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中長跑雙金Hicham El Guerrouj的 #POWER_Training】
喜歡中長跑奧運紀錄史的朋友,應該對這位摩洛哥神人El Guerrouj有些印象,筆者想到他時,腦海所浮現的畫面是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轉播上,1500m決賽的最後50m以半身之差超越美裔肯亞好手Lagat;5000m最後一圈以筆者全力跑單圈都跑不到的52.93秒高速拉開與長跑國王Bekele、馬拉松王者Kipchoge的距離,雙金入袋。同時,El Guerrouj創下的1500m(3’26”00)與1mile(3’43’13)紀錄更是保持了20年以上,至今無人能破。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我想許多人都和我一樣好奇他的訓練方式吧!
筆者從Marco Veledíaz這位摩洛哥國家級中長跑教練的分享中(大部分El Guerrouj訓練相關的文章都是他寫的),特別拉出「POWER Training」這個項目跟大家分享,同時這個訓練,也在我們先前文章中提過的紐西蘭傳奇教練Arthur Lydiard所操作的「Hill Training」有異曲同工之妙,沒錯,這是利用緩上坡(坡度5~10%)進行衝刺、綜合彈跳的高強度訓練。
您可能會想,這有什麼好講的,這不是很常聽到嗎? 其實不然,以筆者長年的觀察,真正有做到此課表精隨的台灣跑者並不多,主要是因為不了解課表操作的強度設定,以及如何置入在週期當中。接下來的內容,我們就以Arthur Lydiard所設定的長跑週期為例(因為El Guerrouj畢竟是1500、5000m的選手),結合El Guerrouj的POWER Training訓練法與各位分享。
Garmin Run Club-TW 專欄連結:
https://www.garmin.com/zh-TW/blog/running/hill-resistance-training/
文章的最後,我想分享的是
間歇訓練、高強度反覆跑等跑休型的訓練模式,它們都是很好的訓練「工具」,幫助我們提升心理素質、改善跑步節奏、提升乳酸閾值等等,但它畢竟是工具,無法取代節奏跑、配速持續跑、輕鬆跑等訓練在長跑中的重要性。早期我認識很多間歇訓練跑的非常好的跑者,但他們在5K以上的比賽表現都不甚理想,主要原因還是在於,長跑比賽更多比的是能量系統,如何以強大的有氧能力提供源源不絕的續航力,是每位頂尖跑者所訓練的重要目標,而適當的在週期中安排間歇及高強度訓練,則能輔助有氧訓練的不足,將跑者能力推向頂點。了解多元、多變的訓練工具,就像得到新七龍珠的精神時光屋、鬼神童子的金剛斧、幽遊白書中幻海傳幽助的靈光玉,在在都透露著年齡,喔不是,是會讓一陳不變的訓練多了很多樂趣及意想不到的效果!
圖片來源: olympic
#最快讓你吐的課表
乳酸閾值訓練課表 在 Mona's Running Lab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跑完課表後,發現沒有什麼進步嗎?」: 談「個體差異」以及「訓練無效者」(上)
💡前言:身體活動指引
在2019年,分享過那時剛出爐的新版「身體活動指南」。裡面提到,運動不到十分鐘,也會對身體有好處!另外也提到,關於保持身體健康的最低量運動,建議是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以及「兩次肌力訓練」。
https://www.monachen.com/2019/02/physical_activity_guideline.html
就運動帶來的健康效益而言,許多效益都跟心肺功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的改善有關,一般來說會以最大攝氧量還量測心肺功能。但是,你知道嗎,如果是遵照身體活動指南的「建議」來做訓練,五個人之中,會有一個人的最大攝氧量,也就是心肺功能,是不會有進步的。
💡每個人都不一樣
研究「運動是否有效」時,研究人員多半是以「平均」的角度來看訓練前後,是否在人體身上有產生改變。例如,有研究團隊找來了二十個人,其中十個人跑第一種課表,另外十個人跑第二種課表,然後想要比較這兩種課表提高最大攝氧量的成效。跑一種課表十個人,他們訓練前的「平均」最大攝氧量與訓練後的「平均」最大攝氧量,會與跑另外一種課表的十人去做比較。但當你詳細去看這二十個人,其實有些人訓練後的改變,遠遠低於同組其他人。雖然運動教練早就發現,運動員對於特定訓練刺激的反應,並不會一樣,但一直到了近代,才開始有系統地去研究「個體差異」這件事情。
💡有些人,就是訓練不來嗎?
「訓練無效者」,被用來指稱在訓練後沒有得到正面效益的人。這個詞隱含的貶意,可能會讓人覺得運動可能不是對每個人都有益。從公共衛生的觀點來看,這可能是非常糟糕的一個想法,因為規律的運動訓練已被證實對身體有非常多的好處。所以,看到這樣的名詞時,要很小心,需要仔細去檢視它。
💡會有人對「所有運動」都沒有反應嗎?
「訓練無效」,是真的訓練無效,還是這個人對這種訓練的反應不好?有一些研究,同時檢視受試者對於不同運動的反應。
👉 在一個有氧跟肌力訓練的交叉設計研究中(兩組人,一組有氧,一組肌力,之後兩組交換),有些人的最大攝氧量有改善,也有少數人的變差了。有趣的是,那些最大攝氧量最沒有改善的,去做肌力訓練後,最大攝氧量改善了。(註1)
👉 同時做肌力與有氧訓練,有些人的最大攝氧量或最大肌力變差,但重點是,沒有人是兩者都變差的。(註2)
👉 在低強度耐力訓練與高強度衝刺訓練後,有些人的最大攝氧量,乳酸閾值,以及心率沒有改善,但沒有人對於兩種訓練方式是同時沒有反應的。(註3)
基本上,「訓練無效」基本上常常是跟特定訓練方式有關。改變運動訓練的種類,可能會至少消除一點「訓練無效」的現象。
至於,這些「訓練無效者」的研究是怎麼來的?我們該擔心自己是那種怎麼練都「沒有用」的人嗎?除了改變運動種類,還有什麼可能的方法呢?留到下篇文章再來聊!
註
1.Hautala, Arto J., et al.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responses to endurance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96.5 (2006): 535-542.
2.Karavirta, Laura, et al. "Individual responses to combined endurance and strength training in older adults."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43.3 (2011): 484-490.
3.Bonafiglia, Jacob T., et al. "Inter-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the adaptive responses to endurance and sprint interval training: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 PloS one 11.12 (2016): e0167790.
乳酸閾值訓練課表 在 J帥 Just Tri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前陣子跟人聊游泳,聊到T PACE,被反問:蛤?游泳有T PACE?
(嗯~心裡OS~有東西寫了~)
當然有啊,T是乳酸閾Threshold的簡寫,是衡量運動強度提升到某一種程度時,血液中乳酸濃度快速升高的一種生理指標,既然是種強度衡量的方式,當然不只有跑步有T PACE、單車有T(FTP)、游泳當然也有T。
僅管我們無法實際取得血液樣本來衡量,但透過許多訓練測驗的方式,還是能找到約略值,這次來介紹找出游泳T PACE的方式,以及一些個人見解!
提供您參考!
還有額外提醒,颱風來了,明後兩天的天氣可能不太穩定,我自己是都用一個Windy.com的網站與APP,一直觀察風向與是否下雨,所以明後兩天有打算外騎者,請多留意天氣變化,不要在賽前關鍵時刻出意外了,而且飄飄也出來了,不管信與不信,多一分謹慎,就少一分意外!
週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