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問我說,陳其邁有沒有具體的財政政策?不然每天看吳益政在那邊操作「還我818億統籌款」,或是看李眉蓁在那邊跳針「負債3300億」,看得很悶。
我說,當然有。前一天看陳其邁與 #館長直播 對談,大概30~31分鐘開始的那一段,館長就問到了高雄市的財政問題。正如館長所說的,這題是從2018年就被K到現在,是必問的考古題。
陳其邁顯然是有備而來,講得十分有條有理。坦白講,館長直播不是長篇大論的好地方,太過於「政策控」的話,聽眾大概會聽到度咕。但是解決財政問題,沒有所謂的捷徑,一定要「多管齊下」才能奏效。
所以,這裡還是不得不長篇大論一番。文章非常長,但希望在座的朋友不嫌棄,能夠多多少少瞭解陳其邁的財政對策。
🔹 不要急著陷入統籌款大亂鬥
韓國瑜和他的分身李眉蓁也好,柯文哲和他的傀儡吳益政也罷,基本上都是同一個戰術:丟出一個來路不明但是夠聳動的數字(陳菊負債3300億、中央欠高雄818億),然後藉此大做文章。
這招在選舉是很好用的,畢竟選民哪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去慢慢爬梳問題的來龍去脈?但是「億」來「億」去的數字每個人都聽得懂。然而,我們更該問的,是問題的背景怎麼來的?又,怎麼樣才能務實地解決問題?
很明顯地,所謂「中央欠高雄818億」,問題是來自於馬英九政府。當初馬英九承諾陳菊「高雄縣市合併後,不能比原來的縣市相加拿得少」。結果六都改制後,馬英九黃牛,大高雄市拿的統籌款不增反減,幾年下來就造成了818億的數字。
這點是不假,然而就像陳其邁在館長直播裡說的,蔡英文政府這幾年,已經以大約每年一百億上下的額外補助,在彌補馬英九時期犯下的錯誤。當然,我們都希望統籌款分配的規則能夠修改,高雄市能夠再多拿一點,讓財政的自主性變好。吳益政天天都在攻這一點,並不代表陳其邁就沒有注意到;2017年,(當時還是立委的)陳其邁在一次和(當時還是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對談中,就說過,提高地方財源、落實財政自主,是他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
陳其邁和吳益政有共同的目標,但有一點非常不同;陳其邁在立法院、行政院的歷練,讓他熟悉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的博弈。搞懂遊戲規則,才知道問題的切入點在哪裡。
陳其邁在館長直播裡就講了,好啊大家來談統籌分配公式修改,那各縣市各吹各的調:南投、花蓮說我面積大,是不是該多分一點?台北說我營利事業營業額獨佔鰲頭,是不是要拿更多?新北說我人口最多,怎麼可以忘掉我?要不然中央多吐一點錢出來、各縣市皆大歡喜,那以後全國性跨縣市的重大建設,誰來買單?
這些都是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間的博弈,非常實際的問題。不是你吳益政整天講得聲淚俱下、大喊「#高雄人不是乞丐」、「#高雄獨立」,就能夠解決的。吳益政現在的玩法,就像媽寶一樣撒潑、像柯文哲一樣自私,拉抬網路聲量可以,對於解決實際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
好吧,你現在到處去引戰,戰到不只中央政府,全國各縣市都對高雄反感;這不但是陷高雄於不義,也讓高雄深陷於「#統籌款大亂鬥」的泥淖。而在政治瞎折騰當中,蹉跎掉的時間和機會,救得回來嗎?韓國瑜整天喊「中央不給錢」,卻不認真幹活,空轉一年半,請問高雄又得到了什麼?
🔹「借力使力」:用中央的錢,做建設地方的事
相較之下,陳其邁面對問題的態度就成熟、務實得多。他的宗旨,其實和蕪菁前一篇講的很類似:「當你無法馬上改寫遊戲規則,那就先讓自己的條件變強」。
現在的時機,是三十年來對高雄最有利的。
首先,現在的蔡英文政府是最願意幫忙高雄的。馬英九執政時間對高雄態度之差,眾所皆知。陳水扁時代比較願意經營南台灣,但陳水扁是弱勢總統,無力翻轉長期以來「重北輕南」的利益結構,就算有餘裕去做,重點也多半放在台南。
蔡英文政府願意重點經營高雄,並不是個人好惡,也不完全是因為民進黨的屬性,而是因為高雄現在就位在「產業回流」、「國防自主」、「能源自主」、「區域平衡」這四大戰略的交集點上。
所以你看為什麼近三、四年來,為什麼捷運黃線、路竹延伸線、橋頭科學園區、小港機場整建,再加上箭在弦上的大林蒲遷村案等…這麼多的大型建設案連發?難道只是民進黨執政下的偶然嗎?不,這是世界局勢劇變下的必然。
#順時勢而行事半功倍;#逆時勢而行事倍功半。
這時候對高雄最簡單也有利的策略,就是「#拿中央的錢,#做建設高雄的事」。反之,你跑去選一個像韓國瑜或柯文哲或他們的徒子徒孫這樣,不和中央提方案做改善,滿腦子只想著怎麼「#跟中央抬槓來擦亮自己的政治招牌」的背骨精,那中央政府再怎麼願意做球給高雄,沒人接球也是枉然。
🔹正確的認識與務實的目標,是成功的第一步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雄的財政問題,不是什麼錦囊妙計就可以搞定的。如果有人說「我有一個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方式,一口氣還掉這三千億(韓國瑜語)」,那他一定是在唬爛你。
要解決一個大問題,怎麼著手?道理無非兩個:第一個是要正確認識問題,第二個是要設定務實的目標。
首先要認清楚一個事實:地方經濟轉型,市府財政結構才會有根本的改善。因為市府的財政結構,跟地方經濟的活絡程度,息息相關。自有財源、統籌稅款分配,乃至於舉債上限,都和縣市的GDP(事實上GDP非常難以統計,所以一般而言是用『營利事業營業額』來衡量),有著密切聯動的關係。
所以陳其邁的認識很正確,如果經濟不轉型,只是統籌分配款公式修來修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是短期止痛而不是長期治療。更何況,縣市的條件每年都在改變,今年分配公式對我有利,明年未必也一樣有利,不是嗎?
這就回到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看待債務?高雄市也可以實施嚴厲的撙節措施,騰出大筆金錢來還本。但是撙節過度嚴厲的結果,市政品質下降不說,排擠到經濟建設,等於是犧牲高雄的未來,去美化現在的數字,但未來總有一天要付出代價。高雄跟台北不一樣。台北是經費多到滿出來,又已經建設到沒什麼好建設的,只好拿「還債」來當政績。而高雄是一個經歷過谷底,正要迎來新的成長週期的城市,此時不建設,未來拿什麼去跟其他縣市、甚至是全世界競爭?
並不是說高雄就不必努力去改善財政體質,而是現階段,陳其邁設定了一個務實的目標:「財政平衡」。這個目標顯然是可以達成的,因為陳菊市府在任期最後兩年已經基本達到了平衡,韓國瑜主政的一年多略有惡化,但也還不到無藥可救的地步。再者,長期債務不增加,而高雄的經濟成長起來,經濟成長意味著市府的現金流增加、資產價值增加、舉債上限拉高。過去很緊繃的債務,也就不那麼緊繃了。
🔹解決財政問題沒有捷徑,多管齊下才能奏功
有了務實的目標,方法很自然就浮現。
首先就是像上面講的,#爭取中央經費來建設地方,把高雄的經濟體質衝起來,累積未來競爭的資本。
第二就是 #開源節流,把市府收支微調到平衡,讓債務數字即使不下降,至少不會惡化。
第三就是 #引入閒置的民間資金和經營能力,把無效率的重大公共建設民營化,變得更有效率。
解決財政問題沒有捷徑。綜此三點,其實都是很稀鬆平常的手段,每個有常識的人都想得到,絕不是什麼「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錦囊妙計。問題是,當市長的有沒有足夠的執行力可以做到這三點?而陳其邁、吳益政、李眉蓁這三個人選裡面,誰是「緊緊緊」?誰對地方財務問題的本質理解更正確?誰更懂得地方與中央的競合關係?誰在防疫工作裡展現了高度的執行力?
這答案不是已經很明顯了嗎?
(圖片來源:館長直播)
「中央資工所考古題」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台灣主權和平獨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心得] 資工所考試心得-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中央資工考古題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PTT.CC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中央資工考古題的評價費用和推薦,EDU.TW、DCARD、PTT.CC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Re: 中央資工所考試不公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網路上關於中央資工考古題-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網路上關於中央資工考古題-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網路上關於中央資工考古題-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資工所筆記考古題解答資源分享- 考試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中央資工考古題解答ptt的網友經驗分享跟推薦 - 教育學習進修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中央資工考古題解答-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閒聊] 有唸書的話應該保底中央資工吧- graduate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Re: [閒聊] 贈送考古題(含解答)-資工(開放下載中)-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多朋友問我說,陳其邁有沒有具體的財政政策?不然每天看吳益政在那邊操作「還我818億統籌款」,或是看李眉蓁在那邊跳針「負債3300億」,看得很悶。
我說,當然有。前一天看陳其邁與 #館長直播 對談,大概30~31分鐘開始的那一段,館長就問到了高雄市的財政問題。正如館長所說的,這題是從2018年就被K到現在,是必問的考古題。
陳其邁顯然是有備而來,講得十分有條有理。坦白講,館長直播不是長篇大論的好地方,太過於「政策控」的話,聽眾大概會聽到度咕。但是解決財政問題,沒有所謂的捷徑,一定要「多管齊下」才能奏效。
所以,這裡還是不得不長篇大論一番。文章非常長,但希望在座的朋友不嫌棄,能夠多多少少瞭解陳其邁的財政對策。
🔹 不要急著陷入統籌款大亂鬥
韓國瑜和他的分身李眉蓁也好,柯文哲和他的傀儡吳益政也罷,基本上都是同一個戰術:丟出一個來路不明但是夠聳動的數字(陳菊負債3300億、中央欠高雄818億),然後藉此大做文章。
這招在選舉是很好用的,畢竟選民哪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去慢慢爬梳問題的來龍去脈?但是「億」來「億」去的數字每個人都聽得懂。然而,我們更該問的,是問題的背景怎麼來的?又,怎麼樣才能務實地解決問題?
很明顯地,所謂「中央欠高雄818億」,問題是來自於馬英九政府。當初馬英九承諾陳菊「高雄縣市合併後,不能比原來的縣市相加拿得少」。結果六都改制後,馬英九黃牛,大高雄市拿的統籌款不增反減,幾年下來就造成了818億的數字。
這點是不假,然而就像陳其邁在館長直播裡說的,蔡英文政府這幾年,已經以大約每年一百億上下的額外補助,在彌補馬英九時期犯下的錯誤。當然,我們都希望統籌款分配的規則能夠修改,高雄市能夠再多拿一點,讓財政的自主性變好。吳益政天天都在攻這一點,並不代表陳其邁就沒有注意到;2017年,(當時還是立委的)陳其邁在一次和(當時還是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對談中,就說過,提高地方財源、落實財政自主,是他一直以來努力的目標。
陳其邁和吳益政有共同的目標,但有一點非常不同;陳其邁在立法院、行政院的歷練,讓他熟悉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的博弈。搞懂遊戲規則,才知道問題的切入點在哪裡。
陳其邁在館長直播裡就講了,好啊大家來談統籌分配公式修改,那各縣市各吹各的調:南投、花蓮說我面積大,是不是該多分一點?台北說我營利事業營業額獨佔鰲頭,是不是要拿更多?新北說我人口最多,怎麼可以忘掉我?要不然中央多吐一點錢出來、各縣市皆大歡喜,那以後全國性跨縣市的重大建設,誰來買單?
這些都是中央和地方、地方和地方之間的博弈,非常實際的問題。不是你吳益政整天講得聲淚俱下、大喊「#高雄人不是乞丐」、「#高雄獨立」,就能夠解決的。吳益政現在的玩法,就像媽寶一樣撒潑、像柯文哲一樣自私,拉抬網路聲量可以,對於解決實際問題一點幫助都沒有。
好吧,你現在到處去引戰,戰到不只中央政府,全國各縣市都對高雄反感;這不但是陷高雄於不義,也讓高雄深陷於「#統籌款大亂鬥」的泥淖。而在政治瞎折騰當中,蹉跎掉的時間和機會,救得回來嗎?韓國瑜整天喊「中央不給錢」,卻不認真幹活,空轉一年半,請問高雄又得到了什麼?
🔹「借力使力」:用中央的錢,做建設地方的事
相較之下,陳其邁面對問題的態度就成熟、務實得多。他的宗旨,其實和蕪菁前一篇講的很類似:「當你無法馬上改寫遊戲規則,那就先讓自己的條件變強」。
現在的時機,是三十年來對高雄最有利的。
首先,現在的蔡英文政府是最願意幫忙高雄的。馬英九執政時間對高雄態度之差,眾所皆知。陳水扁時代比較願意經營南台灣,但陳水扁是弱勢總統,無力翻轉長期以來「重北輕南」的利益結構,就算有餘裕去做,重點也多半放在台南。
蔡英文政府願意重點經營高雄,並不是個人好惡,也不完全是因為民進黨的屬性,而是因為高雄現在就位在「產業回流」、「國防自主」、「能源自主」、「區域平衡」這四大戰略的交集點上。
所以你看為什麼近三、四年來,為什麼捷運黃線、路竹延伸線、橋頭科學園區、小港機場整建,再加上箭在弦上的大林蒲遷村案等…這麼多的大型建設案連發?難道只是民進黨執政下的偶然嗎?不,這是世界局勢劇變下的必然。
#順時勢而行事半功倍;#逆時勢而行事倍功半。
這時候對高雄最簡單也有利的策略,就是「#拿中央的錢,#做建設高雄的事」。反之,你跑去選一個像韓國瑜或柯文哲或他們的徒子徒孫這樣,不和中央提方案做改善,滿腦子只想著怎麼「#跟中央抬槓來擦亮自己的政治招牌」的背骨精,那中央政府再怎麼願意做球給高雄,沒人接球也是枉然。
🔹正確的認識與務實的目標,是成功的第一步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雄的財政問題,不是什麼錦囊妙計就可以搞定的。如果有人說「我有一個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方式,一口氣還掉這三千億(韓國瑜語)」,那他一定是在唬爛你。
要解決一個大問題,怎麼著手?道理無非兩個:第一個是要正確認識問題,第二個是要設定務實的目標。
首先要認清楚一個事實:地方經濟轉型,市府財政結構才會有根本的改善。因為市府的財政結構,跟地方經濟的活絡程度,息息相關。自有財源、統籌稅款分配,乃至於舉債上限,都和縣市的GDP(事實上GDP非常難以統計,所以一般而言是用『營利事業營業額』來衡量),有著密切聯動的關係。
所以陳其邁的認識很正確,如果經濟不轉型,只是統籌分配款公式修來修去,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是短期止痛而不是長期治療。更何況,縣市的條件每年都在改變,今年分配公式對我有利,明年未必也一樣有利,不是嗎?
這就回到一個問題,我們該如何看待債務?高雄市也可以實施嚴厲的撙節措施,騰出大筆金錢來還本。但是撙節過度嚴厲的結果,市政品質下降不說,排擠到經濟建設,等於是犧牲高雄的未來,去美化現在的數字,但未來總有一天要付出代價。高雄跟台北不一樣。台北是經費多到滿出來,又已經建設到沒什麼好建設的,只好拿「還債」來當政績。而高雄是一個經歷過谷底,正要迎來新的成長週期的城市,此時不建設,未來拿什麼去跟其他縣市、甚至是全世界競爭?
並不是說高雄就不必努力去改善財政體質,而是現階段,陳其邁設定了一個務實的目標:「財政平衡」。這個目標顯然是可以達成的,因為陳菊市府在任期最後兩年已經基本達到了平衡,韓國瑜主政的一年多略有惡化,但也還不到無藥可救的地步。再者,長期債務不增加,而高雄的經濟成長起來,經濟成長意味著市府的現金流增加、資產價值增加、舉債上限拉高。過去很緊繃的債務,也就不那麼緊繃了。
🔹解決財政問題沒有捷徑,多管齊下才能奏功
有了務實的目標,方法很自然就浮現。
首先就是像上面講的,#爭取中央經費來建設地方,把高雄的經濟體質衝起來,累積未來競爭的資本。
第二就是 #開源節流,把市府收支微調到平衡,讓債務數字即使不下降,至少不會惡化。
第三就是 #引入閒置的民間資金和經營能力,把無效率的重大公共建設民營化,變得更有效率。
解決財政問題沒有捷徑。綜此三點,其實都是很稀鬆平常的手段,每個有常識的人都想得到,絕不是什麼「轟動武林、驚動萬教」的錦囊妙計。問題是,當市長的有沒有足夠的執行力可以做到這三點?而陳其邁、吳益政、李眉蓁這三個人選裡面,誰是「緊緊緊」?誰對地方財務問題的本質理解更正確?誰更懂得地方與中央的競合關係?誰在防疫工作裡展現了高度的執行力?
這答案不是已經很明顯了嗎?
(圖片來源:館長直播)
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放棄22k,蹦跳新加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真正的哀傷
這是我第一次把錄影的片段貼上來,之前不貼是因為,我上電視真的長太醜了,外加,我總沒辦法在螢幕前講到我真正心聲,所以對我來說放在這裡,沒什麼特別意義。(覺得講完這段,以後沒有電視要邀約我惹吧>.<)
但這次的受邀,我感觸實在太深,也有藉機點到一些我想講的事情。這次是要與其他教授與前輩討論台灣人才的流失,因為,數據顯示,我們已經快要下滑到亞洲墊底了。這當然是很可怕的事情,但是當我聽著三位前輩一直討論數字、講自己的價值觀、分析現在年輕人“應該”怎麼做、怎麼選時。我不認為他們懂我們的困境是在哪裡。坐我旁邊的袁教授主張,他兒子當年考上中央大學,他叫兒子不要念,去國外念,然後不要回台灣。讓這位台大哲學教授很反感,所以,他馬上駁回,並說人才流失並不是這個年代才有的問題,而是從他那個年代就開始。所以重點不是多少人走,而是大家有沒有那種對待自我價值的態度,就是要留在自己國家,好好一起拼,而不是等著環境變好才回來。
或許兩方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場,但是,我覺得他們並沒有非常理解現在年輕人的人才真正流失的問題。因此我後面,很直接的表達,我認為台灣年輕人流失的是一種「信任」。
第一,就我對這些年輕人的認識,他們流失的不是對台灣的愛護、或是對國家的認同感。這樣講不但籠統甚至還有些錯怪。因為很多年輕人愛台灣的程度,是超越這些大人想像的。我認為年輕人嚴重流失的是那份「信任感」,我們已沒有了對自己身長環境的信任、對教育的信任、對政府的信任、對公平與正義的信任、對既有價值觀的信任、對自己的信任。這怪不了他們,也怪不了誰,只是現在就是經濟、產業、環境的巨大轉變。
那份信任是什麼?我想就是從小我媽媽深信唸好英文,就可以得到好工作時,跟我說的話,她深信不已的事,在我畢業後沒有成真 ; 老師教我們要有很好的禮義廉恥,但是在世界上、新聞中,才發現,賺到最多錢的,怎麼會包括像頂新集團那種沒有禮義廉恥的人 ; 從小家人、師長說要聽話要乖,要有禮貌,但長大後,我們變成乖乖又保守的人以後,現在世代可以發聲的人,卻要抨擊我們不比中國的狼性 ; 從小連數學公式都用背的、九九乘法也用背的、英文中文、道德教育都是用背的,才能得到好成績,但到現在出社會時,我們被笑是不懂得獨立思考的生物 ; 就算一直認真讀書,在體制中都拔得頭籌,進入社會時,可以拿到社會精英的標籤,但在此時,才發現,社會精英跟資源分配者,是有永遠的距離。
第二,錄影後半段主題講的是教育,所以我以信任的延伸去說教育。我認為,殘害台灣年輕人,普遍的問題是,他們不知道如何接受目前的教育。例如,當這影片後段,大家在討論填鴨式教英文是怎麼損害台灣人的英文能力時,我心中打了一個很大的問號。就英文來說,會有填鴨式教育的原因,除了亞洲人傳承下的文化、思考邏輯上的傳統外,最重要的是在父母那個年代,一般人沒有太多管道擁有英語環境、聽英語、講英語。所以大家用填鴨的方式學習這個語言,但是他們還是能英文考高分,還是能理解中等程度的英文。現在去看台灣普遍多益成績,漸漸變低,甚至在亞洲排名一直滑落,這絕對不是填鴨是英文學習法造成的。說真的,多益這種考試,是你練習到爆炸,一直寫考古題,也可以讓成績變好的。
反而是,這些年輕人在成長的過程,一直以來接受的教育被質疑了,可是新的教育方式卻還沒確定,他們原本以為的事實,現在都變了。他們迷惘了、害怕了,因為上個世代可以相信學好英文等於競爭力,相對於現在,或許沒錯 ; 但是,這個世代,學好英文,絕對不是等於擁有競爭力。那怎麼辦呢?這些學生就乾脆先放著,採取不接受、不信任的態度。
我這幾個月過去十幾場大學演講中,最多學生問的就是:「那我們到底一定要學英文嗎?」「英文不好可以嗎?」「要怎麼學英文?」或許很多人聽了會傻眼,想說,這不就是出國必須先擁有的工具嗎?但是,這才是關鍵問題。
因為這個時代的改變太大、太快,供給教育與思想的人,與我們這些接受者之間,思考事情的落差斷層才會如此明顯的放大。因此,我們的感受會很強烈。
其實,這也只是我的想法、我的觀察,或許有些人會不認同,但是說這麼多,我只希望那些很高高在上的學者,很資深的教授或專家,可以用心體會、理解一下,數字以外的事實,就是那些現在小朋友們真正的困境,還有資訊太多時,他們那份打從心底對於抉擇的恐懼 ; 以及,對待年輕人流失信任這個現象時,雙方在中間的極大斷層中,該如何不要以批判的態度進行溝通?
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Re: 中央資工所考試不公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推薦與評價
所以啦大家都有獲得這種地主優勢的機會非可謂教授偏頗自己學生云云再來針對中央大學資工所的考題不巧我男友就是這間學校這個科系的學生了解的情況或許跟大家的一面之詞 ... ... <看更多>
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網路上關於中央資工考古題-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 ... 的推薦與評價
2022中央資工考古題討論資訊,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升學考試資訊整理,找北大轉學考考古題解答,研究所考古題解答Dcard,北科資工考古題解答在Instagram影片與 ... ... <看更多>
中央資工所考古題 在 [心得] 資工所考試心得- 看板graduat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代PO
【前言】
前一篇PO資工所心得文的同學是我的戰友,也是我的室友。
這次考試期間在板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吸取很多前輩們的經驗。
於是小弟我也想來這裡還願,分享一下心得。
準備方法不一定適用,有些是我個人的想法。
【背景】
115中央大學本科,大一大二每學期系上有的活動幾乎都有參加,平均系排9X/11X,
每學期都是班上倒數前10名,段考幾乎都是考古題大法低空飛過,基本上基礎近乎等於0。
大三下開始決定不要整天耍廢然後想考研究所,開始補習,考前幾天去圖書館看書,
補該學期的必修科目OS,最後學期成績大約系上20%。
【戰績】
附上這次考試弱弱的戰績:
戰績: 數學 計科 計系 總分 最低正取 結果
台大資工 65 47 34 149.5(含英文) 177 落榜
交大資甲 61.5 67 47 175.5 186 備25 (5/9第15次備取備上)
交大多工 61.5 67 128.5 130.5 備1 (3/21第四次備取備上)
交大網工 61.5 67 47 175.5 178 備5 (4/20第10次備取備上)
交大生資 61.5 67 128.5 ? 正取
清大資工 53 61 114 104(?)正取
成大資工 75 70 56 201 205 備10 (3/20第一次備取備上)
中央資工 74 61 70 205 ? 備2
最後選擇:清大資工
PS.我的準備方式及目標都是以清交為主,想考台大的學弟妹可能沒辦法給你些資訊。
一、學習方式與各科準備重點:
3下~暑假前:補OS,跟著學校進度讀OS,補DS
暑假:面授計組,補完兩科數學(有個數學討論會,每周都訂進度來寫,寫完討論)
開學~10月底:DS,兩科數學科複習完第一遍,計組複習到補習班教材上冊,繼續
面授計組。
11~12月:每科複習第二遍,補完ALGO,複習完一遍。
12~1月底:寫考古檢討考古,不熟的就回去重翻。
考前:把考古錯的重寫,把筆記重寫重看一遍,基本題把握絕不掉分。
線性代數:
我的作法是補完一章就寫一章後面的練習題。第一遍複習寫完是非題與easy的單數題。
因為線代每一章節都有關聯,盡量都要熟了之後再繼續往下補,這樣效率會比較高也不
會突然聽不懂老師在講甚麼(用到前面章節的觀念時候)。而第二遍複習就是重看後把偶數
題寫完,一樣只有是非題和easy而已,基本上考資工所這樣就很足夠了。
有時間的話可以寫後面較難的”資工所”考題。重點章節為34578章,12章很基本要會。
準備期間遇到的瓶頸大概在第一次複習第8章的時候,看完一遍很沒有感覺,我就先放著,
等第二遍複習完後全部都很熟後再來看,果真豁然開朗,比第一次看懵懵懂懂好了很多,
最後也把第8章準備起來了。
離散數學:
每一章其實都沒什麼關連,我個人的做法是補完後再寫題目,題目練習方法也跟線代很像
,第一遍是每章的單數題,第二遍是每章的偶數題,第三遍是寫老師課本的精選範例。重
點章節是1集合,2關係,3排列組合,4生成函數,5遞迴,6圖論,10邏輯。基本上把黃子
嘉老師的上冊寫熟練熟就OK了。準備前間遇到的瓶頸大概在寫圖論和鴿籠練習題目的時候
,幾乎每寫一題就不會一題,第一次基本上都會這樣,如果沒有的話那大概就是天才吧。
這兩個基本上沒看過類似題,很難想得出來,畢竟圖論很多證明都是偉大的科學家想了好
幾年證出來的呢。可是今年好像都沒考…。
資料結構:
把洪逸老師的筆記看熟,老師上課寫的題目每一題好好的練習(遮住練習,一定要自己動
筆!),基本上這科也是好拿分。重點章節:時間複雜度,樹,圖論,排序。記得trace
code能力不能太弱,基本上交大每年必定出程式追蹤,C語言,指標等要熟。筆記看完練
完後基本上就是大量練題目了。記得每一陣子就要複習一下,不然也是會忘。
演算法:
立宇老師教得很好,出的講義更是讚,基本上把老師出的講義看熟練熟,演算法能拿得基
本分是一定拿的到的。老師的演算法講義幾乎都是考試重點,這科千萬不要放棄阿。我認
為準備演算法前要先把離散和資結讀熟再來準備會比較好,因為有些離散圖論的定義在演
算法會用到,而資結有些東西會和演算法重複。
計算機組織:
張凡老師上課很仔細,重點會一直重覆讓你印象深刻,上課講完觀念會代考古題加深印象
。我準備計組只有看老師寫的兩本書,就很足夠了,計組的考法變化不大,熟練觀念懂後
即可,重點章節pipeline&,memory這兩章就大概佔了一半分數吧。
作業系統:
洪毅老師的筆記很猛,考題都藏在裡面,但我認為一定要搭上原文書,這科才可能考好,
因為這科範圍實在太廣,大部分都是背的容易忘。我自己認為這科是最難拿分的一顆也是
我的罩門。
再來我認為千萬不要覺得自己應考科目在校成績很高就可以不讀,很晚才開始準備。因為
學校通常只考基本題,再加上改考卷的人通常都是助教,給分很鬆,我OS期末成績99,到
準備考研寫考古的時候還是一樣被虐翻天。
二、考古題練習方式:
(我認為我太早開始寫了)在考前大約1個半月,我和同學一起印了6年五間(台清交成中)考
古來寫(台大我只有寫數學),每天就按照自己的進度寫,通常就是一天一間一年份,有時
候精神狀況很差就頂多寫兩科而已。考古練習方式我通常都會計時90分鐘來寫,一來是訓
練自己的解題速度,二來就是上考場難免緊張,很可能照著100分鐘去寫就會寫不完。每
次寫完考古題我都會去檢查一遍,模擬考場的狀況,凡事都要先習慣先熟練,才不容易出
差錯。剛寫考古的時候,通常都會寫不太完不然就是寫得很低分,那是因為我們還不習慣
整合式的考題(因為補習班的書大部分都是分類題庫),換句話說就是還不習慣考試怎麼考
,挫折個幾次,後面就越來越上手。通常練完考古我都會上PTT看歷年最低錄取成績,
基本上都可以到達正取的分數,不過這也不代表甚麼。每天寫完一年份考古加上檢討真的
會超累,而這樣基本上一天很快就過去了。考古考完,其實不用太在意成績,只要在意自
己哪裡還不熟,需要再加強就好,這才是寫考古的真正用意,我這次交大計系考出來還比
我第一次寫考古的時候還要低呢。
三、心得分享與動力來源:
考研心情真的很容易崩潰,因為很怕沒考好考上,就會+365,剃頭當兵去,面對的是自己
的期望與踏入社會的壓力。加上我個人是大考緊張型,因為每一階段的大考都失敗考得沒
之前模擬考還好,就深怕自己今年會不會在這樣,恐懼的心理就產生。我通常都自己一個
人看書,這樣比較不會被同儕之間影響,有些人讀很快,你自己就會有壓力。有些人讀很
慢,你自己就會覺得我應該可以放鬆耍廢,但不知其實別人已經遠遠超越你了。放鬆是一
定的!但前提是要完成你定好的目標,而不是還沒完成就跟別人耍廢去,日積月累,跟別
人的差距就會越來越大,自然而然就可能會考得不理想。平常可以多多運動,跟朋友吃飯
打屁都是不錯的舒壓方法,跟朋友的討論題目也可以大大提升自己解題的看法面向。畢竟
每個人的解法不盡相同,多會一招,考場就不怕慌。一人軍隊真的很累,試著去找一些志
同道合戰友一起讀書。再來我認為不要像我一樣前期衝太快太拚,到後期有點無力,考前
快3個禮拜幾乎看不下去也不太知道要看甚麼,有點浪費時間手感也沒練起來。
四、107年各校考題風格:
台大應考那天我幾乎是for fun去寫的,每科都提早交,能給的資訊不多。
交大的資演出了20分的trace code所以基本上程式能力不能太弱,而計系方面跟往年相比
少了許多計算,大多都出觀念,且多選扣分很重,想要拿高分不太容易。數學的話線代要
注意投影那邊的觀念,用好的方法可以節省許多計算時間,出第一第二章的比例也比往年
多許多。離散部分難度跟往年差不多。清大今年計科配分很怪,演算法只有1題而且就30
分了,所以基本上會的就能全拿,而不太會的就只能大概掰而已,盡量都要寫一些,可能
會拿到一些分數。今年清大考HP&HC的相互reduction。而清大計系方面也跟往年不太一樣
有些題目風格有些改變,有幾題滿難作答的。成大今年每科都偏易,數學出了Jordan
form ,與很難分解的SVD。中央基本上都考考古題,寫過考古大概就能拿不錯的分數了。
給未來學弟妹的建議:
考研真的很累,盡量可以在開學前把課補完,然後開學就可以開始複習,把課本多看幾次
,題目多練習,有空可以翻原文書。原文書方面OS這科真得極為重要,交大很愛考後面的
章節,今年光密碼學與安全方面就出了10分以上,能拿下真的可以贏很多人,其他穩就直
接正取了。有時間一定要檢查,粗不粗心往往都是能不能上榜的關鍵。像交大差個10分就
差了20幾名了,成大差4分前面就塞9個人,簡單基本的題目一定要把握住,不然真的很嘔
。
關於找教授:
首先我認為我找教授的方向錯了,找交大的時候我全找評價很好的,要不是滿了就是都爆
幹多人在搶1-2個缺的那種,導致最後找了4-5個想要的都沒有成功。建議是沒有負評且有
興趣的都找找看,實驗室方面一定要問,別輕易相信教授都花言巧語。當初都只找夯的,
還行的太晚找都滿了,最後只能放棄交大。
再來這點我覺得極為重要。學歷只是一張門票,有沒有實力別人一看就看的出來。今年去
交大找教授,我想要的好教授都是好幾個人去找,有一個教授還是抽籤決定(28個取3個)
, 當教授的缺額小於面談人數,教授一定有自己的評判標準看去收誰。雖然我獲得了這
張面談門票,但我實力是真的比其他人還要差,不管是專業知識或是coding能力,當然教
授也部會選擇收我。我想這跟出去社會一樣,即使有一個好文憑,公司挑人也是挑比較會
幫他們賺錢的,能力好的。平常的求學態度就要正確,不要像我一樣到緊要關頭才來抱佛
腳,沒事就多練練coding,不耍費充實自己的實力,這才是最重要的。
最後要感謝的人太多了,特別感謝我家人和我的戰友,還有學長的經驗談。考題版真
的是個好版,裡面很多大神的解題觀念,讓我受益良多。希望小弟我以上分享的心得
也能小小的幫助大家。祝未來要考資工所的同學們也能有理想的成績。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2.14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21302003.A.44F.html
※ 編輯: shuyu5250 (1.169.12.144), 03/17/2018 23:56:16
其實這選擇困擾了我好久,因為交大有興趣的領域想要的教授都選擇收別人了,
也不確定我繼續找下去能不能找到好老闆,而在清大有找到相同領域的好教授,
歷年lab出來的學長姐出路都不錯,小弟我也問過了一些前輩,問過學弟媽媽做HR的,
問過待過業界的補習班老師,問清交出來找工作會不會差很多,都說其實沒差,
研究所跟到一個好老闆比較重要。
綜合以上 我最後選擇清大QQ
*[1m推 datuiji: j神推 39.12.104.99 03/18 02:07
※ 編輯: shuyu5250 (1.169.12.144), 03/18/2018 12:12:53
※ 編輯: shuyu5250 (1.169.12.144), 03/18/2018 12:15:20
※ 編輯: shuyu5250 (220.137.132.146), 05/14/2018 15:23:5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