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又可以跟大家見面,這幾個月對我來說有一些改變,也有很多新的想法。10/10我們一起相見、聊聊吧!
-
【在表演中挖掘自我 從戲劇中看見自己】#免費講座
被譽為「國民媽媽」的全方位創作藝人 又仁,在2016年因模仿星座專家唐綺陽撞鬼事件走紅,而走進大眾的視野。從劇場演員跨足網路影片創作,展開以女性角色為主軸的短片創作。
#夢想_表演
大學學測原先考上觀光系的又仁,起初就和大家一樣上大學只想自由、離開家的約束,卻忽略了許多事情需要開始學習自己面對。在觀光系時,又仁經歷了不敢言的初戀以及低潮,心中始終放不下的是自己對於表演的熱愛,最後選擇休學轉考戲劇系。
#角色_我娘
你一定看過演員身分的又仁模仿過唐綺陽、張雅琴等名人,而他所扮演最經典的角色莫過於「#秀娥」這個人物,「秀娥」的誕生來源於在又仁從小到大生命中的重要女性。自幼在母親的美髮院、外婆的金香行打轉的又仁,街坊鄰居深深影響著他的成長,生活的經歷形成又仁獨特的「#我娘」氣息。
#戲劇_人生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在又仁創作的短片當中,你不難發現那些與我們貼近的人生故事,「秀娥」更是許多人母親的縮影。以演員身分創作獨特作品的又仁,突破性別框架,透過喜劇方式述說貼近人心的故事,藉由戲劇開始挖掘內心的自己,人生第一齣的獨角戲便是將自己人生故事中的結梳理、打開,生命的經歷成為作品的脈絡與軌跡。
#疫情 的來臨如「戲劇」般變化我們的生活,想知道身為全方位創作藝人的又仁,在疫情期間受到了什麼影響,他是如何面對並持續在自己的 #夢想 上耕耘嗎?在疫情期間無法回雲林老家與家人 團聚,是如何與家人維繫感情?全都在10/10(日)的講座唷!想和 又仁 近距離互動的朋友趕快把握機會報名!!!#名額有限 #要搶要快
-
《熱青年的後疫情時代》2021互動展
12位熱青年 x 4位名人講座 x 線上線下展區
活動時間 |10/9(六)-10/10(日)13:00-18:00
線上展空間 |Gather Town
線下展地點 |華山文創沙龍 中3館2樓拱廳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Yiling Chang 以琳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此輸入信箱,系統會把講義寄給你: http://user6851.psee.io/3lsqy5 歡迎加入《多益閱讀速度修煉課》,紮實提升閱讀實力✨ https://shop.wordup.com.tw/product/347 13:51 正式開始 14:28 多益閱讀速度修煉課的單字脈絡原理 ...
事情 的脈絡 在 郭莉芳 X 理財講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廢棒
沒想到還有這種研究~
人生如職場,如何不默默或是不自知地廢下去
或許可以提醒避免以下九個習慣~~
我前一個老闆就提醒我第三點,
他認為我總是過度小心、過分評估,機會點早已錯失......
現在的我,自認第二點,
似乎天生樂觀慣了,不太習慣負面思考,
即使自以為做了最壞的打算,
在朋友眼中也覺得:還好吧?!
最近聽到不少中年被迫失業的故事,
希望到了人生中場,
我們都能避免一些個性導致的隱性災難,
雖說,本性難移,
但透過自省、自律,多少還是可以提醒一下自己。
******
1.懶惰,懶得去驗證內心的成見
這種人的工作態度籠統又邋遢,他們只會依賴過去的經驗來做決定。
2.不去思考事情可能的負面變數
如果人真的坐下來好好思考可能發生的負面狀況,他們多半可以滿精準地判斷出潛在的問題。但是許多人太著眼於眼前的東西,完全沒花時間心力去思考可能出錯的地方。
3.過分小心,導致錯失機會
人在做決定的時候必須有一種勇氣,你需要看的資料都看了,可能的種種後果都想過了,這時候就是要下定決心做事了。有時候,因為猶豫不決而錯失機會的殺傷力,反而比做錯事情還大。
過分小心的人常常被「恐懼」癱瘓行動,他們常常不切實際地覺得,只要走錯一步,整個事業就會被毀掉。
4.過度依賴過去經驗,不願接納新方法
有一種人非常依賴過去經驗,他以前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他現在也要用同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即便有人跟他說新的方法更有用也更正確,他也聽不進去。
5.解決問題沒有清楚的策略脈絡
做事沒有方法的人,在看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把問題看成「單一」的事件,而不會去思考它背後整個結構性的問題。因為這樣,他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往往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不是去建構一整個方法策略,讓單一問題的脈絡變得清晰,反而是越做越亂。
6.過分依賴他人的批准和認同
有些事情拖好久沒有結果,是因為其中的相關人士們太過依賴彼此。
一個人做決定前,要先等候另外一個人的意見,而那個人又要先等待另外一個人的批准…… 這樣無止無盡地等下去,整體效率就會直直下跌。
7.缺乏社交利或想獨攬功勞,而不願意團隊合作
相信大家都知道團隊合作的重要,比起一個人單打獨鬥,健康有效的團隊合作,更能集結眾人多方面的智慧,一起做出最佳的選擇。
8.對自身領域沒有足夠深厚的知識
一個好的領導,往往對自己產業的知識面理解得很深,如果一個人做不來,他也會懂得聘請相關專業人士來幫助他。
9.無法和別人清楚溝通決策的緣由
當我們做出每個選擇,都應該要能夠清楚明瞭地回答的出上面這些問題,不僅能幫助自己釐清一個決定是好是壞,在工作上與人合作時,也能讓團隊裡所有人清楚地明白做事的方向,知道做一件事背後的「意義」是什麼。
事情 的脈絡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 當疾病消滅青年 點開連結直接聽👉️ https://pse.is/3n3nc9
今天是九月主題「大難來時怎麼辦」的最後一集,明天,我們要交棒給下一個以青年為主題的「草莓不爛」。
這一集,我們要回到歷史的脈絡,談談我們眼下最關心的事情,就是疾病帶來的災難,而過去曾經有過什麼樣的疾病改變世界、甚至屠殺了一整個世代的青年?世界又怎樣從那樣的崩潰中站起來呢?
*本集節目是由臺北大學海山學研究中心專任研究助理、蔡宗穎先生協助研究與撰稿,由黃建洋醫師協助審定。
*Photo by Anna Shvets from Pexels
-----
參考資料:
蔡承豪,〈雙疫來襲1918至1920年間阿緱廳的流感與霍亂疫情〉,《臺灣學研究》第11期(臺北:2011),121-142。
巫毓荃,「管與不管之間:1918至1920年臺灣殖民政府的流感防治對策」。https://covid19.ascdc.tw/essay/147 線上查閱時間:2021年9月10日。
顧雅文、張隆志,「世紀之疫―重訪百年前的臺灣流感」。https://covid19.ascdc.tw/essay/172
張麗俊著,許雪姬等編纂、解說,《水竹居主人日記(五)》,台北:中央研究院。
鄒翔,〈近代早期倫敦的疫病隔離與宗教界的反應〉,《齊魯學刊》第3期(2010),59-64。資料連結:https://reurl.cc/Rb0n9G 。
-----
#每天為你讀一點書
由謝金魚主持、慈濟基金會獨家贊助
每一集給你不一樣的雜學新知
Sound On:
https://pse.is/3n3nc9
Spotify:
https://pse.is/3jre63
KKBOX:
https://pse.is/3lxb47
apple:
https://pse.is/3m5nm2
Google:
https://pse.is/3lvsaj
事情 的脈絡 在 Yiling Chang 以琳老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在此輸入信箱,系統會把講義寄給你:
http://user6851.psee.io/3lsqy5
歡迎加入《多益閱讀速度修煉課》,紮實提升閱讀實力✨
https://shop.wordup.com.tw/product/347
13:51 正式開始
14:28 多益閱讀速度修煉課的單字脈絡原理
18:40 你是怎麼背單字的?
21:57 如果重心放在「中文翻譯」會衍生的三大問題
23:30 三個重點關鍵,提升吸收單字效率 feat. 學生的案例
27:55 什麼單字書會讓你超沒效率?
29:53 重點一|改變學習英文的順序
32:14 為什麼單字容易忘記?
34:18 提升背單字效率的武器:意義跟訊息
39:33 脈絡是什麼?
41:40 情境是什麼?
42:42 實際示範:舊方法與新方法
45:36 句子一長就看不懂的解法:句子拆解
47:37 為什麼新制多益閱讀常常考不好?
49:05 句子拆解與單字解構實際演練
(句子的swimming pool 跟conference room前面補上a)
55:43 做一件事情,讓你對整句單字印象更深刻
1:02:11 用歐陽瑪麗的故事來比喻舊方法跟新方法的差異
1:07:45 把脈絡單字學習法應用在多益題目上
1:20:10 重點二|運用脈絡
1:21:41 多益的商務溝通事件重複率超高,脈絡也是
1:21:18 以招聘的脈絡帶出單字為例:用故事線學整串單字
1:28:42 看一封通知信為例:拆解脈絡與句子
1:32:36 看著關鍵字,想著脈絡去使用整串單字文法
1:34:25 相關事件單字跟邏輯重複率高
1:35:22 同主題題目一起精讀的好處
1:38:26 重點三|雪球複習
1:45:42 三個重點總複習
1:55:15 三個月從525進步到845的學生故事
2:06:34 想把努力放在最有效的事情上
2:08:34 拆解多益閱讀失分的原因
2:09:44 多益閱讀速度修煉課返現計畫
2:11:54 如何開始使用課程內容
事情 的脈絡 在 苗博雅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苗博雅
這兩天讓許多關心臺灣的朋友們擔心了,真歹勢。
首先,我要對看到媒體標題,感到驚嚇、害怕、生氣的市民朋友們說聲抱歉。
早上接到記者電話問我「網友都在罵你昨晚在政論節目的言論,有什麼回應?」
一查才知道,原來是一週前(6/7)因指揮中心宣佈三級警戒延長至6/28,政論主持人問我對於延長三級警戒,會不會有「防疫疲勞」?。
我講了一句「我講一個比較慚愧的啦,其實全國20幾個縣市民眾,現在是一起陪雙北在坐牢。」
這句話在6月15日晚間,被熱心網友擷取出來,引發很多議論。
媒體直接下標「苗博雅:全國民眾跟雙北一起坐牢」確實很聳動,只看這一句,很可能會誤以為我在批評台北市民。
所以,我能理解打來辦公室飆罵髒話、嗆聲、斥責的人,大家都是希望台灣能早日走出疫情的陰霾。
有些市民朋友感覺被傷害,今天我也在反省,當時是否不該這麼直白?
如果我說「我很慚愧,台北市政府防疫的基本功沒做好,疫情還在延燒,必須全國延長三級,大家要一起撐下去」是不是會更好一點?
我整段發言的脈絡很清楚(請參見逐字稿)。我的訴求就是「台北市政府要做好防疫基本功」,絕對不是責怪市民朋友。
我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在台北生活成長。我對這座城市的感情,絕對不會比市府高層少一分。
這一個月以來,我眼看台北市民,以及全國民眾,為了配合防疫,讓自己的生活大亂,讓生計逐漸窒息,但北市府高層的防疫作為每況愈下,還不斷演出自我感覺良好的政治表演秀。我必須承認,我真的很憂慮,很著急。
進入三級警戒以來,我收到民眾的求救陳情,一天比一天更多。
一開始是確診者得不到醫療、接觸者無法做篩檢、接觸者沒有隔離四處拋拋走;接著是停課不停學沒配套,家長快要崩潰;長輩確診、全家隔離,病人小孩沒人照顧;做小生意的、餐飲業、服務業、打零工的、藝文工作者存款逐漸見底,不知怎麼撐到六月底,更不用說封到七、八月該怎麼辦……
為什麼會用「坐牢」來形容?因為我在基層接觸到的一般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
種種問題,市民四處求救,沒有答案,我們也只能盡力幫一個算一個。
也正是因為每天都接到各種真實的求救訊息,我才看得更清楚,每天市府光鮮亮麗的記者會背後,各種令人心痛的真相。
在政論節目上,因為時間有限,無法完整論述(後面要批判中央的紓困政策也被剪掉了)。謝謝熱心的網友,讓我有機會可以講得更清楚。
進入三級警戒後,我收到許多陳情是,有人確診,但同居的密切接觸者卻未被立即隔離,也沒有做篩檢。過了三天、五天、七天,最長甚至九天,才收到隔離通知書,而直到隔離期滿,都無法做篩檢。
匡列、隔離、篩檢是早已執行一年半的防疫基本功。但台北市的執行面,卻在三級警戒後出現大問題,造成「應隔離,未隔離;應篩檢,未篩檢」的漏洞,不只使台北疫情繼續悶燒,外溢造成外縣市群聚感染,甚至還不幸有死亡案例。
看著市長一下子說「沒辦法做疫調」,後來變成發明一堆新名詞。但更誇張的是,實際的作法跟市長在記者會的說法,還是不一樣。這麼重要的基本功,實際執行亂成一團,怎能不著急?
例如,市場攤商陳情希望市府提供資源,協助人流管制。但市府執意使用「攝影機照市場、神奇機器」等無效方法,對議員反映的民意充耳不聞。疫情較不嚴重的外縣市都紛紛實施分流管理,台北市硬撐到6/6才宣布實施市場分流。人流管制的基本功,做得這麼慢,令人匪夷所思。
例如,為了避免確診者遭遇「沉默缺氧」而急速惡化甚至重症死亡,中央早就宣布在中央的集中檢疫所,提供輕症、無症狀患者自我監測的血氧機。我跟市府爭取,希望緊急採購血氧機,讓台北市集中檢疫旅館的確診者自我監測,保護市民的生命。但市府的回應沒有採購計畫。市府募款超過三億,但連血氧機都不想提供給確診市民,這怎能讓人不錯愕?
例如,市府天天在記者會上要求「要疫苗」。但事實是台北市的疫苗施打狀況連連,許多有資格的第一線醫護、前三順位人員打不到,市府無法幫忙解決問題,來找議員求救。台北市獲配的疫苗數量明明足夠前三順位人員施打,但有資格的人打不到。原來疫苗管理的基本功是花拳繡腿。
之後更糟糕,甚至發生沒資格的大規模特權插隊。這怎能不讓人生氣?
例如,75歲以上長者施打疫苗,明明既有的里鄰催種系統可以順利完成,但市府高層堅持己見,錯失提早動員民政、社政單位的機會,導致基層人仰馬翻,民怨高漲,幫忙打疫苗的醫護,還要幫忙做市府沒做的行政工作。
很多台北市民不知道,市府許多單位(包括衛生局)的人員,每天都要「看記者會市長講了什麼」才知道政策細節,才知道明天要做什麼事情。市府橫向聯繫出這種狀況,能不心急嗎?
種種求救訊息,我們團隊每天都發揮100%的努力,在我們的職權範圍內幫忙解決。
但是還有太多事,需要市府才能解決,懸而未解。
民眾為了配合防疫,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但負責指揮調度的市府高層,還在自我感覺良好,基層事倍功半,累死小公務員和基層醫護
雙北市民,全國民眾,都是三級防疫的受害者。其他資源較少的縣市,都逐漸壓制疫情,而資源最豐沛的台北市政府,防疫表現竟然每況愈下,民怨越堆越高。身為台北市議員,我真的很生氣,也很慚愧。
議員的工作,就是指出應該改進的事情,強力要求市府改進。
我必須承認,「全國民眾陪雙北坐牢」是帶有情緒的,是對台北市政府的恨鐵不成鋼。
全國人民都這樣配合防疫了,台北市政府卻指揮失能,沒有發揮應有的防疫戰鬥力,這樣對人民公平嗎?
台北人不是自私的,全國同胞都是我們的手足。「同島一命」是真的,它不是要全國人民包容台北市政府做不好的藉口,而是更應該強力要求鞭策台北市政府做得更好的理由。
台北的圍堵殲滅必須成功,全國的經濟活動才能恢復正常。這是實話。
苗博雅只有一人,沒有大政黨做靠山,也沒有網軍。我的團隊每天所做的,都是在想怎麼幫忙民眾,協助市府漏接的需要幫助的人。
明天開始,我的團隊要繼續將100%的精力放在處理民眾的求救訊息,為民眾解決問題。所有政治口水,不再回應。
如果你還是很生氣,我很抱歉,如果攻擊苗博雅,可以圍堵病毒、壓制疫情,那請盡情攻擊我。
但我希望大家不要在電話中對我的員工飆罵髒話。我講的話,我負全責。我希望我的團隊可以把全部的心神,拿去幫助市民。
非常感謝支持我、愛護我的朋友們,我會繼續努力,不會辜負大家的盼望。
----
更多問政影片,請訂閱阿苗的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c/苗博雅tw
加入苗議員Line好友
👉 https://lin.ee/fIqp8Sm
陳情意見信箱
📪 tcc10717@tcc.gov.tw
陳情服務電話
☎️ (02)2729-7708 #7046
#苗博雅問政報告
#第三勢力第一選擇
#我認真問政
#你幫忙分享
#大安文山苗博雅
事情 的脈絡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如果你也關心孩子的教育
近年有一組教育關鍵字,你絕不能錯過
那便是「雙語教育」和「國際教育」!
有人說,英語和長高,這兩件事情是父母永恆的關心。
也可看出台灣父母對孩子英語力的超前部屬……實在不遺餘力
尤其近年國家頒布雙語教育政策
又讓師長更「關(ㄐㄧㄠ)心(ㄌㄩˋ)」了
究竟雙語教育的精神是什麼?
和國際教育有何差別?(沒錯,這兩者是不一樣的!!!)
為何大家都在瘋談IB、雙聯學位?
本集節目邀請康橋國際學校升學輔導組老師,在雙語政策的脈絡下和大家聊聊,走在雙語教育前鋒的康橋,就「國內」與「國外」的升學輔導經驗、學校的課程規劃,以及想要給父母孩子的升學建議。
#108課綱 #雙語教育 #國際教育
更多詳細內容,歡迎免費訂閱收聽:https://podcastparentingcw.soci.vip/
節目許願池,歡迎來許願:https://reurl.cc/GdK7ov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