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200的網紅BrotherPedr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補了幾個DLC: Conclave, 讓原本五個議會小幫手變成五個王八蛋 Reaper's Due, 疾病 vs 中世紀醫學 M&M, 巧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歡這個頻道的節目嗎? 考慮訂閱吧! 每個訂閱對我都是非常大的鼓勵 另外,...
中世紀醫學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愛吃香菜嗎?這個源於地中沿岸的食材,不僅深刻影響著東西方飲食文化,也是讓人又愛又恨的高話題性香草植物;且在餐食中擁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只要少了這一味,不少經典料理便會黯然失色,索然無味!但也有不少人,對它避之唯恐不及,聞之色變,甚至花容失色!
香菜又稱芫荽,早在中世紀時期,歐洲人在料理中就已開始應用香菜葉與種籽去腥與提味,不只入菜也使用在酒品之中。而亞洲人則擅長利用香菜葉來增添餐食風味,舉凡中式、泰式、越式等料理中,香菜都是出場率超高的提香增味高手!
有趣的是,美國遺傳學家Nicholas Eriksson曾針對14604名討厭香菜和11851名喜歡香菜的受試者,進行相關對照研究與統計,並得出結論;發現討厭吃香菜與芹菜的人,體內具有稱為OR6A2的基因,顯示討厭吃香菜也許和基因有關。這個基因可以讓人辨識嗅到當中的獨特氣味分子,而使部分人吃香菜時,會聞到如同濃郁的肥皂氣味。即便如此,每個人對香菜的好惡原因仍各有不同,除基因影響外,也可能是受到飲食習慣、社會文化等原因,且也有不少人是從原本討厭香菜轉變成非常喜歡它!
香菜的化學成份裡有多種化合物,像是醛類、蘋果酸鉀、維他命c、正癸醛與芳樟醇等,這些正是香味的來源。而就中醫角度來說,其性質芫荽性溫味辛,具消穀、治五臟、補不足、止頭痛、通心竅、利大小腸、通小腹氣等藥理作用
此外,香菜又因富含植物營養素、類黃酮與活性酚酸化合物等物質,而備受關注。其屬於芳香族群含硫胺基酸,當中六角環狀之結構可結合重金屬,並將細胞內重金屬帶出細胞外,特別是將深部組織中的重金屬溶出至表淺位置,自然也就能更有助排出體外了。這回即彙整「5個香菜的好處」,或許透過進一步的瞭解後,你可能就會更加喜歡香菜唷!
❶神經調理增免疫
富含槲皮素,可有助增強免疫力,在防癌抗炎和保護神經系統上皆有正向貢獻
❷抗氧修護緩衰老
香菜葉含花青素,具有優異抗氧化力,能幫助身體對抗自由基,積極修護細胞,用以預防老化
❸血管順暢保健康
其含有的維他命K,能預防過多的鈣化合物沉積在動脈壁中,進而可有預防血管硬化和心血管疾病之威脅,且有助降低血壓
❹緩解癲癇穩機能
據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院之研究,並刊登在美國生物實驗學學會聯合會期刊FASEB Journal中指出,香菜中的長鏈脂肪酸「十二烯醛」,具有延緩癲癇症狀之保護作用
❺緊緻美肌好靚麗
其維生素C含量豐富,比桃子、梨子和蘋果都更多,且比蕃茄多3倍;而胡蘿蔔素也比蕃茄、菜豆、黃瓜這些蔬果高出10倍。不僅可助身體製造骨膠原,加強細胞間黏合,還可使肌膚緊實透靚;若產生疤痕或傷口時,癒合能力也可更提升效率
#香菜保存法
待挑掉枯黃葉片後,準備一個密封保鮮盒,將香菜洗淨後放入盒中,注入可蓋過香菜的水量,放入冰箱保存,每隔1-2天更換盒內的清水,便能延長香菜一週的保鮮期。或將香菜充分晾乾後用乾淨的紙捲起來後放入冷藏,也可有相似效果
#香菜停看聽
⚠️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之一,芫荽可有助於刺激胰島素分泌來降低血糖水平,因此糖友可於平時食用
⚠️清洗香菜時,先將根部切掉,用流動清水清涮洗過,再以熱水稍燙過後泡冰水,這樣香菜就不會出現軟爛現象
⚠️香菜含有維他命K,其具凝血特性,若有服用抗凝血藥者需避免過量攝取,以免減低藥物作用,而造成身體負擔;若有任何疑慮,食用前務必先行諮詢醫生建議並配合指示
⚠️據林口長庚臨床毒物科實驗室護理師譚敦慈表示,曾遇過洗腎病人誤信香菜具有排毒功能,所以每天都喝一杯香菜汁,結果喝到心臟麻痺送醫急救之真實案例。而香菜常因使用氮肥栽種,多含有硝酸鹽,鉀離子含量高,大量飲用香菜汁並不恰當,尤其腎友更要小心,建議燙過且適量攝取為宜
⚠️感光食物意指食用後會增加紫外線吸收的量,同時讓皮膚對光變得敏感,一旦經陽光照射,容易使肌膚變黑或產生色斑。常見的感光食物有香菜、九層塔、西洋芹、柑橘類水果等,但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任李孟穗表示,一般人吃感光食物,大多當作佐料,除非把這些蔬菜「照三餐當飯吃」,否則少量食用不會對肌膚造成影響;而平時日間養成四季皆防曬的習慣,就能使抵禦光害之防護力更為周全
#同場加映
🔺六大迷人的台式辛香料 https://reurl.cc/EZZGb0
#凱鈞話重點
#5個香菜的好處
中世紀醫學 在 Lai Tat Tat Wing 黎達達榮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句:中世紀真的如大家想象般黑暗?一看就停不了😍由當時的人頭開始作介面,順序向下到腔、腹、性器宮再到腳分析中世紀的醫學迷信和民生與聖人的距離。三百頁,彩圖算多。好正😃
中世紀醫學 在 BrotherPedr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補了幾個DLC:
Conclave, 讓原本五個議會小幫手變成五個王八蛋
Reaper's Due, 疾病 vs 中世紀醫學
M&M, 巧克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喜歡這個頻道的節目嗎?
考慮訂閱吧! 每個訂閱對我都是非常大的鼓勵
另外, 有鑑於一些人提到他們比較喜歡在Twitch上看實況所以Twitch也會有同步直播歡迎參考:
https://www.twitch.tv/pedro0930
中世紀醫學 在 新世紀健康學堂羅美惠醫師-預防失智症精油應用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 世紀 中醫診所的直播影片。 ... 【新 世紀 健康學堂羅美惠醫師-預防失智症精油應用】. 葉文婷和其他66 人 ...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委託高雄 醫學 大學經營 ... ... <看更多>
中世紀醫學 在 醫生等於死神!中世紀歐洲人是怎麼治病的?沒有做不到只有 ... 的推薦與評價
中世紀 # 醫學 #教會#灌腸歡迎來到瑞森老哥的趣味世界! 訂閱瑞森老哥, 讓科學不再冷冰冰! 通俗的講解帶你進入知識的大門, 讓你成為人群中最閃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