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香港,你好台灣。
我已經於五日前以「就業金卡」的方式來到台灣。請多多指教,台灣的朋友。
有許多人問我是否移民,我其實並未確定。因為我預視自己未來應該會花很長時間繼續四處走走。但至少應該會住上兩三年吧!以後的計劃或許有變也說不定,可能也會繼續想在台灣。以後再說。
去年因武肺引致台灣封關,遲遲無法出發,台灣書展什麼都被取消,還有之後錯過的展覽。這段時間很感謝家人的支持。尤其是爸爸,由2019年起話題多了很多,關係好了很多。最後我倆獨處時,他送我的話也令我很意外。
他說他很對不起我,因為他在香港生下我後(我當年未滿二歲,沒有香港的記憶),帶全家人去日本打滾多年,原以為能一直讓我們在日本待下去,讓我永遠不必意識到那些歷史的煩腦,不必理會祖先的事,天真地成為純粹的日本人。但最終因他的失敗,全家人不得不去趟內地站穩腳再輾轉回港。那時的父母亡羊補牢地解釋離開日本的原因以及我實際的出生地,嘗試說服我離開的理由,令我陷入困擾。
其實後來的人生正是我很好的思考機會吧。各式各樣的種族問題,使我很早就對基於成見的喜愛或厭惡不以為然,亦使我比較早開始思考,了解世界、歷史、各種人的想法。尤其是在內地誤被視作日本人的經歷,曾受過不少肉體的痛,但不曾滋長成什麼童年陰影,反而令我對世界更好奇。這些在之前也說過很多,在這不重提了。
而且,人類的好奇心,不是被他人說說就能壓抑的,即使真的繼續住在日本,我相信我始早也會想問爸媽的過去吧。小孩子的可能性很大,想像力和好奇心也是。有些事真的瞞不過去,更何況是會人生最根本的一道題:「我是誰?」
所以,關於來到台灣後的身份認同,基本上沒有擔心過,因為上述家庭背景,該迷失的早在八九歲就迷失過,也早有自己的答案。我覺得只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就能四海為家。學習適應、入鄉隨俗是從小就學懂的事,搬家搬過不下十次,不懂就學,虛心請教,永遠不要裝大爺,丟盡一個地方或民族的臉。
每一個族群的個體,在外地的待人處事均會被世人吸收並累積成為世人對這個民族的一種觀念。因此,這個民族如果被世人發現過多厭惡行為上的雷同,這種認知將會化作一種成見,讓本不具備這些厭惡性特質的族人承受壞印象,需要花費更大的時間成本證明自已的正常。成見的產生不能輕易以一句「種族平等」就能化解的,需要每一個代表民族的個體身體力行證明自己的質素,透過漫長的社交生活改變世人對一個民族的既定印象,才能慢慢化解。
因此,希望我能與其他因此次移民潮而來台的真‧香港人一起做好自己,讓「香港人」成為值得被世界尊重的族群。
話說回來,來到台灣最鬆一口氣的事,就是「被消失的香港」的法語版快將出版,法國的出版社不必再擔憂我的人身安全,可以全力宣傳書本。
爸他最後祝福我,覺得我是比他有才能的人,一定能比他走得更久更遠。
「這次出去就不要回來了」。
他說。
先前因為生活壓力,產量低了很多,來到台灣後很多期待及想像,感覺又要高產起來了。以後展覽也好、簽書會也好,自然相遇也好,到時再見!
寫於721 元朗白衣人無差別襲擊事件兩週年
不能 承受 的 輕 展覽 在 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詩生活x 何景窗
——「最好的時光:書法裡的詩」
疫情爆發,全球人類的生活秩序被打亂,病毒猶如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時光流逝,我們轉眼已經戴著口罩撐過兩年,呼吸與汗滲在臉上,只有自己能夠感受那種抑壓和困悶。更重要的是,疫情讓我們不知不覺中失去與家人、愛人、朋友之間相聚的美好時光。
但也是因為疫情,我們在艱困時刻看見更多愛與關懷,我們更加珍惜跟親愛的人聊天與見面的機會。如果現在我可以擁抱你,我希望可以抱緊一點、抱久一點,讓你知道,你很重要。
詩生活身在疫情當下,一直努力穩住陣腳,堅持活下去的目標。過去也跟許多詩人進行聯名合作計劃,而今年在疫情轉重的危險時刻,詩生活與台灣書法家何景窗合作推出「最好的時光:書法裡的詩」,由書店策劃選詩,何景窗則以個人獨特的書法風格字體,呈現詩句的氛圍與感覺。
「最好的時光」,顧名思義,就是希望透過短短的詩句,用三言兩語濃縮最美最深情款款的詩意,讓讀者不止讀詩,也從中欣賞書法家如何一筆一劃的設計字體,其大小、其高低、其角度、其圓融……一切都是帶著心意去完成書寫。
因此,這次作品除了網路展覽,也將以裱框出售,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訊問價。
#書法作品資訊
1|日記 / 海子
2|門前 / 顧城 (已售)
3|春的臨終 / 谷川俊太郎
4|從前慢 / 木心 (已售)
5|一見鍾情/ 辛波絲卡 (已售)
尺寸為34*35cm 原木色裱框
台南德鴻藝廊製框(製框需3周時間)
#台灣書法家何景窗簡介
1976生於台灣,2002年臺南藝術大學就讀時受董陽孜與熊秉明啟發,著手將文學和書法結合。曾為五月天樂團提字「勇敢」、「倔強」、「頑固」、「海海人生」等;著有散文集《想回家的病》、書法作品詩集《席地而詩》。
#歡迎私訊詢問價格
#書法作品皆屬私人收藏性質
不能 承受 的 輕 展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把冤錯化為美:池上穀倉藝術館臺靜農展/ 蔣勳出版專書》
◎陳文茜
向臺靜農致敬的展覽,於2020年11月圓滿結束。幾位主要參與者,以酒敬天,以黃金玉蘭祭臺老。
夕陽秋風吹照在臺先生一輩子沒有去過的池上,展覽館外的荷花,在秋收季節已近枯萎。
但荷花罈還在,意喻一種精神,永遠不會死,跨越時空,永不消失。
臺老師的展覽起源於當代經常有的「寃錯新聞」:「台大不挺台大,臺靜農故居遭拆除」——這則新聞報導刊登在一個不必負責的報紙部落格,一位與臺家有特殊緣分的人發現了,哭著告訴我。我看了一下內容,錯誤不少,因為古蹟的保存權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而文化局從來沒有得到任何單位申請將臺靜農在台第二個宿舍的故居列為古蹟。
事實是台大某研究所有一群日本老宿舍迷,將一大批房舍建築全批送文化局,未標示其中包括臺先生的建築;文化局古蹟審議委員會看完後,認為保留面積太大,而且沒有明顯保留價值,於是行文台大不必當古蹟保存。
就在這樣的過程中,當時申報者知道其中有臺靜農故居,於是丟出一則新聞,批評的對象是從頭到尾沒有介入的台大。
一開始,我們幾位朋友都希望當天各電視台新聞報導此事,搶救臺靜農故居,但不批評台大。
可惜這個社會比較擅長指責,當文化界注意這個新聞並成為各大電視台的報導時,同聲譴責台大。
這自然是寃錯了台大校方。
但時代寃錯的對象太多,包括臺靜農本人。
臺先生的後代形容臺先生因年輕時是五四運動的左派,來台後門口的對面長期被站崗監視,妻子為補貼家用,院子裡還得養放著雞。
在大陸年輕時期坐過牢之後的臺靜農,來台後選擇禁語,而且活得愈老愈瀟灑,一杯威士忌、高粱飲下,盡情筆墨。
那大江東去,本來浪淘盡了這麼多英雄。自己既苟活於平淡寃錯的命運,干脆長笑一聲,不必多語。
他不耗費時間爭論一個已經無法爭論的時代,只盡情於詩尤其書法之美。
臺老師向來非常疼愛後輩,包括蔣勳、林懷民老師。念舊感恩的他們當然關心此事,找我談論;林懷民老師當時已宣布退休了,但他的視野永遠不會老退,他不加入瑣碎的爭論,直接主張辦一場「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紀念展」,讓後代之人知道足可代表五四那一代知識分子之一:臺先生的重要性及其書法地位。
於是常年負責蔣勳老師書畫的「谷公館」負責人谷浩宇開始奔走,常年敬仰臺老師、也是臺老師最喜愛的兩位女弟子疼愛的許悔之,負責一些製作年表與出版品搜集,最後由「台灣好基金會」徐璐統籌一切行政事宜。
展覽一直到臺先生忌日十一月九日後才結束。
距離他過世,漸漸被遺忘,共三十年後。
而儘管台大一開始承受了委屈,我在林懷民老師囑咐下聯絡上台大校長管中閔,他也不想抱怨那些常見的寃錯胡亂式的「台式料理」新聞,過年期間直接在海外跨海指示:一,臺靜農故居不只不能拆,未來還要成立臺靜農紀念館,2021年由台大辦展覽。二,全力協助池上穀倉藝術館臺靜農展覽。
管校長體現了一種人的好品格:不要沉浸在被攻擊、誤解的情緒中:而是想一下,轉化一下,我可以做什麼。
臺先生晚年為自己取號:靜者。這正是體悟亂世時期,最好的修為名號。
他生前不可能想像一個他從未到達的山間小村池上,一個以榖倉改建的藝術舘展覽,以「向敬愛的臺靜農致敬」為名的書畫展,可以創下近兩萬七千人次觀覽。
這個曾經年輕時以魯迅、陳獨秀為摯友,之後為了在台灣保住性命,外人一問起魯迅,即維持沉默的大左派,可能想好好地吶喊、朗笑!
寃錯、寃錯,不過是一首詩。
然後向大地亁一杯:與他疼愛的弟子們豪情對飲。
不必祭祀我!我生時不語,好似未曾真正來過:我走了留下筆墨,也未曾真正離開。
2020年十一月九日是臺靜農老師逝世三十周年忌日,蔣勳為在池上的紀念展結束前,在報紙副刊的文章寫下一段注腳:
* 臺老師的書法從明末王鐸、倪元璐出發,有二王的流動。臺老師的書法從王鐸轉向倪元璐,是一大改變。明亡後,倪元璐的書法,有痛淚的奔濺揮灑,有劍戟的鉤砍,已預告著帖學流熟書風的異變。
臺老師後來更近一步,親近「石門」摩崖,親近刻石碑版,很顯然也是參與了清代「金石派」一直到康有為的書風革命。
池上「臺靜農紀念展」最後更換的展品有兩件都與老舍有關,一件是臺老師為老舍寫作二十年寫的一篇紀念文字的手稿,題名為「我與老舍與酒」。另一件是臺老師「懷老舍」的詩稿。
老舍,寫《駱駝祥子》的老舍,寫《四世同堂》的老舍,創作著名戲劇《茶館》的老舍,也許對今天的台灣青年一代是很陌生的名字了吧。
〈我與老舍與酒〉是臺老師一九四四年的手稿,現在收藏在台灣大學圖書館。策展人谷浩宇從這篇手稿開始,很仔細閱讀了老舍重要的著作,如《駱駝祥子》。因此使池上穀倉的「紀念展」有了臺老師和他一代文人的風骨形貌,為整個展覽規畫了氣度宏大的尾聲,這是台灣少見的一次有宏觀視野的策展,應該特別感謝谷浩宇的用功。
* 很圓滿的落幕……
許悔之以臺老師生前常引的梁啟超集宋詞聯句,加上池上閉幕儀式時眾人追憶的心情,以句如下:
三杯高梁飲盡
酒氣湧上心頭
故人縱浪大化
筆墨自有江山
燕子來時更能消幾番風雨
夕陽無語最可惜一片江山
*不論時代辜不辜負人,每年燕子照常會來到,春與秋會以其節氣代序時光。
歷史裡沒有永遠的掌權者,也沒有永遠被埋沒的豪傑。
—圖片為蔣勳老師展覽完後撰寫的新書《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
蔣勳《萬寂殘紅一笑中:臺靜農與他的時代》(附贈「蔣勳十講/我們敬愛的臺靜農老師」影音導覽DVD)
博客來:https://bit.ly/3okOL4p
誠品:https://bit.ly/3qMvxGk
金石堂:https://bit.ly/3a2xp7f
讀冊:https://bit.ly/2YcIugm
MOMO:https://bit.ly/2YfBHmk
不能 承受 的 輕 展覽 在 美紙- 【EXIBITION】沈君怡個展《不能承受的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米蘭昆德拉著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醫生托馬斯愛上了炮友特麗莎,二人不惜接受婚姻的承諾與束縛,同一時間托馬斯和另一炮友薩賓娜則是只願片刻歡愉 ...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