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夫君傳了一篇文章給我,上面是某個高中生在社群軟體上抱怨自己的爸爸,說爸爸不讓自己換蘋果手機。
爸爸的意思是他還是位高中生,不需要用蘋果手機,免費的續約將就著用就好。可是高中生氣哺哺的說因為班上的同學都用蘋果手機,這樣自己很丟臉,會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
這篇文章讓我想到那天在車上跟瑪奇朵聊天,她說她真的好想要一隻小米手錶。
這已經是她第N次跟我提到小米手錶,後面還接一句:「在我生日的時候妳應該就要買給我了!」
「姊姊,沒有人應該要為另一個人做什麼!」
聽到她說的話,老實說我覺得有點訝異,於是我這樣回她。
「可是我的生日,不是本來就應該要得到禮物嗎?」
「姊姊,妳知道妳的生日還有另外一個含義嗎?那就是媽媽是在那一天千辛萬苦地把妳生出來,嚴格來說,那天是母難日,妳反而要謝謝媽媽才對。但是我跟爸爸還是每年都送禮物給妳,妳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們想祝福妳又長大一歲,這是我們的心意,不是我們應該......」
「妳以前又沒有跟我說......」
「那妳現在知道了吧!我不是說我不買給妳,只是我不確定這個東西適不適合現在的妳。」
「嗯!」
話鋒回到小米手錶,我實在太好奇為什麼她這麼想要小米手錶了。
「因為它可以看時間、可以當計步器、可以測量心跳......」
瑪奇朵一一說出它的的功能。
「妳已經有手錶了,那妳很需要計步器跟測量心跳嗎?妳是想成為運動員嗎?」
「沒有......」
「那看來妳目前好像找不到一個一定要買小米手錶的理由。不過沒有關係,其實媽媽也不太清楚小米手錶有什麼功能,我也不知道它的費用我負不負擔的起,我回家查一下後跟爸爸討論完再回答妳。
「如果適合妳,我們也負擔得起,那我們就會買給你;如果我覺得不適合妳現在使用,我可能就會再觀察看看妳什麼時候適合;如果太貴我們買不起,我會跟妳說妳可以買,但是可能需要自己存錢喔!」
—
以前,很多時候我也會在一開始就跟孩子說一口頭頭是道的道理,有時候是因為「我覺得」他們不需要,有時候是「我會擔心」他們變得不珍惜。
但是在李雪的《看見孩子的存在,讓愛流動》這本書裡,她這樣提到——
『不要評判孩子的慾望,講一堆理由證明孩子不應該提這個要求,甚至自欺欺人地說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好。孩子需要什麼,就是需要什麼,這個需要可能在父母眼裡根本不必要,但在孩子心裡,那就是他想要的。無論父母買不買,都請尊重孩子的慾望。可以不滿足,但 #不必評判慾望,#孩子自己會形成慾望和現實之間的關聯。』
那父母應該怎麼做,李雪在書裡提到 #父母只要誠實回應孩子的需求即可。
如果大人有能力也願意,那就輕鬆愉快地滿足孩子;如果沒能力,或不願意,那就坦白地跟孩子說:「我的能力不夠,沒辦法買給你」或者是「我就是捨不得花錢買」。
這樣孩子會讓孩子知道,不能得到這個東西不是他的問題,不是自己配不上這東西,將來可以告自己的努力得到他想要的東西。
—
現在的我,完全可以理解那位高中生他「會覺得丟臉、會覺得在班上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的感受,我認為他有他自己的想法是沒有錯的。
但是,如果親子之間的溝通只在一句不需要或是一句很丟臉這種表面的問題上打轉,可能就會發生像這位高中生跟爸爸的衝突一樣的事件。
我覺得親子關係之間的溝通,是非常仰賴大量理解跟同理的。
「為什麼你會想要?」
「為什麼會覺得丟臉?」
如果親子之間可以更靠近心裡,可以更試著去了解對方的想法,我相信兩邊的摩擦與衝突,會減少很多。
#你的小孩敢跟你說出內心真正的想法嗎?
這就是你們心夠不夠靠近彼此的證明。
#我跟瑪奇朵的心很近
#但跟拿鐵的還有段距離😅
#繼續加油努力💪💪💪
不必評判慾望 在 四隻小人一個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天接到瑪奇朵,她立馬跟我說:「馬麻,隔壁同學換了新書包耶!可是她的舊書包沒壞.....」
沒等瑪奇朵說完,我下意識地認為瑪奇朵想跟我說她也想換書包,便霹靂啪拉的開始講道理。直到瑪奇朵開口說:「馬麻,我的意思又不是我想買新的......」
原來是我誤會她了。
之後我一直在思考這件事,後來在《看見孩子的存在,讓愛流動》一書裡看到了下面這個章節,我才知道,原來我還是習慣用自己既有的觀念套用在孩子身上啊!!!!!(掩面+當媽怎麼這麼難呀)
『「三代出貴族」指的不是必須累積三代的財富才能培養出貴族,而是指內心的匱乏經常要經歷三代以上才能轉變。不是貧富,而是父母對金錢的態度直接決定孩子經來能否豐盛。很多父母不願意痛痛快快地給孩子買東西,花錢的同時反覆強調「金錢來之不易」、「要珍惜東西,不可以浪費」等,孩子由此得到的仍是匱乏感,還有愧疚感,將來他跟金錢的關係也將沈重而艱難。
(中略)
如果父母經常傳遞的資訊是「計較物質是可恥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就可以了,那麼孩子未來很可能收入一般,在賺錢上不思進取,同時又物慾難填,不清楚自己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盲目囤積。
(中略)
有人問,是不是要百分百滿足孩子的慾望?#滿足還是不滿足孩子的慾望,#取決於父母的能力和意願。有能力,也願意滿足,那就輕鬆愉快地盡情滿足,多多益善;沒能力,或者不願意滿足,那就直言相告:「我暫時沒有能力滿足你」,或者「我就是捨不得花錢」。#父母不需要完美,#但至少要誠實。#誠實的父母,#即使孩子得不到滿足,#也會知道那是父母的問題,#不是自己配不上,#將來依然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過上豐富的物質生活。
(中略)
#不要評判孩子的慾望,#講一堆理由證明孩子不應該提這個要求,#甚至自欺欺人地說這麼做是為了孩子好。孩子需要什麼,就是需要什麼,這個需要可能在父母眼裡根本不必要,但在孩子心裡,那就是他需要的。無論父母買或不買,都請尊重孩子的慾望。可以不滿足,但不必評判慾望,孩子自己會形成慾望和現實之間的關聯。』
—
打到這裡,順便跟大家分享這位作者提到的另一個見解:限制是偽造的愛。
對於孩子吃糖、看電視這兩件事,是很多爸媽的死穴。但作者認為父母不必這麼操心憂慮,因為她認為沒有人會跟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過不去。
『為什麼一些人會在無限制的情況下把自己的身體搞壞,比如酒精成癮、藥物依賴,甚至吸毒?有得孩子真的會整天捧著iPad,智力發育低於同齡人。#每個頑固的壞習慣背後,#都是匱乏愛的痛苦吶喊。如果內心的某個空洞長期得不到愛的填補,就只能往裡面塞酒精、藥物、電視、網遊、濫性等,但永遠也填不滿。
(中略)
每個人成為自己現在的樣子都有很深的原因。我們可以不理解,但要對現狀有一些尊重,避免妄自尊大,用自己為是的「正確道理」去改變他人。#若真心為孩子好,#愛比教育重要一萬倍。』
—
這些對我來說都是之前在書上比較少看到的理念,分享給大家一起反思。
我常常在想,如果教養有絕對的對或絕對的錯就好了,這樣至少我們可以知道怎樣做是OK的,怎樣是不OK的。但實際上就是沒有,所以教養真的好難啊!
然後我居然在生完四個小人後才發現這個驚人的事實......
#這不是蠢是什麼🤷♀️
#只好見招拆招囉
#照片沒什麼意思只是想說我就算下巴很長但還是巴掌臉喔啾咪😘
不必評判慾望 在 Rex & Queena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可以不滿足,但不必評判慾望,孩子自己會形成慾望和現實之間的關聯。』 ... 但作者認為父母不必這麼操心憂慮,因為她認為沒有人會跟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過不去。 ... <看更多>
不必評判慾望 在 不必爭辯。聰明人的處世智慧:位置不同,少言為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認知不同, 不必 爭辯;三觀不合,浪費口舌。曾國藩就給自己立過一個“三戒”的規矩,即“戒多言、戒忿怒、戒忮求”,即少說話、少發脾氣、少點 欲望 ,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