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獎贈書活動】《WOL大聲工作法》x2本
#第一本掛名推薦的書 #竟然在唐鳳隔壁 #名字要取筆畫少的
🙋「工作」對你來說,是什麼樣的存在?是一種「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還是一種「有趣的貢獻和自我表達的方式」?讓我驚喜的是,我遇到了一本好書,書中提供一種具體可執行的方法,引導我們從工作的倦怠走出來,邁向更有意義的貢獻和更有連結的人際關係。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working-out-loud/
【我要大聲推薦的一本書】
這本書的書名是《WOL大聲工作法》,作者是「大聲工作法」的創始人約翰.史德普(John Stepper),他提倡企業營造出更開放、協作的文化,也協助個人開創更好的職涯。他提倡的這個方法已經推廣到六十幾國,遍布各行各業,創造出許多熱烈交流的職場社群和專業圈。
這是第一本我以「閱讀前哨站 站長 瓦基」掛名推薦的書。當初出版社跟我接洽的時候,先提供了這本書的書稿給我看。我瀏覽了內容之後,發現作者在說的事情,處處充滿了我自己的職場心路歷程,到現在經營〈閱讀前哨站〉公開分享文章之後,整個人感到改頭換面的樣貌。
我在高科技業的九年職場經驗,歷經熱血青年到資深老手的轉變,從熟稔業務後的被動心態到充滿動力的主動貢獻。這本書,讓我得以重新檢視這段懵懂的轉變之旅。作者提供的建議與指引,也讓我深感共鳴和啟發,我已經迫不及待把書中的行動指南拿來實踐活用。
【「WOL大聲工作法」是什麼?】
根據作者的定義,WOL(Working Out Loud)指的是一種主動「公開分享」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建立人脈圈,讓同個人脈圈的所有人都能互相分享及回饋,形成正向循環的一種工作方法。他在以下這段獻給台灣讀者的影片裡,詳細說明了這件事:
「這種方法的核心,在於給予人們機會,一個貢獻一己之長的機會,這是一種貢獻及表達自我的方法。不是為了追求人氣、出名或炫耀,而是為了助人。你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當你這樣做時,你為自己塑造了聲譽、獲得其他機會、培養他人的信任與關係。」
作者在書中用了五個章節說明WOL的重要元素,他也在每個章節後面提出許多問題,讓你用一種做練習題的方式,回答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及把一些建議付諸行動。
1.有意義的探索:針對想做的事、想過的生活,找到連結並開始實驗。
2.人脈關係:建立有人情味的人脈及找到新的關係。
3.大方分享:樂於分享、不吝給予,秀出自己的價值。
4.工作能見度:讓大家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或任何有助於他人的回饋。
5.成長心態:允許犯錯、困難時求助,一種想要變得更好的心態。
出版社也將這些行動步驟和練習題目,濃縮成一本練習小冊子。因此,這本書其實可以分為「書籍本身」和「12週練習隨身本」,這篇文章先跟你分享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在數週之後的文章,我會再和你分享我使用12週練習隨身本的步驟和心得。
【這本書掛名推薦者的共通點】
大聲工作法最重要的行動就是「公開自己的工內容、正在做或學習的事情」,我是以文字和聲音的形式,分享自己透過閱讀之後的「所學、所想、所做」。底下延伸介紹其他掛名的推薦者,他們都是聲量和經歷百萬倍於我的厲害人物:
具有「天才IT大臣」美譽的行政院數位政委 唐鳳 ,她完全公開透明自己所有會議記錄、發言,在網路上都查得到(詳見工作紀錄)。她也善用數位技術的創新,讓自己成為連結各方、解決問題的開放平台。最近天下親子推出《唐鳳:我所看待的自由與未來》這本新書,直接排進我的待讀書單。
我很欣賞的自雇者 劉奕酉,是一位職人簡報與商業思維專家,他持續公開分享離開高科技業幕僚之後,成為自雇者以來的心路歷程,內容涵蓋他鉅細靡遺的思考步驟,以及不斷蛻變、不斷進化的獨特市場價值。他最近出版《高產出的本事》書中紮實的思考脈絡讓我感到佩服不已。
知名學習平台「大人學」的共同創辦人 張國洋,以管理講師與專案顧問的角度,分享許多對職場新鮮人帶來深刻啟發的文章,在著作《大人學選擇》裡面更分享了身為一個大人,該如何運用獨立思考的方式做出人生選擇。最近瓦基的文章也受到「大人學」的青睞,即將轉載過去幫助更多的年輕學子。
全台最大線上閱讀社團「閱讀人」的創辦人 鄭俊德,他曾在Podcast分享經營閱讀社群一路上的甘苦談,讓我深受啟發。同時我也很感謝他創立的Facebook社團「閱讀人同學會」,聚集了許多熱愛閱讀和分享的讀者,促進了無數的交流和討論,是每個愛書人不能錯過的好地方。
他們都透過公開分享的方式「貢獻一己之長,以對別人有趣又有益的方式來發揮潛能」。這不但塑造了自己的聲譽、創造更多的機會,也建立了群眾的信任與更深刻的人際關係。為什麼這種「大聲說出來」的工作模式,不但能帶給人們內心的滿足,還能建立外在的成就?
【強調大聲說出來的用意】
作者引用知名的「自我決定論」來說明,是什麼原因讓人們充滿動力?是什麼因素驅使我們採取行動?歸納起來,人類有三種內在的心理需求,分別是:專精(competence)、自主(autonomy)、關聯(relatedness)。當這些需求獲得滿足時,我們就會獲得激勵、充滿生產力、發自內心感到快樂。最棒的地方在於,「公開分享」剛好可以同時促進這三件事情:
【1.專精】
你可以透過公開分享的方法,表達你正在學習與改善的事情,還有你正在發展的新技能。並且,採取一種「成長心態」去面對所有的新事物。不用擔心分享還不擅長的事情會被取笑,因為你只要記得「你並非不擅長,你只是還沒擅長」,透過不斷的學習與成長,隨著時間增進自己的能力。
例如我一年半前,剛開始公開分享閱讀筆記的時候,也曾感到非常生疏跟擔憂,我不知道自己分享的東西是否有人要看。直到我偶然讀到國外筆者 Jakub Ferencik 的一段話激勵了我:「如果不為誰而寫,就為自己而寫。書寫是一種自我療程。」
隨著一篇又一篇讀書心得的產出,我治療了自己對職場上例行公事的煩悶,我彷彿抬頭看見世界的廣大,像個興奮的小孩子到處尋找有意思的書來讀。在我重拾生活的動力之後,回過頭來檢視自己的職場技能,透過閱讀導入更多元的思考策略,精進自己的領導與管理風格。
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獲得許多關於寫作技巧和職場經驗的讀者回饋,讓我再進一步調整自己的方法和步調。回顧來看,公開分享不但讓我得到了寫作專精的提升,也得到了職場技能專精的提升。
【2.自主】
擁有「自主」的心態,是我認為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這種心態可以讓人擁有自信、動能和動機。如果你覺得凡事都是別人指派好的,是自己被強迫這麼做的,那麼你很難感覺到任何的快樂。因此,盡可能把自己在做的事情,轉換念頭成:「是我決定這麼做的,是我選擇這麼做的」。
在我選擇公開分享閱讀的收穫和職場的經驗之前,我的心態偏向於「任由生命替我做安排」。這種念頭就像是電影《黑暗騎士》反派小丑說的「追逐公車的小狗」,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只管追的上眼前的事情就好。那種對工作感到「週一到週五的緩慢消亡」的景象,至今仍歷歷在目。
直到後來鼓起勇氣,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我發現自己有權選擇挑什麼書讀、挑什麼話分享、挑什麼主題延伸討論。我也開始意識到,這些文章產生出一種無形的「責任感」,我感覺到自己有責任,傳達出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內容。
因此,我意識到自己所做出的挑書和文章選擇,甚至是職場上策略的調整,都是我審慎評估後的決定。我也變得會去思考這些決定的背後,是基於什麼考量和取捨。用這種公開分享的思考脈絡,讓我知道自己擁有完全自主的掌握度,所做出的任何決定,都令人感到開心和無悔。
【3.關聯】
直到我開始在部落格上公開分享讀書心得之後,才發現有許多網路上的閱讀社群,來自各地的讀者分享著閱讀的心得與樂趣。許多前輩分享和回饋的觀點更是我以前從沒想過,這種思想上的衝擊總是讓我感到十分雀躍。
我一開始是在「PTT書版」和「閱讀人同學會」上面分享讀書的心得和收獲。能夠跟許多愛書人彼此分享和交流,是一件很令人感到開心的事。發表文章之後的留言回饋,有時候也會讓我發現許多專業領域之外的好書,從一本書,延伸閱讀到其他的經典好書。
透過公開分享自己的文章,讓我認識各行各業的人們,接觸我以前不曾想過的可能性。有時候也會有一種找到同伴的熟悉感,心想「有其他人跟我很像,我們可以一起發揮影響力」。公開分享讓我跟人們和社群產生了關聯,我的貢獻可以幫助別人,別人的回饋也讓我受惠無窮。
【對我最有啟發的段落:讚美即貢獻】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個段落地深深震撼了我。這是我曾經忽略的一件事,現在看來卻十分重要。作者提到,商業作家史考特.伯肯(Scott Berkun)在成為暢銷作家和熱門演講者之前在微軟工作,他寫了一篇文章記錄離職前跟同事的一段交流。作者節錄了文章裡三個完整的段落,:
我在微軟的最後一天,受邀做了最後一次演講。那場合很棒,我有機會向一群好友好的聽眾談重要的事情。後來一位我很敬重的同事走了過來,感謝我做的工作。我問他為什麼以前不說呢?他說他以為我早就知道了。他覺得,我可能經常聽到那些話。基本上,他不希望我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覺得聽多了讚美很煩耶!」還有什麼說法比這句話更荒謬的嗎?
這件事讓我想到,自己看過或讀過很多對我很重要的東西,卻很少回以任何讚美。我喜歡的書(或讀過幾十遍的書)、我喜歡的講座、我收到的好建議等等,但我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人。或者,我從來沒有花心思支持別人的成果。數十人說了實話,讓我變成更好的人;或是在別人不支持我的時候,繼續支持我,但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話對我有多重要。**我發現無數的行為對我產生了影響,而我卻從來沒有感謝過那些事,我因此受害而不自知。**原來我比這位在我即將離開公司時才感謝我的人還不如,他做了一件對他重要的事。他直接走過來,正眼看著我,表達感謝。我這才發現,那種感謝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的。
我以前從來沒有學到要記得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簡短的電郵、網站上的留言、握手與一句謝謝。我意識到,在我那扭曲的小小心靈閣樓裡,在一個布滿灰塵的黑暗角落,潛藏著一種想法。那種想法覺得,在那些情境下給予讚美,有損我的自我評價;讚美別人就是承認自己的某種失敗;也就是說,我把那種讚美與拍馬屁聯想在一起。現在我才知道自己以前有多愚蠢,因為承認別人的好比自己做得好更難。任何人都可以批評或接受讚美,但啟動正向交流才是有影像力的人的特色。
這段話,我重讀了很多次,回想起那些沒能說出口的讚美令我感到愧疚,打破自己吝於給予讚美的內心糾結,意識到有時候連一句讚美都懶的說是多麼的可惜。直到現在,我才體認到「原來給予讚美也是一種貢獻」。希望我發現得不算太晚,我終於學到,發自內心給予讚美可以是多麼自然的一件事情。
【後記:大聲說出來】
如同作者所說:「成功不是一條精心規劃步驟的整齊路線,也不是順著許多人走過的路前進,而是有意義的探索,每一步都產生學習效應與連結,並增加一系列的可能性。」我回顧了自己公開發表文章的心路歷程,每次的分享,對自己而言都是微小的成功,是一種探索,也是一種學習。
我也想跟你分享我在《為一般人而戰》這本書中深感共鳴的一句話:「我們要為彼此而戰,因為我們的心靈互相寄託。爬到山頂,同時告訴背後的人我們看到了什麼。」閱讀與寫作就像是我的兩支登山杖,期許自己奮力攀爬的同時,持續與你分享我所看到的一切。
你什麼時候開始「大聲說出來」都不嫌遲,因為:「不管你年紀多大,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都可能在你眼前,包括你從未想像過的可能性。你的人生意義不需要和未來某個遙遠的目標有關,而是和你每天的生活方式有關。它可以是某種實踐,而不是結果。」
經營〈閱讀前哨站〉之後的時光對我來說,簡直美好得不像真的,「公開分享」或許是我做過最好的決定之一,這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實踐。
【抽獎辦法】感謝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1、抽出「2本」《WOL大聲工作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第一個想到「大聲工作法」的代表人物?你有什麼想法?例如:「我覺得 唐鳳 公開會議逐字稿的方式,讓政府更加親民」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11/10(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2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11/11(三)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不老騎士讀書心得 在 馬克媽媽德國裝忙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用Facebook分享Netflix這個紀錄片,真是諷刺到不行!!
想要推的是The Social Dilemma,其實滿多類似議題的,但是不用擔心,Netflix演算法會推你的...
聽了Cathy O'Neil讀完整本她的書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才知道她長這樣!長得很像在柏林夜店出現的人欸,剛剛搜尋台灣有翻譯,叫做 #大數據的傲慢與偏見:一個「圈內數學家」對演算法霸權的警告與揭發。
她應該會被歸類是憤青。書我期待很高,講很廣,大概是大數據跟ML在各個產業的發展跟威脅,演算法不是中立,會造成歧視跟各種問題,但是呢,講不夠深,大概就是寫沒幾句話太氣了,又一直罵罵罵哈哈哈,同溫層會很快樂讀完,中立的人第一次讀應該會覺得開眼界,反對意見的,大概很難被這本書說服。
然後!!教授Jonathan Haidt出現時我整個差點尖叫,他娃娃臉好可愛喔哈哈哈,感覺像演唱會突然來個神秘嘉賓,居然是他的感覺XDD
也就是說,看到社會心理學家教授出現,就知道這紀錄片偏重講,科技業怎麼把心理學發揮極致,來操弄人們的需求跟慾望,跟前面那本書的重點又不太一樣。
另外一個亮點是,Mad men 裡面的Peter怎麼來了啦!!老版發福版的,到最後他說Hello我才認出!
另外一本最近讀的,是The Future Is Faster Than You Think: How Converging Technologies Are Transforming Business, Industries, and Our Lives,立場中立,有系統介紹各領域最新的發展,你以為在科幻電影裡出現的,其實是真實世界現在進行式,讀完就一個心得,如標題 The Future Is Faster Than I Think哈哈哈。
有這本基礎,再讀Yuval Noah Harari一系列的書,就會更有感覺他在說啥。
如果想看幽默一點的,就推這本THE FOUR: The Hidden DNA of Amazon, Apple, Facebook, and Google,我買中文的,書名是 #四騎士主宰的未來,真的超好笑,但如果你是估狗粉、果粉、臉粉、亞粉,應該會想把書燒了,他就是幹話連篇,把四家都罵一輪,例如他說
"Google眼鏡是避孕措施,戴上去的人這輩子絕對沒機會生小孩,沒人想靠近他們" 哈哈哈哈
最後還有一本科普性質,偏重名詞解釋,也是很多收穫,例如IP、暗網、作業系統,還有光纖是怎樣,指紋解鎖的原理,電子支付的市場等等,理工人士可以略過但文組的我一直點頭,心想原來如此!!也談到新興市場的發展,但因為書的重點在科普,對於FAANG(跟一堆更長的縮寫)的評論整個中立到不行,可能很怕惹到人XDD 對於長知識,還是推薦就是了。
回到紀錄片,我才看一半就覺得不分享不行,其實在意這個議題的人,可以當娛樂小品看,它有系統而且用一些科幻片元素包裝起來,還是很嚇人,嚇到我決定馬克越長越大時,一定要盡全力幫助他,我們的大腦真的還沒適應(也不可能)演化到跟上科技發展,為何這年代為人已經難,還要健康養大下一代青少年女!!
還是不要生小孩好了(結論歪掉)
以上,文組人的讀書心得分享。
不知道該放什麼照片,就放教授Haidt的可愛照片哈哈哈,非常喜歡他的一本The Righteous Mind: why good people are divided by politics and religion
不老騎士讀書心得 在 旅行沙舟 張J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一篇很有水準的讀書心得,作者飽讀旅行文學。他詳閱了我的書,甚至來過我的演講。他交互援引多部作品的精神反思,並融入自身生命體悟,彷彿穿梭在不同時空的旅人間,用自己的文字交織成一幅豐盛的詩篇。
看到一個人如此用心品讀自己作品;看見自己的文字如此躍然激盪在不同人的心靈。內心的悸動,不下於旅途上看到的風景。
這篇好文裡頭提及的作品都是經典,推薦給大家。
_
高雄文化局 好書心得徵選 第三名
作者:高志揚
我喜歡旅行文學,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本報導文學作家澤木耕太郎的《午夜快車》(又名《深夜特急》),如同環遊世界八十天的劇情,拋下工作,與朋友打賭,不使用飛機等快速跨洲交通工具,只使用陸運的方式從香港到歐洲,如同絲路之旅;也曾經看過小說《阿拉斯加之死》的主角艾米爾荷許厭惡紙醉金迷的人生,並在冰原中的廢棄公車內喪生。
旅行沙舟張J先生,初拜讀你的作品,知道你與澤木耕太郎先生一樣,都是在二十六歲時踏上旅行的世界,但不同的是,沒有艾米爾般的憤怒厭世,逃避塵世,追求自由呼吸的角度,而是一種逐步踏實的追夢旅程。雖然是工程背景,但你卻有一顆溫和敏感的心及細膩的文筆,一邊仔細收藏生活的吉光片羽,也把握時間活在當下,運用出差及看望家人之際,規劃行程往返地極或小島,在紐約你感受的不是熱鬧的都市廣場,而是喧囂下的地下鐵;在冰島的寂寞小鎮,你感受到的是來自靈魂深處的吶喊。
《湖濱散記》的梭羅先生在每日的漫步,在湖畔的林間小路上,小草的露珠都可以帶給他無限的想像;在英國的利物浦,你接收了嬉皮與夜店留下的暗夜街頭,陌生又暗潮洶湧,脫離旅行團的制式才能一窺城市的輪廓;在白雪覆蓋的美國康乃狄克州,你的初次滑雪帶進了年少時的忐忑不安與面對挫折的勇氣,如同你在演講的過程中所述,對自己而言,每一場旅途都是不可複製的。
在赫拉巴爾的知名小說《過於喧囂的孤獨》,在廢紙回收站的老人回顧了他的一生,啃噬了許多他回收過的書句,成了他的養分。你的故事很平凡,也很精采,當初因為看了單車環島練習曲這部電影,我也把握當下,看看台灣,我在危險的蘇花公路遇到了宜蘭的獨臂騎士,了解到偏鄉人的艱苦生活,你也在泰國認識了變性人艾蜜莉,了解到她成為女人的心路歷程,也學習包容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人,高棉偏鄉導覽大叔口中的豁達,在一場大雨間綻放微笑。
我羨慕你的工作可以雲遊四海,但更佩服你勇於接受各種機會,發掘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就在不經意的人生一瞬,在康乃迪克與工程師餐敘小酌間發掘了中年大叔的年少搖滾夢,在廣大的美國中央公園車站廣場悵然自失,卻又反思人生的方向與旅途沒有標準答案,你給了我在繁忙的工作中,依然可以撿拾自己的夢想,並慢慢拼湊,撒下一粒粒種子,就是愛與希望的種子,與世界真實的連結,在世上不再孤獨。而在書的結尾你又回到了最初的原點,如同你的名字,我們不過是一葉沙舟,在世上盲目飄流,但希望在旅途中帶有包容,因遇見的人事物而完整。
文章出處:https://reurl.cc/r8dDKr
不老騎士讀書心得 在 [問卦] 南橫埡口看到熊貓跟Ubereat! PTT推薦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
阿肥認真看一堆不老騎士老人一堆騎上來還有就是熊貓跟吳伯. ... 包跟蜆仔跟一堆羊肉豬肉牛肉雞肉片而且198還有找2元當初在新竹讀書時每週必吃太讚了啦. ... <看更多>
不老騎士讀書心得 在 威廉麥克雷文上將演講- 宅宅讀書報告第五集:【夢想無懼】 的推薦與評價
宅宅 讀書 報告第五集:【夢想無懼】: 不老騎士 、丹佐華盛頓演講、威廉麥克雷文上將演講. 5,782 views5.7K views. Premiered Apr 9, 20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