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逃離柏林圍牆的熱氣球】
每逢夜晚九點,東德的燈光便會一瞬間熄滅。
那是當時政府頒令的法例之一。Peter 躡手躡腳點起微弱的燭光,定睛讀著一張從西德報紙撕下的圖片,年紀小小的 Peter 渴望踏足外面的世界。父母親一直將之藏於床褥下,叮囑 Peter 千萬別提起或問起相片。倘若被發現,那將會是一家人被判上罪名、關進監獄的關鍵證物。
那時西方的孩子衣著光鮮,吃比薩,收看電視卡通片乃是日常閒餘節目。另一端的孩子衣衫襤縷,每天注視電視上反覆播放的政治宣傳片,默默排隊等候,只為了「一年一度的活動」--領取香蕉。德國二戰後被各國瓜分,東西兩邊的國土日漸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一道牆壁一天內建成,強行將國土切割。不少民眾都冒起逃離東德極權政府的念頭。
Peter 的父親是位電工,他和好友 Strelzyk,兩人欲與妻兒逃離東德的念頭日漸堅定,他們決定一同策劃逃亡大計。1978 年的一個晚上,他們開啟秘密家庭會議,著手研究一個原始的飛行方法。每一步必須走得小心謹慎,只因人們都清楚,老大哥聽著、看著一切。
每個月,母親也會購買幾匹布。每星期,父親則購入幾桶燃油。他們花上兩星期,以殘舊衣車將棉布縫製成熱氣球。其實,他們進行過數次試飛,可惜都失敗收場。兩對父母鍥而不捨地反覆實驗,尋找理想的材料。陸續測試過不同布料後,他們終於尋覓到一種防水和受熱能力皆良好之物料--塔夫綢(Taffeta)。
日復日,Peter 繼續穿著那套殘破校服上學校,街上到處也是拿著長槍的士兵。那段日子,Peter 蜷縮於睡床上時,察覺到父親房間間中透著微光,但第二天醒來,一切仍依舊,一家人如常生活,計劃似乎毫無動靜。Peter 不時想起那幀照片,不禁懷疑那會不會只是自己的夢,而逃到世界另一端,或者只是不著邊際的幻想。
1979年9月16日凌晨,父母喚醒 Peter,道:「是時候了。」
Strelzyk 和 Wetzel 兩個家庭,合共八人,盡可能不動聲色地駕車到東西德邊境附近的小鎮,乘著熱氣球起飛。在上空經歷近半小時,降落於陌生小鎮,不安感填滿全身毛孔。要是他們仍在東德,就可能會被拘捕,面臨監禁或死刑。
他們緩緩步出森林,原來,他們經已身處在西德拜仁的小鎮 Naila。全城為了這驚心動魄的逃亡為之震撼又驚奇,媒體鋪天蓋地報導這場勇氣可嘉的歷險。他們兩家人後來過上新生活,終於,可以呼吸到西方世界自由的空氣。
柏林圍牆倒下後,他們再次回到自己的家鄉。
Storyteller:Kristen Fulton
Illustrator:Torben Kuhlmann
Text by StoryTeller Team @everyone.is.storyteller
以上故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而成,事後,Strelzyk 夫婦寫下回憶錄《Schicksal Ballonflucht – Der lange Arm der Stasi》(熱氣球逃亡之命運與秘密警察的魔爪)。他們曾經使用的熱氣球更成為德國拜仁歷史博物館收藏的展品之一。
👉 購買繪本《Flight for Freedom: The Wetzel Family’s Daring Escape from East Germany》:〖https://bit.ly/2M59jAW〗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繪本故事 #旅人故事 #大人繪本
📚 成為 Reading Club 會員,支持 StoryTeller 繼續創作美好的故事:
https://bit.ly/2MNRcPK (🔗連結已貼到IG profile )
📻 收聽 StoryTeller Radio :https://store.story-teller.com.hk/pages/podcast (link at IG highlight)
📖 預購 Ztorybook Issue 01 : https://bit.ly/3j9RLzv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到訪繪本故事書房 Cabinet of Stories:中環士丹頓街15號1樓 @cabinet.of.stories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一個人製作 -1 MAN PRODUC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銀行門口一對銅獅子,邊隻會食人? 七成員工也曾見鬼的博物館。 中環邊度最多靈體聚集? 由曾被日軍佔領的差館、監獄及死刑場組成的地方,究竟有多猛? 怨氣沖天的蘭桂坊,又有什麼靈異怪事?...
中環監獄博物館 在 KeyKey洪什麼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身為 #住在香港的台灣人,我沒有辦法替這個既悲傷又勇敢的城市與街頭上流血吶喊的年輕人多做什麼,只能盡量把它的美麗,說給你們聽。
..//香港
在百年古蹟裡,我正喝著下午茶
<選了兩間在古蹟裡的漂亮餐廳>
The Pawn Kitchen 和昌大押/灣仔,建於1888年,現已進駐幾家時髦的酒吧餐廳。其中位於2樓的 #ThePawn,是一間充滿優悠閒漂亮氛圍的英式酒吧餐廳!我最喜歡在下午時分坐在陽台座位區跟朋友喝咖啡,看著街上往來的叮叮車、雙層巴士與紅色的士,港味超級濃厚的!(大押就是台灣當鋪的意思)
Madame Fu 大館/中環,由舊中區警署、監獄、及前中央裁判司署建築群形成,最早的建築時間可回朔到1864年。在多年的活化工程完成後,於2018年五月正式開幕,除了古蹟觀賞,同時也有藝術中心、展覽場地、以及多間設計小店及餐廳酒吧!#富MadameFuMadame 位於營房大樓之頂樓, 融合香港殖民地時期和舊巴黎咖啡館的氣氛,提供精緻的fusion菜色,其中又以粵菜與三層架式的下午茶最受歡迎!
本篇完整文章點這邊: http://bit.ly/2LCZXK7
//相關文章//
*氣質深水埗-老建築活出新樣貌: http://bit.ly/2LBO7zY
*最接地氣的庶民小吃: http://bit.ly/2LGfVDj
*優雅漫遊中上環/醫學博物館/太平山街: http://bit.ly/2LDrYkw
*銅鑼灣無邊際酒吧/盡享維港大景 http://bit.ly/2LCjev4
中環監獄博物館 在 貓町媽媽 親子 玩樂 扮靚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誤打誤撞終於去咗大館
我係大頭蝦一枚😅
復活節假期最後一日,天氣好好原本打算去海防博物館,心水清的應該知道糟糕了🙈,下午4時多因為去到門口先發覺,海防博物館現正內部裝修,要2020年才重開😨🤪 好失望呀!如果最後一天假期就這樣完結一定很傷心,還好另一半早已習慣我的大頭蝦,還提議不如去大館,那我們就乘的士到大館,趁天黑前逛逛及狂拍!
大館是香港古蹟活化的項目,前身是警署及監獄,是文青打卡的最愛!近來我發現小火子開始喜歡看展覽,對新事物也表現得有興趣,我們說帶他去參觀監獄,他表現得很興奮呢!
🏛大館 Tai Kwun
📍中環荷里活道10號
大館 Tai Kwun
我們在網上登記了入場證,可能人流沒有開幕時多,好像現在不用預先登記也能前往。第一次去大館,除了古蹟外那邊也有商店與餐廳,感覺好悠閒舒服。
✅參觀古蹟
✅看看監獄與法庭
✅有時會遇上展覽與表演
📸特別的打卡點:舊警署外牆,紅磚牆,監倉也很好拍啊
由於即興參觀,我們對要逛那裡,什麼走,其實沒有概念呀!要搵野比小朋友玩就無ga la, 不過有時一起去不同地方走走看看,都是難得既回憶啊!要在這裡待半天就有點難度,但輕輕鬆鬆行下影下相還是頗推介的。
#海防博物館裝修 #大館 #中環 #文化古蹟 #親子 #小火子玩 #貓町媽媽親子玩樂扮靚日誌
中環監獄博物館 在 一個人製作 -1 MAN PRODUC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銀行門口一對銅獅子,邊隻會食人? 七成員工也曾見鬼的博物館。 中環邊度最多靈體聚集? 由曾被日軍佔領的差館、監獄及死刑場組成的地方,究竟有多猛? 怨氣沖天的蘭桂坊,又有什麼靈異怪事?
中環監獄博物館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赤柱廣場 (英文:Stanley Plaza) 是香港一座商場,位於香港島南部的馬坑(赤柱西部),本來預定是公屋馬坑邨的商場,於2000年4月落成,由香港房屋委員會負責策劃及興建,由香港房屋署總建築師負責建築設計,再由澳洲Woodhead 建築師事務所及香港的周余石建築師事務所聯手進行翻新設計,除了購物中心部份,赤柱廣場亦包括戶外表演場地──閑情坊及旁邊的重建古蹟美利樓。2005年,房委會將旗下物業分拆出售以套取資金,赤柱廣場轉交由領展管理。赤柱廣場的購物中心樓高5層,商場採用全天候式開放設計,較接近香港私人管理的商場的風格。商場內設有大型超級市場Market Place by Jasons、高級家居店「斗室」、Starbucks和精品店。還有一些售賣特色產品,如自製手工藝品、有機環保產品的店舖。整個廣場每層均有接駁扶手電梯和升降機,遊人可以在休憩平台小休一會,欣賞赤柱灣畔的景緻。美利樓是香港一座具有維多利亞時期色彩的建築物,原址位於香港島金鐘花園道,於1998年時整座遷至赤柱。原設於地下大堂,展出珍貴的古物和圖片,介紹美利樓舊日的風貌的展覽廳。2005年,地下曾為香港海事博物館,佔地800平方米,已於2013年擴展營業,搬到中環8號碼頭;二樓及三樓則闢作高級食肆。而近美利樓有蓋行人通道上則矗立著於上海街舊廈清拆時移來的十二條石柱。赤柱卜公碼頭Blake Pier at Stanley為香港一座公眾碼頭,位於香港島南區赤柱赤柱廣場旁,即赤柱灣之北岸,由2007年7月27日零時起,供予船隻上落乘客。現時該碼頭有船前往蒲台島。名稱來自香港第十二任香港總督卜力。第一代的中環卜公碼頭原位於交易廣場原址,於1920年搭建,碼頭上蓋以「鑄鐵」建造。1965年隨維港填海工程而清拆,但上蓋隨後轉移至黃大仙摩士四號公園的露天圓形劇場。直至2005年,建築署為赤柱海濱改善研究規劃設計時,決定將上蓋重置赤柱公眾碼頭。到了2006年時,碼頭上蓋已拆件並編好號碼,運到廣東省的工廠,進行翻新及清除鐵鏽工程。
香港懲教博物館展示香港監獄、刑罰制度及懲教服務,從維多利亞時代至今的歷史和演變過程,還有模擬絞的刑台、囚室、監獄瞭望塔、香港越南船民的自製武器等,看上去驚心動魄。刑具中外觀平平無奇的藤鞭,是用以執行打藤或笞刑,亦足以令受者的臀部皮開肉裂,甚至因傷而死,原來是很殘酷,香港已於1990年廢除笞刑。不過,展品亦有教育的一面。正如懲教署一座建築物外牆的標語:「給更生人士一個機會」,懲教署設工業及訓練組,安排多種職訓証書課程,如廚務、金工、商務等,協助更生人士取得一技之長。香港懲教博物館對外開放,但赤柱監獄則列為禁區,是香港最高度設防的監獄,經歷了不同時期的重建,至今除赤柱監獄,還有東頭懲教所附翼及白沙灣懲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