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劍玉兄弟】
劍球(又稱劍玉),是不少日本漫畫中常見的玩意,但其實它來自甚麼地方,實在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歐洲方面,法國稱之為bilboquet,是法國大革命前上流社會的時髦玩意;十六世紀時期,法皇亨利三世最為熱衷。及後路易十五世時期更是大盛,貴族紛紛以獸骨製成劍身及球,更講究者會採用象牙!法國哲學家盧梭在自傳《懺悔錄》中,亦有提到它。
英國亦有其蹤影,稱做Bilbo Catcher;據說作家Jane Austen是箇中高手;但關於這種遊戲的十八世紀畫作極少,目前傳世的只有兩幅。至於西葡,西班牙稱之為boliche,葡國則叫bilboquê,它隨著大航海時代,於中南美落地開花,流行於是僑民之間。
日本稱它做Kendama(けん玉),最早於十九世紀喜多村信節的風俗百科事典《喜遊笑覧》中記載,說「拳玉」是酒席間的玩意,但至今未能肯定「拳玉」是否等於「けん玉」。
不過,大家提起劍球都會認定是來自東瀛,日本的軟實力可見一斑。近年香港的「劍玉兄弟」由四位年輕人李浩翔(浩翔)、譚永達(阿達)和潘昊臨(昊臨)夥同另一成員黃梓軒(王子)於2017年組成,旨在建立本地的劍玉品牌,設計港製劍玉,並且藉表演劍球,推廣劍球運動,使其普及至學校和社區;同時,浩翔等人亦是「香港花式劍球協會」的成員兼教練,浩翔本人更是創會會長。
全文︰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12-06-2020/68547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87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劍玉兄弟 #劍球 #劍玉
請支持PassionPrime:
http://passiontimes.hk/prime/
請支持熱血時報印刷版︰
http://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請支持熱血文青課金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2
請支持熱血主持育成計劃:
http://www.passiontimes.hk/?view=raise
《熱血時報》 iOS,Android 同步抗共,歡迎下載:
iPhone
https://apple.co/2IfgPoP
Android
https://bit.ly/2HqB4Q4
--------------------
成功之前,我們絕對不要放棄夢想!
Till our dreams come true, we'll fight on.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中 和 喜多 社區 在 我是艾姬-情癒撩慾系作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要怎麼樣讓伴侶和你一起不會膩呢?不必自吹自擂,你可以給別人的驚喜會更美好!
我記得高中時,經常在課堂被老師點到回答問題,本來我覺得很煩,上課都不能發呆了,後來我才發現老師喜歡點名我的原因是,他能得到他要的答案。所以,他有時候不會先點名我,但當同學都沒答對時,他肯定會點名我最後壓軸來回答。特別是那些問題不是是非題,而是需要感受力觀察力的申論題時,我總可以說出一番道理來。
我和多數的學生一樣,都不太會主動舉手表達意見的。被迫發表想法和言論之後,有同學私下跟我說:「我覺得妳好像個驚奇箱喔!不知道裡面裝了什麼,但每一次有東西從箱子裡掏出來,都讓人覺得驚喜!」
多年來我的性格沒有變,有時候朋友會嚇到「哇!妳為什麼會這個?」我會很害羞:「沒有很厲害啊,我剛好會一點......」就像是有些人習慣把自己的才華功能成就攤開來列表,但我習慣藏著十八般武藝然後看看別人需要什麼再去應對。喔,你要這個,給你。你要那個,我剛好會,幫你。
前幾天,和先生走在巷弄裡散步,因為他是建築師,一週有一天會在社區危老工作站當志工,那天經過工作站時,我問起「平日來諮詢的人多嗎?」關心一下他的工作狀況,他說很少有居民來諮詢,大都是他們主動出擊。然後我就隨口說了那是因為危老條例(全名《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是2017年才通過,因為blablabla...等講了一下我所知道的事情和看法。他突然眼睛一亮:「妳為什麼連這個都知道?!」
我嘻嘻笑著:「我是建築師的老婆,多少要關心你的專業領域啊!」(當然不是這樣。XD)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生活裡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都是一種成長和學習,我們不一定要拿來作為炫耀的工具,但是那些養分都會內化成為自己的一部分,當有機會展現出來時,一定會令人驚喜的!即使是這麼親密的伴侶,我也透過自己的成長學習不斷給他驚喜。
很多女生會問我:「艾姫老師,要怎麼樣讓伴侶和妳一起不會膩呢?」或許我們都可以讓自己成為一個驚奇箱,讓他跟妳在一起時有挑戰、也有驚喜,生活就會更豐富有趣了!
#永遠不要停止自我成長
#有內容而令人摸不透的女人才有魅力
中 和 喜多 社區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超級精彩,一定要看的節目內容!!! <3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能源台灣 - 啟動轉型之路 (上、下集) 免費網路觀賞七天(賞味期到 07/31(星期一) 23:59PM為止)
請至公共電視 「公視+7」影音網站,點選「我們的島」進入觀賞: http://vod7.pts.org.tw/cate/1
★★絕對精彩的節目正在網路直播中!!!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 -- 07/24播出 能源台灣-啟動轉型之路(上、下集)
能源轉型是全球關注的議題。台灣,一個欠缺能源的島嶼,卻有著豐富的陽光、風力、地熱、水力等再生能源,這些能不能點亮台灣的未來?
台灣計畫在2025年告別核電,太陽能、風力要達到發電量的20%,種種困難要如何克服?公民電廠能否成為趨勢?
人人都是發電廠 -- 塵霾、溫室效應、輻射污染…我們享受便利用電,卻也承受能源苦果。公民能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扭轉能源困局?從北到南,公民電廠運動正蓄勢待發…
目前台灣的綠電,90%以上都是賣給台電,但賣電一方面會受到饋線容量的限制,另一方面輸送過程也會造成損耗。屏東環盟理事長洪輝祥認為,綠電最好是自發自用,他所創立的彩虹餐廳是少數發電自用,不賣給台電的特例。
傳統大型的電力設施只有政府或大財團能投資經營,但是再生能源的特性,改變了傳統的電力結構 。電力不再是壟斷事業,人人都可以是發電廠,這樣的想法,在台灣正逐步實現。
2014年,長期投入綠建築與能源教育的韋仁正,決定從自己開始推動能源轉型,成立台灣第一個公民電廠。有錢的出錢做股東,有屋頂的出屋頂做房東,每個人可以依照自己的能力,加入公民電廠,藉由發電串聯起公民力量。
能源轉型不只是把核電廠或燃煤電廠替代成再生能源,而是每個公民都意識到,自己作為能源使用者該盡的責任。另一方面,綠電不該只是成為財團營利工具,因此公民電廠不是以賣電營利為目的,而是讓綠電收入回饋到社區,促進社會的公平發展。
公民電廠在台灣還處於起步階段。其實在許多國家,公民電廠已經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力。以德國為例,能源轉型之所以能順利推動,主因在於人民的高度參與,47%的再生能源是由公民及公民團體投資設立,上千個綠能合作社分散全國各地。
日本在311核災之前,電力掌握在九家電力公司手中。2016年電力自由化後,全國出現三百多家新的電力公司。在福島縣喜多方市經營酒窖的佐藤彌右衛門,在福島核災後,在自家附近的山坡上架設太陽能板。核災的經驗讓佐藤彌右衛門體認,電力不應該是壟斷的資源,他召集喜多方市的個人、企業、銀行、地方自治單位一起經營電力公司。
在福島之外,日本許多的農村,也開始思考什麼是適合自己的發電方式?
石徹白是日本歧阜縣一個沒落的山村,近幾十年來農田廢耕,人口外流嚴重。十年前,石徹白居民為了找尋出路,決定以豐沛的水力資源,做為農村復興的起點。為了確保發電和農村再生可以緊密連結,居民成立小組討論了半年時間,才確定要以合作社的方式,成立發電廠。
由居民共同出資建立的番場清流發電廠,在2016年6月啟用,一年發電量達71萬度,足以提供全村用電。由於日本對小水力發電的收購價,每度高達34塊日元,居民決定將所有電力都賣給電力公司,賣電所得就用來復耕荒廢農地。小水力發電替石徹白帶來收入,也創造就業機會,人口再度回流到石徹白。
台灣農村跟日本一樣有完整而綿密的水圳,豐沛水力是隨手可得的資源,卻沒有被妥善運用。為了讓綠能教育往下紮根,花蓮南華社區與環保團體合作,舉辦全國大專與高中生小水力發電競賽。大專生、高中生紛紛發揮創意,用寶特瓶、腳踏車輪框等回收材料,動手組合成各式各樣的水車發電機。
小水力也是再生能源發展的目標之ㄧ,政府預計在2025年,水力發電要再增加71MW,台電正著手普查既有的水利設施,篩選適合的開發地點。
當然,在農村,光電農棚也是一個好選擇,但前提是政府必須訂出明確的遊戲規則,定出合理的透光率,把光電板的密度降低,在光電棚架下創造一個真正適合作物生長的環境。
翁敏傑擁有自耕農身分,幾年前決定將光電與農業結合,設計大面積的光電農棚,再承租給農民。屏東農民林得荃在光電板下種火龍果、芋頭,十年前返鄉務農的他,發現想找一塊適合又可以穩定使用的農地並不容易,業者建置好的光電農棚,提供他一個相對安穩的環境。
未來農地上要設光電設施,地方政府除了訂出規範、嚴格稽查,也必須整合各種專業,農業結合光電才會有正向發展。
台灣擁有豐富而多元的再生能源,每個區域都可以依照特性,找出適合地方發展的方向。養雞場、養豬場可以結合沼氣發電,把溫室氣體轉化為電力。在東台灣,從地底不斷冒出的蒸氣,是發電最穩定的來源,宜蘭清水的小型地熱示範機組,已經在2013年成功運轉,民間地熱業者也已經通過環評,計畫在宜蘭利澤建造10MW的地熱電廠。
太陽能、風力、水力、沼氣、地熱等等,如果每個區域都因地制宜去發展適合的再生能源,不但可以拉高再生能源比例,也可以提高整體供電安全。
能源轉型意味著未來的能源,將從集中、壟斷,走向分散和民主。不論是一人一千瓦公民電廠、與光電結合的農業光棚、夏威夷產電自用的住宅、或是在日本因為小水力而活化的農村,這些不只是電力結構的改變,也牽動著產業,甚至社會的轉變。這條轉型之路上,社區或公民有更多參與,才能創造更永續、更公平的未來。
更多相關文字、影相內容,請參閱公共電視「我們的島」節目專頁:
http://ourisland.pts.org.tw
★★★ 公視 我們的島【能源台灣-啟動轉型之路】(下集)
07/25~07/31 在公視+7網路頻道免費重播:http://vod7.pts.org.tw/cate/1 進入網頁後請點選「我們的島」選項進入觀賞本節目。
07/24(一) 22:00首播
07/29(六) 11:00重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