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
1
7月1日,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週年。
對中國,我們的國家來說,這是怎樣無法預想,波瀾壯闊的100年!
來北京參加祝賀慶典。
想起小時候讀歷史,跟朋友徹夜辯論要怎樣救國。
但此刻的中國,根本達成我小時候無法想像的成就。
從小熟讀三民主義。21世紀的中國,照著孫中山先生當初的藍圖,卻已遠遠超越先生建國大綱最狂熱的渴望。
28日,我在鳥巢觀賞文藝表演,眼睛濕了又乾。
這,是我的國家,是我們的祖國!
想到台灣。如果兩岸已經統一,台灣人又怎會落到今日境地?
2
僅僅是百年前,我國在列強侵略、欺凌下,被不斷瓜分踐踏;在戰火下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人命如螻蟻。
中國,只是一種次殖民地的殘存。
為了不要亡國,從清朝末年開始,各種思潮跟路線,志士仁人,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救中國。
不同的黨派與思潮,彼此辯論、競爭、合作、對抗、甚至征戰。
到底清朝之後,中國應該往哪裡去?
中國的涅檗、轉化與試誤,就在沒有人知道未來,列強的侵犯卻從未停止下,艱難面對幾乎亡國的打擊。
到底什麼思想,怎樣的制度,才適合中國?
才能力挽狂瀾,讓中國重生?
至於復興,那時,誰敢妄想?
3
1921年,中國共產黨建立。
那是中國百年國難最悲苦的時刻。
清朝已經敗亡。
但留下來的不平等條約還在。
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掠奪,只有更厲害。
中國的體質更孱弱。
不同的政治勢力與路線,爭奪著帶領中國活下去的機會。
4
1949年,國民黨以史無前例的速度,失去天下,敗退台灣。
無論國民黨如何痛苦,這,就是國民黨自身錯誤的結果,更是天命與民心,選擇了把中國交給共產黨。
之後這70年跌盪起伏,峰迴路轉。
從1949年一個一窮二白的中國,到大躍進、朝鮮戰爭、文革,到改革開放。
如今回看歷史,是天命與民心,選擇共產黨,才能有今天的中國。
中國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國泰民安之下,是國強民富。基本上消滅了極度貧困。
我們中國人,終於過上好日子。
國防上,不再是八國聯軍時,任人宰割的貧弱。
科技上,中國有北斗,有超前的5G技術。
不但高鐵技術自主,高鐵里程,更是世界第一。
可以在被技術封鎖下,自建航天站,進駐宇航員。
可以探索月球與火星,星辰與大海。
不但有兩彈一星,還有自建的航母。
世界十大港口,七個在中國。
這個成績單,可以一直羅列下去。
在這樣短的時間,歷經挫折與艱難之後,帶領14億人完成歷史上最艱難的考驗。
這是人類史上的奇蹟。
5
百年來的中國,歷經重重的考驗,挫折與幾乎無法突破的許多關口。
現在才明白,大國治理,何等不易。
中國的重工業與基礎建設,是怎樣夯實的?
朝鮮戰爭為什麼重要?
文革之後,是怎樣能夠走上改革開放的?
科學與理性,是怎樣聯結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的?
如何在意識形態與中國的現實上,琢磨出務實而不務虛的教訓?
鄧小平的名言“摸著石頭過河”,鮮明的傳遞了,目標是要“過河”。
是要讓中國可以“渡河”。
“渡河”,就是中國的生存、發展、進步、壯大。
以及,奔上復興之路。
看中國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讓中國渡河”,才是一切的根本目標。
如何渡河,則是永恆的具體實踐。
6
但是成功的關鍵,是謹慎面對一切“照搬西方理論與制度”的訴求。
不論是歐美的資本主義,還是蘇聯的制度,都必須檢驗,必須適合中國人的脾胃、文化與國情。
民主的制度,真的不是只有一種模式。
要讓中國渡河,在艱難與赤手空拳下,有什麼就用什麼。
每一次路線與手法的轉變,其實都是總結過去的錯誤,自我糾錯。
這百年來,從國共相爭到今天,共產黨為什麼可以從每一次的成功與與挫折中,不斷自我革命,不斷轉化,不斷壯大?
為什麼可以吸取之前的教訓,繼續奮發前行?
大陸制度的優勢,在2020年的疫情下,更是一目瞭然。
怎樣從面對新病毒的毫無覺知與混亂下,到快速應變。
可以迅速調動全國資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竭盡所有資源,搶救最基層的人民生命。
面對疫情,一切以科學真相作為行動準則。
新冠戰爭,是中國在全世界面前,最漂亮的戰役之一。
戰勝的是病毒,搶救的,是生命,贏得的,是人心。
中國這樣14億人的大國,要如何追尋與平衡自由與紀律?
大陸探索出了讓中國現代化的路。
而這個探索,每一天都沒有停止。
如果不是共產黨與大陸的體制,不可能讓中國走上如今擁有民族、民權、民生的大道。
實踐,證明了一切。
7
今天,中國的強盛與14億人民的安和樂利,是人類史上的奇蹟。
中國證明了,不靠殖民與帝國主義,而以聰明才智,以艱苦卓絕的忍耐與拼搏,我們可以站起來,可以卓越。
我們追求超越自己。
而未來,面臨的是,更強大的挑戰與機遇。
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在21世紀,用上19世紀的套路。
務必要讓中國,陷入貧困、離亂跟分裂,回到百年前的苦難。
我們不會讓他們如願。
但那也表示,我們有很多活要幹。
8
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功課與習題。
縮小貧富差距、城鄉差距,以及鄉村的振興,這些是治理的目標。
復興中華文化,對於民族壯大,那是根本大計。
什麼是中華文化?那是我們要探索的靈魂問題。
9
台灣人,應該要戰勝自己被洗腦的腦子,好看見大陸的真實。
應該問,共產黨為什麼可以帶領中國強盛?
應該知道,台灣人當然是中國人。
10
而強盛的中國,難道不是我們的夙願?
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完成的,難道我們的先烈,會在乎?
多少參與過國共內戰悲劇的國民黨老兵老將,他們已然仙去。
但他們許多人生前,都曾拉著我的手告訴我,國家要統一,黨派不重要。
劫波渡盡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我們必須團結對抗異族侵略,而不是勾結他國異族,來出賣、侵犯我中國。
11
台灣人身處關鍵的此
刻,有歷史上最好的機會,可以為我們的祖國,付出努力與才智。
國共鬥爭,早就是過去了。
祖國的苦難與幸福,屈辱與榮光,難道不是我們自己靈魂與血脈的印記?
中國必然會統一。
早點統一,台灣才不會被外國勢力掏空。
越早統一,早日結束兩岸的分隔,才是中華民族復興的起點!
為我們自己的前途,為自己的家打拼,讓同胞更幸福。
為我們的先祖,也為我們的子孫!
讓我們回家!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9萬的網紅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主持人:陳揮文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18:00-19:00 ◎節目內容大綱: 第一段: 一,港警開槍出動水炮車 香港混亂何時方休? 二,柯2017:香港很無聊 一個小島有什麼好看 三,柯2019:十月一日前 估計香港以悲劇收場 四,評香江狀況 柯:隔壁住了一個神經病…… 五,暗諷習近平? 柯秒...
「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東京、不只是留學(留学だけじゃなく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觀點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雨城時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心得] 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有雷-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不願面對的真相2】首支預告-近期隆重獻映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心得] 不願面對的真相& 巴菲特報告- 看板documentary 的評價
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東京、不只是留學(留学だけじゃなくて)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Miho週末電影院#170
電影:飛上天空的輪胎
導演:本木剋英
演員:長瀨智也、藤岡靛、高橋一生
劇情大綱:
震撼日本真人真事改編,原作銷售突破160萬冊;
《半澤直樹》王牌作家池井戶潤又一直指人心,揭露黑心財團的暢快之作!
某日,赤松公司的貨車發生了輪胎脫落的事故,飛出的輪胎竟奪走了一條人命;不只是大眾媒體的輿論,就連警方也將矛頭指向赤松德郎(長瀨智也 飾),認定肇事車輛疏於保養。然而,當深入查證之後,赤松赫然發現全國各地發生了多起輪胎脫落的類似事故,而肇事車輛全是由「希望財團」旗下的「希望汽車」所生產。
赤松懷疑這是汽車零件問題導致,要求「希望汽車」客服部的澤田悠太(藤岡靛 飾)重啟調查。同時,此一事故的真相將影響「希望銀行」營業本部的井崎一亮(高橋一生 飾)是否通過集團旗下「希望汽車」的超額貸款申請,於是開始獨自調查。財團之下的每顆小螺絲釘如何能夠揭露財團刻意隱蔽的真相?面對財大氣粗的企業怪獸,赤松又該如何以小搏大?
Miho感想:
中小企業對抗大企業的戲碼常常出現在池井戶潤作者的小說中,有時候就算再不知道作者是誰的情況下轉到某電視台正在播的日劇,大概都能馬上猜到是他的作品。
即便如此,這部電影仍充滿魅力。除了兼具外貿的實力派演員們的演技各個精湛以外,劇情不斷在主角看似快放棄時又出現轉機,甚至敵方也願意試圖默默對抗自己也不認同的事實。
從本片中也能看出日本特有的國民性,大多數的人因為不想招惹麻煩,明明知道錯不在自己,卻寧願選擇悶不吭聲,希望將事情盡量化小,甚至避諱再次提及。很少人會選擇和主角一樣為了保護家人與員工,以及自己的信念而決定奮戰到底。如果覺得自己一個人沒有勝算,那麼拼命去尋找與自己信念相同,一起想辦法的人或許還有一線希望,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違背自己所相信的人事物。
#週末電影院 #飛上天空的輪胎
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經過了昨天出版業、電商與獨立書店 1111 之亂後,還是要來認真推書,昨日不參戰除了為了冠廷的生日以外,做為一個每月固定將收入貢獻在書籍和電影票上、最在意效率和方便性的大量購書者而言,好像沒資格說些什麼,畢竟時間也是多數人的成本,79 折或 66 折倒成了其次,能在短的時間最快入手,能花最少的心力一次收齊所有想買的書,才是習慣選擇在哪裡消費最關鍵的因素。
而這個月的新書,也是不少讓人一見傾心的,先來看正中間,日前介紹過設計質感與故事內容具佳的本月選書,法國作家皮耶勒梅特磅礡華麗的史詩級小說《天上再見》續集《#燃燒的玫瑰》。作者企圖以三部曲的篇幅,探究廿世紀前半的法國,如何在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後,喪失了往昔的輝煌與美德。背景設定在一戰結束後到二戰開戰前夕,希特勒崛起歐陸,法國人民陣線潰散瓦解為止。情節依舊圍繞在巴黎銀行巨擘佩瑞庫爾家族,描寫銀行家之女周旋在貪婪腐敗的官商巨賈間。書名引用作家路易阿拉貢的詩作〈丁香與玫瑰〉,哀嘆法蘭西竟在希特勒侵門踏戶後,醉生夢死,連續兩度投降敗退。對比瑪德蓮接連遭到背叛的愛情,作者筆下的銀行家之女毫不軟弱,寫出了大仲馬都未曾寫過如此精采的反派女性復仇者,大快人心。身為巴黎銀行家佩瑞庫爾家族唯一的繼承人,瑪德蓮從未想過會有這麼一天,高高在上的她竟會一貧如洗,淪落街頭,她以家族之名為誓,下定決心要拿回失去的一切,所有加諸在她身上的痛苦,終將會化為烈焰反撲到底。
十一月同樣想列為選書的還有兩本,一是伊恩麥奎爾的海洋驚悚文學《#北海鯨夢》,不但重現極地冰寒中的殘暴腥血,以及英國十九世紀捕鯨業的沒落敗壞,全書劇情緊湊兇猛令人屏息,聲響氣味濃烈,文字語言既野蠻又詩意句句刺骨。敘述十九世紀中葉,鯨魚因濫殺銳減,用於燃料的鯨脂、作為馬甲澎裙撐架的鯨鬚,被煤氣和石油大量取代,導致英國捕鯨業日漸衰敗。船長伯朗利卻執迷不悟,堅信傳統捕鯨法,認定向北航行必能找到鯨魚聚集地,夢想滿載而歸大賺一筆,因而籌組三桅帆船「志願者」號,領各自懷著不同目的四十多人出海。就在「志願者」號駛入北極海域,進行獵殺、剝皮、取脂,大豐收時,發生了一起駭人姦殺案。其中一名船員醫官森姆納檢驗屍體追查真相,嫌犯謊言祭出,大小陰謀暗潮洶湧,與血脂、海水和冰的腥臭交雜瀰漫空氣之中,整艘船猶如被監禁在一場災難裡,有誰能活過這個寒冬,他們又將何去何從?
二是期待已久的麥田「幡」書系之九,也是十九世紀末日本最暢銷國民小說:尾崎紅葉《#金色夜叉》。問世以來 120 年,25 度改編電影、8 度改編電視劇,小說情節高潮迭起,描繪日本社會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功利主義掛帥、嫌貧愛富社會的眾生相,以江戶文學為本,借鑑西方小說技法,寫實反映金權主義社會,不但為一本融合文學與娛樂的雅俗共賞之作,也管窺當時日本女性所受的種種社會規範其困境,更是當代必讀的性別反思文本。故事敘述貫一與阿宮是自小互許終身的青梅竹馬,愛情終究敵不過鑽石的誘惑,富商唯繼對美麗的阿宮展開熱烈追求,隨著阿宮的動搖,貫一的世界也一點一點崩塌,於月光朦朧的熱海沙灘上,貫一對阿宮悲憤告白後,消失在黑暗之中。兩人再次重逢時,一個過著錦衣玉食的富裕生活,卻從未感到快樂,另一個對人生絕望,做起過去唾棄的高利貸生意,陷入追逐金錢的深淵。
再者,相當感興趣的小說還有,2018 年獲獎無數的 Sigrid Nunez《#摯友》,寫一名教導寫作的文學老師毫無預警獲知:好友過世了,他是長年陪伴她的摯友與導師,即便對方數十年歷經紛擾複雜的婚姻及親密關係,兩人親近且深刻的友誼仍持續不斷。因此追思會後對方三號妻子的來電請託 ── 照顧摯友遺留下的大丹狗阿波羅,目測體重超過 80 公斤。在哀悼與自我修復的艱難處境中,她的悲傷因阿波羅而變得更加濃稠,她發現阿波羅不能明白主人突如其來的離去,並因之深深受創,嘗試以牠特有的緘默,木然承受這些變化。想像與理解這頭巨犬的傷痛,讓她寧願違反禁養寵物規則,冒著被逐出租屋處的風險,也要繼續與阿波羅相伴,陷溺於失落傷痛的他們,竟然漸漸成為彼此的救贖。另一本 Maggie Gee 的《#在曼哈頓遇見吳爾芙》帶著些許奇幻色彩,現代作家安潔拉蘭姆只是想調閱維吉妮亞.吳爾芙的手稿,卻不經意將維吉妮亞從陰間喚回,當渾身泥污的女作家赫然出現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的書架間,立刻遭到驅逐,安潔拉趕上去營救。安潔拉陪著維吉妮亞在酒店買醉、到美術館尋訪舊友的畫作、哄騙珍本書交易商買下稀有的簽名初版書。維吉妮亞發現大型連鎖書店歇業,印刷世界被螢幕取代,頗受震撼,但走訪雅致的獨立書店後,她的失落感得到補償。她跟安潔拉飛往伊斯坦堡,重溫年輕時的舊夢、吸引新戀人,最後在一場國際研討會成為注目焦點,研討會的主題正是:維吉妮亞吳爾芙。
因應今年威尼斯金獅獎得主《游牧人生》即將在金馬放映,唯一一本非近期新書的《#游牧人生:是四海為家,還是無家可歸?全球金融海嘯後的新生活形態,「以車為家」的銀髮打工客,美國地下經濟最年長的新免洗勞工》也在這批書單中,敘述的是一個發人省思的故事,跟美國經濟體的腹黑面有關,它暗示不安定的未來可能正在前方等候多數的人,但同時也歌頌這群大膽放棄世俗的根,不曾放棄希望的美國人罕見的適應力和創造力。此書記錄一群原本應從勞動市場上退役,卻不堪金融海嘯衝擊的中老年美國人,選擇減掉最大筆的支出:房租與房貸,住進車裡,形成人數正不斷增加的「露營車打工族」。作者開著她的二手休旅車「海倫」,一路追隨受訪者,包括一生努力工作、獨自拉拔孩子長大的單親媽媽:琳達梅依,由此輻射出一個橫跨全美的游牧社群 ── 他們原本是教授、軟體工程師、大學行政人員、退役軍官,從沒想過自己有朝一日會身陷一個又一個低薪、高工時與高風險,卻標榜自己是露營兼賺錢、勞動顧筋骨的季節性工作中。
也謝謝突破出版社從香港寄來的《#幻愛》電影小說,今年無論故事、鏡頭與呈現方式都非常喜歡的華語片值得更深入理解。還有兩本一套,日前舉辦過贈書活動的《#溫德斯談電影:情感創作 & 影像邏輯》與《溫德斯談電影:觀看的行為》,為台灣首度譯自德文的溫德斯電影寫作全集,依時間集結,分成三部曲《情感創作》、《影像邏輯》及《觀看的行為》,從影評人到導演,一窺他如何思考影像,見證創作歷程,並集結其歷年來刊登於報章雜誌上的電影書寫、演講稿和訪談紀錄。
同樣描繪女性的故事,丹麥作家 Leonora Christina Skov 暢銷自傳小說《#有一種母愛不存在》,身為無法成為母親想要的那個女兒,自幼得不到母愛,時常將母親惹哭,母女關係漸漸成為死結,搬至哥本哈根後依然無法為母女關係增添美感,反而在母親被診斷出乳腺癌時,兩人化膿多時的關係潰爛見骨 ── 因為母親直指她的出櫃,就是致使自己罹癌的主要原因。直到母親過世後,她才驚覺自己仍渴望母愛與認同,遂以文字梳理兩人錯綜複雜的關係,探究母女之間的相愛相殺;在寫盡這一切壓迫、嫉妒、束縛和否定之後,她終於確定,有一種母愛並不存在。川村元氣的新書《#百花》封面很美,敘述一日暮色將至,遍尋不著母親的葛西泉不禁著急起來,好不容易終於在微弱路燈下發現了百合子,泉不知道母親究竟發生什麼事,只察覺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買東西忘了付錢、一直重複購買相同的物品、食物放到發霉、流理台堆滿了垃圾,直到百合子被確診為「阿茲海默症」。某個深夜,泉突然接到百合子的電話,聽著另一頭興奮又激動的聲音,泉覺得母親似乎要去一個遙遠的地方,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就像他試圖塵封,一直當作不曾存在的「那一年」一樣,生命如花,將在不知不覺中枯萎褪色,然而愛,卻在漫長的記憶裡,恆常綻放。
以及相當喜歡此本前幾天分享過的圖文書《#房東阿嬤與我》,是 39 歲單身搞笑藝人矢部太郎與 87 歲優雅房東阿嬤的生活日常,兩段人生因此產生了跨世代的交集,九年前矢部太郎遭逢低潮時期,他租下東京一處老宅的二樓,因此展開了一段不可思議的際遇,說不可思議其實也不過兩個獨居之人閒暇時一起用膳、喝喝培茶、逛逛伊勢丹百貨,彼此看顧,彼此問候,分享兩個世代、兩種年齡層望向過去與未來的迥異視野,卻在無意間改變兩人的人生,也於繪製成簡單生動的漫畫後感動了無數日本讀者。還有伊坂幸太郎的《#鯨頭鸛之王》,一部一部讀了心情舒暢的作品,寫實又單純的娛樂作品,三個八竿子打不著的人因一場夢而產生了特殊的羈絆,夢中有一隻鳥,總是一臉不爽地發號施令,每當出任務打敗怪獸,醒來後現實的難關也會迎刃而解,然而此次現實世界有人遭到襲擊,新型流感大肆蔓延,身邊的家人朋友沒能倖免,面對這場全國性的災難,三人能否再次平安度過?
不能忽視的還有重量級傳記《#卡提耶布列松:二十世紀的眼睛》,他和他的徠卡相機,影響了二十世紀看見世界的方式。對人類而言,二十世紀是個動盪的年代,與二十世紀各種人類悲喜劇一同發生的,是一個影像閱讀的時代誕生了。由於攝影技術進步,底片相機變得輕巧而方便攜帶,於是從二十世紀初期起,攝影師開始帶著相機遊走四方,走入歷史現場,將重大時刻的照片印刷在報紙和雜誌上廣為傳播。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人們透過現場影像認識世界,被影像牽動喜怒哀樂。而為這影像時代奠基的關鍵人物之一,即是被譽為「現代新聞攝影之父」的卡提耶布列松。本書呈現布列松精彩傳奇的人生。他與歐洲現代藝術圈、知識圈互動非常密切,我們透過他的攝影作品與回憶,看到人。他也經常走出小圈子,前往世界各地,目睹並親歷二十世紀重大的歷史時刻,。讀完本書,會看到這是一個獨特的創造性靈魂,在變動不羈的世界之中,不斷鍛鍊著專注力與人文之眼,他所留下的影像,總是呈現著人性,永遠影響了我們看見世界的方式。
最後是兩本華文作品,賀景濱《#我們幹過的蠢事》講述在將臨的世界,你可以見到任何人,但他可能已經死了。上酒吧看足球賽,球員們帶頭盔用演算法踢球。餐廳吃德國豬腳,豬會向你介紹自己的一生。不需要愛情,因為有完美情人App。不需要寫作,因為有故事大綱演算法。去到任何異地,你的喜好都在資訊網的掌控下。你甚至不知道你遇到的,是人還是人造人,或外星人,在那個世界,沒有大型戰爭,只有日常生活不斷冒出的陰謀,黑社會也是數位黑幫;進入數位資訊時代,我們該如何重新定義「人」的主體性?人工智慧崛起後,我們又要怎麼看待心智?本書展現小說家對人類與宇宙的終極關懷,是臺灣在政治、科幻與後人類小說的頂尖之作。
前時尚雜誌主編、馬華作家范俊奇第一本個人作品《#鏤空與浮雕》,在風流人物「鏤空」的流離歲月裡,「浮雕」出人世的眉眼與鋼索,書寫三十位藝文界名人,包括張國榮、張曼玉、梁朝偉、梅艷芳、張震、金城武、李安、王家衛、梵谷、芙烈達卡蘿、亞歷山大麥昆、山本耀司、安迪沃荷等人,將他們斑斕過的人生、經歷過的大悲大喜與小情小愛,重新剪開、放大、修補與圓滿,范俊奇透過文字借一塊他人人生的風景,和另一個自己相遇。
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觀點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主持人:陳揮文
節目時間:週一至週五 18:00-19:00
◎節目內容大綱:
第一段:
一,港警開槍出動水炮車 香港混亂何時方休?
二,柯2017:香港很無聊 一個小島有什麼好看
三,柯2019:十月一日前 估計香港以悲劇收場
四,評香江狀況 柯:隔壁住了一個神經病……
五,暗諷習近平? 柯秒變龜縮:你不要害我
六,紐約買大樓 蔡:誰有這樣的氣魄跟願景?
七,0817說大話 0826道歉 蔡危機處理慢郎中
八,蔡自誇小三通 其實輪不到陸委會主委拍板
九,到底多少人在對岸? 辣台妹願面對真相?
十,跟對岸互動ALL「中國台灣」 勿自欺欺人
第二段:
一,朱立倫2016拿381萬票 韓2020起跑點
二,381萬票應是藍軍地板 絕大部分會投韓
三,2016過半需615萬票 韓至少再拼234萬票
四,綠媒刻意操作換瑜 藍軍484會動搖?
五,郭柯王別想要韓粉票 若沒韓恐含淚不投票
六,郭柯王要選不選 0917、1122兩大時間點
七,某網路:韓12月退選轉當閣揆 郭王選總統
八,12月退選不能換人 基本ABC都搞不清楚
九,蘋果民調 郭柯聯盟35% 韓24.2% 蔡24%
十,郭總統 柯國政總顧問 蘋果自創封神榜?
第三段:
每日一句2019-0826:
行政院政委讚司法院秘書長「司改大功臣」
狗吠火車2019-0826-218-1郭董塔羅牌
誰讓算命細節曝光 郭董不覺奇怪嗎
罵人不打草稿 柯:不問蒼生問鬼神是壞習慣
尷尬了 同一塔羅老師 柯五年前也算命過
按讚【觀點】
FB:https://www.facebook.com/AllTheBestViewpoint
訂閱【觀點】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觀點
▶ 飛碟聯播網 http://bit.ly/2Pz4Qmo
▶ 飛碟晚餐陳揮文時間 http://bit.ly/2JOoLMg
▶ 飛碟聯播網FB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ufonetwork921/
▶ 飛碟聯播網APP http://www.uforadio.com.tw/ap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bp_cNd0fYg/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Cf0C-KMFc9ItPZcuguGHwaRu8lA)
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雨城時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RCM激進主義「FIGHT 戰鬥」DEMO 中英文字幕版 工作錄音帶
-
官方MV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CfAp8dzm5U
劇情大綱:
雙方原本就不對盤的在地角頭,又因為地盤踩點的事發生了許多激烈衝突!而從不過問爸爸江湖事的男主角(宏文飾),在樂團演出當中收到爸爸出事的消息,接下來該怎麼做?是否會被捲入這個漩渦?
-
FIGHT 戰鬥
詞:納豆、宏文、黃大海、林小A
曲:RCM 激進主義
The tears sinks into this moment
淚滴滲透轉眼瞬間
也跟著暴雨撞破心門
Even followed the storm to break my heart
Into heaven
進入天堂時
回想昨日的一切 我無法面對改變
Looking back at everything yesterday, I could not face the fate.
寒風中獨留我哽咽
only me crying in the cold wind
Leaving a lost regret
離開後 不再後悔
I wanna live my life
苟延殘喘
我不願再等待
I can not wait
看透了我 無法承受
I know that I can't bear it.
I got a broken heart when you left
當你離去後我心碎無助
I want to go
我想繼續生活
Tell me what I want
告訴我怎麼活
雪虐風饕
only me crying in the cold wind again
Fly to the sky by everytime
每次當我遠走高飛
Who can tell me what is the truth
誰能告訴我真相是什麼?
Disappear
消失殆盡
Call me crazy call me blind
說我瘋狂 說我視而不見
Do you try to give me some love?
你給過我真實的愛嗎?
I have to lost my life
我必須逝去珍愛了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GbZ6Gmbqo/hqdefault.jpg)
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不願面對的真相2】首支預告-近期隆重獻映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即刻行動,讓你的聲音被聽見,為你生存的世界奮鬥!類型:紀錄片導演:邦尼柯恩、強謝克演員:艾爾高爾【 不願面對的真相 】故事 大綱 :十年前的【不願面 ... ... <看更多>
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心得] 不願面對的真相& 巴菲特報告- 看板documentary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並茂版: http://blog.xuite.net/godpig100/twblog/126361376 不願面對的真相與巴菲特報告同樣是基本上要給美國人看的片,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 ... ... <看更多>
不願面對的真相大綱 在 [心得] 不願面對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有雷-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之前為了報告整理的一些背景資料
https://www.wretch.cc/blog/olivelyh&article_id=3220270
https://www.wretch.cc/blog/olivelyh&article_id=3220284
以上這些只是幫助更深刻瞭解電影,不代表電影很難懂
若有人對這部片很有興趣,我們可再私下再討論
圖文版心得:https://www.wretch.cc/blog/olivelyh&article_id=3220103
英文版預告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QhOBhI-bpk
電影折價卷:https://www.ylib.com/scientific/activity/movie_uip/pop.htm
憑卷票價優待為150元,可影印使用
其實能夠看到這部電影,是一種緣份。
四個月前,森林生態系經營課有一份期末報告,金恒鑣老師開了許多題目,從禽流感到入
侵植物不下十種,我選擇以氣候變遷為議題。當時為了讓大家了解全球暖化的重要性又避
免枯燥乏味,我在第一張投影片放置了電影”明天過後”的海報。
明天過後,where will you be?
很聳動的標題,果然大家馬上集中注意力。
接下來再下一帖重藥
對末來環境的預測
俄羅斯科學家們通過長期觀測地球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根據最近研制成功的數學模型
認為,現在大氣中的碳濃度最高時可以與42萬年前相比,如果人類繼續向大氣中排放溫室
氣體,地球生物圈毀滅的日子就不遠了,人類也可能在2200年的時候全部滅亡。
報告到此,金老師插了話”不是有可能,而是一定”,這時我也很驚訝,因為我一直以為
只要從現在開始改善,一切都還有希望。他向大家介紹美國最近出的一部片--- an
inconvenient truth,並且推薦大家去看,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部電影。原來不是只有明
天過後,還有另部關於大自然反撲的電影。
第二次,是郁欣學姐看了an inconvenient truth後,寄了心得至我的信箱,看了她的描
述,頗為震撼。但因為她看的是特映場,目前尚未上映,我也就沒有放在心上。
第三次,小量突然問我要不要看電影,她有三張特映場的電影票。剛聽她說片名是不願面
對的真相,我還沒有反應過來,後來我上網找了一下才發現是an inconvenient truth。
天啊,這不就是我一直想看的電影,就算感冒難過得不得了,也還是要去看。
分隔線,以下為心得,有劇情雷
-------------------------------------------------------------------------------
也許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部環保紀錄片,或是高爾的學術演講一定很無趣,但是就如同片
名---不願面對的真相,生動的演說加上科學的數據,讓你不得不相信,氣候的暖化對生
態的影響再也不是少數科學家研究的議題,而是未來地球種種改變、必需面臨的殘酷真相
。
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布希攻擊高爾,認為他所謂的環保議題只是危言聳聽。多數的人也
不覺得可怕,而且為了環保總是犧牲許多的經濟的發展,真的有必要為了歷史上不是第一
次的氣候暖化而感到憂心重重嗎?
高爾列舉了從過去到現今的暖化的紀錄,一直以來,溫度雖然有上升,但是仍然可以達到
一定的平衡,但近幾年來,已經突破歷史的紀錄,達到顛峰。就如同科學家的預言一般,
我們只有幾十年可以振救地球免於毀滅。這不僅僅是推動環保可以解決的,這攸關每個人
的道德層面---是否願意正視自己的良心去減少對大自然的破壞,而損失是眾多人短暫的
龐大利益。這樣的迷思,每個人都有---擔憂不確定的未來而放棄現在因為利用自然資源
而得到的方便生活,真的是明智的嗎?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高爾說明氣候的影響,究竟
有多大?
實際的例子
1.冰河的改變。分布世界各地的冰河,逐漸溶化消失。如: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
吉利馬札羅火山….等。
2.內陸海因灌溉而面積變小,可見許多船隻散落在沙漠中。
3.北極圈的冰層以極快的速度溶解,北極熊因找不到冰層而溺水死亡。
4.歐洲熱浪一共奪走上萬條人命。如: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國家皆有熱浪
致死的案例。
5.颶風及颱風變多,且因為海水溫度上升,而速度更快、範圍更廣及夾帶水分更多,造成
災情更嚴重。
6.珊瑚、野生動物、植物的大量滅絕。如:森林蟲害大發生、珊瑚礁白化造成海洋許多動
物沒有家及食物、毛毛蟲的生長季和雛鳥無法配合。
7.傳染病大輻增加。例如:SARS。電影中一共列舉許多這世紀才有的傳染病,實在太多,
記不下來。
8.水旱災變多。
科學家的預測(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
1.海平面上升,許多城市將被淹滅。如:曼哈頓、加州、北京、上海….等(如果淹到這種
程度,玉山地價應該會大漲吧)
2.北極圈冰層在本世紀前完全消失。
3.南極洲因冰河溶解而滑動。
4.各大海洋水流無法平衡,造成大亂。
電影的拍攝手法,讓這些事實更顯得震撼,當冰山倒下,我覺得我們的世界正在瓦解,隨
著溶解的冰塊沉入深深的海底。而我卻無能力,我所能做的,除了自身的環保運動,就是
寫寫這種不太通順的文章,讓更多人能夠有機會去看這一部電影,而體會全球暖化的重要
性。我們並不是聯合國的一份子,我們也沒有簽署京都議定書,先不論國際的打壓讓我們
無法參與許多活動,以我們本身的產業情況,若真的簽署京都議定書,後續的政府政策會
引起多少人民的不滿及抗議。我不敢去想像這樣的生活,這需要更多的政府官員有著充足
的背景知識或是願意去面對問題。至少這刻我深感安慰,因為這場次是環保署的特映場,
還邀請許了官要,環保署署長也到場發表談話。台灣正在進步中,從許多的氣候變遷研討
會,到環保署舉辦的大型活動,有愈來愈多的人重視全球暖化的問題,這些小小的心聲會
慢慢宣導而成為大大的力量。
人類因為人口激增,造成自然資源過度的利用。如今的各項災情,並不是一天、二天造成
的,而是經年累月,在無知的狀況下造成現今的窘境,只要我們能使用省電的電器、減少
碳的排放量、能源的替代….等,就能將碳的排放量減少至1970年時的濃度。
官方網頁列舉的ten things to do:
https://www.climatecrisis.net/pdf/10things.pdf
也許本身的科系,讓我這方面的議題有更深的感觸,但這真的不需要相關的背景,也不是
艱澀難懂的學問,更不是什麼學術研究無聊沉悶的電影。看一看林務局的因應政策:
1.環境保護的觀點:我國身為地球村的成員,為善盡保護地球之責任,應積極因應。
2.避免國際制裁的觀點:若不遵行,恐遭國際未來可能採取之制裁,如罰款或貿易制裁等
方式,造成產業之損失。
3.提升國家競爭力的觀點:預期各國為因應本議定書都將發展高效率之技術,我國若不及
早因應參與國際互動,引進技術,將喪失我國之國際競爭力。
4.產業、能源之調適期的觀點:依各國經驗,能源結構與產業政策之調整約需十至十五年
時間,及早因應與縝密的規劃,可降低經濟衝擊。
你就不會再覺得這是事不關己的一件事(先不論政策的八股及可行性),因為你的短期未來
和台灣貿易、競爭力、產業、能源使用離不開關係。台灣是一個島,仰賴生存的條件比別
的國家多。對於長期的未來而言,我們只是要一個可以生活的空間,試想如果地球毀滅了
,我們該何去何從呢?
--
https://www.wretch.cc/blog/olivelyh
※ 編輯: olivelyh 來自: 203.73.149.47 (10/13 15:5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