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育單元,再次邀請台北市語文類特優、優良教師 林明進來到空中教大家寫作文,帶大家導讀書籍《起步走笨作文:基礎訓練篇&進階技巧篇》/ 天下文化。本集的主題為「基礎寫作」,林明進老師分享要寫一個好的作文該怎麼開始,以及利用硬幣的訓練來培養「觀察力」,歡迎收聽!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fR2YUAsYza4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內容介紹
從小三寫到高三,為何寫了十年卻寫不好作文?建中名師林明進獨創笨作文,讓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一次學好作文以最正統的學習原理,打好作文基本功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從此克服寫作障礙!
親子共學 × 學生自學 × 作文教學 × 扎實有效
作文課、會考、國寫、國考、職場Email、商品文案、小編發文……寫作力,就是人生競爭力!
《起步走笨作文》是針對想教好作文、想學好作文的人而設計的基礎教材,不限年齡對象,誰都可以學好作文,滿載而歸。──林明進
◎來賓介紹:林明進
.獲獎
台北市語文類特優、優良教師(2015、2013)、教育部語文類教學卓越獎(2005)、趙廷箴文教基金會第一屆高中特優國文教師(1993)
.經歷
台北市建國中學國文科教師三十四年、新北市徐匯高中國文科教師三年、台中市明道高中國文科教師一年、國家教育研究院特聘語文審修委員、國教院TASA國語文題庫審修委員、教育部高中國文課程修訂委員、編撰教育部「基測國文作文策略與實例」、學測、指考國文科答案研判委員十餘年、全台暨台北市語文競賽各組作文評審十餘年、台北市各級作文冠軍選手指導教師十餘年、《商業周刊》、《幼獅文藝》、《國語日報》專欄作家、上海《語文學習》高考作文特約撰稿。
「上海徐匯中學」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上海徐匯中學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上海徐匯中學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上海徐匯中學 在 奎奎 Kuikui 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上海徐匯中學 在 [轉文] 西學東漸第一校——從徐匯公學到徐匯中學- 看板historia 的評價
- 關於上海徐匯中學 在 上海徐汇中学实拍,红墙黑瓦年代感十足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上海徐匯中學 在 上海徐汇中学军训男浴室偷拍事件25分钟完整版录音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上海徐匯中學 在 上海市徐汇中学- Shanghai, China - High School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上海徐匯中學 在 請問台北徐匯中學站與上海徐家匯站房價狀況如何? - Mobile01 的評價
上海徐匯中學 在 飛碟早餐-唐湘龍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教育單元,邀請台北市語文類特優、優良教師 林明進來到空中,帶大家導讀書籍《起步走笨作文:基礎訓練篇&進階技巧篇》/ 天下文化,在節目當中林明進老師告訴大家為什麼要把作文學好,以及如何開始學寫作文,歡迎收聽!
📻聽重播按這裡!https://youtu.be/oauzFDR0BIg
▶ 飛碟聯播網 YouTube《飛碟早餐》頻道 http://bit.ly/2QVQsFh
▶ 網路線上收聽 http://www.uforadio.com.tw/stream/stream.html
▶ 飛碟APP,讓你收聽零距離
Android:https://reurl.cc/j78ZKm
iOS:https://reurl.cc/ZOG3LA
▶ 飛碟Podcast
SoundOn : https://bit.ly/30Ia8Ti
Apple Podcasts : https://apple.co/3jFpP6x
Spotify : https://spoti.fi/2CPzneD
Google 播客:https://bit.ly/3gCTb3G
◎內容介紹
從小三寫到高三,為何寫了十年卻寫不好作文?建中名師林明進獨創笨作文,讓小學生、國中生、高中生一次學好作文以最正統的學習原理,打好作文基本功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從此克服寫作障礙!作文課、會考、國寫、國考、職場Email、商品文案、小編發文……寫作力,就是人生競爭力!
《起步走笨作文》是針對想教好作文、想學好作文的人而設計的基礎教材,不限年齡對象,誰都可以學好作文,滿載而歸。──林明進
◎來賓介紹:林明進
.獲獎
台北市語文類特優、優良教師(2015、2013)、教育部語文類教學卓越獎(2005)、趙廷箴文教基金會第一屆高中特優國文教師(1993)
.經歷
台北市建國中學國文科教師三十四年、新北市徐匯高中國文科教師三年、台中市明道高中國文科教師一年、國家教育研究院特聘語文審修委員、國教院TASA國語文題庫審修委員、教育部高中國文課程修訂委員、編撰教育部「基測國文作文策略與實例」、學測、指考國文科答案研判委員十餘年、全台暨台北市語文競賽各組作文評審十餘年、台北市各級作文冠軍選手指導教師十餘年、《商業周刊》、《幼獅文藝》、《國語日報》專欄作家、上海《語文學習》高考作文特約撰稿
上海徐匯中學 在 奎奎 Kuikui che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次去外景回來後皮膚狀況真的是變很糟糕👎
除了曬黑還曬乾
皮膚比較敏感的地方像鼻下額頭都有微脫皮的症狀
趕緊來到 凱莉時尚紋繡設計美學 找小惠老師保養一下❤️
這次做海藻微晶2hr的課程
因為不久前才做過酸類保養
老師台北幫我在兩頰做加強保濕
額頭跟鼻子上海藻微晶
海藻微晶萃取於海洋,非常天然
有淡淡的海洋氣息味道
上在臉上洗掉過後會有針感在臉部
有別於外面的做臉
都是手技,所有整個過程都很舒服放鬆
做完的臉超級!亮!(圖四)
完全修補了這幾天的大太陽曝曬
非常滿意,推薦給大家唷~
喜歡的朋友記得要先預約唷!!
—
🌟 凱莉時尚紋繡設計美學
✅ 預約Line ID 👉🏻 kelly9818
🏠 新北市蘆洲區中山一路27號2樓(徐匯中學站)
🔹粉絲團 👉🏻 https://www.facebook.com/aibo5888studio/
🔸官網👉🏻 https://www.shop1688.com.tw/aom20190829025/
#凱莉時尚美學 #紋繡 #霧眉 #半永久眉眼唇 #繡唇
#繡眉 #粉霧眉 #柔霧眉 #手工霧眉 #眼線 #嘟嘟唇
#新北霧眉 #新北市 #蘆洲 #蘆洲紋繡 #徐匯中學站
#網美推薦霧眉 #部落客推薦霧眉
上海徐匯中學 在 上海徐汇中学实拍,红墙黑瓦年代感十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上海徐汇中学 实拍,红墙黑瓦年代感十足,升学梯队争议较多,好吗. 180 views · 3 months ago ...more. 宇晟在上海. 688. Subscribe. 688 subscribers. ... <看更多>
上海徐匯中學 在 上海徐汇中学军训男浴室偷拍事件25分钟完整版录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上海徐汇中学 军训男浴室偷拍事件25分钟完整版录音. 243 views · 3 months ago ...more. XiaoGang. 2. Subscribe. 2 subscribers. 5. Share. Save. ... <看更多>
上海徐匯中學 在 [轉文] 西學東漸第一校——從徐匯公學到徐匯中學-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xhzx.xhedu.sh.cn/portal/1/1-22-03-02/info99000003767/detail.html
徐匯公學由天主教傳教士于1850年創辦,是近代上海最早按照西方辦學模式所創立的學
校之一,被譽為“西洋辦學第一校”,或被稱作“西學東漸第一校”。從徐匯公學到徐
匯中學,這所學校迄今走過整整160年。
在中西之間、傳統與現代之間,這所百年名校在不斷演繹著自己的傳奇。從某種程度上
說,這所學校的變遷對于上海乃至中國的中學校史研究具有“標本”意義。
160年來,徐匯公學作為上海的一所著名新式學校,開風氣之先,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了
輝煌的一頁:徐匯公學的西洋管弦樂隊,是中國第—個學校樂隊,它在我國音樂發展史
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徐匯公學是我國最早接觸西方戲劇演出的學校之一,公學學生很早
就用中外語排演戲劇,此后成為學校傳統,一直延續下來;學校很早就開始編撰涵蓋諸
多學科的學校課本,時稱“匯學課本”,其中包括泰西科學、哲學宗教、世界歷史、地
理、法語、英語、拉丁語、音樂、體育等課本;是上海乃至全國較早擁有物理、化學、
生物等實驗室和外語教學語音室的中學;是我國最早試辦電化教育的學校之一;很早設
置音體美課程,并對學生進行油畫訓練;全國第一個擁有足球場的學校,徐匯公學足球
隊享譽滬上,在多次賽事中獲得冠軍,曾以8:1大勝來訪的英國海軍隊。
160年來,中外人士、社會各界紛紛前來這所學校觀摩考察,對這所學校留下了深刻印象
。1914年,時任上海知縣的洪錫范來徐匯公學參觀后發表演說,稱之為“中國各種學堂
之標準”。[1]1931年,學校立案轉制,上海市教育局對該校的評語為“該校創辦于185
0年,歷史悠久,成績斐然,素為滬地教會中學之冠。” [2]
160年來,從徐匯公學到徐匯中學,曾在這所學校就讀的學生總計近48000名,校友遍及
世界各地,活躍于各個時期的各個領域。其中有:著名教育家、“愛國老人”馬相伯,
洋務官員、外交家、《馬氏文通》的作者馬建忠,近現代中國宗教界、教育界的知名人
士沈容齋、沈禮門、李問漁、潘谷聲、蔣邑虛、張家樹、張伯達、金魯賢等,近代著名
實業家朱志堯,我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導演、劇作家洪深,地質學界泰斗翁文灝,中
國“近代雕塑之父”張充仁,革命烈士、抗日英雄劉一鴻(劉傳儒),翻譯家傅雷,法
學家謝冠生(謝壽昌),原子物理學家周知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周興銘,中國科學院院
士褚君浩,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應洛,中國工程院院士魏敦山,原國家衛生部部長陳敏章
,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嚴義塤,原南京市委書記、江蘇省副省長戴順智,當代作家葉辛
,游泳世界冠軍楊愛華,關心祖國發展與母校建設的實業家、老校友任九皋,等等,可
謂人才濟濟,群星璀璨。
我們以這所學校的創立、演變為脈絡,系統梳理、全面解析其160年的發展歷程。
從徐匯公學到徐匯中學
徐匯公學是在1849年至1850年饑荒年代里創辦起來的一所教會學校。1849年五六月間,
我國霪雨為災,全國江河潰決,而江南之水勢尤甚,盡成澤國,各地難民充斥,處境堪
憐。“上海土人既遭此奇厄,兼之各處難民衣衫藍縷游行街中,風餐露宿,甚為可憐…
…徐家匯教友深恐有害地方治安,乃懇請司鐸代畜其子弟,……復有多數教外難民求司
鐸收養其子弟一聽司鐸陶成之,撫育之,若是者得十二人云。”[3]傳教士設法收容難民
子弟,施以教育,于1850年正式建校。將其命名為“圣依納爵公學”,因地處徐家匯,
稱徐家匯公學,或徐匯公學,法文為“COLLeGE ST-IGNACE ZI-KA-WEI”。
據當地文獻記載:“徐匯公學,在徐家匯天主堂。道光三十年(1850年),法教士南格
祿創辦。原稱圣依納爵公學,粵匪后開拓建舍,悉遵中國功令,專課詩文。自廢科舉后
,改設中學、高小、預科三部,照學部定制,兼習英、法文。內分上院、下院課進教生
,中院課教外生。民國七年(1918年),因來學者日眾,增建新校舍,于是教中、教外
肄業室,寄宿舍,飯廳,操場,各自完備。畢業后,升入震旦大學院,或送外洋專科肄
業。”[4]這段文字中提到的南格祿(Claude Gotteland),為法國耶穌會傳教士,早在
1842年就來到上海,他是教會的一個代表,被認為是公學的創辦人之一。而真正對早期
徐匯公學的創建作出貢獻的是晁德蒞。晁德蒞(P. Zottoli),字敬莊,意大利那不勒
斯耶穌會士,后轉入法國耶穌會。他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來華,居于上海徐家
匯,在江南地區傳教。晁德蒞來華后熟讀儒家經典,成為一位富有學養的著名漢學家,
“實耶穌會二度來華后罕見之才也。”[5]晁德蒞后成為神父,為當時上海近40個外國耶
穌會神父中年紀最輕的一位。[6]1853年,晁德蒞出任徐匯公學校長,此后至1874年他一
直擔任此職,前后長達15年。在他的主持下,徐匯公學日漸興旺,“對于學務方面,構
設進行,三育并重。另于神業途上,循循善誘,因材施教,洵可為母校創造之偉人,當
時學子之校長之神師也。”[7]晁德蒞從而被認為是徐匯公學的真正創始人。
從徐匯公學到徐匯中學,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徐匯公學時期(1850-1932);私
立徐匯中學時期(1932—1953);公立徐匯中學時期(1953年至今)。這只是粗略的劃
分,各個時期又可再加細分,如在公學時期,即可分為公學的草創(1850-1877)、公學
的擴展(1878-1910)和公學的改制(1911-1931)。
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各有側重,各有亮點。如在公學的擴展時期,有幾個方面值得注意
:其一,增建校舍,1878年,由于學生人數激增,乃建三層大樓一所,后又加高一層,
這就是后來所稱的“老校舍”。其二,1900年,鑒于泰西科學為振興實業之必具,乃一
改以前以國文為主之課程,“規定法文及其他科學為必修科”。[8]其三,1904年,公學
又在課程設置與管理上作出重要更動:(1)規定學生除中文外,可于英、法兩種文字中
任選一種學習;程度較高者,即以法文或英文講授算學、物理、地理、歷史等科。(2)
鑒于中國的科舉制度已廢除,對完成學業的學生,學校發給其文憑,相當于后來的中學
畢業文憑。(3)針對教外學生人數的增多,自這一年的2月起,學校分教外者為中院生
,教內者為上院生,實行起居分開。[9]其四,1905年,鑒于體育之重要性,乃于校舍西
側辟一廣場,以作學生鍛煉運動之用,這就是公學的大操場,“今日體壇上,許多知名
老將,蓋即此廣大球場所陶冶以成者也。” [10]
在徐匯公學的“改制”時期,也有幾個關節點,其中包括:(1)1911年,公學依照教育
部所頒學制,改為高等小學(三年制),中學(四年制),西文以法文為主科,至中學
亦兼習英語。(2)自1915年起,草新校舍圖樣,至1918年6月新校舍竣工落成,校園面
貌為之一新。(3)1920年,舉行立校七十周年紀念慶典,影響頗大,同年成立徐匯公學
校友會。
在私立徐匯中學時期,經歷了立案、抗戰、戰后及新中國成立幾個階段。在這一時期,
時局動蕩,學校經受了多種考驗,但仍以“管理嚴格、教學認真”聞名滬上,成為眾多
學子競相報考的名校。期間,學校改制為中學三三制,1934年,在原有上院、中院二部
之外,又增設備修院,亦稱拉丁院,凡高中部選讀拉丁文學生,均移入該院學習。在抗
戰時期,徐匯中學師生表現出極大的愛國熱情,收容難民,捐款救助,收容難民最多時
達12000人。在日軍侵占徐家匯后,徐匯中學“始終堅持立場,為教育界留一分正氣”。
[11]徐匯師生堅定抗戰必勝之信念,愛校護校。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徐匯
中學開始與共和國的命運緊緊相連。1951年秋季,開始招生女生,這是這所學校百年來
第一次向女生開放。1953年6月15日,徐匯中學召開大會,宣布學校由國家接辦,改為公
立, 校名為“上海市徐匯中學”。
自改為公立以來,學校又經歷了學校改造、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文革”、恢復時
期、再創輝煌等多個階段,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學校通過多種途徑,努力創造穩定、
安寧的校園環境,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個人興趣,開展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在百
年傳承中,徐匯中學厚積薄發,煥發出勃勃生機。
從徐匯公學到徐匯中學,160年來,曾在這所學校就讀的學生究竟有多少?
據1920年的統計,自徐匯公學1850年創辦以來,掛名學籍者共有3800余人。[12]1921年
至1931年,畢業學生數為1880人。[13]1931年組織董事會,辦理立案,于1932年正式定
名為“徐匯中學”,那一年畢業人數為225人。也就是說,從1850-1932年間,整個徐匯
公學時期先后在這里就讀的學生約有6000人。[14]此后,在徐匯中學讀書的人數統計就
比較準確。從1933-1953年,私立徐匯中學時期的畢業生為4439人。[15]在徐匯公學及私
立徐匯中學時期的的學生總數為一萬余人。1953年6月15日,正式宣布徐匯中學改為公立
。1953年7月至2010年7月,該校畢業生數為37823人。在幾個不同的辦學階段,在這所學
校就讀的學生人數大致如下:
(1)徐匯公學時期(1850-1932),培育學生近6000名;
(2)私立徐匯中學時期(19321953),畢業學生4439名;
(3)公立徐匯中學,也就是現在的徐匯中學,截止2010年6月,畢業學生37823名。
綜合以上數據,曾在這里就讀的學生總數達47000-48000名。
“匯學”的幾種詮釋
徐匯公學,位于當時的徐家匯路西末,在1931年出版的《上海小藍本》地圖引證中,標
示為華界25-C,周邊有徐家匯天文臺、徐家匯禮拜堂、徐家匯修道院、徐家匯圣母院等
。[16]其時一般都將徐匯公學列入“專門學校”或“中等學校”。[17]雖然,徐匯公學
或徐匯中學經歷了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在辦學體制上前后也有所差異,但有一個稱呼
比較貼切,可以作為這所學校的統稱,即名其為“匯學”。
關于“匯學”,可以有多種詮釋: 一是學校的簡稱;二是學校曾經有一個刊物,叫《匯
學》,分甲、乙種;三是學校的圖書館,稱“匯學書庫”;四是學校編寫的課本,叫“
匯學課本”;五是匯學所揭示的蘊意。
徐匯公學地處徐家匯,在天主教主辦的一些刊物雜志中,經常稱徐匯公學為“匯學”,
徐匯公學的學生簡稱“匯學學生”。如有這樣一段記載:“上海徐家匯定例:向于每年
耶穌圣體瞻禮之后主日,舉行迎圣體大禮。……是日,教友來賓之來瞻盛禮者,……暨
修道院修士、匯學學生、土山灣學生及圣母院女學生等,并中西樂隊,或誦經文、或執
花枝、或持旗幡、或作音樂,整隊徐行,備極嚴肅,一路但見花枝招展,旗幡飄揚。…
…”[18]
公學的師生有時也簡稱自己的學校為“匯學”。有一位名叫張克方的同學,曾在1929年
法文補習甲班就讀,他在《匯學雜志》乙種第三年第五期撰寫過一篇文章,題為《我求
學的經過》,詳細談了他來徐匯公學求學的情況:
八月二十號,法籍巴主教命我投考上海徐匯公學,所以略加預備,于二十五號乘漢平到
漢口,休息數日,七號同巴主教乘輪,十號抵滬,便乘電車入校。還沒到學校內,就看
見一片高樓,十分體面,我道:“這是什么地方?”原來就是我盼望的徐匯公學,不久
到了校門,校役引我拜謁校長,然后投考,幸被錄取,就達到我入校的目的,我是何等
歡喜呢?至于學校中一切設備,我在別處學校,從不曾見過的,校舍為四層樓房,高縱
云霄。學生四五百名,每日上下課,有電鈴報告,中間為大禮堂,內有玻璃閱報廚一,
廿四史一部,鋼琴風琴各一,還有圖書館,內置古今中西的書籍,以備學生課暇來看,
藉增智識。二層有理化室,內有各種物理化學的試驗器械。自修室,臥室及課堂,均甚
清潔整齊,操場三四,另有大者以為大運動之用。校舍后還有沐浴室,學生得輪流沐浴
,殊合衛生之道。總之,學校的一切,我在他校從沒見過的。我寫到這里,把我求學的
經過,已經述說完了,就此把筆放下。這時自修室的電燈,一明一暗,好像和我共同表
達同情似的,所以我們要恭祝匯學萬歲![19]
最后,他動情地恭祝自己的母校萬歲,并將其稱為“匯學“。
另有一位學生名叫金錫初,寫過一篇題為《今秋之入學感想》的文章,其中這樣記道:
光陰迅速,轉瞬假期已過,而開學之日又來。然此歲歲常事,司空見慣,無甚希罕。而
今秋入學有使余作深沉之感想者,即見匯學仍匯學也,而校中師長更調無盡:院長新,
校長新,監學新,即我校之學制亦舍舊而就新,加以新生眾多,滿校頓呈一種斯氣象。
余昔一中二年級生耳,今以學制更調,竟一躍而為中學四年生,亦可謂更新矣。
開學之翌晨八時,全校學生集于大禮堂,行拜謁師長禮。新院長萬公形容端肅,以誠懇
之情意,操國語而向諸生作十五分鐘之訓辭曰:“世界一社會也,一國一鄉一小社會也
,社會之優劣之盛衰,全系乎社會中之秩序典章;如主事者克盡厥職,統治有方,會中
人服從會典,恪守法律,則社會之興盛有期,社會之鞏固可卜。我匯學人數雖少,然亦
可謂一社會:我輩為師為長,職在保護校規,發揚三育,爾輩學生之職,則在虛心受教
,謹守校規。……可愛學生,勉之勉之!”[20]
文中多次提到了“匯學”,甚至新任的萬院長(即指萬爾典,Joseph Verdier)也稱“我
匯學”。[21]金錫初一直是徐匯公學的學生,在“徐匯公學1926年畢業班名錄”中可以
查到了他的名字,是高等小學三年級甲班的。到1929年寫這篇文章時,他已是中學四年
級學生。[22]
1932年后,徐匯公學易名為徐匯中學,仍簡稱“匯學”,但也有稱之為“匯中”的。
徐匯公學內有匯學書庫,為天主堂藏書樓六大書庫之一。[23]除匯學書庫附于徐匯
公學外,其他五大書庫分別為:天文學書庫,附天文臺內;博物學書庫,附博物院內;
耶穌會讀書修士書庫,藏神學哲學書及雜志,附震旦大學內;江南修院書庫,藏哲學神
學及拉丁文書;中西大藏書樓。樓在徐家匯天主堂之東北,中文書30萬卷,貯以六室;
西文書4萬余冊,以拉丁文、法文為多。
匯學書庫經過歷年采備,藏書漸多,且極富特色。由于徐匯公學自1904年以來一直采用
分院制,所以在1930年代之前,公學各院均設圖書室。后各院圖書室合并,形成了一定
的規模。1912年,江蘇省立第二師范學校學生曾造訪徐匯公學,非常羨慕該校的藏書:
“外國書籍,固無不備,而中國之經史百子尤多,真我國藏書家所不逮云。”[24]匯學
書庫珍藏了不少中國經史子集類書籍,也從國外采購了外文版圖書,圖書館至今藏有18
50年法文版LANGUE ANGLAISE等書籍,還有上海土山灣印書館出版的一些外文書,如GeO
GRAPHIE de L’Empire de Chine.1905.(《法文中國坤輿略志》)、GRAMMAIRE FRAN?
AISE eLeMENTAIRE.1909.(《法文初范》)等。匯學學子對母校的藏書也極為自豪:“我
們的圖書館,無論設備、藏書、管理……都相當的完美”。[25]但在抗日戰爭時期,“
敵寇強占了我們的校舍,限令我們如期撤退,于是圖書館便在短短的時期中搬空了。這
樣一個圖書館,我們為了要保存設備,所以把書架、擱樓……都拆了搬出,其匆促,其
損失,不難想像而知了。”[26]
“文革”期間,徐匯中學再次遭受重創,但“一部分干部、教師克服重重困難,盡力保
護學校設備,因而藏書十二余萬冊的圖書館和實驗設備基本得以保存。”[27]這是不幸
之中的萬幸。幾十年后,當我們編纂校史,研究徐匯公學的歷史,在學校圖書館里,翻
閱早期的那些《匯學》雜志、“匯學課本”,整理蓋有“匯學”與“公學”等字樣的中
外藏書,心中的那種感受難以言說,亦悲亦喜。特別要感謝當年用心血在盡力保護這些
圖書設備的徐匯教師員工(其中有丁宗蘊女士等),是他們的守護,為這所學校的傳承留
下了一份珍貴的財富。如今的徐匯中學圖書館,藏書約10萬冊,其中1949年版圖書有1萬
余冊。
在這所學校的歷史上,曾創辦過一些刊物,其中就有《匯學雜志》,分甲、乙種。
《匯學雜志》(EN FAMLLLE),創刊于1922年,主要用法文撰寫,間有一些文章用中文
撰稿的。《匯學雜志》基本上每學期一期,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印刷質量較好,每期
的頁數逐期增多,如第1期18頁,第2期30頁,第3期44頁,第4期51頁。《匯學雜志》中
保存了大量反映徐匯公學歷史的珍貴資料,包括師生活動、校園生活、匯學試題、學生
習作,等等,一些內容的記載非常詳細,并配有大量圖片。《匯學雜志》是研究匯學歷
史的重要文獻之一。1926年又刊印《匯學雜志乙種》。[28]
在課程的設置上,徐匯公學經過多年的積累,逐漸有了自己的課本,這些課本稱為“匯
學課本”或“匯學讀本”。
徐匯公學作為近代中國最早成立的新式學校之一,很早就有自己的課本。這些課本用多
種文字編撰,涵蓋了各個學科,其中有泰西科學、哲學宗教、世界歷史、地理、國文、
法語、英語、拉丁語、音樂、體育等。此列舉數種:國文有《古文拾級》(上海土山灣
印書館1909年版,后多次印行)等。世界歷史方面,清光緒年間公學學生即需要選讀《
希臘志略》、《英法俄德四國志略》等書籍,后有了意大利人翟彬甫司鐸原著、南匯李
問漁司鐸重譯的《通史輯覽》(土山灣慈母堂版,1915年已是第2版)作為“匯學課本”
,另有徐匯公學印行的《世界歷史課本》等。自然科學方面,編有天文、物理、數學、
化學、生物、地質諸科課本,如《透視學撮要》,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917年版,由校友
潘谷聲撰序。地理課本有《地理撮要》(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907年印行)。哲學宗教方
面,徐匯公學編有《辯護真教課本》第一冊(多次重版,至1925年已是第4版),另有《
天主實義》、《修身西學》、《圣教鑒略》、《明末清初灌輸西學之偉人》等教本或參
考書。外語方面,英文有A METHOD OF LEARNING TO READ, WRITE AND SPEAK ENGLISH.
(《英文捷訣》,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899年版)、A CLASSIFIED CONVERSATION.(《分
類英語》,1905年版);法文有GRAMMAIRE FRAN?AISE eLeMENTAIRE.1909.(《法文初范
》,徐家匯土山灣1909年版)等;拉丁文有LATIN? LINGU? ELEMENTA .(時譯《辣丁文
入門》,“匯學辣丁讀本”,徐家匯土山灣1927年)等。音樂課,有《徐匯公學音樂課
本》(上海土山灣印書館1914年版),此外學校先后編有《風琴小譜》、《徐匯公學唱
歌集》等。體育有《足球戰術》(陳天祥著,“徐匯中學青年叢書之一”,新科學書店
1947年印行)等書籍。這些均為徐匯公學及私立徐匯中學時期學生所用的教材或閱讀書
籍。
這里,還要提一本徐匯公學早年編寫的書籍,名為《匯學課藝》,刊印于清宣統三年(
1911年)。在該書的“緒言”中,編寫者有一段敘述:“匯校開創以來六十余年,中西
學本并重,成長去者已不可屈指數。自今院長監理本校,改訂新章,益趨重國學,迄今
已三學期,公乃謂予曰:‘盍將學生試藝之佳者選取若干首刊印之,藉覘學生進步如何
?且以資逐年之比較焉。’予以學生程度未優,不免貽譏大雅,請緩之。”[29]后在院
長的勸說下,唐家麟“乃謀諸國文教員胡君嘯云、王君鑒林等,選取各班學生試藝中稍
無疵病者”,選取若干編撰成冊。 [30]于是,有了這本《匯學課藝》。從內容上看,都
為學生課藝之作,前為論說、算學,后為匯學雜志,匯學雜志所記內容有考題、游藝會
等。考題部分收錄了公學各年級的不少考題,有的分筆試與口考,如筆考部分有:修身
(圣學)、經學、歷史、文典、西史、地理、代數、理科、圖畫等考題,口考也分經學
、國文、尺牘、歷史、文典、西史、地理、代數、理科等。
“匯學”蘊意,從更深的意義上說,是揭示了這所學校的辦學之道。《匯學課藝》的編
寫者很早就表明自徐匯公學創辦以來,該校一直是“中西學本并重”。后來的公學主持
者更把“中西并茂,文章科學俱全”寫入了《徐匯公學校歌》,學子傳唱,代代延續。
從徐匯公學到徐匯中學,這所具有歷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其辦學理念也高度濃縮在“匯
學”兩字之中,具體可表述為“古今傳承、匯學東西”。
匯學的“變”與“不變”
匯學創辦時間早,歷史積淀深厚。走過了160年,風雨滄桑,學校經歷了各種各樣的“變
”:辦學條件不斷變化、教育宗旨前后有異、管理體制差異亦大,具體而言,包括校舍
更新、校園變遷、學制演變以及學生來源、教師隊伍、課程設置,等等,從校園到校徽
、校歌,160年來都發生了較大變化。
但這個學校也有諸多的“不變”,這體現在很多方面:
首先,160年來,校園面積雖有增損,有大有小,校舍亦時新時舊,但校址始終不變,位
處徐家匯。
其次,校名基本沒變,無論徐匯公學、徐匯中學,均可統稱“匯學”,以徐家匯地名為
校名者未變。
第三,學校的一些設施尤其是圖書資料,即承續匯學書庫的珍藏,經歷年采集,漸具規
模,期間雖歷盡磨難,但很多圖書與設備一直保存,彌足珍貴,匯學的文脈由此得以延
續。
第四,校徽與校歌代表著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體現了一所學校的精神風貌,匯學的校
徽、校歌在百年間屢經改動,但不少內容得以繼承,一些元素得以汲取。
第五,辦學理念的傳承。被徐匯師生尊稱為“老博士”的徐寅(1960年7月始任副校長,
1978年升任校長)曾意味深長地說過:“解放前的徐匯中學以管理嚴格、教學認真著稱
。由于辦學宗旨,為什么人服務問題與新中國的教育方針相徑庭,解放后受到批判是理
所當然的事。但是,解放后徐匯中學……與解放前徐匯中學的100年并不是截然分割。學
校的發展,與一切事物的發展一樣,總是批判了舊的不合理部分,而繼承其合理部分,
并賦予以時代的要求,而發揚光大的。”[31]從公學時期的“三育”教育,到解放初期
徐匯中學落實“全面發展”的教育思想,再到最近十幾年徐匯中學提出的“多彩發展”
教育理念,一百多年來,匯學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延續,這是一種真正富有內涵的
傳承。
這里,我們對匯學的校徽、校歌作一些介紹。
關于匯學的校徽。徐匯公學盾牌校徽圖案,較早見于1909年。1920年又出現了一種校徽
圖案。1931年4月對校徽進行更改,更新后的校徽,盾牌中間是一把象征教會(十字架)
和力量的劍。劍的兩側是小篆體的“徐匯”兩字。盾牌的周圍為拉丁文“LABORA”,“
SICVT·BONVS”“MILES·CHRISTI”。1934年的校徽圖案又有些改動,在“劍與盾”的
背后映襯著青樹枝。[32] 此校徽圖案一直沿襲到1949年。2000年,在徐匯中學舉行建校
150周年慶典前,參考1931年的盾牌校徽,進行了重新設計。保存了古樸的小篆體“徐匯
”和盾牌外形,意為徐匯的辦學傳統一脈相承;中間用五角星代替了原有的劍,意為百
年匯學培育的英才猶如蒼穹中璀璨的星光熠熠生輝;周圍的文字,頂部為數字“1850”
,告知了匯學悠久的歷史,兩側為漢語拼音和英文“徐匯中學”則預示了新時期的徐匯
中學將走向世界。
關于匯學的校歌。徐匯公學很早就有校歌,在《公學歌唱集》中收錄了幾個不同階段的
校歌,如依納爵公學歌、徐匯公學校歌、徐匯公學新校歌等,其中“徐匯公學校歌”歌
詞為:
徐匯公學,滿堂濟濟群英,此日少年,他時中國主人,任重道遠,何以仰答昇平,努力
努力,爭期學業有成,努力努力,爭期學業有成!
體育自古最重,提倡尚武軍容,志氣豪身軀強,群髦振校風,處此競爭時代,優勝
劣負不同,恢張進取能力,年少盡英雄。
智育中西并茂,文章科學俱全,公學流風余韻,嗣響六十年,緬想徐公文定,藝文
造極登巔,我輩室居近此,爭猛著祖鞭。
德育學子精神,服從法律科條,養成公私兩德,自治毅力高,依納公學主保,嘉言
芳躅非遙,會取文明氣象,神化我同胞。[33]
新時期徐匯中學的校歌歌詞為:
徐匯校園,到處苗木青蔥。今日少年,他時建設英雄。復興中華,使命
牢記心中。任重道遠,猶憶徐公馬翁。努力刻苦,爭取學業成功!
培養高尚情操,樹立時代新風。發展多彩個性,開拓創新為重。育成奮
斗精神,勇攀科技高峰。明日長大成材,定為祖國爭榮。
百年來,匯學校歌的歌詞與時俱進,多次修改,但曲調始終未變,旋律依舊。一位身居
海外數十年的老校友這樣寫道:“無論身處何方,無論多么艱難,我都會咬緊牙關對自
己說:我是中國人,我是徐匯人。我會在心中把當年曾讓我們熱血沸騰的徐匯校歌一字
不差地默唱。唱起校歌,我就會想起心心相印的祖國,想起恩重如山的師長,想起親如
手足的同學,我就會樹起信心,增添力量,更加奮發努力。”[34]多少代徐匯學子,聞
聽校歌,都會心潮澎湃。校歌的力量是強大的,緊緊地將徐匯學子的心與母校連在了一
起。
160年的辦學經驗
匯學是近代上海開辦最早的新式學校之一,其歷史如此悠長綿延,內涵如此豐厚精彩,
這在上海乃至中國的中學校史上也是罕見的,在變與不變之間,這所學校有不少值得總
結的經驗與教訓。在這里,我們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真正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
早在19世紀中葉公學草創時期,晁德蒞等人在就構設了“三育并重”體系,結合中西方
辦學傳統,循循善誘,因材施教。體、智、德三者并重,后來還寫進了《徐匯公學校歌
》之中,“三育”教育不僅成為這所學校的立校理念,更彰顯出這所學校的辦學特色。
在百年實踐中,匯學一直以“師資雄厚、管理嚴格、教學認真、發展全面”而稱譽海內
外。這一傳統在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又得到了傳承與光大,在上個世紀90年代,徐匯中學
的汪勁松校長認真總結了學校的辦學歷史,在實踐中發現“抓住學生興趣發展,可以促
進學生全面提高。”[35]在此基礎上,汪校長提出了“多彩教育”的辦學特色,其主要
內容可以表達為:“世界是豐富多彩的,需要豐富多彩的人才。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
特長也是豐富多彩的,只有當學生豐富多彩的愛好、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發揮時,豐富多
彩的人才才會涌現,未來的世界才有更精彩。”[36]此后幾年,徐匯中學又進一步發展
與完善了“多彩發展教育”的辦學理念。從“三育”到“多彩發展”,雖然表述方式與
內容不同,但其辦學的實質,都體現了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出發點與立足點,其間具有
一定的繼承性,并賦予了時代的新內容。
(二)志存高遠,高尚愛國,使命意識強烈。
“愛國榮校”是匯學發展的另一條主線。早年的公學校歌中有:“此日少年,他日中國
主人,任重道遠,何以仰答昇平,努力努力,爭期學業有成!”后來的新校歌中也有:
“可愛的中國英雄年少,聰明特達志氣騰霄,更可愛愛國心熱如燒……”[37]時時激勵
學子熱愛國家,報效祖國。作為一所教會學校,不容否認,徐匯公學的辦學宗旨有為教
會服務的一面,故在其章程中就寫道:“期造就我熱心高明之教友人才,對于教會為真
切信仰之教民,對于國家為高尚愛國之國民。”[38]同樣也不能否定,學校一直強調“
能使人人認識自己真責任及對于國家社會種種道德上之觀念。”[39]百年來,學校始終
以“高尚愛國”激勵學生,所以才會涌現“愛國老人”馬相伯等一批杰出校友、優秀學
子。在國家、民族危難時刻,徐匯學子能挺身而出,救助同胞,抵御外敵,以實際行動
承擔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
(三)崇尚科學,文理兼重,中西貫通。
“中西并茂,文章科學俱全”是匯學的辦學傳統。創校之初,教學以國文為主,這與耶
穌會自明清以來長期在華實施的“適應”政策有關,滿足中國的科舉制度,以吸引中國
的精英階層入教。所以,早期的公學要求新生專讀國文,包括讀古文、練字、作文等。
古文課以《四書》、《五經》、《古文觀止》等為教材。與此同時,學校也教授西學,
讓程度較優的學生兼讀其他學科,例如法文、唱歌、音樂、圖畫等。1859年,“為了適
應進修院的與求進耶穌會的學生們的需要”,徐匯公學又開設拉丁課。[40]值得一提的
是,公學的學生對這些學科的愛好與吸收能力,使教師們感到驚奇。對此,晁德蒞曾寫
道:“尤可注意的是,這些中國兒童對一切都能一蹴而就;盡管他們學習的時間不多,
而且我們教師們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工具也不能盡如人意。可是我們已看到,他們定是大
有前途的。”[41]1905年中國科舉制度廢除后,學校便迅速引入“泰西科學”,在課程
設置上也做了重要變動。此后,公學教育在科學、人文、藝術等方面均衡發展。泰西科
學注重實驗,學校很早就有了理化實驗室,后來又添置各種設備,聲、光、熱、電、氣
、力學等實驗儀器,一應俱全,又采集了藥品、礦物標本、生物標本等,陸續建起了化
學實驗室、物理實驗室、生物實驗室等,學校每周有規定的實驗課程。徐匯公學周邊設
有天文臺、氣象臺、博物院以及圖書館、雜志社、印刷館等大量文化機構,從《匯學雜
志》所載的學生文章來看,匯學學子經常出入于這些地方,這也有利于增加學生的探求
興趣,拓展學生的觀察視野。與此同時,外語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與載體,在
匯學受到高度重視,1904年學校規定“學生除中文外,可于英、法兩種文字中任擇一種
學習之,其程度較高者,即以法文或英文授算學、物理、地理、歷史等科。” [42]英語
、法語、拉丁文先后列入學校的重要課程,學校聘請富有學養的中外籍教師悉心教授。
尤其是法語教學,后逐漸成為匯學教學的一大亮點,在學校的一些重要場合或舉辦的一
些重要活動,均用法文演講。在《公學唱歌集》中,還收錄了不少法文歌。[43]在匯學
的辦學史上,中外文化交流一度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
(四)建立起系統、連貫的培養體系。
徐匯公學有高等小學、中學,其學制在1911年實行高等小學三年制、中學四年制。1932
年改學制,實行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三三制”,并易名徐匯中學。1940年秋,學校
將高中部與初中部劃分,另設為一院,“蓋高中生年歲較長,智識漸增,亟應培養自治
能力,充分發展自治精神,故於老校舍特辟高中一院。”[44]此時匯師中學并入徐匯中
學的中學部,規模更大。而徐匯中學的小學部,與匯師小學合并,但實際仍由徐匯中學
管理。百年來,匯學在學制、體制上雖屢經變化,但始終強調系統、連貫的教學體系,
其小學、中學在學科設置上具有一致性和連貫性的特點。如徐匯公學的學制規定,高等
小學三年,中學四年,預科學生專讀中文,高級小學生兼讀法文,中學生專讀英文和拉
丁文。同時,“本校中學畢業后,可升入震旦高等學校肄業。”[45]同屬天主教創辦的
學校,徐匯公學與震旦大學有著密切的關系。
震旦大學的前身為震旦學院,于1903年3月1日創立,由徐匯公學校友馬相伯為首任院長
,受耶穌會資助,院址在徐家匯土山灣北面。1905年,耶穌會派傳教司鐸南從周為教務
長,全面干涉校務,盡改學校舊章,引起學生公憤。5月,馬相伯辭職,學生亦相率離校
,另創復旦公學,震旦因此停學。1905年8月,震旦學院重新開學,由另一位徐匯公學校
友李問漁任總教習。1908年,震旦學院在呂班路(今重慶南路)上購地辟新校園,參照
法國大學規制建校,并獲法國政府和上海法租界當局資助。1912年,改稱震旦大學院。
1932年12月,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批準震旦大學立案,由胡文耀任校長,并設立以馬相
伯為首的董事會。自震旦創立之日起,就與徐匯公學有著深厚的淵源,這主要體現在幾
個方面。首先,在震旦學院的創立過程中,無論是馬相伯,還是李問漁等人,徐匯公學
的校友對震旦的創建與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其次,由于匯學學生可直接進入震旦深造
,所以,匯學與震旦在一些課程設置上具有連貫性。“凡欲修高等科學之學生可入震旦
學院,惟中文必須深通方為合格,至英法文該校亦由初級起授,學生無預知之必要,然
法文能提前課讀甚屬有益,因可按其程度插入該校預科或高等科也。”[46]作為震旦預
科,徐匯公學在課程設置上也盡量配合大學的課程設置。在徐匯公學創辦的EN FAMLLLE
(《匯學雜志》)中,經常刊登升入震旦大學的學生名單。此外,徐匯公學在圖書設施
的購置方面,也注意與震旦的銜接,如大量采購法語、生物、醫學、法學類書籍,就是
充分考慮到不少匯學學生畢業后會去震旦大學攻讀醫學、法學等專業的因素。第三,徐
匯公學的校長、教師不少有震旦大學背景,兩校教師相互兼職。如徐匯公學校友潘谷聲
,兩次出任徐匯公學校長,后為震旦大學副校長兼哲學教授;張伯達,法國巴黎大學博
士,后為徐匯中學校長,1947年兼任震旦大學文學院院長。在張伯達任校長時期,徐匯
中學“當時請了許多有學問的老師,有些是大學教授。張校長自己是法國的文字學博士
。徐匯教師陣容,非常強大。在上海的中學里,可說是數一數二的。”[47]徐匯中學的
不少老師如陳夢炎、李樹遠等均在震旦大學任教,而袁海濤、蔣承蔭、朱企曾、方善粹
、潘仲飴等多位教職員工,又同時在震旦大學求學。[48]除可升入震旦大學外,從匯學
畢業后也有不少直接赴歐美留學的。所以,連本地的鄉鎮志也特意記了一筆:“(徐匯
公學)畢業后,升入震旦大學院,或送外洋專科肄業。[49]
無論是徐匯公學時期,還是私立徐匯中學階段,其內部均有連貫的教學體系,從小學到
中學,乃至后期與境內外著名大學的銜接,其課程設置、人才培育具有系統性。完整的
教學體系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由此也使得這所百年學校聲名遠播。
最后,我們就本書所依據的文獻檔案作一點說明。要深入挖掘這所學校所蘊含的豐厚內
涵,解讀這所學校160年發展的歷程,一個重要的基礎就是相關材料的獲取。本書所涉及
的資料主要分幾個部分:(1)中外文報刊雜志,包括《申報》、《圣教雜志》、《匯學
雜志》(EN FAMLLLE),等等。(2)檔案文獻,這部分資料比較分散,有的在上海市檔
案館,有的在徐匯區檔案館,有的在徐匯中學的校史室與檔案館,還有相當部分資料被
海內外的一些教會機構所收藏。(3)“匯學課本”與匯學書庫收藏的書籍,借助這部分
圖書,可以了解不同時期這所學校的教學內容與課程設置情況。(4)來自文集、筆記以
及地方文獻方面的記載。(5)校友名錄、教師名錄,從中了解不同時期在這所學校就讀
的學生或任職的教職員工的籍貫、職業、身份、教育背景、生活狀況等。(6)校友的口
述回憶,這是幾代徐匯學子的記憶,這是“學校生活記憶的再現”,豐富而生動,但要
結合相關檔案文獻資料,有些回憶是不準確的,需要核實引證。此外,我們在海內外一
些機構臺北徐匯中學及廣大校友的幫助下,還收集到不少高質量、富有人文內涵的歷史
圖片,其中不少是首次發現。
走過160年的徐匯中學,校歌依然高唱著一百多年前的旋律,秉承“崇尚科學、愛國榮校
、個體發展”的辦學傳統,發展創新,歷久而彌新。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65.141.1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16658621.A.054.html
之”“試略言印度宗教之派別”
※ 編輯: wladimir (223.65.140.247), 11/26/2014 19:51:4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