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句玩笑話,沒想到大家還真的討論熱絡起來了😄,讓我想認真的回應一下,這個不管新手或老手都可能曾經好奇過的問題
*買回來的肉到底該不該清洗?
*何謂洗?該怎麼洗?用什麼洗?
*洗了以後會不會有甜味跑掉??
*是不是容易造成其他食材的污染?
還有沒想到的嗎??人老了,大家幫忙提醒一下,後續再補😆
我因為從小也是自學起步,從摸索中長大,比較討厭死板的步驟,所以通常看到一個陌生食譜時,我會有個習慣先問自己,為什麼會有這個動作?是做漂亮的嗎? 還是有合理的理由? 因為真的很多時候,步驟是多餘的,只是長久下來大家習慣了
從這邏輯我們就來討論一下為什麼買回來的肉,會需要清洗吧!因為擺明了不是廢話嗎?又或許~~真是這樣嗎?😆
先撇除掉環境因素(市場或食品廠),通常被分切過的肉,受到空氣接觸的面積一定變的更大,不管環境多好多衛生,切開來以後放在那兒,就是細菌滋生的時間,範圍越大滋生的就越多,很合理吧?
各位應該會發覺,放在常溫下越久的肉,肉表面的黏液會越多,那就是一種腐敗的現象,尤其細菌喜好的溫度通常在20~50度之間,室溫下當然也就越快
所以買回來的肉該不該洗? 聽起來雖然搞笑,但其實重點是在你要使用之前做清洗才有效果,不然你只是增加細菌滋生的機率
剛買回來的肉,應該要快速被擦乾,保持乾燥隔離更多的空氣和水份,然後馬上放進*低溫*的冰箱降低細菌滋生的速度,這樣才可以放的比較久,也是大部分食材,正確的保存方式
大原則上,只要買回來的肉是整塊的,就會最安全,因為沒有被分切開,只需要注意四周,清潔相對簡單,尤其如果有真空,那就更不用擔心了
帶皮帶骨的肉塊則是多了一層隱憂,因為表面細菌滋生的速度會更快,帶骨的部位有血合和骨內的感染,所以通常除了清洗表面的黏液,還會有過水川燙的動作
提早分切的肉片或肉絲,多半是用在炒和煎,因為表面會直接受到高溫接觸,是最好的殺菌動作,所以要洗或不洗則是看情況,比如已經放一段時間,又或是購買的場所你知道並不算乾淨,那當然就會清洗,只是煎炒講究火力,所以一定要擦乾再使用,不然就會變成水煮,香氣不夠,這是很多人炒出來不好吃的主因。專業廚房內若是不洗,通常就是廚師們買整塊肉自行分切,用多少切多少,相對來說還是乾淨許多
最後則是絞肉,通常也不會洗,因為一定是全熟使用,除非一些非常特別的食譜下,會有沖水的動作,不然只要把殘留的雜物取出就好,比如毛或骨碎
所以洗或不洗? 在專業的領域上或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但一般人因為沒有專業的知識,洗總比不洗好,大不了只是水份過多,做出來的菜色沒那麼好吃而已,但不洗的話,則比較有衛生上的隱憂
但其實專業人士也不過多了更多保護的動作,和經驗的判斷,這些知識並不難,只是看你相不相信自己而已
習慣的摸一摸看一看,相信自己的經驗才是最實在的,料理沒有二分法,不是yes和no就可以回答全部的狀況,重點是你知不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 所以有些時候可能可以不用洗,但~~那是因為你有這種需求或條件
另外,雖然通常用水沖洗就可以達到效果,不過利用鹽巴在處理帶皮帶骨或是有黏液的食材時,可以起到很不錯的效果,除了本身會吸水的特性,因為顆粒粗糙的關係,也會讓你清洗起來更輕鬆,若使用得當,更可以把皮表內的腥味再多拉出來,在禽類和海鮮上很實用
單純的沖洗會不會跑掉甜味呢? 我想這跟滲透壓有關,應該只限於浸泡,而且還要相當久的時間才可能,老一輩說的應該是指鮮度呈現出的甜味,這也要符合溫體宰殺的邏輯下才合理。這麼好的肉?又怎麼會拿去浸泡而失去甜味呢? 步驟上就不合理了~^^
至於沖洗時造成的交叉感染,國外是有這樣的案例沒錯,但這也是因為他們時常生食蔬菜沙拉的關係,比較容易因為噴濺產生污染,所以才會出現這樣的建議,尤其現在籠養的雞隻,本身容易帶有沙門氏菌,李斯特菌這類,小孩和老人的免疫力比較差,容易受影響
但這並不是限定在沖洗上才會出現的問題阿,重點在交叉感染,砧板上會出現,冰箱內的保存也有可能出現,真正預防的動作是建立正確的觀念和知識,而不是單用沖洗去二分的^^
專業的廚房內,會把肉品做個分類,牛=羊>豬>鴨>雞>海鮮,處理的過程中也應該用這個順序為主,但這已屬於食品安全的範圍,不在今天的討論範圍內,我們另外找機會在聊🥰
或許有些時候會有特例,不過大致上來說,就是洗比不洗好,重點要*擦乾*~~,提供給所有餓粉們參考^^
以後要是有人問,你們就可以落落長的把一句*該洗*掰成一整段,顯的自己很有學問了XD~阿哈哈哈哈哈😆😆😆😆😆以上
#完全圖文不符
#我想吃烤雞了
二分法細菌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俗語說,人生之中所有的一切勞累莫過於心的累。在這個滾滾紅塵之中,充滿了世俗中無法避免的煩惱,許多人也都知道,不想被世俗的塵勞所汩沒,也希望自己可以如同蓮花一般不被污泥染污自己的本質。
現代人最難處理的是怎麼樣使得自己有個獨立的心靈空間,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要把身心二分法,忙碌的時候可以完全地投入,勞動過後便要從心裡邊抽離,全然地過去不留。
心是主宰吾人最重要的主人,心如果可以掌握好,所有的一切妄想顛倒自然無法孳生。聰明的人痛苦的是意念,愚笨的人勞苦的是身軀,但無論如何都是痛苦,如何把痛苦轉化成歡欣,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轉念和去執。
人一旦轉念,即便你在病中也可以獲得另外的一種歡愉,因為生病可以消除過往一切的業力,但如果身體健壯,無諸病痛,那也是另外的一種歡喜,正好可以用強健的體魄利益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家財萬貫固然是值得滿足,因為可以讓自己擁有和滿足自己所要的一切,更可以用金錢做上供下施,但如果自己目前是沒有錢的,更應該感到快樂,因為根本不用修持任何的執著,也無須放下任何的財物。
目前舉世之中都在為疫情煩惱、緊張和擔憂,我認為在舉世紛擾、六神不定的狀態中,什麼事可以讓自己如同在火坑中服用一帖清涼劑,在煩惱波濤中駕駛八寶船?
最好的方法是平常心,做任何事只要已盡心、已盡職,就可以不用太過苛求心懷,做好自己本分事,守護好功德心,不要影響身邊的人,多運動增加免疫力,飲食節度,作息正常。如果這個地球上都能夠保持一樣的心態,疫情、任何的細菌絕對無法侵害任何人。
王薀老師
二分法細菌 在 施純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是過敏?還是感冒呢?
最近看到許多有著過敏體質的孩子,在這個春天氣候變化大的時間來報到看診.在幫孩子診視完畢後,解釋完症狀與病情變化,爸媽都會詢問"我的孩子又是過敏症狀發作嗎?";"他只是感冒吧!哪裡有甚麼過敏體質?"
的確,感冒與過敏在臨床症狀上,有時不好區分,特別是本來就有明顯過敏症狀的孩子,最近生病要算哪個問題呢?
最大的區分,有兩著:就是症狀發作的時間,以及病情的變化
若流鼻水,咳嗽的症狀,只有存在孩子睡前,睡眠時,或剛起床一至兩小時內,其它時候都還好時,那屬於過敏疾病的機會就很大,因為上述時段,身體的狀況較不穩定,容易有過敏性鼻炎或氣喘病的出現.相反的,若整天症狀都存在,甚至是中午,下午天氣較熱時症狀仍然明顯,則屬於感冒的機會大一些.
至於如何從病情變化,看出是否為過敏呢?通常過敏屬於慢性疾病,常反覆發生,持續時間也較長,常看到症狀會拖上一至兩週仍未痊癒,或很快的又是類似症狀出現.而感冒生病都屬急性病,過程都會循著初期=>加重=>恢復等變化而走,大多一週內就會痊癒,且重要的一點,就是生病感冒才會發燒!
當然,病有時沒這麼容易用二分法就解決,常見到的就是感冒與過敏兩者一起報到.這時就會有一些症狀像過敏,有一些症狀像感冒,那就要看臨床的症狀來決定了!
以下連結,可給大家參考一下.