《典藏ARTouch》書寫>>>https://bit.ly/3rFFkiY
👉 〈從物種共生回看歷史,張碩尹獲「2020臺北美術獎」首獎〉>>>https://bit.ly/37W1UvS
👉 〈「宇宙」遺落在美術館中:張碩尹個展「Kosmos」〉>>>https://bit.ly/2MfgpSZ
👉 〈向未來報時的製鐘者: 張碩尹個展「人與機器悖論的殊途同歸」〉>>>https://bit.ly/37WvIby
👉 台新藝術基金會:〈青春的硬體架構:張碩尹《台北機電人》與九〇年代〉>>>https://bit.ly/3o0drQp ;〈光的交易:《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https://bit.ly/3hqJ8Qp
上山打游擊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V_Touch人物 #張碩尹 #塗鴉
甫獲本屆 #臺北美術獎 首獎的Ting-Tong Chang 張碩尹,在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依舊大顯身手,可謂年度最為活躍的藝術家之一。V-Touch跟隨他走訪其年初進駐,並舉辦個展「#台北機電人」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Treasure Hill Artist Village。以半廢墟之牆面,顯目坐落於藝術村中的半樓廣場,除了是張碩尹新作的攝製地點,2006年他繪製的「#老照片系列」在此也仍保留了半個身影,成為其現少數僅存的塗鴉。
本集的「V-Touch人物」中,張碩尹為我們娓娓道來,這般既被保留又半廢棄的狀態,如何作為他現在與塗鴉之間的關係,以及近年創作的精神性與存在表徵。2005至2009年間,張碩尹與政治大學同學組成「#上山打游擊」開始進行塗鴉,後逐漸走向以「#Bbrother」之名的個人行動,並持續至退伍赴英國留學前。在英國浸淫於白盒子空間內的當代藝術創作,並逐漸轉向 #科技藝術 近十年後,這一、兩年逐漸將重心遷回台灣的張碩尹,又如何在「做工精美的木作、高解析的投影機、導覽手冊的逼文字的永恆失訊」中(引自其臉書自述),重新召喚過去塗鴉出於技術與資金限制的「#匱乏」,以及自「#文化反堵」開展出的「#藝術介入社會」實踐,將其延續、轉化至今日對科技藝術創作的「匱乏」的思考?從中,除追索同輩有別於大資本實驗室,隨光華商場的成長經驗,更以 #土法煉鋼 中的毀壞性與不穩定性,回應個人生命經歷以及台北都市發展的軌跡。
張碩尹今年下半年接續在TheCube Project Space 立方計劃空間與 #龍泉市場 舉辦了「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Bbrother時期的塗鴉紀錄,後則在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 C-LAB「Re:Play 操/演現場」中的「檔案現場」中展出;本月,他甫結束板橋435藝文特區的「合.眾:你的關係是我的政治」聯展;另外,年初他也曾隨Each Modern 亞紀畫廊參與Taipei Dangdai。
「當然就是有好像過去感受的,2000年初破破爛爛、很嘈雜那個氛圍,突然消失的那種感慨。另一方面會覺得,其實這個地方就是隨著時代變遷,你必須要會回應當時當下的時代。我覺得我以前在塗鴉的時候,既想要跟社會發生關係,但是又很著重在於自己隱密性的那個塗鴉客形象的塑造。我覺得現在至少在我這個時代的氛圍,比較是一種合作性。尤其是在臺灣,那種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消失,因為這個產業已經太分工。我發現個體性雖然重要,但它只是創作的一部分,那比較是你和這個體系之間的共生關係。你要生存,就是要確保你所在的是一個健康良好的體系,至少我會把我自己想像成是一個群體網絡的其中一員。」張碩尹說道。
---
👀相關閱讀|
👉 Bbrother個人網站>>>https://bbrother.tw/ ;張碩尹個人網站>>>http://tingtongchang.co.uk/
👉 張碩尹@《典藏ARTouch》書寫>>>https://bit.ly/3rFFkiY
👉 〈從物種共生回看歷史,張碩尹獲「2020臺北美術獎」首獎〉>>>https://bit.ly/37W1UvS
👉 〈「宇宙」遺落在美術館中:張碩尹個展「Kosmos」〉>>>https://bit.ly/2MfgpSZ
👉 〈向未來報時的製鐘者: 張碩尹個展「人與機器悖論的殊途同歸」〉>>>https://bit.ly/37WvIby
👉 台新藝術基金會:〈青春的硬體架構:張碩尹《台北機電人》與九〇年代〉>>>https://bit.ly/3o0drQp ;〈光的交易:《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https://bit.ly/3hqJ8Qp
#展訊便利貼
2020臺北美術獎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3F
展期|2020.12.12 - 2021.02.28(元旦連假照常開館)
---
📹V-Touch介紹
隨著媒介轉向帶來閱聽習慣的改變,《#典藏》延續「#ARTouch」的「Touch」精神,在未來定期出品的「V-Touch」中,將原先雜誌翻頁或瀏覽網站所留下的指紋,轉換為播放鍵,便是希望數位時代下的讀者,在「點擊」播放後,將此一觸覺,經由媒體的引介,穿透至影像中對「#展覽」、「#人物」、「#談話」、「#藝術史」等「觸摸」。而「V-Touch人物」系列將帶領讀者走進藝術家工作室,欲觸摸以揭開的過程面紗,除了是創作的實驗與勞動,更含括生活、養成及職涯的多維向度,藉此更為立體地理解藝術家及其創作脈絡。
🔔訂閱典藏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 https://bit.ly/30C4un3
上山打游擊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V_Touch人物 #張碩尹 #塗鴉
甫獲本屆 #臺北美術獎 首獎的張碩尹,在疫情衝擊下的2020年,依舊大顯身手,可謂年度最為活躍的藝術家之一。V-Touch跟隨他走訪其年初進駐,並舉辦個展「#台北機電人」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以半廢墟之牆面,顯目坐落於藝術村中的半樓廣場,除了是張碩尹新作的攝製地點,2006年他繪製的「#老照片系列」在此也仍保留了半個身影,成為其現少數僅存的塗鴉。
本集的「V-Touch人物」中,張碩尹為我們娓娓道來,這般既被保留又半廢棄的狀態,如何作為他現在與塗鴉之間的關係,以及近年創作的精神性與存在表徵。2005至2009年間,張碩尹與政治大學同學組成「#上山打游擊」開始進行塗鴉,後逐漸走向以「#Bbrother」之名的個人行動,並持續至退伍赴英國留學前。在英國浸淫於白盒子空間內的當代藝術創作,並逐漸轉向 #科技藝術 近十年後,這一、兩年逐漸將重心遷回台灣的張碩尹,又如何在「做工精美的木作、高解析的投影機、導覽手冊的逼文字的永恆失訊」中(引自其臉書自述),重新召喚過去塗鴉出於技術與資金限制的「#匱乏」,以及自「#文化反堵」開展出的「#藝術介入社會」實踐,將其延續、傳承至今日對科技藝術創作的「匱乏」的思考?從中,除追索同輩有別於大資本實驗室,隨光華商場的成長經驗,更以 #土法煉鋼 中的毀壞性與不穩定性,回應個人生命經歷以及台北都市發展的軌跡。
張碩尹今年下半年接續在 #立方計劃空間 與 #龍泉市場 舉辦了「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Bbrother時期的塗鴉紀錄,後則在 #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Re:Play 操/演現場」中的「檔案現場」中展出;除了臺北獎,他同時正參與 #板橋435藝文特區「合.眾:你的關係是我的政治」聯展;另外,年初也曾隨 #亞紀畫廊 參與「#Taipei Dangdai」。
「當然就是有好像過去感受的,2000年初破破爛爛、很嘈雜那個氛圍,突然消失的那種感慨。另一方面會覺得,其實這個地方就是隨著時代變遷,你必須要會回應當時當下的時代。我覺得我以前在塗鴉的時候,既想要跟社會發生關係,但是又很著重在於自己隱密性的那個塗鴉客形象的塑造。我覺得現在至少在我這個時代的氛圍,比較是一種合作性。尤其是在臺灣,那種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消失,因為這個產業已經太分工。我發現個體性雖然重要,但它只是創作的一部分,那比較是你和這個體系之間的共生關係。你要生存,就是要確保你所在的是一個健康良好的體系,至少我會把我自己想像成是一個群體網絡的其中一員。」張碩尹說道。
---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張玉音 Chang Yu-Yin
翻譯 Transla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張碩尹 Chang Ting-Tong、在地實驗ET@T
---
👀相關閱讀|
👉 Bbrother個人網站:https://bbrother.tw/ ;張碩尹個人網站:http://tingtongchang.co.uk/
👉 張碩尹@《典藏ARTouch》書寫:https://bit.ly/3rFFkiY
👉 〈從物種共生回看歷史,張碩尹獲「2020臺北美術獎」首獎〉:https://bit.ly/37W1UvS
👉 〈「宇宙」遺落在美術館中:張碩尹個展「Kosmos」〉:https://bit.ly/2MfgpSZ
👉 〈向未來報時的製鐘者: 張碩尹個展「人與機器悖論的殊途同歸」〉:https://bit.ly/37WvIby
👉 台新藝術基金會:〈青春的硬體架構:張碩尹《台北機電人》與九〇年代〉:https://bit.ly/3o0drQp ;〈光的交易:《台北機電人2.0:訊息瘟疫》〉:https://bit.ly/3hqJ8Qp
---
2020臺北美術獎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eum 3F
展期|2020.12.12 - 2021.02.28
上山打游擊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這幾日,俄羅斯又受到車臣的恐怖襲擊,已經有2次,一次是在火車站,另一次是在車上,每次都有十多人死。新疆又有恐怖襲擊。這是有2個訊息。大家知道車臣有多少人嗎?車臣整個民族有150萬人,住在車臣這個共和國的車臣人只是7至80萬人,就已經搞到你雞毛鴨血。這些問題是要政治解決的。
第二,我可以告訴大家。有些人提出暴力。但暴力的終結只有2種出路,一種是武裝革命,即是組織軍隊上山打游擊,於是愈打愈叻,然後在香港,好像是上大帽山或者上飛蛾山。但恐怕他們上到大帽山飛蛾山打「野戰」的機會大一些,而且一去到大帽山或者上飛蛾山,變了去郊野公園旅行,多過組織遊擊隊。因為一出市區變了做郊野公園,這是不切實際。香港有幾千解放軍,還有坦克車。很難搞到一支遊擊隊可以和坦克車打。他們還有二百萬後援,還是有核彈,都不要計這部分,先應付到香港那三千解放軍。
第二種方法是恐怖襲擊,論勇武,沒有東西比這更勇武,這些用自殺式炸彈炸死自己來炸死你。用這種襲擊得到的是甚麼,是對方振振有詞話不可以和恐怖分子妥協,這是全世界文明國家的一致立場,不能與恐怖分子妥協。於是不停炸下去,雙方繼續流血不止,恐怖襲擊是可以搞到很多年都是毫無進展。愛爾蘭已經是搞了最長的時間,但到最後也是因為政治妥協,而不是因為你轟炸到別人害怕,怎麼轟炸,北愛仍是這裏,結果自己低頭。北愛仍是英國的。轟炸不能令英國低頭,去黑池是想炸死所有英國內閣,包括戴卓爾夫人,但炸了幾十年都沒有用。因為愈是用恐怖分子襲擊,別人愈是反對你的。巴斯克分離分子又如是,車臣、新疆如是。愈來便愈孤立,因為群眾不支持你用這種手段。結果由150人,慢慢只會剩下10個8個,結果終於自我毀滅。意大利赤旅,日本赤旅,美國黑豹等,結果都是因為得不到人民的支持而自我毀滅。這就是這些事件的教訓的。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 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上山打游擊 在 【新聞】上山打游擊Bbrother塗鴉政大新空間... - 國立政治大學 ... 的推薦與評價
【新聞】上山打游擊Bbrother塗鴉政大新空間你看過資訊大樓的棒棒糖、風雨走廊的龐克頭蔣公、藝文中心星空廣場的小人,或是鏡牆旁邊涼亭下的塗鴉嗎? ... <看更多>
上山打游擊 在 上山打游擊-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政大上山打游擊短片. ... 上山打游擊. 1,023 views1K views. Mar 15, 2007. 6. Dislike. Share. Save. bbrotherisreallybig. bbrotherisreallybig. 1 subscriber. ... <看更多>
上山打游擊 在 Re: [閒聊] 不知戰敗躲藏30年日老兵去世- 看板Warfare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個人也認為小野田不是不知道戰敗
只是一個幻想的偏執狂
因為我認為小野田好歹也是中野學校培養出來的情報軍官
如果是真的打算長期潛伏 做情報工作 以備日軍反攻當內應
是不會真的一個人上山打游擊
如果是真的想要搞長期潛伏 培養游擊戰力
第一件事情應該是在建立合法的掩護
脫下軍服 在城市或是鄉間 找一個合法的營生建立據點融入當地社會
而不是一個人呆呆的上山打游擊
融入社會 看起來像是一個平凡的菲律賓人或是歸化的日本僑民
才有可能取得經濟來源(合法或是非法)
並且在當地社會建立社會關係 蒐集情報 甚至是培訓本地人的游擊隊
要竟可能的不被人發現 不被當局發現
所以不能隨便去殺人 伏擊軍警居民
就算要殺人也要不留痕跡的讓被害者消失
這才是長期潛伏搞情報應該幹的事情
所以我認為小野田只是想要逃避現實
一個人躲上山 不和當地社會有太多接觸
還動不動襲擊軍警殺人 這太違背長期潛伏的基本原理
※ 引述《NKN (99%是眼鏡與吐槽)》之銘言:
: 平衡報導一下
: 日本國內批評小野田寬郎是"軍國主義的亡靈"的聲音也是有的
: https://ppt.cc/g6z0
: 這邊有一本公開全文的著作"幻想的英雄"
: 是由當初跟小野田合著回憶錄
: 的津田信獨自發表的手記
: 當中有記載一些當初為了出書而避談的紀錄
: 津田認為小野田在潛伏期間一些道德上難以辯護的作為
: 認為這近30年的游擊戰是出於小野田的
: 偏執性格跟對戰前軍國主義的狂信
: 但無論從肯定角度還是否定角度來看
: 小野田寬郎確實是個"最後的日本兵"
: 如果跳開對其個人的批判
: 用整場戰爭的宏觀角度來看
: 我個人是認為小野田寬郎就像是
: 一顆戰後遺留近三十年的未爆彈
: 到1974年才解除
: 最後跟小野田接觸成功的
: 鈴木紀夫也是個奇人
: 他是個像漫畫中才會出現的那種流浪冒險家
: 曾經在世界各地流浪
: 生涯志願是親眼看見:
: "熊貓 小野田寬郎 雪男"
: 他達成了其中兩個
: 最後為了找雪男 38歲時遇難死在喜馬拉雅山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52.23.28.219
※ 編輯: reinherd 來自: 152.23.28.219 (01/19 03:27)
舊日軍在中國大陸就這樣幹
戰爭期間有日軍情報軍官化妝成中國遊方僧在國軍戰線後方蒐集情報
融入中國社會 這才是真正中野學校畢業生應該幹的事情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