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世貿中心遺址首棟大樓落成
http://www.epochtimes.com.tw/n75565/
「紐約世貿中心遺址」(Ground Zero)新規劃的5棟辦公大樓群陸續完工,規模最小的4號大樓13日落成啟用。
這顯示2001年經歷911恐佈攻擊事件慘痛記憶的紐約下曼哈頓區,即將正式重生。
紐約市長彭博與負責設計紐約世界貿易中心4號大樓(4 World Trade Center)的日本建築師槙文彥,13日前來占地6萬4,750平方公尺的遺址參加剪綵儀式。
槙文彥表示:「大樓設計融入兩個重要元素,一是『極簡風』,具有合宜的存在感,營造寧靜的氛圍,卻不失高貴;二是有個『廣場』,可作為激活周邊市區街景,及復甦下曼哈頓地區的催化劑。」
曼哈頓區長史特林格出席剪綵儀式時,站立在當年犧牲2,700多人的遺址表示:「這裡不只是一棟大樓,也是我們重生的象徵,道出了我們永難忘懷的承諾。」
4號大樓原址,是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的南塔(South Tower)。根據紐約世界貿易中心(WTC)網站,4號大樓2008年開工興建,是一棟共有72層、高297.7公尺的玻璃帷幕摩天大樓,1/3的樓層將由紐約與新澤西港口事務管理局使用。
然而,世貿中心遺址當中,最為壯觀及錯綜複雜的「紐約世界貿易中心1號大樓」,則有541公尺高、共104層,又名「自由塔」,明年落成啟用時,將躍居全美第一高樓。
世界貿易中心遺址區,除了新建5棟摩天大樓,另也規劃預定明年開放的911事件紀念館與博物館,以及西班牙建築師加拉塔瓦所設計、2015年開放的公共運輸中心。
此外,遺址區還規劃大約55萬平方公尺的商業中心,及一座表演藝術中心,請來以設計西班牙古根漢美術館聞名於世的西班牙建築師蓋瑞(Frank Gehry)負責規劃。
包含土地承租費用在內,4號大樓造價大約20億美元,其中12億美元來自免稅的自由債券(Liberty Bonds)以及保險理賠金。
---------------
台灣大紀元實體報
http://www.epochtimes.com.tw/realnews.htm
台灣大紀元電子日報
http://www.epochtimes.com.tw/
線上訂紙本報紙:
http://order.epochtimes.com.tw/
大紀元電子報開放訂閱:
http://epaper.epochtimes.com.tw/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世界貿易中心遺址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世界貿易中心遺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阿斯旺(阿拉伯語:أسوان),埃及南部城市,阿斯旺省首府,位於尼羅河東岸,人口約20萬,著名古城、旅遊景點和貿易中心。阿斯旺是世界上最乾燥的地方之一,自2006年5月13日以來,阿斯旺沒測得任何降水。在古埃及時期,阿斯旺被認為是埃及民族的發源地。它位於尼羅河第一瀑布以北,是埃及和努比亞之間的貿易重鎮,其名據說是古埃及語“貿易”一詞的對音。阿斯旺(Aswan或Syene),埃及文化古城。位於首都開羅以南900公里的尼羅河東岸,是埃及的南大門,是黑非洲的門戶和唯一海上進入非洲腹地的通道。在上埃及尼羅河“第一急灘”下的東岸。人口15萬(1980)。古代曾為驛站、兵營和與南方鄰邦的貿易要站。現為對蘇丹、埃塞俄比亞等國的貿易要地。附近尼羅河上建有大型水壩和水電站,構成全國性電力基地。有紡織、制糖、化學、制革等工業,還開採鐵礦石和建築用石材。重要河港。鐵路通開羅。冬季療養和遊覽勝地。有古代耶勃城遺址和博物館、植物園等名勝。市內有博物館、植物園等名勝。在其附近尼羅河上所築的阿斯旺高壩(Aswan Dam),為世界七大水壩之一。它橫截尼羅河水,高峽出平湖,登上聳立在河岸的高壩紀念塔,環形的拱橋式大壩,像橫跨尼羅河上的長虹燦然入目。高壩主體長3600米,高110米。1960年在蘇聯援助下動工興建,1971年建成,歷時10年多,耗資約10億美元,使用建築材料4300萬立方米,相當於大金字塔的17倍,是一項灌溉、航運、發電的綜合利用工程。高壩共有6個排水隧道,每個隧道有兩個出水口,各裝一台水輪發電機組,計13台機組,輸出電壓經升壓達50萬伏供開羅及尼羅河三角洲地區用電。高壩控制了洪水,從根本上消除了氾濫和乾旱,不僅保證尼羅河下游農田用水,而且使上埃及尼羅河谷地區農作物由一年一季改為一年兩季或三季收成。高壩建成後,其南面形成一個群山環抱的人工湖--阿斯旺水庫。湖長500多公里,平均寬12公里,面積6500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人工湖,深度(210米)和蓄水量(1820億立方米)則居世界第一 阿斯旺大壩最早於1898—1902年建造,用於灌溉和發電。到60年代,該壩已不能適應土地灌溉和電力供應的需要,於是埃及政府在舊壩上游6公里處開始修建現在的大壩,於1971年完成。目前,大壩的發電量能夠保證全國大部分的用電需要。
阿斯旺的市場和鬧哄哄的開羅市場不同,它更加開放。而且阿斯旺人普遍都很友好,若是你一身埃及民族服飾上市場,阿斯旺人會不停的給你打招呼。講起價來也會更容易,若是不相信,你可以試一試。阿斯旺最吸引之處就是與這座城市峭壁平行的市場。無論白天或夜晚的什麼時刻,這座城市裡到處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柳條籃子和各種辛香作料堆成了小山,下面還有藏紅花,咖喱粉,玫瑰茄花瓣。您可以安下心來,悠閒地在市場上閒逛。這是埃及最漂亮的市場之一。和開羅以及盧克索的市場不同,那裡的賣主有時甚至是強行讓人購買他的東西,而在這裡一切都在溫和的話語和微笑中進行。但這並不妨礙努比亞人在生意場上成為令人畏懼的對手。您還可以在咖啡館裡一邊觀看演出一邊品嘗玫瑰茄或吸水煙。阿斯旺的商品比盧克索的商品便宜,而且講價也很方便。在商店講價時,店員會送上杯飲料。如果對方一開始對你的出價就表示不願搭理,那麼一定是你的價太低了,這時最好離開這家店。若是對方對你的表示興趣,那麼則要堅持你的最初價格。想要瞭解阿斯旺的物價水準,問一問飯店的服務員就可以知道了。
世界貿易中心遺址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武漢市簡稱「漢」,別稱江城,中國超大城市和國家中心城市之一,湖北省省會、副省級城市,中國中部暨長江中游地區第一大城市,也是中部地區的政治、經濟、金融、商業、物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及交通、通信樞紐,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九省通衢」的美譽。武漢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中國三大「內河航運中心」之一,也是中國客運量最大的鐵路樞紐和航空、公路樞紐之一。「黃金水道」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水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了武昌、漢口、漢陽三塊區域隔江鼎立的格局,史上統稱之為「武漢三鎮」。清中後期至民國,武漢經濟發達,是僅次於上海的中國第二大國際大都市,繁榮程度位居亞洲前列,被稱為「東方芝加哥」,而武漢也繼承了這一美稱。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發生在這裡,中華民國誕生於此。1927年,國民政府決定將武漢三鎮合併為京兆區(首都),並將其設為中國的第一個「直轄市」。同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及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遷到武漢,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也搬到武漢,使其一度成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在內遷伊始將武漢定為臨時陪都,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焦點城市。1949年以後,武漢轉型成為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研發和新興產業發展基地。截至2011年,武漢大學生人數已超過100萬,在世界所有城市中名列第一。截至2015年,武漢高等院校高達82所,僅次於北京。近年來,武漢經濟大幅增長,被認為是國內「唯一能夠實現製造產業升級換代的城市」和中國發展速度最快的極少數城市之一,目前全市高新技術製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僅次於深圳等極少數城市,城市創新能力在全國排名第二。
武漢市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漢地區考古發現的歷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時代,1956年,湖北省博物館對東湖之濱的放鷹台進行考古發掘,發現了石斧、石錛以及魚叉等新石器時代遺存,經認定屬於屈家嶺文化。武漢最早的傳說是關於大禹曾在此治水成功的故事,至今武漢漢陽江邊的禹功磯上建有禹王廟。在黃陂區發現的距今約3500年前的盤龍城遺址,是迄今中國極少數已發現並保存完整的商朝古城之一,被認為是「武漢城市之根」,也是目前武漢擁有著比北京、西安等更為悠久的建城歷史的考古依據。
1858年清朝與列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天津條約》中增闢的11個通商口岸,包括漢口。1861年3月漢口正式開埠。由此,漢口開始了由傳統商業市鎮向近代國際大都市的轉型。此後,漢口先後開闢了英、俄、法、德和日五國租界,40餘個歐美國家在漢設立領事館。外國各路商人先後來漢通商,從此武漢的對外貿易大幅增長,貿易量穩居全國前四,成為全國四大港口之一,其中有40年對外貿易總額占全國外貿總額的10%左右,居全國第二位,呈現出了「駕乎津門,直逼滬上」的態勢。隨著漢口在商貿更趨國際化,大批外商在此興修碼頭,設立銀行,成立公司,極大提升了漢口的國際輻射能力。至清末,外商在漢開辦的經營土洋貨銷售、金融、航運、房地產的洋行劇增。就具體的實業經濟而言,制茶是當時漢口最大的工業,出口占全國6成。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義於武昌爆發,革命成功後,起義軍宣布脫離清朝,建立軍政府,成立中華民國,隨後中國各省響應,清朝被推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時代宣告結束,武漢成為改變中國命運的地方,於是每年十月十日的武昌起義紀念日,定為中華民國的國慶節。1912年1月,黎元洪成為臨時總統兼湖北都督。抗日戰爭初期,南京國民政府將武漢作為戰時首都據此抵抗日軍入侵,為國民政府內遷爭取時間。1937年11月,國民政府行政院軍事委員會等部門陸續遷至武漢,蔣中正來到武漢指揮全國抗戰,中國共產黨有關方面力量也陸續來到武漢,國共兩黨在武漢展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武漢作為國民政府和國民黨中央各重要機關的臨時辦公地點,成為中國政治、軍事、文化中心。
2019年底發生新型冠狀病毒事件,至2020年1月23日因疫情擴散而宣布 10:00 後實施武漢市建國以來的首次全城封鎖政策;隨後當日相鄰的鄂州市、黃岡市也相繼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